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好德承天佑感情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好德承天佑感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好德承天佑感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好德承天佑感情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手,能否再寫我心?》 病榻期間,手背插著針咀喉管,魂遊太虛、任人魚肉、無力感交集無奈感,思前想後、回顧人生,遊走於天堂地獄之間…… 休息了大半個月,今天【五一】,是還債的日子。 上月中,答應讀者寫一篇1700字長文,其後身體抱恙,承蒙讀者眷顧,兩日內就獲得3000多個emoji及問候留言,...

好德承天佑感情 在 BeautyExchange.com.hk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2 05:25:13

.
娜姐周秀娜(Chrissie)係唔少男生同女生心目中嘅女神,可惜Chrissie自2013年與陳偉成(Avis)分手後,感情一直未有著落。不過日前就突然傳出Chrissie同TVB新一代小生余德丞發展地下情3個月,雖然二人未有出面承認,但已經獲唔少網友睇好!
.
報導指,二人被影到一齊睇戲後,女...

  • 好德承天佑感情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01 18:10:43
    有 777 人按讚

    《我手,能否再寫我心?》

    病榻期間,手背插著針咀喉管,魂遊太虛、任人魚肉、無力感交集無奈感,思前想後、回顧人生,遊走於天堂地獄之間……

    休息了大半個月,今天【五一】,是還債的日子。

    上月中,答應讀者寫一篇1700字長文,其後身體抱恙,承蒙讀者眷顧,兩日內就獲得3000多個emoji及問候留言,先在這裏謝過。

    於是,決定今天在facebook寫一篇有史以來最最最長的文字,就以3000字為目標吧。

    三千,其實就是N ,並非一個實數,所謂三千煩惱絲、孔子三千弟子、三千大千世界、孟嘗君食客三千……

    真正字數多少,who cares ?

    這段期間,看了不少平時沒有觀看的頻道、聽了不少未聽過的歌曲、閱讀了不少平時沒有翻過的書,但盡量避開一些令人氣憤的新聞,以免影響身心康復進度。

    長期讀者應該知道,我很喜歡菲律賓民歌Anak, 原來除了譚詠麟翻唱的粵語版《孩子》,盧冠廷也曾在演唱會演繹,他那特別的唱腔,更能勾劃出一種莫名的情感和幽怨,一曲《孩子》,又聯想起五歲小女孩被虐待致死……

    至於那個什麼五千萬噴水池(又是五千萬?), 如此芝麻綠豆小事為什麼能夠引起巨大迴響,真正原因,其實是香港能公開討論的話題,已如鳳毛麟角。

    要我寫1000字批評康文署、又或者寫1000字批評東方昇,同樣輕而易舉,反正在撕裂的香港,已經沒有什麼真理,不是嗎?就連那個冷血兇殘的繼母,判決也不能達到一致(6比1)。

    本欄的出現,源於2014年佔中期間,一篇《致我們即將逝去的香港》深受歡迎,7年來我手寫我心,完成了數千篇文章。
    7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人體細胞每7年就可以全部重新更換一遍。

    從零開始,到今天超過3萬followers,總算略有所成,老懷安慰。

    多年前其中一篇文章曾提及過台灣作家(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和兒子合著的一本書《親愛的安德烈》,當年買書後翻過十來頁便束之高閣,臥床期間,from cover to cover重新閱讀一遍,今天想和讀者分享其中一節(天地圖書2007年11月版213頁):
    龍應台問兒子,「你最同情什麼?」
    兒子回答:「無法表達自己的人 ---- 不論是由於貧窮、或是由於不自由而無法表達自己的人,我最同情。」

    安德烈,你同情香港人嗎?

    去年港版國安法出現,大量KOL刪文的刪文、離開的離開,自己亦提心吊膽,方寸大亂隨波逐流,匆匆忙忙刪除一些不滿政府胡亂施政的文字……

    刪著刪著,看著看著多年來的文章…… 忽然停止,反問自己,到底在做什麼?

    李懂媽這個專欄,多年來不是被黃絲指罵、時不時被「捧」為親政府藍絲嗎?

    從來都以「香港人」這三個字作為人生座標,不管是楊千樺還是周柏豪,我都不希望見到香港人自相殘殺……

    佔中期間,看見年輕學生和年青警員被捲入政治漩渦紛紛入獄,同樣令我揪心,多次發文惋惜。

    我批評周浩鼎之愚,更揭破林子健釘書機事件的拙劣。

    從來明確指出港獨是「海市蜃樓」,苦勸年青人不要走上不歸路。

    我痛恨警方濫打濫捕、亦不滿示威者圍毆地鐵職員。

    我聲討元朗兩名當值警員出賣受襲市民轉身而去,同時表揚一些盡忠職守的警員。
    (這裏先叉開一筆,從來深信讚許更能激勵對方做多些好事,就如叫頑皮學生做班長,部分讀者可能認為不停指責更有效,真的嗎? 至於什麼對方已經收足人工無需讚許,更是一派胡言,我們就不能讚揚服務一流收足人工的酒店經理? 我們就不能 嘉許任勞任怨收足人工的清潔工人?)

    林超英反對填海,我發文和他爭辯。

    我寫「天佑武漢」、 亦不贊成與以武漢為病毒名稱,令部分讀者頗有微言。

    我真心覺得高鐵方便快捷、亦不認為一地兩檢有問題(事實證明判斷正確,香港人只見樹木出煙不見森林大火)。

    我寧願中央全面接管,也不願見如此低質素的特區管治團隊收取高薪厚祿,事到如今,反正大局已定,真誠希望北京換血,14億人當然很容易挑選精英團隊治港 ,無須「明益」一大批無能的忠誠廢物。

    蔡若蓮兒子自殺,有人奔走相告額手稱慶,我心痛指出香港病了。

    我全力針對屈穎妍的虛偽,但反對有人恐嚇她及家人……

    但今天,為什麼連自己這種溫和評論的人,內心都會心生恐懼、寢食難安?

