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好聽日文名字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好聽日文名字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好聽日文名字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好聽日文名字男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學號】 秘密九月要入學,溫柔小學前陣子寄來了一堆書籍資料,也包含暑期先修的教材、讓居家隔離時間中孩子可以自學。然後學校也寄來一堆疫情提前部署的說明單,上面寫說如果疫情依然無法順利開學的話、學校會全校的每個學生發一台平板,全體師生都線上上課。 #目前全校已經全部採買完畢_就等著發放 #突然覺得學校...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

好聽日文名字男 在 拎杯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09 08:34:04

【學號】 秘密九月要入學,溫柔小學前陣子寄來了一堆書籍資料,也包含暑期先修的教材、讓居家隔離時間中孩子可以自學。然後學校也寄來一堆疫情提前部署的說明單,上面寫說如果疫情依然無法順利開學的話、學校會全校的每個學生發一台平板,全體師生都線上上課。 #目前全校已經全部採買完畢_就等著發放 #突然覺得學校...

好聽日文名字男 在 Drama Note 靠看劇續命的社畜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12:53:39

我們都這樣叫他們!擁有可愛小名的日星 ⁡ 初入日坑的你們 是不是對於一些暱稱不甚熟悉 今天來介紹擁有可愛小名的日本明星 讓你看起來就像入坑許久的資深粉🤩 ⁡ ◾️#ニノ #二宮和也 傑尼斯事務所的 #嵐 成員 二宮和也 擁有童顏臉蛋的他 也擁有一個可愛的暱稱ニノ(Nino) 取自二宮和也(にのみや...

好聽日文名字男 在 ?????? ???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20 06:35:04

SUQQU SHIMMER LIQUID BLUSH #澪涼 #MIOSUZUMI –––––––––––––––––––––❄️––––––––––––––––––––– 哈囉大家好我是PARKER~ 當初看到suqqu夏妝那冰涼輕透感的妝容 我真的對這個薰衣草粉紫色的腮紅液感到興趣很高漲 一來它...

  • 好聽日文名字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6 20:16:18
    有 2,521 人按讚

    【學號】

    秘密九月要入學,溫柔小學前陣子寄來了一堆書籍資料,也包含暑期先修的教材、讓居家隔離時間中孩子可以自學。然後學校也寄來一堆疫情提前部署的說明單,上面寫說如果疫情依然無法順利開學的話、學校會全校的每個學生發一台平板,全體師生都線上上課。
    #目前全校已經全部採買完畢_就等著發放
    #突然覺得學校很凱_老木繳的學費也凱

    提前發來的教材裡,當然有ㄅㄆㄇ。但學校卻在書本上,都印上了孩子的漢字名字。由於板桓堅持學校要用日文名字稱呼孩子、不可以用中文。避免孩子不習慣,回到日本後反應太慢。
    #板桓還錄音秘密的日文全名發音_希望班導要講對
    #然後班導竟然跑去學了五十音_板桓你他媽是想逼死誰

    通常秘密剛入學的一年級這年紀,應該還在五十音的階段。但偏偏日文名字沒辦法用ㄅㄆㄇ來發音,所以秘密只能直接跳級、學寫漢字。看著秘密辛苦寫著漢字,龍哥就忍不住感嘆:

    「還好秘密的漢字筆畫很少。但我覺得,等髮髮上小學、她寫名字時就會想殺了父母!我的名字的筆劃也很他媽多的啊!!每次我被老師罰寫名字的時候,寫到『龍』就超他媽的想死!!別人寫很快啊,就我寫最慢、最晚回家!」
    #髮髮日本名字的漢字筆劃超多_又超難
    #這名字難到日本戶政的職員問_這什麼字要怎麼唸

    「老潑妳會討厭自己名字的筆劃多,是因為妳太皮、常常被老師罰寫吧?」

    板桓聽到龍哥的哀嚎、嗤之以鼻地回嗆:「髮髮的個性保守、循規蹈矩,個性也算溫和,才不會被老師罰寫。那她就根本不會討厭她的名字,而且日文發音可愛又好聽。雖然漢字難了點,但聽起來就是可愛俏皮女孩的名字。」

