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奎寧類固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奎寧類固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奎寧類固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奎寧類固醇產品中有3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病根 我們經常說:『事出必有因』。 45歲的琴, 是一位公司的負責人, 原本生活上還算順利, 家庭生活和樂, 不過在2016年時, 發現乳癌第二期, 在經過手術治療以及抗荷爾蒙藥物治療下, 病情總算穩定。 不過2020年中, 因為嚴重的手指種痛,輕微發燒一個月, 陸續看了感染科醫師以及免疫風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奎寧類固醇 在 Jamie醫學日記|讀書×學習×生活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6:39:58

. 【2021閱讀計畫26/50】 #從紅斑性狼瘡看免疫風濕 by #謝松洲 醫師 . 其實之前已經讀過了,不過因為真的寫得很不錯,所以決定再次納入書評計畫介紹給大家。順便做了一些簡單的圖文,帶大家認識 #紅斑性狼瘡 這個疾病 . 🙋🏻什麼是SLE ? 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

奎寧類固醇 在 蘿菈|女性高效健康-荷爾蒙情緒 Gut Health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2-04 15:46:46

出院後7天,恢復狀態200%|宇宙給予我一切,我體驗了量子場🙋🏻‍♀️⁣ ⁣ ☄️7天住院+住院後7天💫直接進入蘿菈2.0 ⁣ ⁣ 謝謝你們給予的愛與療癒能量 ENERGY MATTERS!! 海公主蘿菈 Lola Lin Say THANK YOU & I LOVE YOU! 💕 ⁣ ⁣ 👸🏻早餐...

奎寧類固醇 在 蘿菈|女性高效健康-荷爾蒙情緒 Gut Health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1-20 08:51:16

出院後7天,恢復狀態200%|宇宙給予我一切,我體驗了量子場🙋🏻‍♀️⁣ ⁣ ☄️7天住院+住院後7天💫直接進入蘿菈2.0 ⁣ ⁣ 謝謝你們給予的愛與療癒能量 ENERGY MATTERS!! 海公主蘿菈 Lola Lin Say THANK YOU & I LOVE YOU! 💕 ⁣ ⁣ 👸🏻早餐...

  • 奎寧類固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4 09:25:41
    有 2,814 人按讚

    病根

    我們經常說:『事出必有因』。

    45歲的琴,
    是一位公司的負責人,
    原本生活上還算順利,
    家庭生活和樂,
    不過在2016年時,
    發現乳癌第二期,
    在經過手術治療以及抗荷爾蒙藥物治療下,
    病情總算穩定。

    不過2020年中,
    因為嚴重的手指種痛,輕微發燒一個月,
    陸續看了感染科醫師以及免疫風濕科醫師,
    吃了一大堆抗生素以及類固醇、奎寧等藥物,
    做了無數的檢查(琴在診間告訴我的),
    最後認為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來看我的時候仍然服用類固醇10毫克。

    她的腸胃極差,
    尤其是在服用這麼多藥物之下,
    胃消化不良、脹氣、拉肚子持續困擾著她。

    我試著探索,
    原來她自己的公司雖然有賺錢,
    但是工作壓力極大,
    經常必須外食加上晚上還繼續跟客戶討論客戶出單細節,
    在乳癌治療完之後,
    她依然忙於自己的工作,
    雖說樂在其中,
    但壓力指數經常來到極大。

    2020年初,
    因為一次出貨問題得罪客戶,
    客戶找來黑道每日到公司問安,
    並希望賠償300萬來補償不到50萬的損失。
    也就是從那次糾紛開始,
    她每日壓力爆表,
    必須服用安眠藥以及抗焦慮藥物,
    即使如此,
    睡眠依然很差。
    在處理糾紛幾個月之後,
    她突然崩潰,
    身體健康急轉直下,
    導致出現自體免疫疾病發生。

    我在門診探索病根過程中,
    發現琴本身就有家族癌症病史,
    在後天飲食以及健康管理上疏忽了遺傳的可能,
    加上身體塑化劑汙染(後來檢測證實),
    導致乳癌發生。

