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審判》為了反恐而失去程序正義 (8.0/10)
(Part2)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接續上篇文章
為什麼一個民主國家能不審判就關押嫌犯?或許《失控的審判》片中的穆罕默德確實有跟蓋達組...
《#失控的審判》為了反恐而失去程序正義 (8.0/10)
(Part2)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接續上篇文章
為什麼一個民主國家能不審判就關押嫌犯?或許《失控的審判》片中的穆罕默德確實有跟蓋達組織掛鉤,但根據無罪推定原則,在缺乏明確證據的情況下,他們其實也是個人,跟我們只有著價值觀、意識形態和宗教文化的不同。就這樣使用調降冷氣溫度、剝奪睡眠時間、播放吵雜的金屬樂,甚至是嚴刑逼供等許多非人道的作法,真的是一個正當、符合法律規範的方式嗎?
看著調查機關為了找到人為恐怖攻擊事件負責,使用不正當手段獲得的證據來指控一位可能是無辜的嫌犯,《失控的審判》不禁讓我想到去年上映的《李察朱威爾事件》、《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還有以小格局製造高度劇情張力的戰爭電影《天眼行動》。到頭來,《失控的審判》這部電影已經不再只是關於單一個案而已,而是從這起案件出發,延伸到整體社會氛圍與不夠健全的司法體制。
就如同《失控的審判》片中由茱蒂福斯特飾演的律師因為幫穆罕默德辯護而飽受質疑和批評,雖然從正常的思維角度來看,犯罪的人就應該受到懲罰且付出代價,但《失控的審判》其實是個程序正義的問題。如果你這次能夠因為懷疑穆罕默德是恐怖份子就忽視其中漏洞,那改天如果你受到指控,是否也能接受別人強硬地把罪名加諸在自己身的這種不合理現象?
法律保障了人民的基本人權,就算是恐怖份子和殺人犯也同樣適用,而這只是法制社會應該遵守的最低規則底線。《失控的審判》花了許多篇幅描述穆罕默德這位嫌犯在這期間被監禁、虐待和拷問,都透過他身心靈所承受的巨大壓力,引發觀眾對於這類議題的反思。
看著就連原本誓言要為死去好友報仇的海軍檢察官,都在得知幕後真相後選擇辭去職務,我們是否還能繼續用相同的態度去看待類似事件?穆罕默德曾表示:「自由與原諒在阿拉伯人裡是同個字。」電影《失控的審判》結局放上了他本人的照片和影像,儘管遭遇了這些事情,他還總是笑臉迎人的樣子,或許就已經道出這整部電影的主題。
毫無疑問,911 恐怖攻擊絕對是美國歷史上無法忽視的事件,造成大量人民傷亡、讓許多家庭因而破碎,但即便如此,難道仇恨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嗎?經過《失控的審判》 14 年又兩個月的監禁,穆罕默德沒有把他內心對於美國政府的仇恨繼續延續,而是選擇把這段經歷記錄下,出版《關塔那摩日記》這本自傳書籍引發人們的重視,並多次以他受害者的身分要求美國關閉「關塔那摩灣監獄」,我想這才是解決問題最有效的辦法。
整體而言,《失控的審判》是一部相當值得一看的作品,不僅藉由法庭審判與調查辯護顛覆了我們過於對於 911 恐怖攻擊電影的印象,也在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之下,清楚帶出即便是美國這樣進步的民主國家,仍舊會有因為仇恨而忽略體制規則與基本法治的情況。
班尼迪克康柏拜區以製片身分促成《失控的審判》這部作品,甚至還在遍尋不著合適演員的情況下親自演出裡面的檢察官角色,雖然整部電影在敘事與角色內心層面的琢磨還有進步空間,但他作為一位英國人,以行動展現出他對世界人權和整體社會進步的關心,值得我們給予肯定。
#TheMauritanian #凱文麥唐納 #KevinMacdonald #茱蒂福斯特 #JodieFoster #塔哈拉辛 #TaharRahim #雪琳伍德莉 #ShaileneWoodley #班尼迪克康柏拜區 #BenedictCumberbatch #柴克萊威 #ZacharyLevi #電影 #影評 #如履影評 @catchplay_film
失控的審判結局 在 晞。觀影記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請別給沉悶的格局所嚇怕,全片拍來劇力萬鈞,虐囚情節沒有過度渲染,反而實感極強,直教觀眾如同身歷其境,觸目驚心。
