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婦女成長課程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婦女成長課程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bshong0520 (bshong0520)看板NewAge標題[探索] 為何參加心靈成長課程...
婦女成長課程 在 張宇 Yu????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01:52:02
鄉巴佬我本人終於打了AZ第一劑,打完還嚇一跳,咦?打完了嗎?怎麼一點也不痛? 前24小時完全無感😬 沒發燒、沒痠痛、連手都不痠❓❓驚喜連連欸哈哈哈哈哈哈哈獲得老人認證!送~ 帶著輕快心情去勵馨基金會&阿里巴巴的 #她說小聚 擔任講師,跟可愛的勵馨副執行長淑芬姐,分享女性自我成長、怎樣平衡事業家...
請教各位大大:
在問:為何參加心靈成長課程,女性總是占多數?之前
或許應該先問:什麼樣的人會參加心靈成長課程?
我覺得這兩個問題,可以分成幾個層次來講
●選擇性的先後順序
對於一般民眾而言,他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是為什麼你會參加心靈課程所遇到的問題)
心靈課程可能不會是排在前面的選項,
除非因為你個人的偏好或其他特別的因素,讓妳對身心靈方面會感興趣,
否則,人們可能會先選擇
~~找家人、朋友談
~~找心理諮商、心理醫師談
~~找算命師談(民俗)
換句話說,在常民看來,雖然可能不是怎麼恰當的比喻,但
信仰或者新時代的信仰不會是消費者想到的「第一品牌」,
就像你生病了,可能第1個會想到「西醫診所」、
再不然看中醫,其他的alternative therapy(另類療法)是很後面的選項,
除非你看中、西醫都沒效…。
我想問的是,從消費心理學的觀點,
身心靈或者新時代信仰無法打入主流市場,
或者有他消費族群侷限的原因何在?
我認為,從表面上看來,是因為現代人習慣「速食文化」
希望問題儘速的得到解決,所以能靠吃藥、灌頂解決的事,
能不麻煩就不要麻煩。
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決定性的因素呢?
回到第二個問題:為何參加心靈成長課程,女性總是占多數?
表面上從性別心理、社會心理的角度,
男性比較是「問題解決導向」、女性傾向於「情感認同導向」
這個區別致使男性當遇到問題的時候,比較不會向外尋求幫助;
而靈性成長團體所能提供的支持力量剛好也比較符合女性的需求。
是故大部份的心靈成長課程,是以女性成員占多數(或許是我的偏見,請指教)
另外一個觀點可能因為我參加的心靈課程還不夠多,
需要前輩們的印證:
從社會角色分工來看。
在目前40~60歲這一代,
我認為是心靈成長課程的主力消費群(隨個別情況可上修或下修)
正如同慈濟的主力也是一群
可能比40~60的版塊,要再年紀稍長的中年婦女一樣。
她們共同的特色是: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有建立認同主體、情感依附對象的需求…
但以參加心靈課程的人為例,我不確定的是:
家庭主婦的比例高不高?
問這個問題的原因是:
當妳投入一定的時間、心力的時候,家庭主婦的角色相較於其他的身份,
所面臨的社會壓力是不是相形之下比較小。
例如一個在週2上午10點的心靈課程,
如果是1個40歲的中年男子出現在課堂上,一般人會不會認為他是不務正業?
除非他是老板或沒有經濟壓力的布爾喬亞…。
但如果是40歲的婦女出現在該堂心靈課程,是不是合理多了?
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男主外、女主內」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所以我才把年齡設定在40~60歲。
話說回來,我的意思是:會投入新時代信仰或心靈課程的人,
絕對和社會心理因素有關。
那麼,我要問的是:如果現況是這樣的話,
新時代的信仰要如何能擴展她更大的「消費市場」?
特別現在的心靈成長課程動輒上萬,
如果不是有一定經濟基礎,再加上有我所謂「情感依附及認同需求」的人,
如何能負擔的起這樣「上流社會」的修行?
我相信我的說法還是相當片面,
希望高手及老手可以指教一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17.132.23
※ 編輯: bshong0520 來自: 163.17.132.23 (01/01 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