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姑丈公國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姑丈公國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姑丈公國語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陳學聖,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阿嬤的故事 一趟磺窟尋憶之旅 媽媽民國17年、昭和3年生在萬華加蚋仔,今東園街附近,很小就因習俗,被送養到萬華大埔街。 因家境清苦,人口眾多,媽媽唸國小時就要開始操持家務,過著「超齡」孩童辛勞的歲月。 媽媽常提到約12、3歲時,就和她姑丈,帶著幼小的弟弟,從萬華搭火車到新店碧潭,然後坐渡船到對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萬的網紅羅時豐D.L 不務正Y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飲料店妹妹自帶梗 老蕭後崛起的省話一姊 說來就來 說拍就拍 從不廢話 或許答案不只是語言與否 還有一個我 還有一個我 刻在唱片行心底的名字 忘記了國語這回事 於是台語唱了一次就一輩子 感謝名單 《美麗、醜與我》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繼屋伯易特後歌王再度攜手?? #西門町 #霸氣小公主 #基地...
姑丈公國語 在 Mo?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2-03 08:56:33
日常·捧道 翻譯成國語應該是這樣念吧? whatever🤷♂️ 短短不到一年 我家就經歷了兩次送別 第一次是阿公 第二次就是我姑丈 然姑丈的後事帶給我的震撼度 完全顛覆了我對人生觀的看法 從我姑一通電話打來 索性就把後兩週非必要性工作排開 專心一意協助我姑 在阿公走後家裡不免會有遺產的紛爭 ...
-
姑丈公國語 在 羅時豐D.L 不務正Y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1-13 21:00:17飲料店妹妹自帶梗
老蕭後崛起的省話一姊
說來就來 說拍就拍 從不廢話
或許答案不只是語言與否
還有一個我 還有一個我
刻在唱片行心底的名字
忘記了國語這回事
於是台語唱了一次就一輩子
感謝名單
《美麗、醜與我》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繼屋伯易特後歌王再度攜手??
#西門町 #霸氣小公主 #基地台
#老蕭 #飲料 #開箱
#舉世聞名 #台語 #金曲歌王 #淚灑現場
-------------------大牛重要公告------------------------
記得【每週五,晚上21:00首播】準時更新!!
「按讚👍訂閱🔨分享給親朋好友~」讚!!!
記得開小鈴鐺🔔,哞~~
-------------------各平台資訊------------------------
【DL.不務正YA】頻道 ►https://reurl.cc/Y18lYn
【DL.不務正YA】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dllivevil/
【羅時豐牛棚】FB粉絲團 ►https://reurl.cc/pDEd6b
【LINE官方帳號】 ►line: @qnc6547p (記得加@喔)
【Instagram】 ►https://reurl.cc/D11Mg6
-------------------合作請洽------------------------
E-mail : livevil2019@gmail.com
姑丈公國語 在 陳學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阿嬤的故事
一趟磺窟尋憶之旅
媽媽民國17年、昭和3年生在萬華加蚋仔,今東園街附近,很小就因習俗,被送養到萬華大埔街。
因家境清苦,人口眾多,媽媽唸國小時就要開始操持家務,過著「超齡」孩童辛勞的歲月。
媽媽常提到約12、3歲時,就和她姑丈,帶著幼小的弟弟,從萬華搭火車到新店碧潭,然後坐渡船到對岸,再走一段路,再坐一趟渡船,前後翻過兩個半山頭,三趟渡船,來到一個叫作「哄枯喇」的地方。這裡多居住著原住民,還有少數漢人。
媽媽他們大概一個禮拜要來一次,因為日本時代配給食物不夠吃,只好跑大老遠,到「哄枯喇」和原住民買蕃薯或拿一些舊的衣服、鞋子,和原住民交換食物,然後再揹回萬華的家。
這也算是另一種民眾求生的黑市交易吧!
由於每週都會來,而且是很遠很遠的旅程,對媽媽童年的心靈,是有強烈深刻的記憶。
只是年代久遠,媽媽只記得地名,在新店的山區,卻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
結果有天,我們去新店廣興環湖路11號【觀音洞】拜拜,一念間,就問了一下廟的志工,有沒有聽過「哄枯喇」這地方。
竟然皇天不負苦心人,問對了人,原來廟的後山上去,就是「哄枯喇」,國語寫成「磺窟」。
怪不得,真的不好翻譯!
