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夸注音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夸注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夸注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夸注音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萬的網紅洪仲清臨床心理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當媽媽的媽媽被打槍 朋友開玩笑:「當了媽媽之後,每一個人都可以教我怎麼教小孩!」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曾經當過父母,但每一個人都當過小孩,所以自然長期以來都有自己一套想法,即便不一定成熟。而且會有一種隱隱然的、未曾表露的,但又欲蓋彌彰的想法:「孩子教不好,一定是媽媽的問題!」 至於,什麼叫...

  • 夸注音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1-16 21:24:17
    有 1,288 人按讚


    當媽媽的媽媽被打槍

    朋友開玩笑:「當了媽媽之後,每一個人都可以教我怎麼教小孩!」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曾經當過父母,但每一個人都當過小孩,所以自然長期以來都有自己一套想法,即便不一定成熟。而且會有一種隱隱然的、未曾表露的,但又欲蓋彌彰的想法:「孩子教不好,一定是媽媽的問題!」

    至於,什麼叫做「教不好」,那就是個人主觀定義了!

    只要是跟公婆住在一起的媳婦,在教養的時候就會多一層辛苦,因為每個老人家在意的點都不一樣。我碰到的老人家,很少說媳婦會教小孩的,至少我聽到的是這樣。幾乎都找得到地方嫌,只是有沒有當著媳婦的面說出口而已。

    有人怕吵,孩子哭鬧就會受不了。有人重視規矩,而且對孩子異常嚴格,只要孩子有一點點不禮貌,媽媽就會有壓力。有人喜歡逗孩子,把孩子弄得哇哇叫,自己笑哈哈,媽媽敢怒不敢言。有人很在意孩子的健康,如果孩子一咳嗽感冒,媽媽就會有聽不完的「建議」。有人喜歡跟孩子親近,所以不惜破壞媽媽的規矩,給糖、給特權,讓孩子來討好,老人家就高興。有人很重視成就、成績,孩子很小就帶孩子去補習…

    (不一定是學才藝喔,有些是補習。我遇過最小年紀補習的孩子,是中班,同齡的孩子都在玩,不管是運動或遊戲,都在促進孩子的發展。那個才中班的孩子被老人家帶去學寫字,從注音符號開始,好像想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個很重視「栽培」孩子的長輩。孩子抗拒了很久,家長也勸了很久,老人家才罷手。)

    我碰過一個媽媽,還被婆婆通報家暴,真的很哀怨。孩子有特殊狀況,對於各種環境刺激異常敏感,情緒容易不穩定。婆婆就怕吵,媽媽已經把房門關起來了但哭鬧還是聽得到,所以婆婆就用這種方式,如此這般讓媽媽知道…

    老天鵝啊!那媽媽是我認識的媽媽裡面,在溫柔榜排前十名的耶!

    喜歡教媽媽的人裡面,要數媽媽的媽媽,也就是外婆或婆婆最為積極。我們先講外婆好了,因為有一種心態會比較清楚—想讓媽媽知道父母恩!

    我們傳統上有一種說法,是自己當父母了,才會知道以前父母的辛苦。以前父母教小朋友,也常會說一句,「等你長大你就知道了,你以後會感謝我…」

    我曾經在幾次演講的時候,跟聽眾討論「等你長大你就知道了,你以後會感謝我…」這句話。因為聽眾都長大了,甚至為人父母了,到底是不是每一件父母曾經這麼說過的事,長大之後,都會感謝父母?

    結果很一致,粗略來說,一半一半。也就是,有值得感謝父母的事,也有不知道父母以前到底在幹什麼的狀況。

    其實這句話說出口,很多時候就是詞窮了,講不出道理了,沒有耐心跟孩子解釋了,或者僅僅只是以前怎麼做現在就那麼做,根本沒想過為什麼,就莫名其妙塞一句話,堵住孩子的嘴。然後,父母默默地期待,有沒有可能孩子長大之後能認同?

