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失智症icd 10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失智症icd 10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失智症icd 10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失智症icd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373的網紅Ingay Tali 穎艾達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友善環境經營,我們一起相挺—身心障礙 福利服務】 生活上遇到的不方便,其實也很需要政府協助~ 政府為我們準備了哪些項目呢? 🎈讓我們來看看今天的身心障礙服務—『福利服務(一)』🎈 #臺南市輔具資源中心: 📍聯絡地址📍 1. 臺南市東區林森路二段500號A棟2樓 臺南市政府無障礙福利之...

  • 失智症icd 在 Ingay Tali 穎艾達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0-07 18:02:00
    有 24 人按讚

    【友善環境經營,我們一起相挺—身心障礙 福利服務】
     
    生活上遇到的不方便,其實也很需要政府協助~
    政府為我們準備了哪些項目呢?
    🎈讓我們來看看今天的身心障礙服務—『福利服務(一)』🎈
     
    #臺南市輔具資源中心:

    📍聯絡地址📍
    1. 臺南市東區林森路二段500號A棟2樓
    臺南市政府無障礙福利之家/06-2098938

    2. 臺南市官田區中華路一段325號
    官田老人養護中心/06-5790636

    3. 臺南市佳里區六安里六安117-58號
    佳里工業區服務中心/06-7266700
     
    📣服務內容:輔具評估(要記得先預約時間喔)、輔具諮詢、輔具維修、輔具租借服務、輔具維修服務、輔具媒合等。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 資訊及附件下載連結🔗
    http://social.tainan.gov.tw/social/cenpage.asp?id=BD0AB0C7-F1E8-4876-8B33-9E3E203C101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餐服務:(本項目自2019年起,與長照2.0餐飲服務整合)
     
    📌 服務對象:實際居住臺南市且未接受機構收容安置,並經照顧服務管理專員評估下列對象符合照顧管理評估量表失能者
    👉🏾65歲以上失能老人
    👉🏾50歲以上失能之身心障礙者
    👉🏾55歲以上失能原住民
    👉🏾50歲以上失智症患者
     
    📣服務內容:每週一至週五/週六,提供1至2餐(午、晚)營養餐食服務。
     
    ℹ️辦理方式ℹ️
    👉🏾線上填寫申請表:「臺南市政府社會局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網頁左側「便民服務」→「線上申請」
    👉🏾傳真或郵寄申請書〔檢附申請者身分證正反面影本、身心障礙證明、低/中低收入戶證明〕

    📠傳真:(06)298-6826
    📍地址:臺南市安平區中華西路二段315號6樓
    (70847臺南市政府社會局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收)
     
    📣補助標準:長照低、中低收入戶之失能者餐費,每餐最高補助新臺幣70元;一般戶自費。
     
    ☎️聯絡資訊:臺南市政府社會局長期照顧管理中心
    (06)293-1232、(06)293-1233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長期照顧管理中心:http://ltc.tainan.gov.tw/default.asp

    🔗線上申請及申請書下載:http://ltc.tainan.gov.tw/apply.as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心障礙者在宅緊急救援連線服務

    📌申請對象:設籍臺南市📌
    一、未滿65歲且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類別不包含智能障礙、精神障礙、自閉症、失智症或第一類),並未接受全日型住宿式機構照顧服務,經臺南市政府社會局評估符合以下規定者:
    1. 單獨居住或同住家屬無照顧能力者。
    2. 因生活自理能力不足需使用緊急救援系統者。

    二、55歲以上之原住民族人或60歲之一般市民,並具有下列各項條件之一者:
    1. 獨居長者。
    2. 與子女同戶籍,但以女未經常性同住者(連續達5天以上獨居事實)。
    3. 與子女同住,但子女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者。
    4. 一戶2人以上老人,其中1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者。
     
    📣補助標準📣
    1. 未滿65歲之低、中低收入戶或領有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之身心障礙者,由社會局全額補助。
    2. 年滿65歲之低、中低收入戶、領有中低老人生活津貼及65歲以上領有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之獨居老人,由社會局全額補助。
    3. 年滿55歲之原住民且為低、中低收入戶及55歲以上領有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之原住民,由社會局全額補助。
    4. 一般戶之身心障礙者、年滿60歲之一般獨居民眾及年滿55歲之一般獨居原住民,其系統連線服務費用需自費。
     
    🖇應備文件🖇
    1. 身心障礙者身分證正反面影本、身心障礙證明正反面影本
    2. 3個月內全戶戶籍謄本1份或戶口名簿影本
    3. 低、中低收入戶或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之證明文件(一般自費者免附)
    4. 聯絡人身分證正反面影本
    5. 申請表(戶籍地所在區公所領取或至社會局網頁下載)
     