    是什麼令香港人無法表達自己?
    安德烈,你有答案嗎?

    今天,就算審計署署長都無法自由自在表達自己,因他審查的入境處長,已貴為國安處成員……

    那麼,是否要永遠離開香港,才能夠暢所欲言?

    讓我們看看身在台灣的沈旭暉、蕭若元、黃毓民、林夕……

    除了黃毓民作風保持一貫,作為文字人, 自己明顯感覺到其餘三人隱隱透露出那種不忿、不甘心的情緒。

    就以沈博士為例,文章雖然字字珠璣、言中有物,但難掩內心一股怨氣,粵語形容詞就是「講多咗啲」,但這也難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但這又衍生了另一種爭論,就是收費文章。

    網上看見有關收費文章的兩極意見,一說天下沒有免費午餐,有價值的文章要收費理所當然,另一說是,全家已安全離開香港的KOL,還要香港人付鈔,吃水深火熱中港人的人血饅頭?

    先說說個人情況,自己寫文章屬於玩票性質,時而月旦時事、時而抒發內心…… 數月前開設patreon,某程度上想測試自己文字的價值,可惜至今仍未能達到facebook讀者1%,命也!

    早前宣告抱恙短暫停筆 ,有patreon讀者即時終止贊助,原因未明,但心有戚戚焉。
    傷感的當然不是那幾塊錢,一直以為patreon讀者願意付出真金白銀是一種支持,但猛然醒覺,原來亦有少部分人認為只是買賣,你有病不賣(文)我便不買,各不相欠,亦合情合理。

    回頭說海外KOL,他們對香港問題指指點點,是愛護香港?還是隔岸觀火?

    沈教授形容自己設立patreon屬於「轉移陣地、互相扶持」,這一點我可以同意。

    去年身處台灣的燒山,多次在youtube肯定預言,當美國對香港官員實施制裁,所有特區官員必定雞飛狗走,一個不留……

    結果是什麼?

    實況是燒山已經離地,我曾寫過一篇《禍起蕭牆》,說的就是這種情況,燒山仍誤以為雞隨時可以飛、狗隨時可以走……

    就讓我抽離一點,作個比喻。

    一名脫北者(逃離北韓的人),在海外發表文章,說獨裁政府如何不堪、北韓人民生活如何艱苦、他們應該繼續爭取自由民主不要跪低……

    海外KOL隔山打牛這種做法有沒有問題,留待讀者自行判斷,本文原本想用的標題,是《每人心中都有一個李懂媽》, 正如李安導演拍完《臥虎藏龍》,對記者說「每人心中都有一把青冥劍」、拍完《斷背山》,李安又說「每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你懂嗎?

    經過風風雨雨,自己病後反而作出了時間上的取捨,讓自己人生舒服一點。

    patreon是收費專欄,當然會按時出文回饋讀者(順帶一提,今天是1號,鼓勵大家加入),facebook是免費文章,只希望讀者認同和嘉許(如前述以讚揚作鼓勵),不再吝嗇按讚。

    所以,今天自己定下目標,由這篇文章開始,每當獲2000+ emoji (起碼證明文字有人肯定),翌日便會繼續寫下一篇facebook文章,否則,無謂舞文弄墨自作多情,多點休息就是,何時寫facebook,隨緣吧……

    最後,不得不提港台《鏗鏘集》編導蔡玉玲,特意抽取昨日一篇patreon文章和大家分享:

    【 近日湯家驊力薦林鄭連任,可惜他錯用了一句 “the devil you know better than the devil you don't ”,隨即被建制派圍攻,說領導班子「只有天使沒有魔鬼」,十一哥被逼匆匆忙忙在facebook呼籲大家冷靜。

    簡單形容,湯家驊無意中指出特首選舉就是「兩害取其輕」的遊戲,而不是「選賢與能」,為何今次這隻老狐狸如此不小心?

    其實,十一哥近年的言論早已不值一哂,反正他高調擁護林鄭連任,無非就是替自己在行會霸位,哪會想及其他?

    正如他早前說蔡玉玲(查冊車牌虛假陳述)有罪完全有法可依,套路一脈相成,毫無邏輯可言。

    如果真如法官所言,完全不考慮「動機」,觸犯法例就要判罰,那麼何須法官? 用電腦程式不就可以替代所有法官?

    讀者應該對不久前網上一段驚險鏡頭記憶猶新,一名大約4歲小孩子衝出馬路,當時汽車是綠燈行人是紅燈,小孩母親發覺後即時衝出馬路抱起小孩,幸好小巴司機及時緊急煞停,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犯法就是犯法,政府應否票控該名母親不遵守交通條例衝燈(紅公仔)?

    更多的新聞片段,可看見火場有人破窗逃生,犯法就是犯法,不應該考慮動機?
    政府又為何不票控逃生者「容許物件從高處墮下」?

    要舉更多例子去反駁湯家驊之流,1700字也不足夠,不過今天謬論當道,小市民只能逆來順受。

    今時今日,很多工種AI都可以替代人類,但全球依然要用「人」去當法官,就是因為AI沒有人性(科學家正在設計有感情的人工智能,將來機械人可能比真人更加有人性)。

    年青的朋友,可能未聽過這些故事……

    小時候,報紙法庭新聞,經常看到這些報道:「無依無靠的老婆婆做小販被控阻街,罰款30元,裁判官宣判從濟貧箱撥出50元予老婆婆……」

    濟貧箱(Magistrates Poor Box)源於半世紀前英治時代,據說由一名裁判官 J.G.Wilson創立,目的是對一些家徒四壁的被告提供援助,「濟貧箱」的第一筆善款更由Wilson裁判官親自解囊捐出,其後善款則由外界樂助,近年社會有綜援政策,似乎很少再聽聞這類法庭消息。

