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如何把照片轉成網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如何把照片轉成網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如何把照片轉成網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如何把照片轉成網址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674的網紅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宇宙再度在我覺得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派來了可以幫助我的人。 *** 7/1開始每週一到五會回答一個網友關於職涯的FAQ,轉眼間,也到了每天要寄信給160個人,於是我就發現:gmail 封鎖我了。 原因是每天發送信件給一群人,被判定為大量發送廣告信件(儘管我沒有超出gmail的發送信件上限)。...

  • 如何把照片轉成網址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21 01:01:15
    有 41 人按讚

    宇宙再度在我覺得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派來了可以幫助我的人。

    ***

    7/1開始每週一到五會回答一個網友關於職涯的FAQ,轉眼間,也到了每天要寄信給160個人,於是我就發現:gmail 封鎖我了。

    原因是每天發送信件給一群人,被判定為大量發送廣告信件(儘管我沒有超出gmail的發送信件上限)。

    我很苦惱,因為我已經使用了一個迷你的系統(yet another mail merge)在發信,它會自動把一對多的信變成一對一發送。

    都這樣了,gmail還是不開心☹️,我能怎麼辦呢~

    ***

    🎯第一個人: 暢玩天下

    暢哥是我想到的第一個人,自從訂閱了他的每日電子報(超推薦)後,我從不放過任何機會騷擾他,他也不吝惜回答我任何問題。

    我求助暢哥,他推薦了我convertkit ,還直接給我連結(不用google點擊連結就申請)。

    於是,上個週末,我認真研究converkit這個系統,匯入了之前所有填表的人的email以及名字,測試、設定模板等等,萬分期待來到了週一。

    ***

    🎯第二個人: 站長路可 - 網路創業是一場漫長的自我修煉

    星期一早上的信件很順利寄出,從系統上來看,沒有任何一封信被阻擋。

    然後,我就收到讀者私訊我說「今天沒有收到信件」,wait,這跟劇本不一樣。(驚)

    於是,我再度求助暢哥加上Luke,Luke馬上點出是不是我的名單是用匯入的。

    我才知道,在匯入的狀況下,因為不是經由「確認訂閱」這個手續,所以經由convertkit發出後,的確會被有些mail server判定是廣告直接阻擋(ex hotmail的阻擋能力就很強)

    解決的辦法就是我把全部的人都轉成訂閱,此時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做到這件事情的landing page。

    幸好暢哥介紹的convertkit本身就具備這個功能,我只需要學習如何使用即可。(說得好像是我打開就會一樣Xd)

    我這裡插播說一下converkit,他沒有中文版,但是他的教學影片很多,而且是那種其實你沒有很確切聽懂他在說什麼,但你都看得懂,也就是說介面做得挺好的。

    ***

    🎯第三個人:Johntool-工具王阿璋

    同時阿璋點出我是不是用免費的mail(ex gmail)。

    因為這會造成在發送時系統的不信任感,於是他以他自己的操作手法為例,建議可以 G suite的最低階搭配convertkit來使用。

    幸運的是,當初我跟路可學習架網站的時候,買了自己專屬的網域(也就是我現在blog所使用的golgfishblog.tw是付費購買的),因此可以跟G suite以及convertkit的landing page直接做結合。

    如此一來,發出的信件以及landing page的網址都會有一致性,增加專業感。

    然後對於系統不熟悉如我本人,一直在convertkit的landing page domain設定的DNS失敗(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為何),但阿璋他主動請我提供截圖,而且快速告訴我如何修改,一瞬間,設定就通過了。

    landing page做好後,我第一個給他看,他還提醒我幾個小地方需要修改,還順便測試了一下流程,我簡直是要哭了😭

    工具王真的是不浪得虛名!

    ***

    第四個人: 那個誰工作室

    為了讓landing page專業,上週六去標哥那裡拍的形象照就派上用場了,直接一張照片加分100,真的推薦又要經營個人品牌的人最需要常備幾張萬年可用的形象照。

    ***

    ✍️整理一下今天的三個learning:

    1. 若是有大量發信的需求,cnvertkit可以幫你做landing page搜集名單(還有完整的自動化)。

    2. 另外,可以結合G suite這類型付費的mail server來提高信任。

    3. 不管你是架網站、G suite、設定landing page等等,購買一個專屬於自己的網域永遠是你最好的選擇,讓所有跟你有關係的連結具有一致性,提升專業感。

    4. 如果你有任何不會的東西,請詢問你身邊厲害的人,我一向自詡「我沒有很厲害,但我朋友都很厲害」,我這叫做「跪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

    希望有了這個landing page後,未來的信件不要再有人收不到了(希望從明天開始)。

    在這條路上,雖然好像一路都有小碎石,但是有趣的事情真的很多。

    謝謝我身邊的神人總是照顧著我。

    💃最後,與大家分享這個得來不易的landing page,如果你對於我的100個職涯FAQ計畫有興趣,歡迎直接點擊訂閱。
    https://hi.goldfishblog.tw/100-career-questions

  • 如何把照片轉成網址 在 JCON 北美總編 勇士隨隊 shenjad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10 12:24:05
    有 269 人按讚

    祝所有的母親們,母親節快樂!

    分享一篇由我很喜愛的中國騰訊體育明星記者,沈洋採訪了林書豪母親的訪問特稿。
    由於兩岸閱讀習慣的不同,我將他轉成繁體。

    在我剛結束前的Q&A中,有收到球迷朋友請我推薦一些優秀的華文體育類型的作者。
    當然,台灣也有很多非常出色以及相當了解NBA運作的網路寫手跟作家,
    不過真的要我推薦一位,我想到的始終是沈洋。

    她是華文媒體第一位媒體工作者,由NBA賦予她NBA決賽MVP選票。
    她就是第一人,目前在美國主流媒體中,華文媒體沒有任何人追的上她的腳步。

    但這不是我推薦她的原因。

    我永遠記得我認識她那天,是在2017年勇士的西區決賽某一個主場賽後。

    我根本不知道她是誰,只覺得她看起來很兇。
    在老舊的Oracle Arena不算寬敞的媒體工作區裡,她剛好坐在我的對面,
    我們就這樣一直邊寫邊聊,寫到晚上12點,只剩我們兩個。
    在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她的不僅懂籃球,也擁有女性特有的細膩,觀察入微又帶著溫暖。

