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如何與兒童談論死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如何與兒童談論死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如何與兒童談論死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如何與兒童談論死亡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9歲慘淪疫苗孤兒!BNT、高端都沒份 網怒:19歲的命不是命?」 . 「18到20歲疫苗荒 綠委也搖頭」 . 「『18到20歲也應同步先打』 英系11立委幫19歲請命」 . 「搶打莫德納還要BNT?李艷秋怒批:第二類怎麼老是打不夠」 . 「18、9歲被放生成疫苗孤兒 低能卡大學生不忍了:蔡英文出...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Esther L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未知死 焉知生 生命的意義 ~ [相聚一刻] ep66 播出:2015年1月26日, 8pm 主持:Esther Lee 嘉賓:周介偉先生 監製:YY 場地:光行者中心 內容: 這是第五次訪問周介偉老師了,之前,我們談論過愛情、事業、金錢、關係、生前藍圖、甚至冰糕和身材的關係、星星兒童、外星人;...

  • 如何與兒童談論死亡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31 02:16:54
    有 1,214 人按讚

    「19歲慘淪疫苗孤兒!BNT、高端都沒份 網怒:19歲的命不是命?」
    .
    「18到20歲疫苗荒 綠委也搖頭」
    .
    「『18到20歲也應同步先打』 英系11立委幫19歲請命」
    .
    「搶打莫德納還要BNT?李艷秋怒批:第二類怎麼老是打不夠」
    .
    「18、9歲被放生成疫苗孤兒 低能卡大學生不忍了:蔡英文出來面對」
    .
    「12~18歲優先打BNT 家長急死灌爆臉書為『這群人』請命」
    .
    「一直給一到十類人,一堆人青壯年第一劑還沒打到,不是說要先普及第一劑的比例嗎?」、「不是說從高齡開始往下打,結果一堆人莫名其妙就可以優先施打,19~36歲要等到什麼時候」、「7、8年級生真的很邊緣欸」,「之前疫苗缺貨我忍了,整天罵雙北我也忍,3+11還忍得住,現在疫苗沒得打我忍不了,我們是被拋棄就對了」、「投票我們投,稅我們繳,然後被12到18歲插隊?」
    .
    辛苦了,指揮中心.
    .
    這次不只民也刁,統媒亂,甚至連一票綠委,也在耍白癡.
    .
    19歲打不到疫苗,是疫苗孤兒,完全就是假議題.
    .
    19歲是不可能成為疫苗孤兒的,何解?首先,全世界都是依著年齡排序向下打,如果19歲是疫苗孤兒,那全世界四處都是疫苗孤兒,依照年齡向下打的科學根據是,年紀越高者,越容易受到感染,年紀輕的,免疫力越強,重症率低,所以,按著年齡順序向下施打,這是專業取向.
    .
    除了高端,AZ、莫德納,18歲以上都有開放勾選,甚至BNT剩餘80萬劑,也能選,無論你是哪個年齡層,遲早都會打到,不會淪為疫苗孤兒.
    .
    再者,恐怕已經有不少19歲的人施打疫苗了,如你屬於第九類,是高風險疾病患者,你可能早就排到了,在過去,有22歲女大生因氣喘而打到疫苗的例子.
    .
    既然有打到疫苗,未來也會排到,並沒有不讓你勾選,那「疫苗孤兒」這種說法,根本不成立.
    .
    台灣屬於12年國民教育,國小到高中階段,是強迫入學的(當然根據憲法義務教育應是6年),換言之,並不是人人都會上大學,19歲,也未必都是學生.
    .
    今天因為BNT依據研究,可以打到12歲,如果是以學生作為需求,那麼,強迫入學的階段,打疫苗的必要性較高,相較於大學,義務教育階段的校園是較為封閉的,就學時段,你幾乎不可能離開學校,就等於關在裡面,無論是中午吃便當,還是早自修,午睡,晚自習,乃或是社團活動,你都得在學校裡,他等於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更遑論翹課還是選修.校園圈封閉,長時間群聚,換言之,一個人感染可能全部人都中標.
    .
    相反大學生活圈則較廣闊,我們不會把一間大學跟一間小學相比,說他們有相同的感染率,光校地面積就不成正比,或將一個小學生跟大學生相比,他們防疫知識和防護自己的能力是一樣的.在BNT研究兒童年齡層的結果出來以前,他們才是真正的疫苗孤兒,直到現在,他們一劑都沒打到,我只看見,當小孩子終於可以被打疫苗的時候,一群人突然自稱自己是疫苗孤兒,實在令人忍俊不禁.
    .
    19歲就算了,有多少人假裝自己是19歲,在那邊炒糖吃?因為自己還沒打到,所以借題發揮?看到小孩子,應該保護的族群,好不容易可以打到疫苗,一群人突然變成井上喜久子,每個都在喊我19歲,不公平,我也要打.
    .
    這應該是泛年齡層的退化.
    .
    所謂相對剝奪感,就是尋求公平的假象,如果你仔細拆解他們的說法,發現每個邏輯都是矛盾的,而若要滿足每個人的需求,會發現那才是真正的不公正.一張嘴有人說要往東,有人說要往西,都想著自己的利益為優先,其實走的目的地根本不相同,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不過看起來一樣的東西,就是我反對.
    .
    反對、抱怨、杯葛,讓他們看起來很一致,所以「19歲」看起來就像他們共同的訴求,其實仔細看,多少人是在自我打臉,互相講屁話.
