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女鬼橋遊戲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女鬼橋遊戲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女鬼橋遊戲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女鬼橋遊戲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青春中的明亮,弒了戀了嗎? 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這個最終抉擇的呢? 而這個抉擇又是真正的終點嗎? 或許從另一個人的角度看來,這是一個全新的故事,一切都不一樣了!但不變的是,我們都愛過痛過了。 期待趕快讓你們看到! 11/19 #青春弒戀 電影院見! *分享預告抽獎活動! 1)只要「分享」本篇貼文 ...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1萬的網紅笑波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女鬼還會「火影跑法」...? ?終於看到女鬼的真面目...KAWAII呢 上集0死過關: https://youtu.be/-nUpAywOPYs ʕ •ᴥ•ʔ 訂閱成為波友:https://www.youtube.com/subscription_center?add_user=ylok999 ...

女鬼橋遊戲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9-21 12:51:43

《#密弒直播》網路直播可能引發的危機 (7.8/10) ⠀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 《密弒直播》是一部美國動作驚悚電影,由威爾尼克執導,基根阿倫、荷蓮羅丹、羅恩南魯賓斯坦主演,劇情講述喜愛追求刺激的網紅直播主寇爾,時常跟朋友們到各國挑戰極限冒險,適逢頻道十周年,...

女鬼橋遊戲 在 雀雀看電影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7-17 01:20:15

【 #2020台北電影獎得獎名單分析】 最大贏家《返校》共奪六獎包括百萬首獎與最佳劇情長片兩大獎。評審團主席吳念真說該片好像在告訴我們台灣未來電影的可能性,既是遊戲改編成電影,導演跟所有工作人員(的創作)好像比較符合年輕人喜歡的電影調性,而電影背後又隱藏有台灣過去的歷史。這可能是未來(台灣電影)所...

女鬼橋遊戲 在 Alan毛亮傑:音樂 廣播 主持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24 15:57:52

2020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 ​ 🏆最佳男主角獎​ 范少勳│《下半場》​ 李康生│《日子》​ 曾敬驊│《返校》​ 吳念軒│《菠蘿蜜》​ 莫子儀│《親愛的房客》​ ​ 🏆最佳女主角獎​ 呂雪鳳│《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 王淨│《返校》​ 游珈瑄│《家庭式》​ 張雅玲│《迷走廣州》​ Laila Pu...

  • 女鬼橋遊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6 12:00:36
    有 928 人按讚

    青春中的明亮,弒了戀了嗎?
    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這個最終抉擇的呢?
    而這個抉擇又是真正的終點嗎?
    或許從另一個人的角度看來,這是一個全新的故事,一切都不一樣了!但不變的是,我們都愛過痛過了。

    期待趕快讓你們看到!
    11/19 #青春弒戀 電影院見!

    *分享預告抽獎活動!
    1)只要「分享」本篇貼文
    2)再「留言」標記兩位朋友「一起去看 #青春弒戀」
    3)到 青春弒戀 Terrorizers 粉絲頁按讚

    就有機會得到我親手寫的明信片喔!
    🖤🖤🖤🖤🖤

    #前導預告
    ★國際導演何蔚庭繼《台北星期天》、《幸福城市》後又一最新力作。
    ★獲選2021金馬影展開幕片、多倫多國際影展「當代世界電影」單元
    ★集結金鐘金馬影帝后黃金陣容演員:金馬男配《怪胎》林柏宏 、金鐘新人《誰是被害者》 李沐Moon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陳庭妮 Annie Chen Official 、《狂徒》《女鬼橋》林哲熹 JC Lin 、金馬女配《幸福城市》《孤味》丁寧 Ding Ning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姚愛寗 Pipi Yao 。

