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失智症遺傳檢測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失智症遺傳檢測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失智症遺傳檢測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失智症遺傳檢測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MIT Tech》8/1 * 【改善空氣污染能降低患阿茲海默症風險】 根據 7/26 日在美國丹佛舉行的 2021 年阿茲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上發佈的多項研究報告,改善空氣污染會改善認知功能,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此前報告曾顯示,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腦斑有關。而此...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豐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父親的大腸癌基因檢測發現有突變,我會遺傳到這個基因突變嗎? •我很擔心得到失智症,基因檢測可告訴我答案嗎? •我兩個姑姑死於乳癌。才剛嫁兩年,現在老公問我是否有遺傳性乳癌。姑姑算嗎? •多名家庭成員罹患糖尿病體質?我需要做檢驗嗎?可以避免嗎? 當類似的疑慮困擾你的時候,你怎麼辨? 多年來...

  • 失智症遺傳檢測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1 14:31:54
    有 1,412 人按讚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MIT Tech》8/1

    * 【改善空氣污染能降低患阿茲海默症風險】

    根據 7/26 日在美國丹佛舉行的 2021 年阿茲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上發佈的多項研究報告,改善空氣污染會改善認知功能,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此前報告曾顯示,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腦斑有關。而此次會議是第一次累計證據表明,減少污染,特別是空氣中的細顆粒物和燃料燃燒產生的污染物,與降低全因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風險有關。

    * 【MIT科學家研究了如何減少一次性口罩對環境的影響】

    據估計,COVID-19大流行期間每天產生多達7200噸的醫療廢物,其中大部分是一次性口罩。近日,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項新研究指出,通過採用可重復使用的口罩可以大大減少這一損失,該研究計算了幾種不同的口罩使用方案的財務和環境成本。研究人員表示,完全可重復使用的硅膠N95口罩能更大程度地減少浪費,而他們現在正致力於開發這種新型口罩。目前,這項研究已經刊登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

    * 【新發明的的尿液或血液測試方法可以發現腦腫瘤】

    劍橋大學的醫學研究人員開發了兩種新的測試方法,能夠檢測最惡的腦癌膠質瘤。使用新開發的測試可以在病人的尿液或血漿中檢測到腫瘤,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此類測試方式。 ​​​

    * 【歐洲科學家開發出可低成本製造發光材料的新技術】

    劍橋大學和慕尼黑工業大學領導的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將一種材料的每 1000 個原子中的一個換成另一個,他們能夠將一種被稱為鹵化物鈣鈦礦的新材料類發光體的發光能力提高兩倍。該發現有益於製造更有效的低成本發光材料,這些材料具有柔性,並可使用噴墨技術列印。相關研究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

    * 【哈佛科學家發起伽利略項目,致力尋找宇宙中的外星科技文明】

    哈佛帶領的一支科學家團隊,已經發起了一個旨在宇宙中尋找外星生命證據的伽利略項目(Galileo Project)。結合地面望遠鏡、人工智能等方案,這項研究將著重於外星智能的物理例證,而不是源自遙遠文明的電磁信號。 ​​​

    * 【科學家發現潛在療法能提高人類免疫系統在體內搜索和消滅癌細胞的能力】

    近日,南安普敦大學和米蘭國家分子遺傳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潛在的治療方法,可以提高人類免疫系統在體內搜索和消滅癌細胞的能力。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確定了一種限制調節免疫系統的一組細胞的活動的方法,這反過來可以釋放其他免疫細胞來攻擊癌症患者的腫瘤。目前,這項研究已經發表於《PNAS》。

    * 【美國研究團隊在太陽能制氫方面獲得新突破】

    數十年來,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利用太陽能來制氫的關鍵反應方法,即如何將水分子分解成氫氣和氧氣。儘管大多數努力以失敗而告終,且少數成果也面臨著成本過高的尷尬。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一支研究團隊,還是設法找到了一種通過厚二氧化硅層來創建導電路徑的方法來有效從水中分離氧分子。該方案能夠低成本地運用,並擴展到大批量生產流程中。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 【現近 20% 的原始森林景觀與採礦、石油和天然氣等採掘業特許地相重疊】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一項新研究顯示,近 20% 的熱帶原始森林景觀(IFLs)與採礦、石油和天然氣等採掘業的特許地相重疊。重疊的總面積約為97.5萬平方公里,大約相當於埃及的面積。採掘業特許地與熱帶國際森林公園重疊最多,佔總面積的 11.33%,而石油和天然氣特許地的重疊面積佔總面積的 7.85%。該研究發表在《森林與全球變化》上。

