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nion of Synchronised Swimmers | Cristina Sandu
收到這本書的時候,奧運才剛結束不久。以往在台灣的奧運都很有氣氛,就算沒有在關注運動,電視轉到也會停下來看一下,遇到緊張的比賽還會跟著屏氣凝神。平常大家各做各的事,這時就會全都聚集在電視前。...
:The Union of Synchronised Swimmers | Cristina Sandu
收到這本書的時候,奧運才剛結束不久。以往在台灣的奧運都很有氣氛,就算沒有在關注運動,電視轉到也會停下來看一下,遇到緊張的比賽還會跟著屏氣凝神。平常大家各做各的事,這時就會全都聚集在電視前。今年在瑞典完全沒有奧運感,讓我又感受到許久未見的文化衝擊。在這裡關注冬奧的才是大多數,對剛剛結束的東奧不是很熱衷。好吧,大概就是冬奧之於我們一樣的意思。
The Union of Synchronised Swimmers 說的故事倒也與水上芭蕾沒有太大的關係,水上芭蕾在書裡是契機,是一種隱喻。六個在香菸工廠工作的女孩,為了逃離家鄉苦練水上芭蕾。六篇速寫式的短篇勾勒出她們逃離後的生活,唯一將她們串連起來的只有每個篇章間穿插的共同過往。
六個女孩在離開家鄉後四散各地,我們首先看到的是落腳芬蘭的阿妮塔(Anita)。還在學習芬蘭語的她遇到了同鄉藍焰(Blue Flame),她卻隱瞞自己的出身,用英文溝通。藍焰跟阿妮塔有相似的離家原因。家鄉對阿妮塔來說是一個讓她想念,卻又死死掐住她的地方。有天她回家發現藍焰闖入她的公寓,這個不速之客就這樣搬進她的家。
阿妮塔與藍焰的關係是一場微妙的角力拉鋸:她可以忍受失語的孤單,在異地找到一處歸屬嗎?好幾次她差點在藍焰談及家鄉時將母語、對家的思念脫口而出。藍焰就是她與家牽扯不清的感情,既依賴又厭惡,親密又暴力,阿妮塔似乎都處於弱勢的一方,只能由他為所欲為。直到她漸漸掌握芬蘭語後開始有了變化,熟悉陌生的語言就像被悄悄透露了一個秘密,她不用再對過去有所依賴:”Not only am I starting to grasp little details about the language, but it's comforting too: my feeling of loneliness are normal. To actually find a place inside this culture is hard, but possible (17).”
但不是每個女孩都跟阿妮塔一樣在新的語言中找到力量。來到羅馬的妮娜(Nina)在一天的早晨中醒來,發現書架上的義大利小說對她來說已不再毫無意義。到了早餐咖啡店,服務生也誤以為她是當地人,就像入口的咖啡一樣,義大利語在她的唇齒間顯得飽滿、濃郁。
這個明亮的早晨帶來的所有期待與可能卻在妮娜來到倉庫上班後被打破。她用義語和以為一向友好的卡車司機打招呼,對方以英語回應,轉過頭和其他同事對話時卻輕蔑的稱呼她俄國佬。
和她一起工作的好友用義大利語在背後說其他同事的壞話,以為妮娜不懂,用俄語翻譯了無害的版本。和阿妮塔一樣,新的語言也為妮娜揭露新的秘密:原以為彼此熟識、有同樣母語的好友,居然也是個陌生人。
少了語言隔閡的她依然還是異鄉人,只是曾經帶有不同可能性的那些詞語,在揭露後不是顯得平淡無奇,就是不懷好意。作者 Sandu會六種語言,這本書原本以芬蘭文寫成,作者自己翻譯成英文。她生長在芬蘭—羅馬尼亞的家庭,儘管精通語言,是不是也有過自己不屬於任何一邊的感覺呢?
