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阿罕默德》最無解的根本矛盾 (7.8/10)
⠀
(Part1)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少年阿罕默德》是一部比利時犯罪劇情電影,由達頓兄弟,尚皮耶達頓、盧克達頓執導,伊迪爾本阿迪、奧利維爾邦...
《#少年阿罕默德》最無解的根本矛盾 (7.8/10)
⠀
(Part1)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少年阿罕默德》是一部比利時犯罪劇情電影,由達頓兄弟,尚皮耶達頓、盧克達頓執導,伊迪爾本阿迪、奧利維爾邦諾、梅麗安阿凱狄優歐主演,故事講述13歲的少年阿罕默德對於伊斯蘭教的信仰非常虔誠,但前輩卻灌輸他過於激進的思想,導致阿罕默德逐漸對課後般的女導師產生恨意,密謀殺害她而遭到逮捕,在進入觀護所接受輔導矯正之後,才剛起步的青少年生活也從此變調。
⠀
去年坎城影展的主競賽單元不僅內容相當精彩,每部片也都以各自方式講述導演自身重視的核心主題,如果說肯洛區的《#抱歉我們錯過你了》是以一個家庭努力生存的真實樣貌來帶出存在於社會之中的惡,那這部《少年阿罕默德》就是以片中角色惡行來反映社會中存在的那一點善意,讓人在感到憤怒和無奈之餘,也能從中獲得警惕,或者期待社會能夠改變的正面能量。
⠀
這次以《少年阿罕默德》拿下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的達頓兄弟,過去作品就時常把故事設定在底層社會或人們不常接觸的邊緣角落,透過他們從紀錄片起家,現實主義的敘事風格、沉穩冷靜的特寫長鏡頭,聚焦於角色遭遇不幸時所必須面臨的選擇之上,從中講述人性的多元、複雜與矛盾,即便故事裡的角色未必最後都有成長或轉變,但兩位導演以此帶出重點議題的能力,也依舊反映出社會值得被人們關注的現象,牽動每位觀眾情緒的同時,更帶來許多思考的機會和空間。
⠀
也正是如此,由於這些年賓拉登的蓋達組織 與 ISIS 伊斯蘭國相繼崛起,歐美國家的恐怖攻擊事件頻傳,因為人民普遍的恐懼心理,許多地方開始瀰漫排斥穆斯林、仇視伊斯蘭教的社會氛圍之下,導演達頓兄弟大膽的以《少年阿罕默德》觸及伊斯蘭聖戰士這個敏感題材,並且沒有把故事舞台設定在中東,而是比利時這個人們多半會跟鬆餅、巧克力和啤酒等美好事物聯想在一起的國家,才得以讓觀眾以相對客觀角度去看見真正的問題點。
⠀
因此《少年阿罕默德》把故事鎖定在一位比利時的 13 歲穆斯林男孩身上,透過角色的性格、成長背景、家庭關係等因素,深入探討原本跟常人無異的男孩是如何對信仰深信不疑,進而產生激進的極端思想。我們能從電影裡看見阿罕默德他屬於孩子的天真純粹,也能看見他嚮往正義的決心,然而可怕的是在 13 歲這個心智尚未健全的年紀,這些一體兩面的事物也正是他脆弱混亂的心靈輕易就被「伊瑪目」灌輸錯誤觀念的原因。
⠀
我喜歡《少年阿罕默德》裡阿罕默德洗手、漱口淨身和禱告堅持的描寫,不僅是他對自身行為產生認同的方式,也讓觀眾深刻感受到他對信仰堅定,但正是如此,在當他認為自己必須為信仰做出行動,首次犯下試圖傷害老師的罪刑之後,伊瑪目把關係撇清也使阿罕默德瞬間失去情感與心靈的寄託,至此他不僅完全迷失了方向,加上青少年的叛逆,更使他聽不進旁人的建議與導正,繼續朝著錯誤的信仰道路前進。
⠀
全文超過字數上限,後段請到 @looryfilmnotes 下篇文章或部落格閱讀原文
歡迎加入我的Telegram頻道:https://pse.is/P6N7R
⠀
