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奇異鳥天敵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奇異鳥天敵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奇異鳥天敵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寒流後幾日,就是新年了。連假期間進校園,在冷清的文學院四樓長廊上,看見一隻死去的小小的燕子。 ⠀ 燕子躺在公共行政系教授的研究室門口,輕輕的,風大時稍稍晃一晃,修長的黑翅膀蓋住白色的身體,像是一片枯葉子,掩著一枚發霉的毬果。 ⠀ ⠀ ◆ ⠀ 回想起來,研究所時我似乎沒在學校裡看過這樣的燕子。 ⠀ 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台灣1001個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紐西蘭孤立在南太平洋長達八千萬年,原生動物發展出奇特的樣貌,例如沒有翅膀的無翼鳥。紐西蘭的國鳥「奇異鳥」KIWI就是無翼鳥。為了保育無翼鳥,一場號稱地球上最有野心的搶救瀕危物種計畫,正在鋪天蓋地地執行。紐西蘭政府下達「天敵追殺令」,宣示在2050年以前,滅絕國土上所有的老鼠,此外家貓也有宵禁,晚上六...
奇異鳥天敵 在 喃喃子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1 15:05:41
從古早古早時期就開始生存在紐西蘭的鴞鸚鵡 跟奇異鳥一樣 因為沒有天敵、食物又多 會不會飛根本不重要 所以逐漸變成一個肥ㄓㄞ...啊不對 變成世界上唯一不會飛而且最胖的鸚鵡 燈愣 這樣的環境造就鴞鸚鵡 看到敵人只會直接僵直站在原地 用保護色假裝自己是"植物" 期待敵人直接略過牠的蠢萌個性 其實這...
奇異鳥天敵 在 喃喃子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1 05:19:24
. 奇異鳥(Kiwi bird) 又被稱做鷸鴕、幾維鳥、奇威鳥 他們不但是紐西蘭限定特產 還是紐西蘭的國鳥 奇異鳥有著健壯的雙腿和靈活的尖嘴 有事沒事還會發出"kiwiiiiiii"的叫聲 但他們最大的特色是身為堂堂鳥類 卻沒有翅膀 燈愣! 那是因為遠古時期的紐西蘭島 受到海洋的保護與隔離 各...
-
奇異鳥天敵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6-11 12:00:01紐西蘭孤立在南太平洋長達八千萬年,原生動物發展出奇特的樣貌,例如沒有翅膀的無翼鳥。紐西蘭的國鳥「奇異鳥」KIWI就是無翼鳥。為了保育無翼鳥,一場號稱地球上最有野心的搶救瀕危物種計畫,正在鋪天蓋地地執行。紐西蘭政府下達「天敵追殺令」,宣示在2050年以前,滅絕國土上所有的老鼠,此外家貓也有宵禁,晚上六點以後通通不能出門。主持人白心儀前往南半球的淨土,尋找神秘的奇異鳥,探索螢火蟲洞,跟著毛利船長,追蹤抹香鯨的蹤跡。
地球孤兒系列Orphans of the Earth/紐西蘭1001個故事 20180610分集大綱:
part1:【地球最野心保育計畫 地球最美淨土執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QhkY5IZdes
part2:【強震瞬間拉高海床 鯨騎士等待海洋重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5PY2eyvLko
part3:【海鮮遊艇峽灣巡航 生態美食新旅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FL1jqnNZE