來到美國加州的寶琳娜(Pauline)在釣魚船上脫離了她平常的看護生活,在海上感受到自由,這一天卻在船上遇到當地人不友善的眼光。直到一對黑人兄弟出現,他們的膚色直接彰顯了外來者的身分,讓原本格格不入的寶琳娜同時產生了鬆了一口氣又愧疚的複雜心情。
正要動身前往巴黎的珊卓拉(Sandra)搭上了一台便車,車主不斷嘲諷她的法文口音,處處透露著惡意,所幸最後只是虛驚一場。但被困在加勒比海聖馬丁島的貝蒂(Betty)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為了湊回到羅馬尼亞的機票,她只得在賭場碰碰運氣,好不容易擺脫在聖馬丁找上她的厄運,在轉機時危險又再度上門。
故事裡的女孩成功脫逃後的生活大概不如她們原先想像的美好,孤獨、窮困、歧視、失去歸屬,她們的雙腳必須要在水下不停的擺動才能浮出水面勉力呼吸。當初離開是否是正確的選擇?這樣的問題永遠不會有答案。
其中一個女孩莉迪亞(Lydia )在美國生活多年後返回故鄉「河的這一頭」。莉迪亞為了自由與新的可能離開了家鄉,回家時卻發現再也回不去了,腳下曾經熟悉的土地漸漸成了陌生的領域,樹影間似乎出現跟蹤的人影,潛藏的危險。但轉頭一看,只是莉迪亞自己想像出來的,畢竟還是一樣的樹影、夕陽,她也慢下腳步,不再恐慌:"There's no rush anymore. I think of the fresh onions and cold beer while walking to the house, very slowly now, as my flip-flops survey the land (103)."
也許無所謂逃離,也無所謂失去,生命的河流湍急深不見底,每個人都在沉與浮的臨界點掙扎,這樣的掙扎卻可以是美麗的:水面上依舊有無限可能。
•
因為字限刪了很多,完整放連結部落格~
#theunionofsynchronisedswimmers #閱讀筆記 #閱讀記錄 #書帳 #讀後感 #閱讀分享 #看書
奧運角力英文 在 陳思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打球沒事視訊有事
#體育不分顏色
#切記別搞體育文字獄
由王齊麟與李洋搭檔所組成的麟洋配,在東奧為台灣奪下金牌後,至今都是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然而,王齊麟選手近日在自己的臉書粉專分享與李洋及阿北視訊通話的照片,並且感謝市長的祝福與勉勵。
沒想到竟會引來大批的綠粉、柯黑出征留言圍剿,例如:這樣我無法繼續支持你們、阿北又再蹭熱度了、小心收割王類似的字眼,更有直播前沒有事先通知選手們的文章出現。
逼得王齊麟選手不得不親自滅火,表示「我們只是單純的運動員,接受到任何長官的祝賀我們都心存感激,也希望大家不要放大我們原本只是很簡單的分享。」
事實上早在2020年第七屆的羽您有約羽球公益賽中,阿北就與王齊麟、李洋兩人有所認識,甚至三人還一起搭檔進行三對三羽球比賽。
再者,阿北先前也事先取得選手們同意,才與選手們進行通話而非直播,👉實在不曉得何來沒有事先通知就直播之說。
況且蔡英文總統在麟洋配東奧奪金當日,就馬上與兩位選手進行通話,👉所以蔡英文也是在蹭熱度、在收割嗎?真是雙標出征,笑到往生!
體育運動之所以迷人,就在於能夠使大家放下成見,沒有黨派之分,團結一致,凝聚大家的心。就像前陣子許多國人因為奧運賽事,暫時放下許多紛爭,一同熱血沸騰的死守在電視及手機前,只為了幫台灣的選手加油、吶喊。所以各項體育賽事以及運動選手們都不該再受到任何政治角力的紛爭,讓體育歸諸於體育,別搞體育文字獄啦!
奧運角力英文 在 王定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比較台灣歷年參加奧運的成績(扣除沒有參加或零得牌),可以看出來,台灣隊今年奧運獎牌確實大爆發,原因是什麼呢?