    圍繞著這六個人,錯綜復雜的愛情遊戲
    最後居然釀成超乎想像的社會頭條!
    6大卡司翻轉形象的演技讓Z嘍編嚇傻了⋯⋯

    2021.11.19《青春弒戀》全台正式上映
    快在行事曆記下日期,我們相約戲院見!🙌🏻

    出品公司|風度國際 、 #中環國際娛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長龢有限公司 Changhe Films 、 阿榮影業 、 台北市電影委員會 Taipei Film Commission、 星泰娛樂、 Dawn Rise Lab藝術概念館 、 天使放大 、
    齊石傳播
    製作公司| 長龢有限公司 Changhe Films
    導 演 | 何蔚庭 Wi Ding Ho 、胡至欣
    監 製 |胡至欣、尹慧文
    聯合監製|吳明憲、饒紫娟
    發行公司|星泰娛樂
    演 員 | 林柏宏、李沐Moon、 陳庭妮 Annie Chen Official 、 林哲熹 JC Lin 、 丁寧 Ding Ning、 姚愛寗 Pipi Yao
    行銷團隊|齊石傳播 02-2775-5776
    #電影 #青春弒戀
    #movie #terrorizers #film #actor #actress #z #generations ​ #WiDingHo #action #director

  • 女鬼橋遊戲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04 17:34:33
    有 216 人按讚

    【認真聽】#妖怪的誕生與妖怪學 | 日本的妖怪系譜 | 井上圓了、柳田國男、小松和彥、河合隼雄這些妖怪學者們 // 李長潔👹👺👻
    .
    妖怪,在當代日本流行文化中,有著非常豐富的表現,像是《妖怪手錶》、《鬼太郎》、《鬼滅之刃》等,散見動畫、電影、漫畫、電玩諸多不同的媒介文本中。對於日本大眾而言,妖怪不僅恐怖,有時候更是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那到底妖怪是甚麼?跟鬼與幽靈有甚麼不同?還有專門防範瘟疫的妖怪?
    .
    剛好最近應 #曉劇場 的 #鐘伯淵 的邀請,與知名妖怪畫家/作家 #角斯,一起在宜蘭大學進行線上講座,漫談「#妖怪文化與創作」。我系統性地整理了一下「妖怪學的系譜」,就順勢將講座的內容做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
    📌 #今天的內容有:
    .
    ▶ 妖怪文化與創作
    ▶ 我想要看到鬼
    ▶ 妖怪幽靈的起源與區別
    ▶ 什麼是百鬼夜行
    ▶ 妖怪學的誕生與系譜
    ▶ 妖怪博士—井上圓了
    ▶ 民俗學大咖—柳田國男
    ▶ 妖怪研究大師—小松和彥
    ▶ 傳說中的心靈解析—河合隼雄
    ▶ 防護傳染病的妖怪
    ▶ 當代台灣的妖怪復興運動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pi4iq8er97a08905t3dfzo4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KnwheK-Gr11ZYd6OLW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4Xu5k2MuYVPMp8s5SDR4nK?si=oYl7WuVRSv-Sp2VV14WMww&utm_source=copy-link
    .
    📣 #Apple 聽這裡:https://reurl.cc/W3kldk

