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如雷貫耳反義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如雷貫耳反義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如雷貫耳反義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如雷貫耳反義名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其實我不確定.......都2021年的第三季末了,還有人跟我一樣現在才看完《愛的迫降》;但既然看完了,也成為我少數認為的佳作,則我便想寫上一寫了。 #以下談設定與心得_不爆劇情雷 (這部過了快兩年,又這麼紅的,真的有人沒看過嗎?) 我其實以往追劇不多,這也是我第一次完整看完的韓劇;之所以會想看...

如雷貫耳反義名 在 FOMO Dog Club 座艙長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9:57:59

【你是很有料,還是很無聊】​ ​ 昨天去聽丁菱娟老師的,近距離感受到老師舉手投足,都充滿了智慧與氣質​ ​ ​ 一場演講,只要聽到一句話、影響你一生的一件事,基本上就值回票價了。​ ​ ​ ​ ​ 「選一件你擅長的事持續5年,做到別人都無法忽視你,你的人生關鍵字就會浮現。」​ ​ ​ ​ ​ 如雷貫...

如雷貫耳反義名 在 張嘉真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20:38:07

⠀⠀⠀⠀⠀⠀⠀⠀⠀⠀⠀⠀ 我是喜歡像女孩一樣說話,還是習慣像女孩一樣說話?  近期看了兩部期待的作品,一部是北藝大佰六戲劇的期末呈現的《陰道獨白》、一部是劉芷妤的短篇小說集《女神自助餐》。 光是聽到名字就覺得,欸我們站在同一邊喔,妳懂ㄉ。 陰道獨白的如雷貫耳用嘴巴替它簡介都是冒犯,請讓陰道...

  • 如雷貫耳反義名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5 00:22:59
    有 35 人按讚

    其實我不確定.......都2021年的第三季末了,還有人跟我一樣現在才看完《愛的迫降》;但既然看完了,也成為我少數認為的佳作,則我便想寫上一寫了。

    #以下談設定與心得_不爆劇情雷 (這部過了快兩年,又這麼紅的,真的有人沒看過嗎?)

    我其實以往追劇不多,這也是我第一次完整看完的韓劇;之所以會想看,是因為這兩年該劇的名氣實在太大,在抱著姑且一看的情況下點開後,只看了兩集就把我抓住了。

    為何說"姑且一看"呢?
    幾年前紅爆台灣的《我可能不會愛你》也是如雷貫耳,但我半個月前點開來,一樣是看了兩集,就決定將它......再往後推延到我有空時再看了。

    我也不是不喜歡那一部,只是它的節奏沒能抓住當下的我。

    "抓住"是個很抽象的詞,其實談的就是"眼緣",但除了這個也跟劇情編排本身有關。我不想越描越黑到後來被死忠支持者覺得我在說外國月亮比較圓,所以我直接談談"我為何被抓住"好了。

    先說個題外話。
    一般(好萊塢)商業電影都是以一百分鐘為標準,而電影劇本通常就是一分鐘一頁,所以一百分鐘會有一百頁(這不廢話嗎?)

    而節奏就很重要了,在這固定的時間裡面來做出起承轉合,來讓觀眾融入劇情之際,還能被裡面的節奏帶動,達到哭笑喜惡、峰迴路轉的效果。

    節奏抓得好,很多缺點就可以被忽略;反之,節奏抓得不好,很多不是缺點的地方就會被放大成為缺點(所以,節奏太慢本身就是一個缺點,會讓人看得很煎熬或是睡著)

    電視劇跟電影不同,撇去技術層面跟經費限制,其實還是有些地方是很重要的--- 例如節奏。

    我看過日劇不多,就是十部左右而已,也曾經跟著日本台的戲劇往下看,看到好的也看到壞的。

    日劇裡面有一個特色很重要。那就是"節奏的掌握",一般的日劇大多10~11集(這是指一般水十、土十、日十之類的戲劇,大河劇、晨間劇集數就會很多),編劇要在這十(出頭)集中把故事講完,這就考功夫了。

    首先是說故事的功夫,要怎麼設定出一個大小合宜的故事,足夠豐富的故事圈與人物關係圈,然後能在這個集數中交代清楚。這還是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要能引人入勝,這就很吃節奏了。

    而好的日劇,常常會讓每集劇情段在要緊處或關鍵處或是留下一點懸念,好讓你很期待下一集的到來(因為水十、土十、日十,這種都是一週播一次,所以節奏尤其重要,因為它就是要讓你掛著這件事-----達一個禮拜之久..........)