鳳凰國際旅行社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一段25號4、5樓
電話:886-2-2537-8111
紐西蘭航空官網
airnewzealand.tw
紐西蘭航空台灣Facebook專頁
www.facebook.com/airnztw/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奇異鳥天敵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寒流後幾日,就是新年了。連假期間進校園,在冷清的文學院四樓長廊上,看見一隻死去的小小的燕子。
⠀
燕子躺在公共行政系教授的研究室門口,輕輕的,風大時稍稍晃一晃,修長的黑翅膀蓋住白色的身體,像是一片枯葉子,掩著一枚發霉的毬果。
⠀
⠀
◆
⠀
回想起來,研究所時我似乎沒在學校裡看過這樣的燕子。
⠀
時隔十餘年,再次回到校園,很多東西都變了。還是沒見到飛翔起來自由得近乎狡猾、近乎魔法的燕子,但到處都是鳥禽──現在的學校裡,已經成了鴿子的練飛場。文學院,共同科,人文學科這一區的建築物屋頂上,幾乎都棲停滿了灰撲撲的鴿子。
⠀
不同於燕子,鴿子倒是我以前唸研究所時就有了。但那時,頂多是久久看到路燈上落拓著停了一兩隻,轉頭張望的樣子,看上去有些茫然。或許是那樣的情境和當時的我們心境太像,又被附會了什麼自由平和的象徵,每次遇見,心裡常常是沉靜、同情的。
⠀
但現在完全不是這樣。寬闊的縱谷天空下,鴿子群不去別處,不由分說沿著文學院的簷頂屋脊停了一整排,咕咕噥噥,歡快熱鬧。「現在學校的鴿子啊,比我老家的鴿舍還多」,學弟這樣說,口中是輕佻、誇大的語氣,是那種青春而戲謔的快樂。(遠遠離開家鄉抵達這裡,對他來說,是一件得意的事嗎?)我凝視著鴿子一次又一次飛起,但哪也不去,盤旋著繞文學院飛過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群體龐大綿延無盡,像一條氧化的金屬鎖鏈,像一隻鏽唱針重複讀取著黑膠唱盤。沒有盡頭的日常練習,讓人看著不由有些不耐,但為什麼不耐?我卻說不出來。
⠀
這樣日復一日、重複軌跡的飛行,是現在天天瑣碎忙碌的我能夠做到的事情嗎?
⠀
鴿子持續飛行,給人與時間拚博的聯想。飛行,但哪也不去。若是那些年自認遲遲沒有準備好、而遲遲不願畢業(但同時又這麼恐懼出社會後日復一日的辦公桌人生)的自己,看到這樣群鴿繞圈飛行的場景,不知道會是什麼感覺。
說不定也沒有什麼感覺。對長久生活在都市裡的我而言,鴿子並不常見,賽鴿的鴿舍更是遙遠的童年記憶了:舉著紅旗子的人高高站在天台上,在陰霾、但更顯飽滿有力的天空底下,偶爾揮動,遠方的鴿群感應到什麼一樣低低飛近,掠空而過,像是受著魔魅的超自然力量招喚而來。
⠀
鄉下養鴿是為了賽鴿,賽鴿的用途則是賭博。文學院的鴿子──文學院裡停著的這麼多、這麼多的鴿子,能有什麼用途呢?
⠀
⠀
◆
⠀
鴿子多到一定程度,對衛生或許是有一點影響了。學校能處理手段不多,放毒或擊殺,觀感上都太殘忍。聽說想來想去,曾嘗試引入天敵,一度請人帶了訓練過的老鷹來驅趕鴿子。
⠀
大家都是口耳相傳,問了幾個學弟妹,其實都沒有親眼看過。只知道曾有這樣合理、但似乎有點好笑的事。為什麼好笑呢?一時也說不太上來。是覺得那種「人為模仿自然食物鏈」的做法太可笑了,還是覺得「以為這樣比較不殘忍」的心態可笑呢?
⠀
總之,老鷹的驅趕計畫最後失敗了。
⠀
我想像那樣習於滑翔的巨大禽鳥,在學院寬敞、但對牠而言實在還是太過狹小的上空,勉力拍著翅膀,撲飛追趕鴿群而不可得的樣子,有些不忍。老鷹沒有久留,聽說還曾一頭誤撞上學院大面透明的玻璃窗。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追問過幾個朋友細節,大家不置可否的說說笑笑,把話題帶過。那就是一個非常有趣、合乎我們期待的故事吧?是不是真的,很重要嗎?
