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她的微笑像顆糖線上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她的微笑像顆糖線上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她的微笑像顆糖線上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她的微笑像顆糖線上看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50歲後想要有顆「強心臟」,請將步行當日常】- 正確走路4步驟,讓步行更輕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 WHO)的定義,台灣在 2018 已正式步入「高齡社會」了,標準為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銀髮族,佔總人口比例達 14 %,若達到 20% 則稱...

她的微笑像顆糖線上看 在 火燒的Gmail | 局妹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3 03:41:28

白色漱口水真的看起來很可怕像油漆感覺上也很猥褻,此新品目前似乎只鋪設在康是美通路,屈臣氏和頂好沒賣。 今天出門的目標是看辦在圓山的Fashion weekend 的模特兒走動 今天中午吃了MAJI MAJI 入口處的甜甜圈原味,35不太貴但小小一個,上面是超酷糖粉,不像傳統甜甜圈那樣超粗砂糖顆粒...

  • 她的微笑像顆糖線上看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1 07:30:00
    有 59 人按讚

    【50歲後想要有顆「強心臟」,請將步行當日常】- 正確走路4步驟,讓步行更輕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 WHO)的定義,台灣在 2018 已正式步入「高齡社會」了,標準為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銀髮族,佔總人口比例達 14 %,若達到 20% 則稱為「超高齡社會」[1]。
      
    台灣少子化、高齡化的趨勢難以逆轉,國發會於2020年公布最新人口推估報告,預估2025年台灣就會進入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有1位是65歲以上老人,到了2034年,全國一半以上都是中高齡、超過50歲。[2]
      
    因此,與老人相關的各種資訊也成為愈來愈多人關心的議題,尤其是健康層面,因為身體老化後難免會有病痛,且容易受傷或行動不便。但其實銀髮族可以靠自己努力,儘可能地遠離病痛,或延緩病痛的到來。
      
    運動就是很重要的關鍵,可以幫助銀髮族更有效地避免受傷和生病,不管運動的強度高低都有用。所以,銀髮族要多動,才能讓美好人生維持得更久![1]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預防性心臟學專家娃森(Karol Watson)說,邁入50 歲,走路就是最好的運動。
      
    娃森解釋,走路幾乎人人辦得到,而且隨時可上路,最容易執行。她建議所有不愛運動的人,想要無痛鍛鍊身體,第一步就是常走路:「事實上,走路和其他任何形式的有氧運動一樣好處多多。」
      
    隨著年齡增加,運動強度可能有所受限。不過,依據個別體能、年齡,走路也有多元選擇,從散步、北歐式健走到超慢跑,你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步行方式。
      
    ■低強度:散步的速度,每天走半小時
    一項針對全球17國、13萬人進行的研究顯示,每週走路5天、每天30分鐘,就能有強健心臟、減少心臟病發的效果。
      
    研究成員之一的加拿大醫師雷爾(Scott Lear)表示,最好將散步自然融入日常生活。例如在辦公室不同部門間多走動,或是爬樓梯、起身到茶水間倒咖啡,都有益心臟健康。
      
    ▶另外,雖然一般印象要「日行萬步」,但2019年美國一項研究顯示,每天走4,400步就能降低死亡風險。
      
    ▶年長女性每天只需步行4,400步,死亡風險就能降四成
    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預防醫學科流行病學李宜敏(I-Min Lee)教授,2019年5月29日發表[3]在《美國醫學會-內科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一項針對年長女性的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平均步行達4,400步者,比起每日平均步行2,700步的人,就能降低41%的死亡率,而每日步行8,400步者,更能降低死亡率達58%。
     
    精密計算後得知每日步行7,500步左右,死亡率即趨於穩定,也就是說,即使走到萬歩,效果攀升有限,因此如果運動時間緊湊,每天只需走4,400步就有明顯效果了[4]。
      
