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好遊快爆現代戰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好遊快爆現代戰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好遊快爆現代戰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好遊快爆現代戰艦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邱顯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黎明來到之前,我們如何與疫情共存:群體免疫前的公共衛生指引」(上):台灣與世界各國抗疫作戰策略 時間:2021年6月10日21:00~22:10 主持:邱顯智 與談人: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教授、台灣年輕藥師協會鄭文柏藥師 邱顯智:各位網友晚安!我是顯智。歡迎大家來參加我們的直播。今天直播的題...

  • 好遊快爆現代戰艦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2 22:17:12
    有 362 人按讚

    「黎明來到之前,我們如何與疫情共存:群體免疫前的公共衛生指引」(上):台灣與世界各國抗疫作戰策略
     
    時間:2021年6月10日21:00~22:10
    主持:邱顯智
    與談人: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教授、台灣年輕藥師協會鄭文柏藥師
     
    邱顯智:各位網友晚安!我是顯智。歡迎大家來參加我們的直播。今天直播的題目是「黎明來到之前,我們如何與疫情共存:群體免疫前的公共衛生指引。
     
    在開始今天的主題之前,讓我們歡迎今天的來賓。首先是台大公衛系教授,也是台大公衛學院前院長詹長權詹教授。教授好!
     
    詹長權:顯智好,大家好,大家晚安。
     
    邱顯智:詹教授是國內公共衛生專業的權威。大家可以看到這段期間以來,從去年到現在,針對Covid-19,很多媒體的報導都常常可以看到引用教授的見解或刊登教授的投書。今天非常感謝能邀請詹教授來分享您的專業。今天有很多重要的問題,希望您來為各位網友解答。
     
    再來螢幕上這位年輕人,是鄭文柏藥師,藥師好!
     
    鄭文柏:委員好。
     
    邱顯智:小鄭是87年次,非常年輕,但是已經在新北開設藥局。同時也是台灣年輕藥師協會的成員。那也投入了高診次的居家藥事服務,社區服務、機構服務等等。那今天我們邀請小鄭來,除了政策方面之外,也要請小鄭跟我們分享,未來長照跟社區現場可能面對的狀況。
     
    在今天的主題開始之前,先向各網友報告。前幾天我在立法院質詢居家快篩試劑的相關問題,這也是教授非常關心的。今天指揮中心的記者會已經正式回應。在鼓勵社區篩檢政策裡面的其中一項,已經看到宣佈鼓勵廠商引進在家快篩。其實這是台灣疫苗大規模施打前很重要的一步,我們也在這肯定衛福部聽到我們的聲音,也聽到社會各界的需要而從善如流,這個也是詹長權教授過去到現在一直在主張的。希望在這樣的態度之下一起成為臺灣防疫的力量。
     
    邱顯智:首先,我們先請教老師,您是不是可以跟我們說一下,依你的專業與過往的經驗來看,過去一年來,臺灣在處理疫情的方式和態度,有沒有值得檢討的地方?
     
    因為事實上,在面對現在,比如說疫情的調查、面對快篩、面對檢驗的能量,其實就是老師在去年四月的時候就曾經提過。
     
    韓國因為推動大規模的篩檢,去年四月的時候,所以投入快篩檢測劑的研發,後來也很多國家向韓國購買快篩試劑。那臺灣這個部分似乎沒有這麼大量的投入。
     
    就這部分,老師去年也同樣呼籲政府,這次的疫情應該把它當做第三次世界大戰。很多國安的工作不能停留在理論上,必須認識到這是一個戰爭時期的研發。
     
    這部分其實當時老師有建議,臺灣政府應該盤整相關法規跟歐美看齊,否則臺灣空有好的生產能力卻無用武之地。這部分現在回頭過來看,確實是一種超前佈署。就這部分,是不是請老師跟我們談一下,到底在過去的一年來,我們是不是有什麼可以值得檢討或將來更精進的地方。
     
    #以病毒作為共同敵人的世界大戰
     
    詹長權:這一次疫情到今天差不多是一年半,十八個月。一開始我就說這是一次我們一起經歷的一次世界大戰。這個敵人是病毒,是mRNA病毒,不是另外一個國家的國民。
     
    二次戰後的一代,也就是現在所有的政壇或是我們社會的菁英份子、領導人,大概沒有人經歷過世界大戰。所以沒有辦法體會,在一個像世界大戰那樣的情境下,怎麼領導一個社會團結對抗敵人,更何況這一次的病毒所引發的世界大戰,跟前兩次不一樣。 
     
    前兩次用軍事產生的戰爭。敵我很清楚、結盟很清楚,有中立國。這一次的大戰,因為共同的敵人是我們看不見的病毒。所以呢,所有的國家都一起在戰爭。你幾乎很少看到一個國家可以是中立的,也就是說沒有喘息的時間。
     
    那怎麼辦呢?一開始,我們很多國家都不曉得怎麼去因應,我一開始當初就跟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因為他曾經是我的學生,我就跟他建議。

