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如何改善房間空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如何改善房間空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如何改善房間空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如何改善房間空氣產品中有5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長暑假即將結束要開學啦!! 比起過往的開學確實更不一樣😊 這邊我分享三招給爸媽們,趁著剩下這幾天跟著孩子一起調吧😎 💁‍♂️🙋‍♂️ 完整文章:https://ppt.cc/fyT6vx ====== 除了上面的文章之外,我再補充一下: 1. #運動: ⭐️運動有助於降低焦慮、讓情緒穩定、增加...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近年來,肺癌是國人因為癌症死亡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尤其越來越多不抽菸的女性罹患肺腺癌,可能與廚房油煙和空氣汙染有關。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分享提醒,室內空氣有時比室外還髒,主要元凶來自於燒香、廚房油煙、室內芳香劑、蚊香,甚至裝潢建材也可能飄散甲苯、甲醛等致癌物質。 面對生活中的隱形殺...

如何改善房間空氣 在 · ᴇᴠᴇʟʏɴ ᴡᴀɴɢ 小渝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04:58:22

[興趣🤔] 禮拜天其實沒什麼事情了,原本說要五點起來晨跑的、結果直接睡到八點自然醒,穿著睡衣就出去旅館餐廳吃早餐。 然後也就回到房間花20分鐘把行李整理好🧳,靜靜坐著拿出iPad畫畫,待到退房時間,才動身前往打算去的地方。 來到 @about_islander 嶼人咖啡點了一碗貓飯🥣,這裡不久就要歇...

如何改善房間空氣 在 姜冠宇 醫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11:19:31

台灣降級在即,我們也先來談談 #醫療回載 的準備 其實已經有好一陣子,許多待開刀、需要內科治療的病人 需求都是持續存在的,但是恢復正常病房使用需要時間 所以急診因為非covid病人的待床問題,是相當嚴重 疫情趨緩時,醫療回載也是困難的,因為你要恢復過往業務 又要很彈性的準備好下一波的降載量能 身為...

如何改善房間空氣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27 13:40:08

#多一份安心:#餐廳可加強空氣流通 ⁡ 指揮官陳時中昨日(7/6)在記者會上言明,若開放餐飲業內用,「會有些嚴格的要求」,並提到六點餐飲業者應該做到的事情:社交距離、隔板、不共用餐具、實聯制、量體溫、清潔消毒,無法做到就只能外帶;業者也可以開始準備了。 ⁡ 業者還可以準備第七件事:#加強餐廳的空氣流...

  • 如何改善房間空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8 16:09:39
    有 47 人按讚

    ⚠️最長暑假即將結束要開學啦!!
    比起過往的開學確實更不一樣😊
    這邊我分享三招給爸媽們,趁著剩下這幾天跟著孩子一起調吧😎
    💁‍♂️🙋‍♂️ 完整文章:https://ppt.cc/fyT6vx
    ======
    除了上面的文章之外,我再補充一下:
    1. #運動:
    ⭐️運動有助於降低焦慮、讓情緒穩定、增加自信感、體力與活力還有學習所需要的 #專注力!!

    👉趁著這幾天疫情趨緩又天氣很好,收心的部分,不妨帶孩子接近大自然、多多跑跑走走,呼吸新鮮空氣,補充維生素D。

    👉可以走路到學校(當運動)或到學校附近逛逛,加強儀式感和熟悉感

    👉開學前到開學後一個月,都建議爸媽可以陪孩子 #練習拍氣球🎈
    過肩雙手往上拍,練習不要掉下來,像排球托球那樣,至少50下,更厲害的可以挑戰100下。環境安全的地方就可以執行了~

    一方面改善低頭看書或使用3C的肩頸不適👍
    一方面加強肩膀和上肢的肌肉力量,有助於接下來的手寫作業,以免寫一寫手痠無力,寫不完功課全家都痛苦😂

    🙋‍♂️有時間空間的話,打打桌球、羽球、練投籃也是相同的道理❤️

    2. #儀式感:
    👉採買所需用品:
    現在出門相對安全一點,真的可以帶孩子採買新學期的文具、衣服鞋子等可能會用到的東西,不然線上購物也很不錯!增加期待感~

    👉一起整理房間、書包:
    換個新氣象,順便再練習一下 #動作計畫 能力,讓開學之後的生活更順暢。

    #一起成長一起瑞穗 #品牌合作

  • 如何改善房間空氣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5 09:00:35
    有 279 人按讚

    台灣降級在即,我們也先來談談 #醫療回載 的準備
    其實已經有好一陣子,許多待開刀、需要內科治療的病人
    需求都是持續存在的,但是恢復正常病房使用需要時間
    所以急診因為非covid病人的待床問題,是相當嚴重

    疫情趨緩時,醫療回載也是困難的,因為你要恢復過往業務
    又要很彈性的準備好下一波的降載量能
    身為醫療單位受過一次教訓,總不能不準備再次降載,對吧?

