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是怎樣煉成的:三分鐘看懂漫畫世界史【歐洲、美洲和非洲】
-
有時候會聽到『台灣人世界觀很狹隘』這樣的評價,其實我覺得不太正確,並不是世界觀薄弱,而是現實中新聞充滿了太多炒作政治跟腥羶色了,導致於我們的國際新聞實在太少太少了。
如果出現國際新聞大抵也只會繞著歐、美、中、日、韓,所以『依賴主流媒...
國家是怎樣煉成的:三分鐘看懂漫畫世界史【歐洲、美洲和非洲】
-
有時候會聽到『台灣人世界觀很狹隘』這樣的評價,其實我覺得不太正確,並不是世界觀薄弱,而是現實中新聞充滿了太多炒作政治跟腥羶色了,導致於我們的國際新聞實在太少太少了。
如果出現國際新聞大抵也只會繞著歐、美、中、日、韓,所以『依賴主流媒體資訊了話,很容易會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偏見,很難全盤的去跟世界溝通連結』。
-
畢竟就連教育可能也不太會去補充他國要事,那麼該如何去補充國際觀呢?也許一本簡單的漫畫就可以讓你知道遙遠的彼方;有著什麼樣的人,過著什麼樣的日子,他們的國家文化歷史又是如何演化了。
過程中對某些國家產生了興趣,再一進步去了解就好了,『國家是如何練成的』就是很好的入門書,總共有五集介紹的不同洲,簡單可愛的畫風,讀起來沒有壓力,還可以順便認識連名字都陌生的國家呢!
-
因為圖書館只有【歐洲、美洲和非洲】篇,只好先從這本開始,介紹的國家順序: 梵蒂岡、西班牙、巴拿馬、委內瑞拉、索馬利亞、模里西斯、賴比瑞亞,我覺得非洲篇都蠻有趣的,應該也是我們平日最為陌生的國度,其實非洲有很多國家到現在的主要語言還是有法文跟西班牙,因為過去殖民地關係,也導致經濟的不穩定。
所以非洲至今仍有很多國家在經濟上被歸類為高風險國家,所以不少國際銀行到現在仍然不接受與非洲的直接匯款合作,為了跟這些國家做生意,必須走非常傳統又麻煩的信用狀,…我自己就收過了兩次法文信用狀,只能說眼神死啊啊…根本看不懂單據上的銀行指示啊啊啊。
-
而在東非國家中,『模里西斯』算是個很有趣的國家,因為他們會慶祝華人的新年,這本書更是提到模里西斯的紙幣上,還有華人呢!
-
原來一開始歐洲國家四處大航海,兼順便搶黑奴,模里西斯就被葡萄牙、法國先後統治後,英國來了之後,覺得繼續走黑奴制度,強迫別人來土地開墾好像不太管用,於是解放了所有的黑奴,然後改用招募的制度歡迎各國人來殖民地開拓,擅長賺錢的民族:印度、穆斯林、華人當然大批湧入了,然而更擅長經商的中國人在勞動之餘,還想到了做小本生意,由於安分守己,英國也就准許了,後來生意做大,成立了商會,那商會更是壯大到可以幫忙國家經濟,於是英國並准許模里西斯上可以過華人節日、還有興建廟宇了。
-
然而好景不常,二戰爆發後,英國自顧不暇,根本沒辦法繼續金源模里西斯,沒有船運送物資,又被列強搜刮了不少資源,模里西斯的人民完全陷入了饑荒之中,然而就在這時,華人的商會頭子-朱梅麟大開糧倉,把商會的物資全部用最便宜的金額賣出,有錢也不能多買,沒錢也可以賒帳,就這樣讓模里西斯度過了生存危機,他也成為被英國女王召見的偉大代表,從此在模里西斯的25盧比指幣上出現了朱梅麟的紀念頭像。
-
再來談談,索馬利亞-出名的海盜國,其實如果有飯吃,沒有人願意當賊人的,索馬利亞早期是靠販賣島上特殊植物做的藥材維生,雖然土地不肥沃,但也還算過著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沒有東西吃的他們不得不攔下商船,靠著贖金過日子,通常他們也不太會殺害船員,知道都是辛苦人,如果船公司願意付錢,就會乾脆放人了。
-
聯合國曾經想要出動武力解決,但是由於索馬利亞的海賊們曾經搶過美國的武器運送艦,貿然動粗也是個危險方法,只能停擺在那裏,然而…書裡沒有提到的是索馬利亞海賊其實在最近已經減少了很多,原因很出乎意料,解決問題的是日本廚師,他相中加勒比海岸的珍貴魚種們,於是花錢雇用了海賊船跑遠洋船,薪水穩定、風險又低,還有誰想要拿起槍呢?於是就這麼靠著「吃」解決連聯合國也無法處理的國際問題呢。
-
其他還有逃過羅馬帝國追殺的梵蒂岡,明明宗教信仰大不同,卻讓羅馬皇帝點頭默許的存在、以及最早的日不落帝國-西班牙、非洲小美國的賴比瑞亞、沒有錢就印更多鈔票、不食肉糜的委內瑞拉。
-
其實看完之後,覺得大航海時代裡,中國其實蠻溫和的,十七世紀裡的鄭和下西洋,只是要跟外國做生意,然而輪到歐洲人時,就是先綁架要贖金,撕票、搶劫黑奴…也因為這樣造成了許多國家獨立後,依然希望時間修護呢。
-
-
#reading #bookstagram #dailyreading #閱讀 #看書 #書蟲 #讀書帳 #圖書館
#國家是怎樣煉成的 #三分鐘看懂漫畫世界史 #賽雷
如何看懂信用狀 在 大人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將薪水存進銀行、每一筆花費都記帳,真的就是好的理財模式嗎?
