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奧林匹克數學國小競賽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奧林匹克數學國小競賽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奧林匹克數學國小競賽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奧林匹克數學國小競賽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主播王又冉的媽咪時尚-小葵媽,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教育要教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學習主動思考、找答案的過程 我的兒子在美國所受的教育!文/佚名 當我把九歲的兒子帶到美國,送他進那所離公寓不遠的美國小學的時候,我就像是把自己最心愛的東西交給了一個我並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終日憂心忡忡。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學校啊!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放聲大笑,每天至少...

  • 奧林匹克數學國小競賽 在 主播王又冉的媽咪時尚-小葵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6-06 16:09:09
    有 73 人按讚


    教育要教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學習主動思考、找答案的過程

    我的兒子在美國所受的教育!文/佚名

    當我把九歲的兒子帶到美國,送他進那所離公寓不遠的美國小學的時候,我就像是把自己最心愛的東西交給了一個我並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終日憂心忡忡。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學校啊!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放聲大笑,每天至少讓學生玩二個小時,下午不到三點就放學回家,最讓我大開眼界的是沒有教科書,那個金髮碧眼的美國女教師看見了我兒子帶去的中國小學四年級課本後,溫文爾雅地說:「我可以告訴你,六年級以前,他的數學不用學了!」

    面對她充滿善意的笑臉,我就像挨了一悶棍,一時間,真懷疑把兒子帶到美國來是不是幹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看著兒子每天背著空空的書包興高采烈的去上學,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傷,在中國,他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書包就滿滿的、沉沉的,從一年級到四年級換了三個書包,一個比一個大,讓人感到「知識」的重量在增加。

    而在美國,他沒了負擔,這能叫上學嗎?一個學期過去了,把兒子叫到面前,問他美國學校給他最深的印象是什麼?

    他笑著給我一句美國英語:「自由!」

    這兩個字像磚頭一樣拍在我的腦門上。

    此時,真是一片深情懷念中國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為什麼中國孩子老是能在國際上拿奧林匹克學習競賽的金牌,不過,事已至此,也只能聽天由命。

    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兒子的英語長進不少,放學後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圖書館,不時就背回一大書包的書來。

    問他一次借這麼多書幹什麼,他一邊看著借來的書一邊打著電腦,頭也不抬地說:「作業。」

    這叫作業嗎?一看孩子打在電腦螢幕上的標題,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國的昨天和今天》,這樣大的題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嗎?

    於是我嚴聲厲色地問是誰的主意,兒子坦然相告:「老師說美國是移民國家,讓每個同學寫一篇介紹自己祖先生活的國度的文章,要求概括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分析它跟美國的不同,說明自己的看法。」

    我聽了,連歎息的力氣也沒有了,我真不知道讓一個十歲的孩子去做這樣一個連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會是一種什麼結果?

    只覺得一個十歲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後恐怕是連吃飯的本事也沒有了。

    過了幾天,兒子就完成了這篇作業,沒想到列印出來的是一本二十多頁的小冊子,從九曲黃河到象形文字,從絲路到五星紅旗……熱熱鬧鬧。

    我沒贊成,也沒批評,因為我自己有點發楞,一是因為我看見兒子把這篇文章分出了章與節,二是在文章最後列出了參考書目,我想這是我讀研究生之後才運用的寫作方式,那時我三十歲。

    不久,兒子的另一篇作文又出來了,這次是《我怎麼看人類文化》,如果說上次的作業還有範圍可循,這次真可謂不著邊際了。

    兒子真誠地問我:「餃子是文化嗎?」

    為了不耽誤後代,我只好和兒子一起查閱權威的工具書,費了一番氣力,我們完成了從抽象到具體,又從具體到抽象的反反覆覆的折騰,兒子又是幾個晚上坐在電腦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

    我看他那專心致志的樣子,不禁心中苦笑,一個小學生,怎麼去理解「文化」這個內涵無限豐富而外延又無法確定的概念呢?但願對「吃」興趣無窮的兒子別在餃子、包子上大作文章。