    以上這些好人好事,都不是法律規定,法官從來都不應該是鐵板一塊。

    今天,裁判官Wilson已經離世,伴隨他離開的,還有人性……】

    (後記:本文已經超過3500字,希望每篇facebook文章都能得到 2000+ likes,作為寫下一篇的動力。另外,五月份patreon預告:「陶傑籲蘋果自行了斷」、「苟延殘喘的港台」、「支持紫荊黨踢走琼子」、「外傭的故事」、「悲慘動物世界」、「中國式輪盤」……)

  • 好德承天佑感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11 06:28:19
    有 49 人按讚

    【命数历然 ---- 忆亡母之三】
    (今天是我妈妈二七之期,此文是记录了问母病而占筮的经过,用以纪念母亲)

    (一)我是有成见的三季人
    我是一个不通五术的人,是术数的门外汉。
    加上我又有「算命的悖论」之成见,还说过「你是没有预知未来的必要」,是祸是福躲不过,煮到来你的前面,就一口把它吃掉(广东话:煮到埋来就食)——因为当你用既定「方程式」得出命理的过去现在未来轨迹之后,假如从过去到现在都很准的话,然后你又「有」可以改变命运或趋吉避凶的方法,这就是悖论了!

    相对来说,我比较少成见的反而是「推天道明人事」的《周易》占筮論。
    尤其是从「天道无吉凶」这个角度,学哲学重义理的人就说,占筮得知后,就需要以此而专注易道中的德性德行来行事,如占得习坎卦,就得依止有孚维心。
    ——就好比《左传》有记载过某王后被打入冷宫,占得吉卦,但王后却有点像「煮到来你的前面,就一口把它吃掉」的作风,她能「辩识」到要具备这种德行德性才可以拥有这个吉卦,她本身是不具备这种德性德行,所以怎能说未来会趋向吉呢?!(相同的,某人要谋反,占得吉卦,可是解卦的人确否定这是吉卦,理由是谋反叛逆就不是这卦象所要显示的征兆,而卦象是要某人具有某些德行德性才是吉兆——这类例子很多,这里就不一一细说。)

    再者,我读过:用诗词歌赋文学三层次的角度,情绪与思想升华的道理,对《周易》可多角度诠释的占筮詞,暗合天道无吉凶,以卦德来行事的哲理,并不存有「占筮的悖論」,所以这就是我比较少成见的理据。

    更何况,我喜欢《中庸》,对将《中庸》当作内修宝典的人而言,《周易》的占筮相等於由外及內的一种内修「媒介」,对此,还没为母亲病情做占卜前,我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却觉得有点道理——倘若我不屑某类资讯,对我的个性而言,是很难啃得下去的。

    五术的知识我是用三季人的角度来论述,因为三季人是看不到四季人的角度的,而我上述的成见当然也是属于三季人看四季人的资讯或境界。

    (二)为妈妈占筮的緣起
    2020年12月7日到2021年1月13日这个阶段,我照顾了妈妈将近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面,妈妈的失禁问题已经改善,她已经可以感受到尿意了,算是半自理半自立了。后来,妈妈状况出现新的变化(试过血压下跌到60/40),除此之外,她一直常被三项关键痛楚干扰着:就是双肩背疼痛问题,腹痛不定时隐隐作痛问题,非定时头晕问题,这三项常见的干扰,非定时出现,给医生看过,医生也检查过,唯有没有照过更详尽的CT Scan以及内窥镜。

    对此,我也有过很多疑问,如:这个病情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变化,未来MCO开放后,可以开课程的话,我又该怎么办?
    这里是充满了许多复杂性和可变性的因素,对未来的状况,我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因为我既不想送妈妈去老人院,更不想假手于人,在「自恋」的情况底下,我是认为聘请回来的「外人」未必能有我的「用心」,况且我只是牺牲掉上Facebook和YouTube的时间罢了。加上MCO期间,我也什么都不能做,在自己可以亲力亲为的条件上,我「还」做不到、不愿意亲力亲为的话,我是过不了自己那一关的。(正如我的哥哥和妹妹一旦来到我家里,一定会亲力亲为要求我「放假」,他们都会亲力亲为,负起全心全意照顾妈妈的责任。有一次,我的妹妹还感动到我哭了出来。)

    照顾妈妈时,我虽然是被困,但,我还是书不离手,时间虽然被拆分得四分五裂,我也争取到用碎片的时间来阅读,在这段期间由于是碎片时间,我反而读得最多的是《周易》,因为读《周易》不同于我熟悉的行为经济学和脑科学,我每读一小段就得停下来,需要消化与思考。
    有一次读到一段历史典故,故事案例是说一位流亡海外的公子,得遇贵人(某国的国君)说要支持他回国登位,这位公子对「贵人」支持回国感到很担忧与疑惑,尤其是这位国君(贵人)最先支持的并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那人继位后与这位国君贵人发生了许多恩怨纠缠情仇,这种种因素导致这位公子对未来举棋不定,所以他用《周易》做了占卜。

    古人有三不占,其中有「不疑不占」的说法,在宋之后也有「不动不占」的说法,有学者将二者强硬区分解剖,可是对我而言「疑」和「动」是一体两面的。

    所谓一理「通」百理明,我读这段占卜案例,因为代入其中,心有所触动——当时我问自己要不要用《周易》为妈妈病情做占筮?