    #從SARS作戰經驗而來的邊境管制
     
    詹長權:所以,12月31日2019年,臺灣採取了SARS時候,2003年對付另一個敵人叫SARS的經驗:登機去做篩檢、發燒等等。從此,我們就採取堅壁清野的邊境管制方式。
     
    我們不知道敵人、病毒在哪裡,那我們把任何一個要進到臺灣的人當成敵人,其實是假設的敵人。就把它邊境管制,把它堵在那裡。
     
    可是,你沒有找到真正的敵人,我們常常要等他發病了,然後就說我們去檢測他。檢測什麼呢?大家常常聽到的就是核酸檢測,核酸就是病毒的屍體。它可能在轉變的過程留下一些痕跡,我們就去找到它,可能這個敵人在這個人的身上。
     
    我們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很不積極的想把這個病毒這個敵人找出來。我們只是說把這個人檢疫14天,我們就假設他沒有事,我們也不檢測就讓他出去。這是臺灣在那一個時候所執行的。

    #速度是台灣去年的成功關鍵 

    詹長權:那為什麼臺灣會成功呢?因為防疫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速度。所以邊境管制要有效,要在非常早期,漏進來的病毒很少的時候就採取行動。
     
    所以,當全世界都沒有邊境管制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對武漢來的飛機,我們對什麼呢?我們對湖北,後來對全中國,因為我們把它框的很大,我們覺得說所有都可能,因為我們真的不知道病毒在哪裡。
     
    全世界很多國家都要到二月、三月才想到要邊境管制的時候,我們已經提早一個多月做。這造成速度給我們很好的緩衝時間。
     
    幾乎一整年12個月,我們就用這個方式,來維持一個情形。我們看到全世界各地,從義大利、紐約,輪流的都在發生比中國當初發生的還大的疫情。在我們的周邊,我們也看到日本、韓國、新加坡,在這個中間都有一波一波還不算小的社區感染爆發。
     
    #抗疫戰爭一定要主動出擊

    詹長權:雖然這樣,我們就忘了,忘了還是那個四個字,世界大戰。這是一個全球大流行,全球的意思就是沒有一個國家是例外。我們的心態就認為我們是例外。我們指揮去做防疫的也好,一般的人民,就是在過去裡面,已經忘了我們在大戰當中。那大戰要做什麼,敵人一直在啊,就是那個病毒。
     
    那要怎麼樣去找到病毒?如果有當過兵的,就知道說就是要哨兵。哨兵就是要去敵營、去刺探,你要知道有沒有人要偷偷的跑來。那我們要怎麼探呢?我們就要篩檢才能探查。否則我們坐著,我們就坐在那裡,我們永遠只有防守。
     
    一定要攻擊,攻擊就要去刺探,刺探就要去篩檢。大部分國家都用這樣的原理,就是要去知道病毒在社會裡面的哪一個角落。
     
    #篩檢是刺探敵情的武器

    詹長權:為了這樣,就要研發很多的武器,這個武器就是各種篩檢的工具。所以一開始大家沒有,當中國公佈了這一個病毒序列以後,以人類過去20幾年來所研發的,所有的我們稱生物科技或是分子生物學的能力,我們可以在很快的時間找到怎樣去測它的工具。
     
    這是史無前例的,幾乎差不多一、二個禮拜就做出來了。全世界就這樣開始做檢測,後來很多的國家的廠商都加入,他就可以去研發這個。
     
    所以,在那樣一整年裡面,因為參與的國家不下四、五十個國家,都不斷的在研發想要去刺探敵營的工具。我們沒有啊,我們就停在邊境管制就好了。把每一個人關14天,我們就認為安全了,但是不可能的,沒有一個國家會例外的。再怎麼嚴格的管制,都會漏掉。
     
    邱顯智:所以在去年教授不斷發表文章,就是認為世界各國包括韓國,事實上對於快篩這個部分都已經有非常多的部署。
     
    剛剛聽了教授的說明之後,我的理解是說,就好像要透過,有個概念叫做戰爭迷霧,舉個例子就說我們要怎麼打戰略遊戲的話,一開始地圖一片迷霧,戰場長怎樣都不知道。我們就是要一直要派斥侯去查探,透過資訊、情報展開來理解戰場的全貌。我這樣理解,教授可以同意嗎?
     
    詹長權:當然,就差不多是這樣。你如果不試探,就有一個假設,它不存在,或是它存在的現象是腦子裡面的,可是永遠沒有去求證。結果一測了,就是說,如果這一次不這樣測,你怎麼知道萬華跟板橋是這麼嚴重?你可能就不知道。
     
    邱顯智:教授是不是可以跟大家說明一下,有哪一些國家,就其它國家的經驗在面對Covid-19疫情流行的措施,是我們值得參考的。不管是說疫苗或是篩檢的措施。臺灣現在的疫情是走到那個階段?適合用什麼樣的手段?
     