    簡單說,大家都會有"追劇"到廢寢忘食的體會,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表示眼前這部劇的節奏有"抓住"你----這就是我一開始想表達的。

    -------------

    《愛的迫降》這套劇是好看的,但我認為其精彩不是來自於絕倫的想像或是出人意表的發展,#而是它工整且節奏掌握得宜 (嗯.....至少前三分之二是啦)

    這部劇總共有16集,每一集平均起來居然都有一小時20分鐘之長,總長度大約1300分鐘(超過22小時)的片長足夠讓編劇講完一個長度很長或寬度很寬(包含幾條人物線、過去未來、伏筆破梗)的故事。而編劇也掌握得很好。

    這裡的"掌握很好"指的是節奏讓你不認為一集真的有80分鐘之久(一部電影也才100分鐘上下),這表示故事說得很流暢,讓你忘記時間了。

    而這部片另一個特色是"很工整"。我所謂的工整指得是故事展開的幅度洽當、收官也收得不錯,每個主要與次要人物都有交代到結局。

    值得嘉許的是劇中每一個小零件、每一個小動作、每一句台詞幾乎都有用處跟意義,這表示伏筆很多,也都很用心把這些伏筆在適當的時間破梗,並交代得清楚。

    甚至每一集的尾巴都會有一個類似彩蛋的模式,替劇中沒有交代的梗做了解說,甚至是用來倒敘兩個主角過去在瑞士意外相遇的各種事情,來營造出這個相遇不是"偶遇",而是"註定"的氛圍。

    先不說這種節奏的掌握在台劇、中國劇中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這種工整其實更是少見的;不然港台三地也不會有這麼多長壽爛尾劇了.............(日韓看的是一個作品,港台三地看的是一個日常習慣)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編劇只列出朴智恩一人,但我不認為這麼工整且長的劇本,可以由一個人搞定;我比較相信是集體構思,然後掛名在最有名或最有權的那一人身上)

    ------------------

    而在演員方面,劇組沒有特別找年輕又貌美的女星,而是找貌美又有演技的女星,這就能看到用心了。畢竟,可以在年輕的女星中找到美艷絕倫的,但要能夠如孫藝真這樣演技扎實,要能在幹練、冷酷、天真、爛漫、撒嬌、搞笑、深情、任性與傲嬌中拿捏的這麼好的女主角,可不是往年輕女人堆裡扎就能找到合適的。

    而且在戲中,女主角的情緒與身分變化之複雜離奇,其實遠遠大過男主角............看過的也都知道,男主角就是霸氣、冷漠、面無表情、眼中含淚、深情款款這幾個而已,相較於女主角-尹世理的複雜多變來說,難度小了很多。

    而大家能恰如其分的把演技發揮出來,是這部片能被撐起來的最大原因。(所以 這是一個很值得大家留意演技的連續劇,尤其是孫藝真以此證明了她能成為唯一一個1980後出生,而拿下韓國三大電影節影后,靠著真的不只是長得可愛而已)

    -------------

    說完了優點,來談談缺點吧。

    雖說是缺點,卻也不算是。因為這就是一部偶像劇,基本上不能太較真;很多不合理的情節,其實也不用過分放大。

    所以,一開始女主角從兩三樓高的樹上掉下來,男主角可以直接抱住而腰椎沒出問題---這種事情,其實不用深究。

    男主角185公分的身高,在病房外不吃不喝不尿不睡的站上一兩天而不會腰痛腳痛,這種情節也可以忽略........

    反而是節奏畢竟還是會因為裡面的諜報情節與情愛戲份的影響,最終有些不一致了。

    整體來看,第十集之前的節奏都很明快,劇情緊湊、伏筆與巧思迭出不斷,危難、破梗、得救等情節也是層出不窮;加上每每斷在要緊處後,再給你一個破梗彩蛋,會讓人不斷的想往下追(還好可以一次追完,要真的如當時韓國tvN每周末才播放,我大概會瘋掉........)

    但從第十一集開始,故事從"情節線"轉換到"感情線"時,節奏就開始緩慢起來;這段交代他們感情深化的過程,跟之前的節奏差很多,甚至有一點"拖戲感"。

    隨著反派在15集初有個著落後,剩下兩集便是編劇用來做最後收官的時間。沒錯,整整200分鐘用來交代支線與所有人的結局............這時候,真的就是一邊玩手遊一邊消化劇情的時候了。

    畢竟,編劇企圖用1300分鐘來講述南北企業、軍政高層、兩對(兩段)感情,還有旁人的微背景,還要理清這個背景展開的矛盾衝突並給予一個說得通的條理,那要把每一個環節都顧到,就需要花一點篇幅。

    但200分鐘已經是兩部電影的時間了..........加上,前面十集緊湊,後面四集寬鬆,最後兩集的節奏又更慢了(還不是都跟主角有關係),這就會讓人覺得相當無法入戲。

    畢竟,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在兩位主角身上,一部份在第二男女主角上,其他人就是插花;現在要顧到收官完整,而讓大家要看每個人的結局,就會讓人有一點..............虎頭蛇尾感?