    爱新觉罗毓鋆(毓老)曾经解释过「通」这个字。
    毓老说,「通」有三层意义(非原文,取大意):
    感情层面的是:父母之丧,天下之通丧也,由天子以至于庶人,一也;
    升华到修养层面:是圣人通天下之志;
    再升华到内修的精神层面:是《周易》里面说的「“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我对妈妈病情的担忧就是最属于最外层的感情层面,人心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层面——对病情变化是既疑又动,读此案例后,心情转而变成既动又疑。

    (三)得卦之後到心理變化
    在2021年1月19日晚上9:30pm,按照博学和尚的指示,我为妈妈占得了一卦:萃之随。
    占筮前,我的心虽有所担忧,可是潜藏在内心深处,难免会有所希求的,占前若要做到完全没有希求(希望是吉的,最好不要是凶的),这是一个有难度的修养,所以「天道无吉凶,按卦象德行纳之」说是很容易,做的时候一点都不容易,即将得卦前内心是千回百转,从这个角度联想,重仪式而用蓍草占筮的那段時間,少一點中和功夫都不行。

    萃:有的学者用「王假(格)有庙」之彖词的聚做说明,就是说这个卦谈及的是象征聚集之意。

    我得这个卦后,粗略明白萃卦的本意,所以我第一个联想到是:日后任何大小庆典都要好好珍惜与利用,用以跟妈妈做团聚,加上妈妈年纪已经是83岁,能留多少开心欢乐的事情给她,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这个是我们做为孩子要遵守的一个行为法则,我们家人都要谨守任何庆典都要一家人在一起团聚——跟妈妈相聚就是我要做的德行,更是我妈妈的意愿。
    (我妈妈生前很喜欢找一个借口来聚合我们兄妹三人,妈妈虽然离开了,今后我们兄妹三人更要重视「聚合」的精神用以怀念妈妈的意愿,这也是这个卦象昭示了我们今后相处的要旨。)

    萃卦的初六爻词是:「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有孚,孚可做信解(孚信),有的解释是内心的诚信,引伸为信息、信号。
    我是问妈妈的病况,我就当作是我妈妈「病情信号」,用在病人身上,孚信相等于有周期性的状况,孚号相等于次序的讯号。
    在一月前,对于我妈妈的病情:好像是「捕捉」到病况规律,照顾起来是越来越轻松的——从失禁到可以半自理自立;从坐轮椅到可以在房间不用拐杖来回走动,但是走出房间后,我还是坚持要她拿着拐杖走路。
    对于妈妈的病情,我是小心翼翼将每天的状况用心记载下来的。

    2021年1月10日,妈妈不小心踢到轮椅,弄到脚眼有伤口后,所以要天天去医院洗伤口,我每天都会带她去医院洗伤口,所以,我每天一大早就出门,然后过了中午才回到家。

    1月13日/14日,我住的那区开始执行路障,我们所有的活动范围都被限制在10公里之内,开车出门只允许二人,虽然我出门有理,但是都极为不方便,对照顾年老的妈妈,我住所附近可是大红区咧!
    (这里是有很多矛盾纠结的,如我太太开车,我照顾我妈妈,就超过三个人了,难道我又要将二小置放在家里吗?如果我跟妈妈一起出门,符合政府规定,但是,医院又不容易找到车位,这一切都是无法一一细说的困棘)
    这阶段,哥哥和妹妹已经无法再过来家里探望妈妈了,带妈妈去看医生都变得极为不便,况且这段时间,妈妈肚子隐隐作痛也频密起来,我们也讨论过要不要照内窥镜,或者做更全面的检查,可是,又担心妈妈未必承受得了这种折腾——医生也认为对我妈妈而言是折腾。
    这时候,妈妈的血压也很不稳定,属于偏低,见过医生之后,医生也是建议暂停吃高血压的药,但要更加频密去测量妈妈的血压,如妈妈的头晕是没有目眩的,也没有耳鸣。

    萃卦的占辞是:「蒙庆受福,有所获得,不利出城,病人困棘。」
    从上文所述,对照我当下的状况,其实真的很对应(应境)——不利出城,病人困棘。

    至于「蒙庆受福,有所获得」,从12月7日回到家里,在整个星期里面,妈妈近乎是放下所有的怨恨记忆,也看到李小很可爱很乖巧的一面。妈妈每天早上和临睡前都会紧紧拥抱李子和李小,喃喃自语说:我会永远怀念着你们,我在这里很感谢你们每一个人轮流照顾着我。
    我解读受福与获得,是妈妈将内心的纠结怨恨近乎全部放下,这点我是惊讶到下巴也掉了下来,而且妈妈很多主动的做法,也是我想象不到的,更是变成另一个我「不认识」的妈妈(这里就无法一一细说了),用一言概括之:近乎全家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负担起照顾她和关怀她的行为举动!
    倘若妈妈是另一状况,没有疫情发生,没有行动管制令(MCO),我也未必能「亲力亲为」+「全心全意」照顾妈妈,对比这两个状况,如果没有疫情,很大的可能我会聘请女佣看管妈妈,但,我始终认为我的「用心」肯定会比外人照顾来得更加体贴,这也是受福与有所获得的另一个层面的解读。

    衍生而言,我也属于「蒙庆受福,有所获得」的人——从为妈妈占卜得以一窥周易与中庸契合贯通的法门大道,从发乎情,节乎礼,进而观象抽离这三个步骤,也是因为这次而有所体悟。

    萃卦初六的象辞是这样说的「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在1月26-28日这个阶段,也是问卜之后的第7天,我妈妈出现一个新的状况:一旦到了下午五点半之后,妈妈刚刚吃过药,走进房间之后,然后转身就会再问我:「民杰,你等下几点给我吃药?我吃了药吗?」
    再如,我刚刚按摩过肩膀,搽过肚子之后,约莫十五分钟又会再问我:「民杰,你几时给我按摩和搽肚子?你按摩了吗?揉了肚子吗?」
    这阶段,我开始手忙脚乱,初时我怀疑是老人痴呆症。但,后来精神科的初步判断是:强逼症,焦虑症也会健忘的。
    此后,我妈妈假如在晚饭时问我:「等下我要吃药吗?」
    我顿时就会进入精神紧张的阶段。