    我當下就想說,我一定要偷偷去看她之前的寫作。

    推薦給大家,她是我最喜歡的華文體育採訪稿作者,沒有之一。

    ———————————————————————————————

    林瘋狂背後的“虎媽”:哈佛畢業後養了他兩年 不惜拿出養老保險
    原文網址
    https://tinyurl.com/y7hp4qmr

    騰訊體育大人物

    撰文/沈洋
    編輯/王麗梅

    “ 從前,母親習慣衝在林書豪前面當“衝鋒隊長”,後來選擇陪伴兒子一起追夢,再後來她學會站在原地,欣慰著目送他遠行。所謂母子一場,便是在時光中母親不斷抽離,恰當放手後隔空守望自己的孩子。這是母親節《不完美的她》系列策劃第一篇,林書豪與母親的故事。”

    即便是現在,林書豪和母親吳信信之間也經常會聊天長談。

    雖然他們現在分隔兩地,各忙各的,一個在北京刻苦訓練期待疫情過後正式回歸籃球場;另一個在台北,做義工教導小朋友們讀書。最近林媽媽的行程也很滿,從早忙到晚,正幫著她的新“孩子們”準備即將到來的月考。

    母親無法再像當年那樣,開著自己那台老式福特汽車,隨時陪著兒子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寒來暑往去一個又一個比賽訓練地打球,也沒辦法時常給林書豪做他最喜歡的蔥油餅、蟹黃酥。 二兒子自從踏上籃球職業道路之後,吳信信更不能再做當初那個永遠站在最前面,幫兒子和他所在的球隊張羅打點一切的“衝鋒隊長”。但母子的悄悄話時間,並沒有因為歲月累積和空間改變而有太多減少。

    “我們常常都有聊很久的時候。”吳信信很是自豪地說。無論是她去北京看望兒子,還是兒子回來,和她一起去日月潭度過假期,又或者相約回到加州矽谷的家。母子之間,總有很多話要和對方說。

    01. 一張空白支票

    在吳信信眼裡,林書豪就是這樣一個非常貼心的兒子。

    在NBA好不容易徹底站住腳跟後,林書豪也開始隨之擁有了穩定收入。但他從來不亂花錢。“他過得很節儉。除了吃他不會去計較錢以外,剩下的他都特別節省,存起來。然後就總想法子勸我,把我家的老房子拆了。”她說。

    那是一樁並不大的老房子,是1992年由林繼明和吳信信兩夫妻購買的。雖然處在矽谷地帶,屬於極為優秀的學區,如今地價更是飆升至全美最為昂貴的地方之一。讓人有一提到出身矽谷,必是大門大戶,出身富裕的感覺。

    但林家並不是這樣的。

    雖然夫妻二人都是知識分子,一個做半導體工程師,一個做軟件工程師。但屬於初代移民的他們,並沒有殷實的家底。尤其是當三個孩子林書雅,林書豪和林書緯先後降生,手頭就更不算寬裕。能拿出的錢,多半用於滿足基本的飲食起居,以及孩子們的各項成長花銷。所以,一直以來他們都沒有能力去重整一下,那套已經有些老舊的房子。

    林書豪總想著能把那棟老房子拆了重建,這樣一家人也可以住的更加舒服一點。後來,母親吳信信終於同意了他的建議。

    “我也是很節省的人,但你知道蓋房子重新裝修有時候會超出預算,我的壓力就很大。但他總是跟我說,媽,我給你的是一張空白支票,你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怎麼弄就怎麼弄,數字你隨便往上填,不要擔心錢的問題。我真覺得他做的很暖心。”吳信信回憶道。

    閑暇時間,林書豪總會帶著母親嘗嘗各地美食

    02. 倔強的“影子”

    就像世界上大部分的母子關系一樣,盡管深深愛著彼此。但和風細雨並不是他們相處方式的全部。尤其是當這兩個人性格頗為相近,又都很倔強的時候。

    “我們都很開朗,外向,愛關心別人,而且都特別有決心和毅力。”吳信信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兩個人都是家裡排行老二的孩子,在三個兒子中,媽媽總能從林書豪身上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 尤其是性格裡都有的那份遺傳下來的倔強因子,總會讓彼此產生很多意見分歧。

    “你問任何一個問題,我們的回答都會是不一樣的。”吳信信告訴騰訊體育。

    在林媽媽看來,這個兒子並不是家裡最聽話的那一個。

    “如果你要問他,他肯定覺得他是最乖的。”吳信信接著說,“但了解我們家的人都知道,他絕對不是最聽話的那一個,當然也不是最不聽話的那一個。”
    林媽媽解釋說,哥哥書雅絕對不會跟你頂撞,但有時也不會聽。弟弟書緯會頂撞, 並且常常不會聽話。書豪也會跟你吵,可是到最後,反而會按照媽媽說的去做。

    吳信信舉了一個例子。小時候,媽媽要求林書豪放學回家之後,必須要先寫完作業才可以幹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他偏要試探家長容忍度的邊界,看如果自己不這樣照做,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家教嚴明的吳信信當然不會允許兒子對於“權威”的挑戰,便會狠狠懲罰他。

    得到了教訓,知道後果嚴重性之後,他就會乖乖聽話。“他總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就是要跟你擰著來。“林媽媽說, “每次都是這樣,他在一番試探之後,就會去按我說的做。所以結果往往是好的。但是雙方在交鋒中總是伴著爭吵,過程很痛苦就是了。” 吳信信笑著回憶起過往,那些當時可以點燃自己情緒的事,現在想起來都可以成為笑談。林媽媽再去審視兒子很多的行為動機,一部分將其歸列在性格的層面,另一部分只能理解為在家裡排行老二,位置不上不下,“所以可能只是想刷些存在感吧。”她樂著說。

    只有一次,直到現在吳信信都沒辦法完全把它當笑話來講。“因為我當時差點氣暈過去。”

    那是林書豪9年級時,他14歲左右。那個年紀的孩子,對所有家長來說,都最為頭疼。在英文單詞里, “teenager“(13-19歲的青少年)這個單詞,意味著孩子會因為走入青春期,突然開始叛逆起來。進入中年,壓力重重的父母需要繼續教導著一個以為自己已經長大,什麼都懂的皮孩子。

    吳信信不記得當時是什麼原因,讓二人大吵起來。而一向很懂禮貌的林書豪卻突然對著她說起了髒話。

    “在我家,是絕對不可以說髒話的。“ 吳信信說。林家是虔誠的基督徒,林媽媽平時在家里又對孩子們有著嚴格的行為舉止規範,她沒有想到林書豪不僅罵了臟話,還是對自己。兒子的行為讓母親大為光火。林媽媽將其視為林書豪從小到大,做的最離譜最叛逆,也最不像他會作出的事情。

    那一天,林媽媽氣得喝令林書豪不能去參加球隊的訓練。她知道,這種懲罰對於林書豪來說是最為嚴厲的。很多家長總是感嘆拿自己的孩子無可奈何,似乎總是找不到“一招制敵”的方法。可在林媽媽這裡卻不用擔心。如果學習成績因為打球退步就不能打球,如果沒有遵守基本的行為規範,做了出格的事情,就不可以參加訓練。意識到兒子真正在意什麼之後,她總可以以此來幫助自己。