    ■中強度:北歐式健走,可活動全身80%肌肉
    體能狀況比較好、覺得散步無聊的人可以進階一級,挑戰斜坡快步走、或背負重物走路,也可以採取仿滑雪運動的北歐式健走(Nordic Walking)。北歐式健走不但促進熱量消耗,同時還能活動全身80%的肌肉。
      
    ▶北歐式健走:
    想像一下,廣闊的雪地配上清澈的藍天,空氣冷冽又清爽,你穿上全套滑雪裝備、準備衝入一片銀白,展開一整天的越野滑雪之旅。然後再想像一下,你在自家附近模仿越野滑雪的動作,一邊在人行道或小徑上走路,一邊用「健走杖[5]」帶動身體前行;這就是北歐式健走。
      
    麻省總醫院心臟科專家巴吉許(Aaron Baggish)醫師,非常支持這種運動方式。北歐式健走就是雙手各握一支「健走杖」,往前走的同時,上半身與手臂施力下壓健走杖,用力推動身體往前進。法國健康及運動醫學研究學院(IRBMS)巴蓋特(Patrick Bacquaert)博士說,健走杖可幫助身體平衡,能減少關節負擔,也可減輕背痛。
      
    這套專業的健走技巧是由運動生理學、健身專家共同開發,原本是專為患有足底筋膜炎的族群設計,比起一般的走路,需要出更多力,能消耗較多熱量,加上健走杖強化穩定性,因此包括腿部有宿疾的人和老人家都適合。
      
    北歐式健走不但是種心血管運動,也能訓練肩部、手臂、核心和腿部肌肉。巴吉許醫師解釋,「行走時不使用健走杖,只會啟動腰部以下的肌肉;如果加上健走杖,就會同時啟動上半身的全部肌肉。使用80-90%、而非50%的肌肉,可以提供相當可觀的熱量燃燒益處。」
      
    許多證據顯示,北歐式健走燃燒的熱量高於一般行走,增幅介於18-67%。與北歐式健走具關聯性的事物,還包括減少脂肪、「不良的」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憂鬱、焦慮、長期疼痛、腰圍,以及增加「有益的」高密度膽固醇、耐力、肌肉強度、柔軟度、步行距離、心血管適能和生活品質。
      
    巴吉許醫師表示,它還有另一個好處:「使用健走杖時會更加穩定,因為與地面有更多接觸點,而非僅止倚賴雙腳。」[6]
      
    ■高強度:碎步般的超慢跑,燃脂效果比健走更好
    如果上述的健走對你來說還是太輕鬆,不妨轉攻「長距離慢跑( Long Slow Distance)」,也稱作「超慢跑」。超慢跑顧名思義比一般比慢跑速度慢、步幅也比較小。由於比較不容易感到疲累,反而能跑比較久,照樣能達到燃燒脂肪、改善心肺功能的效果。
      
    超慢跑有個「微笑速度」的定義,也就是邊跑還能邊微笑,不僅不會臉紅氣喘,甚至還能邊跑邊聊天。換算成時速大約是5至6公里,雖然只比健走的4公里快一些,消耗的熱量卻多很多,原因在於,即使速度超慢,但「跑步」時仍有雙腳同時離地的時間,會比永遠有一隻腳撐地的健走使用更多肌肉。
      
    超慢跑發明人德國醫師亞肯(Ernst van Aaken)強調,超慢跑是步行與慢跑的結合體,看重時間長度,而非距離長度。不妨從1天15分鐘開始入門,再慢慢增加到1小時,長期鍛鍊下來,成效相當顯著[7]。
      
    ■物理治療師傳授「正確走路4步驟」,矯正姿勢後走起來可以更輕鬆
    走路姿勢錯誤,除了讓人走不了多久就會累,嚴重的話還可能產生足底筋膜炎,或是造成其他身體上的病痛,為了讓大家不為「走路」所苦,物理治療師「詹珞瑤」整理出正確走路4步驟,只要確實執行,7天後就能看出成效,想要「走」回正軌很簡單。
      