    在美國教育中已經變得無拘無束的兒子無疑是把文章作出來了,這次列印出來的是十頁,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後面又列著一本本的參考書。

    他洋洋得意地對我說:「你說什麼是文化?其實超簡單,就是人創造出來讓人享受的一切。」

    那自信的樣子,似乎發現了別人沒能發現的真理。

    後來,孩子把老師看過的作業帶回來,上面有老師的批語:「我安排本次作業的初衷是讓孩子們開闊眼界,活躍思維,而讀他們作業的結果,往往是我進入了我希望孩子們進入的境界。」

    我問兒子這批語是什麼意思?兒子說:「老師沒為我們感到驕傲,但是她為我們感到震驚。」

    「是不是?」兒子問我。

    我無言以對,我覺得這孩子怎麼一下子懂了這麼多事?再一想,也難怪,連文化的題目都敢作的孩子,還有什麼不敢斷言的事嗎?

    兒子六年級快結束時,老師留給他們的作業是一串關於「二次世界大戰」的問題:

    「你認為誰對這場戰爭負有責任?」

    「你認為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什麼?」

    「如果你是杜魯門總統的高級顧問,你會對美國投原子彈持什麼態度?」

    「你是否認為當時只有投放原子彈一個辦法去結束戰爭嗎?」

    「你認為今天避免戰爭的最好辦法是什麼?」

    如果是兩年前,見到這種問題,我肯定會抱怨:這哪裡是作業?分明是競選參議員的前期訓練,而此時,我已經能平心靜氣地循思其中的道理了。

    學校和老師正是在這一個個設問之中,向孩子們傳輸一種人道主義的價值觀,引導孩子們去關注人類的命運,讓孩子們學習思考重大問題的方法,這些問題在課堂上都沒有標準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們用一生去尋索。

    看著十二歲的兒子為完成這些作業興致勃勃地看書查資料的樣子,我不禁想起當年我學二戰史的樣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記應對,書中的結論明知迂腐也當成《聖經》去記,不然,怎麼通過考試去奔向光明前程呢?

    此時我在想,我們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重複前人的結論往往大大多於自己的思考,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就難有新的創造。

    兒子小學畢業的時候,已經能夠熟練地在圖書館利用電腦和微縮膠片系統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種文字和圖像資料了。

    有一天,我們倆為獅子和豹的覓食習性爭論起來,第二天,他從圖書館借來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拍攝的介紹這種動物的錄影帶,拉著我一邊看,一邊討論,孩子面對他不懂的東西,已經知道到哪裡裡去尋找答案了。

    兒子的變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國的小學教育,我發現,美國的小學雖然沒有在課堂上對孩子們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但是他們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他們要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他們學習的課堂,他們沒有讓孩子去死記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們煞費苦心地告訴孩子怎樣去思考問題,教給孩子們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

    他們從不用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一切努力,去讚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作欲望和嘗試。

    有一次,我問兒子的老師:「你們怎麼不讓孩子背記一些重要的東西呢?」

    老師笑著說:「對人的創造能力中有兩個東西比死記硬背更重要:一個是他要知道到哪裡裡去尋找所需要的比它能夠記憶的多得多的知識,再一個是他綜合使用這些知識進行新的創造的能力,死記硬背,就不會讓一個人知識豐富,也不會讓一個人變得聰明,這就是我的觀點。」

    我不禁記起我的一個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談話,他學的是天文學,從走進美國大學研究所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學位的整整五年,他一直以優異的成績享受系裡提供的優厚獎學金。

    他曾對我說:「我覺得很奇怪,要是憑課堂上的學習成績拿獎學金,美國人常常不是中國人的對手,可是一到實踐領域,搞點研究性題目,中國學生往往沒有美國學生那麼機伶,那麼富有創造性。」

    我想他的感受可能正是兩種不同的基礎教育體系所造成的人之間的差異,中國人太習慣於在一個劃定的框子裡去施展拳腳,一旦失去了常規的參照,對不少中國人來說感到的可能往往並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

    我常常想到中國的小學教育,想到那些課堂上雙手背後坐得筆直的孩子們,想到那些沉重的課程、繁多的作業、定格的考試……它讓人感到一種神聖與威嚴的同時,也讓人感到巨大的壓抑和束縛,但是多少代人都順從著它的意志,把它視為一種改變命運的出路。

    這是一種文化的延續,它或許有著自身的輝煌,但是面對需要每個人發揮創造力的資訊社會,面對明天的世界,我們又該怎樣審視這種孕育了我們自身的文明呢?

