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女性膀胱鏡檢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女性膀胱鏡檢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女性膀胱鏡檢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女性膀胱鏡檢查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502的網紅康康醫師超音波共筆,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子宮肌瘤大哉問🔎🔎🔎 每個星期五都會去支援健檢中心的婦科檢查,包括了子宮頸抹片和婦科超音波。 會定期追蹤超音波的又有大部分是之前發現有子宮肌瘤,想來看是否有長大。 關於肌瘤的疑問實在是太多... 不過礙於肌瘤是婦產科醫師的好朋友? (我們的病人數都是靠它撐起來的???) 決定來跟大家好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陳保仁醫師的新書《姊妹的50道陰影》中提到,美國有統計40歲以上婦女有七成都有子宮肌瘤,發生率可說是非常高,但以大型統計來說,200人中不到1人會轉變為子宮肌瘤,所以可以不用太擔心癌變。 子宮肌瘤就像是子宮肌肉的種子一樣,經過經血血流與女性荷爾蒙的灌溉,就容易成長為子宮肌瘤,會造成出血、疼痛與壓...

  • 女性膀胱鏡檢查 在 康康醫師超音波共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12 15:58:39
    有 92 人按讚

    🔎🔎🔎子宮肌瘤大哉問🔎🔎🔎

    每個星期五都會去支援健檢中心的婦科檢查,包括了子宮頸抹片和婦科超音波。

    會定期追蹤超音波的又有大部分是之前發現有子宮肌瘤,想來看是否有長大。

    關於肌瘤的疑問實在是太多...
    不過礙於肌瘤是婦產科醫師的好朋友? (我們的病人數都是靠它撐起來的???)
    決定來跟大家好好地介紹它一下~~

    ---
    #如何發現肌瘤?

    醫學上常用的影像學工具,包含了以下幾種:
    🔎超音波/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

    最常發現肌瘤的方式,是透過 #超音波 看到的。

    女生們會來門診檢查超音波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了: 月經不規則、月經量不正常🩸、經痛💊、非經期的出血......

    ✔️很多是在做超音波時意外發現,跟原本來看診的原因可能並不相關。

    ✔️一部分的人是覺得肚子越來越大,不知道是真的變胖?或是肚子裡面長東西,想來做檢查的。

    ✔️一部分的人是別科轉診,因為在別科檢查時照了腹部或是骨盆腔的X光意外發現骨盆腔裡有鈣化的一團東西,想來看看是甚麼。

    ✔️或是別科做了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的影像學檢查,意外發現子宮裡有長東西,來看看是不是肌瘤的。

    大家有注意到,這短短的文字裡充滿了"意外"嗎?

    在這裡要告訴大家的是,肌瘤發生率太高了!每3-4個女生就會有一個人有肌瘤,很多人根本沒有相關症狀所以之前都沒有發現。
    所以當你被診斷有子宮肌瘤的時候,先不要太緊張😱😱😱!
    請先冷靜下來,仔細聽聽妳的醫生正要告訴你的事情。

    ---
    #哪種影像學檢查最準?

    在這個版上,當然要說是 #超音波 啦! (誤🤣)

    大家可能普遍認為,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應該是最精密的影像學檢查了! 所以肌瘤是不是也要用這些檢查才能看到?

    不好意思,我們的肌瘤因為太普遍了,所以比較廉價一點...

    🔎🔎🔎用超音波其實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不用大材小用浪費醫療資源~~

    ✏️除非,你的婦產科醫師認為你的肌瘤長得很奇怪,或是長大的速度太快了!想要排除其他惡性的問題,有可能會需要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的檢查。

    但是必須要說,用核磁共振來判斷是否為良性的肌瘤或是惡性的骨肉瘤,並沒有那麼的準確!可能還是得經過開刀這一途,把肌瘤切下來送給病理科,才有辦法做最正確的判斷!

    ✏️那要做陰道超音波還是腹部超音波呢?

    這就回歸到了,是否有性經驗這點。
    如果有性經驗,我們還是會建議做陰道超音波,能清楚的看到肌瘤的邊界以及相對子宮內膜的位置。

    不過,當我們碰到20-30公分的肌瘤😲(沒錯!就是有這麼大的肌瘤!),陰道超音波的範圍可能無法看到邊界,這時候還是會搭配腹部超音波來看肌瘤最遠到甚麼地方。

    ---
    #子宮肌瘤有幾種?