⠀
老鷹受傷,終於走了。鴿群在交頭接耳的鼓譟中,重新佔據了文學院設計典雅的屋頂。
⠀
很難說這樣一定是不好的。老鷹回去休息,去更大的地方做自己擅長的事。鴿群在美麗的文學院,繼續溫暖、快樂、安全的生活。日子一樣過去,很難說這不是一種各安其所。
⠀
學校最後只好在各間教室、各個研究室的窗台外側拉上了鐵網,避免鴿群逗留,衍生衛生問題。鐵絲太細太利,鴿子的腳爪無法久握。所以,原本敞亮的窗戶,現在看出去都是緊緻的鐵窗風情了。我每天進研究室,隔著窗戶觀望曾經熟悉、但疏遠太久的校園,像一個學畫、學書法的人,在輔助的格線上確認線條與顏色理想、確實的位置。
⠀
也很難說這樣一定是不好的。原先詩情畫意的大塊風景,現在看上去,都有精確的座標了。
⠀
⠀
◆
⠀
鐵網的網目大概是眼鏡的大小,密密注視著天空盤旋的鴿子。鴿子再也不能隨隨便便停在窗台上了。
⠀
記得以前唸研究所時,上小說家老師的課,老師講到精采處,真心在乎處,偶爾會停下來深思,看著窗台上孤獨的鴿子出神,鴿子往往也偏著頭注視老師,久久不動。修課的我們也停下來,窗外的風景也停下來,時間也停下來。
⠀
好好停下來,沒有為什麼。那曾經是我最喜歡的時刻。
⠀
但照這樣看,從前的那種狀態是不會再回來了。所有的窗台拉上鐵網,整個文學院像是武裝起來的堡壘。泊車困難的鴿子群,只能停到更上層熟悉的屋頂了。
⠀
屋頂也很好,只是不知道下雨的時候怎麼辦呢?花蓮的冬天那麼容易下雨。又冷又漫長的冬天,曾經帶給習慣南台灣陽光的我極大的絕望。躲進外套裡,房間裡,棉被裡,書本裡,濕氣如影隨形,讓人覺得無處可去。人都這樣了,何況是只能停在屋頂的鴿子呢?
⠀
窗台不能停,停地上總可以,例如,或許能躲進走廊裡避雨吧?我確實這樣想過,但很快就知道為什麼不可行───一天晚上,我走文學院的長廊去研究室,昏暗的燈光裡,不小心驚動了一隻雨天躲進走廊的鴿子,牠驚慌地在走廊和樓梯間拍翅亂飛,撲上頂燈、玻璃窗,又摔下來,四處找尋亮處想逃,或至少努力想停留在半空中、爭取時間找尋出口。我靠牆站著,大氣也不敢喘,注視著那隻絕望、瘋狂的鴿子。不是怕牠,是怕牠怕我。
⠀
或許也是有點怕牠吧?或許我也有點怕我。那樣以為自己受困、恐懼、而近乎瘋狂的樣子,我並不是陌生的。
⠀
天亮以後的校園裡,鴿群又排排站滿了學院的屋頂。雨繼續下,或許還要下整個冬天。鴿群咕咕咕咕,停留在文學院的屋頂,我仰頭去看,無法分辨飛禽的表情。
⠀
⠀
◆
⠀
學校其實還變了很多。單是文學院內就有許多不同。建築還是一樣的建築,但時間過去,不可能沒有留下任何證據。
⠀
文學院中的大樹長高了。印象中以前唸研究所時,樹梢大概只到二三樓的交界。以前我們創作所設置在英美系上,所辦位置在文學院三樓的西側,一出門,就可以看見中庭對面的中文系。但現在樹紛紛長高,已經完全看不到了。以前的東華中文系後來也改制了,叫華文系,併校後我還來不及認識的花師的朋友們來了,繼承下中文系的名字。
⠀
三個系佔據了文學院長長的ㄇ字型走廊。這次回來學校,我繞著走過幾次,有些迷惘,慢吞吞沿走廊看過一個個布告欄,像一個失去國籍的水手沿著海岸找尋港口。鴿子在文學院裡咕咕叫著,很熟悉。可是現在,我誰都不認識了。
⠀
長高的大樹上,現在棲著擅長學舌的八哥,非常神奇,像精通多國語言那樣,能夠多聲道用不同音色彼此唱和,好像在溝通,但也難以確定,畢竟牠們飛也不飛,整天就那樣勉力叫著。會不會是單純想發出聲音而已啊?
⠀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樹上幾乎沒有鴿子,沒有老鷹沒有燕子,就只有八哥。我有時研究室忙累了,出來趴在窗台看他們,整天鳴叫不休,站在枝頭迎風擺盪。他們似乎是以發出聲音這個行為本身為樂的。
⠀
很有趣,但好虛無。只是想想,牠們就是八哥啊,八哥做著八哥擅長的事,這有什麼不好嗎?