    詹長權:有很多國家在不同的流行階段,都有很好的借鏡。

    #韓國的檢測撲滅戰術
     
    詹長權:我們最喜歡比的韓國,韓國跟我們一樣,他也都沒有很強烈的封城,他一直是用軟性封城的方式,也就是說勸你不要出來。
     
    可是,他發展了很多的檢測、篩檢的技術。每次有發生,譬如說韓國很常常發生Club的聚會,然後就開始爆發,然後就可能在首爾裡面某一個區,他就把整個區封起來,然後每一個人都測,他就用這種方式。結果為了要這樣,他就要研發越測越快、越方便用。
     
    他的策略就是:檢測撲滅、檢測撲滅。他用這樣的方式,所以他不斷的使用,這樣的過程裡面,他就研發出很多快速篩檢的技術跟能量,自己用也輸出。這個是很成功的例子。
     
    #從韓國到美國的篩檢麥當勞化

    詹長權:結果,美國紐約跟美國加州都開始發生流行的時候,他們就跟韓國取經。
     
    韓國怎麼測的?譬如韓國創造了一個,就是說醫護人員不夠的時候,以前都是到醫院去測,到醫院去測很麻煩,很怕被測的人帶病毒去影響醫院,又很怕醫院的醫生跟護士被他感染,他就要換很多次的口罩跟衣服。後來韓國說,我們發明得來速的,被測的人不要下車,到的時候窗戶下來,你坐在駕駛座過,他們又發明了一些隔板,就用很快的方式去做。後來這個得來速,甚至說那就自己採,採樣的東西,開車先在一個關卡拿起來,他有一個影帶教你,你自己弄一弄放好,交給這個也不一定是醫師,他就在那邊收就好。
     
    透過很多我們現代的作業流程裡面比較有效率的方法,他們就可以這樣,從一條線的,好像我們到麥當勞買東西的得來速一樣,一下變成十條線,把停車場變成這樣的方式。
     
    那美國就是大的shopping mall的停車場,就把他改成這樣。這樣就可以很快速的,從一天可以做幾千人到幾萬人,到後來一天都可以做十幾萬人、二十幾萬人。所要大量檢測的目標就一個一個提昇了。韓國就是用檢測,為了來撲滅社區傳染,一直在精進的一個歷史。

    #英國的社區篩檢與居家快篩包
     
    詹長權:英國也一樣,後來英國流行得很嚴重,它也大概都用、大家都用這個方式。
     
    英國他跟我們比較像,人口比較密集,也不是那麼多人開車,它就要發展另外一個方式。所以英國大概做的方式,都是在全民健保之下,讓人民可以很快速的到診所、到開業醫去取得檢測。他們也是靠著大量的檢測,然後他們覺得這樣還不行,後來就是在藥局,甚至就郵寄到家裡去給他們在家裡檢測。每個國家因為他的需求、對檢測的需求,就會發展出他的模式。

    #居家篩檢在德國復學的應用 

    詹長權:那像德國,他開始流行結束、流行結束。很多邦為了要讓學生回去,它想一想說,我一定要發明在家檢測,讓學生上課前我先測一次,如果陽性就在家裡,然後幾天後再測一次,如果是陰性那就可能比較放心,如果繼續陽性那你可能就是真正的陽性,你就是居家隔離或是要觀察你有沒有惡化,然後可能要去就醫等等的。這個是他們的方式。

    #在疫情中提升篩檢武器的新加坡
     
    詹長權:我們周邊的新加坡,他的最大的一波就是移工。移工爆發之前,他也有幾波的爆發,那個時候他跟我們一樣都是措手不及,也沒有很多的檢測能力。
     
    可是他就開始逐步,他知道他整個新加坡的國民跟在新加坡生活的人,包括白領的移工跟藍領的移工他通通要照顧。他準備好這個,結果在這個移工的大爆發的時候還是不夠。但是他們的做法就是到移工居住的場所,作為整個普篩的場所,一個一個檢測。檢測抗原、檢測PCR、檢測抗體。
     
    他透過這樣的一個練習,讓整個檢測的能力大幅的提升。為什麼?因為他天天要測,那個時候每一個人一個禮拜至少要測兩次至三次。測到陰性的才可以、幾次陰性以後才可以回到建築工地去當工人、可以去到一些工廠裡面工作。
     
    所以,社會有那個需求,需要我們要對抗這個病毒,然後讓我們的生活不要走向封城,大家都不能工作、不能上學的這個前提下,每個社會都因為需要檢測就做了很多的努力。所以大概差不多到六月七月,去年的六月七月,這些技術都很成熟了。
     
    #疫苗戰線的軍備競賽
     
    詹長權:同一個時候,差不多一月底,有遠見的國家都已經投入疫苗。因為基因定序出來以後,其實就可以靠那個去製造疫苗的雛形,很多的經費就投入。現在你看到的輝瑞BNT,都是一月二十幾號疫苗就做出來,那開始要找機會去測試,要找怎麼樣去找到實驗室跟那個實地的場所,想要去做這個研發。
     