#賓拉登 #蓋達組織 #ISIS #伊斯蘭國 #伊斯蘭教 #穆斯林 #伊斯蘭聖戰士 #YoungAhmed #LejeuneAhmed #達頓兄弟 #尚皮耶達頓 #盧克達頓 #JeanPierreDardenne #LucDardenne #伊迪爾本阿迪 #IdirBenAddi #奧利維爾邦諾 #OlivierBonnaud #梅麗安阿凱狄優歐 #MyriemAkheddiou #維多莉亞布盧克 #VictoriaBluck #奧斯曼穆曼 #OthmaneMoumen #電影 #影評 #如履影評 @proviewfilm
如何為青少的孩子禱告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早上女兒起床上學時眼眶泛淚,她說今天有考試但她沒準備好,昨晚學校練🎾到很晚,原本還要熬夜讀書到12點就不小心睡著了,她不知道該怎麼辦怕會fail考試,她很要求自己的學校表現,正值九年級關鍵的時候,真的很難樣樣都兼顧,就像面對即將到來的Wakesurf世界大賽,老實說她的練習根本不夠,這次她是在全球Junior總積分邊緣取得參賽資格,尤其青少年又是男女混合賽,沒有更加倍的練習很難有突破,但她也分身乏術,一星期只能下水練一次,我也不忍要求她,畢竟最重要的還是要顧及課業,這也是她非常要求自己不想讓學業落後,難免有壓力,但我也不希望因為讀書就放棄難得的參賽機會,看到像國外滑板奧運十幾歲選手,為了能把大部分的時間專注在練習都轉成自學,當你義無反顧要做一件事,有時候就是必須專注擇一,但那是沒退路的。女兒很喜歡美國幾個職業選手,曾問我如果她真的有天分潛力,可以送她去國外專注學Wakesurf嗎?她有信心可以表現比現在好百倍。很可惜,礙於現實有時候就是必須妥協犧牲,我們也明白課業運動要兼顧維持頂尖是辛苦的路,讓我想到之前去英國唸碩士的時候,非常掙扎是否要放棄最後三四個月的論文階段,把時間金錢拿去倫敦學跳舞,那是我的狂熱,天人交戰最後我還是妥協了,既然都走到最後一個階段,就熬過它完成論文拿到學位,當然也因此我失去了去倫敦學舞圓夢的機會,因爲家庭因素必須立馬回台灣,然後很快的又工作、婚姻、生子,你說這是好還是不好很難講,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一定的使命和責任要完成,我只希望他們能享受每一個過程,不要為了一件事就必須放棄另一個,兼顧學業的同時,能參加的比賽就盡力參加,享受過程,不要被最後的成績結果左右了人生。早上送她出門後我一直在為她禱告,求神賜給孩子智慧找到平衡,不管比賽、不管考試表現如何,在我心裡真的覺得女兒你已經很棒了。
(報導封面圖: Star-Fish Jocelyn宥宥)
如何為青少的孩子禱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移民潮下英國華人教會生態的思考〉
作者:陳韋安
在移民潮下,大批香港基督徒移民英國——有單身未婚的青年基督徒、有為孩子着想移民英國的基督徒家庭,也有中產的專業基督徒夫婦。筆者沒有移民英國的打算,不過,這大半年聽聞不少香港基督徒的移民故事,接觸過一些英國本地的華人牧者,也聽見不少移民英國香港同道牧者的心聲,對英國華人教會的發展狀況有感而發,純粹拋磚引玉,寫下一些教會的觀察、關注與思考。
一、鞏固本地華人教會。首先,大批香港基督徒移居英國,最表面直接的結果就是英國華人教會人數的增長。事實上,這一兩年間,筆者已聽聞不少過去只有幾十人聚會的華人教會頓時人數倍增,教會崇拜數字翻了幾翻。從表面來看,大批香港基督徒加入教會,當然是一件感恩的事。不過,教會是否能夠真正承載這一大批移民信徒,倒要經過時間的考驗——過去堂會的小型運作模式是否準備好牧養大量信徒?教會能否找到適切與足夠的牧養人手?堂會主任牧師能否領導團隊式的牧養?過去以宣教工場為主的華人堂會是否適應香港信徒的屬靈文化?當然,長遠來説,以上這些問題或許會隨着時間而出現自然的分流現象——有能夠承載的教會,也有不能承載的教會。無論如何,當前英國華人教會要思考如何解決「人數增多」的快樂問題,鞏固堂會自身承載能力,似乎是當下迫切的問題。