  • 奧林匹克數學國小競賽 在 樂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1-21 21:10:33
    有 3,168 人按讚


    [寫給明天學測考生的一些建議與分享]

    1.你明天不是去考試,是去告訴老師你上榜的事實

    不要小看這一點,考前最重要就是氣勢

    我曾在學測現場看過某間私立學校老師,考前要學生放鬆的方式

    竟是表明地說你們就進去放鬆亂考吧,反正一定考不好

    當場讓周遭的人全都傻眼

    而這點更重要的是,只有在你認清真正決定你上榜與否的

    是你過去累積起來的努力時,你才不會想要超水準表現

    往年我看過許多本來優秀學生會落馬的主因

    不外乎就是太過於在乎這場考試了

    在乎你就無法接受任何一題你不會,節奏一亂也就全盤皆輸

    舉個活生生的實例

    有位建中數理資優,還代表台灣出賽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學長

    他在寫數學考題時,剛好碰到一題怎麼解就是解不開

    他用盡了所有方法,好不容易解開時

    時間也不夠了,最後他數學拿了13級分

    這或許對其他人而言還是很高,但對他來說卻是一生的奇恥大辱

    你必須接受考試一定有意外

    可在怎麼意外學測仍是以中等偏易的考題居多

    無論你是什麼程度的學生

    都要切記穩穩地先把基本分都拿到,再來慢慢搶高分即可

    2.分配時間的重要性,遠超越你把作文給寫好

    學測除了國文科為 120 分鐘外,其餘各科均為 100 分鐘

    所以原則上就是這一題配分幾分,就分給他幾分鐘去寫

    之所以要提這點,主要就是非常多考生都會過度戀棧在作文上

    認為這個作文就是要用盡全力地去寫,展現出你所有的才能

    結果往往就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好一點變成詞藻堆砌

    差一點就是根本寫不完就打鐘了

    如果你研究過配分

    以中文作文來說

    題旨發揮40%,資料掌握20%,結構安排20%,字句應用20%

    英文則是內容4~5分,組織4~5分,文法結構4分,字彙4分,體例2分

    講白一點,你進去考試的目的不是寫出一篇曠世巨作

    而僅是要你寫出一篇能迅速拿到高分的文章

    斟酌字句用詞都沒有什麼太大意義可言,拼命追求起承轉合也很無謂

    直接破題寫重點,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在鋪梗上

    寫出一篇有核心主旨的文章,你分數都不會低到哪去

    若你考前已經不知道念什麼,可以看看這篇
    http://goo.gl/EZU3Cs

    不過先說這篇已經有點年久失修,也不適合本來就很強的考生

    之後我會再花時間全部重新寫過

    3.考前一天,不要改變任何生活作息

    吃的喝的睡覺時間全都不要動

    若你平常沒喝,更不要去嘗試喝喝看紅牛,蠻牛,咖啡等提神飲料

    每年都有幾個不知道在想什麼,喝了結果拼命拉肚子

    或者媽媽說要補好一點,補到上吐下瀉送醫院的

    簡言之,就是保持平常心應對

    另外也不是很推薦去讀補習班現場發的補充

    上面資訊不一定都會是正確的,也不見得對你有益

    就算有,短時間內你也不一定能真的吸收

    讀自己帶過去的資料即可

    4.考試期間,不需要再做無謂的社交活動

    包括吃個飯還要聚再一起聊天,考後討論題目等等

    這不只很容易影響心情,也會浪費珍貴的時間

    把握每一分鐘,去讀一些易忘的小知識

    好比英文單字,字音字形,社會自然科的零碎片段等

    根據個人經驗,往往考前最後隨意念一念的都能撿到個一兩題

    提高一分幹掉千人,或許,這就是你突破的關鍵也不一定

    5.新聞說什麼都是屁,不要理專家怎麼講

    不信你去google"學測 有史以來最難"

    總共有52,500項結果

    台灣媒體捕風捉影的功力不是沒領教過

    反正隨便一個補習班業者,前三志願學生受訪時說幾句話

    就會被無限放大

    分享一個笑話

    記者:請問同學,這題小四數學怎麼解你會嗎?