    “記得那天我們有個很重要的訓練。我作為球隊家長負責人,要去主持家長會議。我告訴他,我照樣會去主持這個會議,但他不能去參加訓練,因為你做錯了事情。” 吳信信說。

    美國學校籃球隊考勤制度很嚴格,競爭又非常激烈,一旦缺席訓練,那麼下一場的比賽就不能上場,很多孩子根本不敢缺席訓練,因為如果失去上場機會,就很有可能意味著你將長期坐在板凳上無球可打。

    林媽媽當然知道這個道理,但她還是堅持自己的做法,不允許兒子訓練,留在家裡反思,直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為止。同時,她前往了會議,告訴教練和同隊的所有人,林書豪不能來是因為他做了不該做的事情。

    在吳信信看來,教導和規範兒子的行為,比一場籃球比賽要重要的多。籃球的邊界並不僅僅是分出勝負,以及個人的輸贏,她希望可以借助籃球來幫助兒子成長,讓他意識到如何去做人和做事。

    第二天,向母親承認錯誤的林書豪被允許來到球隊,但媽媽要求他必須要為自己缺席影響團隊訓練,而向每一個人鄭重道歉。

    那之後,他就再也沒有重覆過相同的錯誤。

    母子兩個,都是那種要強的性格。但毅力的磨練,品格最終的塑造,仍然要靠各自人生道路中的不同經歷。 吳信信作為初代移民,靠著知識,更靠著毅力才在美國掙得一片安穩的天地。而林書豪則因為籃球,因為他不被看好的膚色、背景,所選擇的這條道路,徹底練就了他不撞南墻不回頭的堅毅。

    經歷的不同或許在事物發展最開始階段令人們產生意見分歧,可是相同性格和品質的人們,總會漸漸明白、理解和尊重對方的選擇。因為說到底,他們都是同一種人。

    有太多次,無論是在大學期間,還是踏上坎坷的職業生涯,林媽媽都因為心疼兒子而說出,“實在不行,咱們就別打了吧”之類的話,可她心裡明白,執著的兒子會給她什麼樣的回答。

    就是她們互相都懂的那份倔強和要強,讓林書豪在這條太難走通,並且還沒有誰真走通過的路上,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了下來。

    03.“虎媽”之柔
    在沒有接觸林媽媽之前,單看很多報導,你會覺得她一直扮演了一個強悍母親的角色,但當採訪開始,電話那頭的聲音傳來,既親切又柔軟。她的開朗與平和在語氣和用詞中就能清晰感覺到,會模糊掉之前腦海中那些所有既定形象。

    她的微信頭像是三個兒子站在一起頗有些搞笑的照片。哥哥書雅舉著傘站在中間,書豪背著書包站在傘外看向一邊,弟弟書緯則用一把沒打開的傘指著另外一邊。
    據說,吳信信的郵箱地址是三個兒子英文名字首字母加英文單詞媽媽,吳信信選擇這樣去表達和代表自己。

    從很多角度看,吳信信都是一個很特別的母親。

    很多人把她當作是“虎媽”的典型代表。什麼是虎媽呢?一般長期生活在美國的華人媽媽,都會以對孩子嚴苛的行為管教,對未來成長幾乎是孤注一擲的全情投入,對學業成績幾乎苛刻的高度要求,對孩子接近完美的教育方式而著稱。

    從很多層面上,她當然是虎媽。據說林媽媽要求兒子必須品學兼優,考試不得A不可以打球,必須拿下大學畢業證書才能去想靠籃球掙錢的事,她甚至會跑到曾經不選自己兒子的教練面前冷酷扔下一句,“當時就是你不選他的” 。有些或許是傳言,有些則是真實的故事。

    比如,更小的時候,林書豪和哥哥書雅會和朋友打球,一打就打到午夜,媽媽就會一直陪著他們,之後帶大家去吃宵夜,然後再將他們帶回家。

    後來,林書豪和弟弟林書緯做出要走職業籃球道路時,適逢金融風暴,不幸被裁員的媽媽竟決定拿出養老保險金,繼續供養孩子們的夢想。
    “我跟他們說,如果你們要打職業,要去選秀,我可以養你們兩年,但兩年以後,你們要靠自己了。”吳信信淡然地說道。

    其實當時林書豪也很疑惑,向來節儉的父母,怎麼突然拿出這樣一大筆錢,林書豪忍住沒問,林媽媽也並未說破,只叫他們專注自己的籃球道路,不必考慮其他。
    事隔多年,要不是媽媽突然感嘆“那筆錢終於還回去了”,而說漏嘴,林書豪恐怕永遠都不會知道,當初自己的父母做出了多麼大的犧牲。

    哈佛大學經濟學畢業後,還要靠家裡賣掉保險金去養,這在美國非亞裔家庭文化里,是不可能出現的事情,他們的孩子18歲以後便要開始自力更生。即便在很多亞裔家庭中,都不敢輕易做出這樣的決定。

    一個華人孩子要到NBA靠打球掙錢,在誰看來,這個險冒得有點太大。

    那時的林書豪去參加NBA選秀,因為是華裔不被看好,無奈落選。接著他一個又一個球隊試訓,或者在夏季聯賽里,搏命去掙得一份合同。可即便他得到一個合同,也可能隨時被下放或裁掉,有可能在聖誕節頭一天,被通知收拾行李回家,有可能一個10天合同,在它還不到10天時,就已經沒有了意義。

    旁人看來,供養兒子打NBA,回報率實在有些低。可是吳信信和林繼明還是義無反顧拿出一生辛苦攢下的“養老錢”。

    “我當時根本沒想那麼多,錢沒有了總可以再賺。可孩子們能打球的年紀就那麼幾年,不把握住,就沒有了。在我看來,這根本就是不用過多考慮的事情。”林媽媽說這句話時,很是淡然。

    她甚至不喜歡兒子總是在人前人後提起這件事。每次林書豪一提,林媽媽就嗔怪地說,幹嘛總是提這件事。她明白兒子內心的震撼和沖擊,可從母親的角度,這是一個不用去過多言語,不用去考慮後果,必須要做的選擇。

    “兒子們都很爭氣,根本就不到兩年,他們就都自己養活自己了。”吳信信驕傲地說。

    吳信信記不清有多少次,她同是華人媽媽的朋友告訴她,自己這樣“縱容”孩子們打球是浪費時間和金錢。她們總是吃驚於,她堅持支持孩子們打籃球的理由。耳邊總有聲音告訴她,這是一條根本走不通的死胡同。