⠀
⠀
◆
⠀
只是,無論是從前唸研究所時,或者這次返校,印象裡,我從來沒有在文學院裡外遇見燕子。
⠀
學校後門外的小路上倒是四處都是燕子,個頭小小黑黑的,速度飛快,像是活的音符,樓房間低空穿梭,貼地飛行,突然拔高又急轉,彷彿轉音出色的爵士歌手似的。我有些佩服,燕子從來都飛得如此好看,從來沒有撞上人車樓房,最後總能輕輕巧巧落在細細的電線上。
⠀
分不出那是一種艱難高超的生存方式,或者單純炫技的遊戲。飛翔的燕子來來回回畫過空中,有時就這樣一整個下午,好忙碌,但乾乾淨淨什麼也沒有留下。
⠀
中午、或者傍晚買飯回租屋處,走在小徑上,總看見燕子就這樣來回在天空裡寫畫著無人知曉的符號,彷彿正興奮地連起空中隱藏的星星圖案,我常常興起羨慕的感覺──感覺那是什麼神祇正向我顯示某種充實、自由、又率性的生活方式,暗示我,勾勒另一種更理想的、更盡其在我的生命節奏。
⠀
但是除了羨慕,還能怎麼樣呢?人類無法飛行,這我已經知道很久了。
⠀
⠀
◆
⠀
燕子是夏候鳥,秋冬理應要往南飛走避寒,壽命約十年。這是我看見走廊上那隻死去的燕子後,回研究室上網查詢才知道的。(但那些在鄉間小路上亢奮飛翔的燕子,為什麼沒有離開呢?)
⠀
這次回來之前,我畢業離開東華,也已有十年之久。常常返校,找朋友,講座,更多是純粹旅遊,多半也挑在夏天。若無必要,真是沒有興致再經歷一次花蓮的冬天了。
⠀
但即使這樣,幾乎年年夏天回來的我,仍然對文學院裡的燕子毫無印象。
⠀
⠀
◆
⠀
隔日晚起,瞎忙一陣,入夜了才回到文學院。連假後的期末考前,走廊上師生皆臉色木然默默走路。
⠀
我上到四樓,刻意去看昨天燕子死去的地方。但整條走廊乾乾淨淨,淡淡反光,甚至連打掃的痕跡都幾乎看不見了。
⠀
死去的燕子消失了。我四下張望,一無所獲。鴿子在夜裡的文學院裡咕咕鳴叫著,有些委屈,像是摀著棉被偷哭的聲音,小小聲、低頻率的幼獸哀鳴一般,迴盪在夜裡的文學院。因為已經知道那是鴿子了,咕咕,咕咕,所以毫無恐怖的感覺,我靠著欄杆凝視一片漆黑的文學院中庭,只覺得好苦,好苦。
⠀
沒有在文學院看過真正活著飛翔的燕子,只看見死去的。還未想清楚那是怎樣的事,一天過去,死去的燕子也不見了。
⠀
我們從哪裡來,為什麼來到這個校園,自己大概總有一套說法,即使心裡其實並不一定那麼確定。不過想假裝條理分明、有意說得頭頭是道、引據證明自己收穫豐碩或所言不虛,並不是多困難的事情。
⠀
但燕子從哪裡來,為什麼來,怎麼生活,因著什麼死,我完全不知道。
⠀
⠀
◆
⠀
我記得研究所時學校後門還沒拓寬的、窄窄的志學街,季節到了常有盤旋飛翔、特技演出一般的燕子。但太常見了,那時的我似乎從來沒有把那當一回事。
⠀
那時的我唸著文學,忙碌著學過很多奇異、艱難、與我無關的敘事技術。現在回想,收穫是真的,但不是我以為的那種。
⠀
燕子也是真的。只是我那時不知道。現在的我真想專注看看那隻死去的燕子。真想好好寫牠。可是來不及了。
⠀
新的一年前夕,一隻燕子死在公行系教授的研究室門口。屍體不知道是被連假結束後的清掃工人清理走,還是被貓狗或其他鳥類叼走了?想起《快樂王子》的故事,寒冬裡分送雕像上的寶石給窮人、因而錯過南遷時機而凍死的小小燕子。我想那不是真的,但那成就了故事裡最快樂、也最憂愁的部分。
⠀
故事裡,燕子死前輕輕的親吻了雕像,那讓我想起學校後門的長長巷子裡,燕子特技飛行的最後,輕輕迴身、降落在黃昏天空中的電線上的樣子。
⠀
⠀
◆
⠀
懷著感傷的心情,在研究室待到深夜。關燈離開時,意外看見窗外的鐵網上,卡著一小片鳥類脫落的羽毛。
⠀
這是新的。在研究室的窗前來來回回幾個月,我從未看過這片羽毛。實際上我沒有在這面窗景裡看過任何靠近的飛鳥。現在深夜裡看不清楚,但單就毛色來看,似乎是鴿子留下的。當然,也可能是別種飛鳥的。
⠀
那樣無法久棲的位置,在我不知道的某個深夜時刻,曾經有飛鳥撲翅趨近,嘗試停留。停著停著,或許痛了,最終只能匆忙選擇飛走。
⠀
說起來真是奇怪的感覺。我們全力避免飛鳥靠近所設的鐵網,竟然反而為我們全力避免的飛鳥,留下了奮力飛翔的證據。
⠀
⠀
⠀
⠀
─── 飛翔的證據/林達陽
⠀
⠀
⠀
⠀
⠀
§ 聯合副刊2021.04.09
奇異鳥天敵 在 播吧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樣看來鴞鸚鵡簡直是肉食動物們的得來速啊......