過了幾天,我和妹妹們,陪著媽媽,開車循著媽媽的記憶,先來到碧潭渡船頭,再去直潭舊渡船頭……,然後一路上山,尋找「磺窟」。最後在土地公廟前,留下了身影。
雖然景物完全已不同,舊時的羊腸草徑已變成車道,渡船除碧潭外,都已不見船影。
但是幫媽媽圓了一樁心願,銜接了80年前的回憶,心裡還是非常開心的!
番外篇:
在台大唸人類學的外甥女,沒想到竟然還發揮專業研究功力,透過老地圖,把阿嬤可能走過的路徑渡船頭都標示出來,真的是大家協力作了一門家族功課!
姑丈公國語 在 王炳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忠孝節義永不謝幕
吳兆南走了,享壽九十三歲,台灣不少人惋惜一個時代的結束。大陸朋友也許對他不熟悉,但對台灣幾個世代的人來說,他就是「相聲」的代表。新黨的前台北市議員侯冠群、郎祖筠、兩次登上央視春晚的劉增鍇等人皆是他的徒弟。吳兆南本人師承的侯寶林,則是大陸公認的相聲宗師。
吳兆南1949年隨軍隊來台,與經常合說相聲的搭檔魏龍豪都是北京人。台灣人透過他們的演出(先是廣播,後為電視),聽到純正的「北平話」,也接觸到不少華北大地的風土民情。
我其實算不上相聲迷,只在建中時和學長合說過一次相聲參賽,還有就是幼稚園時一次兒童節大會,上演從電視上看來的「平劇」(即京劇)唱段。不過,我雖不是北方人,卻對北方的飲食、曲藝、風俗都很感興趣。大導演李翰祥描繪老北京的電影,還有邵氏武打片裡北方響馬的身手與對答,都讓我看得悠然神往。
曾經在台大上過中文系開的課,講述五四新文學以來現代中國的兩大流派,一是京派,一是海派。前者未必是以北京為主題,而是鄉土中國的概念;後者則脫不去鴛鴦蝴蝶的脂粉氣,或從摩登都市的描寫中表現對貧富差距的控訴。就我而言,京派似乎更接近我的性格。
也因為從小國語說得字正腔圓,每回見著台南姑丈,他總是大老遠就嚷嚷「外省仔來了」,我們都當是笑話。直到陳水扁上台後,為了力拚連任,發動「台灣」與「中國」的認同之戰,將所謂「台灣本土」(其實就是以本省閩南人為主的文化)與「大中國」對立起來,「國語」、「相聲」、「京劇」......都成了政治不正確。記得那段歲月,我特別放棄每年參加的國語演講比賽,改投入閩南語演講比賽,還擠進全台北市前幾名,又成天看小時候也陪媽媽常看的楊麗花歌仔戲,要強化我是「台灣人」的正當性。
時光匆匆,從2004到2014,十年過去,我也從一個翹課到中正紀念堂抗議的建中生,長成因反對「太陽花」爆紅的統派青年。從那時起,「天然獨」的名詞開始甚囂塵上,他們既不聽相聲,也不看歌仔戲,而是日本動畫、美國影集陪伴的一代。兒時讀的「陳姐姐說歷史故事」,對他們來說已無共鳴,「盤古開天」、「女媧造人」也不再被認為是我們的根源。
其實不論「外省」的相聲、京劇,還是「本省」的歌仔戲、布袋戲,都在不知不覺中教育了我們忠孝節義,教給我們中國歷史的故事典故。正如台灣歌仔戲泰斗楊麗花所言:「沒有忠孝節義,我們就不是中國人了。」「老台獨」用「本省」、「外省」扭曲成「台灣」與「中國」的對立,「新台獨」則沒有「外省」也無「本省」,信仰的不再是忠孝節義,而是西方號稱的「普世價值」。
感謝吳兆南和他的門生們,讓我們在中國東南邊陲的台灣島,也能聽到京腔京韻的相聲曲藝。對上一代外省人來說,吳兆南的相聲是笑料,更是鄉愁;對像我這樣新時代的中華兒女而言,則是國族文化的認同。他口中的京腔京韻,和本省的布袋戲、歌仔戲,都在小小的台灣島,豐富了我們大大的心靈。今天吳兆南雖「下台一鞠躬」,但忠孝節義,永不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