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委婉說別人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委婉說別人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委婉說別人胖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311的網紅陳品安 苗栗縣議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各位好,這幾天苗栗疫情持續延燒,品安想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些處理防疫工作的感想, #文長慎入⚠️ 京元電子本週二(6/1)爆發移工染疫事件當天,縣府衛生局當時一片混亂,就好像1A程度的棒球選手被推上場打大聯盟比賽,無法及時、妥善處理各項必要工作,疫情也就這樣嚴重爆發。品安也沒有閒著,除了關注衛生局如...
委婉說別人胖 在 Lulu Liu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16 06:22:59
最近上了很多進修課程,以往都是付費讓同事去上進修課程,後來發現其實還是蠻多人會糾結於扣假的事情,而且說真的不是自己出錢學習的心態確實有點不太一樣,所以這幾個月開始回頭自己上課⋯⋯ 最近上的課都是觀望很久的課程、有 @eddy_hu__ @ginaginagina33 @nailhana0813...
委婉說別人胖 在 CB/多多綠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7:05:21
- 下次如果要委婉說別人變胖了 可以跟那個人說: 「你昨天是不是把四顆智齒都拔了?」 很可能會被打 請斟酌使用 - 昨天拔智齒 現在剩一顆智齒了 可不可以請最後一顆乖一點不要鬧事 拜託(´;ω;`) - #illustration #drawing #drawings #draw #art #doo...
委婉說別人胖 在 ZoeChe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1 15:26:16
有人問我:「我是一個心理堅強的人嗎?」 最近我也這麼問過我自己 我很常自己睡前焦慮、痛苦、大哭、內心尖叫、、、但隔天還是得去面對世界,也很常一瞬間想哭,想避開人群、自己躲起來、、、 大部分的事情我都可以自己消化、吸收、進步,但不代表我私下是完全無所謂 前兩天被笑了身材一下,當下不小心走心一秒,但...
委婉說別人胖 在 陳品安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各位好,這幾天苗栗疫情持續延燒,品安想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些處理防疫工作的感想, #文長慎入⚠️
京元電子本週二(6/1)爆發移工染疫事件當天,縣府衛生局當時一片混亂,就好像1A程度的棒球選手被推上場打大聯盟比賽,無法及時、妥善處理各項必要工作,疫情也就這樣嚴重爆發。品安也沒有閒著,除了關注衛生局如何做疫調、如何第一時間公布疫情資訊,也要求縣府要直播等等,還建請苑裡衛生所盡快到移工朋友們常去的商店宣傳防疫消息,衛生所在週三(6/2)一早就派員去宣傳了。此外,品安發現疫調速度太慢,也趕快請熱心網友和品安的先生協力,將疫調表單翻譯成英文讓衛生局使用。
