[爆卦]媒人婆要做什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媒人婆要做什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媒人婆要做什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媒人婆要做什麼產品中有8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孔雀東南飛(三) 今天下午遇到李昂老師,她是鹿港人。我問她從前在鹿港,如果有女兒被休棄回家,娘家的母親都會支持嗎?李昂老師說:「沒有都支持喔,這樣的女兒回來,娘家是很為難的,三姑六婆都會來探詢。」 她還曾聽說,有女兒後來受不了母親跟大嫂的冷淡,選擇跳井的故事。」距今不過50年。 我們回到180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俗話說「人要衣裝」,穿對衣服能夠增加個人特色增加氣場,穿錯衣服則可能會凸顯自身缺點。今天江老師要請老公幫她挑三套不同場合的衣服,究竟平常對穿搭沒有研究的老公,會做出什麼驚人的搭配呢? 影片授權:我是江老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61WzNax6w) ...

媒人婆要做什麼 在 Lulu黃路梓茵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04 12:33:50

在家一個月了 我也routine地在努力完成給自己訂下的任務 我是一個很需要有目標前進的人 很習慣每天忙碌工作 以前就算是放假休息時間我也會下意識地把時間排滿不要浪費 做臉做指甲健身看展逛市集⋯ 只要一個人待著的空間我就一定會打電話找朋友來家裡聊天 超級不能「一個人」相處 很病態地覺得在家沒事待著就...

媒人婆要做什麼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14 06:17:20

配陰婚背後隱藏的歷史真相,一度禁止一度盛行……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 陰婚,也叫冥婚。是活人給死去的人舉行結婚儀式,讓他們在九泉之下得以成婚。陰婚在現代來說,一般被視為封建迷信,是不受法律保護的。但在古代,陰婚是被人們承認的,舉行陰婚的兩個家庭,也是按親家走動的 最早的陰婚:商朝 ...

媒人婆要做什麼 在 Demi |我的正職是旅行|數位遊牧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20:37:12

『兩個人在一起越來越久,就越來越只有你們兩個知道當時的快樂和悲傷是什麼,這是為什麼我只要跟著同一個。』 |北竿后沃村·關於白頭偕老的故事 這天子青跟我在北竿的后沃村紮營, 遇見一對當地夫妻,心疼我們外面天冷風大,直接請我們住進他們平常休閒娛樂的室內空間。 后沃村很小,小到我們晚上在戶外蹓躂 能...

  • 媒人婆要做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05 05:55:06
    有 24,248 人按讚

    孔雀東南飛(三)

    今天下午遇到李昂老師,她是鹿港人。我問她從前在鹿港,如果有女兒被休棄回家,娘家的母親都會支持嗎?李昂老師說:「沒有都支持喔,這樣的女兒回來,娘家是很為難的,三姑六婆都會來探詢。」
    她還曾聽說,有女兒後來受不了母親跟大嫂的冷淡,選擇跳井的故事。」距今不過50年。

    我們回到1800年前的孔雀東南飛,這首詩對每個角色的描寫都很深刻。昨天看了「焦母」,今天説「劉母」。

    劉蘭芝的母親看到女兒被休棄,獨自一個人回來,「阿母大拊掌」這不是拍手叫好喔,是驚訝到拊掌遮住表情。

    然後悉數她從小用心栽培女兒的過程,「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義,十七遣汝嫁」。如此優秀的女兒怎麼了?

    母親本能的反應問劉蘭芝「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你到底做錯什麼?被夫家趕回來?

    劉蘭芝只回答一句「兒實無罪過」,母親沒有再多問,上前抱住她,阿母大悲催。

    第一次縣令兒子來求娶劉蘭芝,母親為她擋掉了。
    第二次是太守之子,條件非常好,嬌逸未有婚,不在乎劉蘭芝的身分,要以正妻之位求娶,聘金聘禮更是豐厚無比。

    劉蘭芝不為所動,她堅信前夫的誓言,她一心等待焦仲卿。
    母親又為她出面,「阿母謝媒人」第二次婉拒。

    看到這裡很多有類似經驗的出嫁女兒應該都會眼泛淚光,靠著母親的慈悲理解了女兒的苦難!