    針對隨時都要在回載中準備好未來再次降載
    這次美國JAMA雜誌內科副主編 Eric K. Wei醫師等人
    針對他自己在紐約所服務的Health+醫院經驗
    這週為文刊登:Nin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COVID-19 Pandemic for Improving Hospital Care and Health Care Delivery
    提出九項在疫情中改變醫療照護品質的方向,我按照台灣國情刪減為6項

    1.為 #服務需求的意外增長 做好準備 (圖一)

    主要是醫院的運營財務利潤微薄,#流程複雜
    所以醫院的哪些區域,以及以何種順序擴展
    事先規劃好非常重要

    經過這一次疫情的洗禮,其實也是讓很多醫院學習到
    預備好如何提高照顧大量病人的容量,如:
    事先規劃好可以取消的手術、門診
    快速出院程序與轉介通路(至區域較為不受疫情影響的醫院)

    以及大難再來時,如何立即獲得更多人力
    基本上醫院感控和教育部門備好立即教育 (just in time training)
    讓不同單位的人短期上戰場就非常重要

    --
    2.病房建置隨時保持視線的系統

    這個講得很理所當然,但是在疫情時是完全被打斷的
    在傳統的病房裡,病人會接到呼叫護士的呼叫鈴。
    在大流行期間,我們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護士進入病房的次數,就是間接減少病人安全的開始

    美國除了監視器,還特別把病房木門變成 #玻璃門
    這樣的方向不知道台灣會不會採納

    --
    3.注意病房通氣系統

    作者在本文提到空氣清淨機,不過這裡我較為保守,因為需要更多證實
    不過的確可以強調的是,疫情讓大家發現 #負壓病房 很快就用完的事實

    之前有提過醫院內部的通風與迴風,當然第一時間先避免混風
    但是之後或許可以考慮是不是用最小調整建築物空調通路
    讓更多房間可以轉為微負壓照護

    --
    4.支持醫療工作人員情感的需求

    其實這也是蠻嚴重的問題,台灣對內算是很不重視的,還好疫情很快過去
    也有醫院蠻重要的心理諮商師被排去快篩站、疫苗站搬運物資

    其實一線醫護人員才是需要這些資源

    大流行期間的努力而被稱為英雄,有時對某些人並非好事
    因為它暗示他們擁有超人的力量而掩蓋脆弱的一面。
    在走進 COVID-19 患者的“熱”區時,他們經歷了非常人性化的脆弱情緒,害怕將病毒帶回家給家人,以及因無法拯救所有患者而感到內疚。
    --

    5.鼓勵使用遠距技,術連接遠近的病人家庭

    #家訪 的病人是絕對不能忽略的一塊
    如果疫情第一時間就犧牲家訪單位,你還是變相鼓勵病人都來黏醫院

    在 COVID-19 大流行的高峰期,患者無法接待訪客。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紐約Health+醫院就廣泛提供了電子平板電腦
    讓患者可以與家人、醫療人員交流。
    主要是家庭會議的決策也較為方便

    台灣的3C普及程度應該不用為病人提供硬體
    但是軟體的選擇倒是可以考慮先規畫建構
    最近也有蠻多遠距醫療車租賃計畫,大家不妨試試

    --

    6.減少不必要的文檔負擔

    隨著 COVID-19 患者大量湧入
    美國不得不改進多項電子病歷記錄流程
    從而減輕了輸入文件記錄的負擔。

    這個其實很有趣,病歷電子化首先是解決了醫院系統管理的方便
    但是內容其實越來越累贅,複製的比例在各先進國家是不斷增加的
    更簡單的病歷呈現,如果有在別的國家形式出來
    其實台灣是值得參考接納的,也少一點制度核刪和防衛醫療下的官僚作業

    --

    未來的趨勢,新冠應該就是走向流感化

    隨著病毒株變化,每一輪重大變異似乎有讓接種疫苗的人有效中和抗體濃度降低的狀況 (見圖二,P.1為巴西變異株,USA-WA1.2020為當時美國原生株之一)

    所以其實隨著為免疫力較差的族群,在研擬需要第三劑政策的同時 (見圖三,為腎移植病人在mRNA二劑反映較小時,補上第三劑的比較)

