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如何看手機買多久三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如何看手機買多久三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如何看手機買多久三星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萬的網紅龔成,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龔成問答信箱】(Q16561-Q16580) Q16561: 老師,我係你學生,現嘗試分析東江集團控股(2283)。 他的基本數據不錯,負債/ROE/來自主要生意的收入等都不錯,數字上表現不差,於是連同年報一併分析。 近年透過收購公司/建廠證明公司亦有意繼續發展,只是今年因疫情暫停越南設廠...
如何看手機買多久三星 在 龔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龔成問答信箱】(Q16561-Q16580)
Q16561:
老師,我係你學生,現嘗試分析東江集團控股(2283)。
他的基本數據不錯,負債/ROE/來自主要生意的收入等都不錯,數字上表現不差,於是連同年報一併分析。
近年透過收購公司/建廠證明公司亦有意繼續發展,只是今年因疫情暫停越南設廠(但相信是回復後會進行)。
公司自身技術亦有一定水平,亦有不少大品牌客戶,客戶基礎亦多元化,可以分散風險。耐何是只工廠,有被壓價壓力(19年年報亦指出這點,令業績受損),因此推算PE要保守一點。
手機/智能家具方面,連續3年收入有顯著增長,2019年年報表示[智能家具方面:對方已向本集團確認更多2020年的訂單。]這是一個不俗的信息。
不過商業通訊設備板塊就比較感到奇怪。19年年報:[商業通訊設備板塊收入則較去年同比下降34.2%,主要由於全球領先品牌客戶的市場已經達到一定飽和水平,故本集團預期其增長將放緩]。
但是據18年年報[商業通訊設備板塊較去年同比增長38.3%,主要為本集團商業及通訊設備國際品牌客戶業務取得持續增長,帶動該板塊業績成長。]
一年之間該板塊變得飽和這個原因會令收入大跌34%?這一點是抱有疑問的。
現時風險主要為中美貿易戰,廠房生意比較被動。加上上述原因,PE推算為約8-12,平均每股盈利為0.2791。
合理高低為2.23/3.34,加上低位10% BUFFER為2。
這股ROE十分高,亦因為這個原因翻閱年報。除了商業通訊設備板塊以外,業績是有根有據的。正因為這樣我反而更好奇為何市場好像不多人談論這股,成交額亦一直不高,因為市值細?
這些低成交的股票會不會有更多要注意的地方呢?
謝謝
龔成老師:
東江集團控股(2283)見到你整體分析得不錯,這股規模不大,優勢不算強,過往財務數據不差,但盈利的增長力不強,同時近年有下跌情況。
首先,佢係中國的一站式注塑解決方案供應商,主要從事注塑模具的設計及製作及注塑組件的機械設計及製造業務
,以及提供二次加工服務。
於客戶的產品設計過程中,提供有關模具及注塑組件的的售前設計、可行性及優化建議。
注塑模具可分為高效模具及標準模具:高效模具用於大量生產相同的尺寸較小及生產週期相對較短的注塑組件,包括USB快閃記憶體及智慧手機配件等消費電子產品及一次性注射器等醫療用品的注塑元件。
而標準模具用於製造相對複雜、尺寸較大及生產週期較長的注塑組件,包括門板、手套箱及格柵等汽車部件、會議電話終端機等。
近年,佢毛利率有下跌情況,而模具製的營業額同樣出現下跌,這部分佔佢業務4分1,反映大環境轉弱,而佢出現被壓價的情況。
至於商業通訊設備板塊,變化大,反映對市場較為敏感,因為這企業規模不大,當有些主要客戶的生意出現波動時,對佢的影響就會變得好大,這亦是這股的風險之一,因此,在估值時都要較為保守。
你的估值應該再調低少少,以反映當中的風險因素。你預現價在合理區中下部。
這股市值不高,同時獨特性不強,潛力度不強,所以市場對這股的買賣都唔算活躍,造成成交少的情況。這類股都可投資,但就不宜太大注。
------------------------------------------------
Q16562:
sir 我follow您都有5年 最近先儲了十萬 ,請指教下 可以用借錢增大資本 去儲股票嗎?