    在美國華人家庭裡,學業永遠排在第一位,一切都要給學業讓步。然後就是要掌握一門高雅音樂的樂器,家家戶戶幾乎一台鋼琴,不然就要去學其它的藝術門類,畫畫或者聲樂。體育是最不被重視的部分。在學校各種運動隊裡,你很少看到在美國原生華人孩子的身影。原因有很多:

    第一, 家裡很少有對體育項目的興趣培養。
    第二, 華人的身體普遍不存在優勢。
    第三, 他們根本得不到家長真正實質意義上的支持。

    華人家長們很多都會將體育運動和玩樂聯系在一起。好像是,從事體育項目對眼前大學的申請和未來成功的人生毫無關系。
    吳信信不是沒有過疑惑,甚至在林書豪的回憶中,小時候媽媽跟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不能靠籃球吃飯。”

    雖然林媽媽對於籃球是不是出路並不確信,但有一點她很篤定。那就是兒子們對於籃球的熱愛。那是爸爸林繼明在他們心中播下的種子,是真正可以讓兒子們開心快樂的選擇。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存在的意義。有一句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在我看來,從事了自己不喜歡的職業才是入錯了行。”吳信信相信衡量成功人生的含義,是你真正是否去從事了一份你喜歡的職業。“聖經有一句話對我影響很深,就是說兒女是耶和華的產業,他們不是我的財產,我是替神來管這三個孩子。”她覺得讓他們做出想做的選擇,並且盡可能幫助他們去實現,才是父母應該做的事情。

    所以,當林書豪回憶小時候媽媽最常說的話是“不能靠籃球吃飯”時,她總是提醒兒子說,“才不對呢,別忘記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要謙卑,然後就是盡你所能。”
    這兩個人總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現在,很多華人家長會去問吳信信,孩子應該從事什麼體育項目,才可以更容易上哈佛或其他常青藤名校。林書豪的故事已經為很多華人孩子趟出一條新路。可當初是一家人靠著不被外人理解的堅持和勇氣,以及對於成功人生不同的看法,才將這條路從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整個勵志故事裡最為可貴的,恰恰是這份成功,從來不能輕易被複製粘貼。

    04. “我的兒子,終於被別人看到了”

    母親吳信信永遠忘不了那一天,2012年的2月4日。尼克斯對陣籃網。
    她跟哥哥書雅、爸爸林繼明就在比賽現場。林媽媽明白,那是他有可能在尼克斯的最後一場比賽。如果如之前一般,那麼他就要在第二天再次收拾行李離開,然後又要開始到處漂泊試訓,借住在誰家的沙發上,繼續過無法安定下來的日子。他們的內心其實做好了再一次失望的準備。

    可是這一回,上帝給了林書豪,也給了他們全家一個機會,最為關鍵的是他也抓住了或許這一生只有一次會出現的機會。之後,便有了徹底改變他人生軌跡的“林瘋狂”故事。

    當這一切開始發生時,穩重的哥哥書雅高興地跳了起來。吳信信用顫抖著的手,給林書豪的經紀人发去一行字,“Praise to our Lord! This is my Boy!”那一場賽後,林書豪在洗澡間裡痛哭,從更衣室出來,林家人緊緊抱在了一起。

    “那一場比賽對我來說是最有意義的比賽。好像是在告訴別人,這是我的兒子。他終於被人看到了。”吳信信如今再回憶起那一天,仍然無法做到徹底的平靜。8年過去,那一個夜晚的一切都還歷歷在目。

    熱情的球迷為林書豪而瘋狂

    在整個林書豪的籃球生涯裡,無論是之前在學校還是後來進入了職業。命運總是在跟他開一些玩笑。讓這個熱愛籃球的少年,總是需要背負更多的東西,付出更多的代價,才能去親近自己的夢想。

    愛是一種奇怪的情感,它往往不是選項且無法控制。籃球這個運動對於林書豪來說,就是愛,就是命中注定一般。但這一路上籃球所給予他的感受和情緒卻很覆雜,有喜悅,樂趣與自我認同,但也有苦澀、失望、等待、無奈和迷茫。

    在吳信信看來,是因為籃球,讓這個孩子接觸到了人生的本質,體會到了很多其中的道理。十幾歲時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平衡自己的時間,懂得如何從自信和驕傲中學會謙卑。二十幾歲時,他懂得了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下去,有了永不回頭的決心和毅力,懂得什麼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追尋。

    那樣一個夜晚,外人眼裡看到了神奇的力量,好像林書豪突然穿上了超人斗篷。可是在母親吳信信眼裡,這是過去所有歲月裡,兒子所學到的關於籃球,關於人生,所有靠堅持所累積起的集中釋放和爆發。

    2012年NBA掀起的“林瘋狂”旋風

    05.“他開心,我便安心”

    時光倒回27年前的一天,吳信信從幼兒園接二兒子回家,坐在車上的還有他的兩個好朋友。其中一個小夥伴直接告訴林書豪,不準備邀請他參加自己的生日聚會,原因是這個孩子只能請兩個小朋友,而書豪不是其中之一。坐在車子駕駛位上的吳信信聽到這樣的話,很是驚訝,她生怕身後的兒子因為這些話而受到傷害。

    可令吳信信驚訝的是,只有五歲的林書豪並沒有把這些傷人的話放在心上,反而對這個小夥伴說,“沒有關係,等到我生日的時候,請你們來。”

    從那個時候開始,林媽媽就意識到,自己兒子的心比她想像的還要溫暖。“他這麼小,就有一顆寬大的胸懷,知道怎麼去愛別人和關心別人。”正是因為這個兒子給她巨大的觸動,吳信信在那年林書豪過生日時,為兒子舉辦了一個大型的生日聚會。讓他將所有的朋友全都邀請到了家裡。

    自那以後,林媽媽從來都沒有懷疑過,兒子從五歲時就擁有的關愛別人的心。多年過去,他沒有因為這世間的很多不公平,而漸漸失去溫暖別人的能力。反而更加明白,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道理。他帶著對於自己身份越來越多的自信和認同,披荊斬棘,不平則鳴,為同族裔的人們發聲。不僅如此,他的心裡還裝著更大的世界,裝著這個世界裡那些遭受各種不幸的人。

    這些都讓吳信信感受到兒子那顆金子般的心和溫暖的靈魂。都可以讓她在書豪的身後為其喝彩和鼓掌。

    可是,林媽媽更想知道,兒子可以將全世界都裝進心裡的時候,他又將如何看待和善待自己。

    所以現在,她才總是想告訴林書豪,“要謙卑,盡自己所能,然後其餘的交給上帝。”
    30多歲的人們,總是會比年少的自己,更加懂得人生的本來意義和真實面目。它不總是五光十色的泡泡,不總是那些戰鬥的口號以及光榮和夢想,它也是接受,也是面對,也是承認,承認當上帝就是不給你開那扇窗戶時,你如何強求也等不到它打開的那一天。並且相信上帝不打開這扇窗,一定是為你留了一扇敞開的大門。