    斯斯有三種,肌瘤有好幾種...依據它們長的位置,隨便列列就有七種...

    每種肌瘤會造成的症狀也都不太一樣(大部分是沒有症狀...),如果是有造成症狀的肌瘤需要手術處理,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那這樣超音波可以區分嗎?
    基本上是可以的喔!(當然有些長在子宮外面的肌瘤,像是漿膜下肌瘤/根蒂性肌瘤/韌帶內肌瘤這三種,光用超音波比較難區分,可能要手術當下才能判斷了)

    (照片為手繪肌瘤分類圖,請參照編號與相對位置)

    1. 肌肉層肌瘤 (Intramural type)

    最常見的種類就是長在子宮肌肉層裡面的這種,占了約6-7成。

    🔎超音波底下的長相,通常就是在子宮裡面長了一顆顆圓圓的像是貢丸(大家等等吃不下晚餐別怪我...),大至蘋果🍎小至土豆🥜(到底為什麼要用食物來比喻哩...)。

    ✏️症狀:
    不會造成經痛 (會造成經痛的通常是肌腺症/肌腺瘤);如果有壓迫到子宮內膜,可能會造成經血量偏多。
    另外因為宰相肚裡能撐船,女性同胞們的肚子裡也能裝像是西瓜一樣的肌瘤;體積過大的肌瘤就會造成一些對於膀胱或是腸子的壓迫,影響排尿或是排便。

    /
    2. 漿膜下肌瘤 (Subserosal type)

    子宮的外面有一層漿膜包圍 (也就是腹膜)。這類型的肌瘤主要是往外長,會凸出子宮表面的。

    🔎超音波底下看,會覺得有一大部分在正常子宮結構之外。另外因為不受到子宮肌肉的限制,可以長到非常大!!

    ✏️症狀:
    通常不會有症狀,如果太大的話也是以壓迫的症狀為主。

    /
    3. 黏膜下肌瘤 (Submucosal type)

    長在子宮內膜附近,會壓迫到子宮內膜的肌瘤。

    🔎超音波下會看到肌瘤和子宮內膜靠得非常近! 甚至整個都壓在子宮內膜上面。

    ✏️症狀:
    容易影響到經血量🩸,有可能經血量非常多甚至到貧血的狀態。

    ✏️處理:
    現在流行的處理方式,便是以子宮鏡來切除黏膜下肌瘤。不過哪種/多大的黏膜下肌瘤適合用這種方法開刀,建議至門診做詳細的諮詢喔!

    /
    4. 根蒂性肌瘤 (Pedunculated type)

    這就是看起來和原本的子宮沒甚麼相干的肌瘤,只有一個細細的根來連接肌瘤和子宮。

    🔎超音波下看起來,這類型的肌瘤會是一顆完整個圓形,長在子宮的旁邊,不會影響到子宮原本的形狀。

    ✏️症狀:
    通常不會有症狀,如果太大的話也是以壓迫的症狀為主。

    /
    5. 黏膜下根蒂性肌瘤 (Submucosal pedunculated type)

    這是結合3和4特性的肌瘤,主要也是往子宮內膜長,幾乎全部都突出在子宮腔內。

    🔎超音波下看來,會在內膜上看到一顆圓圓的東西,有可能是肌瘤,也有可能是大顆的息肉。

    ✏️症狀和處理方式,就如同第三點提到的部分-->經血量過多 / 子宮鏡

    /
    6. 韌帶內肌瘤 (Intraligamental type)

    到底是長在甚麼韌帶? 肩膀的韌帶還是膝蓋的韌帶??
    各位~子宮兩旁也是有韌帶的,固定子宮在骨盆腔內的位置。

    🔎這類肌瘤長在子宮的外面,所以超音波下看起來和第二種、第四種可能難以區分。

    ✏️症狀:
    也不會壓迫到子宮腔,基本上是沒甚麼症狀,也不會影響月經。
    但是如果它也長得非常非常大,一樣有可能造成壓迫的症狀。

    /
    7. 子宮頸肌瘤 (Cervical myoma)

    子宮附近的每個地方都可以長肌瘤,怎麼可以少了子宮頸呢??