我其實明白需要現金流 但不知仔細怎計算
已經29歲了 收不不高 得16000蚊
用來準備結婚買樓
希望可建立長遠被動收入 財務自由
謝救回小弟過去幾年光陰 實在感激
龔成老師:
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年輕人應投資較多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則應投資較多保守類項目,因為年輕人的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承受的風險度較高,所以會著重增值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年紀漸長或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
你這個年齡,是財富增值的黃金時期,要好好把握,盡你一切的力量去儲蓄、投資、學投資知識。
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潛力股」,不過,由於潛力股要求你有一定的投資知識,因此這刻不用急著投資,你可以集中在平穩增值股先,潛力股只能小注。
但要留意,由於你準備結婚,要預留資金,而投資要較長時間才有效果,因此,你應該較多持有現金,只能用部分去投資。
至於借貸投資,當我地進行時,第一要睇「息差」,例如借的息為「2%」,之後將資金投資收息股,約收「5%」的股息,息差為「+3%」。這的確過了第一關。
第二關,就是虧損的可能,股價是會升跌的,若然買入後股價下跌,你就會出現「賺息蝕價」的情況,那計劃就會得不償失。
當我地進行上述模式時,要好大程度確保價格上不會損失,將「賺息蝕價」的可能性減少。
但現時恆指未算好平,你如何確保不會「賺息蝕價」?
即是說,這些借貸投資不是不能用,而是要過幾關才能用,要較有把握才會用。
我會建議你,想方法增加收入,加大儲蓄,相信是這刻較好的做法。
------------------------------------------------
Q16563:
老師 你好!
本人有意投資1299友邦或者0011恒生。
前者有鑑於世界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醫療費用不輕,人們愈來愈願意購買保險去分擔風險。而友邦近年增長不錯,現時更積極在中國這個保險滲透輕率未算很高的國家擴展版圖。
至於恒生,我會視佢為一隻收息股,派息穩定,加少少增長。始終佢主要業務在香港,而香港乃一個很成熟的市場,相信往後日子業務平穩,增長有限。
友邦同恒生兩隻都是金融類股份,難免受經濟、金融市場影響。但於長遠發展、股息增長而言,投資友邦是否較好?如果想投資兩隻,比例如何分配?友邦大約幾錢開始進入平宜區?
謝謝老師!
祝安康
龔成老師:
兩隻都有質素的。
友邦(1299)擁有一定的品牌及規模,長遠發展不差,人口老化會帶動當中的生意有增長。
這股現時在合理區,你可以投資,但股價略波動,分注買入會較好。你預跌多15%開始平。
至於恆生(0011),是收息股,增長力略有,但不算高,本身有質素,可長線投資。現價合理。
兩隻都可投資,只要你合共持有的比例不過多就得,你應該建立一個平衡的組合,這兩股是其中兩股,不是唯一的兩股。
------------------------------------------------
Q16564:
你好呀,我27歲 ,投資新手,之前得做左儲蓄保險40萬,銀行戶口有120萬其中100萬放定期 ,每年要供保費6萬保費
你會建議我做d 咩股票,還是 留住現金流之後買樓
麻煩可否比d 意見我 ,因為宜家銀行低息,有無d 咩股票短放適合新手的
同咪想請教下你,係買樓收租會好d, 還是買股票會快d 到財務自由
龔成老師:
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年輕人應投資較多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則應投資較多保守類項目,因為年輕人的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承受的風險度較高,所以會著重增值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年紀漸長或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
至於持有現金多少,好睇你幾時買樓,如果你打算1、2年內買,就要多留現金,如果在3、4年後先打算買,就應該善用現金,好好投資。
你27歲,是財富增值的黃金時期,要好好把握,盡你一切的力量去儲蓄、投資、學投資知識。
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潛力股」,不過,由於潛力股要求你有一定的投資知識,因此這刻不用急著投資,你可以集中在平穩增值股先,潛力股只能小注。
以這刻的投資值博率計,股票市場的投資回報會較好,但如果你見到樓市下跌,而你本身又未有物業,其實都可以考慮物業。
------------------------------------------------
Q16565:
龔成老師你好
想請教一下03662,值不值長線投資?
龔成老師:
奧園健康(3662)由中國奧園(3883)分拆上市,主要在中國從事物業管理服務及商業運營服務。
例如提供住宅及非住宅物業管理服務(安保、清潔、園藝、維修與維護服務)等,業務穩定,現金流不差,但上市年期不算耐,以及現價處略貴水平,都是當中的風險。
這股前景是正面的,但平貴問題影響了當刻的投資值博率,這刻如投資,不建議太大注。
------------------------------------------------
Q16566:
你好,我開始追看你的 posts 因為覺得很實用。 我是初學者,可否請教你基本和股票的分別?
