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閱讀計畫26/50】
#從紅斑性狼瘡看免疫風濕 by #謝松洲 醫師
.
其實之前已經讀過了,不過因為真的寫得很不錯,所以決定再次納入書評計畫介紹給大家。順便做了一些簡單的圖文,帶大家認識 #紅斑性狼瘡 這個疾病
.
🙋🏻什麼是SLE ?
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
.
【2021閱讀計畫26/50】
#從紅斑性狼瘡看免疫風濕 by #謝松洲 醫師
.
其實之前已經讀過了,不過因為真的寫得很不錯,所以決定再次納入書評計畫介紹給大家。順便做了一些簡單的圖文,帶大家認識 #紅斑性狼瘡 這個疾病
.
🙋🏻什麼是SLE ?
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種「大家都聽過,但很少人真的了解」的慢性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許多民眾對它的印象停留在過去的一些文藝作品,例如網路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裡女主角「輕舞飛揚」就患有這樣的疾病。SLE常被描繪成一種專屬於年輕女性的絕症,但實際上任何人(包括彪形大漢)都可能罹患SLE,所幸大多數患者都過著相對正常的日子,除了定期回診吃點藥維持病況穩定外,與一般人的生活沒什麼不同。
常見症狀列在第三張圖中,還有一些比較少見的沒有列出來。有興趣可以到網路上查詢,在此不贅述。
.
🙅🏻SLE不是免疫力過強
雖然用「免疫力過強」來描述這個疾病比較容易理解,但實際上SLE是「免疫力不平衡」。簡單來說,該強的地方(抵禦外敵)戰力都被不該強的地方(攻擊自己)奪去了,所以疾病不穩定時,SLE患者反而很容易感染。謝醫師在書中舉例:免疫失衡的情況下,如果你有一堆補給品,會是強勢的那方(攻擊自己的異常免疫大軍)還是弱勢的那方(保護自己的正常免疫大軍)拿走比較多?當然是強勢的那方啊!
所以,SLE患者不要自恃「免疫力超強」,以為自己百毒不侵。反而更應該注意不要感染,也不要亂吃增強免疫力的營養品,免得弄巧成拙反而發病。
.
🤔要怎麼診斷SLE?
也許你聽過一種叫做 #抗核抗體 #ANA 的血液檢查。有些人(包括醫師在內)會誤以為,只要ANA陽性就代表這個人患有SLE。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ANA在某些健康族群裡,陽性率可能高達兩三成,但目前的分類標準(註一)是ANA陽性一定要搭配「臨床症狀」以及「其他的檢查異常」才能確診,所以單有抗體是不足以診斷的。
SLE診斷的困難點之一,在於沒有任何檢查能完全確診或排除這個病。少數高度特異的自體抗體,例如抗雙股DNA(#AntidsDNA)、史密斯(#AntiSmith)抗體,只要陽性就就可以幾乎確診,但也不是100%確定,而且很多患者其實是沒有這些抗體的。
再者,SLE是個非常多元的疾病。有些人可能一發病就攻擊中樞神經造成癱瘓、攻擊腎臟造成急性腎衰竭,也可能終其一生都只有輕微的關節炎和若隱若現的臉部紅疹。更有為數眾多的患者人,一直以來都被誤診為其他疾病,輾轉於各科診間,直到轉到 #風濕免疫科 才終於真相大白。
.
💊SLE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最多人在吃的藥,不外乎就是免疫調節劑「#奎寧」以及 #類固醇。在過去的時代,治療選擇比現在少很多,許多患者都必須長期吃大量的類固醇才能控制病情。類固醇雖然還是重要的藥,但已經研發出許多好夥伴幫它分憂解勞,高劑量類固醇的副作用也比較少出現了。這些夥伴包括各式各樣的免疫調節劑,甚至是專門針對特定免疫異常設計的單株抗體 #生物製劑(#莫須瘤、#奔麗生 等等)。
對於病友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配合治療,穩定的回診、服藥,並注意生活裡常見的疾病誘因(日曬、壓力、睡眠等),做好自我照護。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和你的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討論,千萬不要自作主張停掉某顆藥,又不跟醫師說。當然,也不要聽信坊間來路不明的偏方,以為他們可以治癒SLE,而偏廢了正規的治療。雖然目前科技還無法治癒,不過SLE絕對是可以長期穩定控制的!
.
✏️註一:要注意「分類」並不等同於「診斷」。
分類標準存在的目的,一開始是為了臨床研究用。為了讓研究順利進行,收進來的病人必須具有高度同質性。簡單來說,就是收進來的病人不能太輕微,也不能太不典型(不然研究數據會很難解讀)。但因為分類標準在臨床上也蠻好用的,所以慢慢的醫師將它用在診斷上。這導致一些SLE患者無法早期被診斷出來,甚至延誤病情。
.
後記:這本書的作者謝醫師,其實就是我的主治醫師/老師,而且書裡還有他的親筆簽名!絕對不會斷捨離掉這本書的~~
#閱讀 #讀書 #課外書 #閱讀心得 #每週一書 #2021閱讀計畫 #2021readingchallenge #傑米的閱讀心得
.
#健康 #醫學 #醫學系 #醫學生 #讀書帳 #自體免疫疾病 #科普#SLE #lupus
奎寧劑量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在細胞實驗被認為具有抗新冠病毒的效果。在之前一個小規模、非隨機性的研究中也發現,若併用阿奇黴素(azithromycin)治療感染COVID-19的病患,可以降低病人體內的病毒量。但是隨後一些觀察性研究卻發現此療法對COVID-19住院病患並沒有顯著的療效。此外,二種藥物併用的安全性證據仍十分有限。本研究即是針對此議題在巴西55家醫院進行的大規模多中心、隨機對照、開放性的臨床試驗結果。
此臨床試驗納入COVID-19疑似或確診的病患,且無須額外使用氧氣或是氧氣流量使用<4L/min者。病人依等比例被隨機分派到三組:接受標準治療、標準治療加羥氯奎寧(劑量為400 mg,每天兩次),或接受標準治療加羥氯奎寧(劑量為400 mg,每天兩次)以及阿奇黴素(劑量為500mg,每天一次),連續7天。主要分析結果是利用七級次序尺度量表(範圍從1到7,評分越高表示病情越差)評估病患15天後的臨床狀態及藥物安全性。
總計667名病患接受了隨機分組,其中504名確診感染COVID-19。三組病患從開始出現症狀到收案的時間中位數都是7天。與標準治療方式相比,病患於15天時在度量表上得分更高的比例並未因為加上羥氯奎寧(勝算比odds ratio 1.21;P = 1.00)或羥氯奎寧及阿奇黴素而改善(勝算比0.99;P = 1.00)。此外,單獨使用羥氯奎寧或合併阿奇黴素治療的患者,比未接受任何一種藥物的患者更常發生心電圖上QT間期的延長和肝功能異常。
【結論是】:與標準治療相比,在輕度至中度感染COVID-19的住院患者中,單獨使用羥氯奎寧或併用阿奇黴素不能改善病患15天的臨床嚴重度。(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齊嘉鈺醫師摘要整理,完整文章,詳: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1912/)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2020-07-25
Hydroxychloroquine with or without Azithromycin in Mild-to-Moderate Covid-19
■ Author:Cavalcanti AB, Zampieri FG, Rosa RG, et al.
■ Link: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19014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 COVID-19學術資源-轉譯文章 - 2020/08/25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