    【步驟1】:遵循腳跟滾到腳尖的原理。
    正確走路第1步:重點在從腳跟到腳尖的順序施力,讓腳底自然帶動身體產生向前動力。
      
    【步驟2】:運用大腿後側和臀部肌肉往前推。
    正確走路第2步:使用到大腿後側和臀部肌肉,腿部就能自然抬起,輕鬆走路。
      
    【步驟3】:微縮小腹,穩住身體核心。
    正確走路第3步:要微縮小腹穩住身體核心,走路時下肢肌肉才不會過勞。
      
    【步驟4】:雙手要擺動。
    正確走路第4步:注意雙手有沒有自然擺動,若無就得回頭檢查,下半身推進力是否出現問題。
      
    詹珞瑤強調,其實對姿勢正常的人來說「走路是不費力的」,只要連續7天確實執行上述4步驟,身體就會明顯感受到變化,走路會變得愈來愈輕鬆[8]。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預防性心臟學專家娃森(Karol Watson)呼籲, 50歲之後,一定要多走路。雖然走路人人都會,但依強度可再分成散步、北歐式健走和超慢跑,走對了,心臟自然好[7]。
      
    ■「維持規律的運動」- 銀髮族保健之道
    研究證實規律的運動可以降低心臟病死亡的風險,也減少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的發生。適合老年人的運動以對關節沒有太大壓力的有氧運動為原則,如快走、游泳、騎固定式腳踏車、打太極拳等都是很好的有氧運動。
      
    運動的強度以中等運動強度為原則,運動頻率建議每週三至五次,亦可搭配肌力訓練、柔軟度訓練的運動,每次運動持續的時間建議30分鐘以上,如果較高齡或體力無法負荷的長者,可以一天分開數次來運動,加起來的時間超過30分鐘亦可。
      
    總括來說,維持規律的中等強度運動或日常生活活動是最簡單有效的運動,如果能夠每天做體操等適度的柔軟度運動,加上每週兩次的肌力訓練,對健康的好處更多[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Hello醫師)「銀髮族動起來!簡單動跟病痛說掰掰」:https://helloyishi.com.tw/senior-healthcare/active-aging/exercise-is-important-for-the-elderly/
    ∎[2]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台灣人口提前進入負成長 2025年邁向超高齡社會」: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8180215.aspx
    ∎[3]Lee I, Shiroma EJ, Kamada M, Bassett DR, Matthews CE, Buring JE. Association of Step Volume and Intensity With All-Cause Mortality in Older Women. JAMA Intern Med. 2019;179(8):1105–1112.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9.0899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article-abstract/2734709
    ∎[4] (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年長女性每天只需步行4400步,死亡風險就能降四成」: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66871
    ∎[5] 健走杖與登山杖不同;登山杖附有可以套上手腕的腕帶,健走杖則是附有類似手套的特殊系統。巴吉許醫師解釋,「你是將手部滑進去,然後利用掌心而非手指,將力量傳至健走杖並帶動身體向前。」
    ∎[6] (天下雜誌)「不只是走路 歐美健身新趨勢,「北歐式健走」是什麼?」: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8350
    ∎[7] (大人社團 - 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50歲後想要有顆「強心臟」,醫生:請將步行當日常」: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2834?utm_source=fb_ch&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post-04-30-dgt
    ∎[8] (民視新聞)「90%的人都錯了!正確走路姿勢注意4重點,執行7天就能「走」回正軌」: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1430W0122
    ▸ ( YouTube / 民視新聞)90%的人都錯了!正確走路姿勢4重點 7天就能「走」回正軌:https://youtu.be/iZG87bzP0Co
    ∎[9]2016年8月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銀髮族保健之道】(作者: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溫瓊容主治醫師):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1608/project_2.html
      