    🔎這類的肌瘤就是長在"子宮頸",超音波會覺得和子宮頸的位置有點難分辨,或是造成子宮頸變得很大。

    ✏️症狀:
    婦科部分倒是還好,產科懷孕的人們遇到子宮頸肌瘤,最怕的就是擋到胎頭無法自然產~
    因此如果懷孕的人們遇到有子宮頸肌瘤的狀況,通常三十週之後還會再追蹤肌瘤和寶寶頭👶的相對位置,來判斷能不能自然產。

    ---

    #超音波可分辨良性或惡性的肌瘤嗎?

    用核磁共振都無法很好的判斷了,所以必須和遺憾的告訴大家,沒有辦法完全分辨!

    只能說,有一些型態的肌瘤是我們會去特別"關照"的,像是 #形狀特別 (通常肌瘤有明顯的膜包圍起來,影像下看起來比較完整)、 #長大速度快 (會建議持續追蹤,如果半年從兩公分變成十幾公分就會強烈懷疑)。

    另外 #過大的肌瘤 有可能中間會壞死 (就像是貢丸內餡裝了碎肉或是起士),內心的軟爛組織通常是因為血流不足所造成,也會比較需要注意。

    ---

    關於肌瘤可能還有一百個問題想問...
    但就饒了我先到這兒吧~~~🙏🙏🙏

    大概是近期內數一數二多字的文了

    趕在周末前發一發,免得周末帶小孩又要消失惹...

    #子宮肌瘤
    #婦科超音波
    #健康檢查

  • 女性膀胱鏡檢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04 08:37:14
    有 947 人按讚

    血尿,
    可能伴隨著疼痛,
    也可能沒有感覺。
    看到血尿的朋友一般都會緊張,
    會趕快找醫生檢查。

    急性的疼痛的血尿,
    很多都是感染引起的,
    在女生特別容易常見,
    治療還是以抗生素、多喝水來治療。

    不過如果血尿是沒有疼痛感覺的話,
    還是要多注意。

    一位55歲的女性,
    因為連續兩次尿液檢查都伴隨著為數不少的紅血球,
    可是肉眼看不出來有血尿,
    這算是顕微性性血尿,
    後來請她去做膀胱鏡檢查才發現是膀胱癌,
    因為是早期,
    做完手術之後,
    除了些許頻尿的後遺症之外,
    癌細胞都清除了。

    這位女士有抽煙,
    長期染頭髮,
    又不愛喝水,
    可能就是造成她膀胱黏膜發生病變的主要原因。

    提醒大家還是要多喝水、
    不要憋小便、
    多吃蔬菜,
    尤其在染頭髮前後一定要做到這些注意事項,
    就可以降低膀胱癌黏膜受到刺激的機會。

    早安各位好朋友!

    #膀胱癌。
    #多喝水。
    #染頭髮。
    #吸煙。

    報紙來源:人間福報

  • 女性膀胱鏡檢查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28 10:13:56
    有 48 人按讚


    #cancer #screening
    癌症篩檢

    篩檢:「你覺得很好(無症狀),所以你有問題」。

    「老鷹」是速度太快、來不及救的癌症,「兔子」是如果不治療就會傷害你的癌症,「烏龜」是惡化很慢、不會傷害你的癌症,治療是「圍欄」。

    癌症篩檢能:
    1、找到能治療、會傷害你的癌症(你能用圍欄把「兔子」關起來)
    2、「過度診斷」、「過度治療」:
    找到不能治療的癌症(「老鷹」)
    找到不會傷害你的癌症(「烏龜」)
    把沒有癌症的病人誤認為是癌症(假陽性)
    把有癌症的病人誤認為沒有癌症(假陰性)
    https://twitter.com/vprasadmdmph/status/1212840987363442689…)

    除了胎兒蛋白以外,不要用「腫瘤指標」篩檢癌症。

    有幫助:
    • 乳癌:美國 USPSTF 建議年紀 40-75 歲的婦女每二年做一次乳房攝影。
    • 子宮頸癌:國民健康署建議 30 歲以上婦女每 3 年至少接受 1 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接種注射能預防。
    • 肝癌:有 B、C 型肝炎或有肝癌家族病史者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胎兒蛋白。
    • 大腸癌:每二年做一次糞便潛血反應,每 10 年做一次大腸鏡篩檢。75 歲以上或餘命少於 10 年的人不需要做大腸鏡篩檢。CEA 只能用來追蹤確診/治療後的病人。
    • 口腔癌:國健署建議有吃檳榔者(30 歲以上,原住民 18 歲以上)、吸煙者每二年做一次口腔黏膜檢查。
    • 膀胱癌:無痛性血尿、肉眼可見血尿、沒有蛋白尿、有血塊、有危險因子(男性、年紀 ≥ 35 歲、抽煙、某些化學品如苯類,aromatic amines 或染劑、止痛劑、骨盆腔放射線、某些免疫抑制劑如 cyclophosphamide,alkylating agent、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重金屬(砷)、放射線等)者做膀胱鏡、腹部/膀胱超音波 ± 泌尿道 CT。