    二月份,更多的疫苗都開始做了。所以這個的原因就是說,當疫情用公共衛生的手段防守到一個階段,最後一定要使用攻擊的武器。攻擊的武器只有一樣,就是疫苗。
     
    所以,科學防疫上,一開始就開始在準備。這個事情就是人類史上是最難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不到十二個月,幾乎差不多十到十一個月,第一支疫苗就是從,差不多已經在第三期人體試驗,已經做到快完成。不叫完成,就是他資料已經累積夠很多了。所以到十二月的時候,去年十二月的時後,就提前解盲,就知道有效。

    #美國的疫苗開發大投資
     
    詹長權:一個疫苗的開發可以這麼快。那怎麼成功的呢?就是美國。美國是一個科技大國,所以他大概每一支疫苗都投資在三百億到五百億台幣。他很大的錢,就告訴他們說你們就這樣去做,所以他同時投資了差不多六到十支。他不能保證都會成功的,每支都三百億到五百億台幣。
     
    就是你就知道說,一個有用科學引導的指揮系統、防疫的指揮系統,他會看很遠。雖然他在那個過程裡面死傷累累,對不對,美國感染者死亡者都不少,可是他有一條主軸線,就是說他一定要找到打敗這個病毒的武器,那就是疫苗,他就去投資。所以美國這個大投資這樣走,所以美國為主的。那另外一個比較小支的,就是以英國跟瑞典為主,從牛津大學開始的AZ疫苗。美國是大宗其他主要的。那我們比較不熟悉的、資訊比較少的俄羅斯跟中國,一樣都這樣在開始做。
     
    所以那樣的科學的防疫,是在去年一月就開始,那就是一個武器的競賽,看誰最能夠生產出來最好的、量最多的。大戰裡面,你要打贏對方,就是你的槍砲飛機戰艦都要比人家多,而且好之外要能夠量產。那些布局所動用的,都是在一個戰爭時代的工業生產。
     
    每個國家,幾乎都動用到他的國防生產法案,那個都是在一次二次大戰以後,你要去戰爭的時候,你可以用國家法律授權給你緊急狀況下,去徵招私人企業來做你的事情,去控制重要戰略物資。那樣的過程是很有戰略性。我在那個過程裡面,我不斷提醒政府,這是一個世界大戰,一定要這樣布局。你如果不這樣布局,你就可能會打敗。
     
    #新加坡的結盟投資之道
     
    詹長權:那小國怎麼辦呢?這些科技經濟的大國這樣做,經濟跟科技沒有那麼大的國家,就要去把自己放在一個怎麼樣去結盟的角色。那我們就拿四個國家,來看看他們怎麼去結盟。
     
    新加坡:錢很多、土地很小,也沒甚麼武器。所以他想的辦法是我拿錢去跟人家合作。所以我剛剛講的,一月開始以後,新加坡二月多就組成對抗COVID的特別委員會,由九個人左右,來自於各部會跟幾個大學,四十歲左右。他們都可以做非常重大的決定,去跟人家發展疫苗的檢測試劑,直接談判、拿錢做先期的投資,看到最原始的資料。然後他們做的報告,經過這樣評估以後,新加坡最有利的方式就是投資這個疫苗。
     
    邱顯智:投資疫苗跟檢測試劑。
     
    詹長權:對。他還沒有二期就已經看到,然後他就從那時候開始投資,變成合夥人。所以他當然拿得到疫苗阿。他的合夥的條件就是生產出來。
     
    邱顯智:教授不好意思,他是投資美國的像是輝瑞或是莫德納?
     
    詹長權:他是投資BNT。他就跟BNT講好,我會給你研發的錢,我事先跟你講。因為他已經判斷過成功的機率很大。

    #日本韓國的代工路徑
     
    詹長權:像韓國跟日本,他們一樣就跟人家講我來幫你代工。他還用很好的生產條件,來說你總是需要我們合作才能做成。
     
    像莫德納這個疫苗,大概要有五千種化學物質,各種不同,林林總總,在他整個過程是相當繁複的。你的關鍵材料那麼多的時候,你的供應鏈一定是經濟工業的強國才有。那他們就能生產一些需要的,互補有無的時候,那工廠的規模又大,他就可以去代工。否則之前最早這些好的疫苗,都是在美國跟歐陸。因為好的廠,例如比利時法國荷蘭,有一些廠都跟輝瑞等等合作,為什麼?還有瑞士等等。因為原來藥廠很大的一些國家它才有。
     
    可是亞洲這幾個,像日本跟韓國,特別是日本,他的藥界也是蠻強的,韓國也慢慢跟上了,他就這樣做。

    #用健康資料談判取得疫苗的以色列 

    詹長權:另外一個國家像是以色列,他也是起步沒那麼早,可是他一起步,就是差不多五六月的時候,他的總理就去跟人家講。後來大家看到那個故事,就是他打了15通電話給輝瑞的總裁跟他談。他談就是用他的健保資料庫,讓這個疫苗到他那邊用的時候,可以取得疫苗臨床試驗的第四期。我們有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就是說廣泛使用之後所發現的副作用跟效果。所以他用健康資料去跟人家談判,然後用高價買了以後,他就可以做。
     