    |

    ///// 完整論述 ////

    日本自古就有大量關於妖怪的傳說,像是土佐光信的「百鬼夜行繪卷」、鳥山石燕的「畫圖百鬼夜行」,後來還有柳田國男民俗學、小泉八雲的怪談文學、水木茂的妖怪漫畫。妖怪對於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影響深遠,相關文化的淵源流長、系譜龐大。
    .
    ▓ #鬼妖怪與幽靈的區別
    .
    首先,我們先來區分一下「鬼」、「妖怪」與「幽靈」,雖然他們都是會令我們害怕的東西,但在不同文化的解釋上,有著不同的發展脈絡。在中國的脈絡裡,妖指稱著「異常」的現象,怪則比較複雜,包含「異常現象」與「異常事物」。(廖翊如,2018)
    .
    我們以日本文化為範疇,對妖怪的想像起自於繩文時代的萬靈想像,世界萬物都具有某種神異,以其作為解釋自然的邏輯。進入到平安時期,妖怪的概念開始快速發展,明確地《續日本書紀》裡寫到,龜寶八年(777年)時皇宮中妖怪頻傳。江戶時期,「お化け」、「百鬼夜行」等相關的詞彙,開始頻繁地使用,透過風俗畫卷、說書、物語等形構與流傳,鬼、妖怪、幽靈成為人人口耳相傳的重要故事主題。
    .
    當然,怪異事物的光譜遼闊,我們做一個普遍上日文中的分類說明。傳統中的おん(後來搭配漢字的「鬼」),指稱「隱」的事物,說的是各種被集體排斥、感到害怕的事物,其包含被作為鬼的人,和想像中的鬼,兩者會互相影響,例如怨靈菅原道真。後來鬼的形象越趨明顯,指的是「酒吞童子」、「桃太郎故事」裡的那種長角的妖怪(青鬼、赤鬼),在神社寺廟裡有許多祭典都圍繞著「鬼」這個角色,有著濃厚的佛教傳播色彩,而牛角虎皮的形象,則來自中國風水上鬼門的概念(北東=丑寅)。因此,鬼可以說是一種「惡」的綜合,有時候甚至是「盜匪」的借代。
    .
    妖怪(ようかい),則是泛指奇怪的現象或物,像是河童、天狗、傘怪等。原本較無描繪型態,後來,從室町時代開始,像是土佐光信的《百鬼夜行繪卷》,開始以畫卷做出各種妖怪型態的描寫,如枇杷、傘、魚等。土佐光信將原本就存在的妖怪想像,首次進行視覺化,也奠定了日後江戶時期大眾對「百鬼夜行」的娛樂興趣。
    .
    而幽靈(幽霊)就是台灣文化中的「鬼」,指的是人的魂魄的延伸。幽靈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事記》裡黃泉的故事(大家應該知道吧),平安時代也有影響國家政治史的三大怨靈—「菅原道真」、「崇德天皇」、「平將門」。室町時代後開始有許多以「幽靈」為主題的能劇與歌舞伎,後來就出現很多大家孰知的《四谷怪談》、《皿屋敷》、《牡丹燈籠》三大女鬼故事,而幽靈的形象(小雪)也在畫家圓山應舉的水墨畫中奠定(加治屋健司,2011)。
    .
    江戶時代以降,這些妖魔鬼怪的故事成為日本社會文化中重要的成分,直到今天,我們總也能在大眾文化的許多地方,遇見它們,像是各地的吉祥物不就正是某種地方文化妖怪化(具體化、現象化)的實現。
    .
    好啦~以上我們是以一個概論的形式來討論「妖怪」,接下來,便以日本學術界對「妖怪」的論述,來做一個系譜性的研究。
    .
    ▓ #虛怪與實怪的妖怪哲學
    .
    若要說第一位將「妖怪」作為研究對象的學者,就是井上圓了。生於1858年的井上圓了,做為一名哲學家、佛學家,怎麼會去研究妖怪呢?還被號稱為「妖怪博士」。圓了研究妖怪的目的,在於探討「人心的近代化」(人心の近代化),希望透過分析妖怪的存在,來去破除日本傳統中陳舊的迷信。這裡的「妖怪」指涉一種「學術用語」,指稱各種非合理正常的事物與精神(三浦宏文,2017)。
    .
    1887年井上圓了出版《妖怪玄談》。明治時代初期,有許多強調「不思議」的社會現象,像是「狐狗狸降靈術」(こっくりさん)(類似碟仙的占卜巫術)、「鬼門」等,讓井上認為應該要「除魅」與「近代化」。井上將妖怪當作一種現象,並且區分出「虛怪」、「實怪」,虛怪是人為的妖怪現象,又分成主觀與客觀上看錯的「誤怪」,與意圖製造出來的「偽怪」。(甲田烈,2014)
    .
