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妙的成語有什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妙的成語有什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妙的成語有什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妙的成語有什麼產品中有13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條子鴿當年被兩支申誡,我倒是沒有,我只有收到兩行眼淚💧 某一天晚上,我值夜班,專線響起:「xx新聞您好」,「那個…我是新聞局的xxx⋯」記得好像是科長還是什麼的,因為忙碌,沒得細聽,只得回他:「有什麼事嗎?」 X長:「那個…下午院長去那個什麼地方的時候,你們拍的畫面哦,院長的臉部表情太猙獰,去換...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3的網紅樂筆 x 日光實驗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光臨~我是樂筆! 因為短宣的緣故,去了好次泰國,在2017的清邁大學中文營上認識了夢琪(泰文小名Namfon),我們用破英語、破華語還有破泰語(喔不好意思這方面只有我)聊得很開心。 五年了,夢琪的華語從不太能溝通到對話流利,偶爾還穿插成語,真的很厲害,現在竟然還成為中文翻譯!這集節目就讓我們...

妙的成語有什麼 在 ybc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18:57:18

住過倫敦時剪髮是件困難的事,那陣子之後燙過的頭髮加上亂漂,之後就對用什麼頭髮抱持隨便妳剪我懶得想的態度。 意外的今天幸運加上過程又很迅速地讓未來的準優秀設計師服務, 據說似乎現在燙髮可以撐很久也不用特別照顧地撐到下次剪髮, 這裏記下未來式捲髮day1,也是疫情裡每兩個半月週期的開始往最邋遢的起點。...

妙的成語有什麼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9:07:27

⭕️第361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法句經》,又譯為曇鉢經、曇鉢偈,為佛教重要典籍;是佛陀所說偈頌的合集,也是傳播廣泛,相當知名的佛教經典。根據傳統說法,這些是佛陀在不同場合中所說的偈頌,其內容涉及有關佛教戒律和修行的清淨生活,為教導佛法戒、定、慧的言說,後來再經由佛教僧侶編定而成。若問有什麼佛典,在...

妙的成語有什麼 在 Cecile 隙隙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8:51:42

20210430 今天和 @came___llia_ 一起讀書,效率一百分(((o(*゚▽゚*)o))) 敲愛她,有志同道合又能互相扶持的朋友真的很高興鴨。 我們都是很認真為自己的未來打算的女孩子。 - 稍稍寫一下目前指考的打算: 1. 古文三十一天一篇(無上課就改兩篇),寫筆記加讀熟文章。...

  • 妙的成語有什麼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6 10:26:44
    有 4,106 人按讚

    條子鴿當年被兩支申誡,我倒是沒有,我只有收到兩行眼淚💧

    某一天晚上,我值夜班,專線響起:「xx新聞您好」,「那個…我是新聞局的xxx⋯」記得好像是科長還是什麼的,因為忙碌,沒得細聽,只得回他:「有什麼事嗎?」

    X長:「那個…下午院長去那個什麼地方的時候,你們拍的畫面哦,院長的臉部表情太猙獰,去換一下啦,可以吧?」

    我:「沒辦法喔,新聞就是現場畫面才叫新聞,換別的畫面上去,就是造假了!不好意思!」

    X長:「我是代表院裡面打來溝通啦,如果你不換,等等接到誰電話,我不能保證哦⋯⋯」

    我:「你在恐嚇我嗎?!」

    因為太忙,直接掛了電話。

    心裡OS:「莫名其妙,是我監督你,還是你監督我啊!」

    沒多久,專線又響起:「友志啊?」

    我:「是,長官!」

    長官:「剛剛你是不是有接到新聞局的電話?」

    我:「有啊,叫我換畫面,他是什麼東西啊!被我掛電話了,長官放心,我沒問題的!」

    長官:「去換吧⋯⋯你沒問題,老闆有問題….$@/$….」
    後來他講了很多內幕,我腦袋一片混沌,只知道我接下來要做的事,違反我一向堅持的新聞真實…

    我去拜託一位資深攝影,幫我換掉畫面,可想而知,當然被拒絕了…

    等較資淺的攝影記者手上的事做完,跟他說明「去把院長的畫面,挑一個不那麼猙獰的,換過去吧⋯⋯」

    後來,我隔著剪接室,催促這位攝影記者做好了嗎?
    我看到的是兩隻無奈,看似委屈紅了眼眶的眼睛…

    狐假虎威⋯⋯這個成語,應該很適合那陣子的氛圍吧⋯⋯

    #院長

  • 妙的成語有什麼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9 19:00:22
    有 105 人按讚

    【當地球上只剩一個雞蛋......】
     
    這次分享的短篇,出自中國著名的童話大王鄭淵潔,講述的是一個關於「雞」的童話故事──當世界上所有的「雞」,都團結起來反抗人類時,人類還能對「雞」予取予求嗎?
     