    📍申辦地點:戶籍所在地區公所社會課
     
    ⚠️小提醒:社會局評估核定後,會安排廠商提供服務喔⚠️
     
    ☎️聯絡資訊:臺南市政府社會局 蕭小姐 (06)299-1111 #6532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 資訊及附件下載連結🔗
    http://social.tainan.gov.tw/social/cenpage.asp?id=99054628-EDD3-4736-9376-8104DBD85BF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心障礙者防走失愛心手鍊服務

    📌服務對象:未滿65歲(逾65歲申請老人愛心手鍊),設籍並實際居住臺南市,有走失之虞,並符合以下規定者:
    1. 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且類別包含智能障礙、精神障礙、自閉症或失智症之一者。
    2. 領有身心障礙證明且障礙類別包含第一類且ICD診斷不得為【9】。
     
    ℹ️實施方式:愛心手鍊刻上編號、所屬轄區警察分局及分局電話,並由本局將身心障礙者、家屬聯絡人等相關資料函送各警察分局、區公所等相關單位。
     
    🖇應備文件🖇
    1. 申請書(可至戶籍所在地區公所社會課領取或至社會局網頁下載)。
    2. 身心障礙者身分證及身心障礙手冊/證明正反面影本。
    3. 申請人家屬或緊急聯絡人身分證正反面影本。
     
    📍申辦地點:戶籍所在地區公所社會課
     
    ☎️聯絡資訊:臺南市政府社會局 陳小姐(06)299-1111 #6532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 資訊及附件下載連結🔗
    http://social.tainan.gov.tw/social/cenpage.asp?id=BF490100-710D-4671-8730-84691CBC079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臺南市聽語障者同步聽打服務

    📌服務對象📌
    1. 領有身心障礙證明,障礙類別屬聽障、語障或合併聽語障之多重障礙者,設籍外縣市亦可申請於臺南市內提供服務。
    2. 因業務有提供聽語障者服務需求之臺南市政府所屬各機關、警政司法機關、各級學校、醫療院所等公共服務機關(構)或依法登記之非營利組織、事業單位。
     
    🗓申請時間:申請服務開始前5天(含)填寫服務申請表並檢附相關資料,以傳真或電子郵件提出申請。

    ⚠️小提醒:活動完成後須將申請表正本繳回「社團法人台南市聲暉協進會」⚠️
     
    🔔同步聽打時間🔔
    1. 週一至五08:00-17:00
    2. 例假日期間及夜間服務視人力安排及申請內容派遣。
     
    ☎️聯絡資訊:社團法人台南市聲暉協進會☎️
    電話:(06)200-2524〔單位服務時間為週二~週六09:00-17:30〕
    傳真:(06)200-6445
    E-mail:voiced@voiced.org.tw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 資訊及附件下載連結🔗
    http://social.tainan.gov.tw/social/cenpage.asp?id=819368DD-CE49-451E-8165-8F2CF5E8DEB3
     
    #身心障礙福利科
    #多元友善環境
    #Ingay資訊分享 #身心障礙服務 篇

    ℹ️臉書搜尋「身心障礙服務」,讓Ingay與夥伴整理的相關資訊一目了然喔ℹ️

  • 失智症icd 在 Ingay Tali 穎艾達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0-07 08:00:00
    有 24 人按讚


    【友善環境經營,我們一起相挺—身心障礙 福利服務】
     
    生活上遇到的不方便,其實也很需要政府協助~
    政府為我們準備了哪些項目呢?
    🎈讓我們來看看今天的身心障礙服務—『福利服務(一)』🎈
     
    #臺南市輔具資源中心:

    📍聯絡地址📍
    1. 臺南市東區林森路二段500號A棟2樓
    臺南市政府無障礙福利之家/06-2098938

    2. 臺南市官田區中華路一段325號
    官田老人養護中心/06-5790636

    3. 臺南市佳里區六安里六安117-58號
    佳里工業區服務中心/06-7266700
     
    📣服務內容:輔具評估(要記得先預約時間喔)、輔具諮詢、輔具維修、輔具租借服務、輔具維修服務、輔具媒合等。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 資訊及附件下載連結🔗
    http://social.tainan.gov.tw/social/cenpage.as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餐服務:(本項目自2019年起,與長照2.0餐飲服務整合)
     