    由于「不利出城」(不能跨县),也造成我很多不便,我在关键时刻是跟心理医生做电话沟通的,而心理医生要求我拍摄视频,如妈妈重复要求揉肚子做按摩,医生说要拍摄下来,其实我是不容易做到。记录这点是因为生理的痛楚,再加心中的强逼焦虑,这是会导致我妈妈身心的困棘。

    如果读者看到这里,有照顾老人的,也需要留意他们的心理状况,加强自己对心理的「识病率」,否则对病人而言是双重病困。
    所以跟心理医生的预约往往都是被逼排到相隔很远的时间,就像约好3月10日要看病拿药的,昨天心理医生打给我确认提醒,奈何我母亲已经不在了。
    有时候不要小看吃药,你生理各项机能都开始退化下降缓慢,脑部各项激素也会跟着退化的,这个也是需要留意与承认的,如果有吃药当然会让病人安稳睡觉,总比一直焦虑不安好!
    (读者可以从这个理据,自行推敲一下,我这里提出的建言。)

    在新年前夕,因为妈妈如厕时,因为我忘记放尿片裤,我去煲水,妈妈看不到尿片裤,扶着墙壁走出来叫我……那一天我做了接近一个多小时的清理工作。
    这次之后,妈妈如厕时,我是不敢走出房门的。
    至于第二次的变化是,妈妈如厕时,我转身帮妈妈收拾床单,谁知道妈妈想站起来,她整个人跌倒了,趴在地上,弄得满身都湿,约莫早上六点多,除了小心检查那里有没有受伤,还得帮妈妈洗干净身体。
    经过这两次经验,妈妈如厕时,我是坐着看着她守候着妈妈的身边,唯一能做的就是她如厕我听课程音频。
    所以,我对萃卦初六的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有特别深的感受。
    如果说「乃乱乃萃」是出现混乱和新的聚集,那么我妈妈在2月3日之后,妈妈的焦虑,逼得我更贴身,这似乎也可以解读成新的聚集。
    当她也开始吞食困难,变成一天需要五到六餐的饮料,我近乎变成了「贴身保镖」了。
    还有,她的味觉和触觉变得跟我们常人已经不一样了(这里也难以一一细说),如喝水时我需要给她摸到杯子是温热的,她才不会觉得是冷水,如她喝eno,她觉得是苦的……等等。

    所以从整体而言,萃卦初六是困而无恙,可是随卦初六就日渐显现凶兆了。
    萃之随是这样说的:「贫鬼守门,日破我盆,毁罂伤缸,空虚无子。」
    从本卦到变卦,从占问前的状况,变成一个全新的局面,从一开始我认为是老人痴呆症,当时我还以为「空虚无子」是指她渐渐忘记我们,但是随着后来的发展,我才渐渐对「空虚无子」有另一层的解读。
    从萃的诗词卦辞到随的诗词卦辞,大家也许会觉得,这两首卦辞都好像有很多角度的暗示性和空白的回旋余地,是可以让你有很多填充空白点的说法,说得通俗一点是,你怎么解读都可以,你怎样套入现象都可以……
    正如有一位哲学家他提过诗词歌赋(文学作品)的「不确定/不精准」之哲学概念,是有其精神升华作用的。
    是能够「升华」人的精神作用的诗词歌赋/文学作品是会有三个层面的,也必须要有这三个层面的。
    第一个是属于图像/象征性的作用,简单来说这个图像的象征作用就是周易说的见仁见智,也属于衍生图像符号的暗示性。
    第二个叫做回旋余地的层次,简单来说就是可以从词句中含有多角度,不一样的衍生解读。
    第三个叫做空白点,这个空白点就是像填充题一样,随着你的亲身经历,慢慢将这个空白点填上去。
    所以有人提出读文学作品学领导,其中的关键就是这三个层面的升华。

    就如同李子为奶奶背诵《杂卦传》,李子对我说,就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虚空了,虽然童言无忌,但,你将「奶奶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虚空了」互相对应代入的话,这个也可以变成填充空白点点图像象征作用(马后炮补充:李子讲自己背《杂卦传》的理由时,我是有过不祥之兆的触动与震撼到内心一下的,然后我强行把这个直觉反应压下来)。
    再譬如,萃的相聚/聚合,是因为有祭祀/祭拜(再马后炮补充:读「王假有庙」,我初看到庙字,我也是有不祥之兆的心之所动,但我很快用「不能靠感觉,不能这样解读」镇压住这些心之所动)。

    再说,我是问母病况,在回旋余地来说,贫鬼守门,如果代入去联想很自然想到家破,身体类象为家破的话,在我照顾妈妈当儿,她的健康,以及各大机能是每天都在消退的。从吞食困难到味蕾变化都是一天比一天的消退与弱化。
    当时我将累计下来的病痛细节罗列出来,是分成:
    「常见的病痛状况~4例」、「疼痛部位的状况~4例」、「心理状况变化~3例」、「知觉味蕾突变到不正常的状况~7例」,一共18例病况。
    这又可以在贫鬼守门,日破我盆做空白点的填充。

    至于说罂是指古代盛酒或水的瓦器,如果将这个回旋和空白点填上,将我妈妈在2月23日的病况填上,我妈妈是先照到尿袋是完全没有尿液的,在肚子痛到她弯着腰,只能看着我求助的时候,我紧急送院,初步怀疑肾坏了,所以尿袋没有尿液,最后还推论出肠已经打结,就有毁罂伤缸的类象之状况的。

