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奧運主辦國條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奧運主辦國條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奧運主辦國條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奧運主辦國條件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東京奧運剛結束沒多久,今年夏天全台「瘋」奧運也劃下了尾聲。無論你是因為台灣奧運選手優異的表現而深感驕傲,或是因為奧運直播的歡呼或感嘆而終於發現隔壁有住人,我們的社會生活都在夏天與奧運密不可分。但是,經過了幾次奧運的檢討,舉辦奧運在國際間展示「國力」、「凝聚」國人認同感等優點,已經逐漸被奧運帶來的經濟...

  • 奧運主辦國條件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5 17:00:04
    有 54 人按讚

    東京奧運剛結束沒多久,今年夏天全台「瘋」奧運也劃下了尾聲。無論你是因為台灣奧運選手優異的表現而深感驕傲,或是因為奧運直播的歡呼或感嘆而終於發現隔壁有住人,我們的社會生活都在夏天與奧運密不可分。但是,經過了幾次奧運的檢討,舉辦奧運在國際間展示「國力」、「凝聚」國人認同感等優點,已經逐漸被奧運帶來的經濟虧損、城市發展遲滯等負面的影響所減弱。究竟辦奧運是凝聚認同與展示「國力」來得多,還是為一個國家與城市帶來負債以及產業環境與生活資源的排擠來得多呢?甚至是,奧運是否已經證明了政治與體育的密不可分,而不再有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的價值觀點呢?今天要分享的文章就是要從最近十多年的奧運來討論奧運帶來的利與弊。

    ——————————
    1982 年日本漫畫家大友克洋,開始連載動漫史上最偉大的鉅作之一《阿基拉》( Akira ),神預測日本爭取到 2020 年的奧運主辦權。1988 年動畫上映,其中一幕更是令人震驚:奧運開幕前 147 天,東京陷入動蕩,民眾群集示威,在奧運的宣傳看板上,寫下了「停辦奧運」的標語。
    三十多年後來看,這簡直就是精準的預測未來。
    但,這真的是巧合嗎?事實上,跟許多人想像的不同,奧運的風光是近三十年來的事情。從二戰後到 1984 年間,「奧運」二字,名聲簡直臭不可聞,奧運的賽事主辦國更是經常陷入極大困境──不只因為美蘇冷戰背景、兩大陣營互相抵制,這邊參賽了那邊就拒出賽,也因為每屆奧運賽事毫無例外,都會出事。

    奧運擺脫了噩夢般的二十年,形象一瞬間扭轉,然而當時就有人指出,固然奧運會開始營利,吸引了大批城市爭相主辦,但是這種過度吹捧的局勢,很可能只是蒙特婁現象的擴大版本,最終將導致奧運成為巨大的泡泡。大友克洋顯然正好身處在這個極度反差的時代,對於奧運這個正在成長的怪物,做出了他的判斷,最後不幸言中。
    在討論奧運千禧年後的再度崩壞之前,我們先回來了解奧運的本質:就跟大家以為奧運就是無限風光的代表,忘卻了奧運曾經如何醜陋不堪一樣,很多人對於奧運的起源,有著錯誤的理解。

    儘管口號冠冕堂皇,奧運背後就是各種金錢、政治、國際局勢的角力。例如:1904 年美國的路易斯奧運,89% 的選手是美國人,讓所謂的「國際賽事」成了笑柄。1912 年斯德哥爾摩奧運上,美國天才運動員吉米索普(Jim Thorpe)拿下五項跟十項全能兩面金牌,卻因為「曾經」在美國打過一個夏季的職業棒球而被取消資格,很多人認為實際原因只是因為他是一名印第安人。