身旁很多上班族的朋友對於財務管理的做法,大概不外乎都涵蓋在以下三種狀況。
1.完全沒有在做財務管理。
這類人唯一有的財務資料就是自己的薪資存摺。
每個月會找個時間去刷刷簿子,然後跟上個月存摺的數字比對一下。
2.是在財務方面稍微有點意識,於是開始記帳。
這類人可能會想清楚知道自己每個月的花費,於是多做了流水帳。
這流水帳可能很簡單,每天在筆記本上記帳一下,或有些人會更辛苦地逐筆發票登錄,對自己每天花了什麼如數家珍。
3.則是有在做投資、習慣非現金支付、有好幾個金融帳號等等。
這類人可能有資股票、有外幣、有買基金、有信用卡支出之類。
但是,不論是三種做法裡的哪一種,其實都無法讓我們看到財務全貌。
比方流水帳,如果真要談能分析出什麼,可能也就只是一些很細碎的發現,像是每個月如果晚餐都吃便利商店的即期便當,一個月大約能為你省下500元...
「錢」其實是我們達成人生目標的重要資源。
我們在錢的利用上,必須要有能力「數值化地掌握全貌」;如果做不到,就有可能做出錯誤的決策。
在管理金錢上面,從小到大並沒有人告訴過我們該怎麼做,因此我們時常跌跌撞撞。
本周更新的【用經營公司的思維經營你的人生】EP6-EP8將會帶大家用公司經營的思維,全局地審視自己的理財觀念。
裡面並不會逼大家去看懂複雜的財報,而是會讓大家了解三件事情:
A .定期統計 #資產的變化
B. 定期評估手上 #過去與未來現金的變化
C. 用 #損益表的概念 來看待自己的每個決策
此外,這三集也談了一些大家常見的迷思
- 為何只懂儲蓄、太早養成儲蓄習慣搞不好對你人生很有害?
- 為何CP值思維/省錢思維/花錢罪惡感的思維也可能對你很有害?
- 為何記帳幫助很低,幾乎是白花時間?
- 為何只有一本薪轉帳戶、為何讓財務簡單化對你很可能有害?
把自己當成是一間公司,思考如何正確地用金錢提升公司的收益,那麼或許會比花大量的時間記帳、當沖還要更有效果!
【用經營公司的思維經營你的人生】
>>https://bit.ly/2UL6oRG
如何看懂信用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夜深人靜,當你躺平闔上雙眼,你的腦海卻不自覺開始出現一幕幕跑馬燈,今天哪件事情做不好、哪句話說錯了、被誰的眼神苛責了、做錯了哪個決定,接著懊悔、自責的情緒湧上心頭,最後又回到「為什麼我總是比不上別人」、「我就是差勁」的無限迴圈,然後你知道,今夜,你準備失眠。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認為:「所有人沒有例外的都有自卑感」。
人們會在無意識中設定目標,希望能成為理想型或希望能過上想像的美好人生,但因為目標往往距離現實的差距,自卑感隨之而生。我們都以為,當你達到某項成就,就不再自卑,但無論多麽優秀的名人、巨星,他們的內心都藏著不為人知的自卑,成就與名利無法成為自卑的良藥!