    答案是可以。只要讓他們「彼此競爭」就行了。
     
    讓我們來看看這部諷喻頗深的故事吧。
    -

    地球上只有一個雞蛋 / 鄭淵潔
     
    一、
     
    整個雞家族都不甘心自己在地球上的地位──任人宰割,供人食用。
     
    從一百年前起,雞家族的有識之士就試圖擺脫雞家族的困境。但每次行動都以雞的失敗告終。人類大獲全勝,還不斷完善著吃雞的藝術:現代化養雞場、填雞、肯德雞、扒雞、燒雞等等,真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這還不算,雞被人類吃得最多,可人類卻發明出「黃鼠狼給雞拜年」的成語嫁禍於黃鼠狼,雞們確實咽不下這口氣。
     
    雞王決定在本世紀末之前扭轉雞家族的處境,他召集幕僚想辦法。
     
    「要想讓人類放棄吃雞很難。」一位幕僚說。他曾經用十斤雞蛋收買了人類中一位寫東西的人,讓他在報上寫文章說,吃雞容易患癌症,可人類照吃不誤。
     
    「依我看,人吃咱們並不是因為恨咱們,而是說明他們離不開咱們。」另一位年紀大一些的幕僚說,他曾經發明過雞瘟,但被人類用藥物治住了。
     
    「有道理。」雞王點頭。示意這位幕僚繼續往下說。
     
    「大王下一道聖旨,命令所有母雞停止下蛋。保准人類不會再像現在這樣對待咱們了。」幕僚建議。
     
    「停止下蛋?」雞王吃了一驚,這可是斷子絕孫的舉動呀。
     
    「沒有雞蛋,就不會再有新的雞出生,光這一點,就夠人類傷腦筋的。」幕僚說。
     
    雞王點點頭。
     
    五分鐘後,雞王向整個雞家族下達了聖旨:停止下蛋。
     
    二、
     
    當人類發現全世界所有的母雞都不下蛋了的時候,地球上只剩下一個雞蛋了。
     
    人類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地球上的雞將吃一隻少一隻,最終滅絕。人們將不再有雞肉吃,不再有雞蛋吃。
     
    科學家們想盡一切方法動員母雞們恢復下蛋,什麼音樂刺激法,紅外線紫外線這線那線照射啦。遺憾的是母雞們不為所動,不管科學家們想出什麼絕活兒,她們就是不下蛋。
     
    人類專門為此召開了一個緊急會議,會議的結果是制定了一部關於保護珍貴動物──雞的法律。雞終於改變了卑微的地位,加入珍貴動物的行列。
     
    人們以擁有一隻雞為榮,狗和貓的地位一落千丈。在公園裡時常見到牽著雞散步的達官貴人。一隻雞的售價已高達上千美元。
     
    科學家們研製的、延長雞壽命的藥物,剛一問世就被搶購一空。有幾個國家的國旗上出現了雞的圖案。這一切都因為母雞不下蛋了。
     
    經營炸雞的速食店統統倒閉,老闆不是跳樓就是離婚。
     
    地球上唯一的那個雞蛋更是價值連城,光是守護它的軍隊就有兩個旅之多。這個雞蛋的媽媽是最後一個聽到雞王聖旨的,當時她正在下蛋,想把這個蛋退回到肚子裡已經不可能了,於是她成了地球上唯一的雞蛋的母親。
     
    她因此身價百倍,人們將延續雞的生命的期望寄託在她身上,人們把最好的食物給她吃,為她建造了超豪華住宅,還讓她上報紙上電視上電影。
     
    雞王的臣民們不再被人類殺戮,不再供人類食用,人類視他們為珍寶。雞王滿意了。
     
    三、
     
    那個唯一雞蛋的母親的顯赫地位,漸漸引起了雞家族成員的注意,他們羨慕她嫉妒她。同樣是雞,為什麼她住的房子比同類的好?為什麼她的食品比同類的高級?為什麼她能上電視還享有雞皇后的稱號?就因為她生了地球上最後一個雞蛋!
     