    而真正從自然真實派生出來的實怪,則分成對自然現象進行有限解釋的「仮怪」(假怪),像是用鬼的肆虐來解釋瘟疫的傳播,和統攝萬物現象運作的「真怪」,例如「太極」、「真如」等。從井上圓了「妖怪哲學」來看,我們必須要拂除假怪,關照真怪,使事物合理,便是讓市井常民的生活更加明亮。(井上円了,2001)
    .
    ▓ #江馬務的妖怪變化史
    .
    再過渡到大正時期,歷史學者江馬務則將「妖怪」的主題,聚焦在視覺文化上,這些不可見的妖怪,是如何在歷史的過程中,被化成具體的形象。江馬務的《日本妖怪變化史》(1923),透過風俗畫來解讀妖怪形象的變化,對妖怪、幽靈、鬼做了細緻的分類,例如區分出人、植物、動物、物品、無法解釋的現象等怪異類型。江馬務與井上圓了有所不同,他並不認為妖怪是一種現象,而是將其作為古代社會的真實:既然古代人相信有妖怪,那研究妖怪就等於研究古代風俗民情。也就是從客觀的社會變化,對照人類對妖怪的主觀想像;透過妖怪的形象變化,來理解常民文化的面貌,尤其是造型化、視覺化後的妖怪。
    .
    ▓ #柳田國男的妖怪民俗學
    .
    1936年,第一位使用田野調查方式對民俗進行考察的學者—柳田國男,出版了專論妖怪的《妖怪談議》。柳田國男基本上是拒絕井上圓了的「除魅」論,並承接江馬務對妖怪民俗的興趣,進行大量的妖怪故事蒐集。《妖怪談議》等著作的重要貢獻就是,採集了全日本的妖怪故事,並分析其種類與分布;區分出妖怪與幽靈的差別(基本上兩者是對立的);最後,柳田國男將妖怪的出現看作是神靈信仰的衰退。雖然將妖怪看作是神靈信仰的衰退被受批評,但這樣的觀點直接影響了後來的當代妖怪學大師小松和彥。(小松和彦,2001)
    .
    除了《妖怪談議》外,柳田國男還整理與撰寫了《幽靈思想的變遷》、《狸與鬼神學》、《巫女考》、《遠野物語》等。這樣對故事的蒐集,是柳田國男的民俗學基礎,他認為「有形文化」、「語言藝術」、「心意現象」,是了解民俗的三條路徑。其中「心意現象」(或說精神世界),是把握文化架構的終極目標。所以研究妖怪,就是了解日本人恐懼感的原初形式,也是那些沒有被外來文化所影響的深層部分。
    .
    ▓ #當代妖怪學大師小松和彥
    .
    如果提到妖怪研究,必定無法迴避文化人類學家小松和彥。承接著柳田國男的妖怪民俗學、妖怪口述文學、妖怪宗教學,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小松和彥,更進一步以結構主義、符號學的社會科學觀點與方法,對所蒐集的故事傳說與繪卷進行分析。小松的結構主義方法強調,「妖怪」現象不僅是物件和事物的總和,這些物件和事物背後都另有涵義,研究妖怪就是研究人心人性、研究社會狀況。小松和彥是一個高產量的研究者,《憑靈信仰論》(1994)、《異人論》(1995)、《惡靈論》(1997)、《神明的精神史》(1997)、《妖怪學新考》(1998)《怪異的民俗學》(共8卷)(2002、2001)、《京都魔界案內》(2002)、《異界與日本人》(1998)等,還有一堆沒寫上。
    .
    在小松和彥的研究下,所謂的「妖怪學」正式成為一種研究領域,或研究取徑,他的《妖怪學新考》(1998)融合前人之大成(像是柳田國男對文化心靈的追尋,或是谷川健一《魔之譜系》中妖怪(敗者)支配人類(勝者)的政治想像)。他開展了透過妖怪來理解人類社會結構、精神歷史與內心狀態之間關係的方法論。小松和彥主要以「妖怪概念」作為分析社會的架構,其領域有「妖怪現象」、「妖怪存在」、「被造型化的妖怪」。
    .
    妖怪現象是指某種不可思議現象解釋的超自然假設,這是一種感官上、情感的恐懼現象;妖怪存在則是指未成為祭祀對象的妖怪現象,無法被解釋的現象在江戶時代轉化為存在;造型化的妖怪指涉被形象化的妖怪存在,在室町時代、江戶時代大量被生產與再生產出多元的妖怪視覺化樣貌。而「超自然」的現象解釋,變成為修補日常與超常之間斷裂的論述話語。
    .
    對我而言,妖怪是一個上層概念,其與神、人形成一個動態的關聯,也解釋世界的圖式。這個圖式明顯地揚棄柳田國男的「神靈衰退說」,將妖怪提升到與神明平等的超自然位置。
    .