    所以布局看得遠,為什麼有那個決策的機制可以這樣做?不要忘了,每一個我提到的國家都是民主國家。

    #資訊透明程序完備才能團結國民
     
    詹長權:這幾個國家,他們做這樣決定的過程,都非常充分地受到國會的監督。所以美國要投資的每一個事情、為何這樣決定,等他投資完,一定會被美國的國會叫去做聽證會。所以美國白宮的最高顧問佛奇,他的疾管署署長,他管疫苗採購的,每一個人都要到國會去接受國會議員的聽證。那個講出來的話都是有法律責任的。
     
    他們一整天的聽證會,即使疫情那麼嚴重,一定要對,在民主體制裡面,對整個民意機構做很負責任的對話,這樣才會透明。一樣,以色列,都是受到國會的,不能說是制衡,就是說在疫情下,只有透過這樣才能夠團結,因為資訊是透明的。
     
    所以,這個都是他們走的一些路徑。就是說,他們的準備與民主與治理,在一個戰爭時期,因為要有速度又要有責任。
     
    這是我看我們台灣要怎麼借鏡,看看我們那些地方做科學的防疫、政府長期投資的決策,跟國會課責的負責任的雙向互動,是不是在過去一年多以來都比較不足。那不足之後,就會比較無法眾志成城,比較容易有紛爭。在碰到危機或是疫情爆發的時候,常常就會是對立跟社會的撕裂,這個都是給病毒最好的機會來打擊我們。
     
    所以,我從這樣一個角度來告訴大家,檢測也好疫苗也好,這兩個在社區大流行一定要用的工具,我們沒有好好地提前佈署,是蠻可惜的。

  • 好遊快爆現代戰艦 在 Chea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4 20:18:21
    有 1,372 人按讚

    #義大利連衣索比亞都打不贏嗎

    網路上常常有二戰義大利的笑話,其中一項是義大利竟然連非洲國家衣索比亞都打不贏,但實際上真的如此嗎?

    歷史上義大利共有兩次入侵衣索比亞,第一次是1894到1896年,第二次是1935~1936年

    #先來談談第一次入侵衣索比亞

    時間回到1876年,衣索比亞的孟利尼克二世,這時還是國內的軍閥,就偷偷與義大利人接頭,想方設法購買義式現代化武器,要壯大自己的勢力,伺機奪取皇位。

    義大利也借力使力,想扶植一個親義的政府,來擴張自己在東非的勢力。

    #從衣奸變成衣索比亞英雄

    1885年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孟尼利克這個「衣奸」,是站在義大利這邊;以對抗當時的皇帝約翰四世,最後在義大利的支持下,孟利尼克二世如願當上衣索比亞皇帝,孟利尼克也把衣索比亞海岸送給了義大利,讓義大利取得東非地一塊殖民地,簽訂了《烏恰勒條約》

    #與義大利鬧翻

    但這個條約出現翻譯上的誤解,衣索比亞文的版本是「義大利可參與衣索比亞外交」,但義大利的版本是「義大利可主導衣索比亞外交」,義大利也用這規定,宣告衣索比亞是義大利保護國,並昭告天下,孟利尼克得知後相當不爽,寫信跟列強解釋,但沒人鳥他,孟利尼克怒而撕毀條約。

    義大利原先打算用賄賂的方式解決紛爭,先送給了孟利尼克200萬發子彈,失敗後又扶植了另一個魁儡,想要武裝推翻孟利尼克,但也失敗了。

    #全面開戰

    義大利最終火了,在1894年底,直接出兵1.8萬人入侵衣索比亞,但衣索比亞大軍有接近20萬人,人數佔有優勢,且在孟利尼克二世的領導下,衣索比亞有半數的現代化的士兵,加上衣索比亞幅員廣大,又缺乏現代交通建設,補給後勤與通訊指揮都相當困難

    在1896年3月的阿杜瓦戰役,義大利被徹底完爆,義大利國內爆發各種示威遊行,要求義大利撤軍,首相被迫辭職,義大利承認衣索比亞完全獨立。

    這一戰也被俾斯麥嘲諷,義大利人胃口極佳,但卻只有差勁的牙齒

    這就是義大利打輸衣索比亞,被當笑話的由來

    #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

    但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就是義大利獲勝了,1935年得知義大利要入侵衣索比亞時,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下達全國動員令