    夫死從子,一家之主是哥哥!哥哥説話了,劉蘭芝為了不讓母親為難,沒有選擇,只得答應!

    出嫁的前一天母親催促她趕工縫嫁衣。劉蘭芝等母親一轉身,她手巾掩口啼,涙水像瀑布⋯⋯把悲傷放口袋,只有自己摸得到。

    婚禮當天母親接受蘭芝的跪拜,她上前握著女兒的手,這次一定會幸福的!母親祝福你!
    蘭芝再次拜別母親,母親幫她把衣服拉好,去吧!女兒,媽媽等你三日後回門。

    母親看著蘭芝上花轎,十里紅妝的風光,更甚從前!

    蘭芝遠去的背影成為母親一生無法承受的印記!

    失親的痛苦在於沒有終結之日,也許痛苦最後會稍減,但卻成為盤踞不去的悲傷!

    故事説完了。
    戒之慎勿忘。

    剛剛地震,大家平安!

  • 媒人婆要做什麼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21 19:05:23
    有 63 人按讚

    【認真聽】一個人也很好 | 日劇《#獨活女子的推薦》 | 少子化、低生育、不結婚 | 超單身時代的來臨 // 李長潔 🙆
    .
    美國中情局(CIA)公布全球2021年總和生育率預測數據,台灣將成為倒數第一名,果真又引發男女、老少各種大戰。其實我覺得,少子化難以逆轉,真的不需想甚麼「媒人養成班」來催生,老老實實地面對這個時代的改變。但不要拿少子化的議題,來形成對單身的壓力、對女性的不善、對青年的不滿、對外配的歧視。議題打開了,就來面對。但今天沒有要聊這麼專業,我想談談一部與單身生活方式有關的日劇小品,《獨活女子的推薦》(ソロ活女子のススメ)。
    .
    《獨活女子的推薦》該劇改編自朝井麻由美的同名隨筆作品,喜歡該作品的朋友,可以去追蹤一下作者 Twitter。這部品以「享受單身生活」為主題,探索「#獨活」(ソロ活)的當代意義,這些微小日常、有點介意、但又蠻歡樂的獨活實踐。作品中點滴地將「獨活」定義為「積極地享受個人時間的活動」,或許在不婚不育的趨勢中,也是一種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
    .
    當然我們還是鼓勵大家構成多種社會連結,這個作品與生活方式的經驗,可以帶給我們一些重新思考單身生活的機會。想想單身在社會關係中的意義是甚麼?而自由的選擇又是甚麼?我們為甚麼越來越傾向選擇自己生活?日本單身研究者荒川和久的《#超單身社會》裡預測,2040年日本社會將邁入「#獨身世代」,屆時單身人口數可能會到達近40%。同樣的趨勢傾向也可能發生在台灣,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呢?
    .
    📌 #今天的內容有
    .
    ▶ 孤獨的操作型定義
    ▶ 甚麼是獨活(ソロ活)
    ▶ 日劇小品《獨活女子的推薦》
    ▶ 一個人的法則
    ▶ 獨活的小調查
    ▶ 超單身時代的來臨
    ▶ 重新定義家庭,產生新的社會紐帶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nrcieae6szc0842irtm73vl?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LX0icMMRD1sgn-AWUg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1FmpZVf818cSYrJw12BYxO?si=ib05-LlXS7OEEb74CHjyEg&utm_source=copy-link
    .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4-%E4%B8%80%E5%80%8B%E4%BA%BA%E4%B9%9F%E5%BE%88%E5%A5%BD-%E6%97%A5%E5%8A%87-%E7%8D%A8%E6%B4%BB%E5%A5%B3%E5%AD%90%E7%9A%84%E6%8E%A8%E8%96%A6-%E5%B0%91%E5%AD%90%E5%8C%96-%E4%BD%8E%E7%94%9F%E8%82%B2-%E4%B8%8D%E7%B5%90%E5%A9%9A-%E8%B6%85%E5%96%AE%E8%BA%AB%E6%99%82%E4%BB%A3%E7%9A%84%E4%BE%86%E8%87%A8-%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18030824
    .
    📱#FB 完整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743856235801994/
    .