    📌 服務對象:實際居住臺南市且未接受機構收容安置,並經照顧服務管理專員評估下列對象符合照顧管理評估量表失能者
    👉🏾65歲以上失能老人
    👉🏾50歲以上失能之身心障礙者
    👉🏾55歲以上失能原住民
    👉🏾50歲以上失智症患者
     
    📣服務內容:每週一至週五/週六,提供1至2餐(午、晚)營養餐食服務。
     
    ℹ️辦理方式ℹ️
    👉🏾線上填寫申請表:「臺南市政府社會局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網頁左側「便民服務」→「線上申請」
    👉🏾傳真或郵寄申請書〔檢附申請者身分證正反面影本、身心障礙證明、低/中低收入戶證明〕

    📠傳真:(06)298-6826
    📍地址:臺南市安平區中華西路二段315號6樓
    (70847臺南市政府社會局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收)
     
    📣補助標準:長照低、中低收入戶之失能者餐費,每餐最高補助新臺幣70元;一般戶自費。
     
    ☎️聯絡資訊:臺南市政府社會局長期照顧管理中心
    (06)293-1232、(06)293-1233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長期照顧管理中心:http://ltc.tainan.gov.tw/default.asp

    🔗線上申請及申請書下載:http://ltc.tainan.gov.tw/apply.as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心障礙者在宅緊急救援連線服務

    📌申請對象:設籍臺南市📌
    一、未滿65歲且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類別不包含智能障礙、精神障礙、自閉症、失智症或第一類),並未接受全日型住宿式機構照顧服務,經臺南市政府社會局評估符合以下規定者:
    1. 單獨居住或同住家屬無照顧能力者。
    2. 因生活自理能力不足需使用緊急救援系統者。

    二、55歲以上之原住民族人或60歲之一般市民,並具有下列各項條件之一者:
    1. 獨居長者。
    2. 與子女同戶籍,但以女未經常性同住者(連續達5天以上獨居事實)。
    3. 與子女同住,但子女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者。
    4. 一戶2人以上老人,其中1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者。
     
    📣補助標準📣
    1. 未滿65歲之低、中低收入戶或領有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之身心障礙者,由社會局全額補助。
    2. 年滿65歲之低、中低收入戶、領有中低老人生活津貼及65歲以上領有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之獨居老人,由社會局全額補助。
    3. 年滿55歲之原住民且為低、中低收入戶及55歲以上領有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之原住民,由社會局全額補助。
    4. 一般戶之身心障礙者、年滿60歲之一般獨居民眾及年滿55歲之一般獨居原住民,其系統連線服務費用需自費。
     
    🖇應備文件🖇
    1. 身心障礙者身分證正反面影本、身心障礙證明正反面影本
    2. 3個月內全戶戶籍謄本1份或戶口名簿影本
    3. 低、中低收入戶或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之證明文件(一般自費者免附)
    4. 聯絡人身分證正反面影本
    5. 申請表(戶籍地所在區公所領取或至社會局網頁下載)
     
    📍申辦地點:戶籍所在地區公所社會課
     
    ⚠️小提醒:社會局評估核定後,會安排廠商提供服務喔⚠️
     
    ☎️聯絡資訊:臺南市政府社會局 蕭小姐 (06)299-1111 #6532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 資訊及附件下載連結🔗
    http://social.tainan.gov.tw/social/cenpage.as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心障礙者防走失愛心手鍊服務

    📌服務對象:未滿65歲(逾65歲申請老人愛心手鍊),設籍並實際居住臺南市,有走失之虞,並符合以下規定者:
    1. 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且類別包含智能障礙、精神障礙、自閉症或失智症之一者。
    2. 領有身心障礙證明且障礙類別包含第一類且ICD診斷不得為【9】。
     
    ℹ️實施方式:愛心手鍊刻上編號、所屬轄區警察分局及分局電話,並由本局將身心障礙者、家屬聯絡人等相關資料函送各警察分局、區公所等相關單位。
     
    🖇應備文件🖇
    1. 申請書(可至戶籍所在地區公所社會課領取或至社會局網頁下載)。
    2. 身心障礙者身分證及身心障礙手冊/證明正反面影本。
    3. 申請人家屬或緊急聯絡人身分證正反面影本。
     
    📍申辦地點:戶籍所在地區公所社會課
     
    ☎️聯絡資訊:臺南市政府社會局 陳小姐(06)299-1111 #6532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 資訊及附件下載連結🔗
    http://social.tainan.gov.tw/social/cenpage.as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臺南市聽語障者同步聽打服務

