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如何教別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如何教別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如何教別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如何教別人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097的網紅Ken's Yoga Life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如何有效率的學習?】 警語:接下來的內容可能會有部分違反你的直覺,短期內你可能無法完全複製貼上,但如果能從裡面找出你缺乏的部分,相信你的學習力應該可以升級。 Stay tuned. 應該越後面越精彩。 分成三個階段來分析。 #學習前 – 準備 其實如果只能選一個方法,真的找到一個好老師就是...

 同時也有227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20的網紅艾蛙媽 VS. 達樂哥Aiwa H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如何教別人 在 ?????耳洞?| 時尚穿搭、正能量文、攝影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10-03 03:47:41

【免費活動】線上直播IG經營課/2021/10/1(五)晚上19:30-21:00 (現賺至少$2000)🎁 . 免費直播課《IG經營秘辛大公開!》來了! 🤩 現場更會開放限量的 "IG帳號健檢諮詢"名額✅ (價值$2000,每人2分鐘內,點評過的同學一致好評,名額有限!⚡️) . ✅加入LINE輸...

  • 如何教別人 在 Ken's Yoga Life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30 21:25:50
    有 74 人按讚

    【如何有效率的學習?】

    警語:接下來的內容可能會有部分違反你的直覺,短期內你可能無法完全複製貼上,但如果能從裡面找出你缺乏的部分,相信你的學習力應該可以升級。

    Stay tuned.
    應該越後面越精彩。

    分成三個階段來分析。

    #學習前 – 準備
    其實如果只能選一個方法,真的找到一個好老師就是最快最有效率的方法。

    好老師有兩個層面去判斷:
    第一個是接地氣,就是老師教的你聽得懂。
    第二個是高度,老師學過的知識跟走過的經歷跟經驗,可以幫助你少走冤枉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的視野更廣闊。

    所以打聽的功課不能少,好的事前準備可以讓後面的過程輕鬆很多。

    #學習中 – 吸收
    大家可能都會看到某些學得很好的人,也會常常覺得是不是自己比較笨,其實是有可能的,但是笨的點不是大家想的那樣,除了非常極端的特例,我覺得大家都差不多,差別可能不是某人天生比較”會”,而是天生比較”會學的方法”。

    另外也有可能你在台灣教育過程養成的壞習慣,讓你失去學習的能力,對,就是背多分,反正台灣學生都拼考試高分,然後誰背的比較多,筆記做得比較足,你第一反射動作就是記,而不是想跟思考。

    再來一個重點,是你是看結果,還是脈絡。

    1個大原則,可以延伸出10個小原則,1 個小原則,可以延伸出10個動作。
    所以你想選擇記1個大原則,還是100個動作?
    雖然你嘴巴會說要記原則,但上課的時候身體都很誠實只想記結果。

    想像一個場景,講師在台上講課,可能有前情提要,來龍去脈,延伸討論,最後引出結果,那你是會很專心的聽他的脈絡,還是聽頭聽尾,或是趕快把手機拿起來拍一下錄一下,反正一個蘿蔔一個坑,A就是對B,結案。

    所以,如果你能提高你的眼界到脈絡對脈絡,而不是結果對結果,你的吸收會更不一樣,這當然不簡單,也不會今天就做到,但只要你未來沒辦法做到,你的學習就會永遠停在背的狀態,你無法背完所有的結果的。

    之前看過兩傳老師寫過關於學習的文章,裡面大意是這樣的,當學習的時候,他根本不會一直抄筆記,也不用,因為如果是你早已知道的脈絡跟內容,你根本不用抄,如果完全blow your mind,你也會超級印象深刻,也不用抄,頂多寫一些關鍵字的線索就很夠了。

    當然聽完一段可以用自己的邏輯寫一些記錄,但這些記錄是經過自己的消化,所以重點還是那個脈絡對脈絡的對決。

    舉例,我有時候教課前會先留白不給答案,請同學先自己看講義或問題,自己先回想一下對某個主題有什麼看法,提出回憶,回想自己心中的脈絡,然後在上課中我才慢慢帶出我的看法,這時候如果一樣的,當然也不用特別記,如果是非常爆炸性的,相信也會很印象深刻,這樣碰撞下才會有更好的學習吸收效果,而不是完全放空,反正老師講什麼我就記什麼這種模式。