    並且妖怪是出現於非日常的「異界」,而這種地理上的實質異界(邊緣地帶),混合在村落、鄉鎮、都市三類的「社會生活」中,如此一來將異常與日常縫補起來,更加能理解日本人的文化心靈。
    .
    小松和彥的《京都魔界案內》是我的啟蒙。想到幾年前在日本書店看見小松和彥監修的《京都魔界案內》雜誌版,真的是眼界大開,原來可以用妖怪鬼魅的故事與空間,去詮釋整個京都的歷史、地理、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等面向,還可以拿來當作旅遊手冊,增添遊歷的趣味。
    .
    ▓ #諏訪春雄的幽靈論
    .
    近世文學家、藝能史研究者諏訪春雄,也對這些妖魔鬼怪非常有興趣,著名的研究主題是「蛇」,他詳析了中國、日本的「白蛇」故事。在《日本の幽霊》(1988)一書中,諏訪春雄也區分了妖怪與幽靈,他認為,幽靈是人類的延伸,是祖靈信仰的產物,通常出現在「他界」,相較而言,諏訪春雄認為幽靈形象與故事是較為嶄新,且幽靈通常是純真而容易相信他人的人,即使受到欺負也不知道怎麼反擊,這樣「一心一意」的人,最後就成為幽靈。妖怪則是一種生物,是泛靈論的產物,通常出現在「異界」。他界指的是與人間平行、對稱的「死後的世界」,而異界就是「無序、恐怖、反常的世界」。
    .
    ▓ #河合隼雄的怪奇精神分析詮釋學
    .
    從河合隼雄的榮格學派精神分析角度來看,「異界」正是無意識的領域,是非日常、例外、內在、感性、混沌的,因此,他非常重視異界中的日本傳說,其詮釋著日本人的文化心靈結構。在讀河合隼雄之後,非常深刻地體悟,所謂的心靈,就是文化,一種不可言喻的內外統合意義世界。像是「浦島太郎」、「鶴妻」等,都反映了日本人精神世界的個體化面貌。(河合隼雄,1982、1994;千野美和子,2009)
    .
    我們以在疫情中爆紅的妖怪—アマビエ為例,在社群媒體爆紅的這隻妖怪,就反映了大眾社會的不安情感,以及期待療癒與未來(預言)的心靈撫慰。
    .
    ▓ #妖怪研究的當代觀點
    .
    總結而言,妖怪自古就存在,進入到明治時代之後,學者們將妖怪與人類心靈做了一個整合地理解,更在這樣的基礎上,展開民俗學的研究取徑。我們要說妖怪是什麼呢?綜合來說,它們有著「有形のもの」(the tangible)與「無形のもの」(the intangible)的存在方式,甚至,也可能是一種「有形と無形のあいだ」(between tangible and intangible)的存在方式,而各種妖怪鬼魅存在,正是社會文化的本身具現。(廣田龍平,2014)
    .
    當代的妖怪研究,在80年代後加速地興起,無疑是一種日本人對日本傳統文化消失的「鄉愁」。1990-2000年的妖怪鬼魅流行文化與文本的興起,無疑的,也是某種對日本文化的自我審視與在生產。不過從狐狸、天狗類型的妖怪逐漸消失在現代都市中,與大量增加的人系幽靈出沒,可以見到人對自然敬畏的遠離,對現代生活人間關係的疑慮,更反映了個人主義化的趨勢,人人以自己的認知結構來劃分「異界」,於是,恐怖的事物更加地個人化,而非顯現為傳統集體性的鄉野傳說。不過別擔心,妖怪的活力還是充裕滿載,小松和彥說:「只要人類存在,妖怪就不會消失」,「研究妖怪,就是研究人」。
    .
    ▓ #台灣的妖怪再生產與消費
    .
    近年來,日本的妖怪不斷在大眾/次文化場域推陳出新,從充滿萌元素的動漫至詭譎的推理小說,再到妖怪的周邊商品,這股妖怪旋風也吹至台灣,掀起一陣「模仿」熱潮,從溪頭妖怪村、臺中經貿夜市以妖怪作為經營特色方針,都可以看出妖怪符碼的挪用。
    .
    然而,台灣妖怪的出現不僅僅可以視作商業流行符碼操作,更應該深思臺灣文化中對妖怪的刪除與找回,探索背後的文化脈絡與焦慮。妖怪是一個地方的人們,利用他們有限的知識與想像力,去理解生活周遭的環境之後所產生的心理投射與文化創作(廖翊如,2018)。無論是系譜性、系統性地去回顧、整理台灣的妖怪田野,引出資料中妖怪的形象,或是更進一步去創作出新的鬼魅妖怪,像是《還願》這樣的遊戲作品,或近期興起的妖怪文藝。都是對人們日常生活的重新賦給意義,增加大眾文化的趣味與厚度,更可成為對社會的描述、紀錄、探索與批判。