    * 【MIT研究人員用紅外攝像機和人工智能來預測「沸騰危機」】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MIT)核科學與工程系的研究人員,通過訓練一個神經網絡模型來預測「沸騰危機」。研究人員表示,該模型能夠從具有不同形態和潤濕性(或吸濕性)的表面上的氣泡動力學的高分辨率紅外測量中預測沸騰危機的餘量(即偏離核沸騰比,DNBR)。這項研究成果或將應用於冷卻計算機芯片和核反應堆。目前,該研究已經發表於《Applied Physics Letters》。

    * 【英國研究人員使用一種創新方法來「逆轉」與年齡有關的記憶衰退】

    英國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提出了一種創新的方法來治療與年齡有關的記憶衰退。臨床前研究顯示,通過「操縱」大腦中被稱為神經元周圍基質網絡(PNNs)的結構組成,可以逆轉衰老小鼠的記憶衰退。 ​​​

    * 【中國科學家利用簡單的 RNA 微調讓馬鈴薯和水稻產量提高 50%】

    北京大學的研究小組將一種叫做 FTO 的單一基因插入到馬鈴薯和水稻植株中。由此產生的植物是更有效的光合作用者,這意味著它們長得更大,產量也更高 —— 在實驗室中產量提高了 3 倍,在田間產量提高了 50%。它們還能長出更長的根系,這有助於它們更好地忍受乾旱。

    * 【歐盟提出一攬子應對氣候變化方案】

    歐盟委員會近日提出應對氣候變化的一攬子計劃提案,旨在實現到 2030 年歐盟溫室氣體淨排放量與 1990 年的水平相比至少減少 55%,進而到 2050 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份提案涉及交通、能源、建築、農業和稅收政策等諸多領域,具體內容包括收緊現有碳排放交易體系,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效率,盡快推出低碳運輸方式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和燃料,制定與脫碳目標相一致的稅收政策等。

    * 時間晶體即將誕生?當地時間 7 月 28 日,谷歌在一篇預印本論文中表示,其首次使用 「懸鈴木」 (Sycamore)量子計算機創造出了 「真正的時間晶體」。
    參與該研究的科學家超過 80 人,分別來自Stanford 大學、普林斯頓大學、MIT 和德國德累斯頓馬普固體化學物理學研究所(德累斯頓)等科研院所,論文標題為《在量子處理器上觀測時間晶體的本徵態序》(Observation of Time-Crystalline Eigenstate Order on a Quantum Processor )。

    * 【新分子圖譜揭示腦細胞發育軌跡】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和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繪制了胚胎大腦細胞在成熟過程中遵循的遺傳和發育軌跡。這份分子圖譜不僅可幫助人們識別與神經發育狀況有關的基因,確定腦癌中惡性細胞的來源,還可以作為評估實驗室中乾細胞產生的腦組織的參考,同時能改進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細胞替代療法。相關研究發表在近日的《自然》雜誌上。

    * 【液體填充光纖設計可實現更可靠的數據傳輸】

    瑞士 Empa 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光纖,該光纖由連續的液體甘油芯和透明含氟聚合物護套組成。這種光纖以光脈衝的形式傳輸數據的能力跟固體塑料光纖差不多,另外它還擁有更高的抗拉強度。

  • 失智症遺傳檢測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09 07:30:00
    有 199 人按讚

    「我想念我自己」 ― 每千人就有一名「年輕型失智症」
    一部榮獲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片子「我想念我自己」,劇中內容描述一位聰明優秀的50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語言學女教授,在一次受邀演講時,發現自己有一些詞彙竟然想不起來。
     
    一天,有慢跑運動習慣的愛麗絲,在熟悉的校園中忽然不知道如何回家。當詞彙運用的困擾漸漸影響到她的教學時,她尋求醫師的協助,於完整評估後,醫師宣布她罹患的是「年輕型失智症」且有遺傳性。
     
    愛麗絲去檢查後,發現自己是家族遺傳的早發性阿茲海默症患者,而她的記憶就要一點一點退化,過去她引以為傲的智識與才華、過去所有她心血累積來的學術成果,現在都要一點一滴隨時間離她遠去,她再也不會記得這些事情。
     
    而那些消失的東西,不只是記憶而已,那更是愛麗絲的自我認同,是她一直以來回答關於「我是誰」時的肯定答案。而如今,對與過去人生彷彿斷裂的自己,還會是同一個「我」嗎?【註1】
     