    至今為止,林書豪所作的一切決定中,最讓林媽媽感到驕傲的不是選擇籃球,不是做出走上職業的道路,不是每一次跌倒了再站起來。而是去年夏天,在台北做的那一次叫做《等待的藝術》的演講,那時林書豪潸然淚下,告訴別人自己掉進了深淵,將自己的擔憂和恐懼向外人道來。

    吳信信說,她事前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到底會做怎樣的表達。在他職業生涯早期,媽媽和團隊會瀏覽他的演講稿,參與進一些意見。可最近幾年,都是林書豪自己拿主意。她也是在那個演講之後,才知道兒子在眾人面前所表現出來的那份隱藏很久的情緒。
    “我還挺意外的,算是嚇了一跳,但卻真的為他驕傲。”吳信信覺得現在的兒子能夠有勇氣將自己的心底話說出來,將自己的不安和焦慮告訴別人,其實是他終於可以勇敢去接受那個最真實的自己,正面去擁抱他所有的情緒。那才是吳信信想要看到的,兒子對於他自己真正的接受和關愛。

    “當時我就在想,孩子真的長大了。“吳信信的語氣中透著滿足和欣慰。
    “對於我來說,希望兒子所能夠度過的人生就是平安喜樂,滿足於現在的所有。“她說,“我現在最常問他的問題是,你開心嗎?你確定這樣做,你是開心的嗎?“
    只要兒子說,他是開心的。對於母親吳信信來說,就已經可以安心了。

    平安、喜樂,是曾經掛在林書豪布魯克林所住地方墻壁上裝飾物的兩個單詞,也是作為母親吳信信最大的心願。能夠幫助他得到這樣的人生,就是作為母親能夠給兒子最好的傳承和禮物。

    從前,吳信信會坐在那台福特車上的前排駕駛位帶著兒子一路前行;後來,她會選擇堅定的坐在他身邊陪伴和堅守著他的夢想;再後來,她開始遠遠的站在身後,欣慰的看著這個已經長大的兒子。

    現在,她要去幫助更多的小朋友。識字、懂事、明理、然後走上他們的人生。

    ————————————————————

    你可以在IG上找到她,但記得不要騷擾人家。
    https://www.instagram.com/lisahsu0914/
    畢竟廣義上來說,她算是我們台灣的媳婦喔,算半個台灣人。

    圖片是我自己照自己配的,跟原作無關。

  • 如何把照片轉成網址 在 絲人空間(李絲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6-05 18:00:01
    有 21 人按讚

    【Cooking Studio活動文字記錄】2018.05.19《 33杯酒喝遍法國 》—葡萄酒大師馬克•派格教你喝出法國酒精華 誠品台中遠百店

    本場活動摘要:

    邀請你輕鬆入門葡萄酒的世界~

    《 33杯酒喝遍法國 》—葡萄酒大師馬克•派格教你喝出法國酒精華
    ►活動時間│05/19(六) 3:00pm-4:30pm︱ 誠品書店台中大遠百店9F Cooking Studio
    ►活動地點│ 誠品書店台中大遠百店9F Cooking Studio
    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三段251號( 遠東百貨 Top City台中大遠百 南棟9F)
    ►直播位置│ 誠品中臺灣
    ►品飲酒款:
    🍷La Mystèriale Châteauneuf-Du-Pape 2015
    艾斯莊園 奧秘系列 教皇新堡紅葡萄酒
    🍷Marquis de la Mystèriale Champagne
    艾斯莊園 綺幻 香檳
    主講/馬克• 派格( Mark Pygott MW)(葡萄酒大師 Master of Wine)
    翻譯/莊才勳( Aaron Chuang )( 台灣葡萄酒論壇總編 (www.taiwine.tw))
    葡萄酒的世界並不艱澀難懂,就讓葡萄酒界高榮耀Master of Wine葡萄酒大師馬克,以簡單的方式為愛好者提供簡明的捷徑,透過圖解式漫畫,親切且淺顯易懂,33杯酒走入33個產地、認識33座酒莊,就能學會品飲原則及訣竅,以這本活潑有趣的漫畫形式,濃縮大師級葡萄酒知識精華,全方位理解葡萄酒的學問。
    這本書沒有大量的科學解釋或錯綜複雜的農耕技巧,卻能指出釀酒人與葡萄植栽者所做的決定是如何影響了杯中酒。
    因此,書中列出了簡短扼要的「技術篇」,以檢視葡萄管理與引枝、有機與/ 或自然動力農耕,和釀酒人如何使用橡木桶的方式。
    好奇葡萄酒大師心所嚮往的夢幻酒款有哪些嗎?活動現場也請跟著他一起舉杯並學會寫品飲筆記,開始你的葡萄酒輕旅行吧!
    贊助: TWE台灣富邑葡萄酒集團、詩人酒窖 Le cellier des poètes
    主辦單位:Mark Pygott MW • Ingrid Wine & Food 英格麗‧酒‧食‧旅• 積木文化
    出版社:積木文化 積木生活實驗室
    李絲絲
    Huang Abbyming
    Ingrid Lin
    絲人空間(李絲絲)

    ★ 相簿縮網址 https://goo.gl/tZqYih

    向葡萄酒大師(Master of Wine)學習,以33杯酒認識法國葡萄酒

    跟著漫畫主角Sniff走遍法國最具代表性的產區,品嘗最能展現法國酒多樣性的33杯酒款,在這33杯酒中走入33個產地認識33座酒莊,更棒的是獲得葡萄酒大師分享的33則品飲筆記,輕鬆喝出經典風格,掌握選酒門道!