    .
    一群人罵,指揮中心為何不照年齡施打,為何要讓其他人插隊?另一群人則說,為何我26歲登記了到現在還打不到?然後是英系立委(自稱)聲明,主張應該讓18歲到20歲的年輕朋友也能同步優先預約接種,講白了,這些就是在插隊,爭取「優先」,當你一個年齡層搶先了以後,就會動搖到其他年齡層,照年齡層排序的原意就喪失了,今天讓19歲、20歲也「優先」好了,就會動搖到30歲人的權益,不是把7、8年級都炒成一盤孤兒,問題就解決了,70年次到80年次,就是30歲~40歲,加上20歲要先打,等於橫跨20年齡層的間距,大家都優先,就等於大家都沒優先,這些年齡層的權益,也根本是互相牴觸的.
    .
    換言之,19歲優先,7、8年級的順序就會被排擠,更難打到疫苗,我不知道這些人是在喊什麼燒?為啥要一邊喊和自己訴求相反的東西?7、8年級是19歲嗎?
    .
    「不是說從高齡開始往下打,結果一堆人莫名其妙就可以優先施打,19~36歲要等到什麼時候」
    .
    這個網友意見就更奇妙了,可以說是一種悖論的總和,我相信這人應該是36歲,硬要把自己跟19歲掛在一起,大家一起上車.高齡往下打,就是19~36歲照排序輪流等,12~18歲優先打不是莫名其妙,而是一開始根本沒有他們打疫苗的份,連選都沒得選,現在有單獨適合他們的疫苗,還有家長的需求,更重要的,她們未成年,是更需要保護的對象,我不知道「他們可以我也要」,這種前運思期的邏輯是怎麼來的,如果因為這種理由,所以優先施打,這才是莫名其妙.
    .
    19歲納入12~18歲打BNT疫苗,也無不可,但要注意這也是「學生防疫需求」的延伸,不是什麼「疫苗孤兒」,前者是合理的,後者叫做政治炒作,所以才會一堆打不到的也以為自己是孤兒,以為自己19歲.在這邊還要界定的是,大學教育,相較於半強迫的義務教育,是較有彈性的,而且並非必要性,所以很多大學可以自己延遲開學,而國小國中多半統一跟隨國家政策,兩者以教育的急迫性而言,也不可相比擬,教育方法也完全不同,大學遠距教學,分組實驗,小組討論,寫論文報告,甚至沒有老師,也可以獨力完成.小學生則必須要有老師帶領,疫情期間,大學生遠距教學,自主學習較為容易,小學生遠距教學,進度和老師監督,制訂作業等等,較為不容易,不如問問,大學生見到自己導師一個禮拜有幾次?小學生可是天天要跟導師打小報告的.
    .
    以學習急迫性來講,70幾歲還可以讀大學,小六年齡多幾歲,便算晚學了,他們的語言/數理,都在發展階段的關鍵期間,錯過關鍵期間學習就困難了,甚至成為發展性學習障礙,沒讀大學,還可找到工作,小學沒畢業,根本不能在社會上立足,甚至家長還會被告的.
    .
    以瑞典來說,在疫情期間,他們關閉大學/高中,小學生/國中生卻一定要入學,原因在此,真的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
    .
    而19歲早就有人選擇工作了,而不是上大學,這就要以一般社會人士視之.
    .
    至於某些綠委,不管你是英系(自稱)還是正國會,老話一句,沒有政策辯護能力,也不用火上加油,別人都要蔡英文出來面對了,你英系還在為19歲請命,這英系不知道怎麼當的.請正確的分析民意,而不是像個草枝擺,與其在那邊跟國民黨炒作19歲,不如試著理解國民黨一流在幹些什麼-李艷秋說「好不容易扣除學生之後,還有剩下80萬劑BNT疫苗,卻又是從一、二、三類開始施打....第二類人就已優先施打過了,麻煩指揮中心公布這批人到底是誰?怎麼老打不夠?這次又要膨脹多少人來跟老百姓搶BNT?」
    .
    我不知道這秋是怎麼乘著19歲的浪潮在那邊胡亂質疑的,不過他講到一個重點,19歲如果納入,80萬BNT一般人恐怕就沒得打了,如果你真的那麼想讓年輕人優先,或許先想想如何抵制老屁股在放屁,到時80萬BNT學生打光了,這群人的矛頭又會指向誰呢?
    .
    現在在那邊跟著搖旗吶喊,只會讓人想到,別人在忙著維護防疫的信度,而你們自己卻在忙著選舉,別人在救火,你在騙選票.
    .
    在想著自己之前,麻煩考慮到公眾利益,每個人都只想拿走自己的部分,然後反對的代價由別人承擔,你多拿了必然有人減少,你搶先了必然會使其他人落後,沒有那種大家一起贏,大家一起先,這種直覺式的思考,恐怕連小孩都不如.
    .
    談論公共議題,不是這樣談的,若真想爭取自己的利益,最好的方法應該是試著說服其他人,被削弱福祉的人怎麼辦?被破壞的規則又如何?今天說的是12-18歲優先,而不是你們不能打,而他們優先,有十足的正當性和理由,他們這個族群,打過疫苗的人一個都沒有,說白了,19歲以上者,依舊可以登記,但他們不想照順序排,認為不公平.
    .
    今天因為12-18歲優先,才會產生所謂相對剝奪感,原本順序的平衡,好像傾斜了,人人勾起了自己也想打的慾望,想到了自己還打不到的窘境,藉由19歲的議題進行宣洩,那麼,把12-18歲取消,這樣問題就解決了嗎?恐怕18歲以下永遠等不到可以打疫苗,唯一可以打得又照排序被前面的大人打完了,他們變成真正的最後一名,然後他們都未成年,這,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
    有人說大學生活動力最強、社交活動最多,容易跨縣市,這也挺有趣的,真要說的話,小學生、國中生,都還沒獨立自主,每個人上完學都得回家,不更容易造成家戶感染嗎?現在台灣疫情情況,究竟是家戶感染嚴重,還是所謂跨縣市感染嚴重?一個一般成年人,四處去旅遊,享受暑假自我解封的快感,這沒有跨縣市和活動力最強的危險性嗎?獅子王不是年輕人,他的社交活動又如何呢?超級傳播者的年齡分布又是怎樣?死亡率最高是哪個年齡層?
    .
    而那些喊著19歲是疫苗孤兒,又痛罵12~18歲的人插隊,當真是在為年輕人著想嗎?
    .
    要我說的話,神父會這麼說,不用急,照著順序排,大家一定都打得到,BROTHER.