    建中學生:不好意思,我趕時間[隨即跑開

    隔天新聞:[新聞] 超難數學!國小四年級考題 建中生也投降

    6.審題,審題,拿到考卷務必先審題

    所謂的審題,不是要你仔細把題目都看過再開始寫

    而是要大略瀏覽這次考試出了哪些題型,心裡有個底大概要考什麼

    尤其是看過作文題目,也可以在心裡先簡單構思

    或題目中就有什麼可以拿來引用的現成資料

    最關鍵的是,避免漏印,缺頁

    雖然機率很低,但這都是發生過的,即使可以立刻舉手解決

    也多少會影響心情

    考試不差你這兩三分鐘審題的時間

    7.學會在考題上做記號

    學測不若指考,對於實力較強的學生而言

    一般寫完都還會剩一點時間

    但即使你真的超強,也不建議立刻趴下去睡

    寧可用剩下的時間重新瀏覽一次題目,在檢查有沒有粗心的地方

    而對於程度中等的學生更是如此

    最好在不是100%確定的題目旁做個三角或星號的標記

    回來檢查時也比較容易找到目標

    先跳過這題繼續往下寫的心理壓力也往往會因此比較小

    8.准考證,身分證,健保卡等證件記得分開放

    這點應該有不少人提醒過了

    最好准考證放一定會帶進去的鉛筆盒,一張放包包,一張放錢包之類

    文具忘了帶你可以借,手錶忘了你可以現場買

    准考證沒有就慘了,有其他證件起碼你能立刻補辦

    還有要提醒,手錶建議用好一點的,不要買幾百塊的中國製爛貨

    我真的認識一名學妹,新買的幾百塊便宜錶,在考場就停了

    結果心情大受影響,時間掌握不好,出來崩潰大哭

    後面考的也一蹋糊塗

    不要小看莫非定律,在這些最細節的地方一定要做到最小心

    筆芯每節下課都給他換,立可帶每考完一天就換一捲

    真的不差這一點錢

    9.對那些陪你走到今天的人,都說聲謝謝

    你能走到今天

    背後總有媽媽一大早拚了命的爬起來,為你做早餐

    有爸爸寧可挨老闆罵,也要請假接送你考試

    有兄弟姊妹為你保持安靜,看電視笑都不敢笑太大聲

    有朋友同學為你解題,與你一同共度難關

    或許現在不好理解

    但等你多年之後,有天回顧這段歲月

    你會發現考幾分早就已經不重要了

    真正重要的是這些人是否還在乎你,是否依然守在你身旁

    是這些人共同給了你溫暖,使你有繼續前進的勇氣

    是這些人共同交織成了只屬於你的青春

    套句辛夷塢說的話

    正如故鄉是用來懷念的,青春是用來追憶的

    當你懷揣着它時,它一文不值

    只有將它耗盡後再回過頭看,一切才有意義

    愛過我們的人和傷害過我們的人,都是我們青春存在的意義。

    10.學測指考只會有一場,但夢想卻是一輩子的事情

    學測只是生命中的一段經歷

    你的奮鬥永遠不會是只為了學測

    每一個努力地當下,都在讓你成為更好的人

    都在逐漸構成你人生中的轉捩點

    盡力以赴,無怨無悔即可

    考好了是推甄,考差了那也叫青春

    祝福所有學測戰士,明日旗開得勝,順利金榜題名。
    ___________________
    P.S:最近在花時間整理備審寫作的一些技巧

    準備要二版書,希望能在學測考後幫助到高三的同學

    想詢問有沒有已經考上,願意分享自己備審的同學?

