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如何成為無國界醫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如何成為無國界醫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如何成為無國界醫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如何成為無國界醫生產品中有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萬的網紅明周文化 MP Weekl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書推介】普立茲獎得主新作:https://bit.ly/35NkILN 普立茲獎得主勞倫斯.萊特(Lawrence Wright)最近推出新作《十月終結戰》(The End of October),善於非虛構類創作的他,以驚悚小說的形式,結合新聞報導技巧,梳理歷史上的瘟疫和流行病全球大事,從...

如何成為無國界醫生 在 林薇 Vivi Li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6-04 00:49:03

【初衷】 幾個月前,在從里茲大學承辦的英國醫學會秋季會議回到愛丁堡的路上,六個小時的車程,顛簸無法入睡,更無法閱讀,卻正好給了我這個機會,好好思考所謂的初衷。  「所以,這一切,到底都是為了什麼?」  從小到大,我提出過夢想,也列下過不少目標。 無論是經由何種場合、機緣、時段下認識我的朋...

  • 如何成為無國界醫生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7 18:00:29
    有 24 人按讚

    【#新書推介】普立茲獎得主新作:https://bit.ly/35NkILN

    普立茲獎得主勞倫斯.萊特(Lawrence Wright)最近推出新作《十月終結戰》(The End of October),善於非虛構類創作的他,以驚悚小說的形式,結合新聞報導技巧,梳理歷史上的瘟疫和流行病全球大事,從瘟疫作引發點,逐步剖析戰爭,國際政治角力與社會崩潰的威脅。

    小說由日內瓦一場世界衛生代表會為開始,會議主題是新興傳染病,流行病學家亨利.帕森斯在會議上關注到印尼難民營出現不尋常的傳染病致命問題,一共47人死於急性出血熱,嘗試到訪當地尋找病原體,發現當地駐站的無國界醫生也身亡。他在調查期間遭到不少阻撓,與此同時,有感染者正前往聖城麥加參與朝聖之旅,隨病毒傳播,疫症席捲全球,逐步揭示政局動盪,公共衛生的困境,隨疫情引發的社會失序,以及經濟蕭條問題。

    他在書中寫到,這個故事原本是為警世,而他藉作品提出了一個問題:對人類文明來說,最重大的威脅是甚麼?而就在此書出版後不久,現實世界也迎來一場世紀疫症,這部著作的面世恰似一場預言。災難不時在歷史重演,如何想像災難的出路,是全球人類共同面對的命題。
    ---
    延伸閱讀:
    【亦舒教給我們的事】筆下女性獨立自強、敢愛敢恨 香港都市文學健筆亦舒 獲頒傑出藝術貢獻奬
    https://bit.ly/3d7LdzP
    《成為西蒙波娃》:重新審視女權主義先鋒的人生哲學
    https://bit.ly/3xdUMVw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新書 #傳染病 #瘟疫 #創作 #普立茲奬 #勞倫斯萊特 #作家 #藝文 #出版 #新經典文化 #我就是我

  • 如何成為無國界醫生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8 17:00:54
    有 2,314 人按讚

    #越洋採訪【醫院塞爆、恆河漂屍,疫情急遽惡化下印度現實】

    「若非家人及時介入(轉往私人醫院),我已成為COVID-19疫情下的一個死亡數據……連我擁有充足的社會條件,都會落入這番境地,一般平凡的印度民眾,又會經驗著什麼樣冷酷無情的現實呢?」與無國界醫生合作設立臨時診所的印度社運領袖曼德,因感染COVID-19住進公立醫院普通病房裡,親身經驗如同煉獄般的醫療現場。

    身為世界第二高人口大國,今年3、4月之前,印度每日確診數穩定地控制在1萬多、死亡100多人,相較其人口規模佔比非常微小。然而轉眼間,隨著B.1.617 印度變異病毒擴散,染疫與死亡人數飆升,搶氧氣的人潮、醫院床位不足、火葬柴堆燃燒不息與恆河中的屍體屢屢登上國際新聞版面……

    印度發生了什麼事?這波海嘯般的疫情襲來前,有哪些「前兆」因素被疏忽了?殘酷的影像之下,揭開印度醫療衛生體系哪些歷史沉痾?又如何牽動國際疫苗供給?