  • 如何與兒童談論死亡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19 15:00:48
    有 750 人按讚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

    1.新冠疫苗的快速施打,讓後疫情時代的美國,迎接一連串來自科學的勝利,全美確診、住院及死亡人數都已快速下降,有些州已經迎來零染疫死亡。美總統拜登趁勝追擊,將疫苗施打擴大延伸至12-15歲青少年,希望讓美國盡快達到群體免疫。

    2.諷刺的是,這個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邊是印度、巴西等發展中疫苗供應不足,而持續引爆大規模感染,脆弱族群和醫護連一支疫苗都搶不到,美加歐等先進國家卻寧願擴大施打,也不願把疫苗先提供給疫情嚴重國家。

    3.此時的疫苗廠商開始擴大向外合作增產,其中輝瑞與德國BNT的動作最積極,他們拒絕拜登所提出放棄專利的建議,選擇與敵對藥廠結盟,除了再德國內部擴廠,還和中國復星合資生產疫苗,並在新加坡建設亞洲新總部。

    4.因為當下病毒變化太快,且變異病毒株傳染性又持續增強,對照全球疫苗接種的牛步化,已使群體免疫短期內難以實現,新冠病毒正使它極可能成為一種永遠存在的威脅。專家預估,在不放棄專利的前提下,低收入國家可能要等到2024年底或2025年初才能得到疫苗,這將使全球深陷危機,難以恢復真正的常態。

    {內文}
    新聞片段:
    「今天,喬治亞的一些地方開始為12到15歲的兒童施打疫苗,早於全美其他各州及CDC進行審查之前,在FDA擴大輝瑞藥廠的緊急使用授權後。到星期四之前,全美各地的疫苗接種點可能會開始接種將近1700萬個符合條件的孩子,給予他們和成人相同的劑量及相同的兩次注射方案。」

    當美國新冠疫苗注射又跨越了一個新的里程碑,華郵專欄作家札卡利亞說,進入後疫情時代的美國,正在迎接一連串來自科學的勝利。不只在新冠疫情爆發後的一年,多款優質疫苗相繼問世,迄今已有超過半數成年人,至少接種了一劑新冠疫苗,每日感染確診數量及住院率,更伴隨疫苗施打率的提升迅速下降,有些州甚至已經出現了零染疫死亡。

    美國總統 拜登: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裡,我們的重點將放在三個族群身上:首先是12至15歲的孩子;其二是那些在找尋接種疫苗地點上遇到麻煩,或者只是沒辦法去打的人;第三是那些需要更多說服 讓那些人相信接種疫苗的必要性。」