    申請大學或研究所的都可以

    當然,因為書是有營利的,所以會有一點稿費

    願意的話私訊我歐>"<

  • 奧林匹克數學國小競賽 在 好門媳婦的秘密生活郁小方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3-09-02 01:31:52
    有 412 人按讚


    新思維,重重打擊填鴨式教育~~

    我把兒子送到美國竟然這樣教育
    當我把九歲的兒子帶到美國,送他進那所離公寓不遠的美國小學的時候,我就像是把自己最心愛的東西交給了一個我並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終日憂心忡忡。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學校啊!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放聲大笑,每天至少讓學生玩二個小時,下午不到三點就放學回家,最讓我大開眼界的是沒有教科書。

    那個金髮碧眼的美國女教師看見了我兒子帶去的中國小學四年級課本後,溫文爾雅地說:“我可以告訴你,六年級以前,他的數學不用學了!”

    面對她充滿善意的笑臉,我就像挨了一悶棍。一時間,真懷疑把兒子帶到美國來是不是幹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看著兒子每天背著空空的書包興高采烈的去上學,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傷。

    在中國,他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書包就滿滿的、沉沉的,從一年級到四年級換了三個書包,一個比一個大,讓人感到“知識”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國,他沒了負擔,這能叫上學嗎?

    一個學期過去了,把兒子叫到面前,問他美國學校給他最深的印象是什麼,他笑著給我一句美國英語:“自由!”這兩個字像磚頭一樣拍在我的腦門上。

    此時,真是一片深情懷念中國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為什麼中國孩子老是能在國際上拿奧林匹克學習競賽的金牌。不過,事已至此?也只能聽天由命。

    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兒子的英語長進不少,放學後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圖書館,不時就背回一大書包的書來。問他一次借這麼多書幹什麼,他一邊看著借來的書一邊打著電腦,頭也不抬地說:“作業。”

    這叫作業嗎?一看孩子打在電腦螢幕上的標題,我真有些哭笑不得??

    《中國的昨天和今天》,這樣大的題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嗎?

    於是我嚴聲厲色地問是誰的主意,兒子坦然相告:老師說美國是移民國家,讓每個同學寫一篇介紹自己祖先生活的國度的文章。要求概括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分析它與美國的不同,說明自己的看法。

    我聽了,連歎息的力氣也沒有了,我真不知道讓一個十歲的孩子去做這樣一個連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會是一種什麼結果?只覺得一個十歲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後恐怕是連吃飯的本事也沒有了。

    過了幾天,兒子就完成了這篇作業。沒想到,列印出來的是一本二十多頁的小冊子。從九曲黃河到象形文字,從絲路到五星紅旗……熱熱鬧鬧。

    我沒贊成,也沒批評,因為我自己有點發楞,一是因為我看見兒子把這篇文章分出了章與節,二是在文章最後列出了參考書目。

    我想,這是我讀研究生之後才運用的寫作方式,那時,我三十歲。

    不久,兒子的另一篇作文又出來了。這次是《我怎麼看人類文化》。

    如果說上次的作業還有範圍可循,這次真可謂不著邊際了。

    兒子真誠地問我:“餃子是文化嗎?”為了不耽誤後代,我只好和兒子一起查閱權威的工具書。費了一番氣力,我們完成了從抽象到具體又從具體到抽象的反反復覆的折騰,兒子又是幾個晚上坐在電腦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

    我看他那專心致志的樣子,不禁心中苦笑,一個小學生,怎麼去理解“文化”這個內涵無限豐富而外延又無法確定的概念呢?但願對“吃”興趣無窮的兒子別在餃子、包子上大作文章。

    在美國教育中已經變得無拘無束的兒子無疑是把文章作出來了,這次列印出來的是十頁,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後面又列著一本本的參考書。

    他洋洋得意地對我說:“你說什麼是文化?其實超簡單??就是人創造出來讓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樣子,似乎發現了別人沒能發現的真理。

    後來,孩子把老師看過的作業帶回來,上面有老師的批語:“我安排本次作業的初衷是讓孩子們開闊眼界,活躍思維,而讀他們作業的結果,往往是我進入了我希望孩子們進入的境界。”

    問兒子這批語是什麼意思。

    兒子說,老師沒為我們感到驕傲,但是她為我們感到震驚。“是不是?”兒子問我。

    我無言以對,我覺得這孩子怎麼一下子懂了這麼多事?再一想,也難怪,連文化的題目都敢作的孩子,還有什麼不敢斷言的事嗎?