    ➤➤照片
    ∎(康健雜誌)【劉秀枝專欄】熟年要「腳勤」健身健腦又舒心: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2374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運動 #老齡化 #長者 #高齡化 #步行 #走路 #高齡社會 #超高齡社會 #散步 #北歐式健走 #超慢跑
     
    JAMA Internal Medicine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她的微笑像顆糖線上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31 21:00:01
    有 254 人按讚

    【倒影,或者獨我的遊戲】
    ── 李蘋芬《初醒如飛行》的個人生命蹤影
     
    ◎ @詩.聲.字小編李蕪賞析
     
    詩人李蘋芬於2019年4月底時出版第一本詩集《初醒如飛行》,集中主要收錄的是她在24、25歲時的創作。閱讀詩集,我們會注意到其間溶入她個人的故事、經驗及感思,隱隱約約可觀察出她生命特定時期的軌跡,及其留下的蹤影。先引《初醒如飛行》一首頗獲好評的詩作,亦可發現其創作上的慧黠之處:
     
     
    醒在果核上 ◎#李蘋芬
     
    草在長 玻璃在碎
    雲和果皮在黑
    鐵皮屋在醒
    皮膚的汗
    在熟

    謎語一般可愛
    的草,你種的透過
    玻璃像貓眼
    那樣驕傲
    黑而且亮
       
    我站在角落
    來自發汗的雲
    若不是熱
    枝椏也有黑色
    醒在一顆果核上
    屋裏都是壞掉的草
    我踏出泥
     
    次日
    交還名字的部首
    給那些
    眼裡的荒原
     
     
    它的意象新穎、別致,節奏輕盈,情感卻有深沉之處。乍讀時並不好理解,詩人陳義芝在詩集推薦序〈插下一面風旗──讀李蘋芬詩集〉裡提及這首詩:「非常有身體感。草不再是草,玻璃不再是玻璃,全成了身心靈的借喻,果核的象徵於是變得曖昧歧義。」當我們去推敲詩中的一些詞語時會發現:
     
    詩人巧妙地運用自己的名字「蘋芬」設下謎語:名字中有「蘋」,可能以蘋果作為自我的比喻,果核或許即指自己的內心,或是其所嚮往純粹的核心、事情的本質﹝按﹞;「蘋芬」都是草字頭,「草在長」、「謎語一般可愛/的草」、「屋裏都是壞掉的草/我踏出泥」,可能是指情感的滋長,以及後來被踐踏的心路歷程;「次日」(走出這段情感後)「交還名字的部首」,把「蘋芬」的「艸」交還,眼底只剩荒原。另外,這是聊備一說的:「芬」拿掉艸字頭變成「分」,亦宛如情感結束的暗示之一。
     
    呂佳機的採訪〈遺忘名字的速度:李蘋芬在《初醒如飛行》〉一文裡,曾以「倒影,或者獨我的遊戲」歸納個人閱讀李蘋芬詩集的感受,並提及:
     
    「整本《初》集之中,幾乎從不避諱第一人稱,令人好奇,詩人如何想像詩中的那個『我』──她是作為化身,或者是一種投射?李蘋芬笑答,她從來不會特別避諱『我』這個字眼,『為什麼要避諱呀?』經她一問,我才發現自己好奇的問題其實是:詩人幾乎如同日記體一般的形式,是一個看似簡單,在詩壇中卻並不常見的特出之處。」(《幼獅文藝》,2019年8月號,總第788期)
     
    李蘋芬並不避諱詩中顯影的自己、記錄的生活及相應的感受,「若『我』不會傷害這份至美,則這些物件便能被留下」(見於呂佳機該篇的後文),這些與自己相關的詞語、物件便能被留下;不僅如此,像是〈醒在果核上〉這樣的詩作,還因此增添一些文字上的別趣。
     