    理想狀態,下課結束的時候,你腦中已經做完大部分的筆記了,因為你做的是脈絡對脈絡的學習吸收。

    所以很多時候我上課即使沒寫很多筆記,但課後的心得我下課瞬間頭腦裡都寫好了,有時候還會自己補充,真的就是腦補,後面只是找個時間打在網路上而已。

    #學習後 – 應用
    最好強迫自己學會一件事的方法,就是逼自己應用它。

    只會背而用不出來,也不是真會,只是會做筆記而已。

    當然課後複習筆記是很好的,研究發現越快複習,越會產生長期記憶,但除了複習以外,如果你還能應用,例如自己練習,思考一下如何教別人等等,才能讓你真正學起來。

    或是根本就是要反過來,以終為始,找到你想實踐應用的知識或是明確想解決的問題,再去找你需要的課程,這樣帶著問題去找答案,也會讓你更加有效的學習吸收。

    另外更快的就是在上課學的時候,就已經發展到對自己的練習跟教學要如何應用,這樣印象怎麼會不深。

    #總結
    但最後還是要講回到第一個準備,就是找到好講師,好的講師講課有脈絡,讓你可以容易去follow,去思考跟比較,而不是東講一塊西講一塊,另外好的講師也會讓你知道如何應用,當然這樣內容就超多了,要全部都講完絕對是需要很多時間。

    而在不同的狀態聽同樣的內容,可能也會有不同的啟發,所以有些好課還真的值得一聽再聽,內容含金量很高的話一次學不會很正常,就多學一次,但不要太密集,你還是需要經過消化跟應用跟重新感到困惑的過程。

    最後,簡單的整理,如何有效率的學習呢?

    學習前 – 準備
    找到好老師

    學習中 – 吸收
    學習脈絡而不是背結果

    學習後 – 應用
    一定要練習或試著教別人

    預祝大家新年快樂,新的一年學習順利。

    #kensyogalife

  • 如何教別人 在 阿Ke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3-28 21:20:57
    有 709 人按讚


    真是謝謝了!

    😆 真心大推--【練愛iNG】:被綜藝耽誤的戲劇才子
    .
    綜藝人跨界當導演,阿Ken不是第一個,也一定不會是最後一個,之前吳宗憲、康康、黃子佼、澎恰恰都前仆後繼的嘗試電影路,大部分都摔得鼻青臉腫,原因在於他們用綜藝短劇的思維在拍電影,拍出來的依然是綜藝,缺乏該有的「電影感」,而蔡康永即使已經做出很有想法的作品,又好像欠缺臨門一腳,直到阿Ken自編自導自演的《練愛iNG》出現,我才終於在綜藝人的身上看到滿滿的電影能量,也讓這部作品成為史上最成功的綜藝人跨界案例。 ❤️
    .
    阿Ken不只是一般認知的綜藝咖,其實是高學歷的藝人,他畢業於加拿大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戲劇系,是真正的「科班出身」,這次包辦編、導、演,還兼唱主題曲,將集結已久的幕前幕後才華一次展現,而且不是只有喜劇表演,後半段還有更多感情戲,都可以看出演技層次,雖然跟女主角紀培慧在外型上不是很搭,但演起純愛戲碼竟然意外的火花四射,同時這也是紀培慧有史以來最輕鬆、最有趣的一次演出,而且導演有拍出屬於她的美感,透過大銀幕,應該可以讓全場男生同步戀愛,真正的愛情電影女主角就應該要是這個樣子! 🧡
    .
    經過多年努力匯聚而成的《練愛iNG》,是一部搞笑、愉悅,但又不失誠懇的電影,帶來非常愉快的觀影體驗,也展現出阿Ken的好人緣,可以讓很多名人一起來幫他助陣,讓整部電影變得眾星雲集,有Ella、曾國城、蔡淑臻這些大咖,還有金馬得主劉冠廷、金鐘得主溫昇豪,就連國際等級的周杰倫都請得到,而且片中出現的明星及熟面孔根本是「族繁不及備載」,這樣的豪華陣容,彷彿帶我們回到華語電影全盛時期的榮景,沒有當成新年賀歲片來上映實在太可惜了! 💛
    .
    在電影正式推出之前,阿Ken在網路上放了一支前導短片,描述他如何教別人把妹,也認為認識女生或者經營愛情,是需要練習的,所以才會有《練愛iNG》這樣的電影構想,但是看完整部電影之後,不難發現「練習把妹」只是電影的一部份,另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部份,是一個臨時演員力爭上游的故事,不但是致敬周星馳的《喜劇之王》,也堪稱是阿Ken多年喜劇之路的心得總結,更像是一般的台灣男人在夢想與感情上的心路歷程,整部電影看起來帶點自嘲,又充滿親切感,而且用戲劇解構愛情,也帶來更多戲如人生的況味。 💙
    .
    #電影不分級  #練愛iNG  威視電影  阿Ken

  • 如何教別人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9-04 12:34:24
    有 345 人按讚