    有爭議:
    • 肺癌:USPSTF 建議每年以 LDCT(不是胸部 X 光、痰液細胞學)篩檢50-80歲,20 pack-year且未戒菸,或已戒菸但不到15年者。
    https://www.facebook.com/1484893288/posts/10223483549145274/?extid=mOugg8Zlezfa7Fet&d=n
    • 食道癌:胃鏡 for Barrett's esophagus、吸煙?喝酒?
    • 胃癌:日本、韓國有建議用胃鏡篩檢。
    • 甲狀腺癌:USPSTF 建議沒有症狀者不需要用觸診及超音波篩檢甲狀腺癌,除非有危險因子:放射線、遺傳性癌症、一等親有甲狀腺癌。症狀:異物感、吞嚥困難/痛、容易嗆到、呼吸困難、聲音沙啞、發聲障礙、疼痛。
    • 前列腺癌:USPSTF 建議 55-69 歲的男性要用醫病共享決策決定是否要用 PSA 篩檢。
    • 卵巢癌:USPSTF 建議不要篩檢沒有症狀的人,除非她有遺傳性癌症家族病史。台灣醫界的建議是在做子宮頸抹片檢查(30 歲以上的婦女每 1–3 年做一次)時,順便做骨盆腔內診及超音波檢查,如果陽性再進一步做 CT、MRI 等檢查。
    • 鼻咽癌:EBV。

    台灣的十大死因: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和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國人十大癌症的排序:
    男性:大腸癌、肝癌、肺癌、口腔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淋巴癌、膀胱癌
    女性:乳癌、大腸癌、肺癌、肝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

    癌症的危險因素:抽煙、喝酒、加工肉(肉鬆、肉乾、肉脯、香腸、火腿、醃肉、培根、熱狗等)、紅肉(豬肉、牛肉、羊肉)、檳榔、肥胖、不運動、感染(B/C 型肝炎、HPV)、放射線(游離輻射)、免疫抑制、家族史。

    https://medium.com/…/%E5%90%91-%E4%B8%83%E9%BE%8D%E7%8F%A0-…

    https://medium.com/…/%E5%B8%AB%E7%88%B6-%E5%A4%A0%E4%BA%86-…

    https://medium.com/…/%E8%81%96%E8%AA%95%E8%80%81%E4%BA%BA-a…

  • 女性膀胱鏡檢查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10-17 16:37:05

    在陳保仁醫師的新書《姊妹的50道陰影》中提到,美國有統計40歲以上婦女有七成都有子宮肌瘤,發生率可說是非常高,但以大型統計來說,200人中不到1人會轉變為子宮肌瘤,所以可以不用太擔心癌變。

    子宮肌瘤就像是子宮肌肉的種子一樣,經過經血血流與女性荷爾蒙的灌溉,就容易成長為子宮肌瘤,會造成出血、疼痛與壓迫,若壓迫到膀胱,會造成頻尿;壓迫到腰背神經,則容易腰痠背痛,若有以上症狀出現,建議及早諮詢婦產科醫師,以免延誤治療。

    至於治療方式,則有能減緩症狀的藥物治療,與手術切除肌瘤等方式。在手術部分,除了剖腹與腹腔鏡,近幾年也有了最新的技術──海扶刀,海扶刀的原文是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簡稱HIFU,海扶。

    海扶刀是藉由高強度聚焦超音波將肌瘤燒死,不傷到其他子宮組織,最大好處是沒有傷口,且復原快速,不過由於目前自台灣無健保給付,所以費用較高。

    子宮肌瘤有許多處理方式,若發現月經有任何異常,記得盡快就醫檢查!

    相關文章
    子宮好,女人更美麗!名中醫預防子宮肌瘤療方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3892

    肝腎若好就能根除子宮肌瘤!揉腹操護卵巢子宮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3516

    20%女性有子宮肌瘤!女中醫:一天一杯__加強保護力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5465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