    再例如 1920 年的比利時奧運,這次賽事由一群安特衛普的一群有錢人主導,原本說好由他們捐款來主辦,但是後來卻變成了他們向政府借款來舉辦,同時在地方上修建了一堆品質極差的道路及旅館,導致安特衛普政府財務出現巨大赤字,而這些地方富豪卻利用這些活動與建設從中獲利。這個模式聽起來是否相當熟悉?是的,這個獲利方程式經過了一百年依舊有效,建商承包大量的工程,政府無止盡的舉債,不管賽會成功與否,最後錢都落進了建商及銀行的口袋裡,而政府則留下大量負債。在後來的日子,「安特衛普模式」讓生意人趨之若鶩,不斷說服政府投入大筆資金來承辦,這當然需要有一個非常冠冕堂皇的藉口,因此,展現「國力」跟「人種優越」 則是成為主辦奧運最大的理由。

    奧運從無人問津進化為各國爭相加入的國力展示場,從百病叢生變成不可一世的搖錢樹,奧運的體制不停的轉變,在洛杉磯奧運終於迎來了頂峰:洛杉磯是唯一申請主辦 1984 年奧運的城市,但爭取主辦 2004 年奧運的城市,卻達十七個之多──這還不算進那些有意申請,但是基本條件實在欠缺的城市。跟可以預期的滾滾黃金相比,那些賄賂奧會官員的費用顯然微不足道,這期間,幾乎每一屆的奧運申辦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醜聞。而雅典奧運的龐大支出,讓每個希臘人背負了高達十年的債務,同時間接也讓希臘成為 2008 年金融危機的主角之一──諷刺的是,正是從十七個申請國中脫穎而出的雅典的下場,讓各國對於爭取奧運主辦權這件事,興趣迅速的消退,許多國家這才驚覺,舉辦奧運是一個龐大的陷阱。

    到了 2013 年,東京在爭取主辦權的競賽中脫穎而出(此時參與競爭的正選城市只剩下五個),相較於北京奧運及里約奧運所象徵的大國崛起,日本最大的目的是為了 311 大地震之後的復興。到了 2017 年,東京奧運的經費已經超過了一百三十億美金,這差不多是日本政府所能承擔的極限了,更悲慘的是 2020 年發生了襲捲全球的武漢肺炎疫情,奧運陷入停辦危機,日本政府在各方壓力下,不得不宣佈東京奧運延後一年,延後一年的追加預算需要將近二十七億美金,使得整體經費接近倫敦奧運的一百六十億美金。日本政府宣稱的省錢奧運成為空談,而這還不包括日本民間的旅遊業者,這幾年來為了因應奧運旅遊潮所做的投資,如今比賽延後一年,還必須封館比賽,支出超出預期,卻又幾乎沒有回收,尚未正式開幕,就已註定成為虧損最嚴重的一次奧運。

    東京奧運的困境是一場意外,但也是可以預期的結果。奧運的開支不可能大幅減少,縱使不會像北京奧運或索契冬奧那樣毫無上限,也不會少於這次東京奧運的規模;這也就是說,奧運帶給主辦國的效益只會越來越少。另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奧運多達一萬五千名運動員的規模看來確實驚人,但奧運的比賽內容卻逐漸失去吸引力,這也是時代轉變的結果。雖然奧委會在上個世紀末追緊時代腳步,開放職業運動員參加奧運,依然比不上隨著科技及產業進步,迅速進入世人眼光的職業運動賽事──除了足球界長期以來不讓頂尖選手參加奧運,過去非常倚賴奧運才能增加知名度的田徑賽事,也因為電視轉播高水準的巡迴賽事,改變了收視與關注的習慣,現在很多運動的職業選手,都已經不以參加奧運為生涯的最高殿堂。由於疫情,東京奧運許多選手也順理成章的放棄奧運的參賽權,在成功吸金的項目,奧運能否繼續號召頂級選手,而許多被認為雞肋的冷門項目是否應該保留,或許,這會是奧運的下一個世紀挑戰。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story-journalism-22-the-road-of-olympics/?fbclid=IwAR2fScZvaO_KsXB5ZaLv-Y_zxaO1R-PcsrZ20N26b-h9tNbW_SU9Aph2PVE

  • 奧運主辦國條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0 17:35:29
    有 102 人按讚

    20210810 黃偉民易經講堂

    在最艱難的歲月,香港運動員,在奧運拿下了破紀錄的六面獎牌。

    社會黑暗,才彰顯出光芒的香港精神。

    根據《周易》的卦序,上經三十卦,由乾坤開始,由坎離作結。

    上經是訴說宇宙變化的規律,乾坤開始,那是開天闢地;由坎離作結。坎卦是下地獄,離卦是上天堂。

    《周易》的邏輯,沒有下過地獄,是不能夠上天堂的。

    坎是習坎,離是繼明。

    不單是自己發亮,還要照亮別人。

    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好多人相信運氣,認為香港運動員今年手風順。

    《周易》第十四卦,火天大有卦,最後一支爻,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這支爻大吉大利,卜卦問到這支爻,很多人都好開心,吉無不利!