看更多 👉 扶拉格透可
從古早古早時期就開始生存在紐西蘭的鴞鸚鵡
跟奇異鳥一樣
因為沒有天敵、食物又多
會不會飛根本不重要
所以逐漸變成一個肥ㄓㄞ...啊不對
變成世界上唯一不會飛而且最胖的鸚鵡
燈愣
這樣的環境造就鴞鸚鵡
看到敵人只會直接僵直站在原地
用保護色假裝自己是"植物"
期待敵人直接略過牠的蠢萌個性
其實這招對已經絕種的哈斯特鷹有效
但對於後來入侵紐西蘭的外來物種來說
鴞鸚鵡實在是太好抓啦!
抓起來一點都不費力
重點是肉還很好吃
這種情況導致鴞鸚鵡一度接近滅絕狀態
好險最近有保育人員的努力
鴞鸚鵡的總數量正努力朝200隻邁進
看來"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這句話對於鴞鸚鵡來說
應該改成"快逃啊!!!"
還比較實際呱呱
IG | murmurkoo
#扶拉格透可 #扶拉格 #鴞鸚鵡 #動物知識
奇異鳥天敵 在 Hanahana Tou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紐西蘭樹冠之旅 https://reurl.cc/GkVXe3
HOLA,這禮拜是紐西蘭遊記的最後一發!羅托魯阿ROTORUA的樹冠之旅Canopy Tour,請多指教🥂
一般人對於紐西蘭的印象,大概都是滿滿的羊隨意地放牧在廣闊的大地之上,青綠色的草地與巨大的湖蔓延眼前……但其實當初歐洲人踏上這片土地時所見到的,可是天差地遠,截然不同的畫面~由於人口密度低加上對環境的保護,如今的紐西蘭仍然是一個空氣清新充滿綠意的地方,但就算這樣,現存的原始森林大概佔據整個島嶼四分之一的面積。而數百年前未經人類開發前的南北兩島,原始森林的覆蓋面積可是高達86%。由於四處皆環海,沒有人類和其他動物的打擾,高聳入雲的參天大樹可是滿山遍野,各種原生動物因為沒有走獸跟蛇這類的天敵,加上避免各種糧食整個豐富,基本上都是安居樂業,自在地四處遨遊,有的變得體型異常巨大遲緩,但也有的,甚至因此而失去了飛翔的能力~事實上紐西蘭又有「無翼鳥的家鄉」的稱號,只是在人類登陸這幾百年來,幾乎所有的無翼鳥都已滅絕,紐西蘭的國鳥奇異鳥是少數的倖存者,但也的確瀕臨絕種危機。人類所帶來的外來物種,如鼠、羊、牛、馬、貓、狗等,不僅遂漸變成強勢動物,也改變了紐西蘭的生態平衡。
這裡附帶講一些奇異鳥的小知識好了,其實呢之所以紐西蘭人會叫牠們奇異鳥KIWI,是因為這種鳥真實的叫聲就是KIWI KIWI,夜行性動物,跟企鵝一樣負責孵蛋的是男生。所以紐西蘭人也將願意擔負育兒責任的男人稱作KIWI HUSBAND,根本是全天下女人完美的夢想,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祝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KIWI HUSBAND喔🙆🏻♀️💋💪🏻