    【重點特色】

    ◆葡萄酒界高榮耀Master of Wine葡萄酒大師馬克.派格的第一本著作。
    ◆以產區分類,從足以代表法國葡萄酒多樣性的33杯酒款,全方位理解葡萄酒的學問。
    ◆活潑有趣的漫畫形式,濃縮大師級萄萄酒知識。
    ◆捨棄艱澀難懂的術語或技巧,透過圖解式漫畫,為想了解葡萄酒的讀者提供簡明的捷徑。
    ◆透過解析大師品飲筆記,從中學習品飲原則及訣竅。
    ◆超過250支各產區推薦酒款清單,隨身一冊易讀又好用

    對於想要了解葡萄酒世界,或是進一步要了解法國葡萄酒的讀者,這本簡明易讀的書是非常親切的敲門磚。

    全書依照產區,分列出33 杯具有代表性的的法國葡萄酒款。
    首先是產區地圖,讓讀者一目了然該產區的地理位置,而產區地圖上的編號,就是所介紹酒款的酒莊所在地。接著,由漫畫主角Sniff為該產區的地理位置及特色作概略的介紹後,便進入單支酒款的深入講解。在酒莊簡介之後,有葡萄酒大師對所介紹酒款的〈品飲筆記〉,並且在隨後的〈深入品飲筆記〉單元中,詳細解釋〈品飲筆記〉中各種描述背後的緣由;譬如,〈品飲筆記〉中該酒款有著巧克力的香氣及單寧與酸度,前者是因為曾經在全新的法國橡木桶中培養所致,後者則是來自使用的葡萄品種。

    在每一個產區的最後,另外列出了一份推薦酒款清單,都是最能代表該產區的業者產品,希望能夠透過這些酒款,展現出法國葡萄酒可口、美味且多元的樣貌。
    這本書沒有大量的科學解釋或錯綜複雜的農耕技巧,卻能指出釀酒人與葡萄植栽者所做的決定是如何影響了杯中酒。因此,書中列出了簡短扼要的「技術篇」,以檢視葡萄管理與引枝、有機與/或自然動力農耕,和釀酒人如何使用橡木桶的方式。

    最後,本書還附上了可以記錄品飲筆記的欄位,並說明在撰寫品飲筆記時,可能應納入考慮的品飲元素。

    影片連結 https://goo.gl/kTRCwB

    ★★★★★★★★★★★★★

    如果你準備開始閱讀這篇記錄,那就不容錯過這精心製作的彩蛋!

    《33杯酒喝遍法國》
    葡萄酒大師教你喝出產區、風土、釀酒風格,全面掌握法國酒精華。

    https://goo.gl/RqLj7D】

    今天是由積木文化出版《33杯酒喝遍法國》馬克大師蒞臨臺中誠品書店首場發表會。今天品飲2支酒,1支是香檳、1支是15年的教皇新堡紅酒。
    活動全程將會在臉書「誠品中臺灣」做直播,幫我們按讚按分享,讓不能前來的讀者可以在線上跟我們一起同步收看。

    為了尊重作者、講者,請大家中途不要離席,謝謝配合。

    【未成年請勿飲酒,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我是誠品書店的企劃,我的名字是李絲絲,負責策劃誠品書店3家Cooking Studio廚藝教室的活動,北部有2家書店廚房,分別是信義旗艦店、板橋新板店,但是中南區唯一一家就是各位目前所在地-臺中大遠百店。

    我們開幕已經快要2年了,今天非常的難得,是第一次辦葡萄酒的品飲會,而且第一次辦就請到了世界級的葡萄酒大師Master of Wine。

    大家知道葡萄酒大師是不能隨便亂叫,今天邀請到的是一位真正的大師,
    本場活動時間是1個半小時,因為馬克老師在晚上還有新竹的行程,所以會在4點半準時結束。

    各位所參加的葡葡酒活動是誠品書店首場免費講座,其他場次都要付費的,第二場不是在臺灣,是誠品香港銅鑼灣店,歡迎告知您在香港的親友5月底的時候到場參加。

    【作者介紹】

    葡萄酒大師馬克‧派格(Mark Pygott MW)

    自2002年起投身葡萄酒業,最初於英國酒莊任職,爾後搬到南法隆格多克產區,繼續鍛鍊釀酒技藝。2004年回到英國成立葡萄酒進口與經銷公司,專精較不「經典」的世界葡萄酒產區,如隆格多克、羅亞爾河、坎帕尼亞以及加利西亞等。

    2012年將公司資產出售後搬到台北,並於期間成為定居台灣的第一位葡萄酒大師(Master of Wine,簡稱MW)。馬克如今在英國和東亞地區來回奔走,涉足多項專業計畫,包括評酒、擔任酒展評審、葡萄酒教學、寫作,並為各個產區、產國和釀酒企業舉辦各式講座與工作坊。

    【繪者介紹】

    麥可.歐尼爾Michael O’Neill

    原為平面設計師,之後轉成為老師,定居英國,教授藝術與設計科技(Art and Design Technology)。他目前定居印度浦那(Pune),雖然持續投身教育,同時也擔任藝術組織和藝展顧問,協助設計展場,並擁有多家企業客戶。

    麥可與葡萄酒的淵源,和一般葡萄酒消費者相去不遠,不曾接受過任何專業葡萄酒訓練或教育背景,只知道自己喜歡的酒款風味為何。正是這點讓他的作品尤其親切且淺顯易懂。

    絲絲:
    由積木文化出版《33杯酒喝遍法國》。
    只有33杯酒就能喝遍法國嗎?當然不是,窮盡一生喝遍幾百支、幾千支葡萄酒,都不足以說自己了解葡萄酒。

    今天請到的葡萄酒大師是非常難得的!
    大家知道要取得葡萄酒大師的資格有多困難嗎?除了有入門門檻之外,中間還需要經過層層關卡,還不見得可以考得上,最少最少要花上3年的時間,才可以取得葡萄酒大師的資格。

    馬克大師利用不到4年的時間就取得資格,從2012年開始,往葡萄酒大師之路邁進,2016年取得葡萄酒大師資格,同時定居臺灣。也是唯一在葡萄酒大師資歷上的居住地寫上臺灣,目前還沒有一位葡萄酒專家是本土的。

    葡萄酒歷史約60多年,到目前為止全世界的葡萄酒大師不到400位,所以今天非常難得邀請到馬克.派格大師。同時現場有一位即時口譯,是我們臺灣葡萄酒論壇總編莊才勳老師,看到他非常開心,在介紹2位作者與才勳老師之前,還有一位靈魂人物,先請她來引言,歡迎Ingrid老師!

    Ingrid老師:
    其實我沒有預期今天要上台,今天非常非常開心,也因為我跟馬克老師是很好的朋友,有這樣的機會來誠品這個地方。

    自從馬克成為葡萄酒大師之後,行程非常忙碌,幾乎沒有辦法長時間的留在臺灣,所以為了新書的活動,花了整整4天時間安排,高雄、臺中、新竹、臺南、臺北等地,各式各樣馬不停蹄的活動,也期待接下來馬克老師、才勳老師為大家介紹並了解《33杯酒喝遍法國》這本書,讓大家走遍臺灣、喝遍法國!