    但爻辭的重點,其實在一個「自」字。

    自,是自己,與乾卦的自強不息,正好呼應。

    想上天保佑你?首先,要你自己,自,是自己,和個天對話。

    我們自己的「小宇宙」,和天的「大宇宙」,有物理學上的共振關係,「自己」和「老天」的關係,是「佑之」。

    佑之,保佑你,就是共振關係。

    無緣無故的,老天唔會保佑你。

    更不會是:平日不燒香,臨急抱佛腳。

    自,在那裡;天,就在那裡。

    自和天,不是兩個獨立個體。

    是「自」的裡面,有個「天」。

    「自」在那裡,「天」就幫到那裡。

    就像佛教說的,眾生皆有佛性。佛教行人,靠後天修行,把內在源源不絕的力量,開發出來。

    這便是天人合一的道理。

    自天佑之,這句爻辭,不是截然二分法。

    天就在自中。

    如果自己該下的工夫沒有做好,誰都無法保佑你。

    自天佑之,是自性的覺醒,這種吉,就沒有任何不利,即是沒有什麼後遺症。

    如果想透過外力,或求神拜佛,或人事關係,或某些權勢,即使眼前的困難解決了,也不會無不利的,即是會有後遺症的。

    我們必須合乎天道的標準,按天理行事,這樣的吉,才能無不利。

    關於「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這支爻辭,孔子在《繫傳》中,有很詳細的引伸。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

    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孔子說,祐,就是保祐。祐者,助也。天,為什麼要幫助你呢?

    天,是助那些人的?

    人要求上天保祐,必須先自助,然後才得到別人幫助。

    不是求神拜佛,上天就保祐你的。

    天之所助者,順也。天是助那些順著天理行事,跟著天道走,走到至善境界的人。

    人之所助者,信也。人之所助者,是有信譽的人。

    人若沒有信譽,誰肯幫忙!

    人尚且唔肯幫你,何況菩薩?何況上天?

    履信思乎順,履是腳踏實地地幹,實實在在,不是嘴巴講兩句,是信諾的實踐。

    透過長期實踐,讓人感覺出來。

    一個人能夠長期實踐誠信,思乎順,又順著天理行事;再加上「尚賢也」。尊重賢人,親近道德好的人,群著的都是有道德修養的人,自然便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了。

    人間沒有白流的汗。

    今次奧運,香港得到的輝煌成績,是香港運動員貫徹香港人那股不放棄,打不死的精神。

    今次的奧運會,因瘟疫延遲了一年舉行。

    為什麼選擇在2021年7月底、8月初舉行?

    因為世界科學家預計,在各種疫苗在今年初,相繼面世,全球接種後,武漢肺炎疫情會在今年7月底結束,世界會恢復正常秩序,經濟會大復蘇。所以,主辦國日本決定,將奧運延期一年,在7、8月舉行。

    現在大家都知道,科學家們估計錯了,疫情沒有絕跡,或者放緩。看形勢,三年後,在法國的奧運會,也會像今屆東京奧運一樣,與疫同行。

    與疫同行,習慣了便好了。

    沒有急就章的疫苗!

    武漢的疫情開始不到一年,疫苗就特事特辦的面世,那是快到不合情理的。

    1984年的愛滋病,到現在仍未有疫苗。

    2003年的沙士,到今日仍未有疫苗。

    為什麼今次新冠病毒肺炎的疫苗,快得這樣神奇?