    統領這場抗疫戰爭的美總統拜登不敢過於樂觀,因為全美上下迄今仍對疫苗持續瀰漫著觀望心態。姑且不論整個社會存在多大比例「我OK你先打」的freerider,一份最新民調顯示,自己孩子年齡落在12-15歲這個族群,僅有30%父母同意「立刻」讓孩子接種疫苗,26%說要等等看施打狀況如何。

    新聞片段:
    「儘管疫苗施打上仍然猶豫不決,但整個美國還是重啟了經濟,週五有170萬人次飛行,這是自新冠大流行爆發以來的最高數字。餐廳主題樂園也重新開放,大多數大聯盟棒球場都已經滿座。我很開心能聽到這樣的歡呼聲!在亞特蘭大勇士隊的主場上, 替每個持票進場的人都提供了疫苗,並為那些打算捲起袖子的人提供未來進場的門票。喬治亞州疫苗接種率是全美最低的州之一,但那些等不及要開放的企業,正在提出他們做得到的一切激勵措施。」

    WHO說,當下的世界,正諷刺地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一邊是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因疫苗供應不足,而不斷爆出的大規模感染,裏頭的年長脆弱族群和醫護人員,甚至連一支疫苗都等不到;同一時間,諸如美加歐盟等疫苗充足的先進國家,卻不斷把疫苗接種年齡層向外擴大,寧願延伸到那些風險最低的健康兒童,確保自己國內群體免疫達標,也不願意率先提供給疫情嚴重國家。

    世衛祕書長 譚德塞:
    「我們已經在很多國家分發出超過10億劑疫苗,但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樣,其中80%以上都集中在高所得國家,低收入國家則僅拿到0.3%,這是令人無法接受的,這種分歧是不可接受的。而且正如我們多次說過的那樣,這不僅是出於道德因素不可接受,另一個不可接受的原因是,我們將無法在如此分裂的世界中戰勝病毒。」

    就在美總統拜登宣布,願意放棄新冠疫苗專利,讓全球各國靠自己擴大生產之際,全球最大生產商輝瑞率先跳出來反對,並在先前承諾將於2021年供應全球20億劑的前提下,不只向外、由合作夥伴德國BNT領軍談判,快速組建了一個所謂疫苗生產聯盟,也就是邀集至少13家分屬不同國家的競爭對手藥廠攜手,諸如法國賽諾菲、瑞士諾華、美國默沙東等,上海復星醫藥也高調宣布,正打算與輝瑞的合作夥伴BNT合資在中國生產疫苗,徹底實現mRNA技術的當地化生產及商業化。目前已知,兩邊股份各占一半,但因為BNT負責提供生產技術及專利許可等無形資產,所以出資金額粗估不會超過一億美元,卻能讓上海腹地的年產量至少衝高到10億劑。同一時間,華爾街日報也披露,因應全球對新冠疫苗的需求持續增加,BNT將在新加坡建設一個亞洲新總部,擴大生產新冠疫苗及其他藥物,這將和德國內部擴廠同步實現,力促新冠疫苗的供貨能飛速提升。

    BNT馬爾堡分廠生產總監 Valeska Schilling:
    「我必須說的是,當你在開發一項新東西,免不了要與許多不同單位流暢合作,還會有各種不同的人加入,許多加入的人都非常積極主動,最後才能有助於讓一切快速進行,當然你仍然必須像往常一樣遵守所有的規範。」

    但紐時悲觀地說,當下病毒變化太快,且變異病毒株傳染性又持續增強,對照全球疫苗接種的牛步化,已使群體免疫短期內難以實現。換言之,任由新冠病毒繼續在全球大多數地區猖獗蔓延,已使它極可能成為一種永遠存在的威脅,就算是現在放棄專利讓全球同步生產,恐怕也已經難以抵擋變種病毒的肆虐。

    I-MAK共同執行長 Tahir Amin:
    「那是一整個配套,消除障礙,消除障礙,以便我們現在就可以擴大供應。例如,可能全球供應鏈中只有一定數量的製造商可以自己生產這些疫苗。就像,你知道較新的mRNA疫苗可能需要更多的高端技術,但是我們已經說過,某些公司他們確實可以獨力完成,但還有其他問題存在,諸如監管問題,他們必須使疫苗獲得批准,提出人體試驗數據。因此,智慧財產權是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消除其中的一些障礙,我們就能夠繼續快速推進。但如果我們按照現在的方式發展,那麼全球南方的一些國家何時才能獲得疫苗?我現在的預測是基於當前的供應量和當前市場上的疫苗,當然可能會有一些新的產品進入市場,我們預估應該是在2024年底,或者可能2025年初,那些低收入國家才能等得到疫苗。」

    長期關注藥品專利問題的I-MAK組織共同執行長Tahir Amin憂心忡忡地說,開發中國家一條可能長達四年的漫漫長路,已開發國家只花了不到一年,就實現了這個夢想。眼前開放專利確實有可能把時間縮短到六到八個月,但這需要所有國家放下自私。