    ////// 完整論述 //////
    .
    之前好幾組社會學課程的學生想要探索「覺得寂寞覺得冷」的單身問題,他們用試圖用資料、訪問、問卷去翻轉,將單身「問題」轉為單身「生活」。一方面這些報告指出單身的人如何被形成一個文化階級,裡頭有著歧視、偏見,也有想望、羨慕;另一方面,積極地指出單身生活如何在未來的社會中,成為一種合理也合法的選擇。今天就來談談,這種單身生活。
    .
    ▓ #甚麼是獨活
    .
    蠻喜歡江口德子,她第一次擔任主角,飾演《獨活女子的推薦》中的五月女惠。該劇是近年大力推動「獨活」(ソロ活,solo活)的東京電視台之新作。先前的知名作品還有《孤獨的美食家》、《和歌子酒》、《一人露營吃完就睡》等等,都是以一個人享樂為題材。這次就是作家朝井麻由美的同名作品為原案,帶出女性獨活的體驗。
    .
    呼應著山田昌弘的「#家族個人化」、「#逐底社會」,荒川和久的「#超單身國家、「#結婚消滅」等社會現象。獨活,也就是solo地生活,成為一種伴隨而來的生活處境,也是選擇。在前述的結構性、歷史性架構下,日本人開始出現這種強調「一個人」生活的文化運動。一開始是以女性為主要群眾,相對於團塊世代後被養出的一代「賴家男性」,政經地位與教育程度逐漸升高的女性,開始真正握有交往的選擇權。平成時代的經濟條件、勞動生活、愛情想像的各種交錯下,女生們決定好好過自己的生活。(這也是很多政策目標是女性的原因,因為女性在統計上有顯著的變遷)
    .
    ▓ #一個人的法則
    .
    《獨活女子的推薦》的每一集,都有對獨活方式,進行一場透徹的規劃與體驗,模擬出你應該怎麼做的推薦。從目前的集數來看,像是「一個人吃燒肉與利木津豪華轎車tour」,就可以點貴一點的肉品,可以不用囫圇吞棗,或是穿著高級禮服搭上禮車,好好幫自己過一個奢華的生日派對;第二集則是「一個人去宇都宮動物園與品川水族館」,你可以好好只看自己想看的動物,全部的動物都看,那是小孩做的事;第三集是「一個人去有樂町天文館與去Bali ann高級愛情旅館」,當然一定要購買單人沙發區看到睡著,而高級愛情旅館也很適合一個人去好好享受,實惠的奢侈一下。
    .
    根據一個2019年的日本獨活民意調查(ネットエイジア株式会社,2019),訪問1000位20-69歲的男女,想了解他們對「自己一個人生活」有甚麼看法。可以看到,87%的人喜歡獨處,也想確保生活中有一段獨處的時間。其中又以30歲的女性與40歲的男性為多。他們認為,獨活的好處是可以重視自己的想法和步調,不必為與他人的關係操心。
    .
    調查發現,有獨活經驗的人,感受到「視野變更寬闊」、「生活更加充實」、「增加了知識與經驗」等效果。而他們則欣賞五木宏、有吉弘行、天海祐希、久本雅美等同樣也是獨活的名人。喜歡《星際大戰》、《天氣之子》、《名偵探柯南》、《你的名字》等作品。(調查這個要幹嘛XD)。也更樂於投資自己在學習各種事物上。
    .
    甚至還有推廣獨活的網站「ソロ活:お一人様向けおでかけ」:https://www.enjoytokyo.jp/solo/trend/。提供各種可以好好獨活的消費訊息,整理出獨活男女的市場模樣。
    .
    ▓ #為何女性不結婚
    .
    中央研究院學者楊文山在2008年針對青年不婚做了調查,不婚女性的人口的確逐步上升,這還是十幾年前喔,而且細探原因,女性在婚姻中的幸福感不斷地降低,而男性卻上升了。人間田野觀察家在〈為什麼都市女生不結婚?激烈競標黃金單身漢,贏家卻不一定是聰明美麗的女人〉中,討論了女性不結婚的原因,簡單來說,台灣年輕女性在面對傳統婚姻價值觀、與男性的文化資本與關係對待時,就退卻了。傾向更謹慎地選擇自己想要的美好人生,而不是去成就男方、婆家的家庭倫理。
    .
    ▓ #那那那少子化怎麼解
    .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的鄭雁馨(2019),也曾指出低生育率與全球化社會面臨的青年經濟困境有關,在東亞地區也有一部份原因,是因為傳統儒家在「#三從四德」與「#傳宗接代」框架下的婚姻家庭價值,已因女性教育提升與經濟獨立而受到嚴重的挑戰。整體社會若在思維與行為的因應上缺乏彈性,將難以適應年輕一代男女的人生規劃與發展。她建議可以借鏡法國的生育政策,同性婚姻合法、同居普遍且有法令保障、非婚生育數佔總出生數近六成,讓更多相互扶持可能性出現在親密關係中。
    .
    山田昌弘在《#失控的逐底社會》(2017)中,提出兩個解決社會崩潰之道:橫軸聯繫:同居、合租,和陌生人當鄰居,預防老後孤獨;縱軸放鬆:放鬆未婚生子、單身生子的道德限制,讓各種生育成為可能,甚至,打造沒有血緣也可以建立親子關係的社會,例如收養。整個社會都要放寬對「家庭」的定義;這樣的做法,是透過重新定義「一家人」,來回應當傳統家庭的形式已無法支撐的社會未來。