    #以下有劇情爆雷--------------------------------------
    .
    .
    .
    .
    .
    況且,當最後說通後,為了不太過份偏離男女主角的背景設定,兩人最終無法天長地久的廝守。

    因為兩人之所以困難險阻,便是因為男方是北韓高層的嫡子,女方是南韓財閥家族、世界知名品牌的執行長----------一旦兩人成婚同居,不論是在韓國境內或是境外(變成男方脫北叛逃、女方結交敵匪)都會引起軒然大波。

    所以最後兩人成為一年(只能在第三國境)見面兩週的超遠距離戀愛,只比牛郎織女還好一點......(這也是裡面的其中一梗)

    雖然最後也是有情人終成眷屬了,但以一般常人理解來說.......一年只見面兩週,此外不准通信、通電、通話的戀情,應該很快就會夭折了。

    只能說,偶像劇賣的其實就是一個"美麗的理想",是一個"王子跟公主最後過著幸福美滿生活"的氛圍...........只是這個氛圍被最後長達200分鐘的收官打壞了。

    畢竟我們習慣在一百分鐘的電影裡面,"轉"之後的20分鐘內迎接"合"的結局(這意味著在電影最高潮後,餘味尚在時開始收尾);面對這個長達200分鐘的收尾,自不免意興闌珊了。

    更何況"王子跟公主最後幸福美滿了",卻依然無法"一起生活"。在正常人的感情經驗裡,這都是一個會分手的節奏...........

    ---------------

    最後的最後,談一下整個戲劇的背景。

    南韓總統文在寅上任後,為改善南、北韓緊張的關係不斷努力,主動爭取雙方對話,不久後更成功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舉行了幾次會晤,被視為兩國關係破冰的突破。

    所以2017年一樣是由玄彬主演的南北韓警匪喜劇《機智同盟》應運而生,《愛的迫降》也是同時期的作品,不能不說這其中本來就有現實政治因素存在。

    但最後還是不免有一個韓國各自表述的結果發生-----南韓覺得太美化北韓,但北韓人卻認為太醜化北韓了...........

    而《愛的迫降》裡面帥氣正派、武功高強的北韓主角,自然相當政治正確了;但再怎麼政治正確,還是無法(或不敢)凌駕在空想之上,也就是除非南北韓統一,不然男女主角無法名正言順的長相廝守。

    但,這部劇拍的這麼好、這麼工整,誰還管得那些合理、合邏輯,但不合常情的結尾,還有若干沒有被交代的小細節...........(總政治局與軍事局最後的鬥爭? 利老爸沒有追查長子死因的最終真相??)

    女主角這麼美麗可人、男主角這麼帥、節奏這麼緊湊、劇情這麼工整,已經是很難得的佳作了。

    而且,第一男女主角在今年年初宣布交往,第二年女主角也在四月被抓到交往了,也算是有好的結果了。(玄彬真的是艷福不淺,歷任女朋友都是拍戲完假戲真做了.....嘖嘖嘖,這些機會都不屬於我的.....)

    韓國tvN台史最高收視率的戲劇,實在名不虛傳。

    沒看過的,我推薦去看看。
    已看過的,可以再刷一下。
    我都考慮列入再刷名單了 (舊的《東京愛情故事》我就很想再刷)

    .
    .
    .
    #應該都看過了吧?
    #這篇寫完才發現字也很多
    #但你們應該習慣了啦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kMEenw

  • 如雷貫耳反義名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5 09:30:50
    有 161 人按讚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蔣、魏衝突