    而2020年的極大客戶糾紛,
    造成她腎上腺抗壓系統失調、腸道功能受損、腸漏症、免疫失衡爆發等一連串骨牌效應,
    造成免疫細胞攻擊自己,
    在理解我跟她分析的病根探索之後,
    琴理解了、
    了悟了,
    一切因緣皆有脈絡可循,
    『病由己造』,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理解,
    再來放下,
    再來感受當下,
    再來時時正念,
    感受家人的支持,
    享受健康食物以及營養的加持。

    琴問我說:『我捨不得我創的事業』

    我說:『我並不是建議妳關掉公司,而是享受公司運作時帶給你的成就感,在創業的初心持續之下,隨時將心靈層次提升,並遵循三分法則,一分注重睡眠及飲食生活,一分注重家庭關係營造,一分全力衝刺公司經營,注意,沒有健康,公司也沒了,沒有健全的家庭關係,賺再多錢也會倍感空虛.....』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各位粉絲朋友,
    當生病了,
    除了配合醫師治療之外,
    您應該從盤根錯節的過去浮光掠影中,
    找尋其根源並修正,
    才能為自己在健康道路上掃除障礙,
    獲得快樂。

    早安!

  • 奎寧類固醇 在 凱子凱の日本旅行大補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0 22:01:09
    有 593 人按讚

    謝謝美國政府捐贈250萬劑Moderna​疫苗給台灣

    相信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疫苗的好消息出現!很多時候我們不需要把時間浪費在爭吵眼前的事物上,在疫情的期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充實自己,或許把精力定睛專注在吸收可以幫助自己成長的知識上面,將會更好。

    過多的猜忌或者論斷,是否真的是為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有所幫助呢?真正有執行力的人應該是多做事、少說點情緒話語。人生多少會經歷一些苦難,無常、反常的人生其實都很平常,有些人因此被擊倒了,有些人則因此獲得更多生命的成長。如果島上的大家都帶著負面情緒、彼此對立著,那就被病毒不攻自破了。如果沒有內心謙卑堅固的人們出來處理問題,現況是很難好轉的。

    更何況,台灣的疫情在一個月的時間就很快地被控制下來了,站在外國人的立場來說,台灣真的已經夠厲害了、夠幸福了!至少台灣比其他國家是晚了一年才爆發這場疫情,換作是2020年的5月發生這場災難的話,那時候沒有疫苗這東西、全世界也還對新冠病毒的特性與治療方式並不是這麼了解,感染跟死亡的人數絕對不是只有這樣而已,甚至我們有可能要進入封城的恐懼當中。

    台灣也因為這次的疫情而有著更完善的醫療技術,醫界也是在這次的經驗當中學習,可以更加精準拿捏各種藥物的用藥時機,並不是奎寧、瑞德西韋、類固醇都可以用來治療不同階段的患者,全世界的人類都是要在這樣的患難當中學習克服與成長的。

    至少在一年後的現在,已經有了好幾家的疫苗問世,甚至我們在藥局就可以買到快篩試劑。相較於去年的這個時候,很多國家都還在忙著大規模普篩的慘劇。台灣守了一年,真的已經很不容易了!我覺得病毒遲早會攻進來的,除非您要機長與所有機組員執行每趟任務完之後都完整被關14天,但這樣的調度看起來是有相當難度的,因此我們接下來也得引以為鑑,絕對要小心傳染力更強的印度變種病毒進入社區(否則,即使已接種AZ疫苗可能也擋不太住)。

    您可以體會海外很多國家被關一整年都無法安排旅遊行程那種心情嗎?如果台灣的飲食與觀光產業跟國外這樣至少被影響半年以上,那又會有多少店家撐不下去呢?肯定是會哀鴻遍野。又或者您可以想像東京很常就是單日五百人以上確診的日子,如果要您每天在擁擠的電車上面通勤,那長期下來的心理壓力會有多大呢?可能一整年都活在這樣的恐懼當中,您的心情絕對不是現在單純在家中喊著再努力撐一下這樣而已。