    |

    📒 #參考文獻
    .
    1. 楊文山(2008)。年輕人為什麼不結婚:台灣社會未來的婚姻趨勢研究。生命教育研究期刊。

    2. 山田昌弘(2017). 底辺への競争 格差放置社会ニッポンの末路. 朝日新聞出版.

    3. 荒川和久. (2017). 超ソロ社会:「独身大国・日本」 の衝撃. PHP 研究所.

    4. 人間田野觀察家(2019)。為什麼都市女生不結婚?

    5. 鄭雁馨、許宸豪(2019)。台灣超低生育率的迷思與現實。

    |

    #未來的親密關係
    #獨活最高
    #有伴也好
    #家族的個人化
    #人工受孕
    #非婚生子

  • 媒人婆要做什麼 在 外星人溫蒂Wind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30 04:12:57
    有 55 人按讚

    22歲,你大學畢業了,因為你的專業並不好找工作。

    頭幾年你沒找到工作,宅在家中,

    忍受著孤獨和父母的抱怨。

    24歲,你找到工作了,

    工作薪水並不高,

    還要經常加班到深夜。

    30歲,你結婚了,

    對象是媒人介紹的,

    父母問你喜歡那個姑娘麼,

    你愣了愣說:“喜歡吧。”

    33歲,你因為身體越來越差,

    加班越來越少,

    晉升的速度也越來越緩慢。

    那天下班,老婆告訴你:

    “孩子要上幼兒園了,

    雙語的一個月10000。”

    你皺了皺眉頭,那邊就已經不耐煩了,

    “隔壁的老王家孩子,一個月15000!”

    “你已經這樣了,你想讓孩子也輸?!”

    你沒說話,回屋給老婆轉了15000塊錢,

    這筆錢,你原本打算給自己過個生日,買個新顯卡。

    36歲,孩子上了一年級。

    老師說一年級最關鍵,打好基礎很重要,

    你笑著說,是是是,老師您多照顧,

    新生接待的老師看著你不明事理的臉,

    給你指了一條明路:

    “課外輔導班,一個月8000。”

    38歲的時候,孩子上了三年級。

    老師說,三年級,最關鍵,承上啟下很重要。

    你笑著說:“是是是,正打算再報個補習班。”

    42歲,孩子上了國中。

    有一天回到家,她對你說:“

    爸爸,我想學鋼琴。”

    你沒什麼猶豫的。

    你以為這些年,你已經習慣了。

    但那句“爸爸現在買不起”你始終說不出口。

    好在孩子比較懂事,她說:“爸爸沒事,要不我先學陶笛也可以。”

    你看著這麼懂事的孩子,卻開心不起來。

    44歲,孩子上了一個不好不差的高中。

    有一天你在開會,接到了老師的電話

    ,電話里說你的孩子在學校打架了,

    叫你去一趟 。

    你唯唯諾諾的。

    和那個比你還小5歲的主管請了個假,

    到學校又被老師訓了一通,

    無非台詞就是那一句:

    “你們做家長的就知道工作,能不能陪陪孩子?”