    在歷任德國顧問團團長中,魏澤爾是唯一在抗日、剿共、軍閥內戰都有所經歷的將領,這也讓他有許多透過實戰證明自身能力的機會,而從戰果來看,除了實力太強的日軍,魏澤爾都能協助蔣介石贏得勝利,而這一切根基於平時的練兵有方,因此魏澤爾的能力之強無庸置疑。事實上,蔣介石在贏得中原大戰勝利後,就將原為中將軍銜的魏澤爾晉升為上將,可見兩人是有一段合作愉快的蜜月期。
    但3年時間過去,蔣、魏兩人的關係卻變得惡劣無比,甚至已經嚴重到蔣介石每次發表軍事行動,魏澤爾都會表達抗議,搞的兩人都頭暴青筋、火冒三丈。這兩人之所以從相愛變成相殺,除了都是一副暴脾氣,最直接的引爆點就是對於德式師的使用理念差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魏澤爾的想法:「德式訓練的新部隊,應該當作其他部隊的榜樣,不可輕易投入作戰以免耗損。」
    蔣介石最初表示:「了解。」
    結果當一二八事變爆發,蔣介石立刻把德式訓練最扎實的87、88師推到前線作戰,氣的魏澤爾大罵:「Was zum Teufe(德文的:搞、什、麼、鬼) !不是說好德式師不用於作戰嗎?你把我的話當塑膠嗎!」
    如果說一二八事變是因為強敵壓境,不得不讓精銳部隊參戰,等到第五次圍剿,蔣介石又讓德式師投入戰鬥,這更讓魏澤爾暴跳如雷:「就跟你說不要亂消耗新軍!結果連打人絕對弱勢的共產黨都要動用新軍!你腦子有病吧!」

    這時我們需要先停下來討論:有關德式師的使用,究竟蔣、魏二人孰對孰錯?

    站在魏澤爾的角度,國民政府當時財政窘迫,新軍的成立大不易,要是在戰場上折損,依照國府的財力,不但重建困難,還可能影響其他方面的軍事改革。事實上,一二八事變中,兩支德式師損失4000多人,圍剿戰役裡,不但折損人數更多,甚至有1個旅及1個團的編制被徹底打殘,這表示不少負責帶兵的中下階軍官就此犧牲。從上述經歷來看,魏澤爾的擔憂並非一廂情願。

    可站在蔣介石的角度,他卻有魏澤爾不能理解的苦衷,那就是國民黨內部的派系問題。
    即便可能說到大家都煩了,我還是要說:國民黨並非靠自身實力獲得政權。正因為本身根基不夠強大,就算擊敗對手,除了共產黨,蔣介石通常不會趕盡殺絕,而是藉機收攏敵對的殘餘或叛逃勢力,成為「名義上」的下屬。
    像是中原大戰時期,原屬於西北軍馮玉祥的韓復榘就叛逃到蔣介石麾下,但蔣介石卻根本指揮不動他底下的部隊。所以表面上,蔣介石是掌握軍政大權的委員長,實際上,老蔣真正能調動或值得信賴的兵力並不多。
    以第五次圍剿舉例,表面上蔣介石可以動用70萬兵力,但其中屬於南路軍的10多萬人,其實是桂系的部隊,而他們壓根不想為了蔣介石和難纏的共產黨開戰。所以蔣介石只能交待桂系部隊:「無須進攻,只要圍堵。」這才讓想穩守自身地盤的桂系在南路負責給老蔣壯聲勢。
    所以老蔣並不是不愛惜德式師,而是他也實在沒有餘裕讓部隊保養生息。

    因此單方面來看蔣、魏二人的主張都各有其道理,但兩人身處不同位置下的思考差異,卻成為不可調解的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魏澤爾與蔣介石在戰略及戰術上也有著巨大分歧。
    中原大戰中,魏澤爾面對敵手會認為用武力直接懟,剛死敵人就完了!但蔣介石卻想盡可能保留自身實力,所以很多時候更喜歡花錢收買對手,這讓純粹的軍人,也就是主張「能動手就少瞎BB」的魏澤爾感到非常不恥。
    而在圍剿戰役中,魏澤爾認為共產黨裝備落後、火力貧弱,所以應該展開更積極的進攻;可是曾有過同樣主張的蔣介石卻在先前的圍剿中吃過不少大虧,所以他更主張步步為營的緩進。雖然最後德國顧問團最中按照蔣介石的理念,制定出深具效果的堡壘戰術,但商議的過程中魏澤爾對蔣介石是罵罵咧咧,這自然讓蔣介石大動肝火。
    更令老蔣仇恨值爆表的,是後來有國軍因為執行魏澤爾的積極進攻而遭殲滅時,當時他就把戰況轉給魏澤爾,希望殺一下這魏德國顧問的銳氣。結果魏澤爾卻回答:「不是我的構想有問題,是中國軍隊聯繫太差、支援速度太慢,沒辦法執行我的理念,這才錯失戰機呀。」此話一出,老蔣的小宇宙整個大爆炸:「敢情所有人都有毛病,就你魏澤爾沒毛病!」