#苑裡洩漏疫情資訊
有關苑裡鄉親高度關注的案9873疫情資訊,因某某洩漏自公務得知的疫情訊息,在苑裡各LINE群組中瘋傳,品安週二(6/1)晚上就收到了大家都收到的「那則訊息」,也有許多朋友們來詢問訊息是不是真的。品安為了確認訊息真偽,一直試圖向衛生局求證,但衛生局當時處在京元移工染疫案的混亂中,答覆並不明確,只說如果屬實,就會在記者會公布。這幾天下來,品安保守估計,大概接了上百通詢問這件個案的電話及訊息,主要的訴求有兩個:一、要求縣府儘速公布此個案的公共場所足跡,二、希望品安能協助證實這則週二開始流傳的訊息。
#縣府足跡公布延遲
在足跡方面,週三(6/2)下午縣府沒有公佈,雖然可理解為需要時間處理疫調作業,不過品安當天仍電話追問衛生局,得到的回應是隔天週四(6/3)下午會公布。但是等到6/3,縣府直播說明會中仍然沒有公布!品安焦急中再去電衛生局,一片混亂下卻只得到「中央還沒提供案號」的回應,一直到6/4下午仍然不見縣府公布,品安不得不在當天發文指出縣府及衛生局的缺失,縣府才在昨天(6/5)公布足跡。
回頭來看,案9873是苗栗縣民,長期在桃園工作、生活,偶爾返鄉探親,因為生活史都在桃園,感染源也已確認,所以在週四(6/3)已列為桃園的個案,在苗栗的足跡也十分單純。顯然從6/1開始,縣府及衛生局專注於處理京元移工染疫案,遺漏了苑裡鄉親亟需明確資訊的需求,造成足跡公布延遲,也放任謠言四處流傳,品安也強烈要求縣府及衛生局應該儘速改善。
#疫情資訊公布原則
至於希望品安證實網路上傳言的鄉親,品安都委婉表示不能講,也希望鄉親不要再轉傳,因此有些鄉親指責品安:「那是某某傳的訊息欸,你還說不能講?」在此和大家鄭重說明,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疫情相關資訊只能由中央和縣市政府(苗栗縣政府)公布,縣議員或地方鄉鎮市公所,都不是可以公開這些資訊的單位。更何況由這位「某某」所傳出的資訊,也不是以政府機關單位的名義發布,是以私人訊息形式被流傳出去。
#疫情資訊洩漏造成社區居民困擾
有些鄉親質疑品安做得不好,沒有用心敦促縣府,品安都虛心接受。但這個禮拜整整一週,品安每天早上起來就是不斷地打電話、傳訊息、打電話、傳訊息無限循環。而因為「某某」提前洩漏了疫情資訊,導致確診個案所住的社區也被公開,造成該社區所有居民都被外界誤認為確診者。
請大家將心比心地思考一下,政府公開確診者足跡,是為了提醒同時間到過相同公共場所的民眾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不舒服就要盡快就醫。所以,政府不會公開確診者的住處,鄰近的居民也不會人人都被懷疑是確診者,而遭到獵巫、騷擾。這一次確診者居住的社區被莫名其妙公開,最恐慌、最無辜也最委屈的,就是該社區的居民。
品安昨天晚上特別和苑裡衛生所劉主任前往該社區向主委、鄰長及居民表達關心之意,社區居民都覺得相當無奈。品安也聽居民提及週三(6/2)出門上班,還沒到公司就接到主管電話詢問「那則訊息」的事,又因為狀況不清楚而被請回家;另一位居民則說,公司看到「那則訊息」後認為是真的,直接要求他請特休在家休息,不要去上班;還有居民開玩笑地說大家都看到了「那則訊息」,所以不敢外出購物,怕出去會嚇到別人。這些居民一直接到各界電話關心,也遭到各式各樣經過加油添醋的疫情傳聞騷擾(據品安所知,染疫「劇情」已被編寫成五種不同的版本)。這些居民的困擾,都是因為提前被洩漏、未經證實的消息四處轉傳造成的。
#冷靜判斷、#謹慎防疫