    你看著這個老師,有點可笑,

    因為他好像以前說:

    “家長在外辛苦點,

    多賺點錢讓孩子多補補課。”現在的他好像和以前的他不是一個人。

    48歲,孩子上了大學。

    很爭氣,是一個好學校,

    她學的專業你有點看不懂,

    你只知道工作不一定好找,

    而且學費還死貴。

    你和她深夜想聊聊,

    準備了一瓶高粱,一碟花生米,

    你說著那些曾經你最討厭的話,

    還是要為以後工作著想

    挑個熱門的專業

    活著比熱愛重要

    你們從交流變成了爭吵。

    你發現,你老了,

    老到可能都說不過這個18歲的孩子。

    你說不過她,只能說一句:“我是你爸爸!”

    孩子看著你,知道再怎麼爭辯都沒用,

    這場確立你最後威嚴的酒局不歡而散,

    你聽的不真切。

    在孩子回自己屋的路上好像叨叨了一句:

    “我不想活的像你一樣。”

    你怎麼就哭了呢?50歲的人了,

    一定是酒太辣了,對不對?

    一定是酒太辣了。

    55歲,孩子工作了,似乎有一點理解你了,

    但你卻反了過來,你說不要妥協。

    56歲,孩子也結婚了。

    你問她喜歡那個年輕人麼。

    她果斷地說:“喜歡吧。”

    你很欣慰。

    60歲,辛苦了一輩子,你想出去走走。

    身邊的那個人過了30年,

    你依舊分不清到底喜不喜歡,

    你們開始規劃旅游路線。

    這麼多年了,

    你們還是存在分歧,還是在爭吵,

    某個瞬間,你覺得,

    這樣可能也挺好。

    當一切都準備好了。

    女兒說:“爸媽,我們工作太忙了,

    可以幫我們照顧一下孩子麼?”

    你們退了機票,又回到了30年前,

    70歲,孩子的孩子也長大了,

    不用天天操心了 。

    你下定決心說:“一定要去玩一趟 。”

    可是手邊的拐杖 ,

    只能支持你走到樓下的花園。

    73歲,你在醫院的病床上 ,從昏迷中醒來,

    身邊聚滿了人,

    你迷迷糊糊的看見醫生搖了搖頭,

    周圍那些人神情肅穆。

    你明白了,你要死掉了,

    你沒有感到一絲害怕 ,

    你突然問自己,

    我到底是什麼時候死掉的呢?

    你想起30歲的那場婚禮 ,

    原來,那時候,你就死掉了吧。

    依照慣例,死前的3秒,

    你的大腦要走馬燈,倒敘你這73個年頭的一生,畫面一張一張的過,

    1秒、2秒、兩秒過去了,你面無表情的看著這兩秒內的回憶。

    第3秒,突然你笑了。

    原來已經回到了15歲的那一年,你看見一個男孩,他拿著一瓶牛奶,

    背著書包,後面跟著一群男孩,

    那個男孩從另一個女孩家的陽臺下跑過,

    他朝窗戶里看了看,

    那是15歲的你暗戀的那個女孩子,

    你想不起來她長什麼樣子了,

    最後一秒你努力的回憶著,

    3秒過去了,身邊的人突然間開始嚎啕大哭,你可能聽不清了,

    你最後想起了一個畫面,

    也許是因為過於疲憊,

    隱約看到一個白色制服的高中生,

    用粗壯的手臂扛著你的大腿,

    「學長我不敢了~」你帶著嬌羞又有些靦腆的叫著,

    此時你才憶起,

    原來當年你愛著的那個女孩,

    那在微風中帶有點花香的女孩,

    是南崁高中的宗翰學長(((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