    很多已經先前EUA認證過疫苗,可能也要趕下一個版本的疫苗
    直到人類能夠像流感一般適應,不管是族群免疫門檻或是經濟行為

    這中間不知道還會經過幾波重大變異,給各地區幾次確診波峰
    人類的經濟行為會改變,醫療系統當然也要應變為隨時都能準備

  • 如何改善房間空氣 在 洪千惠心理師-生活紀錄x工作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8 17:54:44
    有 41 人按讚

    [以正念安頓疫情期間的身心反應]
      
      很開心被 #睡眠管理職人 點名參與【疫情期間,心理師教你的心理照顧秘訣・文章串連】活動,剛好近期在防疫期間帶完四週的線上正念靜心活動,也整理分享一些方法與心得,這段居家防疫期間,正是時候學習與練習正念。:)
      
      居家防疫期間,不能出門感覺無聊、煩悶?生活事務突然間都被迫暫停,感到不知所措?跟人相處的機會大減,感到孤單寂寞;和同住者相處時間增加,又感到諸多摩擦與不快?面對疫情變化的不確定升起強烈的焦躁不安?在疫情影響下,我們 #意識到生活諸多的不確定與無常,感受身心變動。這何嘗不是個機會,讓我們更認識與了解自我呢?或許我們會認為是疫情造成改變,才引發諸多身心反應,然而,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目前遇到的困擾是現在才發生的嗎?那些關於自我、關係、生命的困難。或許它們早已存在,但在過去自動導航般的生活模式下,可以暫時迴避這些議題?
      讓我們練習以正念的態度,試著覺察、關照自己的身心經驗,在接納、允許與跳脫慣性框架、重新選擇的過程中,逐步的安頓自我。
      
    #正念是什麼?
      正念 (mindfulness) 定義為:「刻意的」將注意力放於當下,對一刻接著一刻的經驗「覺察」而「不給予評價」。經過科學研究證實對身心有益,已發展成提升身心健康的方案,及對焦慮、憂鬱、慢性疼痛等的心理治療方式,除了用於醫療領域之外,目前也被運用於教育、企業、政治界。
      
    #練習正念有什麼好處?
      透過正念覺察,能幫助我們在習慣的身心反應中,稍稍暫停下來,以好奇、接納、允許的態度面對當下經驗,並重新選擇合適的回應方式。研究顯示正念練習能改變大腦結構,提升認知功能表現,更有效決策與執行;強化調節情緒反應的大腦網絡,穩定情緒,減緩壓力的負面影響;強化感受悲憫能力的神經網絡,改善人際關係,提升幸福感與工作滿意度。
      
    #怎麼開始練習?
      讓我們 #帶著正念的態度自我覺察,意即帶著 #專注、#好奇、#接納、#不評價(或不被自動化評價帶走)的方式,#探索與覺察自己時時刻刻的經驗,#包含當下的身體感受、#情緒、#想法、#行為衝動或行動。看似很簡單,要執行起來卻不容易。好在透過一遍遍的練習,我們會漸漸熟悉正念覺察本身的意涵,就像為心智進行重訓一樣,會越來越強壯。就如重訓一般,我們不可能一開始就舉過重的重量,會從較輕的重量開始舉起,再慢慢加量,不貪心、不求速效,一點一點來。以下提供三種練習培養正念的方式,也呈現一些願意分享者的練習體驗,一起來認識正念。
      
    1️⃣#正念飲食練習
      挑選一餐的一口飯菜、一口飲料,在自動化的進食之前,先打開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的感官觀察一下食物,練習跳脫習慣反應。看一看食物的外型、顏色、質地、光影變化,聞一聞食物的味道,聽一聽觸碰或咀嚼發出的細微聲音,感受手指、嘴唇或身體部位接觸食物的感受,觀察食物在口腔、舌頭、齒縫間的移動,以及品嚐到的味道。注意力很可能被其他的想法、畫面帶走,就溫柔的把注意力帶回到感官經驗上。
      
    🙋#成員心得分享:
    「『活在當下』這件事情對我而言並不容易,雖然平常知道吃飯要專心,偶爾還是會不自覺拿出手機回一下訊息,而沒有一心一意地用完一餐;又儘管沒有拿出手機,腦中的千頭萬緒還是會淹沒大腦,思考著剛剛老師上課的內容、等會的行程等等,鮮少能真正地感受當下的食物。」
      
    「很幸運地正念活動給予我機會,專注地去面對眼前的這一份食物,其實每一份食物,或大或小、或濃或淡、或平價或高昂,都是值得人們用心看待它,完食的時候我感到幸福、覺得感謝,平常儘管也知道要抱著感恩的心對待任何食物,而我又何曾真正地發自內心去感謝、尊重眼前那一份同為生命的植物呢?這是今天結束後,我想放在心上的事情,每一天的每一餐,每一餐的每一份食物,『真的謝謝你們:)!』」
      