品安知道,疫情越來越嚴重,大家在資訊不足,或消息提前洩漏但未獲證實時,心裡難免會覺得恐懼、焦慮,又碰上衛生局因京元移工染疫案,全局上下忙得焦頭爛額,公布苑裡個案足跡的時間晚了兩天,確實應該感到生氣。不過,品安也拜託大家抒發情緒後冷靜地想一想,現在疫情緊張,我們更應該謹慎判斷各項資訊、共同對抗病毒,除了謹守防疫規範,非必要不要出門、外出務必戴口罩,好好保護自己和家人以外,希望大家也對彼此多點體諒和耐心,少點猜疑和指責,一起面對這波疫情。
接下來就是端午節連假,品安呼籲大家在此非常時期應避免通車返鄉(台鐵、高鐵都已提供退票免手續費服務),儘量透過電話、網路視訊方式問候親人,防止疫情持續擴大。大家一起團結抗疫,平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團結抗疫
#胖橘給大家加油
#苗栗縣議員陳品安
委婉說別人胖 在 翁琬柔 Joyc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那天跟朋友在研究Instagram的增粉秘訣以及各網紅的帶貨力,她委婉地說:「你的文章超好,但如果生活分享的照片可以拍得再美一點就完美了。」
有追蹤我IG的人應該有發現,分享生活的照片通常不在乎角度跟濾鏡的一致性,朋友也知道,在飯桌上我不會花一輩子時間拍出好看的菜色,甚至出去玩的時候,通常都是圖哥不厭其煩地問我:「要不要幫你拍照?這樣才有東西po?」就算他每每把我拍成豬,我也不會逼他一定要拍出奇蹟美照,揮揮手:「算了啦,我就是長這樣。」
我知道線上有許多網紅走生活質感路線,我也好喜歡看她們分享窗明几淨的家居生活,或是用心擺盤的料理,但那天被朋友一說,我開始思考,我自己對「美」的追求。
確實有過這樣的時期,大學的時候就算是早上八點的課也會全妝出席,在東京留學的時候,兩個月補染髮根、嘗試各種化妝技巧、手腳指甲永遠亮晶晶,但是說實話,離開日本之後,我鬆了一口氣。因為對我來說,每天花時間化全妝、用髮捲捲頭髮、在家做一頓細緻的早餐吃飽才出門,雖然很有質感,但可能要犧牲我一個半小時的睡眠,我才發現,我把「過得舒適」放在花時間化妝前面,到現在我的保養程序還是只有化妝水、乳液,出門也沒有擦口紅習慣呢。
我知道有一些帶貨力高的網紅,吸引粉絲信任的關鍵是「嚮往這樣的生活」,而我想了想,即使在如此迷人的紐約,我沒有花太多時間拍出超高質感畫面的原因,除了我發胖又懶(還是要承認的)、圖哥真的不會拍照之外,大概是因為我不想讓讀者「羨慕」我的生活,透過呈現很真實的生活,我想讓大家拿掉濾鏡看我,也想讓大家知道,不需要羨慕別人的人生,因為我猜,那些照片超漂亮超有質感的人,應該也會有喜歡把頭髮紮起來、躺在床上懶散一天的時刻吧😌
#喜歡舒適穿著
#這牛仔襯衫我連穿三天了
來自台灣的韓貨賣家 Hunt Korea ❤️
https://instagram.com/hunt_korea?igshid=u8h447tyhkkt
委婉說別人胖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她只是吿訴你】
在2021年元旦的第一則貼文,來講一個和一位畫家奇妙相遇的故事。
-----------
有些事情,就是會那樣發生。
2020年10月,一個星期天。早上醒來,雖然那天睡得比較久些,還是揮不去整個星期忙碌留下來的疲倦。
我打開電腦,看到一封陌生人的來訊。
很簡短,不到兩百字。
開頭寫著:「我是一個植物畫繪者⋯⋯」
接著,是兩百張畫。
一張張畫,雖然是在電腦螢幕上,並且看得出只是手機拍的,卻仍然能讓人充分感受到花葉、草枝、蟲蛾在伸展、委婉、佇留中的生命和容顏。
那些植物的樣貌,奇異地既平面又立體,既收聚又開展,既簡約又豐富。