    至少台灣的疫情沒有走到單日破五千、甚至破萬的那種慘劇,這在全世界很多國家都已經發生過,那種情況可能才會讓人民感到極度恐慌。

    人生都不會永遠是一帆風順的,上一個世代曾經面臨過戰爭的恐懼,我們這個世代面對的是場瘟疫的苦難,甚至有些人快速地喪命於"快樂缺氧"。至少我們現在還能健康活著,還可以陪伴著家人,或者透過視訊與他們通個電話。如果多用些「愛」來關懷這個世界,順境跟逆境都學會感恩,相信我們是可以用著更加平靜的心來度過這永生難忘等級的苦難。

    那些只會製造陰謀論的媒體,有誰提早預測到日本會突然說隔天就要送124萬劑或者美國突然說要追加到250萬劑嗎?既然沒有,很多人整天在吵這些事情,到底有什麼意義呢?反而是幫助這些整天在政論節目上面"只出一張嘴"的人有更多賺錢的舞台而已,我們的情緒又何必為這些說話都不用負責任的人而上下起伏呢?

    人生應該還有更高更遠的目標才對,我們可以試著把自己的眼光抬高,從更長遠的角度看這場疫情,而不是在短暫地在爭論著眼前的事物。您以為自己的人生還很漫長嗎?疫情是讓我更加體會到生命的短暫、知道人類的有限,是要更加珍惜所有的一切。

    也並不是打了這一兩劑的疫苗就能讓自己完全不受到病毒的威脅,現在全世界的疫苗都不是100%的防護力,對不斷變異的變種病毒也不一定有著相當的保護效用。很多國家甚至都已經在爭相預備明年後年的的疫苗了,更令人擔心的全球已經有80幾個國家出現了印度變種病毒(Delta)案例。

    一年之後,人類可能研發了更好的疫苗,但病毒也同時間變異得更加可怕,人類共同的敵人應該是病毒才對,還不知道到底誰可以戰勝誰,甚至我們也要嚴防這些會造成疫苗效力低下的變種病毒進入到社區感染。

    我們不知道下半年或明年的疫情又會演變得如何,但病毒讓我們體悟到生命的可貴,要更加珍惜身邊的家人與朋友,因為我們實際已經看到好幾個在一兩天內就突然死亡的案例了,讓台灣人民真正感受到新冠病毒的無情。

    人生就是如此的無常,那些追求大半輩子的名與利卻總是帶不走的。那我們又何不珍惜這短暫的生命時光,把更好的價值觀留給我們的下一代,或者做些對生命更有意義的事情呢?把時間耗費在網路上跟不認識的人吵架跟製造對立,這樣對寶貴的生命來說,實在是有點可惜了。我並沒有針對哪個政黨的支持者,只是覺得每次在看疫情指揮中心的直播前,就看到有一堆人就不分青紅皂白地亂罵亂批評,覺得網路的便利反倒讓人類的心情長期處於混亂的狀態,人與人之間少了份彼此鼓勵的關懷,也逐漸成為了社會的亂象。真心希望大家可以盡量讓自己內心平靜下來、用心感受疫情對您生命的意義,減少在網路上的相互攻訐。

    除了感謝美國與日本的幫助之外,也謝謝所有在第一線奮鬥的醫護人員,這段時間真的很感謝有您們的守護,人民才可以更加安心地盡量待在家中,幫助抗疫。這背後可能是無數的汗水與壓力,鞠躬盡瘁地台灣疫情的貢獻,才換得近期每日確診數逐漸減少的好消息出現。如果我們國人還在背後這樣不團結地彼此責怪著、什麼事情都要懷疑,那真的很對不起這些極度辛苦的醫療人員吧!

    想要回到過去那種長時間"加零"的日子,似乎還是要好一段時間努力,甚至很有可能我們會有好一大段時間是必須與病毒共存。很多國家即使疫情好轉許多,但每天還是都有一些案例出現。代表著之後的生活都還是要謹慎面對,一個不小心可能就跟日本之前那樣反彈上來了。但也不要過於恐懼,既然防不勝防,在這段還可以緩衝的時間點,我們可能有更多的人可以接種疫苗,增強內在的抵抗力,做好對抗下一波疫情的準備。

    如果您很幸運地被保護得很好,這段時間其實是充實自我內在心靈與知識的好機會,外面的世界如此混亂紛擾,要吵也是吵不完的,不如做些對自己或給下一代更有意義的事情,這個世界會不一樣,惜福吧!
    --
    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箴言19:11》
    --
    圖片拍攝於2019年、美國加州