    2️⃣#靜態正念練習
      以溫柔、好奇的態度覺察、關照呼吸、身體,讓注意力定位於每一次的呼吸、每一個當下的身體感受。每一次覺察分心,都是一個機會再次選擇回到當下。
      
    #正念呼吸
      呼吸是練習正念最基礎入門方式,每次呼吸都發生在當下。自在的呼吸,觀察呼吸的細微感受,可以觀察鼻腔、胸腔、腹部隨著呼吸的起伏變化,如果注意力飄走了,就再一次溫柔的帶回來。讓呼吸成為回到當下的定錨,把注意力帶回此時此刻。試著從1分鐘、5分鐘到10分鐘做做看。
      
    🙋#成員心得分享:
    「透過靜坐、呼吸練習,我感覺到自己和自己是貼近一些的,是同在的;也發現自己的思緒飄忽的軌跡(能夠一下子就跳到好遠的地方)。很喜歡老師說的概念:不要小看每一個小小的觀察、小小的開始,所有的累積都是這樣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
      
    「過去可能會以為正念靜心是在教人如何往好的方面想,然而經過這次的活動後,發現更重要的是覺察,像自己在做一件事時,有時候可能因為慣性而沒發現自己做事情時會有一些冗餘的動作,導致需要花費更多時間來完成一件事情,覺察練習讓我能夠對於自己平常的習慣再重新去做審視。」
      
    #正念身體掃描
      可以坐著或躺著,讓注意力先聚焦在呼吸,安穩後再讓注意力跟著呼吸自由的在身體移動。吸氣時,想像把空氣吸到左腳大拇指,吐氣時,注意力跟著空氣從鼻子離開,來回幾次。
      再次吸氣讓注意力聚焦左腳大拇指觀察一下感受,慢慢擴展到旁邊的腳趾、左腳掌、腳踝、小腿、膝蓋、大腿,觀察一下內外的細微感受。接著換到右腳大拇指開始,逐步往上覺察右腿的感受,讓注意力就像掃描機一樣,繼續一段一段的觀察臀部、後背、肩膀、雙手臂、手心、手背、手指頭、胸部、腹部、頸部、頭部、臉部。注意力可能會飄散開來,沒有關係,溫和的在將注意力帶回來身體感受。
      以溫柔、好奇的態度覺察、關照身體,讓注意力回到身體感受的當下。
      
    🙋#成員心得分享:
    「原本覺得心情滿雜亂、滿焦慮的,但在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過程中,這種感覺神奇地慢慢消失了,現在覺得很平靜很舒服。」「靜下來做身體掃描時,能夠細微地發現身體肌肉的狀態。掃描完成後,緊繃和痠痛似乎也減輕放鬆。」
      
    「正念作為觀察自身變化的一種方式,提供我一個機會審視身體想傳達的訊息,過程中能夠回想到底是生活中的哪件事影響了我,哪怕這件事情無法立刻解決,我認為對於自身狀態擁有清楚的意識,也能夠多少減少身心狀態混亂時的壓力」
      
    3️⃣#動態正念練習
      讓注意力定位於身體移動時的呼吸與身體感受,觀察時時刻刻的體驗。
      
    #正念行走
      在一段移動的路線上觀察一下身體行走的感受,例如從房間走到客廳時,觀察站立時雙腳腳掌踩踏地板的感覺,行走時先踏出哪一隻腳?踩好一隻腳、再移動另一隻腳,當一腳抬起時,腳掌、腳踝、腿部肌肉、關節、上半身的肌肉等身體感受是否有變化?怎麼變化?一開始可以速度稍慢的行走,方便觀察這些變化,比較敏銳後,在自由速度的過程中觀察行走歷程。
      沒有趕著要去哪,每一步都是目的地,每一步都在當下。踩穩這一步,再踏出下一步。
      
    🙋#成員心得分享:
    「正念練習很有幫助,像是在重新審視自己身體既有的習慣跟動作。接受自己的身體,而不是去譴責。我有一點點長短腳,之前走路時會很責備自己走路狀態,但正念讓我有新的觀點看待自己。」
      
    #正念伸展/運動
      在家伸展四肢、活動筋骨,或居家運動時,可以讓注意力觀察身體移動時的動作與感覺。像是皮膚的觸感、溫度、濕度,肌肉、關節的緊繃或放鬆,血液的流動、脈搏的跳動、重量感受的變化...等等。過程中保持對呼吸與身心反應的觀察,尊重身體的限制。
      