另外,我想找一些較穩陣的投資,請問哪樣會較適合我開始?謝謝
龔成老師:
你要做三樣野,第一,增加知識,你要學理財及投資的知識,記住,投資並不是坊間的炒炒賣賣,你要從書本或課堂上認真學習。《股票勝經》是入門書,很適合你。
第二,了解銀行及證券行,去開一個證券戶口,並準備做月供股票。
其實兩者都可以,銀行就較方便,但手續費就較貴,證券行收費就較平。你可以先了解下不同的收費。
第三,將每月的部分資金,去做月供股票,供盈富(2800)。對初階投資者來說,月供股票是一個很好的累積財富方法,因為可避免你一次過在高位買入的風險。
原理如同儲錢,不過就不是儲現金,而是儲股票。計劃要長期進行。
另外,盈富是一個組合,適合絕大部分人投資,風險不高,長期儲貨可助你財富平穩增值,記住要長線持有。
當你在做上述三件事的同時,開始學下股票,了解下那些股票適合你自己。上述只同你簡單供盈富,當你過半年,有知識及少少經驗後,就可以利用你手上的資金,其中一部分,去投資股票。
------------------------------------------------
Q16567:
龔sir......你好....如果我月供組合有6隻股,分別派4,5,6,7,8,9厘息
我想計全個組合既派息共幾多厘,係咪將佢6隻股息加埋除6就等如每年收到幾多厘息?THX Sir
龔成老師:
如果你每隻的月供的金額一樣,而佢地全部的股息率,都保持這個水平,而佢地下年派息股息與上年一樣,就會是。
------------------------------------------------
Q16568:
龔Sir, 我有少少問題想問
如果睇好恒指(盈富基金)表現長期平穩向上,點解唔採用分注買入/便宜時投資係7205呢類正向嘅槓桿ETF上?
我明白因為每日結算嘅原因,長期就算恒指升10%,7205都唔會真係有足20%升幅,但我利用過往歷史數據睇過,就算無兩倍,佢亦會比恒指升幅更大,如果我睇好恒指長期向上,我係咪可以買7205?
龔成老師:
FL二 三星恒指(7205)產品之投資目標為追踪恒生指數每日表現兩倍(2x)的投資業績。
佢有槓杆,所以升幅會比盈富(2800)大,同時跌幅都會比恆指大。
恆指長期的確向上,所以理論上,投資7205會有較高回報,但要注意的是,佢的風險都會加大左,而我地投資,應該首先「考慮風險」。
另外就是潛在的成本,如果恆指有理想的上升,你的方法正確,但如果升幅只是一般,計及成本後,其實未必比盈富多好多,但你背後就面對了風險,這點都要明白。
因此,在一般的時期未不會考慮。
但如果你分析到當刻恆指好平,同時你明白上述的風險,都可以考慮投資的。
------------------------------------------------
Q16569:
老師我睇緊你的80後百萬富翁 本人有一個好愚昧的問題, 成日睇到你話現金流係什麼意思, 多謝老師解答
龔成老師:
首先,「現金」與「現金流」是不同的,現金就是指一筆現金。
現金流就是指一種狀態,例如你每月收租$10000,這就是一種持續的現金流入,這就是現金流。又例如你有一般生意,已經穩定,每月收入減支出有$30000,持續每月都有,我地會稱這個為「正現金流」的生意。
另外,在會計上都會見到這項目,例如「現金流量表」,就是列出企業在「一段」時間內的現金出入情況,你有機會睇下企業的年報就會見到。
------------------------------------------------
Q16570:
老師我想多問一個問題
如果我買盈富要放多久才拿出來
龔成老師:
在理論上,如果盈富(2800)質素向好,價值保持向上,理論上可以一直持有。
當然,實際上都有考慮一些因素而賣出,因前題是長線投資(例如5年或更長)。
第一,當股市已過熱的時後,大市整體都是貴,會賣出,等大市正常才再動用資金。
第二,你找到其他更好的投資工具,就可以進行資產轉移。
第三,你人生階段改變,盈富是平穩增長型,如果你到了近退休,就會要求收息資產轉多,到時就可以進行賣出,買入收息資產。
------------------------------------------------
Q16571:
老師~近日有人加我好友~不停話帶我賺錢、叫我買1472 、又叫沽曬D盈利股、佢話自己係滙豐經紀、係咪吾應該跟佢?因為我都認為長線投資比較適合自己
龔成老師:
100%是騙局!
你問佢職員編號,試下找唔找到這個所謂的「滙豐經紀」。
------------------------------------------------
Q16572:
老師,疫症前入咗15手1810小米,平均價$13,應唔應該止蝕?
