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契約工有特休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契約工有特休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契約工有特休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契約工有特休嗎產品中有16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WFH會讓颱風假走入歷史嗎⁉️ 烟花颱風正在接近中,最近有人提出一個疑問:三級防疫出現了居家辦公(work from home, WFH),是不是以後颱風天宣布停班,員工雖然不用冒著風雨到辦公室上班,但還是可以在家工作,從此再也放不到颱風假了嗎? 先說結論,#颱風假不會從此消失,除非公司取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4的網紅醫聊543,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周邀請到 #亞東醫院社工室的丁貞嘉社工師,用三個不同生命故事,帶你認識什麼是「預立醫療決定」。如果有「預立醫療決定」,自己與家人的人生是否會不一樣? ■ 王曉民,北一女學生,與同學外出時因車禍造成大腦受損,臥床47年離世。 ■ 2020年7月,警員楊庭豪出勤值遭無照少年騎車撞擊,醫師判定腦死,家...

契約工有特休嗎 在 Workforce 勞動力量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50:47

#Workforce勞動力量特別企劃 嗨嗨大家,今天是週三,又要來送上我們和 @legispedia_tw 法律百科合作的貼文啦!上週與大家聊到了雇主是否可以預扣薪資做為補償,不知道大家都看了嗎?今天的貼文想要來聊聊,有時候發生勞資爭議的時候,最難的就是舉證且找出適合的法規,並有條理地闡述自己的訴求...

契約工有特休嗎 在 Workforce 勞動力量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50:47

#小螺絲大哉問 嗨嗨大家,六月了,不知道大家最近工作的狀況如何?從今年五月中開始,由於疫情警戒提升到第三級而且至今仍未解除,有不少企業已陸續改為分流出勤或讓部分員工在家工作。也因為如此,這段期間其實有不少客戶來諮詢讓員工居家工作的相關問題,內容從工作時間約定、休息時間安排、加班申請到職業災害認定等...

契約工有特休嗎 在 Workforce 勞動力量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8:50:47

#Workforce勞動力量來追劇 嗨嗨大家,你們有看台劇《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們自己也是自行創業,所以對這種主題特別有感,所以就揀了一個週末,打算來好好追劇一下,但我看到第10集看不下去了😅直覺就想到之前的韓劇《Start Up:我的新創時代》,都以創業為背景,但不知道為什麼...

  • 契約工有特休嗎 在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2 21:58:36
    有 140 人按讚

    WFH會讓颱風假走入歷史嗎⁉️
     
    烟花颱風正在接近中,最近有人提出一個疑問:三級防疫出現了居家辦公(work from home, WFH),是不是以後颱風天宣布停班,員工雖然不用冒著風雨到辦公室上班,但還是可以在家工作,從此再也放不到颱風假了嗎?
     
    先說結論,#颱風假不會從此消失,除非公司取得勞工同意,否則由雇主單方面要求勞工居家辦公是有違法之虞的。
     
     
    ▍颱風假不是假,目的是希望勞工能夠待在家中不必冒險出勤
     
    其實颱風假並不是一個「放假」的概念,也沒有明確的勞基法明文規範,它本來的目的是讓勞工在碰到颱風天時,不用冒著生命危險出門通勤到工作地點與提供勞務。關於颱風假的法規僅有一個《#天然災害發生事業單位勞工出勤管理及工資給付要點》,根據這個要點,如果勞工的居住地、上下班必經之地或工作地,三者任何一處的縣市政府宣布公務員停班時,勞工就可不出勤,雇主也不能要求勞工用事假、特休假等假別銷假,也不可以做扣發全勤獎金、打低考績等不利處分。
     
    勞動部認為天災因素不可歸責於雇主或勞工任何一方,因此雖然勞工可以不出勤,但雇主也因此可以不給薪,#目前確定可放有薪颱風假的是公務人員,#私人單位就要看個別雇主是否照顧勞工了。
     
    如果雇主和勞工彼此都同意能在颱風停班時改採居家辦公,因為勞工不需要冒險外出仍然能工作,當然也就沒有放颱風假的必要。但還是有例外,例如勞工在家裡工作,但因為發生停電、淹水或其他狀況而無法工作,這時還是應該回到前面提到的要點規範,勞工可以不提供勞務,雇主也可以不給薪,但不能記勞工曠職或做其他不利處分,當然這時可能會衍生出勞工需不需要舉證自己真的因為碰到停電淹水等意外狀況才無法工作,這類的爭議其實建議應該事先經由勞資會議討論。
     