    《初醒如飛行》所附的作者簡歷提及其為「一九九一年初夏生」,接下來我們來看一首與初夏生日有關的詩。
     
       
    蟬聲大噪 ◎#李蘋芬
     
    他生日的這天無法決定
    如何慶祝
    熱得很,那赤裸的空氣
    亮晃晃地像落後於
    主流的憂鬱
     
    他許願成為一個容器
    並在六月開始密封
    許願自己成為唯一保管的人
     
    分手的情人
    不曾施予他親暱的小耳光:
    你怎麼任憑自己跌倒
    你應該在家族聚會的餐桌上保持微笑
     
    生日的這天
    他已不想如何過
    沒有人攜來清酒跨過他的門
    沒有人把大葉合歡變成火
    儘管這空氣適合手舞足蹈
    在那開了窗戶
    卻關了紗窗的地方
    蟬聲大噪
     
    左眼的淚水散落在單車疾駛的風中
    右眼還記著今天
    今天是他的生日
           
    〈蟬聲大噪〉雖然運用第三人稱「他」,但一方面其內涵、情感與〈醒在果核上〉有一些疊合之處,加上「蟬聲大噪」時的六月生日,與其簡介提及的「初夏生」相符,推測這首詩亦是基於作者本人的親歷而書寫。
     
    詩中寫道「許願自己成為唯一保管的人」,並從後續「分手的情人」一段,顯示這背後即有不為旁人所知的故事;我們所知曉的,是詩中主角遭逢了某些打擊,像是「跌倒」,未能在「聚會的餐桌上保持微笑」,特別是分手情人尖銳的話語。
     
    倒數第二段寫及「沒有人把大葉合歡變成火」,在夏季的枝頭上,大葉合歡的花朵會如羽扇般綻放著,「變成火」是種比喻,實意應是「他」沒有心思、也沒有人能一同欣賞。「沒有人」,主要指的,恐怕仍然是分手的情人;蟬聲大噪,自己的生日,原來正是個分開與離別的時刻。
     
    雖然我猜測這首詩是作者的親身經驗,不過詩中既然用第三人稱來寫,讀者也不妨把「他」視為某一個人/一群人(處境相似者)的故事。
     
    本篇最後討論的一篇作品,讓我們再次回顧「每天為你讀一首詩」曾分享的:
     
    太陽與檸檬 ◎#李蘋芬
     
    ──記一段在景美的日子
     
    一起踏過椰子林的清晨
    日日倒數
    時光的核滾動不已
    喧囂有時,恬靜有時
    一起擁有了
    起跑和瞌睡的姿勢
    在那裡。我們亦能唱歌
    當冬天是一個抽屜
    呼吸的節律
    在試卷背面回歸胸口
     
    一起姍姍而至的午休
    日日洗臉,疊好鉛字
    逃跑,紅字──
    當公車鄰座只有陌生人
    若牆也有眼睛
    那是白和螞蟻──
    而我亦是雪藏般
    銘記了所有,日行動物
    夜行淚水   
     
    你是幸運的,而我亦能
    讓太陽與檸檬飽染我們的顏色
    讓輕率的心眼得以
    復歸寧靜,因為一筆紙箋
    一盒削好的蘋果
    因為後來
    我們念記的每一次相視而笑
     
          
    當時小編全糖的賞析提及:「李蘋芬這首詩最初於2017發表在人間副刊上,第一版名稱叫做〈太陽與檸檬的顏色〉──記我在JM的日子,後於2019出版詩集《初醒如飛行》時,詩名改為〈太陽與檸檬〉──記一段在景美的日子。」
       
    李蘋芬本人曾就讀於景美女中,可參考林易柔採訪的〈詩是有裂痕的,從中才能產生創作:李蘋芬《初醒如飛行》〉一文:「她擔任一年教職後,決定繼續讀博士班。『回到』木柵在毫無淵源的政大讀博士班令她感到意外,『因為高中就讀景美女中,當時畢業以為可以脫離木柵了,沒想到又回來了。』」(《國藝會線上誌》,2020年6月4日)故〈太陽與檸檬〉詩裡所寫及的,應可視為作者的親身經歷。
       