    所以當媽媽的媽媽,在教媽媽如何教小孩的時候,會有一種心態,是藉著這些機會,要獲得女兒的感恩。常見的互動,像是說以前多麼辛苦,或者女兒以前多麼難教叛逆,但是都苦盡甘來了…

    這時候,當了媽媽的女兒,沒有起立鼓掌拍拍手,就是白目了!

    然後,還有另一層心理意義,外婆想要藉這個機會,重新宣誓一遍,其實以前自己教得對。因為以前大部分都以打罵作為主要的教養手段,但就現在大部分的教養觀點來說,並不支持這樣的做法,所以老一輩的人會有相當的焦慮。這焦慮感,如果能得到已經成為媽媽的女兒肯定,就可以獲得部分緩解。

    所以有不少老人家,會以孩子的成就,證明自己的教養得當。尤其如果孩子是律師、醫師、會計師…等等,社會上有頭有臉的職業,有成就就好像佐證是父母教得好。

    即使孩子的成就普通,也會說「以前那樣教,還不是沒壞掉!」

    其實不管怎麼說,都看得出來,很想得到晚輩的認同,特別晚輩是「媽媽」這個角色。背後的焦慮感非常明顯,因為那幾乎是被一整個時代否定,而且各種兒虐的新聞層出不窮,在在指出打罵孩子失手之後的嚴重結果—因為打罵常是在父母情緒失控的時候。

    這時候,媽媽如果選擇了不同以往的教育方式,那就是對老人家的雙重否定。一方面否定了老人家的教養觀,二方面老人家想要在教養上得到晚輩的感恩,也被象徵性地否定了!

    有一個很重要的體會,是我跟所謂「高成就」的媽媽互動的經驗。感恩是有的,因為至少父母提供了學費,父母養育了孩子長大,沒有逼孩子國、高中畢業就去工作,所以孩子才能繼續升學,這些是事實。

    可是,「高成就」的媽媽,喜歡老父母的教養手段嗎?

    絕大部分是不喜歡的。講坦白話,真的很少人喜歡被打罵,連父母自己也很不喜歡被打罵啊!

    而且有少部分「高成就」的媽媽,幾乎可以用到「痛恨」這兩個字,描述過去的經歷。因為孩子的成就,是父母用高壓逼出來的,是孩子在辛苦,結果父母拿出去往自己臉上貼金。

    有位媽媽的求學生活,就是學校、才藝、補習,自己的童年都沒了,很少能跟同學出去玩,都不知道同齡的人在幹嘛。然後,有成就了,就是父母教得好?

    當然,孩子有苦沒地方說,也不太可能在親戚面前破壞父母的形象。所以父母還是在家族間炫耀,繼續夸夸其談自己的父母經,完全不知道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只有很少數這樣的「高成就」媽媽,敢於對父母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特別有些媽媽已經有心理困擾了。我們猜,溝通的結果是什麼?

    父母的否認!父母常常否認,自己以前怎麼打罵孩子,儘管孩子指證歷歷。父母常把自己以前做過的搬不上檯面的事,輕描淡寫帶過去,或者直接忽視,然後反過來指責痛苦的當事人「妳就是想太多才會憂鬱症」、「不知感恩」、「父母會害妳嗎」…

    唉…,這是多少辛酸淚啊!常常女兒得要徹底放下父母願意道歉的期待,才能走過這一關。

    回到教養來說,當媽媽的媽媽被打槍,當女兒要採用不同於自己媽媽的教養方法時,那個壓力會一直來。孩子只要一有什麼狀況,外婆就可能說是媽媽的作法不當,要板回自己的顏面,這種暗暗較勁的互動,常會持續很久。

    所以有些媽媽,也就屈服了,繼續當外婆的乖女兒,把打罵發揚光大。有些媽媽,則依然在奮鬥中,想在夾縫中,找出適合自己的教養風格。

    有少數媽媽,能獲得自己媽媽的支持,母女情深繼續傳承,這非常非常值得珍惜。通常這種會支持自己女兒的媽媽,在教養時即便打罵,比例都遠低於說理。父母教養所影響孩子的,常常主要不是成就,而是人格。

    如果我們說愛孩子,但一直要孩子用各種方式來證明我們的價值。那這種愛所產生的壓力,實在會讓人喘不過氣!