除了選手自己的努力和條件之外,定宇分享這5年多來台灣體育公共政策的5大改變給大家參考,
蔡英文政府上任5年多以來,在體育政策上的各項措施,包括經費投入、國訓中心等軟硬體翻新、黃金計畫、強化運動科學重要工程,供大家通盤了解。
一、體育經費估計約8年倍增,110年度增至133.9億:
攤開體育署歷年預算變化,以及用來支持選手的預算比例資料,可以發現規劃從105年度到113年度,這8年間有倍增情況。根據資料顯示,105年度總計96.7億元,到了110年度,已經增加至133.9億元,預計在113年度估計約會來到168億元。
在「培訓體育競技運動人才」,以及改善運動訓練環境經費上,從102年度體育署70.03億元,其中培訓體育競技運動人才及改善運動訓練環境經費僅18.02億元,比率為25.74%;到了110年度,體育署經費來到133.93億元,而培訓體育競技運動人才及改善運動訓練環境經費也倍增至36.91億元,比率上逐步提升到27.56%。
至於所謂培訓體育競技運動人才及改善運動訓練環境經費,其中所包含的項目有4大類,包括四級運動人才培訓及改善基層與大專院校訓練場館、補助國家運動訓練中心辦理奧亞運選手培訓工作經費、運動教練與選手生涯照顧輔導、優秀運動選手教練獎勵金等。
二、2020年東京奧運會黃金計畫,建立黃金梯隊:
面對這次東京奧運,蔡英文政府推出「黃金計畫」,主要針對這次奧運具備奪牌菁英選手,實施專業個人化的訓練,也挑選下屆奧運會奪牌潛力的選手,進行專案培訓,建立所謂「黃金梯隊」。
在「黃金計畫」的內容方面,包括國內、外參賽與移地訓練所需各項支援、專屬人力支援(教練、防護員、物理治療師、體能訓練師與陪練員等),以及訓練及比賽器材(裝備),還有全面運動科技支援,包括生理體能、生物力學、運動心理、營養生化、醫學防護、運動資訊等。
對於「黃金計畫」的預算編列上,從2018年至2021年,每年編列3億元,共計12億元。在本次奧運執行方面,共有11個運動、38位選手列入黃金計畫,且皆取得奧運參賽資格,其中人員包括舉重女神郭婞淳、體操李智凱、田徑楊俊瀚、拳擊陳念琴、柔道楊勇緯、桌球莊智淵、桌球林昀儒、游泳王冠閎等人。
三、國訓中心硬體設施提升,優化選手住宿環境:
至於硬體設施的精進,近年其實一直有新聞釋出,國訓中心、選手住宿的環境,都一甩過去破舊不堪的狀況。攤開體育署在硬體設施的優化成績,在綜合集訓館方面,在104年落成啟用,為2棟地上7層鋼骨構造之建築物,為符合現代國際訓練場規格及環保規範之綠建築,其內容計有14項運動種類訓練場地及重量訓練室,其中球類館的7項為體操、羽球、籃球、手球、排球、桌球及舉重等,技擊館的7項為空手道、武術、拳擊、擊劍、跆拳道、角力及柔道等。
在宿舍與餐廳部分,在109年落成啟用,宿舍為地下2層、地上8層建築物,而餐廳為地上3層,主要提供教練、選手舒適的居住空間與用餐環境;另外,109年也落成啟用全國首座太陽能發電的直線風雨跑道,主要考量南台灣天氣高溫炎熱,可能造成選手體能負擔,影響到訓練成效,也滿足夜間訓練的需求。
此外,109年也落成「組裝式」游泳池,這是承接2017年台北世大運組裝式游泳池,整合國訓中心周邊設施,提供培訓隊伍訓練使用;而在110年時,落成啟用壘球場室內投打練習場,讓培訓隊不受日曬雨淋的影響。
未來,國訓中心有三期計畫,在109年至113年,5年共編列63億元,就國訓中心用地範圍與整建,包括棒壘球場設施優化、射箭場優化、球館、技擊館優化等。
四、強化「運動科學」、「運動醫學」,提供數據擬定與修改訓練計畫:
過去其實在國訓中心本來就設有「國訓中心運動科學處」,簡稱「運科處」,但是在蔡英文政府2016年上任後,擴大強化後勤能量,一改過去蜻蜓點水、短期支援模式,而是由運科人員、體能訓練師、運動防護員、物理治療師、運動心理師、運動營養師等「直接進駐」。
在運科處當中,分為「運科組」、「醫護組」,主要負責六大領域,包括運動生理生化、運動心裡諮商、運動醫療防護、科學體能訓練、運動營養補給、力學情蒐資訊整合等。
在後勤能量的提供上,運科處會例行性給予選手、教練數據、長期隨隊機制,主要就每一位選手身體狀況、訓練概況進行檢測,也給教練擬定與修改訓練計畫的參考資料。
五、選手退役後的保障與協助:
對於運動員退役後的下一步,蔡政府則推出「優秀選手轉任計畫」,就優秀退役選手轉任運動教練(聘任奧亞運績優退役選手為教練,協助國家隊培訓工作),每4年增聘至100名,共編列15.2億元(目前已聘任30人,今年奧運結束後將再增聘70人),將至各級學校、基層訓練站擔任運動教練或單項運動協會任職協助推動體育事務。
同時,也規劃獎勵措施,包括國光獎章、國光體育獎助學金;更針對績優身心障礙運動選手及其有功教練,設有獎勵辦法。
奧運角力英文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社論
安倍下台,台日情感派的終結
(圖/安倍於二○一六年里約奧運扮瑪利歐,宣傳東京奧運,如今遺憾無緣主持東奧。美聯社)
安倍再次因為潰瘍性大腸炎復發請辭首相一職,提早引爆日本政壇接班的爭奪戰。為避免重蹈他十三年前突然辭職開啟日本「短命首相」序幕的前車之鑑,安倍這次不指定「臨時首相」,而以辭職、但不下台的方式,來主導首相繼任人選的產生。同時,他也繞過黨員「普選」,以「首相指名」選舉的方式,確認接班人能延續自己的政治路線。
然而,無論繼任人選是誰,在自民黨黨內意向與安倍本人意向的角力下,反中及親中路線的抗衡下,安倍的下台都將被視為「安倍路線」的結束,也是台日「情感派」的終結。
先談黨意、民意與安倍本意之間的政治角力。在目前角逐自民黨總裁的可能人選中,在自民黨內支持度最高的,是曾經連續兩次挑戰安倍失利的前幹事長石破茂。石破是政壇孤鳥,也非自民黨的派系中人,更非安倍屬意的人選;但在歷次的總裁選舉中,石破都能夠囊括多數的黨員票。安倍這次以刻意略過黨員投票,主要目的,就是要打擊石破茂的選情,降低他出線的機會。
至於日本社會的「民意」,聲勢最高的,是現任防衛大臣河野太郎。河野直接、不拐彎抹角的非典型論述方式,不同於一般政客,深獲日本民眾的支持。問題是,河野與安倍的調性不合,連同屬麻生派的副首相麻生太郎也不支持他。在這種情況下,河野只能黯然宣布不選,形成網路聲量高、卻無緣首相寶座的特殊景象。
前外相岸田文雄雖然一直是安倍屬意的接班人選,但是個性溫吞、欠缺領導力的岸田,在歷次媒體民調中常敬陪末座,甚至連有「自民黨造王者」之稱的二階俊博也不看好他。如此一來,安倍只能緊急推出有「安倍政壇妻子」之稱的菅義偉參選。年屆七十一歲的菅義偉,過去長期擔任安倍的內閣官房長官,最瞭解安倍施政的走向。習慣於當「老二」的菅義偉如果出線,雖然最有利於安倍繼續掌控政局,卻有可能使自民黨再次陷入失去民意支持的危機。
再談親中、反中及安倍「正軌」路線的擺盪變化。安倍自二○一二年二度上台後,在中日關係「正常化」的大旗下,積極追求讓中日關係擺回到正軌。在「正軌外交」下,採取的是「政經分離」原則,儘管安倍親美,但在經濟上卻能積極與中國大陸改善關係。同時,安倍也將「國家正常化」與中日外交脫鉤,讓安倍一方面能進行修憲大業,一方面又積極促成中日領導人會面的峰會。
在目前有意角逐首相的三名人選當中,以石破茂的立場最為親中,他支持習近平以國賓身分訪日,同時反對日本過度看美國的臉色;岸田文雄則對中國政策採取「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維穩政策;菅義偉背後則有親中大老二階俊博的支持,只能在對中路線上採取模糊態度。之後不論由誰上台,都將很難延續安倍的「正軌路線」。
再把視角移回台日關係。長期以來,由於安倍外祖父岸信介與台灣之間的淵源,讓安倍對台灣懷有深厚的個人情感。這讓安倍在推動中日關係正常化之餘,積極推動駐台外交館處正名,將「亞東關係協會」提升為「台灣日本關係協會」,並在臉書上以個人立場挺台灣加入國際組織。這也使他成為駐日代表謝長廷眼中「斷交以來對台灣最友善的首相」,也是蔡英文口中「台灣最珍惜的友人」。
安倍的下台,將被視為戰後台日「情感派」的終結。之後的繼任人選,不論是親中的石破茂、維穩的岸田文雄,或是繼承安倍路線的菅義偉,都沒有什麼台灣經驗或情感,他們都將以更務實的態度來看待台日關係。面對日本政壇的世代交替變化,蔡政府恐怕無法沉溺於「台日患難見真情」的個人情感,必須更務實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