    I-MAK共同執行長 Tahir Amin:
    「記得嗎,發展中國家有40家(疫苗)製造商,他們是發展中國家製造業脈絡的一環,而且那當中很多都在WHO成立前,就已經通過製造疫苗的資格審查,他們負責製造全球35億劑其他疫苗。那為什麼我們不能利用這種能力呢? 印度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沒錯他們是最好的例子。但目前我們僅使用其製造能量的三分之一,還有其他公司能夠真正替終結這場疫情帶來價值,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在談論疫苗公平性,其實我們討論的只是全球的南北貧富差距? 完全正確!」

    短短幾句話就戳破了那些先進疫苗廠的謊言及自私嘴臉,後疫情時代的新戰略,如何實現疫苗的公平性,仍是最大關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VD0MYOQotY

  • 如何與兒童談論死亡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06 01:10:54
    有 2,249 人按讚

    《夜.語錄.威尼斯玻璃》

    * 兩人夜行,一人只見到處泥淖,一人則見漫天星斗。—-卡爾·耶勒魯普 ​​​

    * 黃昏是一天最美麗的時刻,願每一顆流浪的心,在一盞燈光下,得到永遠的歸宿。
    ——三毛 ​

    * 世界上最難的是開誠相見,最容易的是阿諛奉承。開誠相見,只要有百分之一的虛假,那麼馬上就會出現不和諧,麻煩就會隨之而來;阿諛奉承,哪怕從頭至尾都是虛假,但令人感到高興,聽起來很舒服,哪怕覺得肉麻。——杜斯托耶夫斯基《罪與罰》

    * 最偉大的人,也是最能忍辱的人。
    ——雨果《呂意·布拉斯》

    * 別為難自己,活的像你自己就行了。—-東野圭吾《變身》

    * 地獄裏空空蕩蕩,魔鬼都在人間。——莎士比亞 《暴風雨》 ​

    * 當時間過去,我們忘記了我們曾經義無反顧地愛過一個人,忘記了他的溫柔,忘記了他為我做的一切。我對他再沒有感覺,我不再愛他了。為甚麼會這樣?

    原來我們的愛情敗給了歲月。—-張小嫻《思念裡的流浪狗》 ​

    * 無論走到哪裡,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馬奎茲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馬奎茲

    * 不管你曾經被傷害得有多深,總會有一個人的出現,讓你原諒之前生活對你所有的刁難。——宮崎駿《幽靈公主》

    * 知音,能有一兩個已經很好了,實在不必太多,朋友之樂,貴在那份踏實的信賴。—-三毛

    * 人心是妄念,貪慾和陰謀的污地,夢想的舞台上醜惡意念的淵藪,詭詐的都上場,人心是慾望的戰場。某些時候你不妨從一個運用心思的人的陰沈面容,深入到他肚皮中探索他的心情,研究他的思緒。在那種寂靜的外表下有荷馬史詩中的巨靈的搏鬥,密爾頓詩中龍蛇的混戰,但丁詩中的幻想縈繞——雨果《悲慘世界》 ​

    * 我們徒然回到我們曾經喜愛的地方;我們決不可能重睹它們,因為它們不是位於空間中,而是處在時間裏。因為重遊舊地的人,不再是那個曾以自己的熱情裝點那個地方的兒童或少年。—-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 我們都知道了,母親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個有郵遞區號、郵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 —-龍應台《目送》 ​

    * 約著見一面,就能使見面的前後幾天都沾著光,變成好日子。—-錢鐘書

    * 人啊,不管是男人女人,都必須能夠一個人活下去。———— 谷川俊太郎《一個人生活》 ​

    *一九二○年時,美國已經是全世界最繁榮的國家,生活水平也最高。美國的工廠以百萬計的生產,包括汽車、冰箱、收音機、電話、吸塵器⋯⋯各式各樣的電器用品。

    美國一般工資在一九○○年時很低,到一九二○年的時候已經提高了,因此一九二○年的選舉共和黨仍然大勝。一九二五年時美國蓋帝國大廈,象徵世界第一,大國崛起。

    沒有任何人看出不久的將來,美國將發生經濟大蕭條:一場席捲全球、改變人類的經濟和歷史的大災難。

    原來繁榮,總是離悲傷那麼近。

    在大蕭條之前的氣氛是什麼?