    |

    📒#參考文獻
    .
    1. 井上円了. (2001). 妖怪学. 井上円了選集, 21, 13-94.

    2. 高橋直美. (2001). 井上圓了と妖怪学の現在. 井上円了センター年報, (10), 97-118.

    3. 甲田烈. (2014). 円了妖怪学における 「真怪」 の構造. 国際井上円了研究, (2), 250-271.

    4. 三浦節夫. (2014). 井上円了の妖怪学. 国際井上円了研究, (2), 285-311.

    5. 井関大介. (2017). 井上円了の妖怪学と心理学. 井上円了センター年報= Annual report of the Inoue Enryo Center, (26), 95-116.

    6. 三浦節夫. (2001). 井上円了と妖怪学の誕生. 井上円了選集, 21, 464-493.

    7. 小松和彦. (2001). 井上円了の妖怪学とそれ以後. 井上円了選集, 21, 449-463.

    8. 三浦宏文(2017). 井上円了の哲学と妖怪学の目的.

    9. 馬場真理子. (2014). 妖怪. 東京大学宗教学年報, 32, 237-239.

    10. 川野明正. (2020). 漢語における 「妖怪」 概念-日・中・台の概念比較.

    11. 江馬務. (1923). 日本妖怪変化史. 中央公論新社.

    12. 廖翊如. (2018). 臺灣大眾文化中的妖怪再現與生產. 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1-87.

    13. 加治屋健司, & カジヤケンジ. (2011). 日本の中世及び近世における夢と幽霊の視覚表象. 広島市立大学芸術学部芸術学研究科紀要, (16), 37-44.

    14. 諏訪春雄. (2010). 霊魂の文化誌: 神・妖怪・幽霊・鬼の日中比較研究. 勉誠出版.

    15. 冨安由真. 心霊表象論: 心霊イメージの変遷から読み解く 「不気味な」 表現の可能性.

    16. 小松和彥(1998)。妖怪學新考。講談社。

    17. 千野美和子. (2009). 日本昔話 [鬼が笑う] にみる母性. 京都光華女子大学研究紀要= Research bulletin of Kyoto Koka Women's University, 47, 105-120.

    18. 河合隼雄. (1994). ユング心理学入門 (Vol. 1). 岩波書店.

    19. 廣田龍平. (2014). 妖怪の, 一つではない複数の存在論―妖怪研究における存在論的前提についての批判的検討―. Journal of Living Folklore.

    20. 河合隼雄. (1982). 昔話と日本人の心. 岩波書店.

    |

    #也太長
    #謝謝大家聽我囉唆

  • 女鬼橋遊戲 在 Alan毛亮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16 10:49:40
    有 61 人按讚

    2020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

    🏆最佳男主角獎
    范少勳│《下半場》
    李康生│《日子》
    曾敬驊│《返校》
    吳念軒│《菠蘿蜜》
    莫子儀│《親愛的房客》

    🏆最佳女主角獎
    呂雪鳳│《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
    王淨│《返校》
    游珈瑄│《家庭式》
    張雅玲│《迷走廣州》
    Laila Putli Pagtitahan ULAO│《菠蘿蜜》

    🏆最佳男配角獎
    朱軒洋│《下半場》
    段鈞豪│《下半場》
    李英銓│《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
    戴立忍│《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游安順│《第一鮪》

    🏆最佳女配角獎
    詹宛儒│《女鬼橋》
    姚以緹│《江湖無難事》
    吳美和│《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
    丁寧│《殘值》
    陳淑芳│《親愛的房客》