    那是因為疫情嚴峻,各國都急切需要。

    疫情按停了全世界,各國均需有效疫苗,刺激人體免疫抗體,對付病毒,恢復經濟活動。

    但這只是人類的一廂情願。

    在全球各地不停接種疫各廠商疫苗的同時,病毒也在變種中,應付疫苗抗體的挑戰。

    病毒在掙扎求存。為了應付人類疫苗追擊,它們不斷在變種中。我們接種的,只是應付它們的祖先。去年九月,英國最先出現變種病毒,科學家稱為Alpha; 然後,南非再變,稱Beta; 再者巴西也有,稱Gamma; 然後印度的,稱Delta; 最新的是秘魯的,稱為Lambda. 現在接種的疫苗,對這些變種束手無策。

    希臘字母只有廿四個,當初科學家用來冠名變種病毒,是否輕視了它的變種數量?

    疫苗研發,追不上病毒變種速度,我們何去何從?

    欣賞奧運,不單是膚淺到只看誰勝誰負,最好看的其實是運動員的故事。

    十米跳台跳水金牌得主全紅嬋,引起了全球議論。

    一方面是她完美的,不帶水花的技巧;還有她小孩一樣的率真回應。

    十四歲的全紅嬋,七歲便被挑選入國家訓練營,每日苦練跳水技巧。

    記者問她,怎麼能夠跳出完美的滿分?

    她這樣回應:
    練的,慢慢一直的練。
    我媽媽生病了,可是,我不知道那個字怎麼讀,不知道她得的,是什麼病。
    然後,就很想賺錢,回去給她治病;賺很多錢,治好她……

    她七歲便開始,國家級的訓練,今年十四歲奪金,她來自湛江的鄉下,村支書記說,她家鄉的人均收入年薪一萬一千元,月入不足一千,她家在村裡,條件屬中下。

    這位跳水奧運金牌得主仍是小孩子,得獎了,她只想:
    今晚想吃很多好吃的東西。

    例如呢?
    現在特別想吃辣條。

    她沒有去過遊樂園,也沒有去過動物園,她說。

    這幾天,引起關心 的,除了全紅嬋,還有因揼邪骨,一直停職的香港國安處處長蔡展鵬。

    自從他停職後,香港的武官都升職有大發展,蔡SIR好像被遺忘了。

    我一直擔心他,會被安排到警察銀樂隊,負責吹奏大喇叭。現在好了,他以前的下屬們都升了職,他們也照顧蔡SIR做人事訓練,不用再做國安這種傷人工作。

    那麼,疫情高峰期間,吃了強姦宴打邊爐的海關關長和入境處處長,都有新的工作安排麼?

    這些權力部門的主管都很危險,國內網民都懂問,孟晚舟那七本香港護照,是怎樣辦的?

    大陸人是問孟晚舟,還是問香港的入境處處長?

    既然吃了強姦宴,海關關長和入境處處長,會不會調任去負責羽毛球BOOK場,或海關福利部呢?

    處理危機的方式各師各法,面對美帝英帝的步步進逼,國內又有疫情水淹,終於他們學習孔子的刪詩書,訂禮樂————

    放棄小學英語考試,讓學校騰出時間,中小學生必修: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

    楊潤雄,不敢不跟國家政策吧?

  • 奧運主辦國條件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1 15:26:51
    有 400 人按讚