    那裡頭有我們幾乎都經歷過的升學壓力:「疊好鉛字 逃跑,紅字──」,以及因此產生的苦澀生活,「銘記了所有,日行動物/夜行淚水」。不過,「李蘋芬並不諱言青春有其痛處,那些痛苦的她雪藏進記憶,而對於景美的日子,最終外顯的是充滿太陽與檸檬的時光,因有人能相伴而回憶得以溫柔。」(見於全糖賞析)在苦澀的青春裡,與「你」相伴、「我們」共處時的小確幸,是其中特別值得憶念的故事。
     
    假設李蘋芬在詩集裡未將JM改為「景美」,我們從詩作內容,再基於是其本人經歷,仍可推知是寫其在景美女中的一段歲月、紀念一段友誼。
     
    以上討論了三首李蘋芬寫及自身的詩作,最後仍要提醒大家,即便《初醒如飛行》中多首詩作均是作者生活的倒影,或者是獨我的遊戲,但我們最好還是不要先入為主,以為每一首詩均如此,譬如陳義芝在解讀〈新居〉一詩時即提及該詩「情節不必是自傳,而係為人代言」。
     
        
    ﹝按﹞:題目「倒影,或者獨我的遊戲」,借自呂佳機採訪文的小標;文中「嚮往純粹的核心、事情的本質」等字眼,借自林易柔採訪文的歸納。
       
    -  
     
    ◎作者簡介
     
    李蘋芬
     
    一九九一年初夏生,師大國文系、台大中文所畢業,現為政大中文博士生。愛小動物和美的事物,駭怕巨大岩石、水晶和洞窟,曾獲詩的蓓蕾獎、台北文學獎等。著有《初醒如飛行:李蘋芬詩集》(啟明出版,2019年4月30日)。
     

     
    ◎手寫者簡介
     
    林依儂
     
    新竹人,現居屏東。世新大學平面傳播科技學系攝影組畢業。熱愛攝影及手寫,經營手寫、攝影IG:writingxphotography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每天為你讀一位詩人
    #詩.聲.字 #獨我 #遊戲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31.html

  • 她的微笑像顆糖線上看 在 陳保仁醫師與芙蘿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7-11 16:23:59
    有 683 人按讚


    命若懸絲的是產婦還是醫師?

    「保仁,你真的要轉給我嗎?我最近運氣不太好....」
    「科內最近連續幾個不好的個案,都面臨被告的狀況..」
    「前一陣子,另一位同事,一個疑似羊水栓塞個案,葉克膜都沒救回來,這幾天還找了民代來關心..」

    「好啦,你送過來,可是如果之後沒救回來,我被告了,你們要幫忙說明..」
    這幾句話,一直在我心裡盤旋著...

    這幾天瘋傳的施景中醫師描述的這位AFLP的產婦
    其實就是我轉診的
    產婦在我們醫院另一位醫師產檢
    第二胎,目前35周左右,近兩週一直噁心嘔吐
    原來主治醫師給予支持療法(點滴/藥物)
    但是沒有很好的改善
    當日來急診是因為實在睡得不好
    主治醫師之前給予簡單安眠藥
    當日夜間以及早上各服用一顆
    結果就呈現delirium(譫妄)的表現
    搞不清楚現實狀況以及有點胡言亂語

    做了一些評估以及檢查後
    發現肝功能異常(指數高達500)
    甚至凝血時間也延長了
    雖然產婦比剛來的時候清醒一點點
    近20年婦產科的磨練,我有不詳預感
    這是嚴重風暴來臨的前兆
    老實說,轉出之前,我想到的也只是比較常見的
    HELLP或是急性肝炎(說是常見也是幾萬分之一的機會)
    直覺告訴我,必須盡快轉到能力足夠的醫學中心
    重點不只在婦產科,是在之後的急重症治療
    包含可能的洗肝甚至葉克膜以及換肝可能性..
    更重要的這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救援工作