    若以占问病情作解:
    因为随卦的初六是这样讲:「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渝是变动,官仍指身上各个部门,将会变坏。
    但当事人心能贞定,妈妈正是坚强地忍守病苦痛楚自能安然而受,不致呼天喊地而失控了,能贞故吉!
    (妈妈脾气是温和柔顺,即便再大的痛,也只是弯腰变色,而且据我所知,有的人在焦虑当儿是会爆操骂人的,但是,我妈妈的焦虑只是很无助和无奈地看着我求救,而我们只是眼神无奈的接触对望罢了)。
    在此,再填补一个空白点的诠释,如我妈妈出院后,我负责照顾妈妈当时,我发现妈妈的子宫是下垂的(子宫跌了出来),第一次看到我是先震惊,随后担心(我哪里敢清理这个地方,一般都是交回给妈妈自己清洗),然后我就感叹妈妈身体的状况,我们所知甚少,我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老了之后,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会对自己的子女坦言吗?
    在妈妈离世前一个星期,妈妈的子宫突然收缩到像常人一样,我一样是震惊到疑虑,一直观看为什么无缘无故收缩了,妈妈当时看到我的举动就不耐烦说:「你不要再看不要再检查了,无缘无故收缩了是很正常的。」
    那一刻我马上问博学和尚,博学和尚告知,这是返童现象,对我而言是很震撼的悲痛,我不竟然问:「我真的具备了“是祸是福,煮到面前就大口吃掉”的智仁勇吗?我的中和功夫够吗?」
    这里从子宫下垂到子宫收缩的「官有渝」,我妈妈还算是安然受之的。
    出门是离开家门,出门交是离开惯性的运作而到另一地方。
    功是指天功,占病若遇天功,是寿终归天之象也!
    (正如有哲学教授的朋友孩子生病,得乾卦的九五,飞龙在天,哲学教授说,见天都是指归天的意思)

    回说得此变卦时,看到「空虚无子」,我心中当然是有隐隐作痛的,如果从对占卜之后要「不希不怨」,顺其自然,做到很安然的君子居易而俟命,这就要柔顺转化心中的好强好胜之心了——因为,我看到「空虚无子」,我是有过「不可能」,我是可以逆转化解的,但,我同时又出现「天道无吉凶」,敬畏天命的想法在内心深处交战。
    有一次妈妈疼痛时,我问妈妈:「我该如何帮助你?」
    妈妈说:「病痛,你又如何能帮助我呢?」
    当下,我感到惭愧的是,同时也算是妈妈那句话的提醒,我顿然明白:这是我一人可以逆转的吗?

    填充空白点,在回旋余地的解读上,在我妈妈「好像」身体无痛楚时,哥哥才放心去了吉打州,直到哥哥到了吉打州,妈妈肚子从隐隐作痛变成剧烈之痛。
    妈妈进院后,痛楚稍微缓和了下来,吩咐我叫大嫂过来看她,刚好我侄儿又进了院,变成我大嫂又来不到。
    同时,那阶段,因为我妹夫的同事确诊了,妹夫检查后是没事,但是还是处于隔离观察期间,由于要遵守规定,所以一时之间也来不到医院看妈妈。
    这众多因素之下,尤其是MCO的执行令下,我是不能在医院陪伴妈妈的。
    况且,只有在医生见我时,我才能看到妈妈,其他的时间,我们兄妹三人只能电话联系罢了,直到在我签完照CT SCAN文件时,医生叫我回家,不能守候在哪里。
    结果,妈妈是在做CT SCAN过程离世的。
    (毁罂伤缸衍生的回旋解释,在照CT SCAN寻找痛楚的病因,但,那时我妈妈是需要靠氧气的虚弱状况,这「毁罂伤缸,空虚无子」的回旋余地,又很值得玩味其中了)

    我表哥来吊丧时安慰我们说:「这种离世可以说是安然的,理由是照了之后,要动手术,你们又陷入两难抉择,你们无论做哪一个决定,最后你们都会有阴影,因为我是做医药的,这类两难决策,最后无论哪一个决策,对亲属而言都会留存遗憾和阴影的。」
    (再马后炮诠释:空虚无子,也许也是蒙庆受福,有所获得)

    (四)总结:妈妈给我上了的一堂人生课程
    从这次的占卜经验而言,我对诗词歌赋的哲学思想之图像象征、回旋余地、空白填充,让我联想:要做到「推天道明人事」,由外及内的修养,得卦之后,你追溯解读图像象征,回旋余地的引伸解读(这点是需要学识学养了,尤其是解读《周易》的回旋余地,你又不得胡乱套入乱解,你又必须要对周易的象数有深厚的基础方能完成解读),然后再用你的亲身经历去填充那些具暗示性的空白点,整个过程还要你做到不希不怨,已经是一个很高难度的中和功夫了!

    当妈妈离世后,我读到周易系辞传说的「……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我是感触到流下眼泪的。
    在儒家的《中庸》致中致和的修养境界,能將喜怒哀樂發而中節才算是善,在我讀到這段周易系辞時,我是有对「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是若有所悟的。
    对未来新境不希,对已过的事情/心态做到不怨,这不是《中庸》第十四章的功夫吗?

    写下此文最终的目的是要说明,在我被困需要照顾妈妈病情时,我是花了大部分时间读《周易》和《庄子》的,严格来说是读《周易》占据比较多的时间,这也算是我人生上如同《中庸》说的因「困知」而勉行的一段回忆。

    如用宗教情怀的角度来看,在这段坐困担忧挂碍的日子里,是我过去从不曾有的经历,幸好得到所有亲友的支持,博学和尚的指示,加上又从读《周易》、占问卦爻象示的互证上,悲欣交集,让我安然地走了过来,尤其在回旋余地与填充空白点之上的观察思考,这不就正是我妈妈给我上了一堂重要的人生课程吗?——这不就是一种忆亡母而升华感情的做法吗?

    由于我对《周易》的象数还不够纯熟,那个空白点的填充,回旋余地的解读,还有没有余漏之处,或者解读错误就需要高人的指点!