    #奧運跨性別之爭 🇳🇿
      
    「跨性別女性...到底可不可以參加奧運女子組?」儘管疫情嚴峻,東京奧運依舊將於今年7月23日正式舉行。除了東道主日本外,各國代表隊也正如火如荼進行準備當中。在20日,紐西蘭的跨性別舉重運動員勞瑞爾·哈伯德(Laurel Hubbard)確定,將會成為該國今年的女子代表隊成員。哈伯德也是奧運歷史上第一位跨性別女性參賽者。然而就算大會官方同意參賽,因為跨性別參與體育運動競賽的種種爭議仍未止息,體育界也有激烈爭辯,到底跨性別女性可不可以參加奧運女子組?是否可能會導致本次奧運的舉重項目,喪失了競賽的公平性?
    .
    根據《路透社》報導,今年43歲的哈伯德將參加的是超重量級的 87 公斤級比賽,她同時也是本屆奧運中年紀最大的參賽選手。在 2013 年,在成為跨性別者之前,哈伯德也曾參加過男子舉重比賽。哈伯德在周一的聲明中表示:
    .
    「我非常感謝政府願意給予我善意跟支持,讓我參加這次的比賽。」
    .
    事實上,對於跨性別者到底該不該參賽,有許多社會輿論依然表示擔憂。主要擔心的並不是跨性別男性參與男子組競賽,而是跨性別女性到底能不能參與女子組比賽──反對方認為,這些「跨性別女性」某種程度上來說,依然「算是『前』男性」,在肌肉量、爆發力等等數值上,或許可能維持著「男性優於女性」的身體強勢條件、進而威脅到女性競賽的公平性。
    .
    不過支持方則認為,如果能夠依照運動科學的實證研究,有條件開放(例如規定參賽者的睪固酮濃度等),或許未必是件壞事。況且在運動項目中,每個人先天條件本來就有所不同,即便都是生理男性,身高、體重、肌肉量、睪固酮濃度等都不相同,這些條件本來就難以完全排除,打造出真空透明的競賽場域。除此之外,就算扣除先天的體能條件,後天的體能訓練、經驗技巧、團隊策略在運動賽事中,也都可能會影響到比賽結果。並不見得所有「生理女性」在每種體育的項目類別,都會完全輸給「生理男性」。
    .
    事實上,根據奧委會規定,從2015年開始,參賽規章就已經是「有條件開放」跨性別者參與競賽了。根據《路透社》報導,國際奧委會(IOC)在2015年就發布了參賽指引(guidelines),只要跨性別女性在參賽前一年,都能夠將睪固酮濃度在維持在10nmol/L以下,就可以參加比賽。
    .
    然而,也不是所有體育界人士都對於她的參賽樂見其成。事實上,對於跨性別女性運動員來說,舉重與田徑是所有運動項目中,最敏感而爭議的類別。比利時女性舉重選手范貝琳漢(Anna Vanbellinghen)就曾表示,讓哈伯德參賽對女性運動員來說「就像是個很難笑的笑話。」
    .
    另一個致力於提升女性運動員參賽的倡議NGO「Save Women's Sport Australasia」 也大力批評奧委會:「這是個有缺陷的政策......國際奧委會怎麼可以允許選擇一名 43 歲的『生理男性』參加女子組的比賽?」
    .
    除此之外,哈伯德在2019年太平洋運動會(Pacific Games)上,拿下了兩面舉重金牌,當時也引發激烈辯論,甚至讓當年的主辦國薩摩亞主席洛奧(Loau Solamalemalo Keneti Sio)出言批評。他表示,「雖然太平洋運動會理事會有義務遵守國際奧委會和國際舉重聯合會(IWF)制定的規則.......但讓她參加比賽,依然是個不公平的決定。」
    .
    本屆奧運除了哈伯德之外,還有另一位跨性別運動員,是美國的BMX自行車競速選手沃爾夫(Chelsea Wolfe),不過沃爾夫只是美國隊的替補選手,目前尚不確定是否有機會正式參賽。
    .
    「我們確實明白,性別認同在運動競賽中,要如何在人權與公平性之間取得權衡,是一件非常敏感又複雜的事情。」
    .
    紐西蘭代表團主席史密斯(Kereyn Smith)如此表示。他們提到,哈伯德在2018年曾經受傷一度必須放棄參賽,不過她依然表現出勇氣和毅力,努力從傷害中恢復過來,回到賽場上。
    .
    史密斯也強調,哈伯德確實符合國際奧委會和國際舉重聯合會的遴選標準。「作為紐西蘭隊,我們最強大的文化就是我們擁有‘manaaki’(即「尊重」),我們選擇尊重、包容所有人的多元性。」
    .
    Photo Credit:路透社
    .
    #奧運 #運動 #跨性別 #舉重 #比賽 #體育 #東京奧運 #olympics #weightlift #udnglobal #轉角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