出道以來一直飽受輿論抨擊的蔡依林,也曾自爆自卑且被邊緣化,但她不逃離的面對人生的每一刻挑戰,為自己的人生端出一次次美麗又華麗蛻變後的作品,然後她說:「要謝謝曾經很不看好我的人,謝謝你們給我很大的打擊,讓我一直很努力,謝謝一路以來對我還是很支持的人,因為你們對我的期待,我要讓自己一直維持最好的狀態。」
她,將自卑轉化成生命前進的動力,也不斷超越原本版本的自己。
你內心是否也總是時不時會出現「我是不是不夠好?」「我這樣是不是很奇怪?」「我這樣做是對的嗎?」「他會不會討厭我?」「我做不到!」等類似這樣的問句呢?
其實這些問句正是自卑小精靈在作祟!自卑小精靈讓你打從心底認定自己不好,於是你就放棄了所有可以努力的機會,而這系列自卑心理學課程最終目的,就是要幫你們戴上正確的眼鏡,看清真實的外在情況,以及看見「其實這樣就很好的自己」。
在這系列的音頻課中,諮商心理師楊瑞玉、張瑋庭、蕭婷文、連弘生、蔡惠貞將透過四大主題一一切入:
「什麼是自卑」、「自卑的根源」、「自卑的影響」、「練習擺脫自卑」
當看懂了那個因為自卑而補不完的破洞人生,你就有機會面對它、正視它、改變它,到最後你便會發現,其實你根本不需要哆拉A夢,因為那個拯救者正是你自己!
適合對象:
#覺得自己不夠好,總是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的人
#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而不懂得拒絕,總是討好別人的人
#個性敏感,常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而受傷的人
#希望被關注,卻又害怕成為焦點的人
#討厭自己,卻又不知道如何改變的人
#不想讓孩子跟自己一樣自卑的人
#習慣挑剔,看什麼都不順眼不滿意的人
【永遠不夠好】預購方案
課程預購開放6/16~7/17
購買時輸入優惠碼:20210616 可享899元(原價1,299元)預購。
**重要通知提醒您:信用卡帳單顯示名稱:teachable.com(顯示為美金消費)
如何看懂信用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台灣正處於疫情最嚴重的二三月,此文收錄在《ICU重症醫療現場》
https://reurl.cc/g7WLQ4
事隔253天後,昨天出現一例本土病例,現在回頭看,有很多觀察,或許在台灣已經事過境遷,但是,在和台灣處於平行世界的其他國家,仍然是他們的日常~
【武漢肺炎的社會觀察紀錄】
2020年初爆發武漢肺炎疫情,身為醫療人員,我試著以不一樣的角度,以稍為正向、輕鬆的方式來分享我的觀察。有些項目即使沒有疫情,也很適合留意的。當然,有些可能因為事過境遷,而不能夠完全理解,那大可直接跳過,不必執著於每一個項目都要看懂。……
#這一場疫情_讓我們學到什麼?
1.勤洗手、感冒或有呼吸道症狀要戴口罩、減少出入人多的公共或密閉的場所。這個是全國上下、不分職業、不論年紀,都應該要身體力行的習慣。保護自己、保護別人,無論是否有疫情大流行。
2.沒事不要逛醫院。醫院不是家庭聚會、朋友相見的地方,就算平日也應該要管制出入,留下最少的家屬陪伴患者就好,科技進步,多多採用「視訊探病」。即使武漢肺炎疫情過後,也要持續推動才好。
3.一個自由、民主、公開透明、有執行力、横向溝通良好的政府,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防疫的事,請交給專業,而且要相信專業。心存感激,感謝費盡心力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各行各業。
4.名嘴、藝人、各式代理人等公眾人物,如果真的逼不得已,非得公開表態與示好的話,也應該要盡量採取低調與平和的方式,謹慎評估其可能的反彈力道,否則很有可能適得其反。還有,人的記憶有時不太可靠,捐款收據建議都要留下來。
5.關懷、信任、正向面對,遠勝過謾罵、負面的情緒宣洩。假新聞、假消息、謠言無所不在,在發生重大事件的非常時期,很容易引起對立、造成恐慌。不要轉傳未經可靠單位證實的消息,平日即應留意追蹤可靠的消息來源。
#終結恐慌_從疫情中學正向思考
1.知道勤洗手的重要,也知道步驟是「內外夾弓大立腕」,而不是「沖脫泡蓋送」(這是燒傷急救5步驟啦)。本來的「溼搓沖捧擦」是幼幼班基本功,「內外夾弓大立腕」才是高段武功。邊洗手邊唱歌(〈兩隻老虎〉或〈生日快樂歌〉唱2遍),洗滿20秒才算數。
2.醫院門口使用熱感應攝影觀測體溫,連手上拿著熱飲或熱食進出,機器就會嗶嗶叫,儀器準確度值得信賴。額溫槍測量方便,賣到缺貨。一夜之間,大家都和〈無間道〉的劉德華一樣,不再害怕被人家用「槍」指著額頭。
3.總算知道口罩有很多種,而且知道哪一種防飛沫最有效,也知道哪一種人需要排隊買口罩。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戴口罩與脫口罩,及2個口罩可以用7天、2條內褲不能穿7天這件事。
4.全臺灣人民都會區分偶數和奇數了,而且知道「0是偶數」。另外,也知道從健保卡資料就可以查出持卡人曾經到過中國哪一個省分(無法再裝傻)。醫療人員則對陌生的中國地理,有再次複習的機會。
5.認識世界衛生組織(WHO)這個機構,也知道世衛祕書長是非洲裔的譚德塞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世界各國看見臺灣醫療與防疫的努力,紛紛表態聲援臺灣加入WHO/WHA。也總算知道衛福部長是陳時中(不是陳時鐘),雖然他一直滴答滴答不停歇(有人可以把他抓去睡嗎?)