    诚如我前面提到的「感情层面的是:父母之丧,天下之通丧也,由天子以至于庶人,一也」,在至亲生离死别当儿,你若麻木不仁,全无感觉,潇洒自如,这不太合乎常情(虽然我们都知道人会有生老病死),所以当我们发讣文之后,都一一收到亲友的慰问,如果按照中国传统都会跟你说一句「节哀顺变」,这不是一句落入俗套的话语,对内修《中庸》谨守中和功夫的人而言,每一句节哀都是一句温馨提醒你的致和功夫要发而中节,节哀顺变并不是一句随口而说的慰问。

    博学和尚曾经说过「非礼不足以节哀,有仪方可顺变」,对死者任何宗教仪式,谨守孝道之礼节,对生者而言尤为重要,至于将悲伤情绪如何层层升华,更需要方法。

    如同我妈妈在约莫七十岁开始跟我同住,十多年来她近乎都是跟在我身边,从每天早上开始到晚上就寝的种种生活习惯,妈妈的离世后总会牵动我的悲情,再从妈妈不见了一只耳环之不可思议的显示,很自然让我移情到周易占卜的「不可思议」,借由观象,从卦象到母亲的身心变化,尤其是从图像的暗示性、回旋的解读,用经历将空白填充,对我而言都有转化之功能作用。

    至于周易所说的「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这个圣人之四道用来做「观象玩辞」、「动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里不是暗示了我们转化或超脱之法门吗?!

    从我不屑占卜,曾经嘲笑过占辞的暗示性,回旋余地的空白,到我能直接「受用」其中,这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转变。

    在此,我也需要感恩博学和尚的循循善诱,把我从反儒鄙视孔子的人,转化成修儒的初学者,在我尚未认识博学和尚之前,《周易》不会出现在我的选购书单之内,而我陆续购买《周易》的书都只不过是在这近几年才开始罢了,为母亲病情问占,是我人生第一次受用经验,,这次蒙母恩受福,有所获得,让自己从对《周易》占卜的成见超脱出来,开启了对易学义理内修之道的新旅程,因为受用,也让我拥有了更多的力量继续往前走下去。

  • 好德承天佑感情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01 20:45:00
    有 202 人按讚