    「老潑,妳以前⋯⋯其實是個小太妹吧?」

    過了一會,板桓略帶遲疑的開口,但語氣卻他媽的很堅定:「妳之前說,妳國小根本不寫作業、打牌賭博;國中在爬牆、跟別的男生幹架、拿立可白畫書包;高中翹課又無照偷騎機車。這些事跡,我聽得心驚膽顫!這些行為,在日本根本就是不良少女啊!!」
    #板桓撫著左胸口_表情似乎受驚不小

    突然,板桓像是頓悟了說道:「難怪媽咪幫妳取了這名字,霸氣像是男生的。

    聽起來⋯⋯


















    就是專門培養、來混黑道堂口的。」
    _ _ _

    貧果「吼~你完了!我要跟我媽咪說(醜哭)」報導~

    【後記】學校的清單裡面也有備註,說要我們回填孩子的身高體重,他們會幫忙購入制服,費用會在學雜費裡收。並且為了避免各自家長拿到外面去電繡學號,他們決定統一購買制服、然後統一送去電繡,避免移動、增加傳染的機會。

    這間學校很人性化、因為個資法的關係,所以家長可以自己選擇繡不繡孩子的名字。
    #哪像龍哥以前上學都規定要繡名字跟學號
    #是這小學這樣_還是大家都只要繡學號就好了

    板桓看著說明單上的學號範例、很不解地問:「這種號碼是什麼??為什麼要繡?是台灣的身分證字號嗎?」

    「噢噢,那個是學號啊!就是如果你違規,導護長就可以記下你的學號、然後扣你分!
    或是白天該上課的時間、你卻穿制服翹課在外面、出入網咖,學校附近的熱心八婆只要看學號、就可以立刻找出你是誰,然後通知學校或家長、來把你抓回去啊!」
    #龍哥認真仔細地跟板桓解釋
    #他似乎不懂為什麼要有這種號碼

    「那,如果老潑正常下課了、但卻在外面抽菸,或是亂丟垃圾,就可以看妳的學號、然後跟學校檢舉妳嗎?」板桓順了順思緒、歪著頭好奇提問。

    龍哥一聽、臉上立馬浮上一抹不屑、用看著小嫩逼的表情、賊笑地說:

    「你傻啦!在校外抽菸打人,只要是被路人看到⋯⋯






    第一件事,就是先遮學號、然後快跑啊!」

    #完了老潑妳真的是小太妹
    #如果妳是日本人_老子絕對不會跟妳結婚

    #人家一直都是學校裡的資優菁英啊_怎麼最後被妳收割

    #我們的愛情_原來是個鬼故事

  • 好聽日文名字男 在 火星童書地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31 08:40:23
    有 125 人按讚

    [影評] 柿子色的街燈--陳素宜 / 好客ING

    前些日子收到好客ING的影評邀請,截止日是六月底。懶惰如我,通常都是拖到截止期限最後一刻才會交稿。但疫情嚴峻,全國停課,也很多人WFH,在家打滾的時候突然想到應該要趁現在趕快發文,大家在家就可以來看影片囉。

    好客ING上面的影片主題非常多,兒少專區裡有卡通、客語童謠(好聽!),教育學習區,也有東森幼幼台的大哥哥大姐姐+吉祥物的《阿迪牯!遊客記》。我選的是知名兒童文學作家陳素宜《柿子色的街燈》的改編動畫,一搜尋居然48集,。看了之後,才發現這個故事只有8集啦,一集大約十分鐘,但分別配了六種腔:四縣、海陸、大埔、饒平、詔安和南四縣,所以總共有48集。
    ┄┅┄┅┄┅┄┅┄┅┄┅┄┅┄┅┄┅*
    以下爆雷!!不想被劇透or懶得看長文的話請直接點下面連結收看。
    好客ING:https://broadcasting.hakka.gov.tw/
    Facebook:好客ING
    ┄┅┄┅┄┅┄┅┄┅┄┅┄┅┄┅┄┅*
    下方長文警告哈哈哈
    ┄┅┄┅┄┅┄┅┄┅┄┅┄┅┄┅┄┅*