    同時,不只老蔣,許多國軍將領對於魏澤爾引進的新式德國訓練也反感頗多。
    看到這可能有讀者想說:「德國軍事科技以及現代化戰爭經驗,完全凌駕在同時期的中國之上,中國將領哪來的底氣反對德國訓練?」
    原因有二,第一,魏澤爾認為德國顧問應該更深介入中國軍隊的訓練,甚至提出應該讓德國軍官統帥部分層級的中國軍隊。這就碰觸到一些視軍隊為私人財產的中國將領底線……你ㄚ的是想架空老子的兵權嗎?
    第二,不少國軍將領自認作戰經驗豐富,對德國顧問的新戰術也就不待見;扣除思想較為古板的守舊派,有些比較通情達理的中國將領也不贊同德國訓練的新戰術,而原因卻頗為悲哀……德國戰術太先進,通常要消耗大量但要先進行火力壓制,咱窮,實在玩不起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上述原因外,最讓蔣介石及國軍將領對魏澤爾忌憚的一點:是魏澤爾涉入到中國政治的派系之爭。
    前面提到,主持財政的老蔣小舅─宋子文,為了加強麾下稅警部隊的實力,找上魏澤爾進行合作。說起宋子文,他雖然跟蔣介石沾親帶故,但在許多政策理念上卻與他的妹夫唱反調,這其中就包含對日抗戰的態度。
    話說日本在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地區後,隨即成立滿州國,並找來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擔任國家元首。但這不是日本陸軍行動的終結,此後,日本陸軍開始向華北地區擴張,持續與國民政府發生衝突,其中在1933年1月,國軍與日軍沿著長城爆發多場戰役,史稱「長城抗戰」。
    如果大家能夠記得前文提到的諸多歷史事件,應該會知道1933年1月的局勢相當紛亂,因為除了日軍在北方的衝突,當時國軍(確切來說是蔣介石的中央軍)精銳正集中在江西繳共,而閩變也是在此時爆發。
    此時的蔣介石選擇堅持「先安內後攘外」,對於日軍的侵襲,他選擇有限度的作戰,好保留國軍在北方的主力,這樣他才能集中心神消滅共產黨。可宋子文卻在此時大力鼓吹積極抗日,他甚至在一次會議上喊出:「本人代表中央政府,敢向諸位擔保,吾人絕不放棄東北,吾人絕不放棄熱河(註:熱河省是長城抗戰主要的交戰地點),縱令敵方佔領我首都,亦無人肯做城下之盟!」如此熱血的發言,搭配當時因為領土被入侵而激發起的民族意識,宋子文獲得滿堂喝采,同時無疑在打臉因為避戰策略而導致領土丟失的蔣介石。同一時間,魏澤爾也來到長城抗戰前線策畫作戰,對於諸多限制的蔣介石,認真於軍事的魏澤爾不意外地又開始罵罵咧咧,而他對於高調提倡抗日而且早有合作情誼的宋子文自然更有好感,兩人因此時常出雙入對去巡視軍隊。

    「宋子文跟魏澤爾走得很近,魏澤爾有挾宋子文以自重的情況。」
    當部下回報宋、魏二人惺惺相惜情不自禁的狀況,這立刻引起老蔣的注意。想到管經濟的跟管軍事的走到一處,然後管經濟的一再公開反對老蔣對日忍讓的政略,管軍事的則多次反對自己的軍事行動,而且還希望能擴大對軍隊的掌握……娘希匹!你兩人是想搞掉我這委員長不成!