    🙋#成員心得分享:
    「大學後偶爾會聽到『正念』,但一直不知道是什麼,今天體驗過後發現原來平常睡不著或是思緒太混亂時,會用類似的方法讓自己專心回到當下,冷靜下來。今天的體驗算是讓自己步調更緩慢,除了注意力回到當下以及注重一吸一吐外,更多覺察肢體的擺位、重量等等的,是相當特別的經驗!」
      
      
      讓我們開始帶著正念覺察自己的身心經驗,沒有「正確」的經驗,只是去感受自己的感受,從今天就開始試試看,以正念練習安頓自己,也 #歡迎留言分享自己練習的身心經驗,讓更多人一起來學習體驗喔!
      
      
    下一棒,想點名邀請 心理師的深夜學堂,繼續接力跟我們分享防疫期間的心理照顧秘訣喔!
    其他串聯文章請見留言區!都非常推薦閱讀喔!
      
      
    文、圖/洪千惠心理師

  • 如何改善房間空氣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4-09 20:00:01

    近年來,肺癌是國人因為癌症死亡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尤其越來越多不抽菸的女性罹患肺腺癌,可能與廚房油煙和空氣汙染有關。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分享提醒,室內空氣有時比室外還髒,主要元凶來自於燒香、廚房油煙、室內芳香劑、蚊香,甚至裝潢建材也可能飄散甲苯、甲醛等致癌物質。

    面對生活中的隱形殺手,該如何尋求自保之道?

    除了保持室內通風、炒菜要開抽油煙機,炒完菜多延長10分鐘後再關、以及常常清洗冷氣或除溼機的濾網,以下的植物被認為是天然的空氣清淨機,有助於吸收室內裝潢的空氣污染物,只要小小的一盆,甚至能除去80%的有毒物質!

    1.吊蘭
    有「綠色淨化器」的美譽,具有吸收甲醛的超強能力,可吸收室內80%以上的有害氣體。在房間裡種植1~2盆吊蘭,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即可被吸收殆盡。

    2.綠蘿
    能吸收空氣中的甲醛、苯和氨氣等有毒物質。剛裝潢好或新鋪設地板的房屋,應該保持通風,並擺放幾盆綠蘿,一段時間後,基本就可以達到入住的標準。

    3.常春藤
    擁有強效去除甲醛的功能,對存在於地毯、絕緣材料、膠合板中的甲醛,以及隱藏在壁紙中對腎臟有害的二甲苯都有很強的吸收能力。

    4.波斯頓腎蕨
    適宜在室內種植,是觀賞及淨化空氣的極佳植物,每小時能吸收大約20微克的甲醛,還能去除二甲苯和甲苯,因此也被譽為「最有效的生物淨化器」。

    5.白掌
    在歐洲被譽為「可以過濾室內廢氣的能手」,因為能吸收氨氣、丙酮、苯和甲醛等有害物質。然而其外表潔白純淨,又是很好的觀賞植物。

    6.萬年青
    多年生常綠植物,可以有效清除空氣中的尼古丁,還可以吸收甲醛等多種有害氣體,是一種用於改善室內空氣的植物。

    7.蘆薈
    吸附甲醛氣味的好手,將其擺放在臥室或者客廳的桌子上,有利於吸附室內的有毒物質。蘆薈也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是一種多功效的綠色植物。

    8.非洲菊
    非洲菊的細毛對空氣中的雜質有很好的吸附作用,所以在剛裝潢好的家中擺放幾盆非洲菊,可以吸收家裡的雜質及其他有毒物質。

    9.虎尾蘭
    能吸收室內部分有害氣體,並具有清除二氧化硫、氯、乙醚、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的功效,是用來淨化室內空氣的不錯選擇。

    10.薄荷
    所釋放的薄荷腦,不僅有清涼芳香的功效,還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將其放在室內,可以中和並去除空氣中的氨氣、苯和甲醛等有毒物質。

    【環境毒素相關影音】

    無法避免的環境毒素、人體內的毒素,如何用代謝將毒素排出?|陳俊光副院長
    https://youtu.be/0n67JeDK1pQ

    幫健康打底!塵市生活、季節變化攏免驚
    https://youtu.be/ZsQcC0QhyzY

    挑選空氣清淨機前,你該知道的驚人真相!
    https://youtu.be/6mEI5Ucg8PA

    【相關文章】

    10種植物除甲醛又助眠,淨化空氣24小時不打烊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9973

    家裡只要種一盆,吸收掉80%有害氣體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258

    保濕護眼、吸收有毒氣體!4種適合種在室內的盆栽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257

    #肺癌 #空氣清靜機 #植物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