政治掛帥,行正義之師卻扭曲價值觀,要消滅魔頭終讓自己變成另一個魔頭。劇情卻沒有一味妖魔化美軍,從正反雙方審視這場冤案,讓故事更立體,結局主角的自白更尤為動容。活在禮樂崩壞、沒有法治的香港社會中,不難令你感觸落淚。
‼️電影網店全新貨品已上架,低至$5起,快啲嚟搶購啦:https://bit.ly/3qLPkpk
【Patreon加強版】尊享優惠、更多深度獨家電影文章:https://www.patreon.com/travelerwithmovie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課金以作支持🥳:https://bit.ly/3a9wOzy
或使用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IG請follow】www.instagram.com/travelerwithmovie
【MeWe請Follow】mewe.com/p/travelerwithmovie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https://bit.ly/3dRuUWu
#誣罪審判 #失控的審判 #themauritanian #電影 #影評 #晞觀影記事 #travelerwithmovie
失控的審判結局 在 蕭家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恐怖當前,保持真誠】
這幾天,香港人的情緒多少會被正式西九龍裁判法院進行的「馬拉松審訊」而牽動;亦因為這四十七個人橫跨不同界別、年紀、意識形態,與其相知相識而產生切膚之痛的人亦是前所未有的多,所引起的關注熱度亦隨之而倍增。
看著報道、直播,確實很難平靜,亦由於平靜不了,我就去做些分散注意力的事,例如看書。於是,隨手就往書櫃中抽了一本,是從前唸性別研究時的讀物;讀著讀著,腦海中浮現了Judith Butler的「性別操演」。
「性別操演」是甚麼?簡單歸納,就是我們想像中那既定的男女二元框架,實則不是如此的自然而然;性別是透過不斷重複實踐概念中理想的性別形象來鞏固的一種文化理念。 我想,這理論的閃現並非沒因由,而是一種感覺:目前的香港,不正是也處於在一場大型的「恐怖操演」當中嗎?
是的,一場有組織、有計劃的系列行動,而這場操演的最終目的,就是將「恐怖」實踐到極致。
恐怖作為手段
這當中的組織包括立法機關(說的是「港版國安法」的制訂,但香港立法機關已被繞過,直接由人大常委會擔上這部分的內容)、司法機關(這部分仍是香港的法院,但法官是指定的國安法官),以及執法部門。至於計劃,則可以分為前戲、發展、高潮、結局幾部分。
這場名為「恐怖」的操演的開端,不是3月1日,而是1月6日——第一次大搜捕之際,而及後的成功保釋、提早報到日期,以及媒體上氾濫的「最後自由」等等,都是為將要出現的內容作鋪墊之前戲。我將「最後自由」納入這裏,不是指作出相關報道的媒體有意隨操演一方的指揮棒作和應,而是想指出媒體當時所呈現的內容,當中所渲染的情緒,亦是令這場操演得以繼續推展的助力。
至於發展,則是大家預期中的即時檢控、提堂——其實我有想過,如果2月28日當日,這五十多個人全部得以保釋,會否能演化出一種更麻庳人心的「狼來了」玩法?但歷史沒有如果,我們只有再一次被推送到巨浪面前,以半醒半迷的姿態面對。
高潮。當審判過程已如閉門審訊,即將出現的結果又已經如此可以預料,如何在這部分鋪排恐怖的元素?我認為,靠的就是一幕幕畫面:將條文中的無形暴力直接變成可視可見的畫面, 而且畫面越可怕、越令當事人難堪,就越正中策劃者下懷。所以,通宵審訊、不支暈倒、三日三夜無洗澡無更衣、親友苦候⋯⋯諸如此類的畫面,可以說是其掌握之內——四十七個人的陳辭,就算各人只用半小時,其實都已經接近二十四小時,再加上一連串的延誤、程序,有人體力不支、身體不適是正常事,不正常的,是這些正常的畫面會被放置在一個建構恐怖的脈絡中去被挪用、操控。
結局。如無意外,就是不准保釋,又或是當中幾個人能以近乎「絕跡」的狀態作為條件而成功保釋。但其實,這場戲的終結,不過是下一個劇目的序幕。更別忘記在這場戲碼上演的同時,已經再有十一名曾「踢保」的人士再被捕、提堂,還有中大學生會總辭、余慧明被停職等,這一切,統統沒有停下來。
以上種種,就是我對這場恐怖操演的觀察和拙見,而這場操演之所以必要,就如上述所言,是要將恐怖實踐到極致,再透過反覆的操作,一種無以名狀的恐怖就會成為標準、現實;所以,當下在法院應訊的這四十七人只是這次操演中的代表,它真正對準的、想要審判的,是全香港人。