龔成老師:
不用。
小米(1810)本身的質素不差,有品牌及發展,之前我出的《50優質潛力股》2020年版,都有加入這股。
這股有長線投資價值,你的買入價合理,可長線,但都不能持貨過多。
------------------------------------------------
Q16573:
你好呀,我依家係大學生,有3萬儲蓄,想學下投資買股票但無從入手,聽人講盈富基金適合新手因為夠穩定
但係我唔係好清楚整個投資既過程同判斷入手時機,請問你有咩高見?謝謝
龔成老師:
你要做三樣野,第一,增加知識,你要學理財及投資的知識,記住,投資並不是坊間的炒炒賣賣,你要從書本或課堂上認真學習。你可以睇《股票勝經》。
第二,了解銀行及證券行,去開一個證券戶口,並準備做月供股票。
其實兩者都可以,銀行就較方便,但手續費就較貴,證券行收費就較平。你可以先了解下不同的收費。
第三,將每月的部分資金,去做月供股票,供盈富(2800)。對初階投資者來說,月供股票是一個很好的累積財富方法,因為可避免你一次過在高位買入的風險。
原理如同儲錢,不過就不是儲現金,而是儲股票。計劃要長期進行。
如果你不想做月供,就以正常模式一手手入,盈富一手是500股,即是約$12000,你可以了解下,試下入一手無。
另外,盈富是一個組合,當中有50隻股,適合絕大部分人投資,風險不高,長期儲貨可助你財富平穩增值,記住要長線持有。
------------------------------------------------
Q16574:
老師,你好!今年33歲 身處國外 兩公婆一共有大約500,000港幣儲蓄
有兩間物業係國外仲供緊亦唔值錢,一間自住令一間收租 兩間仲有大約27 年供款
每月扣除所有洗費可以儲大約$13,000港幣
我哋想善用每個月儲低嘅錢想問吓你有冇啲適合我哋嘅投資工具同埋可以點分配投資先至係適合我哋
未買過股票想開一個戶口,買香港股票投資想問吓你有冇邊間股票行公司建議 . 亦想問吓有邊幾隻股票適合我哋去投資
謝謝!
龔成老師:
你本身已有物業,因此,在財富分配中,應該分配到其他類別的資產,股票是適合的。
你去銀行或證券行都得,例如匯豐、中銀、南洋商業銀行等。
股票方面,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另外再加幾2隻:銀娛(0027)、恆基(0012)、中銀(2388)、港鐵(0066)、煤氣(0003)、粵海(0270)、領展(0823)、港交所(0388)、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另外,建議你多增加投資知識,在選股、企業估值、投資時機上落功夫,對你長遠財富有好大影響。
現時大市處合理區,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16575:
想請教460
龔成老師:
四環醫藥(1460)質素一般。佢過往停過牌,核數師試過出現「保留意見」。投資價值唔會高。
------------------------------------------------
Q16576:
你好,本人26歲,投資新手,有4萬現金,看了你的股票勝經後本來想用一半資金慢慢供盈富基金,因為現金一直放在銀行只會眨值,但近來受疫情和社會運動影響,很怕金融風暴會再次來臨。
我知道經濟周期會不停循環,下次金融風暴來臨只是時間問題,所以比較擔心一投資就遇上股災。
你覺得我可以如何開始投資? 會有倒蝕的風險嗎?
感謝你!
龔成老師:
你已經可以開始投資,只要不用盡現金就無問題。
經濟有週期,股災都會久不久出現,但無人知佢幾時來,如果你永遠等,有可能要等好耐,你會錯失左機會,因此,你只要平衡去投資就得。
即是一邊買入優質股長線投資,一邊預留部分的現金。唔好用「預期大市跌」的角度去分析,只要利用平貴,去進行財富配置就得。
------------------------------------------------
Q16577:
阿SIR 我係你學生,想問問
在計算有代表性每股盈利時
我地應唔應該自行減去非控股權益而帶來既股東應佔溢利?
咁樣先可以反應番母公司自己賺錢既能力。
這樣想法對嗎?
龔成老師:
放心,報表在表述時,佢用「股東應佔溢利」除以發行股數,去得出「每股盈利」。
所以,你平時在年報及財經網站見到的盈利,已經減去了非控股權益帶來的盈利數字。
------------------------------------------------
Q16578:
老師你好,就如你上述講我持有太多銀行板塊,現在已停月供滙豐,現持有
滙豐6700股
工商40000股
置富20000股
盈富基金13000股
因為你提醒要平衡板塊,想入香港電訊,但現價去到12.X,想請教你加大置富或入香港電訊好?