    沒人甘心比同類活得差。
     
    於是,在一個上午,一隻母雞違抗雞王的聖旨,她公然下了一個蛋。
     
    這隻母雞立刻成為全球新聞的焦點,她的待遇立即超過了那隻「雞皇后」。
     
    雞家族受到了強烈的震動。
    第三個雞蛋出生了。
    第四個雞蛋問世了。
    第五個雞蛋降臨了。
     
    雞王感到大事不妙,他連降聖旨制止母雞們下蛋,但他已經控制不了他的臣民了。
     
    所有的母雞都想當雞皇后,所有的母雞都想比別的雞活得好,她們玩命地下蛋。
     
    當雞蛋的數量多到派不過來軍隊保護時,人類醒悟到雞不會滅絕了。人們嘴裡出現了口水,他們彷彿又聞到炸雞的香味了。
     
    保護雞的法律取消了。
    雞又重新出現在餐桌上。
    沒人牽著雞逛公園了。
     
    雞王想再發一道不下蛋的聖旨,幕僚進諫勸住了他。幕僚告訴雞王,人類已經有了對付雞不下蛋的辦法:他們留出了一個雞蛋,只要雞們再不下蛋,他們就拼命抬舉這個雞蛋和它的媽媽。
     
    雞家族算是沒有出頭之日了。雞王哀嘆。

  • 妙的成語有什麼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6 19:30:14
    有 174 人按讚

    【這篇談寫作秘方的文章,絕對值得你收藏!】
      
    今晚來分享一篇,中國作家賈平凹的文章。內容主要是談寫作時的選材。
     
    有別於其他教寫作套路的文章,這篇非常精闢地點出,我們在寫作時需要具備的意識、格局和文字技巧。也談到每個人要找自己寫作的節奏。
     
    一起來看看這位名作家的觀點吧。
    -

    寫作的秘方 / 賈平凹
     
    痛感在選材的過程中是特別重要的,而在選材中能選擇出這種具有痛感的題材,就需要你十分關注你所處的社會,瞭解它,深究它。
     
    中國社會特別複雜,很多問題不一定能看得清楚,好多事情你要往大裡看,好多事情又要往小裡看。把國際上的事情當你們村的事情來看,把國家的事情當作你家的事情來看,要始終建立你和這個社會的新鮮感,對這個社會的敏感度,你對社會一直特別關注,有一種新鮮感,有一種敏感度的時候,你對整個社會發展的趨勢就擁有一定的把握,能把握住這個社會發展的趨勢,你的作品就有了一定的前瞻性,你的作品中就有張力,作品與現實社會有一種緊張感,這樣的作品就不會差到哪裡去。
     
    這種自覺意識一旦成了一種習慣,你必然就能找到你所需要的題材,而你所需要的題材也必然會向你湧來。我們常常說神奇,其實幹任何事情幹久了,神就上了身。
     
    我拿我的一個同學來講,我的一個小學同學,他後來成了我們村的陰陽先生,婚嫁、喪葬、蓋房、安葬全是他一個人來看穴位和日期,凡是按他看的穴位和日期辦事的,事情都很平順,凡是不按他看的穴位和日期來辦的時候都出事了,大家都說這個人是一個神人,但是我瞭解他,他的文化水準並不高,對易經也不是很精通,為什麼他那麼內行,就是這項工作幹久了,神氣就附了體。寫作也常有這種現象,如果你變成一個磁鐵,釘子、螺絲帽、鐵絲棍兒都往你身邊來。當然對磁鐵來說,木頭、石頭、土塊就沒有吸引力。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文學是記憶的,而生活是關係的,文學在敘述它的記憶的時候表達的又是生活,就是記憶的生活,寫生活也就是寫關係,寫人和自然的關係,寫人和物的關係,寫人和人的關係。有一個哲人講過這樣一句話,生活的藝術沒有記憶的位置。如果把生活作為藝術來看,它裡邊沒有記憶,因為記憶有分辨,把東西記下來肯定是有了分辨的。
     