    ■年輕型失智症 ― 推估台灣30-64歲年輕型失智症人口約有1萬2千人
    「失智」常讓人聯想到的是「老人」,但若年齡低於65歲而罹患失智症,就稱為「年輕型失智症」。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的資料30-64歲失智症盛行率為千分之一,推估台灣30-64歲失智症人口約有1萬2千人。
     
    這些患者與家屬所承受的衝擊絕不亞於老年失智症者,面臨的問題也不一樣,因這個年齡層仍處於身負家庭經濟支柱的階段,「上有老,下有小」未來生活要怎麼辦?如何面對家人?又如何說明自己的病情?【註2】
     
    ■失智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屬疾病
    臨床上常發現,失智者就醫時,其實已發病一段時間,尤其是早發性失智症的患者,因為年紀較輕,所以未聯想到失智症的可能性,如此掉以輕心反而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
     
    早發性失智症徵兆具個別性,不同類型、不同病因所造成之失智症,其出現的症狀及病程不盡相同。當發現自己或家人有以下十大警訊中的症狀,且持續了一段時日,請儘速就醫尋求專業協助:
    (1)記憶力減退影響到生活。
    (2)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
    (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
    (5)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的關係。
    (6)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
    (7)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
    (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
    (9)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
    (10)情緒和個性的改變。【註3】
     
    ■年輕型失智症類型
    老年失智症常見的病因類型是阿茲海默症,而「年輕型失智症」的類型除阿茲海默症外,有血管型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可治療型失智症、甚或是具遺傳性的失智症,因此醫療上特別著重於病因的探索,除可治療型失智症外,就是血管性疾病之危險因素與遺傳型之基因分析。
     
    首先,血管性疾病之危險因素包含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尤其是高血糖,依據研究報告不論是否為糖尿病患者,高血糖都會讓智能下降;高血壓及高血脂除容易引起血管硬化外,也與智能退化密切相關。
     
    其次,「年輕型失智症」有較高的比例具遺傳性,如同「我想念我自己」片中的女主角,確認罹病後,鼓足勇氣將這訊息告訴她的三個小孩,而年齡介於18到25歲的孩子們,面對罹病的媽媽與是否要接受基因檢測以確認自己可能攜帶有失智症的遺傳基因,內心的衝擊與徬徨,相信心理輔導與遺傳諮詢是需要的。【註2】
     
    ■年輕型失智症初期7大警訊
    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全台年輕型失智患者約一萬兩千人,但其中逾五成是尚未被發現的「黑數」。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精神學科主任賴德仁說,一般人難以想像,四、五十歲怎麼就罹患失智,患者可能被當成憂鬱症、躁症,或家人輕忽以為僅是情緒暴躁。
     
    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指出,年輕型失智患者症狀表現多樣,老年失智在極輕或輕度期會先出現記憶力減退、健忘等,但年輕型以行為異常表現居多,容易懷疑、妄想、會在公共場所脫衣、罵粗話等,甚至出現「語意」問題,語言表達能力變差、聽不懂他人話語的意義等。
     
    (1)語意表達能力變差,影響工作
    (2)無法理解他人說話內容
    (3)行為脫序,如在公共場所脫衣、大小便或罵粗話、買東西不付帳等
    (4)易懷疑、妄想
    (5)個性轉變
    (6)出現幻想,如家中突然出現小孩、小動物等
    (7)迷路
     
    年輕型失智比起老年失智仍十分有活力、好動。賴德仁教授說:「年輕失智患者卻受到更多歧視。」國人對年輕失智不了解,普遍無法接受年紀輕輕卻罹患老年人疾病,有些患者走在路上,就因多問路人幾句相同的話而被當作「精神有問題」,患者多有病識感、內心受挫。
     