    於是身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介石,授意軍政部抵制魏澤爾在前線提出的要求,結果魏澤爾破口大罵:「軍政部官員有意抵制我建議,使我為數甚多的工作計畫為之流產。中國官員腐敗無能,工作效率低下,我不屑與之合作!」
    魏澤爾這一頓怒噴有沒有讓他消氣我不知道,但軍政部官員倒是徹底被激怒,於是狀告委員長:「魏澤爾干涉中國內部事務,他的發言更是傷害中方官員自尊,他的行為已經使兩國共同合作根基為之動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覺得魏澤爾太得罪人?事實上,他連德國以及日本人都一起得罪。
    德國顧問團其實最初是以工業建設的名義來華,加上首任團長─馬克思‧鮑爾,本身同時具有經濟與軍事的長才,所以除了軍事改革,顧問團另一大任務是促進中德的貿易合作,並且推銷德國商品,好賺取外匯收入。可是魏澤爾是個純粹的軍人,他致力於軍事的同時,就把經濟合作給忽略了(其實我認為,就算他不忽略也沒用,因為魏澤爾不具備經濟方面的學識),所以德國企業抗議魏澤爾並沒有為德國工業爭取到更大的軍火銷售量以及增加貿易出口額。
    而魏澤爾在長城抗戰前線的積極動作,也讓日本人抗議:「德國顧問團怎麼介入中國軍事?這不是違反凡爾賽條約的禁令?德方此一行徑更是破壞德、日兩國的邦交情誼!」這使備受指責的德國政府反感道:「魏澤爾幹的太招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以上魏澤爾被嫌棄的原因,如果要用一句話歸納,我會說:「魏澤爾是純粹的軍人。」他只懂軍事,所以也只對軍事負責。什麼蔣委員長的政治權力、德國的外貿銷售、中國政治的派系……那都不是他關注的重點,他只有一個目標:「善盡自己德國顧問團團長職責,打造現代化且有戰力的中國部隊。」
    你可以說他純粹,但也可以說他不夠有智慧,或是直白地說:你不懂中國社會。畢竟許多事情不是單靠拚勁或專業就能成就,而往往需要就不同的人事時地物去做彈性調整,但不能否認:魏澤爾克盡職責且做出成績。連蔣介石都承認:「魏澤爾將軍之忠誠與作戰經驗能力皆極可佩(服)。」
    可如今,魏澤爾滿世界得罪人,讓德國駐華公使陶德曼都向母國報告:「魏澤爾在華與在顧問團內之聲望均已開始下降,彼已無法在領導此一受人尊敬之組織。」而老蔣面對性情暴躁、行動偏激的魏澤爾,則認為:「唯一有效制服而又可使其平心靜氣工作之辦法,似在此人頭尖上加上一頂重帽。」換言之,各界都認為需要更換新任團長,而且這人的能力威望必須在魏澤爾之上。

    1933年5月,一名白髮蒼蒼的老者抵達中國,隨即前往位在廬山的蔣介石別墅。老者雖然因為長途跋涉的旅程而顯得精神有些困乏,但依舊展現不怒自威的氣質,而他習慣配戴的單邊眼鏡,更是給外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廬山別墅中,蔣介石熱情的歡迎老者,而中國的媒體記者也大肆報導老者來華訪問的消息,畢竟他的名聲是那麼的如雷貫耳。
    同時,因為日軍進犯華北,而身處前線處理長城抗戰事宜的德國問問團團長─魏澤爾,也趕緊置信給老者,表達對其來華的敬意以及不克前來迎接的歉意,畢竟老者不但在一戰中建立赫赫威名,還是他的昔日上司,更是德國在戰後軍隊重建的靈魂人物。只是魏澤爾沒料到,這名老者未來將會在毫無異議的情況下取代他的團長職務。

    老者名為:漢斯‧馮‧賽克特(Hans von Seeckt),他的到來,同時也將改變中德合作的格局。

    圖片為:德國顧問團團長─魏澤爾上將

  • 如雷貫耳反義名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29 08:44:35
    有 408 人按讚