    在現實生活中以記憶來處理,比如我和領導的關係,這個領導和我是一起長大的,當時學習一般,為什麼後來他當了領導呢?有了這個記憶,肯定就處理不好關係了。文學本身是記憶的東西,你完全表現的是你記憶中的生活,而生活又是關係的。這兩者之間的微妙處,你好好琢磨,你就會明白該寫哪些東西,又如何寫好那些東西。
     
    因為文學本身就是記憶的東西,你完全表現的是你記憶中的生活,而生活是關係,你就要寫出這種關係。現在到處都在強調深入生活,深入生活也就是深入瞭解關係,而任何關係都一樣,你要把關係表現得完整、形象、生動,你就要細節,沒有細節一切就等於零,而細節在於自己對現實生活的觀察。
     
    比如說生死離別,喜怒哀樂,構成了人的全部存在形式,這一切都是人以應該如此或者是應該不如此來下結論,它採取了接納或者不接納,抗拒或者不抗拒,實際上從上天造人的角度來看,這些東西都是正常的。
     
    但是人不是造物主,人就是芸芸眾生,生死離別,喜怒哀樂就表現得特別複雜,這個人表現的和那個人的表現是不一樣的,細節的觀察就是在這種世界的你和我不一樣、我和他不一樣的複雜性中,既要有造物主的眼光,又要有芸芸眾生的眼光,你才能觀察到每個人的獨特性。
     
    人和人之間的獨特性,表面上看是人和人的區別,實際上是共有的一些東西,只是表現的方面、時機、空間不一樣罷了。
     
    小說的語言和技術。寫什麼是關於膽識、關於觀念、關於見解、關於趣味的問題,怎麼寫是關乎智慧、聰明、技術、技巧,而無論什麼題材,最終都要落實到文字上,它的秘訣都在於技術。
     
    就拿語言來講,我自己體會語言首先是與身體有關係的。為什麼?一個人的呼吸如何,他的語言就如何。你是怎麼呼吸的,你就會說什麼樣的話,如果你是氣管炎,你說話肯定是短句子。不要強行改變自己的正常呼吸,而隨意改變句子的長短。
     
    如果你強迫自己改變呼吸,看到外國小說裡面有短句子,一兩個字或者是四五個字就是一句,你就去模仿,不管當時的處境和當時寫的內容以及當時的情況,你就盲目地模仿,讓自己氣憋得慌,別人讀著也憋得慌。
     
    我自己平常也搞書法,看別人寫字,每當看到有人把字縮成一團兒,我就猜想他肯定有心臟病,一問,果然是心臟有毛病。遇到一些老年人,身體不好的,他們要練字,常常我給他建議去練《石門銘》,那個是漢隸,筆劃特別舒展,寫那個對血管絕對好。
     
    小說是啥,我理解小說就是說話,但說話裡面有官腔、罵腔、笑腔、哭腔,有各種腔調,在我理解小說就是正常的跟人說話的腔調,你給讀者說一件事情,首先把你的事情說清楚、說準確,然後想辦法說的有趣,這就是好的語言,語言應該用很簡單、很明白、很準確、很有趣味的話表達出特定時空裡的那個人、那件事、那個物的情緒。這種情緒要表達出來,就要掌握抑揚頓挫。
     
    怎麼把話說得有趣呢?就是巧說,其中有一點就是會說閒話,閒話和你講的事情不一定準確,有時甚至是模糊的,但必須在對方明白你的意思的前提下進行的,就像敲鐘一樣,「咣」的敲一樣,發的是「咣」的聲音,接著是發出「嗡」的聲音。文學感覺越強的人,越會說閒話,文學史上有好多作家是文體家,凡是文體家的作家,都是會說閒話的作家。
     
    之所以有人批評誰是學生腔,學生腔就是成語連篇,用一些華麗辭藻,毫無彈性的東西。因為成語的產生,是在眾多的現象裡面概括出來的東西,就像舞臺上的程序一樣,成語也就是程序,會寫文章的人就要想辦法還原成語,會還原成語,善於還原成語,文章肯定就生動有趣。
     
    大家肯定也有這種體會,如果沒有這種體會的話,可以去試一下,肯定會樂趣無窮,可以還原一些成語或者是古語,寫作就特別有意思。
     
    語言除了與身體和生命有關之外,還與道德、情懷、品質、個人品行有關係。一個人的社會身份是由生命的特質和後天修養完成的,這如同一件器物,這器物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敲鐘是鐘的聲音,敲碗是碗的聲音,敲桌子是桌子的聲音。
     