    賴德仁教授表示,找出社區年輕型失智者並不容易,社區篩檢可行性有待討論,提醒民眾,當家人本來個性謹慎小心,但在四十、五十多歲時出現隨意脫衣服、買東西不付錢等個性突然轉變情形,或伴隨記憶障礙、無法勝任工作等,建議就醫釐清病情。【註4】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目前仍是處理失智症最好的策略,「年輕型失智症」與老年失智症較為不同的警訊症狀,包含性格改變、判斷力變差及語意出現障礙等。若周遭親友出現這些症狀,尤其是「三高」患者,提醒及早尋求醫療協助,找出可能病因,以獲得適當處理。【註2】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國立陽明大學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電子報「【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https://bit.ly/2Q9m3bp
    ∎註2
    (高醫醫訊-守護健康全為您)「我想念我自己」-談年輕型失智症:http://bit.ly/3qZxWxr
    ∎註3
    (國民健康署)「聽說人過中年,記憶力漸漸不佳,可能就是得了失智症,是真的嗎?」:https://bit.ly/3eHgScK
    ∎註4
    (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健忘、妄想、暴躁...年輕型失智,台灣 1.2 萬人」:http://bit.ly/2OWSwB0
     
    ➤➤照片
    ∎註4
    年輕型失智初期7大警訊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年輕型失智症 #失智症
     
    台灣失智症協會Taiwan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 / 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 /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長庚診所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失智症遺傳檢測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23 09:10:00
    有 302 人按讚

    今天的閱讀單元,邀請元鼎診所院長 曾嶔元來到空中,帶大家導讀書籍《精準醫學:早期預防癌症,破解基因迷思對症下藥》/ 時報出版。多年來主流的「常規醫療」因為要節省醫療資源及受限於臨床試驗的前提,所以長期以來都抱著「一體適用」的觀念。然而在醫學的發展史上,這種觀念不斷受到科學的挑戰而改變。精準醫學的特色就是從許多可能的病因中釐清出根本原因,再評估個人在此根本原因上的風險程度。如此則可依個人風險的高低擬定個人化的預防之道。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U_FopVEkIT8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KKBOX:https://reurl.cc/MZR0K4

    ◎內容簡介:
    •我父親的大腸癌基因檢測發現有突變,我會遺傳到這個基因突變嗎?
    •我很擔心得到失智症,基因檢測可告訴我答案嗎?
    •我兩個姑姑死於乳癌。剛嫁兩年老公問我是否有遺傳性乳癌。姑姑算嗎?
    •多名家庭成員罹患糖尿病體質?我需要做檢驗嗎?可以避免嗎?

    當類似的疑慮困擾你的時候,你怎麼辨?

    多年來主流的「常規醫療」因為要節省醫療資源及受限於臨床試驗的前提,所以長期以來都抱著「一體適用」的觀念。然而在醫學的發展史上,這種觀念不斷受到科學的挑戰而改變。精準醫學的特色就是從許多可能的病因中釐清出根本原因,再評估個人在此根本原因上的風險程度。如此則可依個人風險的高低擬定個人化的預防之道。

    由於每一種新的疾病分類對應一種新的治療,才能讓病人得到更好的療效。精準醫學就是根據個人的基因、環境和生活型態之差異,以新的方式來治療和預防疾病。換句話說,就是把疾病作更科學化的區分,以便對各分群給予適當的醫療處置,來達到個人化的醫療。

    ◎來賓簡介:曾嶔元
    現任 /
    元鼎診所院長
    輔仁大學管理發展部諮詢顧問
    輔仁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兼任敎授
    社團法人台灣分子醫學會常務監事

    學歷 /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美國梅爾研究所(Mayo Graduate School)博士畢業

    經歷 /
    國泰綜合醫院病理暨檢驗醫學部部長、馬偕紀念醫院病理科主任、輔仁大學醫學院專任敎授、美國田納西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

  • 失智症遺傳檢測 在 豐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2-17 11:15:00

    •我父親的大腸癌基因檢測發現有突變,我會遺傳到這個基因突變嗎?
    •我很擔心得到失智症,基因檢測可告訴我答案嗎?
    •我兩個姑姑死於乳癌。才剛嫁兩年,現在老公問我是否有遺傳性乳癌。姑姑算嗎?
    •多名家庭成員罹患糖尿病體質?我需要做檢驗嗎?可以避免嗎?

    當類似的疑慮困擾你的時候,你怎麼辨?

    多年來主流的「常規醫療」因為要節省醫療資源及受限於臨床試驗的前提,
    所以長期以來都抱著「一體適用」的觀念。
    然而在醫學的發展史上,這種觀念不斷受到科學的挑戰而改變。

    精準醫學的特色就是從許多可能的病因中釐清出根本原因,
    再評估個人在此根本原因上的風險程度。
    如此則可依個人風險的高低擬定個人化的預防之道。

    < 精準醫學:早期預防癌症,破解基因迷思對症下藥 >
    作者: 曾嶔元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0/10/13

    #對症下藥 #預防之道 #基因迷思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