    所以我之後要努力推廣日本跟美國了嗎?
    想念加州的陽光了,呵呵
    --
    ✅ 日本IRIS史上最強除蟎機『大拍5.0』IC-FAC4開團中
    https://bit.ly/3wsqTAC

    👉團購連結 https://bit.ly/3cGWerA
    顏色:銀色/粉色
    本團免運 (恕暫不寄送外島)
    指定信用卡可零利率分三期
    HEPA13銀離子限定版,再贈送濾網2入

    ✅ 多和夢日本商品海外直送運費回饋活動到6/20
    https://bit.ly/3nbQv0R

  • 奎寧類固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6 14:02:12
    有 4,730 人按讚

    《41萬劑AZ疫苗,28日開打 5萬警消列優先》
    https://news.tvbs.com.tw/life/1516552

    【紐約市公立醫院擔任內科住院醫師---張凱銘分享,5-14-2021】附上分享:

    其中AZ副作用:1)亞洲人比白種人少:2)國際因多起經驗,血栓可監控、醫治請參考: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
    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

    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

    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
    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

    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
    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

    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

    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

    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
    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

    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

    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

    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

    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

    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嬌生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

    *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

    *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

    *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

    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

    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

    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 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

    *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這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

    *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

    *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補充:
    #兒童:
    小孩子也會得到COVID,他們症狀多半比較輕微,但是說小孩子得到都不會有事也不是正確的。有部分小孩得到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會嚴重到插管,因此不能因為多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就掉以輕心。小孩子常常造成家長或成人的感染來源,就算小孩子沒什麼事但是如果傳染給家裡長輩可能導致長輩嚴重生病,因此這部分公衛預防也很重要。

    另外小孩比較可能因為COVID的併發嚴重疾病叫做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在美國我們讀MIS-C為”Miss C”,MIS-C並非病毒急性感染導致的疾病,實際上多好發兒童感染後一個月後,其症狀表現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這些病人說不定COVID PCR都已經陰性,因此不需要給remdesivir等抗病毒藥物,這比較像免疫發應引起的全身發炎反應,處置方法類似Kawasaki disease,給IVIG、Aspirin,要做心臟超音波Echo。成人也可能會有MIS-A (A=adult),但是成人科醫生對川崎病經驗不足也許比較容易漏掉。

    目前僅有美國Pfzier、Moderna 疫苗降低施打年齡到12歲以上,其他疫苗還沒有開放讓兒童施打。

    #孕婦:
    孕婦如果感染到COVID多半還是輕症為主,但是部分病人會有比較糟的預後。所以如果能盡早接種疫苗,還是多一點保護。目前沒有證據疫苗會對流產或胎兒有不良影響,實際上很多新生兒的血液可以測得對抗COVID的抗體,意思是說如果媽媽有打疫苗,新生兒也會間接打到疫苗,其實對兩方都是好事。如同之前所說AZ有可能導致某些罕見血栓,而這個又比較好發較年輕的女性,是一個要衡量的點,但各大婦產科醫學會偏向鼓勵孕婦施打疫苗,病人需要知道潛在風險,孕婦打了疫苗也不用太恐慌,如果疫情嚴重施打可能還是Z>B。

    #COVID後遺症:
    有部分人得到COVID後,儘管已經康復沒有病毒感染的跡象,但還是有持續的症狀特別是疲憊、思慮不清、運動一下就很累需要停止、焦慮、嗅味覺異常等甚至到六個月以上之久,此為“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

    PASC是一個真實的疾病國外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多半好發年輕女性30-40歲左右,可能跟免疫反應有關,一系列的血液或抽血檢查多半都正常,卻有持續的症狀且都得過COVID,他們一般都沒有嚴重COVID疾病,多半輕症且不需要氧氣。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式,症狀治療為主,時間久了多半慢慢改善緩解,可能需要多方專科(包含精神科)一起幫助病人。

    #COVID傳染途徑:
    還是以空氣、飛沫傳染為主。接觸傳染似乎沒有想像中常見。勤洗手、環境清潔當然很重要,但是不用過度恐慌而反覆一直消毒等,接觸傳染沒有那麼容易傳染。