仲有4年前入左中廣核10000股,當時4元上入的,現在得返1.7元,想聽你意見留或放
謝謝老師
龔成老師:
對,你平衡組合是較好的做法。
你加入置富(0778)及香港電訊(6823)都可以,置富這刻的平貴度計算,有較大的投資值博率。
而香港電訊,只是收息股,同時不及置富平。
中廣核(1816)本身並不是無質素,但幾年前大時代熱炒這股,要上翻去不易。你預這股之後能平穩增長,但不會大升,如果持貨不算多,持有可以。
------------------------------------------------
Q16579:
龔成老師:我想講你個名成日令我諗起「宮成良田」打波好叻果個
我有野想請教:
HKTV 我$6.85購入8手,現價$4.6 徘徊,我唔知道究竟分階段再購入,還是放手離場,揀其他更有潛力的股票。望指點
龔成老師:
哈哈,其實個名最主要的意思是「成功」倒轉。
香港電視(1137)業務有前景,但有兩點都存有風險的。
第一,佢都會依靠人的因素,王維基成為了公司最值錢的資產,佢的想法好多,有生意頭腦,但我對這類太依靠個人的企業,不建議太過大注。
另外,這企業現時搞網購,有增長力的,但同時存有一定的未知數。
佢多年來不斷在燒銀紙,不斷等收成,雖然佢的業務的確增長中,但無人知幾時會有真正的盈利,同埋無人知真正的結果會點。所以,這股只合小注投資。
因此,要睇翻你的持股比例,現時佔組合的比例多少,如果大多,就不要再加。
------------------------------------------------
Q16580:
成哥您好,最近才認識您,覺得您好犀利,很想請教您
我今年二十歲,每月有4000蚊可作投資。
想問下利用月供股票如何可以增值財富?(因為家人比較反對我月供股票,佢地話我一手手咁買反而可以在低位吸納多一點,請問可以教我如何説服他們嗎?)
另外,我心儀3, 823 及2800,打算1:1:2去供他們,請問這樣的組合現在購入要持貨多久?什麼時候才合適賣貨?
最後,想問下為什麼成哥建議我們在月供股票的組合中2800佔較多比例?
感激不盡
龔成老師:
一手手買與月供,各有好處的,一手手買,的確可以捕捉到低位時買入,而月供,可以將買入價平均。
很多散戶都認為,自己有本事捉到低位,所以唔想月供,但以我過往做了10年銀行與證券行的經驗,見了無數客戶投資成績,可以話你知,散戶大多數高估自己,以為自己低位入,但事後發現不是。反而簡單做月供的客,回報更理想。
的確,如果你有實力,一手手會較好,但你要計翻,過往3年投資成績,否果以一手手模式買入,是否跑贏大市?如果是「否」,就乖乖做月供。
至於你上述的3股,都是有質素的,月供比例適合,可以進行。你最好供5年以上,月供要較長時才可發揮到作用。盈富(2800)佔一半適合的。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如何看手機買多久三星 在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與期貨天王面對面】感謝股海筋肉人邀請,讓我有機會進到券商VIP室,直接坐在百億大戶、過去的期貨天王張松允旁邊,跟他請教各種問題!徵得天王本人同意,把這兩個小時的筆記中的大部分(近期操作的個股細節拿掉)分享給大家。
過去操作比較閒散,除了分散,持股還有相當大一部份偏冷門,跟張松允和筋肉人等專職高手的作法差別頗大,但聽完覺得他們汰弱留強的風格,也有許多值得思考之處。我蠻建議把這篇跟樂金文化出版的「主力的思維」對照著看,藉由比較不同國家超級大戶的思考模式,應該會對這本書有更深一層的體會,文末有本人推薦序。覺得內容優質的話,記得給個大拇哥,多多擴散,作為對創作的支持喔!