二、重建移民牧者的召命。在本地教會人數增長的同時,卻有大批從香港移民的牧者暫停了牧養的召命。為什麼?雖然英國有大批需要被牧養的信徒,可惜的是,牧者移民的數字遠遠超過英國本地堂會中短期內所能容納的位置。或許,一間本地華人堂會這大半年內急促增長,但堂會最多只會多聘請兩三位傳道同工。在這情況下,不少從香港移民的牧者不容易找到牧職的工作。頓時間,多年來的牧養職事因着移民的緣故要無奈停下來。當然,有的接近退休年齡的牧者可以選擇提早退休;有的牧者趁這空檔期選擇暫時休息讀書進修。但是,大部分牧者要重操蒙召前的「舊業」,無奈掛名「自由傳道」,等待牧養機會。因此,如何重建這班移民牧者的牧養召命,似乎是移民潮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假如我們相信上帝對這班牧者的召命不變,移民不可能是停止牧職的原因。
三、新羣體建立的需要。有鑑於以上兩點,縱然本地華人教會出現急促的增長,但已有的堂會似乎未能完全承載移民英國的香港信徒。我自己深深禱願,現有的英國華人教會能夠被祝福,也成為移民英國香港人的祝福。不過,我認為,在移民潮下,英國華人教會的生態出現一個無奈的狀況:有等待牧養職事的牧者,也有需要被牧養的信徒,卻奈何未有足夠可承載兩者的堂會。情況就如有司機、有乘客,卻沒有足夠的車輛一樣。事實上,在移民潮下,建立教會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不過,香港牧者卻甚少有創立教會的經驗,他們都習慣神學院畢業後在教會找牧養工作。事實上,創立教會需要一定程度的冒險與勇氣。植堂有母會的支持,宣教也有差會的資助,創立教會卻是從零開始。因此,我自己禱告祈求,祈求上帝感動更多人在英國建立新的教會。
——————————————————————
其實我現在大部分文章都放在Patreon,大家想看的話,請大家訂閲我的Patreon 啦 😊:
https://www.patreon.com/John_Chan
如何為青少的孩子禱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夜深文~
當大家為奧運賀彩
我也要為~
勇敢的綺綺~加油💪
相信我們牡羊女,都可以勇敢戰勝病魔,少了聯絡一定也都明白,在各自的生活中,都努力堅強過好責任與生活的正向態度。
猶記以前一起上下班的青春時光,妳也已勇敢當了媽,生了可愛的寶貝,追蹤開刀的堅韌生心理,都很辛苦的在面對,妳要加油!孩子還在等偉大的媽媽健康陪伴,辛苦妳每次關卡的煎熬與不給人知的恐懼與害怕,都自己默默承受消化。
妳好好忘了我們沒有關係,我們無法代替妳的病痛,只有默默為妳集氣禱告,傳遞彼此的心意,我們曾說過,眼神秒交會,不需太多言語,即可懂了對方一切心意,因為我們早早就祝福著對方,沒有聯繫也都要好好的精彩自己的人生,這就是給對方貼心的,多的時間讓自己陪家人,可以好好的好起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堅韌故事~
無論如何 用意志力拼到最後
也要堅持把健康追回來~那刻!
為妳祈禱 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