     
    ▍最重要的前提是,雇主有沒有先取得勞工的同意,在颱風停班時改採居家辦公。
     
    三級防疫這種特殊情況,#雇主和勞工協商同意在這段防疫期間改採居家辦公,而不用一定要到原來規定的工作地點提供勞務,這是屬於防疫期間的特殊例外,#不會自動地可以適用到颱風停班或任何一種天災狀況,不是防疫時可以居家辦公,颱風停班就自動可以居家辦公,還是要經過勞工同意。特別是如果你和公司有簽勞動契約,裡面有規定工作地點在什麼地方,那雇主就不能在沒有經過你的同意之下,單方面地變更工作地點。
     
    我會建議疫情期間有採居家辦公的朋友們,可以在「#勞資會議」中先來把這個問題討論好,到底以後公司碰到颱風停班,是要改採居家辦公,還是維持現況?居家辦公碰到什麼意外狀況可以停止工作,勞工需要舉證嗎等等。勞資會議畢竟是公司內的全體勞工或勞工代表和雇主討論,勞工彼此之間還有可以先團結一致的機會,不像雇主自己跟個別的勞工談,每個勞工面對的壓力比較大也容易被各個擊破。
     
     
    ▍最後想問問大家碰到颱風天,公司通常都怎麼做?會放颱風假嗎?有薪假還是無薪假,歡迎留言跟我分享唷。

  • 契約工有特休嗎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4 19:11:08
    有 384 人按讚

    【關於移工兩三事】
     
    近日收到移工的陳情,表示仲介公司及僱主要求他們在下班後,要求移工統一待宿舍,除了就醫及辦理重要事項以外,#禁止外出。
     
    雖然有協助日常生活用品的採買,但人身自由遭到限制,卻是不爭的事實。
     
    仲介跟雇主可以這麼做嗎?當然不行。
     
    在「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雇主聘用移工指引:移工工作、生活及外出管理注意事項」明確指出, #雇主仍應依勞動法令或勞動契約同意移工放假, #不得禁止其放假 。
    https://tinyurl.com/yz99ohmp
     
    另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勞動部澄清稿也指出,疫情指揮中心及勞動部 #未禁止移工休假或外出。
    https://tinyurl.com/yzxzkrjm
     
    過程中,我也聽到一些雇主和仲介的說法。例如,指揮中心曾在新聞稿中表示:「本國籍民眾或外籍移工第3級警戒執行標準都一樣,非必要不要外出。」但是雇主和仲介擴大解釋 #非必要不要外出 一詞,把移工的外出,通通解釋為 #非必要行為。
     
    這種說法,真得曲解得太過頭了。
     
    針對這些仲介與企業的違法行為,我已經請台中科學園區及新竹湖口工業區的地方勞動主管機關進行查察,了解實際情況究竟為何。因為正在調查中,是哪些企業或仲介被檢舉,我就先不點名了。
     
    我會繼續要求勞動部,嚴格要求各地方主管機關及民間移工管理單位,做好督導工作。別讓仲介、企業超譯指揮中心的防疫指引,使用違反基本人權的管理手段。
     
    歸根結柢,移工與我們休戚與共,早就是台灣社會重要的一份子。如何讓移工順利預約、施打疫苗,也是我們早日達到群體免疫的必要步驟。
     
    為了讓移工也能順利預約施打疫苗,我也會請指揮中心務必注意 #預約介面的語言問題 ,不論是製作多語介面,或是製作多語教學,都可以讓移工的疫苗施打預約更加順利。

  • 契約工有特休嗎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2 15:13:35
    有 535 人按讚