博客來這裡買:
【主力的思維:日本神之散戶cis】
https://www1.oeya.com.tw/2b-wK
【從20萬到10億:張松允的獨門投資術】
https://whitehippo.net/2cmRA
以下為訪談筆記:
分析選股
關注創新高的股票,講求效率,找現在熱門,而非冷門但自己認為未來會變熱門的,因為不知道要等多久;等公司的市場接受度高,媒體報導的時候再注意;重視公司未來展望,未來會漲的股票就是便宜的股票,不在意短期估值。
不做轉機股(例如最近的面板,很難判斷真轉機假轉機),小型股重點是利基、未來性如何,成長率5-10%不叫成長。籌碼跟技術線型不是重點,重點是市場對公司的評價(e.g. 銀行業中國招商、台灣玉山評價好),評價好的容易變主流。
多研究主流裡成長率跟市場認同度都高的公司(e.g. 白酒關注茅台,而非五糧液),法人資金一直進來的股票,走勢不容易結束(本益比評價拉升)。業績沒出來則看題材是否認同(生技股不瞭解就算創新高也不做,但立積受益去美化這種就可能進場),研究機構報告大型股的比較可信,小型股的參考價值較低。
換股只因為公司成長性護城河消失,或者持股嚴重高估,又有相對低估很多的標的可轉移。科技業比較容易出現典範轉移(e.g.前幾年的三星,目前台積電無敵手,但未來若出現,估值修正會很可怕)。
對公司如果有疑慮就賣,像認為amazon做一日達會讓成本會拉高很多,就將持股出清。出清之後通常一段時間不再關注,不會賣出後短期內又買回,不買FB google是因為可能有反壟斷問題。
15年前因茂迪大賺,當時選到就是因為創新高,且太陽能產業各國政府支持補助,公司成長率高,後來果然變成主流;宏達電也空了好幾年,因為看不到公司核心價值,賺到的只是機會財,又遇到三星跟中國崛起,從800撐到50塊。
對公司的看法要客觀,不能選擇性接受訊息,蒐集多空的看法,當看壞的證據邏輯都不足時,代表這比較可能是好公司。
產業宏觀
ETF成分會持續變成主流(白馬股),指數看起來漲很多,但傳產股票很多整年沒動,不需要考慮市值,看資金往哪裡流,族群裡主流股不見得要挑最強的,不如都持有。產業趨勢有分直接跟間接受益,3G時代讓手機產業直接受益,其實社群網站也是因為smartphone普及而崛起;5G零件變多,高階半導體受益。
對產業來說政策很重要,經濟好政策打壓很難好,反之亦然,例如:中國房地產政策打壓 / 銀行業有潛在問題,LPR會造成銀行業互相殺價競爭 / 低利率會影響整體保險業 / 騰訊被遊戲禁令 / 5G看中國(去美化國家支持 未來會出現中國AMD 中國QUALCOMM等等)。
基本上不看短期總經數據,長線投資人衰退扛過去就好。QE把不景氣抵消,錢的成本太低,有錢人會把錢放最好最安全的股票(e.g.巴菲特買apple)並長期持有,讓籌碼安定,這個趨勢要改變沒那麼容易。
AI可能會改變投資生態,很多外資都開始用大數據投資了,短線會越來越難;近年已經不做期權,長線相對影響較小,但要關注全球產業的變化,一天花30分鐘研究,主要靠經驗。中國推薦東方財富網,可以看到公司研究(報告規定要放在網路上,可以免費看到)。
不看壞中國,貶值抵消關稅,貨幣管制可以限制資金外逃;共產國家相對民主國家,政策反而不會說變就變,國家引導的政策產業可以多注意。
操作邏輯
重點看對+下大。看對加碼,看錯出場,沒有看固定%數停損點,個人幾乎都是滿持股,不做槓桿,單一持股沒有上限。不要一次被打敗就爬不起來,投資可以是一輩子的事,跟一般工作不一樣,沒有退不退休的問題。
短線才需要在意波動,長線面對震盪要淡定,資金少可以部份短投,部份長投調配。短投一直被洗,信心容易被擊垮,長短線股票分不同帳戶對心理有益。多思考為何自己看好後來也漲很多的股票。卻抱不住?(持有好的股票要能忍住震盪,不會一直漲停但會一直漲,主流不輕易減碼)
30年前做法類似虎尾幫,找快漲停的股票鎖漲停,一轉弱就出,但這方法只適合在行情熱的時候用。15年前轉長線,現在台灣部位不大,主要做中股跟美股(當時開始做是因為大戶條款,後來發現海外世界更大,就轉移重心)。
操作大部分順勢,但特殊狀況,例如突發事件造成市場不理性下跌時會逆勢(e.g. 香港的遊行現在已經相對和平,其實最亂的時候最適合進場),主流股回檔考慮加碼。港幣跟美元遲早有一天會脫鉤,但脫鉤不見得是利空。
近期操作開始多空對沖,目前看好5G題材,中國4G手機銷售已經開始衰退,大家都買5G手機。
持續思考怎樣的股票,怎樣的心態會讓自己賺到錢,太分散容易讓自己混亂。自我訓練判斷力,出手必須要精準,靠時間累積經驗,把成功變成慣性。
【主力的思維推薦序】
https://www.facebook.com/mktsurvivalkit/posts/2902511276437303
【股海筋肉人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E8%82%A1%E6%B5%B7%E7%AD%8B%E8%82%89%E4%BA%BA-461412868006989/
【投資資源庫】
https://www.facebook.com/mktsurvivalkit/posts/2931348396886924
如何看手機買多久三星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懂無人駕駛的台灣人 詹景堯:自駕車不會跳躍式成長
NOWnews今日新聞 (2019-11-05 22:05)
隨著世界各國5G服務逐漸問世,搭配的應用如自動駕駛、人工智慧也加速前進,三者互相支援,卻也互相牽制,這場「三人兩腳」的競賽,將呈現何種賽局?