    我選了比較常見的四縣腔。我其實是個很少追劇的人,看劇都是為了學語言,我可能會暫停抄筆記,或是重複一直聽十幾遍學發音。這次看這部動畫我也很認真對照華文字幕去聽客語的字彙,有些聽起來跟台語一樣,有的來自日文,有的是看到字幕→聯想到台語的漢字,比如說「老闆」,其實是「頭家」,只是換成客語發音。

    聽了幾種不同的腔,發現字幕有些不同,大埔、饒平和詔安我好像比較聽得懂,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另外,看到很多片名還有劇中的名字都有一個「牯」,覺得很好奇,還去查了一些論文和資料,才知道客家話裡有很多這種詞綴,「牯」通常都是用在雄性上,接在名字後就是一種親暱的稱呼,或是在名字前接個阿(這華語也有),所以四縣腔裡是「阿姨婆」「阿可欣」(我一開始還在想到底是阿姨還是姨婆)。

    《柿子色的街燈》主角是小女孩可欣,還有她得了失智症的姨婆。姨婆常常講一些可欣聽不懂的話,有時又不太受控,讓可欣有點煩惱。第一集「貓飯」裡,可欣餵貓咪「大咪牯」吃飼料,但姨婆堅持「貓老闆」喜歡吃的是貓飯。可欣不懂為什麼姨婆叫貓咪「貓老闆」,她也不知道什麼是貓飯。姨婆到廚房,想親自幫貓老闆煮貓飯,但她卻忘了怎麼煮。這時,貓咪跑進了有榻榻米的房間,可欣追了進去,結果卻意外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在這裡她遇見了另一個女孩小燕子,她們很快變成好朋友,一起出發尋找「大咪牯」。

    在河的另一岸有一間貓食堂。貓老闆走了出來,牠身上的花紋跟「大咪牯」一模一樣。牠吐出嘴裡叼著的牙籤,落水後變成了跨河的荷葉,過河後的可欣回頭一看,對岸亮起一盞暖橘黃色的柿子街燈。可欣和小燕子吃了貓老闆最拿手的貓飯。鏡頭一轉,可欣媽媽回家了,喊了一聲「燕姨,可欣在哪呢?」,正在煮貓飯的姨婆回說:「應該在有榻榻米的房間吧。」媽媽走近房間,先是貓咪跳了出來,接著媽媽發現可欣在榻榻米房間裡的衣櫥中睡得正熟,手上還握著小燕子爸爸賣什貨用的波浪鼓。可欣走到客廳,開心吃著姨婆煮的貓飯,卻聽見姨婆搖著波浪鼓,嘴裡喊的叫賣聲和小燕子喊的一模一樣。

    在看到小燕子出現時,我就猜到了這是個穿越劇,而小燕子就是姨婆小時候。一樣三花的「貓老闆」,回到現實生活中之後媽媽喊姨婆叫「燕姨」,以及姨婆的叫賣聲,在在證實了我的猜想。在全世界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之後,小孩與老人之間互動的兒童文學作品日益增多,其中處理孩童面對失智老人感到困惑、憤怒的作品也不少。這部動畫裡分為四個小故事:貓飯、油桐花開了、花頭巾、柿子色的街燈,可欣回到姨婆的童年時光,一起經歷許多奇幻冒險,她們之間產生了共同回憶與連結,可欣也不再覺得姨婆的言語舉止奇怪又難以理解了。

    這部動畫不僅用客語發音,也真實呈現了客家人的生活風貌。五月雪油桐花樹幻化為精靈,姨婆自幼開始就會對著伯公(土地公)廟拜拜,被九降風吹走的花布手帕,希望九降風幫貓老闆吹乾米粉和柿子,最後藉著冬至的粄圓(客家鹹湯圓)的味道來回憶姨婆幼年時對逝去母親的思念,種種元素交纏著親情與土地,融入自然,不讓人覺得刻意。