    【首批疫苗意願登記最後一天!不挑打的快】
    指揮中心記者會重點:
    ■今日本土23例,境外1例,新增1例死亡。
    ■臺北市9例、新北10例、基隆1例、桃園1例、新竹市1例、台中1例。
    ■居家隔離驗出9例,社區仍驗出14例(台北6人,新北5人)。
    ■5月11日至7月10日14019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1850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4.5%。
    ■開放移工轉移雇主,但雇主需要在承接3日內負責安排PCR,並需配合各類防疫措施。
    ■Moderna第二劑醫護、機組員、孕婦超過28天就能打,其餘人員均維持10-12週。
    ■第一波9、10類人員意願登記時間到今天下午五點進行結算,若符合資格週二~四會收到簡訊,收到就可以預約,7/16開始接種。這三週都提供AZ為主,目前已有272萬3608人登記,只想打Moderna還是比較多(60.84),都可以(36.47%)或只想打AZ(7萬人)的合計大概一百萬人出頭,恭喜你們會先打到,昨天改多選AZ的多了13萬人。
    ■65歲以上施打踴躍,會先把這批AZ使用完畢,但根據疫苗到貨時間會調整。
    ■華儲匡列檢驗2630人,2624人陰性(1人檢驗中),陽性5位(家人3,同事1+1家人)。
    ■屏東Delta目前檢驗萬人都沒有新案例,因此研判暫時已無太大風險。

    Q&A:
    ■BNT疫苗初步有合約,指揮中心感謝所有協助簽約的個人和團體。但要真的可以排進來打,還要一段時間,到時候會開放登記與預約,可以複選。
    ■蔡總統年齡快到施打範圍,會去打疫苗嗎? 部長回答會由醫療與國安團隊安排。
    ■記者又有誘導問題,問會不會AZ都沒人打剩下來,除了這樣以目前預約人數來說並不會這樣。另外部長也透露下批來的疫苗應該還是AZ。
    ■雙北疫苗施打率低,推給要打中央人員比率高,部長表示明天可以整理出來給大家看,太細的比較沒有意義。(找太多理由也沒意義)
    ■黃國昌質疑指揮中心之前說沒聽過BNT疫苗31、32美元,現在真的價錢接近。部長表示時序不同,現在幾個月前,且交易方式與平台不同價錢當然受影響。
    ■明天開始微解封,超過兩人車上也不能吃東西,但小型國旅團抱怨沒地方吃東西,這部分會和交通部研商,做出防疫旅遊計畫和指揮中心討論。
    ■7/9-11 疫苗不良事件通報126件,死亡24件(17件AZ,7例Moderna),其中AZ 62-98歲,12人為75歲以上,疫苗接種後3~22天死亡。Moderna 69-80歲,5人為75歲以上,疫苗接種後當天~7天發生。
    ■根據分析,無論接種AZ或Moderna,各年齡層男女性通報死亡數都沒有高過預期死亡數(背景值)。
    ■BNT疫苗簽約購買程序還是讓整體人員按部就班做,無法提供時程,接機部長有意願。
    ■Moderna間隔從4週改成12週,是根據科學證據,10-12週效果沒有比較差,因此先把第一劑量衝起來。
    ■中共統戰媒體中國時報的問題:中國沒有阻撓要不要感謝中國? (中時預設中國阻撓是合理的,沒刻意阻撓還要叩頭謝恩,真是很邪惡的媒體)
    部長只說感謝參與簽約的所有人。
    ■網路謠言指出,日本贈送疫苗來自印度原液分裝,這已經被打臉是美國廠進口分裝,再來一批是日本製造日本分裝,而且印度原液不一定不好,原廠都會審視各廠的
    ■有文獻說Moderna劑量減少到1/4抗體也相當於康復者血清,部長表示劑量是經過EUA核准,還要經過至少「不劣性」的臨床試驗。
    ■留學生都跟國民一樣按造順序打。
    ■鴻海和台積電洽購疫苗契約並沒有談到保留給員工問題,兩家公司都基於奉獻社會來進行。指揮中心表示不是不可以談但目前沒有。
    ■目前BNT有青少年適應症,如果沒有其他選擇就會留一些給學生打。
    ■特殊疾病有需要的,會討論保留一部分可施打種類的疫苗給他們用。
    ■沒有人說小黃卡不能當證明,但要去的國家每個格式不同,出國前要先查好所需格式,官方單位可以服務(提供證明)。
    ■PCR公費檢測行之有年,醫師覺得有必要就能公費,沒有人說不給付,請勿造謠。如果要出國證明當然是自費。
    ■行政院要採購1500萬劑Moderna次世代疫苗,這一直在準備洽購,#有一些已經有實質程序,有結果會跟大家報告。
    ■今天死亡個案有DM、HTN病史,五月初發病,5/20-6/1因武漢肺炎確診住院,7/7回診在診間發生狀況急救,採檢兩次都陰性,7/10過世,診斷為敗血性休克肺炎併呼吸衰竭,目前只要發病兩個月內死亡各種死因都會列進統計。
    ■前疾管署長認為致死率高是用藥太慢,部長表示醫療團隊都已全力救治,台灣死亡案例以每百萬人而言是世界一百多名,都還是比較低的。
    ■竹市案例是竹科從業人員,目前各企業都有防疫措施,地方政府會來處理好。