    以下,才勳老師即時口譯馬克老師的談話。

    才勳老師:

    馬克老師非常感謝大家今天的到來。

    因為馬克老師在臺灣的這段期間,一直有持續在各個城市教授葡萄酒的課程,之前的幾場活動都是以曾接受指導的學生為主,今天很高興可以在課程之外,見到許多葡萄酒的愛好者,對馬克老師來說是一種鼓勵。

    剛剛絲絲有提及到馬克老師在葡萄酒的資歷與地位,非常崇高。
    和插畫家麥克老師在設計的想法上,想要在這本書呈現的訊息,相對來說希望以一種平易近人的方式,讓各位去了解葡萄酒高深的資訊。

    同時這也是馬克老師的第一本著作,以平易近人的寫作方式帶大家入門,也想看看大家對於看完這本書之後的反應,當然也希望這本書是大家會喜歡的類型。

    馬克老師是第一次在臺中和大家見面,而且以盛裝的方式(穿著西裝),但不希望大家把盛裝出席活動和這本書做連結,其實,這本書想呈現的是一種輕鬆、也讓大家感到容易親近的內容。

    一開始想要先謝謝製作這本書的幾位貴人。
    但是要特別謝謝誠品書店、謝謝絲絲擔任活動引言,感謝積木文化,有這個機會可以出版,其實這本書的大功勞是譯者Emily(潘芸芝)。

    Emily和馬克老師合作期間,因為馬克老師一直有著很多想法,都是由Emily和出版社溝通,而且在出版過程,Emily誕生了一對寶寶。

    大家都熟知剛生產結束的媽媽,很難做許多事情。但Emily也因為馬克老師的關係,在非常忙碌的時期,與積木文化的合作盡可能來完成。

    Emily之前是調酒雜誌的總編,在調酒界也非常資深,同時也是當時馬克老師在臺灣教學的第一期學生。也因為有這樣的因緣,馬克老師才放心的將文稿交給了Emily。

    也因為Emily和積木文化的Ingrid接觸、討論了關於這本書,彼此之間的想法,在看過初稿之後詢問,這樣的呈現方式是否符合現代人的需求,所以一開始在想著會議結束的時候,能夠出版一本書已是非常高興的;結果,在會議期間Ingrid提及是不是能發行一系列的套書,一次寫6本。

    當下的馬克老師非常訝異,因為第一本書的內容才進行幾個篇幅,還未完成,就有後續這麼多本計畫的作品,但也覺得很高興。似乎在這種新的評鑑方式保留書(音譯)是可以有這樣子的需求,所以,一開始先以簽約2本書,第1本書的產區在法國,也開始著手進行第2本書的準備。

    當然,馬克老師要感謝臺灣,原因是因為,他回想到,當初若沒有來到臺灣,也不一定會拿到葡萄酒大師學位認證,也不可能出版這一本書。

    這段時間以來,大家的支持以及講座上學生的鼓勵,在這幾年葡萄酒的生涯上,有很大的改變。這都是因為馬克老師在臺灣的關係,擁有臺灣人的熱情與支持,都是馬克老師從未想過的人生。

    大家可能很難想像,因為馬克老師和麥可老師的母語是英語,他們所出版的書籍語言居然先以繁體中文版本出版,而非英文版本,這樣的出版方式也是對於臺灣的尊重與對這本書感恩的起源。雖然看不懂,也不了解中文,但這是能夠表現對臺灣的一種感謝的方式。

    馬克老師跟麥可老師認識的機緣也是很特別的,
    馬克老師寫部落格之初,看到內容不是文字就是酒的照片,很枯燥無味,燃起想法:不如尋找一位插畫家幫忙吧,中間也找了很多人協助。

    當時,馬克老師的住所與麥可老師住所僅200公尺的距離,一開始是不認識的,因為彼此的妻子都在同一個地方工作,雖然知道對方的存在,卻沒有進一步的認識。也因為偶然知道了麥可老師的專長後,開始了合作的緣份,這樣的緣份也更促成了這本書的誕生。

    感謝現場讀者-樂沐餐廳侍酒師何信緯Thomas Ho,以高超的技術幫大家開酒,所以剛剛都沒有聽見開酒的聲音。

    回到剛剛說的話題,因為妻子的引薦,因而合作,到目前有3年半的時間。

    提到跟麥可老師的機緣,因為老師現居印度,當時安排臺灣發表會行程,也不確定麥可老師會不會出席,感謝麥可老師今天的蒞臨。

    在麥可很多的優點當中,有一個可以一起合作並且相當愉快的原因是因為,麥可不懂葡萄酒。

    該怎麼說呢?很特別的地方是,應該說麥可不了解葡萄酒,但是會畫畫;馬克懂葡萄酒,但是不會畫畫,所以他們在溝通過程中,馬克老師需要先把文案給麥可老師看,麥可老師以一般讀者不懂葡萄酒的心態來解釋、來繪畫。在某個程度上來說,文字因為透過圖畫,可以讓一般大眾更為了解。

    若是麥可老師自己撰寫的話,多數是以個人想法為主,因為不懂葡萄酒,只能以遵照馬克老師的文字來畫畫,因此在製作這本書的時候,也把另一個層面,也是普羅大眾對葡萄酒的看法與拿掉很繁雜的知識術語,更為親近和了解。

    馬克老師最喜歡喝葡萄酒,認為第2好喝的飲料是茶。
    覺得目前很多的書籍,在描述葡萄酒的時候,都是以葡萄酒專家的觀點來解釋,身處在葡萄酒界或是有深入研究的愛好者,都以特定的話術來敘述葡萄酒,但是往往沒有辦法帶給大家共鳴,因為話術都是偏向於專業上的領域。

    希望說,應該是從喝葡萄酒的人的感受開始,感受真正的味道,透過這本書可以讓各位多了解所喝的葡萄酒的一個純粹的感覺,從描述上可以貼近、可以是大家熟悉的言語,而非課程中的專有名詞去感受。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是跟其他出版的書籍內容是不太一樣的,而且相對來說是有溫度的一種。

    由於坊間出版的相關書籍多數是有厚度的,也偏向於工具書,因此,才會希望以小本書的形式來呈現,設計一本可以隨身攜帶,便於隨時參閱的書籍。

    很多時候,當我們在喝葡葡酒時,往往都不太信任自己喝的味道的感覺,可能因為有專家或其他各方面,或許在當下品飲並無太大的感受,但是會因為專業或達人而質疑了自己的味蕾。

    其實,很多時候,個人的喜好是最重要的。
    因為,每一支酒跟每一個人的互動是不太一樣的,與其在很多時候參考別人的描述之餘,也要相信自己的口感與喜好。

    希望大家在讀完這本書之後,讓大家產生更多的興趣去試飲各種不同的葡萄酒,而不是告訴大家書中的酒是一定要去喝的。

    大家手上拿到的香檳請做一個舉杯的動作Cheers:快樂工作人

    絲絲:今天品飲的酒款分別是:

    Marquis de la Mystèriale Champagne
    艾斯莊園 綺幻 香檳

    ✤ 產區:香檳(Champagen)
    ✤ 品種:59%夏多內&41%黑皮諾
    ✤ 釀造:使用傳統香檳釀造法,窖中陳年
    ✤ 風味:傑出複雜的香氣,展現烘烤麪包,成熟乾果、杏仁及牛軋糖的風味。口感豐富濃郁,洋溢檸檬、梨子和奶油麵包的香氣,泡沫持久且細緻
    ✤ 搭配:適合當開胃酒享用,搭配松露蛋捲、炒蛋、堅果及龍蝦。乳酪則建議搭配康堤乳酪及布里乳酪

    La Mystèriale Châteauneuf-Du-Pape 2015
    艾斯莊園 奧秘系列 教皇新堡紅葡萄酒

    ✤ 產區:Châteauneuf-Du-Pape
    ✤ 品種:80% 格那希、10%慕維德爾、6% 希哈、4% 仙梭&古諾瓦姿
    ✤ 釀造:採80% 的果串去梗,20%整串發酵的低溫發酵,以留存果香。長達五周以上的浸皮後,於80%不銹鋼桶與20%法國橡木桶中熟成
    ✤ 風味:以黑色漿果和香料為主,茴香和南美辣椒的點綴體現出充分的光照和溫暖氣候,入口豐滿並且有結構感,紫羅蘭和黑莓香氣縈繞在口腔
    搭配:野兔、牛間排、蘑菇燉鴿

    麥可老師:

    在過去的人生裡面,比較少接觸葡萄酒,在60、70年代時期,英國人品飲葡萄酒的頻率是很常見的。而我在最近的18個月中,跟著馬克老師一起規劃這本書的時候,發現到很多葡萄酒的資訊,稍微有一些了解、有一些清楚了。剛好在這幾天有機會參訪臺灣的葡葡園,才知道葡萄原來是這樣子的栽種方式等等。

    從這幾個月當中,一個對葡萄酒界是門外漢的我,也慢慢的了解葡萄酒,這是蠻意外的一點。而真正的貢獻是對這本書的插畫,也希望是跟各位產生比較有密切的部分。

    才勳老師:
    馬克老師提到為什麼書裡面寫33杯?
    在法國,即使喝上上千款法國酒,也不見得完全了解法國,為什麼在33杯裡可以呈現出法國酒?因為33杯代表的是33種不同的風格,風格可能來自於土壤、年份、葡萄品種等等,這33種的味道或者是風格,往往在風土條件有一些連結。

    並不是說你喝足這33杯就懂法國酒,或者死前必須喝足這33杯酒。
    所以在這33款酒裡面,要告訴各位的是,某一種味道,或是某種風土條件。同時,也會在這個主題的後面,介紹其他有相同類型的酒款,這只是一個參考的部分。

    從喝酒的角度,希望從酒的味道讓各位開始品飲,讓各位去感受酒的味道,再跟各位說關於酒的味道的淵源,而不是先告訴各位關於酒的歷史淵源、繁瑣的資訊。

    因為很多人在學習葡萄酒的時候會筆記,來自於有個系統會評比怎麼品飲葡萄酒,當然這個部分是葡萄酒的從業人員會需求的。而一般人在品飲葡萄酒的時候,有一個品飲筆記,是附在這本書裡的隨身冊子,希望以一種回憶錄的方式來筆記。

    在品飲的當下,去保留對於這個葡萄酒的印象,這個印象在日後有機會可以再品飲到,或者是需要參考這個印象時,是有連結、是有跡可尋的。

    設計這個隨身小冊子,是希望大家在品飲葡萄酒之後,可以留下互動後,很個人的感受,而不是一種互通的評比。

    如果已經購買這本書,請翻閱第202頁,裡面提到:
    這個品酒筆記裡面,在品質部分要特別去認識、去鑑定,聽起來是很複雜的一個技術,要評論一支酒的好壞,其實是BLIC,代表酒的4個面向。

    B,酒的均衡感;
    L,口中的餘韻;
    I,濃郁的醇度;
    C,複雜度;

    從一款酒的均衡感、尾韻、醇度、複雜度,就可以鑑定出這款酒的品質,但是,鑑定這款酒的品質之餘,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個人喜好。

    它或許是一款很好的酒,但你個人喜好可能比較不喜歡,這可能是高品質的酒,但不會是你喜歡的酒,因為它跟你不合。

    在一般葡萄酒的描述裡,可以從這4個面向去分析,最終還是要以個人的口感與喜好來做結論,因此在很複雜的葡萄酒中,這是一個比較簡單區分的部分。

    其實在短短的一個小時裡,很難完全道盡很多時候的品飲方式,透過在這本書裡產生一些誘因,去了解、去感受,多去品嘗不同類型的酒款,多更多的氣味、風格。

    最後,感謝誠品、感謝絲絲,感謝大家今天的參與!

    絲絲:
    今天非常榮幸與難得,
    除了有全世界不到400位的葡萄酒大師,也是本書作者馬克大師在場解說;

    剛剛在座品飲的香檳是由台中樂沐法式餐廳第一侍酒師何信緯老師開的酒,謝謝他幫大家服務,平常要喝到他開的酒是很不容易的;

    臺灣酒研學院Tom Curry,特地從台北南下台中,歡迎Tom!

    Tom:
    大家好,看到現場有很多我見過的人。
    我很早認識馬克老師,他剛到臺灣來的時候,擁有許多認證資格,還願意做到這樣的程度來教學,而且看到這本書出來的時候非常感動,謝謝馬克、謝謝麥可!

    Q:可以請馬克大師為大家解說,如何品飲甚至領略現場的2支酒嗎?
    A:第一款香檳在書裡就有提到,背景資料與口味介紹,也因為有酵母桶的浸泡與工法等等,以致於入口後會帶有清爽不一的口感,也請大家可以直接翻閱書中「無年份香檳」的章節,內容可以說是蠻接近的。

    何信緯老師:
    很高興馬克老師來到臺中,由於我是餐廳侍酒師,在葡萄酒方面一直在做的事情是,讓葡萄酒跟對的人有火花。

    我個人覺得,馬克老師在葡萄酒界是神人等級,很難得會出現在臺灣,而且更難得的是,他很容易可以寫出坊間厚厚一本書,但是卻反璞歸真的去書寫喝酒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喝下去的感動。

    謝謝馬克老師,相信這本書可以讓你更親近葡萄酒。

    絲絲:
    謝謝大家今天的參與!

    #TWE台灣富邑葡萄酒集團
    #詩人酒窖Lecellierdespoètes
    #MarkPygottMW
    #MichaelONeill
    #IngridWineFood英格麗酒食旅
    #積木文化
    #絲人空間
    #COOKINGSTUDIO
    #誠品台中大遠百店

    資訊提供:李絲絲
    攝影紀錄:蔡依珊
    文字記錄:蔡依珊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