    兒子六年級快結束時,老師留給他們的作業是一串關於“二次世界大戰”的問題。“你認為誰對這場戰爭負有責任?”“你認為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如果你是杜魯門總統的高級顧問,你將對美國投原子彈持什麼態度?”“你是否認為當時只有投放原子彈一個辦法去結束戰爭?”“你認為今天避免戰爭的最好辦法是什麼?”??

    如果是兩年前,見到這種問題,我肯定會抱怨:這哪裡是作業,分明是競選參議員的前期訓練!而此時,我已經能平心靜氣地循思其中的道理了。

    學校和老師正是在這一個個設問之中,向孩子們傳輸一種人道主義的價值觀,引導孩子們去關注人類的命運,讓孩子們學習思考重大問題的方法。這些問題在課堂上都沒有標準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們用一生去尋索。

    看著十二歲的兒子為完成這些作業興致勃勃地看書查資料的樣子,我不禁想起當年我學二戰史的樣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記硬背,書中的結論明知迂腐也當成《聖經》去記,不然,怎麼通過考試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時我在想,我們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重複前人的結論往往大大多於自己的思考。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就難有新的創造。

    兒子小學畢業的時候,已經能夠熟練地在圖書館利用電腦和微縮膠片系統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種文字和圖像資料了。

    有一天,我們倆為獅子和豹的覓食習性爭論起來。第二天,他就從圖書館借來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拍攝的介紹這種動物的錄影帶,拉著我一邊看,一邊討論。

    孩子面對他不懂的東西,已經知道到哪裡裡去尋找答案了。

    兒子的變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國的小學教育。

    我發現,美國的小學雖然沒有在課堂上對孩子們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但是他們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他們要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他們學習的課堂; 他們沒有讓孩子去死記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們煞費苦心地告訴孩子怎樣去思考問題,教給孩子們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他們從不用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一切努力,去讚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作欲望和嘗試。

    有一次,我問兒子的老師:“你們怎麼不讓孩子背記一些重要的東西呢?”

    老師笑著說:“對人的創造能力中有兩個東西比死記硬背更重要:一個是他要知道到哪裡裡去尋找所需要的比它能夠記憶的多得多的知識;再一個是他綜合使用這些知識進行新的創造的能力。死記硬背,就不會讓一個人知識豐富,也不會讓一個人變得聰明,這就是我的觀點。”

    我不禁記起我的一個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談話。

    他學的是天文學,從走進美國大學研究所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學位的整整五年,他一直以優異的成績享受系裡提供的優厚獎學金。

    他曾對我說:“我覺得很奇怪,要是憑課堂上的學習成績拿獎學金,美國人常常不是中國人的對手,可是一到實踐領域,搞點研究性題目,中國學生往往沒有美國學生那麼機靈,那麼富有創造性。”

    我想,他的感受可能正是兩種不同的基礎教育體系所造成的人之間的差異。

    中國人太習慣于在一個劃定的框子裡去施展拳腳了,一旦失去了常規的參照,對不少中國人來說感到的可能往往並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

    我常常想到中國的小學教育,想到那些課堂上雙手背後坐得筆直的孩子們,想到那些沉重的課程、繁多的作業、嚴格的考試……它讓人感到一種神聖與威嚴的同時,也讓人感到巨大的壓抑和束縛,但是多少代人都順從著它的意志,把它視為一種改變命運的出路。這是一種文化的延續,它或許有著自身的輝煌,但是面對需要每個人發揮創造力的資訊社會,面對明天的世界,我們又該怎樣審視這種孕育了我們自身的文明呢。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