    之所以有的作品語言雜亂,它還沒有成器,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而有些作品有了自己的風格了,但是裡面都是些戲謔的東西,調侃的東西,把作品一看就知道這個作家不是一個很正經的人,身上有邪氣。有的作品語言很華麗,但裡面沒有骨頭,境界逼仄,那都是比較小聰明、比較機巧,甚至輕佻的人寫的。有些作品寫得很乾癟,一看作者就是一個沒有嗜好的人。
     
    現實生活也是這樣,有些人是特別好的人,但是特別枯燥,有些人是很有趣的,但是老沾你的光,你寧願讓他沾光還願意和他待在一起。
     
    我見過很多,見過一個女孩子跟我講過,原來給她介紹一個男的,各方面的條件特別好,學歷也好,但是就是生活沒有趣味,最後她寧願找一個窮光蛋,有趣味的。從語言中能看出作家是寬厚的還是刻薄的,能看出他是一個君子還是一個小人,能看出他是富貴的還是貧窮的,甚至是能看出他的長相是什麼樣子的。
     
    世界盃足球的時候,我在報上讀過一篇評球的文章,裡面有一句話,說:球都踢成那個樣了,還娶了那麼漂亮的老婆,當時我看了之後自己笑了半天。由於播世界盃的時候經常把臺上的球星們的老婆照出來,球星的老婆都長得很漂亮,當時看到這句話,我說你好好評你的球看你的球,管人家的老婆幹什麼。這句話正好曝露他的心態,他在嫉妒,心理陰暗。
     
    我也看過一種小說,是幾十年前看的,我當時從農村出來不長時間,身上都是農民的那種東西,那個小說開頭敘述,第一句是說:女人最大的不幸,是穿了一件不合體的裙子。我是一個男人,也不瞭解女人,但是我覺得也不至於那樣吧,一個女人今天出門穿了一件不合體的裙子,就是她人生最大的不幸,我覺得不至於這樣,或許人家過的是貴族生活,是基層的農民的兒子理解不了的,這種文章肯定不是給我讀的,所以我看到這句話之後,後面就沒有看了,這不是給我寫的。
     
    節奏就是氣息,氣息也就是呼吸,語言上要講節奏,而且對於整部作品,或者看一部作品、寫一部作品,整部作品更要講究節奏。什麼是好的身體?呼吸均勻就是好身體。有病的人呼吸就亂了,不是長就是短。呼吸對於生命太重要了,每個生命沒有呼吸就完蛋了。在世界上任何東西都在呼吸,包括人在呼吸,動物在呼吸,草木在呼吸,房子也在呼吸,桌子也在呼吸,都在呼吸。人每天在不停的呼吸,但人常常就遺忘了呼吸存在。
     
    這世界上有奇怪的現象,凡是太好的東西總是被忽略、被遺忘。對你太重要了太重要了,你反而感覺不到它的重要,母愛也是,只有母親對兒女是最愛的,但是作兒女的尤其在年輕的時候總覺得母親囉嗦煩人。
     
    世界上凡是活的東西,包括人,包括物,身體都是柔軟的,一旦死亡了就是僵硬的。你的作品要活,一定要在文字的字與字之間、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要充滿那種小孔隙,有了小孔隙它就會跳動,就會散發出氣息和味道。
     
    如何把握整個作品的氣息,這當然決定了你對整個作品的構想豐富度如何,構思差不多完成了,醞釀得也特別飽滿,這時你穩住你的勁,慢慢寫,越慢越好,就像呼氣一樣,悠悠地出來。二胡大師拉二胡,弓弦拉得特別慢,感覺像有千斤重一樣拉不過來。打太極也是一樣的,緩而沉才有力量。寫作的節奏一定要把握好,一定要柔,一定要慢,當然這種慢不是說故意的慢,而是把氣憋著慢慢地放出去,但是也必須保證你肚子裡有氣,肚子裡沒有氣也沒有辦法。
     
    在你保持節奏的過程中,你要「耐煩」。寫作經常讓人不耐煩,為什麼有的作品開頭寫的很好,寫到中間就亂了,寫到最後就開始跑開了,這是節奏不好。節奏不好也是功力問題。世上許多事情都是看你能不能耐住煩,耐住煩了你就成功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