    創新工場總法務官,最認真、最專業、最有耐心的律師。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瞰法
    ………………………………
    創新工場林鶯:李開復的硬核總法務官 ,創業浪潮的見證者

    故事得從十年前講起——

    2009 年 9 月,身為「明星經理人」的海歸李開復,離任谷歌大中華區總裁,開始創業。

    他的創業方式,是成立「創新工場」,幫助年輕的創業者們創業。

    沒有任何創業經驗、也沒有任何投資經驗的李開復,同樣經歷了創業的艱辛。

    在那年的央視《對話》節目中,周鴻禕對李開復說,你的計畫非常好、非常創新、非常值得一試,但「您自己沒有從零開始過,如何教別人從零開始呢?」

    在那個大量靠親朋好友及個人做天使投資的時代,創新工場旗幟鮮明地要將天使投資機構化,這不免讓人覺得「書生意氣」。李開復飛遍全世界,才融到第一筆基金。

    在中關村鼎好大廈第 10 層的辦公室裡,創新工場這艘創業大潮裡的衝鋒舟,艱難地啟航。

    2011 年,正在大成律師事務所做合夥人的林鶯,接到獵頭的電話。在金杜工作 4 年、大成 3 年的律師林鶯,在投融資領域富有經驗。

    尋人者,正是當時帶著光環的投資公司:創新工場。

    林鶯來到鼎好 10 層,見到李開復,還有其他兩位核心創始人。這位在電視上、網路上十分富有魅力的名人大咖,在她的眼前,親和而務實,是一個執著而樂觀的理想主義者。

    開出的薪酬條件只夠她當時收入的「腳脖子」。

    但「是一群有理想、想做事的人」。林鶯決定登上這艘船。

    創新工場引入林鶯,是為了建設超強的投後部門。

    這在當時同樣是不被看好的方向。那時對於「優秀投資人」的定義,就像神槍手,在眾多參差不齊的項目中,能命中那個潛力大的。命中了,是神;沒命中,認栽。

    創新工場的理念不一樣,他們覺得創業者需要「扶一程」。創業者也有短板,幫他們補上短板,長板才能跑得更穩更快。

    他們找來業內最資深的財務、法務、HR,為被投公司提供很深度的幫扶。

    林鶯負責組建法務團隊。初來上班時,創新工場的開放式辦公室裡,坐著加速計畫、助跑計畫孵化起來的早期專案,工場內部孵化的六個項目中就包括後被阿裡巴巴收購的友盟,創始人蔣凡幾年後成為淘寶新總裁,還有曾經名噪一時的豌豆莢。

    李開復在創立之時曾說:「人是社會最寶貴的財富,如果創新工場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創業者,這些人的公司可能夭折,但這些人才是我們培育出來最有價值的。」


    而在林鶯眼裡,當時的創業環境實在是原生態,原生態到簡陋。創業者可以獲得的資訊和支援都非常有限。

    林鶯之前在律所見慣了企業從 1 到 100 的過程,現在著實被這些從 0 到 1 的小創業公司所面臨的艱辛和所處的狀態「驚」到了。

    小黑屋裡,她在白板上給創始人講什麼叫做 VIE 結構,怎麼搭、怎麼走流程,哪一步的審批怎麼做,從頭掃盲。

    有些政府流程很複雜,林鶯帶著創始人去和主管人員溝通解釋,一點點解決困難。

    有一天,她接觸到一個種子項目的創始人,公司的底層結構做得讓她這個法律人很意外。幾個兄弟註冊一個公司就是股東,專案沒成簽個協議說了拜拜以為就散了,甚至不知道還需要做工商變更。

    那個時代沒有像今天這樣友好的創業環境,萬事靠自己摸索,在網上都查不到多少有用資訊。創業者只能這樣野蠻生長,憑著本心「天真」地摸爬滾打過來。

    林鶯幫他們從頭做了梳理,重新設計架構。這個項目自 2013 年上半年上線,已經成長為中文互聯網最大的知識型討論社區——知乎。

    後來知乎搬離工廠辦公室,創始人卻還是會經常回去,一起聊聊財務、法務等方面的問題。

    2013 年,磨刀霍霍、躍躍欲試的米雯娟,拿著幾頁十分簡單的商業計畫書,單槍匹馬地跑到創新工場找李開復。

    沒有海外留學背景沒有互聯網經歷,只有一個創業 idea。但李開復覺得她是一個難得的創業者,「土洋結合,非常接地氣,同時又上得了檯面」。

    米雯娟拿到了 300 萬元天使投資,並且在創新工場辦公區開始孵化VIPKID。

    最初的 4 個學生中有 3 個是創新工場高管的孩子,包括林鶯的孩子,還有工廠 CFO 的孩子。

    不少公司都是入駐之後才設立起來的。林鶯幫助他們「走一步想三步」。未來是要融美元還是人民幣?結構大概怎樣去搭建?他們在市場是在什麼地位?可能會涉及什麼牌照?行業有何特點?員工激勵該如何設計?