    因片名中有「柿子」,在劇中處處可見柿子的身影,但片中一直出現的燕子,與姨婆之間的關連好像沒有表現得很清楚。貓老闆有兩個助手,一個是猴牯老,另一個是惹包蟹,我推測這靈感是來自於日本民間故事《猿蟹合戰》。而那間榻榻米房間裡的衣櫥正如《納尼亞王國》中的魔衣櫥,是進入另一個世界的入口,納尼亞王國中也有一盞路燈,象徵著異世界的國界。可欣穿過衣櫥,回到過去的時代,是第一個穿越;貓老闆變出荷葉橋,邀請她們進入貓食堂,背後出現柿子色的街燈,象徵從真實世界跨到奇幻世界,是第二個穿越。柿子色的街燈其實從頭到尾只出現過兩次,第二次就是小燕子見到病逝的媽媽,這也是一種非真實的連結。

    西洋的奇幻擅於打造一個架空世界,而日式奇幻則是將奇幻跟現實融為一體,讓你分不清真實虛幻的界線,作者用西洋的手法來跨越奇幻與真實,在奇幻與真實之間用親情貫連,《柿子色的街燈》在內容呈現上跟日式奇幻很為接近,我非常喜歡,但原著缺貨中,現在也沒辦法去圖書館借來看呀。

    這部動畫唯一可惜的就是美術設計,畫風還停留在我年輕時代的「阿貴」(瞬間暴露年紀)其實閉上眼睛,腦中浮現的是吉卜力的場景。森林、參天古樹、湖水、光影、精靈、鄉間小屋、小女孩,不覺得很吉卜力style嗎?給我一個男鹿和雄版本,我想一定能揚名國際的。

    不知不覺寫這麼長,能看到這裡的人,承蒙你。
    最重要的就是好客ing的影片看起來!還有FB也別忘了追蹤喔,恁仔細。
    留言處有圖多多網誌版連結,歡迎點閱按讚。
    ┄┅┄┅┄┅┄┅┄┅┄┅┄┅┄┅┄┅*
    好客ING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broadcasting.hakka
    網站 https://broadcasting.hakka.gov.tw/

  • 好聽日文名字男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19 08:49:59
    有 120 人按讚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 好聽日文名字男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1-25 20:21:51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 好聽日文名字男 在 Vicky Ts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5-12-20 22:44:18

    首先 這是我從小到大 所聽過的日文歌裡 最 最 最喜歡的一首!
    其次 我直到前幾天才知道這首歌的名字!!!
    我很早以前就聽過這首歌 但是第一次就被震撼到了
    「哇靠為什麼這首歌那麼療癒聽起來那麼溫暖那麼舒服?!」
    然後有段時間一直和我的朋友哼這首歌的旋律想要知道到底是什麼歌但最後都無疾而終
    直到粉ミルク翻唱了這首歌我無意點進去聽才發現!
    「哇原來是這首歌!!!」當時我整個人都沸騰了(。∇^☆)
    這幾天一直循環這首歌 真的太好聽了!聽起來太治癒了!
    而且歌詞也不是一般的溫暖啊~~~
    就是看了讓我有一種死去已久的少女心爆發了的感覺 (*。∇^*)
    然後這首歌也被倖田來未和新垣結衣翻唱過 原版比較偏搖滾的
    但是我還是比較喜歡這種舒舒服服的感覺~
    而且那時候第一次聽是新垣結衣的翻唱
    不過這次我選擇還是做了粉ミルク的這個版本
    這版本也真的超讚的~~
    總之
    這首歌
    就是
    很讚!!!
    在我聽來不光聽到的是字面上的那種愛情的感覺
    更讓我想到了親情、友情 這些很溫暖很重要的感情
    不過是對於男女朋友 其實還有非常多重要的人都在自己的身邊~
    要好好珍惜唷😂
    *--------------------------
    *Original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0bb30seo28
    ⚠:I didn't do anything about this video.i only doing this chinese subtitle.
    if you like this video just give me a thumbs up!!!
    ⚠:每一部翻譯的影片上傳僅負責參考學習使用
    不具有任何商業意義
    (如有侵權請留言告知)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