    我思考一下,聯絡了施P..
    因為除了台大資源,專業能力外
    施P真的是充滿愛與佛心的婦產科醫師..
    但是
    「保仁,你真的要轉給我嗎?我最近運氣不太好....」
    「科內最近連續幾個不好的個案,都面臨被告的狀況..」
    「前一陣子,另一位同事,一個疑似羊水栓塞個案,葉克膜都沒救回來,這幾天還找了民代來關心..」

    我委婉地陳述了病人的狀況,
    我了解如果沒有夠有經驗的醫師以及強大的後援團隊
    這個家庭恐怕會面臨女主人離世的悲劇

    在深深嘆了一口氣之後,施P說了
    「好啦,你送過來,可是如果之後沒救回來,我被告了,你們要幫忙說明..」
    在跟病患說明極差的預後,如果在兩個禮拜可以出得了加護病房
    就算是撿到了,媽媽開始落淚,先生壓力大的去抽煙..

    之後30分鐘的是,就像施P的描述了...
    感謝上蒼,以及天祐病人以及台大團隊..
    嬰兒以及母親似乎逐步遠離死神的陰影

    也許同業或是諸位正義達人會說
    吐了好幾天,怎麼不早點做檢查?
    肝功能差不是會臉色變黃嗎?怎麼會看不出來?
    懷孕了怎麼還給安眠藥?都是藥物引起的吧?
    醫師應該好好救人,怎麼會害怕?
    不管怎樣,先救人再說吧,這是醫德的問題呢?
    台大,那麼大的醫學中心,還會怕被懷疑醫療不盡心嗎?

    其實,一般孕婦吐或是食慾差,是不會馬上做全套檢查的,
    簡單的說,不會因為你咳嗽,就去做電腦斷層跟肺穿刺的。
    至於肝功能異常,除非黃疸,否則不要以為都看得出來,

    懷孕沒有不能使用助眠藥的問題,
    其實如果不是因為安眠藥衍生出譫妄問題
    她先生不會送他來急診,我們也可能忽略..

    至於醫德或是盡心救治與否,
    如果您是身在其中的醫療從業人員
    如果您曾經深陷被懷疑
    沒有盡心,甚至故意置病人於險境
    你會瞭解還在危險崗位工作的人
    有多麼值得尊敬

    祝福以及保佑還在線上努力救人的醫療同業
    大家加油,也請大家給我們應有的尊敬與支持。

    #保仁醫師心情小語

    [AFLP下,命若懸絲的孕婦]

    懷孕合併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不同一般的脂肪肝,根據維基,18%孕婦走向死亡,23%的胎兒一樣無法倖免。

    =============================
    那天,以前的老同事在下班時打給我,說一個他們產檢的孕婦,噁心嘔吐了兩個星期,剛剛到他們急診,抽血發現肝功能(GOT/GPT)飆升到400多,她因為失眠,前一天服用了比較多的安眠藥,現在意識不清,當下我的老同事覺得不對,打電話尋求轉來台大請我們接手。

    我當天早上,才一個自己的孕婦,因為胎盤完全早期剝離,送來台大時,胎兒腳已經生在外面,緊急娩出,胎兒沒有哭聲,膚色蒼白,預後不明;我心情忒忑不安,猶豫是否要再接手。

    老同事請我一定要幫忙,並說一定將所有可能發生的不良結果告知家屬;我拜託他們,如果因為我接手這事,最後我被告上法院,請他們一定要幫助我。因為據他們描述,這不像一般的產科合併症,我猜大概結果會很慘。

    =============================
    20分鐘後,救護車送入我們急診,因為先和急診醫師溝通過病情,急診總醫師直接把她送入重症區救治。

    我到達時,急診同仁已經在積極處理,病人意識時而清楚時而混亂。當看了所有緊急抽血報告,我猜測是AFLP – 致死率很高的懷孕合併症。

    急診重症CR:「ABG顯示她有呼吸代償酸中毒。」護理師說: 「血糖只有52。」

    我對我的猜測更有把握了。但醫院的東址、兒醫的加護病床都沒了。

    但我到底要在哪裡開刀,幫這孕婦?!!!!!