    《報導者》透過網路採訪當地記者、一線醫療人員與死裡逃生的社區工作者,第一手呈現他們的觀察與反思。

    ★跨足國際,帶回獨立觀點,#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疫情 #報導者 #印度 #變種病毒 #COVID19

  • 如何成為無國界醫生 在 雪倫 》跨國商業人士 沒告訴你的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16 12:31:02
    有 70 人按讚

    成立3個多月,粉專竟然1000人了😭,真心謝謝你給我的鼓勵。完全沒有想到會這麼快。

    會寫這些文章,不只因為到各國採訪高階主管和創業家的機會難得;我也一直想探究,如果每個人畢業時站在一樣起點,為什麼有些人在幾年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得以施展才幹,發揮影響力。開始工作後,發現在這個世界生存,有太多不了解,太多想要尋找的答案。例如,如何讓獨一無二的每個人,找到在這個世界的位置。又例如,35、40過後,感受到中年危機的人,只能活在淘汰壓力下這一種結局嗎?

    我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傻傻以為讀書是人生最重要的事。直到大學,發現傳院愛拍電影追求藝術(誰有好作品誰酷),商學院重視賺錢(能營利是能力),資訊科系看誰程式寫得厲害....行行業業追求不同價值,那我要追求什麼呢?人生有好多事需要學習。

    我以前一直想攻讀博士,後來結婚、工作、為房租而勞碌,放棄了從大一就抱持的夢想。結果工作讓我很迷惘,沒讀博班後,我不知道自己想要待在哪個行業一輩子。

    徬徨迷惘好像是人生最可怕的階段。後來才發現,過渡期,原來普遍存在每個人的人生裡,每幾年就來一次。(你看嚴爵也寫過一首歌描述過渡期,道出藝人和公司簽約後一直沒發片、沒收入,對家人抱歉的心聲...年輕的弟弟妹妹是不是都沒聽過他...🤣)

    人生每隔一段時期,就會遇到過渡期,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再出發,然而我的成長背景裡,大多對「人生沒有方向」容忍度很低,很難寬容自己確實需要時間來摸索。對於陷入迷惘的自己著急,甚至否定自己。好像我們一直得活得「很有方向感、目標感」,總該知道自己去哪裡。可是這種期待有點不實際。

    我有位優秀同學在美國當醫生,讀醫學院拿的是全額獎學金。那種美國白人四年才能拿到的獎項,他第一年就被美國人票選獲獎。當大家在問怎麼考上最好的學校,進入最優秀的醫院工作,他興奮熱切告訴我的是,他腦部核磁共振的研究,對世界帶出了貢獻。(優秀的人連興奮的事情都很超越,是不是。)

    他不只功課好,還會演奏小提琴,熱愛繪畫,我家房間還掛了他的素描。我的醫生好友告訴我,在台灣大家會覺得他很厲害,但他在美國讀高中,很早下課,沒事做,所以課餘他都在自我探索,沒人管他,他就每天拉琴四小時:「台灣放學後有很多作業,還要補習,如果一個人能考上建中又會彈琴畫畫,當然厲害。但我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真是時間太多了。」

    當許多醫生們追求最賺錢的科目,他深受父親影響,選擇深感熱情的精神科。實習時,他在牢獄醫治重症罪犯(那種會搥擊牢房、咆嘯怒吼的精神病人,我覺得負能量爆棚、很可怕),但對他來說,幫助這些病人非常有趣。

    他確實點出了一件事情:進入醫學院之前,除了從小耳濡目染,高中加大學,他還有七年free time好好地了解自己。這點在他身上看起來,真的有效。他不是一窩蜂跳入最熱門的,也不是因為分數使然只能進入精神科,而是選擇真正屬於他的那一份。

    最後我成為了記者,我發現自己對於了解人、理解這個世界,有很大的熱情;希望把我看見的「人生指南」分享出來—— 終其一生的旅途,原來有這麼多迷惘;在這個世界生存,要活得漂亮,原來還需要這些技巧;找到自己生命的閃光點,不同個性的人,原來有這樣的歷程;我希望跨越國界,幫大家理出原則,站在更高的起點,一同往前走。如果人生只能做一件事,我想做的,就是把它「說出來」。

    該怎麼樣生存在這個世界呢?——如何以更好的姿態存在,從容自在。因為成為自己,世界有機會看見真實美好的你。

    有時候,我很想隱身在眾人之中,但如果不寫些什麼,把它說出來,彷彿不斷忽視自己心中強烈的聲音...。你的每一個回饋總是很鼓勵我,讓我知道有人在閱讀,有人在傾聽,讓我能以完成這一件事情。希望我也能陪伴你,完成你生命中的一件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