    我幫大家引用一段紐約證交所主席在一九二六年的話:「每位受雇者不要光傻傻的領工資啊,只要投資股票你就會賺錢。實際上,資本主義制度的利益是普遍共享的,你們不要只拿工資存錢,趕快來買股票吧!」他大力鼓吹買股票,很多人也想一夕致富,口耳相傳,報紙、廣播、雜誌上, 眾口鑠金。

    報紙每天都在報導哪個平凡老百姓買什麼股票賺了多少錢,當時美國這些大公司太賺錢了,冰箱也賺、汽車也賺,什麼都賺, 好像沒有一樣是不賺錢的。

    有一項統計數據,從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九年,美國主要股票上漲了兩百倍!股票成交量從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九年時,從兩億三千六百萬變成十二億,快要乘以六倍,到處都是證券商, 甚至連當時美國勞工聯盟的主席都說:「工人們趕快去買股票投資啊!」

    美國總統胡佛直到一九二九年三月四日,股市崩盤前的七個月,都還告訴美國民眾:我對於我們國家的前途毫不擔心。

    一切充滿希望。

    一九二九年十月股市大崩盤,才隔了七、八個月,一切瞬間垮台了。

    當時的股市大崩盤後來引發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大蕭條。

    從根本的因素來看, 消費產品生產過度,工廠過度擴充,金融業、銀行沒有監管制度──

    這些我們現在聽起來仍如此耳熟能詳。因為二○○八年金融海嘯時,我們完全複製了1929。

    人類的貪婪永遠都在,崩潰的情況也因此不斷複製。

    那時候的工廠和公司破產、工人被裁員的狀況有多嚴重?

    我給大家一個數字:一九二九年底,有六百萬名的美國人失業,製造業降到一九二八年產值的一半,也就是整個製造業有一半垮掉了。你可以想像有一半的工人沒有工作,有一半的工廠垮了,有一半的公司破產了。

    華爾街當時大樓的窗子可以直接打開,於是天天有人跳樓。

    冰箱的發明比股票慢,當時只有少數的家用冰箱,沒有殯儀館的冰櫃,所以滿街都是屍臭,聽說味道可以「飛躍」哈德遜河,在對岸都可以聞得到──當然,這可能是口耳相傳的誇大,但是天天有人輸錢輸到尋死。

    自九月開始股票下跌,剛剛開始跌幅約5%-10%,人們還樂觀的以為不久之後會反彈,這只是股票合理修正。

    但沒有多久,到了十月越崩越跌、越崩越跌、越崩越跌⋯⋯無底洞似的。

    當時的美國總統胡佛總統是共和黨,共和黨只相信自由主義經濟,他們認為市場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可以自動監管。後來的歷史學家說,自由主義經濟已經在一九二九年滅亡了,指的就是這場經濟大蕭條的原因以及挽救經濟大蕭條的錯誤手段。

    從那一刻開始,經濟學家除了明白市場的那隻手並不可靠之外,也連帶學會經濟不只是數字,它其實是心理學。政府必須讓大眾心理穩定下來,讓投資市場免於恐慌,利率政策可以預期。

    然而,胡佛總統做了很蠢的事情,就是升息及關稅。他覺得升利息可以保住銀行,但一升息, 景氣更收縮了,更沒有人願意借錢投資了,工廠倒得更快。接著政府又減少開支,必須要維持沒有赤字預算的政府,因為政府減少稅收了。結果失業的人更多, 跳樓的人更多。

    胡佛另一個非常多錯誤的作法中,其中一個就是「貿易壁壘」,也就是提高關稅。

    一提高關稅,老百姓生活裡一些便宜的東西是從日本進口的, 比如絲襪;還有很多物資是從歐洲進來的,例如奶油、乳酪,所以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瞬間全部飆漲。當時有一個說法:一個美國女人,她的兩條腿裡頭,有一條腿的絲襪就是日本製造的──因此日本開始訂單減少了。一九三二年,底特律的汽車廠產能只運作20%,匹茲堡──這個最著名的鋼產城市──工廠生產利用率只有10%。

    美國幾乎一半的人口儲蓄沒了,美國出現最大的階級:窮人。

    滿街都是無家可歸、需要糧食補助的人。

    就在這個時刻,一九三二年美國總統大選登場了,美國從來沒有遇過這麼普遍性的悲觀與痛苦。

    我剛剛和大家提到,一九二九年失業人口是六百萬,在胡佛及其盲目相信自由經濟學的錯誤政策之下,一九三二年已經惡化至一千兩百萬人失業,到一九三三年變成一千三百五十萬人。

    此外死亡率激增,不是因為跳樓,而是很多人餓死; 街上數百萬人四處遊蕩,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

    一九三二年六月的時候,民主黨在芝加哥舉行黨代表大會,他們知道他們將贏得下一場選舉。

    那一年羅斯福五十歲,他正式被提名為美國總統候選人後,仍然拄著他的拐杖四處演講。這時他的拐杖對很多美國老百姓而言,意義不一樣;這不只是羅斯福個人的悲傷,也是美國的具象。這個以為自己是最靠近天堂、蓋起帝國大廈的國家,才四年已經搖搖欲墜。

    羅斯福在這場大會上演說:「我向你們保證,我也向自己保證, 我將為美國人民做一件大事。」他最了不起的是,他從來沒有以小兒麻痺症索取同情,他走上台,他的堅毅,他的尊嚴,代表了意志,可以克服苦難;有些東西是不需要語言的。你看當時的照片跟一些影片,想像報紙裡的一些敘述,會發現美國就像羅斯福,是一個罹患小兒麻痺症、甚至失去雙腿的巨人。但他如此堅毅,笑臉迎人;他沒有倒下,他為美國人帶來無比信心。