    「所有能夠攜帶長矛的男子都必須上戰場,已婚男子可以帶著他的老婆為他作飯洗衣服、未婚男子能夠找未婚女子為他做飯洗碗」

    當時的衣索比亞擁有50萬大軍,但很多都還是拿長矛弓箭,拿火槍的也多是1900年前的裝備,雖然比起其他非洲國家,衣索比亞算是蠻有戰力的,但比起義大利還是有一段差距

    七個月後衣索比亞被征服,陣亡比是1:27,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被迫流亡英國,直到1941年才被英國光復。

    #優秀的義大利海軍

    二戰的義大利長久以來被黑化嚴重,義大利確實是弱,但也沒那麼誇張

    像是二戰的義大利海軍表現就還不錯,擁有六艘主力戰艦,十九艘巡洋艦、五十九艘驅逐艦,各型潛艇100餘艘,在缺乏訓練、燃料與空中支援下,面對的是世界最強海軍英國皇家地中海艦隊,在蓬塔斯蒂洛(Punta Stilo)與卡拉布里亞海戰(Calabria)打成平手

    #有創意的武器

    武器更是有極有創意的人操魚雷,顧名思義是那時代的精靈炸彈,藉由人為操作,魚雷可以準確地擊中目標且「駕駛員」在魚雷爆炸前,可以利用魚雷後半身撤離現場,人員大機率不會折損。後來被日本人學走,做出了「回天魚雷」,結果為了節省原料,回天並沒有逃生系統,挺不人道的。

    #義大利的潛水艇

    義大利的潛艇部隊也相當優秀,1940到1943年,義大利潛艇在大西洋擊沉了112艘商船,絲毫不輸給德國的U艇。

    潛水艇達文西號,總計出航11次,擊沉了17艘船隻,甚至還計畫偷襲紐約,只是在行動前,達文西號就被擊沉了。

    達文西號也是整個二戰中戰果最佳的非德國潛艇。總結來說意大利海軍雖然不能與英國海軍匹敵,但在極度缺乏燃油與裝備下,絕對是一支值得尊敬的海軍,也是二戰義大利軍隊中少有的亮點。

    #重點來了

    好在現在還有一款佛心遊戲《戰艦世界》,讓我們可以好好了解義大利海軍,《戰艦世界》是一款史詩級的海戰主題PCGAME

    《戰艦世界》擁有所有海軍強國的最強艦艇,每個國家的特色都不同,可以研究不同國家的特點,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戰術與打法,像是義大利的特色就是具有隱蔽性、機動性且轉砲很快,裝甲防護也還可以,但就是手短了點。

    《戰艦世界》是一款用心打造的史詩級遊戲,嚴格對照歷史的真實細節,在還原歷史船艦上嚴格且苛刻,像是船艦材質如鐵甲還是木質甲板都依照歷史去設置,同時戰艦數據也依照歷史的數據庫去打造,慣性、後座力、碰撞、鑿穿等效果,都力求趨近現實。

    #重點是免費的

    現在使用Cheap專屬下載遊戲連結 https://wo.ws/2P0S4BS

    配上我的神秘代碼 #BOOM 就可以獲得新手大禮包,裡面有七天的加值帳號、250萬枚銀幣、20個不安的火焰迷彩,還有兩艘船,美國的聖路易斯巡洋艦,與德國的加值船埃姆登輕巡洋艦,趕快來感受一下最真實的海上盛宴吧

  • 好遊快爆現代戰艦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1-15 21:41:01
    有 61 人按讚


    等待許久Somebody Sue/普通人終於讓東吳十二虎陳重新登板亮相了!

    東吳與我頗有關係(因為我讀東吳大學......好啦,我知道這樣說很爛,但真就是這種關係),所以當我重新看三國,實在對東吳的人物感到抱屈。

    三國演義是以蜀漢為正統,日本人由於受三國演義頗深,所以動畫、電玩等作品就大大強化蜀漢武將的能力。像是三國志11,有些武將擁有「特技」,然後蜀漢擁有......「神將」關羽、「鬥神」張飛、「騎神」馬超、「弓神」黃忠、「神算」諸葛亮、「工神」黃月英。我就算不提這些特技具體內容是啥,光這些名字,就知道他們在遊戲中是牛逼到了極點。
    曹魏的武將能力在電玩中雖然比蜀漢遜色,但是人才濟濟,板凳深度其實相當恐怖,若非光榮三國志的AI刻意設計的不怎麼樣,若是曹魏陣營主動的多路進攻,其實蜀漢及東吳將在長期消耗下落敗(而現實中的三國,蜀吳還真就是比不過北方的資源豐沛而落敗)。

    東吳......雖然也有「水神」周泰、「戟神」太史慈、「火神」周瑜等S級強將,但絕大多數武將,其實都很AB級。所謂AB級,就是能力不算差,但卻又沒多強,如果要數值化,那就是介於80~90之間(很多時候,當真是87分不能再高)。然後東吳的武將特技又大多數屬於水上技能,像是:增加水上的移動力、在水上攻擊有一定機率不會被反擊傷害......但很少有利於陸戰的特技,這就導致攻城及守城時,東吳武將真的很難用。

    由於電玩數值不優,三國演義少描寫,東吳的武將也就顯得很黯淡。像是今天分享的董襲老兄,我除了記得在曹操傳打死他後可以獲得那能力雞肋到不行的連環鎧......還真是挺不熟他的。

    三國雖然已經是描述到爛掉的歷史,但其實被忽略的還是不少,正如有些老兵喜歡描述自己的當年勇,曾經征戰無數的東吳諸將,也會希望自己的事蹟不被忽視吧?