    《#緝魂》:浮士德與出賣的靈魂。
    .
    「殺身祭奠,以魂易魂,娑婆迷魂,往生淨土。」
    .
    王氏集團發生殘忍兇案,老闆王世聰遭獨生子天佑以重物擊斃,現場唯一的目擊證人是王世聰的新婚妻子李燕。檢察官阿超罹患癌症,不久人世,為了留給同是刑警的妻子阿爆和尚未出生的女兒更好的生活,阿超接辦此案,並在追查過程,發現背後牽扯出的巨大陰謀...
    .
    #程偉豪 導演的《緝魂》,改編自江波的小說《移魂有術》。從《目擊者》到《緝魂》,程偉豪證明自己很會拍類型片,敘事流暢不紊亂。電影的技術面突出,化妝、美術、攝影、視效都很突出,唯獨部分夜景偏暗,看得不是很舒服,不確定是戲院播放設備的關係或影片本身即是如此。《緝魂》劇情峰迴路轉,不斷反轉,看得很享受,內容把靈異、宗教、科幻、推理、懸疑等元素全部融於一爐,並能說出一番道理。
    .
    演員是《緝魂》的一大亮點,#張震 的口條一直以來都讓我有些感冒,《緝魂》完全讓我對他改觀,除了身形的改變外,病體的脆弱與內在情感的詮釋,都極具說服力,非常強大。#張鈞甯 去年在《孤味》只靠一場戲,就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今年在《緝魂》的篇幅夠多,情緒轉折也處理得細膩,令人驚喜。另外,飾演李燕的 #孫安可,外型亮眼性感,演出自然不扭捏,也有突出表現。感覺今年底的金馬獎,主配角都有機會搶進入圍!
    .
    #底下會提及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
    .
    .
    .
    .
    《緝魂》的劇情環環相扣,丟出來的線索和疑團都能順利收線。
    .
    「事情不是你們看到的那樣。」
    .
    王世聰和第一任妻子唐素貞的婚姻失和,妻子後來信奉神秘宗教,性情變得扭曲,並以自己的身體下咒(自殺作為交換咒語的代價),詛咒丈夫不得善終。兒子天佑同情母親,憎恨父親在母親去世未久便立刻再娶,天佑依循母親的遺書,在特定的日子對父親痛下殺手,完成母親的移魂術。
    .
    王世聰遺囑上的第一順位繼承人是再娶妻子李燕,第二順位是他的多年好友萬宇凡博士,而非天佑。萬博士研究「RNA細胞修復」技術,宣稱能有效控制癌症。同時研發「人腦複製」技術,可以儲存人類意識。萬博士和素貞曾是一起工作的同事(傳言他和素貞私下是情侶關係),阿超另從李燕臥室的監視器影片發現,萬博士與李燕似乎也過從甚密。王世聰死亡那天,萬博士有不在場證據,但萬博士列在遺囑第二位,又跟王世聰的兩位妻子熟識(李燕房內的監視器,也是萬博士要求裝上),在在顯示他在這起案件中,佔有重要且關鍵的位置。
    .
    李燕是王世聰兇案的目擊證人,親眼看到天佑殺害父親。警方從李燕身上衣物的血漬噴灑狀況判斷,她應該是跨坐在被害人身上,而非旁觀者。此外,從李燕臥室的監視器看來,李燕剛到王家時,性格害羞,會規避攝影機,不敢在攝影機前更衣,後來她不但大方在攝影機前全裸,而且本來慣常用右手寫字,也變成了左撇子,甚至字跡也跟以往大不相同。
    .
    「我有一個推論,你聽聽看...」
    .
    《緝魂》中後段開始解釋兇案,角色關係逐漸明朗,王世聰有著男兒身女人心,他跟萬博士是一對,跟唐素貞的婚姻只是障眼法。素貞在婚後感到寂寞孤單,罹患憂鬱症,並迷上神秘宗教。萬博士為彌補對素貞的愧疚感,常常陪伴與安慰素貞,給了對方錯誤的期待(以為萬博士對自己有好感),素貞在發現萬博士跟丈夫原來是一對後,精神崩潰,依據巫術書上的指示,獻祭自己的身體詛咒丈夫。
    .
    唐素貞跳樓自殺那天,萬博士人在現場,得知素貞已經發現真相(拍到丈夫跟萬博士同床的證據)。萬博士先以高價收買記者掩蓋自己在現場的事實,同時銷毀素貞手中的照片,藏起素貞準備交給天佑的遺書(遺書中要求兒子在特定的日子殺害王世聰,她的靈魂方能轉世)。
    .
    唐素貞死後,王世聰癌症發作,為能活下去,王世聰找來年輕女孩李燕,利用萬博士的「人腦複製」技術,將自己的意識轉移到李燕腦中,取代對方,獲得一個全新的身體與全新的身份(王世聰終於可以完成他想要成為女性的心願)。然而,王氏集團因為先前一連串錯誤的決定而面臨倒閉,李燕(王世聰)為了止血,決定提早結束王世聰(生病且老化的自己)的生命,她找了機會將素貞的遺書交給天佑,誘導對方殺父,承擔殺人罪名。只是,天佑雖然出手攻擊父親,卻不致命,李燕(王世聰)迫不得已,只好代替兒子完成殺害「自己」的任務。生病了的王世聰死去,全新的王世聰(李燕)掌權。萬博士為此感到良心不安,私下向檢察官道出真相。
    .
    《緝魂》跟陳國富導演的《雙瞳》極為相似:科學、宗教、兇案與「真愛不死」。王世聰居高臨下的住家,讓我想起《寄生上流》那棟引發兇案的豪宅。而被王世聰侵佔意識的李燕,在鏡子前「欣賞」自己姣好的面孔與身體,則跟《逃出絕命鎮》裡的黑人女管家在夜裡看著窗戶倒映出自己年輕貌美的臉龐一幕如出一徹。《緝魂》有著腦洞大開又有點獵奇的情節,對於角色「感情」的經營也不含糊。事實上,《緝魂》的內容其實更貼近程偉豪導演的前作《目擊者》,看似單純的案件,因為人的「私心」而變得複雜。
    .
    「或許我從來沒有真正認識我身邊的伴侶...」
    .
    《緝魂》片中,王世聰命案之所以沒能在第一時間破案,除了有來自王世聰與萬博士的聯手掩蓋真相外,阿爆也插上一腳。為能讓阿超活下去,阿爆私下跟萬博士與李燕(王世聰)達成協議,只要能讓阿超接受「RNA細胞修復」治療,就會幫忙藏匿關鍵錄音,好讓李燕順利把罪推給天佑,逃過牢獄之災。
    .
    「當她(李燕)簽下合約的時候,她就有經放棄自己的靈魂了。」
    .
    因為愛,每個人都變得奮不顧身,變得瘋狂。或者,所謂的「愛」只是用來包裝個人執念與私心的藉口?《緝魂》其實是出賣靈魂的《浮士德》故事變形:唐素貞在得知丈夫與萬博士的戀情後,以死作為報復的手段,並且教唆兒子殺父(以魂易魂)、李燕為了一筆財富答應萬博士做人體實驗,渾然不知自己簽下的是「靈魂買賣契約」、王世聰為了財富,想出移魂計謀,連自己的兒子都能犧牲,而萬博士和阿爆也為了他們各自的私心犯罪,只希望心愛的人可以活下去,就連阿超都為了將李燕繩之以法,並且保護妻女不受牽連,決定與萬博士聯手,除掉李燕腦袋中的王世聰意識...
    .
    道德在《緝魂》裡全面淪陷,因為愛,因為貪,因為私心,因為...人性。
    .
    「你為他/她做到這樣,值得嗎?」
    .
    《緝魂》前半場節奏略顯緩慢,直到阿超發現妻子暗藏的秘密,劇情才開始加速衝刺,中後段劇情不斷翻轉,很是精彩(前段鋪好的哏一一派上用場)。要說本片之於我有什麼缺點:(一),萬博士自行供出事件的前因後果,而非阿超等人推論出來的結果,少了點推理的樂趣。
    .
    (二),我沒有很喜歡《緝魂》的結局,阿超在萬博士的幫助下,意識被注入李燕的腦中,王世聰的意識遭到消除。李燕(阿超)在法庭上承認殺人,天佑被釋放,李燕(阿超)進入牢獄服刑,萬博士最後以自殺結束性命。如果真要贖罪,我反而覺得應該是萬博士進入李燕的身體,並且接受法律的制裁,這樣萬博士不但能拯救天佑、能為自己犯下的罪負責、也能完成他希望永遠跟王世聰在一起的心願(兩人同在一副軀殼內)。
    .
    《緝魂》本來應該是警世劇,述說貪婪與私慾帶來的悲劇(以及重病患者「生不如死」的困境),結果阿爆藏匿證據無罪,阿超雖然入了監,卻換來一副年輕的身體...這結果好像也不太壞?至於倒霉的李燕,意識(身體)被兩個男人的意識輪流侵佔,這種更深層的暴力卻沒有更進一步的討論,讓我覺得有些失望。
    .
    最後,我對《緝魂》有個疑問,由於片中有出現過靈異畫面(牆角邊的鬼影與掉落的書袋),加上李燕與天佑見面時,說出素貞自殺前曾跟兒子說過的話,因此素貞的靈魂確實曾經附在李燕身上?或者那只是李燕(王世聰)在做戲而已?朋友說他覺得李燕沒有被鬼附身,我個人則是傾向有,我覺得科技無論怎麼進步,永遠都會有人類無法理解的超現實現象存在。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