  • 夸注音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1-16 08:00:00
    有 1,200 人按讚


    當媽媽的媽媽被打槍

    朋友開玩笑:「當了媽媽之後,每一個人都可以教我怎麼教小孩!」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曾經當過父母,但每一個人都當過小孩,所以自然長期以來都有自己一套想法,即便不一定成熟。而且會有一種隱隱然的、未曾表露的,但又欲蓋彌彰的想法:「孩子教不好,一定是媽媽的問題!」

    至於,什麼叫做「教不好」,那就是個人主觀定義了!

    只要是跟公婆住在一起的媳婦,在教養的時候就會多一層辛苦,因為每個老人家在意的點都不一樣。我碰到的老人家,很少說媳婦會教小孩的,至少我聽到的是這樣。幾乎都找得到地方嫌,只是有沒有當著媳婦的面說出口而已。

    有人怕吵,孩子哭鬧就會受不了。有人重視規矩,而且對孩子異常嚴格,只要孩子有一點點不禮貌,媽媽就會有壓力。有人喜歡逗孩子,把孩子弄得哇哇叫,自己笑哈哈,媽媽敢怒不敢言。有人很在意孩子的健康,如果孩子一咳嗽感冒,媽媽就會有聽不完的「建議」。有人喜歡跟孩子親近,所以不惜破壞媽媽的規矩,給糖、給特權,讓孩子來討好,老人家就高興。有人很重視成就、成績,孩子很小就帶孩子去補習…

    (不一定是學才藝喔,有些是補習。我遇過最小年紀補習的孩子,是中班,同齡的孩子都在玩,不管是運動或遊戲,都在促進孩子的發展。那個才中班的孩子被老人家帶去學寫字,從注音符號開始,好像想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個很重視「栽培」孩子的長輩。孩子抗拒了很久,家長也勸了很久,老人家才罷手。)

    我碰過一個媽媽,還被婆婆通報家暴,真的很哀怨。孩子有特殊狀況,對於各種環境刺激異常敏感,情緒容易不穩定。婆婆就怕吵,媽媽已經把房門關起來了但哭鬧還是聽得到,所以婆婆就用這種方式,如此這般讓媽媽知道…

    老天鵝啊!那媽媽是我認識的媽媽裡面,在溫柔榜排前十名的耶!

    喜歡教媽媽的人裡面,要數媽媽的媽媽,也就是外婆或婆婆最為積極。我們先講外婆好了,因為有一種心態會比較清楚—想讓媽媽知道父母恩!

    我們傳統上有一種說法,是自己當父母了,才會知道以前父母的辛苦。以前父母教小朋友,也常會說一句,「等你長大你就知道了,你以後會感謝我…」

    我曾經在幾次演講的時候,跟聽眾討論「等你長大你就知道了,你以後會感謝我…」這句話。因為聽眾都長大了,甚至為人父母了,到底是不是每一件父母曾經這麼說過的事,長大之後,都會感謝父母?

    結果很一致,粗略來說,一半一半。也就是,有值得感謝父母的事,也有不知道父母以前到底在幹什麼的狀況。

    其實這句話說出口,很多時候就是詞窮了,講不出道理了,沒有耐心跟孩子解釋了,或者僅僅只是以前怎麼做現在就那麼做,根本沒想過為什麼,就莫名其妙塞一句話,堵住孩子的嘴。然後,父母默默地期待,有沒有可能孩子長大之後能認同?

    所以當媽媽的媽媽,在教媽媽如何教小孩的時候,會有一種心態,是藉著這些機會,要獲得女兒的感恩。常見的互動,像是說以前多麼辛苦,或者女兒以前多麼難教叛逆,但是都苦盡甘來了…

    這時候,當了媽媽的女兒,沒有起立鼓掌拍拍手,就是白目了!