    當羅斯福競選總統時,他談論經濟改革。他說:「我雖然支持資本主義,但是過去的資本主義一定要被改變。」他認為資本主義必須被適度管理,而不是無止境的讓貪婪侵蝕這個社會所有人的努力。

    羅斯福當時不只要管理資本主義,他還接受了另外一套方案,那就是著名的凱因斯學說。政府甚至把已經蓋好的馬路再挖起來,其次是藉此機會興建許多農村的水利工程,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政府得花大錢做基礎建設。

    這在美國歷史上,走向大政府,一個革命性的概念。

    —-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圖片:15世紀時,威尼斯一個叫穆拉諾小島開始以玻璃工藝聞名,向歐洲各地城堡莊園,輸出各式華麗水晶器皿、鏡子、尤其吊燈。穆拉諾水晶燈由玻璃藝術拼接成蕾絲、卷葉、鮮花,像是一把盛開的花束,帶著威尼斯的魔幻色彩與爛漫熱情。

  • 如何與兒童談論死亡 在 Esther Le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1-07 21:36:52

    未知死 焉知生 生命的意義 ~ [相聚一刻] ep66
    播出:2015年1月26日, 8pm
    主持:Esther Lee
    嘉賓:周介偉先生
    監製:YY
    場地:光行者中心

    內容:
    這是第五次訪問周介偉老師了,之前,我們談論過愛情、事業、金錢、關係、生前藍圖、甚至冰糕和身材的關係、星星兒童、外星人;還有,如何療癒各種傷痛等等。今集是時候談談,中國人最忌諱的…生與死之間的事。

    [未知死 焉知生],其實,不知道我們死後會怎樣?會去那裡?又怎知道生命、生存、生活的真正意義? 人難免一死,我和介偉老師都相信,”生前契約/生前藍圖”這碼子事,生命中的重要事項,甚至大小情節,我們一早已選擇了。

    那麼,死亡是怎樣的?死亡痛不痛呢?死了我們要去那裡?自殺的人,靈魂會去那裡?

    今集,周介偉會和我們用輕鬆、豁達、靈性的角度去談生死。不容錯過!

    未知死 焉知生 生命的意義

  • 如何與兒童談論死亡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7-31 12:22:44

    六個童謠背後的恐怖故事,原來我們唱了那麼多年竟然不知道, HenHenTV奇異世界
    十個童謠背後的恐怖故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uHmv2udty8
    前五名童謠背後的恐怖故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zSrvnNh6As&t=4s
    五個童謠背後的恐怖故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3POVHDIL4k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從小都有聽一些童謠長大吧~其實那時那裡會知道童謠的歌詞真實意思呢!我們都是跟住童謠的旋律在唱,好像是这一首:小宝宝,吃蛋糕,饭仔mam mam 叔叔餵到。。。。
    , 或者是: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等等的童謠,你確定你真的明白他的意思?
    今天我們就來說六個童謠背後的恐怖故事,为什么是六個?!!!因为我没时间做够十個!
    6倫敦橋倒塌下來了(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大家都有玩過這個遊戲和唱過這首歌吧?這橋建於1014年,英國國王為了抵抗丹麥的入侵而燒毀了這條橋,在1091年被暴風雨摧毀,然後在重建,在1136年被燒毀。然後就開始建石橋,上面那時是有商店,屋子,教堂等等,但是在1212發生了一場大火,它是從石橋的兩端燒起,結果燒死了3000多人,也有一個傳說就是有人提倡人柱,就是把小孩子活埋在基石下面,就可以穩固橋不會再倒塌。
    5. 十個小黑人 ten little Indians
    Ten little nigger boys went out to dine;
    十個小黑人出外用膳;

    One choked his little 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nine.
    一個噎死還剩九個。

    Nine little nigger boys sat up very late;
    九個小黑人熬夜到很晚;

    One overslept him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eight.
    一個睡過頭還剩八個。

    Eight little nigger boys travelling in Devon;
    八個小黑人在到丹文遊玩;

    One said he'd stay there, and then there were seven.
    一個說要留在那兒還剩七個。

    Seven little nigger boys chopping up sticks;
    七個小黑人在砍柴;
    One chopped himself in half, and then there were six.
    一個把自己砍成兩半還剩六個。

    Six little nigger boys playing with a hive;
    六個小黑人玩蜂窩;

    A bumble-bee stung one, and then there were five.
    一隻黃蜂叮住一個還剩五個。

    Five little nigger boys going in for law;
    五個小黑人進入法院;

    One got in chancery, and then there were four.
    一個被留下還剩四個。

    Four little nigger boys going out to sea;
    四個小黑人到海邊;

    A red herring swallowed one, and then there were three.
    一條紅鯡魚吞下一個還剩三個。

    Three little nigger boys walking in the Zoo;
    三個小黑人走進動物園裡;