樹冠之旅需要事前預約,一天當中可能會有三到七個場次 。個人不需要準備任何東西,背包也會都鎖在出發地的櫃子之中,衣服和裝備都會由活動單位提供~只要依著約定時間到達集合地點,在解說員的帶領之下聽聞安全講解換好裝備,就可以驅車前往樹冠之旅的森林~開車大約10分鐘左右便會抵達樹冠之旅的進行地:Dansey Road Scenic Reserve,這片珍貴的處女林地佔地大約500公頃,開頭大概有一公里多的樹林探險,帶你看看原始林地內的小蘑菇或者各種鳥類,解說一下毛利人是如何在叢林中做出記號聯絡同伴,需要一點英文能力去理解會更感覺精彩!當中最讓人驚喜又印象深刻的部分是,解說員會放麵包蟲在大家的手上,讓當地復育中的一種鳥類North Island Robin飛來手中啄食~不要看牠個頭小小,搶食物的動作可是絲毫不含糊,從我們一進樹林開始便是亦步亦趨,虎視眈眈,直到解說員吹口哨喊牠過來「表演」給我們看,我們才知道原來牠也是這趟生態之旅獨特的小小解說員之一👅
其實樹冠之旅又叫做索道冒險ZIPLINE ADVENTURE,是在大樹與大樹之間建立起繩索連結,再在不同的塔台之間,讓人以滑降的方式穿越樹林,整段路上有兩座吊橋,而讓人滑降的索道總共有六條,整體長度超過650公尺,途中穿越好幾棵幾百甚至一千年的高聳大樹,可以體驗離地數百公尺的林間穿梭超級刺激,讓人忍不住腎上腺激升,那就算是這樣,安全可是實打實的保證!登山的朋友說他們的設備非常精良,解說員的安排也都是經過高度的訓練,並且行動嚴謹(我們的解說員還會模仿各式各樣叢林裡鳥類的聲音,真的讓人相當驚艷)而除了刺激之外,整趟旅程中更加入了大量的生態知識以及原始樹林的保護~除了設置器材以不破壞生態為主之外,盈餘也會捐助育林基金,所以是一邊玩樂一邊做公益喔!樹冠之旅其實從2013開始以來幾乎每年都會得到Trip Advisor北島最推薦參加旅遊活動的第一名,因為其對環境的友善,多年來更是囊括大大小小許多生態旅遊獎項。
在樹冠之旅最後的一段路上,講解員也為我們講解了過去的紐西蘭生態與如今的不同,那些我們以為很可愛的動物例如袋貂、白鼬甚至是老鼠,都成了強勢入侵者,光是獵殺以及偷吃蛋便已造成許多鳥類的絕種,雖然獵殺很殘忍,但是如果沒有人力涉入,基本上是春風吹又生一面倒的局面。保育協會於是將資金投入並發明各種方式與其對抗,希望這片森林能夠再回到過去的繁榮美麗~由於人力長期缺乏,只能靠著改進獵殺方式大幅降低外來種的生態族群。在獵殺的工具以及各式陷阱的作用之下,這幾年樹林又開始回復了過往鳥聲婉轉,連許多罕見的無脊椎生物以及昆蟲都再次的出現。這樣矛盾的心情,真的也是讓人好好上了一課。
事實上我常常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幸運的人,非常幸運,所以早早便遇見了旅行。世界如此廣闊,網路的資訊往來雜沓,有些地方的精彩和美麗,卻是不親身所見而無法體會,真心感謝為延續這一切所努力的人們~由於林地復育以及器材的維護都不是小事情,所以雖然有許多的代售商可以提供不同價格,不過基本上都是由一間公司進行操作~這邊提供官方網站給大家,如果有機會去北島的話,記得不要錯過這個神奇的行程喔👅
📌官方網站:https://www.canopytours.co.nz/
—
我們,是可以跟這個地球和平共存的。
願只願我們所有都無比熱烈地愛著這生命。
記得 , 要感謝 。
圖文網誌 花花世界旅行趣
https://hanahanatour.wordpress.com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anahanatour/
IG
https://www.instagram.com/hanahanat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