以Alphabet(谷歌母公司)為首的科技巨頭,以及各大傳統車廠紛紛投入自駕車技術。其實,來自台大機械系、取得柏克萊大學博士的詹景堯,30多年來都堅守崗位研究自駕車技術,看盡產業和技術的興衰循環。他目前擔任柏克萊DeepDrive人工智慧自動系統研究中心主任,這裡是自駕車技術的研究重鎮。
矽谷一直走在網通技術的最前端,柏克萊又是全美人工智慧排名前3的大學。詹景堯的學術生涯可以說是自駕車技術的發展史,對於技術發展、企業競爭力有第一手的觀察。詹教授目前參與交大人工智能計畫的自動駕駛部分。以下為《財訊》專訪詹景堯的問答內容。
問:30多年前你為什麼選擇研究自駕車?回溯技術發展的歷程,有哪些觀點可以分享?
答:我在柏克萊拿到博士後,在美國工業界工作幾年,回到柏克萊做先進研究。1995年美國政府推動車輛自動化,學術界、工業界都有參與,我們當時就做到8輛轎車排成一直行,行駛在高速公路,只有第一輛有司機,後面都不需要司機,跟著前進。
當時是以車輛全自動行駛作為訴求,但科技距離商業化太遙遠,幾年後政府不再資助,研究的方向就轉向比較短期可以實現的技術。10幾年前美國國防部先進技術中心舉辦了自駕車挑戰賽,把風潮帶起來,鐘擺又擺回來,那時,谷歌(編按:此處指母公司Alphabet,以下同)找來卡內基美隆大學,成立Waymo全力投入,也帶動汽車、科技業全力投入。
研究自駕車技術這麼多年,我有幾個觀察,首先是鐘擺效應,我們在20幾年前已經做到level 4的技術,證明技術可行性,但是無法「落地」,一般消費者無法接受。政府說要把時間拉近一點,我們的研究回到level 1,等谷歌加入推動後,再朝level 4前進。科技發展也有鐘擺效應,一段時間過了,鐘擺擺過頭盪回來,等時機成熟又往前推進。
其次是大企業扮演的角色。當某項技術出來,實驗室證明可行後,還要等到像谷歌這樣的企業進來,投入金錢資源,把技術商業化,做到一個程度後,故事才會成形。此時,汽車業、科技業、創投都會進來,企業經營者的企圖心是很大的動能。
最後,在推動無人駕駛車的過程中,又出現優步(UBER)、滴滴這樣的公司,推動大家共乘、共享的觀念,也有幫忙。目前這些公司還在賠錢,因為司機的成本占收入的7~8成,如果只經營網路行銷,賺不到錢。企業還要去想如何降低成本,也催生了無人車。簡單講,過去10年共享車的趨勢,也推動了自駕車、無人車的風潮。
問:你認為自駕車的趨勢會如何發展?
答:雖然有很多報導說再過幾年,全部都是自動化車,我認為,這有一點不實際。
第1、汽車業不管要裝上什麼新的科技,大概都要10、20年,才會充分進入市場,汽車是龐大的產業,消費金額也大,要導入新科技,消費者願意付錢,時間要滿久,所以自動化駕駛一定拖好久,不是跳躍式的,不是說自動化很快、車廠會完蛋,這是沒有的事。
第2、自動化的程度,你可能看到展示無人車,這只是自動車的一種方式,如果你去問車廠或消費者,很多人無法接受自動化,就好比你走在街上,旁邊有機器人在走路,我想多數人還是不習慣。比較可能的情境是,汽車漸漸加入一些自動化功能,例如自動停車,高速公路上保持在一定的車道,這些功能看消費者的接受度,經過很多年後,自動化程度愈來愈高。如果要開到大街小巷,也不太可能百分之百自動化。
問:目前自駕車的參與者中,你覺得誰的勝算大?