    A big bear bugged one, and then there were two.
    一隻大熊抓走一個還剩兩個。

    Two little nigger boys sitting in the sun;
    兩個小黑人坐在太陽下;

    One got frizzled up, and then there was one.
    一個熱死只剩一個。

    One little nigger boy living all alone;
    一個小黑人覺得好寂寞;

    He got married,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He went and hanged him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他結婚後一個也不剩。
    他上吊後一個也不剩。

    在歌詞裡面十個小黑人,最後一個也不剩。
    這首歌詞原版是的小黑人nigger,過後被譯為小印第安人(nigger是非常帶有種族歧視的字眼)
    到最後一個小黑人他覺得很寂寞,就自己上吊自殺了,過後因為覺得不適合兒童而改成結婚。而這首童謠也因為這黑暗的歌詞而被改成推理小說(無人生還 and then They Were None)大家可以去找這本書看看。而過後因為太過有種族歧視的意思在裡面而被改成現在的那首one little,two little,three little Indians。。。
    4. Lizzie Borden took an Axe (莉淇波登拿了斧頭)
    這首歌聽起來已經是毛骨悚然的,裡面的歌詞更是恐怖。它的歌詞如下:
    Lizzie Borden took an axe, 莉琪波登拿起斧头
    and gave her mother forty whacks. 劈了妈妈四十下
    When she saw what she had done, 当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
    she gave her father forty-one. 又砍了爸爸四十一下。
    这首童谣来自一个真人真事。在1892,一名美國银行家银行家安德鲁波登(Andrew Borden)被他33 岁的女儿莉兹波登(Lizzie Borden)发现用斧头砍死在屋内,之后莉兹的继母又被发现被斧头砍死在二楼。聽說是她殺了繼母過後被她爸爸發現而順手也殺了他爸爸。
    但是最後她lizzie borden被法官判无罪释放,再次引起舆论哗然。所以才有了這首歌,但現在有哪一個媽媽會叫自己的女兒唱這首歌啊?
    3. There is a crooked man
    這首歌謠源自英國王室(Stuart)時期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
    彎腰曲背的男人是指蘇格蘭將軍亞歷山大‧萊斯利(General Sir Alexander Leslie)。
    這位將軍代表蘇格蘭,與英格蘭簽訂宗教及政治上的和平協約,「。. 但是其實crooked可以解釋為神經病患看這個世界也是扭曲的,在黑暗時期很多人因此而發瘋!這首歌也因為這樣而被納入在Conjuring 2電影裡面


    2. Three blind mice 三隻瞎老鼠
    Three blind mice, three blind mice. 三隻盲鼠,三隻盲鼠
    See how they run, see how they run. 看牠們竄,看牠們竄
    They all ran after the farmer's wife, 牠們全都追農夫老婆跑
    Who cut off their tails with a carving knife 她用切肉刀斬掉牠們尾巴
    Did you ever see such a sight in your life 你這輩子是否看過這奇觀
    As three blind mice? 三隻盲鼠的奇觀

    16世紀正是歐洲宗教革命時期,雖然亨利八世推行宗教改革、提倡基督新教,但他女兒瑪莉皇后卻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舊教)。她非常排斥新教,殺了很多基督教徒,因為這樣她也稱之為血腥瑪莉(Blood Mary)。
    那三隻老鼠「three mice」是指三名堅守新教信條的貴族,他們因為信奉新教,因此被冠上「密謀抗后」的罪名處刑。
    但是和童謠唱的不一樣,瑪莉皇后沒有將他們分屍,而是將他們活活燒死
    1. 杜樹記裡面的 My mother has killed me我的媽媽殺了我

    My mother has killed me, 我的媽媽殺了我,
    My father is eating me, 我的爸爸在吃我
    My brothers and sisters sit under the table, 我的兄弟姊妹坐在餐桌底
    Picking up my bones, And they bury them, 撿起我的骨頭,埋了它們,
    under the cold marble stones。埋到冰冷的石碑下

    這個童謠是源自格林童話The Juniper Tree 杜樹記,那種血腥黑暗的原版故事為:故事描述一名小男孩,被狠心的繼母殺害,並將屍體煮成肉湯 ,當作爸爸的晚餐;小男孩的妹妹傷心欲絕,於是將爸爸吃剩的哥哥的骨頭,拿到杜松樹 下埋葬,沒想到小男孩化身為小鳥,並藉由美妙的歌聲取得三樣東西,回家殺掉繼母。

    西方國家和東方國家對於死亡的態度從童謠就可以看得出來,東方國家比較避忌談論這個話題而西方國家從小就直接和兒童灌輸死亡的觀念,但無論如何,教導兒女如何做人處事,黑白分明是比考試考滿分更重要。
    今天我們的影片就到這裡,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記得按讚和分享給你的朋友看。大家還有什麼主題是想看的?也歡迎大家留言給我,我會試下做的。謝謝大家的收看,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