    說得非常好👍民主/共產?
    #至少現在我看到的台灣式民主是爛透了
    分享:#陳真
    2020.12.26
    萬般皆可忍,惟俗難耐。
    這是我對台灣所謂「民主化」以來,也就是蔣家政權結束後一個最重要的感受:猥瑣,齷齪,貪婪,下流,庸俗化,小丑化,低能化;島內政治不再具有一絲嚴肅性,純粹就只是一群詐騙人渣、網紅、小丑與文人走狗撈錢奪權的娛樂競技場。
    李敖常感嘆:「我因台灣而小」,這話很有道理;特別是在蔣家之後,更是如此。
    過去我們打蔣家,也被蔣家打,朝不保夕,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明天。
    但是,一是一,二是二,一個字有一個字的重量;打與被打的雙方,都有著一定的重量與嚴肅性。
    但是,所謂「民主化」之後,蟑螂、蛆蛆全來了,講話就跟放屁沒兩樣,語言完全失去它應有的基本意義。
    你每天罵蛆蛆,打蟑螂,或是被蟑螂、蛆蛆群起攻擊,不管輸贏都很窩囊。
    而且,隨便一隻蛆,只要鍵盤在手,隨時都能折磨你,羞辱你,抹黑你。
    人與蟲鬥,這樣一種害蟲橫行的世界,你能不因之而「小」嗎?
    三十多年前,解嚴之後,我寫過一些類似的系列文字,叫做《罵政客是可恥的》,簡單說就是我們居然墮落到必須罵蛆蛆,必須和一群蟑螂打架,必須討論一些毫無出息的猥瑣人渣擔任所謂總統或什麼院長部長市長之所作所為。
    吾友柏楊先生曾引用一段元曲 (?):「道是劉三,說什麼漢高祖」,大約就是這個意思:啊不就是那個沒出息的劉三嗎?
    偷雞摸狗的小癟三,小混混,說什麼漢高祖呢!
    而我們居然墮落到必須和這樣一些毫無議論價值的小癟三共處海角一隅,罵也不是,不罵也不是;每天打開媒體,如雷貫耳全是他們的聲音,真的是很痛苦,很窩囊。
    再怎麼恐怖的政治高壓都能忍,惟俗難耐。
    每天就是什麼「館長」什麼網紅,什麼男神女神3Q哥,什麼屎袋力量雞雞黨,什麼蔡英文、謝長廷等等黨國餘孽,沐猴而冠,招搖撞騙;政治低能化、小丑化、犯罪化到一個極點;連學位也能造假,
    一騙三十幾年,毫無一絲羞赧,而人民居然無所謂,甚至熱烈擁戴。
    請問所謂「民主化」以來,哪一個政治人物懷抱一絲善念與利他精神?
    幾乎是零,一個也沒有,至少我實在想不出來;全是拼命搞錢奪權卡位搶資源,而仇中反華就是美國主子賦予他們的任務;只要聽話,只要仇中,只要搞台獨,包你享受不盡的榮華。
    過去是國庫通黨庫,現在是國庫直接通內褲,把國庫當成自己家裏的金庫,吃喝玩樂總是記得打統編,報公帳,連一點小錢也要撈;並且進一步發展成一套羅素所說的「美式世襲制」,權位始終牢牢掌握在特定家族或幫派集團手中,大家輪流貪,我先撈幾年,然後換你撈;老子貪完,換兒子,兒子吃完換孫子。
    世襲現象與分贓酬庸,藍很嚴重,綠則迎頭趕上,青出於藍,卑劣骯髒程度,百倍於往昔。
    蔣家年代,基本理性與是非善惡依舊還保有某種內在力量;在這個窩囊猥瑣的低能輕薄年代,誰越無恥就越佔上風,道德泯滅,理性根本不值一個錢,更不用說什麼事實與價值了,誰鳥你?
    毒豬進口的事就是政治低能化輕薄化之一例,你看窩不窩囊,我們居然被迫得像幼兒園小朋友那樣,回應各種低能蠢話,沒有一句話是有點營養的,蠢到難以想像,什麼「量大就是毒,量小就不是,水喝多也是毒」;什麼「美國人吃多少年萊牛萊豬,也沒怎樣啊」;他媽的是要當場七孔流血口吐白沫才叫做「有怎樣嗎」?
    還有什麼「這個跟那個無關,那個跟那那個也無關,統統都無關」,真的很想撞牆,有夠低能。
    這樣一些腦殘叫做學者專家?
    他媽的活見鬼了,而我們居然得去回應這樣一些低能蠢話,活在這島上究竟還需不需要大腦?
    這不是真的在討論,天底下沒有低能到這種程度的專業人士,這只是存心鬼扯蛋,為劉三政權護航。
    自從所謂「民主化」以來,幾乎一切公共事務全是這樣幹的:鬼扯蛋,瞎掰,歪曲,渲染,抹黑,毀滅人格,眛著良知的御用學者與文人走狗到處都是,主流媒體更是每天造謠,洗腦,栽贓,網軍帶風向。
    有沒有哪一件事不是這樣幹的?沒有!
    有沒有哪一件事之議論過程是有一點點基本內涵的?沒有!
    誰認真誰就輸了,鬼扯瞎掰造謠抹黑則永遠是贏家。
    就算講輸也是贏,只要權力在手,完全可以為所欲為;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只要我有錢撈有官做,有什麼事是我做不出來的?
    然後大家說這就是偉大的民主。