答:無人駕駛車的技術谷歌最好,成功機率最大。我來選的話,第2名給通用,旗下自駕部門Cruise不錯(編按:Cruise目前估值約190億美元)。美國以外的企業以百度最好;歐洲車廠研發能力強,但投入無人車的力道沒有那麼強,像賓士、奧迪更重視的是多加一點自動駕駛,但還是由消費者自己來駕駛。
新進公司當中,例如以前在Waymo當技術長的Chris Urmson,出來跟特斯拉前高管Sterling Anderson合作,在2016年成立的Aurora Innovation,已經跟好幾家汽車公司有合作,成功的機率頗大。大陸也有好多小公司在做自駕技術,跟車廠有合作,雖然名氣不大,但都有實際產品問世。
至於特斯拉,正反雙方的意見很激烈,執行長馬斯克是很特殊的人,如果他沒有再出事,公司會成功。他做很多事是傳統車商不敢做的,例如以軟體來提升汽車的駕駛能力,即使你的車子停在家裡,過一個晚上功能就升級了,OTA(Over-the-air,空中下載升級)是很特殊的服務,也會是很大的助力。
問:你認為特斯拉的電動車會持續領先嗎?
答:特斯拉的電動車評價有好有壞,尤其火燒車是負面的,但是電動車的趨勢不會變,可討論的問題是,要花多久才能占有一定的市場?趨勢對於特斯拉仍然有利。我個人覺得馬斯克的作風,有些愛吹牛、誇大其詞,但是特斯拉也會是贏家。
特斯拉的營運波折一定會持續,如果馬斯克出了問題,一定會有大公司出來買,10年前賓士就投了10%股權、豐田也有投資,特斯拉會繼續存在,至於到底會多麼成功?成功多久都可以討論。
問:台灣也積極想發展自動駕駛,你怎麼分析機會與風險?
答:台灣的市場小,企業做汽車有關生意,都是從2級供應商(Tier 2)下手,現在的自動駕駛、人工智慧能夠提供台灣新機會嗎?我覺得要思考2點,一是台灣有比較好的管道可以進入嗎?二是科技在車子的比率有提高嗎?
我覺得機會還是去營造出來的,像我們柏克萊DeepDrive研究室的一些資助廠商,幾年前都不存在,但卻可以從零到有,是企圖心的問題,機會在那裡,看你怎麼抓、怎麼布局。
DeepDrive研究中心是採會員制,每年年費30萬美元,目前還沒有台灣來的會員。贊助者可分幾類,一批是通用、福特、豐田、現代、本田等,都是汽車產業;其次是科技業,像索尼、松下、三星等;另外還有一大批是中國公司,像是百度、滴滴、美團、華為,但最近有些政治上的問題,和華為的合作已停止。
我想講的是,如果台灣覺得自駕車、人工智慧提供了產業新機會,這沒有錯,但最重要還是布局、有企圖心,找出可以鑽進去的路,才能抓住機會,不是說一個大浪來了,大家都抓住,要看你的布局。
就算是趨勢對於產業有利,最後還要回到基本面,企業的位置在哪裡?有沒有競爭力?為什麼認為台灣會比別人好,如果想清楚,機會就在那裡。
問:你認為未來的3~5年,自動駕駛會發展到什麼情境?
答:谷歌、優步都想做的無人車,3、5年後應該還是小規模的營運。不是我看不起谷歌,他的技術沒話講,目前也只有在亞利桑那州小規模營運,還有人用石頭攻擊自動車。
這表示,除了科技以外,還有民眾的接受度。如果在台北街頭,看到機器人走在你旁邊,可以接受嗎?這是因為信賴度不夠。
目前的自駕技術,大概以Level 2的市場穿透率會高一點,可以幫你控制方向盤、煞車和油門;Level 3已經滿難的,你可以滑手機,它幫你辨識環境,知道要如何做,如果遇到機器沒看過的情境,就需要把人叫回來接手,困難在於當你把駕駛人叫回來,他可以馬上接手嗎?可以馬上做正確的判斷嗎?車廠在這方面顧慮很大。總之,Level 3最困難就是如何合理或適時的叫駕駛回來接手。
附圖:▲詹景堯目前擔任柏克萊DeepDrive人工智慧自動系統研究中心主任。(圖/財訊雙週刊提供)
▲工研院與新竹市政府合作,共同推動自駕車,已於10月22日在南寮漁港上路,成為全台首輛在開放場域驗證的自駕車。(圖/財訊雙週刊提供)
資料來源: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191105/33214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