    📌服務對象📌
    1. 領有身心障礙證明,障礙類別屬聽障、語障或合併聽語障之多重障礙者,設籍外縣市亦可申請於臺南市內提供服務。
    2. 因業務有提供聽語障者服務需求之臺南市政府所屬各機關、警政司法機關、各級學校、醫療院所等公共服務機關(構)或依法登記之非營利組織、事業單位。
     
    🗓申請時間:申請服務開始前5天(含)填寫服務申請表並檢附相關資料,以傳真或電子郵件提出申請。

    ⚠️小提醒:活動完成後須將申請表正本繳回「社團法人台南市聲暉協進會」⚠️
     
    🔔同步聽打時間🔔
    1. 週一至五08:00-17:00
    2. 例假日期間及夜間服務視人力安排及申請內容派遣。
     
    ☎️聯絡資訊:社團法人台南市聲暉協進會☎️
    電話:(06)200-2524〔單位服務時間為週二~週六09:00-17:30〕
    傳真:(06)200-6445
    E-mail:voiced@voiced.org.tw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 資訊及附件下載連結🔗
    http://social.tainan.gov.tw/social/cenpage.asp…
     
    #身心障礙福利科
    #多元友善環境
    #Ingay資訊分享 #身心障礙服務 篇

    ℹ️臉書搜尋「身心障礙服務」,讓Ingay與夥伴整理的相關資訊一目了然喔ℹ️

  • 失智症icd 在 阿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6-20 23:15:16
    有 30 人按讚


    『嚴格來說,ICD的改變是將「性別認同障礙症」去病化,而不是將跨性別去病化,因為跨性別一直都不是疾病。但,說真的,有心排斥或歧視的人也才不管ICD或DSM寫了什麼呢。』

    『ICD真的是首創將性別認同障礙症(或者更舊的名稱:變性慾)去病化的系統嗎?
    其實不然,在2009年,法國衛生署就已正式宣佈不再視變性慾為疾病。
    而美國的DSM系統,則是在2013年5月出版的第5版,也已將性別認同障礙症更名為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同樣是明確的去病化意涵。』

    【關於ICD-11的「性別不一致」到底是在改什麼?】

    這兩天在性別界(真的有這個結界嗎?)被熱門討論的議題,就是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11)正式將「性別認同障礙症」(gender identity disorder)更名為「性別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ce),並從精神疾病的章節移到性健康相關章節,成為跨性別去污名與去病化的重要里程碑。

    有許多朋友問起,我想說來寫篇短文簡單介紹一下這是怎麼回事。

    ICD是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出版,將疾病或疾病群依照診斷準則加以分類的系統,目的在於讓世界各地的罹病或死亡資料能夠被記錄、分析與比較。並且用英文字母和數字混合編碼,以利存取分析。

    目前全世界正在使用的是ICD第10版,包括台灣的健保系統也是使用ICD-10的編碼。而WHO其實早在2012年5月就公布了ICD-11的草稿,在2018年6月18日(也就是最近)公布ICD-11正式版,預定2019年5月會提交給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由會員國批准,2022年1月開始正式使用。

    目前的ICD-10是將性別認同障礙症放在第五章「精神(心智)與行為障礙症」當中,這一章是用F作為開頭的編碼,也就是所謂F word,因此精神科醫師平常看診在電腦輸入診斷時,也大多是在輸入F word,舉凡思覺失調症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失智症還有某些失眠的編碼都是F word。

    (由於每個人對於說幹話的認知差異很大,我還是特別註明一下好了:我真的只是在開玩笑,第五章只是剛好F開頭,不是F word的意義,我很愛這一章的)

    至於剛公布的正式版ICD-11,其中的精神科章節移到了第六章「精神(心智)、行為或神經發展障礙症」,而性別認同障礙症則更名為性別不一致,實質內容改放進第十七章「性健康相關狀況」(Conditions related to sexual health),與精神疾病脫鉤。但其實在第六章裡還是留了一個「性別不一致」的分類標題,以免大家找不到(?)