    在這島上,「事實」變成毫無意義的東西,正直善良根本一文不值;沒有人在跟你講什麼事實與價值,反倒是以造謠抹黑為榮。
    好好一個人,例如韓國瑜,聰明勤奮善良,卻被抹黑成低能人渣,而那些人渣到爆的貪婪惡棍與歹徒,卻反而萬民擁戴,彷彿英雄,儼然明星。
    根本沒有什麼事情是媒體與網軍辦不到的。
    任憑你是人格者,只要派出網軍,出動媒體,馬上就能把你打成臭不可聞的過街老鼠。
    所謂「民主化」的這二、三十年來,請你告訴我,有哪一天不是這麼一回事?
    這樣的政治讓你感到很榮耀?
    全世界都好羨慕?
    你看那個什麼農運健將叫陳什麼仲的,過去說「打死也應該擋下毒牛」。
    現在當官了,比毒牛危害一百倍的毒豬來了,他卻居然說這是喜事一樁,可喜可賀,是台灣豬農邁向國際的大勝利,還嗆聲說萊豬進口「哪一點是負面」?
    我常說,在台灣,參加所謂公共討論就是一種「自我作賤」,很窩囊,為什麼呢?
    因為不對等:知識不對等,誠意不對等,品性不對等,經驗不對等,目的不對等,心態不對等,感情不對等,態度不對等,一切都不對等,就好像人跟蟑螂跟蛆不對等一樣;誰認真,誰就是在自取其辱。
    西方人,或是被西方人洗腦的台灣人,動不動就滿口民主,很多腦殘還真以為大陸十幾億人口,天天羨慕著我們每幾年就可以搞一次選舉。
    對此我真的很無言。
    這讓我常想起狗兒的一些行為。
    狗在吃東西時,除非你跟牠很熟,要不然還是不要隨便打擾牠比較好。
    為什麼呢?
    因為牠會以為你想搶牠的食物,搶牠心愛的骨頭。其實正常人絕無此一企圖,但是狗不相信,牠以為你羨慕牠的美食,以為你對牠的食物流口水。
    人類近代史上最大的一個騙局就是所謂「民主」。
    我問你,你想去某個學校念書或某個機構上班,你在乎的是什麼?一定是很實在的一些東西不是嗎?
    比方說學校的學術水平、教育環境與科系內涵,或是公司的福利與待遇及工作環境等等等,我不相信有人會在乎該校校長或該公司董事長是否是全部師生或全體員工一人一票選出來,我不相信會有一個正常的公司或學校會把這樣一種所謂「民主」當成一種至高無上的價值。
    就連單一學校或機構尚且不可能背棄基本的理性運作與專業,何況是統籌管理一切公共事務的政府;偌大權柄,怎麼可能交到一些低能網紅或貪婪人渣的手上?
    或者是像美國那樣,所謂選舉,基本上就是選左手或選右手,選來選去永遠都選出同一批人,選出彼此根本沒有任何差異的財團與特工,任由他們愛怎麼幹就怎麼幹,然後你說這就是你所引以為榮的民主?
    這不是腦殘,什麼是腦殘?
    台灣七成以上的人反對毒豬,這不就是民意嗎?
    但它有任何意義與作用嗎?
    人渣黨愛怎麼幹就怎麼幹。
    只要掌控好媒體與教育,權力就會牢牢掌握在手上。
    哪天就算換國民黨執政,小事方面也許會比較好一些,但是大方向有何不同?
    還不是都一樣。
    國民黨哪天又上台,說不定也是馬上翻臉說萊豬無毒,萊豬很棒,進口萊豬是偉大成就,你又能如何?
    反倒是對岸共產黨,才是真正依照人民的意志與需要在做事,至少心態上目標上努力想要把國家搞好,給大家過上好生活。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主,以實質民意為依歸。
    台灣則是只要一掌權就拼命撈錢卡位搶資源,每天滿腦子就是想著下次的選舉,想著如何騙選票;能夠貪越久越好,而從來都不是努力想要讓大家過上好日子。
    我能理解為什麼蔣家如此獨裁,卻依舊能夠擄獲民心。
    特別是蔣經國,至今受人懷念,因為他不貪不取,勤於任事,真心想要造福台灣,讓大多數人安居樂業。
    然而,所謂民主化之後,絕大部份政治人物卻只是想撈錢奪權而已,毫無一絲善念,而且行事猥瑣低能齷齪下流,講話就跟放屁根本沒有兩樣。
    台灣政治,撈錢奪權才是唯一的真實目的。
    但我們應該搞清楚,蟑螂蛆蛆不該是跟我們對等的鬥爭對象,豢養這些腐蝕社會的害蟲背後的主子--美國,才是我們的對手,我們的敵人。
    惟有「去殖民」,台灣才有明天,才有可能走出下一步,否則,我們永遠只會在一種低能反智的抹黑瞎掰議論中,日復一日地不斷重演一模一樣的低能醜陋政治戲碼。
    腦殘遊戲就這樣玩了二、三十年,真的夠了。

    陳真:本名陳興正,台灣台南市人,知名精神科醫師、民進黨創始黨員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