    然後,還有另一層心理意義,外婆想要藉這個機會,重新宣誓一遍,其實以前自己教得對。因為以前大部分都以打罵作為主要的教養手段,但就現在大部分的教養觀點來說,並不支持這樣的做法,所以老一輩的人會有相當的焦慮。這焦慮感,如果能得到已經成為媽媽的女兒肯定,就可以獲得部分緩解。

    所以有不少老人家,會以孩子的成就,證明自己的教養得當。尤其如果孩子是律師、醫師、會計師…等等,社會上有頭有臉的職業,有成就就好像佐證是父母教得好。

    即使孩子的成就普通,也會說「以前那樣教,還不是沒壞掉!」

    其實不管怎麼說,都看得出來,很想得到晚輩的認同,特別晚輩是「媽媽」這個角色。背後的焦慮感非常明顯,因為那幾乎是被一整個時代否定,而且各種兒虐的新聞層出不窮,在在指出打罵孩子失手之後的嚴重結果—因為打罵常是在父母情緒失控的時候。

    這時候,媽媽如果選擇了不同以往的教育方式,那就是對老人家的雙重否定。一方面否定了老人家的教養觀,二方面老人家想要在教養上得到晚輩的感恩,也被象徵性地否定了!

    有一個很重要的體會,是我跟所謂「高成就」的媽媽互動的經驗。感恩是有的,因為至少父母提供了學費,父母養育了孩子長大,沒有逼孩子國、高中畢業就去工作,所以孩子才能繼續升學,這些是事實。

    可是,「高成就」的媽媽,喜歡老父母的教養手段嗎?

    絕大部分是不喜歡的。講坦白話,真的很少人喜歡被打罵,連父母自己也很不喜歡被打罵啊!

    而且有少部分「高成就」的媽媽,幾乎可以用到「痛恨」這兩個字,描述過去的經歷。因為孩子的成就,是父母用高壓逼出來的,是孩子在辛苦,結果父母拿出去往自己臉上貼金。

    有位媽媽的求學生活,就是學校、才藝、補習,自己的童年都沒了,很少能跟同學出去玩,都不知道同齡的人在幹嘛。然後,有成就了,就是父母教得好?

    當然,孩子有苦沒地方說,也不太可能在親戚面前破壞父母的形象。所以父母還是在家族間炫耀,繼續夸夸其談自己的父母經,完全不知道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只有很少數這樣的「高成就」媽媽,敢於對父母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特別有些媽媽已經有心理困擾了。我們猜,溝通的結果是什麼?

    父母的否認!父母常常否認,自己以前怎麼打罵孩子,儘管孩子指證歷歷。父母常把自己以前做過的搬不上檯面的事,輕描淡寫帶過去,或者直接忽視,然後反過來指責痛苦的當事人「妳就是想太多才會憂鬱症」、「不知感恩」、「父母會害妳嗎」…

    唉…,這是多少辛酸淚啊!常常女兒得要徹底放下父母願意道歉的期待,才能走過這一關。

    回到教養來說,當媽媽的媽媽被打槍,當女兒要採用不同於自己媽媽的教養方法時,那個壓力會一直來。孩子只要一有什麼狀況,外婆就可能說是媽媽的作法不當,要板回自己的顏面,這種暗暗較勁的互動,常會持續很久。

    所以有些媽媽,也就屈服了,繼續當外婆的乖女兒,把打罵發揚光大。有些媽媽,則依然在奮鬥中,想在夾縫中,找出適合自己的教養風格。

    有少數媽媽,能獲得自己媽媽的支持,母女情深繼續傳承,這非常非常值得珍惜。通常這種會支持自己女兒的媽媽,在教養時即便打罵,比例都遠低於說理。父母教養所影響孩子的,常常主要不是成就,而是人格。

    如果我們說愛孩子,但一直要孩子用各種方式來證明我們的價值。那這種愛所產生的壓力,實在會讓人喘不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