    性別不一致在ICD-11裡的描述如下:
    個人所感受的性別與法定性別之間有顯著且持續的不一致,但若只有性別多樣化的行為表現與偏好並無法構成此診斷。且須排除掉性偏好症(paraphilic disorders)的鑑別診斷。

    此類別下面包含三個診斷:
    HA60:青少年或成人期性別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ce of adolescence or adulthood)
    HA61:兒童期性別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ce of childhood)
    HA6Z:非特定的性別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ce, unspecified)

    性別不一致的診斷區分成兩個年齡階段,與其發展歷程有關。根據追蹤研究顯示,符合性別不一致診斷的兒童,在青少年之後仍持續符合診斷的比例介於12-27%之間。但青少年仍符合診斷的性別不一致者,則幾乎都會持續到成年期,因此青少年跟成人期被放在一起。

    但ICD真的是首創將性別認同障礙症(或者更舊的名稱:變性慾)去病化的系統嗎?其實不然,在2009年,法國衛生署就已正式宣佈不再視變性慾為疾病。而美國的DSM系統,則是在2013年5月出版的第5版,也已將性別認同障礙症更名為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同樣是明確的去病化意涵。

    Dysphoria這個字日常很少用,台灣精神醫學會最後定案翻譯為「不安」,當然是比較信雅的譯法,但是我曾聽一位精神科前輩說,dysphoria這個字比較精準的感受應該翻譯成「秣送」,對,就是台語的「不爽」,這樣最達意 XD

    而的確,我認識的許多性別不安者,對於這個鋪天蓋地佔滿自己生活的各種性別象徵和性別語言,覺得真的不爽到了極點。

    順便談一下DSM,DSM是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的縮寫,這套診斷系統僅限於精神醫學,而ICD則是包括所有類別的疾病。台灣的精神醫學體系大多是以DSM作為訓練主軸,但台灣的醫師也必須對ICD系統略懂略懂(至少必須知道怎麼輸入健保碼才可以啊)。

    在精神疾病的領域,ICD這套系統與DSM還有一個重大的差異,就是ICD對於疾病只有做內涵式的描述,也就是用一段話說明這個疾病的核心症狀跟條件是什麼,但DSM更著重在操作型定義,也就是會用條列式的方式,必須符合幾條以上、以及某些條件,才能夠下診斷,所以DSM的長相更像是一種操作手冊。但如果只是看著操作手冊望文生義,絕對會差之千里,所以千萬不要自己google之後亂下診斷。。

    ICD-11中的性別不一致所對應的DSM-5診斷就是性別不安。與DSM-5相較,兩者的診斷內涵並無太大差異,DSM也同樣區分為「兒童期」與「青少年或成人期」兩個診斷。診斷內文中的沿革,反映了醫學對於「性別」的看法也在不斷演化當中,但細節太過繁複,這邊暫且不談。

    這些診斷名稱的更改,最明顯的當然就是把「障礙症」(disorder)去除掉,宣示去病化的意涵,但因性別不安(不一致)者可能還是須要一些生理或心理的協助,因此仍保留在ICD-11及DSM-5的診斷中,以利提供對應的醫療服務。

    關於性別不一致的改版,還有太多的歷史、科學和社會情勢可以談,但這樣就會變成萬言書了我才不要。我想特別說的是,在診斷名稱及分類改變之外,我們還是可以注意幾件事:

    1. 「跨性別」(transgender)並非診斷名稱,跨性別族群遠比「性別不一致」這個診斷涵蓋更廣,其中的多樣性超乎想像,絕對不是「比女人更女人」這種刻板印象而已。對我來說,性別多樣性就是人類必然的而且正常的現象,而「正常」,本來就不止一種。

    2. 嚴格來說,ICD的改變是將「性別認同障礙症」去病化,而不是將跨性別去病化,因為跨性別一直都不是疾病。但,說真的,有心排斥或歧視的人也才不管ICD或DSM寫了什麼呢。

    3. 再怎麼談診斷內涵,依然都只是人的一個面向,尤其在精神醫學中,我們雖然會看到同樣診斷下許多的共通點,但看到更多的還是每個人高度的異質性,每個人豐富的生命歷程不是單純的醫療診斷能夠完整詮釋的,臨床工作如果有這麼容易就好了(嘆)。

    4. 這樣的異質性,同樣也彰顯了真實世界中討論跨性別議題時的困難,即便在性/別少數族群中,也會有人試圖以自己的生命經驗去批判別的性/別少數、排除其他人的跨性別認同、甚至認為自己的苦痛比別人更具政治正確性。其實這是相當讓人難過的,如果批判與辯證是為了窒息討論,那麼我們永遠無法彼此理解。

    5. 改名無法真正的去污名,但絕對是重要的一步。名詞建構了人類對於客體的基本想像,也是讓人認識一個族群的入門方式,但真正要好好瞭解一個人,簡單的名詞和標籤可能反而成為障礙與陷阱,這也是我們必須不斷提醒自己的地方。

    #結果說是要寫短文還是寫到了兩千多字……

    #ICD100的時候應該就可以改名叫gender_nowhere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