6.衛生紙與口罩的原物料不同、產地不同、臺灣的產量與庫存量都不同。至於,人類能否以嗅覺聞出消毒水的比例,目前則尚無定論。雖然曾經有人因為假消息而做蠢事,還好專業人士即時澄清,免除更大的危害。
7.為了順利買到口罩,大家都知道社區或住家周圍的健保藥局在哪裡了。還知道有人這麼厲害,可以馬上做出藥局查詢地圖(還可以查口罩剩餘數量)。最重要的是,藥局都是義務服務大家的,要彼此體諒、耐心排隊、不要再對藥局員工大小聲了。
8.終於分得清楚「自主健康管理」「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的差別,也懂得感謝被隔離的人,他們的不便,保護了大家。此外,對「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木馬屠城記」「一索得難」(中國麻將現在沒有一索)等說法,有更具體、更深刻的體認。
9.習慣天天看或關心及管署的疫情說明,免去接收假消息的危機,對「檢查」「陰性」「陽性」的手語也有初步認識(辛苦手語姐姐了)。當然,每天追蹤「ICU醫生陳志金」也是杜絕假消息必要的(有人不認同的話,等再刷時刪除)。
#武漢肺炎的阿金30大觀察紀錄
1.讓人耐心排隊的,不只高價iPhone,5元口罩也可以
2.很多會議可以說取消就取消,根本也不必再補開
3.醫院出入口管制到剩下一個,也還夠用啊
4.探病,其實是一種可有可無的社交活動
5.即使寒假多放2周,寒假作業還是沒辦法寫完
6.大賣場人潮銳減,才發現本來有很多是專程去試吃的
7.很多人沒發現自己這麼漂亮,直到戴上口罩以後
8.大部分人不相信自己肺活量差到講話也喘,直到戴上口罩以後
9.體會追劇者心情。每天固定時間、等待同一個人在電視上出現
10.不能喝的酒精比能喝的珍貴,原來也有這麼一天
11.這是一個「撿到一包口罩」卻不知道要不要送去派出所的年代
12.不用評鑑督考,醫院也會主動把感染控制做好
13.洗手不必稽核,但是很有學問
14.妝少化一半,原來可以多睡半小時是如此美好
15.手上拿著錢和口罩,被搶的竟然是口罩
16.這是個衛生紙都有人想偷的年代
17.連續假日,花東線車票都買得到,還可以包廂
18.在電梯放屁,比在電梯咳嗽,更能讓人接受
19.適時「咳」一下,是結束談話的最好提示
20.原來,自己會煮的菜比想像中的多更多
21.健保卡比信用卡更有存在感
22.醫院評鑑以後也可以改成5年做1次
23.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手這麼髒過(洗手次數暴增)
24.在廁所裡排隊的人,原來不是為了上廁所(是洗手!)
25.不熟朋友突然來電,不是借錢,是要問「你有多的口罩嗎?」
26.原來順著「時中」走,這麼令人安心
27.進銀行不必脫口罩,警衛還會提醒「把口罩戴好!」
28.家中遭小偷光顧,首先要查看口罩還在不在
29.不能隨意、盡情的摳鼻孔,居然是這麼痛苦的事
30.口罩成為最重要的角色,必要時刻竟是通行證
疫情爆發後,擔心害怕是必然的,也會經歷許多不便。但非常時期的轉變與不便,讓我們有機會停下腳步來檢視「有沒有什麼事情明明不合理,卻又日復一日進行著?」或許有些是需要被改變,卻沒有勇氣或機會去改變的。或許有些是應該珍惜的,卻又不斷錯過的。轉念看待這場疫情帶來的影響,將為我們帶來正向的變化。
#歡迎分享~
請關注阿金的IG
https://reurl.cc/bR9EV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