我先是想起諸如十八世紀英國植物學家也是畫家William Curtis的風格,但是眼前這些植物畫裡固然透著相似的古典風,卻又洋溢著難以言說但就是顯然有所不同的現代氣息。
我的心思,從擺盪在睏倦的邊緣快速淸醒過來。
一方面因為這些花木草葉,一方面也因為那兩百個字的簡介。
這些植物圖畫的創作者,生長、居住在這個海島的東部。
她高中畢業後,開始教人鋼琴,學了插花又開始教人插花。然後,五十三歲開始畫植物,畫蟲蛾。現在,畫了五年。在聯絡我的前一天,她去花蓮的誠品書店,無意間看到我們出版的繪本,因而來訊問我是否有興趣出版。
我的想像與好奇不斷浸染開來,馬上回了這個叫黃湘玲的人一訊。
----------
大約三個星期之後,我去了花蓮一趟。很裡面的玉里。
在那之前,我已經約了黃湘玲見過一次面。她帶了原畫來台北,我們也談了好幾個小時。
那次見面,我對她所知道的,比那兩百字所說的多了一些。
她一直是單身生活的人。
五十三歲之前,從來沒畫過畫。
然後有一天,她在等學鋼琴的學生來上課的時候,閒著沒事,看到桌上的花,就拿了一支色鉛筆畫起來。她自己覺得不錯,就畫了兩年。
然後,她想用水彩畫,就去上課。上了四堂課,她覺得不會畫了,熱情也消失了,就接受一位朋友的建議,乾脆不上了,就自己畫起來。一畫畫到現在。
我問她那技巧是怎麼發展出來的。
黃湘玲說,也沒發展什麼技巧。她第一幅畫,畫得也就跟現在沒有什麼差別了。
這實在很神奇。
她自己也說是:「畫花,是我上輩子的記憶吧。或者,我是被植物的力量附身了。」
這麼說來有太多聯想,但又太過簡化。
我問她有什麼受到特別啓發的時刻或印象,她都跟她寫那兩百字的語調一致,簡單的一句「沒有」。
實在要說什麼,可能是她從三十歲開始學插花、教插花,二十年下來累積的「手感」吧。
不管怎麼說,重要的是她從此就不停地畫。學鋼琴和插花之後,她自己也都成為教人家的老師。但是會畫之後,她只要自己畫,不教別人畫。因為她自己畫的時間都不夠,不想浪費時間。
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為什麼會有這種際遇?
在好奇心的驅動下,我親自來花蓮,想感受一下在她總是簡單的回答的背後,有沒有其他線索。
但是,當然,並沒有。
我想去看她的畫室。
但她沒有畫室,連畫桌也沒有。
黃湘玲畫畫的地方,就是她家一樓長方形的客廳。
光亮的磨石子地板,三張連排並且也是擦得淨亮的木桌,四張椅子,角落一架鋼琴,再更角落有一個書架,再一大一小的木櫃。
比較大的櫃子裡,有一個筆筒,收著她七、八支水彩畫筆。
有一個兩格的木盒,收著她三、四十支水彩。
而筆筒和木盒都是她要畫的時候就從櫃子裡拿出來,放到客廳的木桌上來畫,畫完就收回木櫃裡。
「我喜歡整齊。我喜歡簡單。不需要的東西全都不要。」黃湘玲說,「所以我家沒有電視,沒有電腦,連瓦斯爐也沒有。」她只留一個電鍋,蒸煮一些簡單的素食。
「我是斷捨離的實踐者。」
她說。
----------
我對她執著地畫那些植物、蟲蛾的熱情的來源,有了推估。
對她說不淸為什麼那天下午就那樣開始走上繪畫之路的根由,也有了想像。
一個人對世間種種愛戀如此實踐斷捨離之後,淸淨中自然會得到一些回應,或回報吧。
黃湘玲的父母是中部人,移居到臺東池上之後,她在那裡出生,國中時候家裡搬到玉里。也就從國中起,她就愛種花,家裡園子的花都是她種的。
在她喜愛的事情上,黃湘玲一直有堅持的熱情。
高中畢業之後,她沒有再升學。為了學鋼琴,曾經每個星期從玉里來一次臺北。每次搭早上七點半的車來,五點車回去。來回常都站著,持續八年。
開始畫水彩畫,從第一張起,她就開始買世界上最頂級的水彩,最好的畫紙。
並且有她的執著。
「我絕不畫照片裡的植物。植物有生命,是立體的。照片裡的植物是死的。」