    【chat三國】十二虎臣爆裂戰士:水中勇蛟董襲

    如果您還沒看過《十二虎臣爆裂戰士:一等老將程普》的,請來:
    http://0rz.tw/0k5T0

    如果您還沒看過《十二虎臣爆裂戰士:精實鐵男黃蓋》的,請來:
    http://0rz.tw/DQT6Z

    如果您還沒看過《十二虎臣爆裂戰士:勤苦先鋒韓當》的,請來:
    http://0rz.tw/OikS4

    如果您還沒看過《十二虎臣爆裂戰士:無私健將蔣欽》的,請來:
    http://0rz.tw/2cL9a

    如果您還沒看過《十二虎臣爆裂戰士:至強肉盾周泰》的,請來:
    http://0rz.tw/6fHI7

    如果您還沒看過《十二虎臣爆裂戰士:虎無犬子陳武》的,請來:
    http://0rz.tw/HTP7P

    新的一年,《十二虎臣爆裂戰士》下半場要開打啦!真的是讓大家久等了。基於距離上半場的前六位虎臣有點時間,大家要是喜歡這個系列文章的話,趕緊先複習一下,順便多多按讚分享,感謝諸位讚歎諸位!

    江東十二虎臣裡,已經介紹過的前六位與尚未介紹過的後六位,大致上可以用「孫策入主揚州的會稽郡」這個時間點作為分水嶺。孫策陸續打敗揚州的劉繇、王朗、嚴白虎等割據勢力後,自封為會稽太守,從那時開始孫策才算是個「咖」,具備逐鹿中原的實力和聲勢。

    孫策想要在江東穩固統治,光靠父親孫堅舊部「三鐵衛」以及核心親信「淮泗敢死隊」是不夠的,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終究還是得跟本土勢力合作,孫家才能走得長長久久。不過當時周遭還有很多敵人要面對,孫策並未有太多積極的攏絡措施,要一直到孫權時期,才開始大動作起用各位所熟知的「吳四姓」-顧、陸、朱、張這些大族子弟。

    董襲算是少數出身江東,卻又早在孫策時期便獲得重用的特殊例子,但是關於他的出身,則有很多曖昧不明的地方需要釐清。

    先說結論,與上一篇所介紹的陳武有著較為明顯的名門背景不同,董襲沒有世族該有的樣子,這大概可從董襲傳記裡的兩點特徵得以判斷。

    首先,董襲是會稽餘姚人,同時代幾乎沒有一個與他同樣出身會稽的同姓宗族在政壇或是學界上活躍。如果硬是要往前推,東漢時期倒是出現過一位孝子董黯,出身於鄰近餘杭的句章縣,並號稱為漢武帝時經學大儒董仲舒的六世孫,不過關係實在扯得太遠,而且董襲也沒有什麼經學上的言論或成就;若是往後看,在孫吳末帝孫皓在位時,有出現過一位官至司徒的董朝,不過有關他的生平乏善可陳,與董襲之間有什麼關係也無從得知。

    再者,通常世家大族之所以成為世家大族,在於他們「詩禮傳家」的特色,也就是說他們一族所掌握的學問是必須代代相傳的,所以他們就會極為重視下一代的教育,如此才能夠繼續把持住學問,進而維持家族享有的特權。董襲既不知他的父祖是何來歷,其子孫也沒能在孫吳政權裡留下任何蛛絲馬跡,就他獨自一人載於史冊。

    雖然董襲不像陳武那樣有身家背景,但他卻又跟出身低下階層的蔣欽、周泰很不一樣,而這也同樣可以從董襲傳記中抓出兩條線索。

    第一條線索發生在孫策初步平定江東、自封為會稽太守的時候。當時董襲專程迎接孫策的到來,而孫策見到董襲身高八尺、渾身散發出旺盛的戰鬥力,當下將他招為會稽郡的「賊曹」,負責會稽的治安維護,用現代的邏輯來理解的話,大概等同於警察局局長。

    這則事件看出了董襲在會稽的特殊地位。如果他只是一介草民,那孫策不可能會特別與董襲做進一步的會唔,而且還封他做賊曹如此有份量的職務。

    就我個人的推測,董襲可能是因應黃巾起義後的亂局,而集結起來保衛鄉里的武裝組織頭子,又或者是趁著天下大亂盤據一地的山大王。在孫策用壓倒性的兵力入主江東後,與其像嚴白虎那樣被打到幾乎人間蒸發,倒不如主動輸誠,在孫策政權裡佔一個好位置。