    事無巨細。她覺得,只有把法律管理的理念注入到整個管理體系中去,創業公司才是有了一個穩固的地基。

    創業者應該繃上一根弦,知道在做 Logo 之前先要去問一問律師需不需要注冊商標,知道在整個產品發佈之前,先要去問一問是不是某一些專利要去申請。有了這跟弦,創業才能有備無患。

    VIPKID 經過一年多只有幾個技術、幾個內容、幾十個學生的艱難孵化,2014 年 10 月,獲得了經緯中國、創新工場和紅杉資本聯合投資的 500 萬美元 A 輪融資。2018 年,VIPKID 完成 5 億美元 D+輪融資,據 36 氪報導,估值突破 200 億元。

    同樣的信任還來自于米未傳媒的創始人兼 CEO 馬東。作為《奇葩說》、《樂隊的夏天》的締造者,馬東能力不可謂不強,資源不可謂不多。但他有重要決策做不下來時,也會跟林鶯討論。有一次聊完之後,說,這事兒我們聊了很久,但現在我可以做決定了。

    這讓林鶯十分自豪。作為法律工作者,能夠給到創業者解決方案,給到安心和信心,能夠為許多有潛力改變世界的創業項目保駕護航。這份工作的價值給到她很大成就感。

    但並不總是那麼走運。

    創業項目常常像在刀刃上行走,創新、突破,意味著就要打破現有規則,挑戰社會的既有習慣。

    對於工場投資的專案,林鶯團隊會寫文章、請專家來做講座,普及知識,對於某些專案還會對接律師,專項幫他們做資料的梳理和建議解決方案。但無論如何作為一個投資人,也只能夠做一些週邊協助,最後的決定、具體的管理只能靠創業團隊自己。

    這有時候就能體現出人性的弱點,當創業者在模棱兩可的地方,或者在一些業界都有但是又不合規的地方,怎麼樣能夠克制自己的欲望、合理平衡風險,怎麼樣能夠做到既能讓業務發展又能合規合法,這是每一個創業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但這恰恰也是林鶯這個法務團隊的特點:從不簡單地說 No。

    一個項目的法律風險常常是真實存在的。但是這個風險有多大?是不是核心的?是不是致命的?未來有沒有調整的機會?

    作為投資來講,風險的控制也是分階段的,是動態的。把住紅線,而後對趨勢進行判斷,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去化解風險。

    法務往往沖在前面,從專案的第一手資料開始,努力深挖,力爭吃透整個行業,給到投資部門更多具體的參考。在專案成長的過程中,又不斷和創業者一起去尋找解決方案,開闢道路。

    2013 年,李開復患淋巴癌赴臺灣治療,離開創新工場一年多時間。

    很多人說老闆走了,公司是不是要崩塌了。恰恰不是,創新工場的同事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團結。林鶯的法務團隊也沖到前面和同事們一起去募集基金,跑業務。

    作為公司唯一一個有獨立辦公室的大佬,李開復的房間始終敞開在那。他不在時,這裡就是大家的會議室。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今日。

    2016 年,創新工場 AI 工程院成立,李開復親任院長,王詠剛任執行院長。2017 年,兩人合著的《人工智慧》出版。

    這位卡內基梅隆大學的電腦學博士,深信人工智慧將會、也已經在改變人們的生活。

    在書中,律師這種強社交、高決策型工作,被劃在相對於「危險區」、「慢變區」的「安全區」。

    林鶯也堅持,人工智慧之於法律,更是一個輔助性的工具,而不是簡單替代性的。

    機器學習就像小孩子一樣通過餵養資料長大。以前微軟有一個人工智慧聊天產品,很多網友故意惡意去引導它,對它說髒話,於是就變成了一個愛說髒話的人工智慧。法律同樣,社會在變化,法律在變化,哪些資料可以用來餵養,始終是要有人把價值觀注入進去,不斷去做糾偏,才能成長得越來越成熟。但不可否認,技術發展的洪流,是不可阻擋的。

    2019 年 9 月,距離創新工場成立正好十年。

    這十年,中國的創業大潮經歷了一輪爆發,又正在趨於冷靜,深化。

    這十年,我們見證了各種賽道的湧現、跌宕,有許多明星公司崛起,也有許多陪跑者黯然離場。

    互聯網毫無疑問在持續深度地改造著我們的生活。有一些人,眼界更高,視線更遠,他們註定,是為未來而活。

    在這一輪大潮裡,林鶯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