所以她為了畫自己周近沒有的植物,就會長途跋涉去山上。她不肯透露那些地方在哪裡,怕太多人去,反而對植物造成破壞。
而她最執著的,還是她付出的時間。
「花是會凋謝的,所以我一定要把握時間,趕快畫。」她說,「我不教人畫畫,一來是不想浪費時間,更不想因為教畫而破壞自己畫畫的熱情。」
繪畫時,是音樂陪同也灌溉她的熱情,特別是憂傷的音樂。「憂傷是我的養分。」她說。
黃湘玲並不是善於言辭的人,但說話時有金句。她又接了一句:「繪畫讓自己愈來愈孤獨,但孤獨讓人滿足。 」
不過,孤獨的人,還是會有遇上朋友的機會。
黃湘玲說她很幸運,三年前認識了當時大樹總編輯張蕙芬。
「張蕙芬是我第一個伯樂。」她說。張蕙芬看到她的創作,去了玉里,成了朋友,也為她準備了出版計劃,構畫了創作之路的未來。
「但是進入2019年中之後,她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然後很快就走了。」她說,「美好的未來一下子消失了。」
張蕙芬不在了之後,給黃湘玲很大的打擊,但她逐漸也吿訴自己:蕙芬一定會繼續幫助她的。
「就像天上的星星,有時候會亮,有時候會暗,但是在那裡。」
所以,等到去年10月,她走進花蓮誠品書店,要離開前轉身看到我們出版的繪本,突然覺得就好像張蕙芬在鼓勵她:為什麼不找這個人問問看呢?
這樣她在臉書上聯絡了我。
----------
黃湘玲一直戴著口罩。
不是因為這次疫情,而是她從2003年的SARS期間戴上了口罩就再沒拿下來過。
她覺得這樣比較自在。不需要在人前流露表情。
我們問她想怎麼出版自己的書。
她說:「越快出版越好。蕙芬的事讓我體認到生命無常,人生就和花一樣,能在最美的時刻綻放才好,不要等到凋謝。」
也因為她說自己不知道如何面對讀者,也不知如何表達自己,所以希望我為這本書寫一篇介紹。
對我來說,這眞是個挑戰。
因為我從來就是對植物無感的人。
我對植物的體會,來自這兩個月和她的交談可能最多,聽她說一個又一個的金句。
基本上,她說話偏向短促,較快,不那麼多肯定句。說肯定句的時候,往往令人莞爾。譬如,她會說:「植物越老越美,貓越胖越可愛,但人要剛剛好。」
又譬如:「人老了,就像巫婆,像妖怪。」
但是說到植物,就不一樣。
她會說得慢一些,也沒有任何游移。
譬如,她會這麼說:「畫花,就是要有第三隻眼、第六隻眼。」又譬如:「人總是失去了,才覺得可惜。花總是謝了,才覺得還沒看淸。」由這句話引發了我們想到《植物情人》這個書名。
只是,那天,在她家,當她說起花是大自然送我們無時不在的禮物,又接著說了一句話:
「花是人類最視而不見的禮物。」
湘玲說這句話的時候,儘管戴著口罩,眼神和語氣都很不一樣。
那不是強調。
不是叮嚀。
也不是感嘆。
我沒看過花開的瞬間,但她說那句話的樣子,讓我聯想到那個情景。
不論你是否視而不見,都於她無礙。
她只是吿訴你。
---------
《植物情人》新書分享會
時間:2021/01/16 (六) 15:00-16:30
地點:臺中歌劇院5F image3非常圖像空間(台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
講者:黃湘玲、郝明義
參加:免費報名 http://bit.ly/3mVDEyi
手機、電腦桌布下載:http://bit.ly/2WqMSYt
影片:http://bit.ly/38UkMuv
其他圖:
http://bit.ly/383iPwm
http://bit.ly/3rM9xN4
http://bit.ly/38OC9wE
1月16日 臺中新書分享會報導
https://bit.ly/3asUn7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