    我和家屬解釋,情況非常危急,孕婦現在死亡率1/6,胎兒死亡率1/5。請他們向孕婦打氣,我馬上幫他們想辦法找ICU床來開刀。

    那時我在旁看著,先生知道這狀況危急,強打精神,抱著孕婦的臉,擠出微笑給孕婦看,但還是忍不住紅了眼框滴下眼淚。

    我請急診同仁幫忙,用救護車把孕婦送到兒醫,能多快就多快! 兒醫6樓那裡幫我們喬出一張床,但不是馬上可以入住,但我管不了那麼多了。

    =============================
    我跑回兒醫,救護車比我早一步到產房,而麻醉醫師早已經在那裡等待。

    送到開刀房裡,小兒科也來了。就在幫孕婦移床時,我發現孕婦反應遲鈍。

    等我們鋪好手術單,孕婦努力嘴巴不知要說什麼,我再大聲問她,突然孕婦就嚥下最後一口氣,接著沒呼吸,然後就在我們面前整個黑掉了。

    麻醉機的生命監測馬上發出大聲警告聲。大家都慌了。

    麻醉科醫師是單兵操作,麻護根本還來不及過來幫忙。
    還好麻醉科醫師很熟練,打了K我們就下刀,然後麻醉醫師就熟練的插上氣管內管。

    劃刀時,病人幾乎都不會流血,和以前我開AFLP的孕婦一樣,
    幾乎是學生時代解剖大體老師的場景,我有很不舒服的感覺。最後出血加羊水,suction桶中只有200ml。

    baby很快生出來了,是從胎便糞坑撈出來的。軟趴趴。我很擔憂。上一次這樣AFLP的孕婦,我在4-5年後碰到她時,是帶著當時那小朋友來醫院做復健,小孩是救回來了,但下半身完全癱瘓。

    她術中血壓一直掉,只剩40多,麻醉醫師打了中心靜脈導管和升壓劑,還是一直掉,瞳孔最後也擴張了,大家心裡都很不好受。最後關完肚子,稍微回穩,趕緊送ICU。

    因為她送來台大時,血壓一度高到200,我們也怕她中風,還切了緊急腦部斷層。所幸沒事。

    如果這病人晚一兩分鐘送到刀房裡,大概就是在外面或救護車上黑掉了。後果不堪設想。

    =============================
    生完第二天,孕婦醒過來,我到加護病房問她昨天的事,她完全不知道。我指著窗外的陽光,問她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她回答是夜晚。

    我說不對,孕婦開始傷心流淚,加護病房的護理人員很暖心,雖不是探訪時間,但特別允許先生進去陪伴她。

    加護病房的同仁跟我說,上次一個類似的孕婦送來,後來轉到內科照顧,沒多久死了。我上一個AFLP病人,雖然歷經洗肝,最後還是加護病房中往生,家屬還跟台大求償兩億賠償金。另一個同事的AFLP病人,3個月後換肝,最後才活下來。

    當天她肝功能還在爬升,我也不知道孕婦後面會怎樣。有的人生完肝臟還會繼續壞死。她還有許多器官系統的問題。

    =============================
    昨天颱風天,我到醫院接生,生完看到她的肝功能已經逐漸下降,其他數據也在好轉。Baby似乎也復原良好。

    我很開心,衝到加護病房,先生也在,

    我跟孕婦說:「妳現在死不了了。」

    我承認我太直白,因為我很高興。

    =============================
    AFLP的孕婦,命若懸絲,
    這個孕婦特別幸運,懸絲斷掉時,剛好掉在我們麻醉醫師手上,

    謝謝老天,讓我們團隊能有時間把她搶救回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