    🏆最佳新演員獎
    朱軒洋│《下半場》
    范少勳│《下半場》
    李曆融│《主管再見》
    陳昊森│《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游珈瑄│《家庭式》

    🏆最佳劇情長片
    《下半場》|下半場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日子》|汯呄霖電影有限公司、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灼人秘密》|岸上影像有限公司、禾豐九路娛樂有限公司、爵士電影製作公司
    《返校》|影一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遊戲橘子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屬維京群島商敦宜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樂到家國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一條龍虎豹國際娛樂有限公司、臺中拍、高雄人、美商華納兄弟(遠東)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菠蘿蜜》|蜂鳥影像製作有限公司、邊境映象藝文有限公司、高雄人

    🏆最佳紀錄片
    《回家的理由》|張明右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李家驊、台灣公民媒體文化協會
    《男人與他的海》|黑糖媒體創意有限公司
    《阿查依蘭的呼喚》|久藝傳播有限公司
    《阿紫》|吳郁瑩

    🏆最佳短片
    《主管再見》|影一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高雄人
    《幽魂之境》|Cinema Inutile
    《家庭式》|游珈瑄、郭語彤
    《第一鮪》|看不見電影有限公司、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蟾鳴》|游翰庭

    🏆最佳動畫片
    《大冒險鐵路》|黃小珊
    《六道輪迴之可憐達人秀》|葉順成、何應權
    《多雲時情》|連想有限公司
    《藍色獨白》|陳宜謙
    《Puppy Love》|陳怡聞

    🏆最佳導演獎
    張榮吉│《下半場》
    蔡明亮│《日子》
    趙德胤│《灼人秘密》
    徐漢強│《返校》
    吳郁瑩│《阿紫》

    🏆最佳編劇獎
    蔡坤霖、張榮吉│《下半場》
    林亞佑│《主管再見》
    馮勃棣、蔡顗禾、高炳權│《江湖無難事》
    吳可熙 、趙德胤│《灼人秘密》
    徐漢強、傅凱羚、簡士耕│《返校》

    🏆最佳攝影獎
    陳大璞│《下半場》
    周宜賢│《返校》
    廖敬堯│《阿紫》
    Lukasz DZIEDZIC│《幽魂之境》
    葉明廣│《蟾鳴》

    🏆最佳剪輯獎
    陳俊宏│《下半場》
    馬修、蔡晏珊│《灼人秘密》
    解孟儒│《返校》
    吳郁瑩│《阿紫》
    廖慶松、林婉玉│《菠蘿蜜》

    🏆最佳配樂獎
    溫子捷│《下半場》
    柯智豪│《江湖無難事》
    林強│《灼人秘密》
    林生祥│《男人與他的海》
    盧律銘│《返校》

    🏆最佳美術設計獎
    葉子瑋│《江湖無難事》
    郭志達│《灼人秘密》
    王誌成│《返校》
    翁定洋、孫詠釗│《菠蘿蜜》
    陳柏任│《親愛的房客》

    🏆最佳造型設計獎
    楊以君│《伏魔殿》
    施筱柔│《江湖無難事》
    鍾楚婷、陳卓銘│《灼人秘密》
    施筱柔│《返校》
    陳盈如、黎若瑄│《幽魂之境》

    🏆最佳聲音設計獎
    高偉晏、陳亦偉│《下半場》
    杜篤之、杜則剛│《男人與他的海》
    曹源峰、簡豐書、湯湘竹│《返校》
    范文鋭│《幽魂之境》
    高偉晏│《蟾鳴》

    🏆最佳視覺效果獎
    凃維廷、沸騰了映像有限公司│《下半場》
    嚴振欽│《江湖無難事》
    王翊軒、林宗民、嚴振欽、陳銘澤│《灼人秘密》
    郭憲聰、再現影像製作有限公司│《返校》
    歐兔數位映像、馬毓廷│《暗之光》

    🏆傑出技術獎
    動作設計:洪昰顥、賈凡│《下半場》
    動作設計:黃泰維│《伏魔殿》
    特效化妝:張丞寧│《江湖無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