    #高雄記者會:
    ■目前中北部新個案感染源都還是不明確,顯示都還是有社區不明感染,雖然Rt連續三週<1,除了NPI等公衛手段以外,仍要繼續施打疫苗。
    ■目前除了總案數,還是要注意不明感染源數目,這部分每天都還是有十多例以上,還不符合三級降級標準。
    ■高雄醫護疫苗涵蓋率97%,長照機構99%,機構約8成,幼兒園老師都超過9成以上,這些都是好的指標。
    ■7/12~7/14打到67-69歲,7/13~7/15開到65歲以上,7/16轉換為唐鳳系統上線。
    ■7/13~15可能都會打到4萬多劑疫苗,是迄今施打最高峰。
    ■75歲以上接種率70.7%,72-74接種率81.2%,70-71歲65.8%,67-69歲14.2%(半天),合計目前開放族群57.0%。
    ■目前全市涵蓋率約15%,本週有望接近20%。

  • 契約工有特休嗎 在 醫聊543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0-22 17:45:10

    本周邀請到 #亞東醫院社工室的丁貞嘉社工師,用三個不同生命故事,帶你認識什麼是「預立醫療決定」。如果有「預立醫療決定」,自己與家人的人生是否會不一樣?

    ■ 王曉民,北一女學生,與同學外出時因車禍造成大腦受損,臥床47年離世。
    ■ 2020年7月,警員楊庭豪出勤值遭無照少年騎車撞擊,醫師判定腦死,家屬決定器官捐贈,超過十人因此能夠延續生命。
    ■ 泰國的年輕女孩來台遊玩,意外過世,父親來台同樣也替女兒做出了器官捐贈的決定。

    我們都追求怎樣好好活著,很少想到如何好好離開,規劃了退休金、買了保險、簽了生前契約、甚至分了財產、訂了遺囑,但很多人卻不知道,離開前的最後一段旅程如何走的安寧、走的尊嚴,是可以自己選擇的。

    預立醫療決定可以 #本人事先思考與決定、#隨時更改,當未來病況經醫師確診後,可以按照 #預立醫療決定書 接受、拒絕或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或流體餵養。(拒絕已含撤除與不給予)

    引用 @陳秀丹醫師 #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_一位加護病房醫師的善終宣言 書裡的這段話:
    "每段生命都有終點,當你也即將面臨這一天時,你是否願意終日躺在病床上,無論你有沒有意識、痛不痛苦,都要被強迫灌食、打針、插管、抽痰、擦屁股……?
    如果你自己都不願意,又怎麼能夠以「愛」、以「孝順」之名,對臨終的親人做出如此折磨他的決定?"

    現在的歐美先進國家,已經沒有要「救到底」的觀念了。更別說除了愛與不捨以外,有時難免看到的所謂一日孝子,堅持救到底的原因是怕被別人說不孝、還沒拿到手的房產、為了省下遺產稅等等,讓親人一路「救到掛」,這真的是愛嗎?預立醫療決定是一件對家人充滿愛的事情,不讓家人因為替自己做了決定而在心裡久久受苦,也是讓自己能夠依照自己的想法,尊嚴地離開。

    「棺材裡裝的是死人,不是老人」不妨聽聽這集,提早想想

    特別感謝 @亞東醫院社工室 #丁貞嘉社工師 #何叔孋公證人事務所
    想了解更多請搜尋🔎#亞東社工文宣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病人自主權利法
    #DNR #Do_Not_Resuscitate #不施行心肺復甦術
    #器捐 #維持生命治療 #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
    #生命末期不插鼻胃管運動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蓮花基金會
    #podcast #泰德 #貝兒醫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