    #疫苗副作用處置:
    不需要預防性吃退燒藥,如果有發生發燒或疼痛等再吃止痛退燒藥就好(acetaminophen or NSAIDs)。免疫力不全者或老人、安養院居民,其實是最需要施打疫苗的對象,因為他們一旦得到COVID死亡率最高,這些人施打疫苗反而最不會有任何症狀因為他們免疫反應力弱,就算是施打了mRNA疫苗還是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還是要戴口罩」等,特別小心。

    *他們是所謂”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感染)最常見的族群。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一般人有什麼疫苗就先打什麼,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現有疫苗保護力其實就很夠了,根本不用區分保護力高低。基本上打滿了都可以非常有效預防重症,至於高危險族群,他們更不能承擔沒有疫苗保護的風險下,總之就是建議趕快施打。

    Thank you for this most interesting consultation, allowing 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case. I shall continue to follow up with you.

  • 奎寧類固醇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6-24 19:15:12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全球確診將破千萬  #類固醇藥地塞米松有助重症患者

    各節重點:
    00:50 【 疫情更新:全球概況、各國疫情更新 】
    01:24 疫情更新:美國
    01:44 疫情更新:巴西
    02:04 疫情更新:俄羅斯
    02:22 疫情更新:其他國家
    02:43 北京新發地市場疫情
    03:12 【 藥物研究:奎寧研究被撤、地塞米松 】
    03:15 藥物研究:奎寧增加死亡率的研究被撤除
    04:08 藥物研究:地塞米松降低重症死亡率
    04:33 【 台灣防疫措施 】
    04:37 事件:台灣防疫新生活運動
    05:05 事件:商務入境有條件縮短檢疫時間
    05:33 記得戴口罩、勤洗手!
    06:57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鼻病毒感染!高雄15生群聚感染 指揮中心證實罪魁禍首是它:https://bit.ly/2Z5EVZw
    → 高雄15學生爆「鼻病毒群聚感染」 醫擔憂「台灣個人防護已鬆懈」:https://bit.ly/2V7jjLh
    → 武漢肺炎:戰役實錄:https://bit.ly/2NoQvJV
    → 全球武漢肺炎確診破900萬例 過去7天增逾百萬人染疫:https://bit.ly/3fY2HO9
    → 武漢肺炎全球最新情報 6/22:https://bit.ly/37Uhvu4
    → 全球武漢肺炎增逾18萬例確診 創單日最高紀錄:https://bit.ly/3duK5Ue
    → 解封釀疫災 美22州確診激增:https://bit.ly/2Z6l24H
    → 巴西突破100萬例確診、10萬人死亡!專家:巴西有望超過美國成為最慘國家:https://bit.ly/3eFrOVm
    → 北京新增31例確診病例 機場航班再度大量取消:https://bit.ly/2B6zYaR
    → 研究:羥氯奎寧治武漢肺炎無益 反提高死亡風險:https://bit.ly/2NvcX3T
    → 研究指羥氯奎寧有風險 作者因數據疑慮撤文:https://bit.ly/3800Ntl
    → 數據有爭議 Lancet撤回羥氯奎寧論文:https://bit.ly/2Bw7F5N
    →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臉書貼文:https://bit.ly/2YqDA0o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https://bit.ly/2NmYXsX
    → 為何解禁仍要戴口罩保持距離? 陳時中:為開放邊境超前部署:https://bit.ly/2Nmc91m
    → 搭捷運還要戴口罩嗎?6月7日解禁倒數,交通、觀光鬆綁措施一次看:https://bit.ly/2B3tqdb
    → 北北基桃大眾運輸戴口罩7日鬆綁 進捷運公車仍必戴:https://bit.ly/3hYEQPQ
    → 蔡英文 Tsai Ing-wen|臉書貼文:https://bit.ly/3fWsMNd
    → 武漢肺炎》邊境何時解封?指揮中心曝4大開放準則:https://bit.ly/3fRtUSj
    → 短期商務客入境22日實施 居家檢疫有條件縮短:https://bit.ly/2Nr1u5G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