    第二條線索則是發生於孫策被暗殺、孫權匆促接手的時間點,當時孫權還是個十八歲的少年,江東人心浮動,孫策孫權的母親吳氏為此特別召集眾臣商討日後對策,董襲不但位列其中,還有著極為優異的表現。

    董襲當時如此向吳氏說道:「江東地勢有山川之固,而討逆明府恩德在民。討虜承基,大小用命,張昭秉衆事,襲等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時也,萬無所憂。」意思就是江東易守難攻,孫策大人的治理也很不錯。孫權大人接手,大家一定挺到底,政事有張昭處理,打仗又有我董襲等一幫將領來坦,大家安心免驚。

    既有資格能夠參與如此高層級的會議,還講得出這麼有sense的建議,歷史上的董襲似乎跟我們在《三國演義》或是電玩中所認識的董襲,很不一樣。

    甚至我還可以這麼說:江東十二虎臣之中,除了甘寧或許可以相提並論外,董襲在水戰能力上絕對是最出類拔萃的,他才是水戰之王。

    約莫在赤壁之戰前,孫權發起了第二次攻伐殺父仇人黃祖的軍事行動。黃祖見孫權來勢洶洶,自然是做好了萬全準備。他先是在屬於戰略要地的河口安置兩艘戰船,並且用粗繩與巨石將船隻固定,同時派遣一千多名弩手駐於船上,只要孫權的戰船攻過來,先用箭雨賞他個痛快,又可運用船隻阻擋對方,簡直就是一道堅固的水上長城。

    不過董襲帶著一百多名重裝部隊,駕著小船深入黃祖的戰船長城中,將固定船身的粗繩割斷,於是黃祖的防線因此被破解,而他本人也在這場戰役中殞命,孫權總算是一解心頭大恨,董襲也拿下這場復仇戰的首功。說不定在他迎接孫策來到會稽時,率領的是一支專門幹水上生意的「江洋大盜」呢!

    當然不僅是水戰,董襲在征伐山越上的表現同樣活躍,還因此受封了「威越校尉」這麼一個如此直接的武官職。更有意思的是,董襲是少數能在孫權尚未稱王時,能夠獲得「偏將軍」一職的強者。先前也曾提過,漢朝的將軍職是很崇高的,漢末除了手握朝廷的曹操外,沒幾個群雄給得起。

    為什麼歷史上的董襲好像猛到沒朋友,但後世卻好像沒什麼感覺,只是把他當作二線武將呢?其實答案在過去所發表的文章都有提過,大概就是三大要點:非蜀漢陣營、敵人不夠強、戰死。

    在《三國演義》將蜀漢作為正義的一方時,評價先加個十分再說,董襲無福消受;再來董襲有史可查的對手,不是那種免洗感很重的山越頭目,就是黃祖、劉勳之流,不像周瑜擊退曹操、呂蒙打敗關羽那樣威到爆棚;最重要的是,董襲最後是在濡須之戰因遭遇風暴,導致戰船翻覆而溺斃,那麼瞎的死法也就不用指望會有什麼好評價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董襲之所以會溺斃,並非他身手不如人,而是當時他不顧部下的極力勸阻,堅持要在船上盡忠職守的結果,而且董襲之死反而又透露出他深不可測的實力。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由於孫權因應曹操的進攻親自率軍迎敵,而董襲也隨同出征,並率領著五艘「樓船」的水軍。樓船是那個時代最大噸位的戰艦,一艘樓船的基本硬體設施起碼有三層,而且還有許多如發射箭弩的弩窗、反擊登艦敵軍的矛穴、擊發石塊用的投石車,甚至還有製造鐵汁的熔爐,再加上駕駛之需的舵手、操帆手等等,一艘樓船所需要的人員編制該有多少呢?

    以當時的技術而言,已經可以建造出容納近三千人的巨無霸樓船,或許董襲所率領的那五艘樓船級數沒那麼高,但畢竟還是樓船,就算是一艘一千人的規模,董襲當時至少手握五千兵力。再假使先前所推測董襲在會稽擁有武裝部隊屬實,那麼以孫吳政權世襲領兵的制度來看,這五千人都可以算是董襲的私家兵。

    話外一提,周瑜病逝後轉交給魯肅統領的部隊也不過四千餘人。

    難怪董襲寧願翻船溺死也不退,也難怪董襲死後孫權只是厚待其家屬,而非將這支軍隊再轉交給他的兒子繼續統領。

    當然以上都是稍嫌隨興的假設,但董襲在水戰上無與倫比的能力,倒是無庸置疑的。

    --------------------------
    《非普通三國:寫給年輕人看的三國史》虎臣重啟 天下大吉!

    博客來|http://goo.gl/gLfXTx
    金石堂|http://goo.gl/ZKCe0J
    誠 品|http://goo.gl/MGUlkM
    三 民|http://goo.gl/uYRVtu
    讀冊生活|http://goo.gl/V98hv2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