真誠作為一種力量
無可否認,這場操演有組織、有計劃,但假如只將之視作一部運作無比精準的機器,則未免太妄自菲薄,事實上,今次這場操演中亦出現了一些缺口。
其一是何桂藍、岑敖暉、林卓廷透過庭內收音咪所說的話。何、岑二人的「何止欣然呀」「直情跳起yeah啦」對答,直接將「被告」與愁雲慘霧、苦瓜乾等想像劃開,重奪作為個體的能動性,而何桂藍細哼姜濤的《蒙著嘴說愛你》,一句「So I say I love you 只有愛恆久不枯」,既是歌詞,更是心跡和對所有受眾的提醒;我亦相信,作為「神徒」的何桂藍在這時候選擇唱姜濤而非她特意為之撰文的Anson Lo,是因為當刻的她真心真意地想到了「愛」;這份「愛」,在林卓廷的「老婆我愛你」中更是展露無遺。這些透過收音咪而流出的話,有人覺得是「鳩」、有人認為是「肉麻」,這些內容在一個已然成為場景的法庭內出現,就自然而然地生成了一種突兀和不協調,那種極力被維繫的「莊嚴」也因而被鬆動。
其二是排隊人龍所讀的書。有幸認識當日最初「讀書貼」的發佈者,這朋友是個觀察入微、心思細膩的愛書人,我相信這朋友當初作此記錄時,或者沒有想像過有如此大的迴響,只是憑著其愛書的直覺和好奇,所以走了一圈,將自己所見的記下、分享;而相信當日在看書的人,把書放進背囊然後步出家門時,亦不會認為自己手中的書會成為被記錄、被報道的內容。 那種對知識追求的純粹,一種「世界崩壞,我們讀書」的如常,在那看似算無遺策的計劃前,又是另一種難以想像的「失控」。
將哼歌、示愛與看書串連起來的,是一種對現況的真誠回應——想唱就唱、想說就說、想看就看,一切發自內心。
關於恐怖的操演必然會持續,直至其成為習慣,而應對恐怖,最大的力量來自內心,來自真誠。
圖:近來也想入手這本呀
********************************
我的 Patreon,會集中寫一些與澳門相關的長篇文章,如果你感興趣,希望能解囊支持:https://www.patreon.com/AlvisSio
******************************
失控的審判結局 在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S1E30 從惡血和 Fyre 音樂節看失控的造夢者 Netflix 和 Zillow 對遠距工作一個唾棄一個擁抱
#末日感閒聊
矽谷血檢公司 Theranos 遭人踢爆造假已過了五年,創辦人 Elizabeth Holmes 正在接受詐欺罪的審判,Elizabeth Holmes 正在提出她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證據,試圖影響判決。回顧 Theranos 的崛起和衰敗,與 Fyre Festival 音樂節的騙局極為相似:掌舵者執迷不悟朝著自己勾勒出的願景全速前進,不願意相信組織已失控的事實,最後迎來大災難的結局,也讓我們看到了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這種信念的極端狀況。
而遠距工作越來越普及,科技公司們也抱持不同的看法,最近正反兩方的代表分別是房地產科技公司 Zillow 和 影音串流公司 Netflix。Netflix 的 CEO Reed Hastings 在接受華爾街日報訪談時表示,在家工作沒有任何好處,沒辦法直接面對面交流是很負面的體驗。而 Zillow 的人資長在另一個訪問中提到,Zillow 正在從無法接受遠距工作的文化轉型成擁抱遠距工作的文化,也在研擬疫情和緩後,讓員工持續遠距工作的方針和具體措施。針對員工最在乎的薪水是否根據遠距工作地點調整,他也表示公司的政策應該著重於資源的分配,讓遠距和非遠距工作員工都有公平的薪資水準和福利。
#Theranos #BadBlood #FyreFestival #Netflix #Zillow #RemoteWork #WFH #惡血 #遠距工作 #在家工作 #JustKiddingTech #矽谷輕鬆談
---
#Podcast傳送門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2wizvzO
Spotify ➡️ https://spoti.fi/3aeP9KY
Google Podcasts ➡️ https://bit.ly/2vureZq
其他平台 ➡️ https://anchor.fm/jk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