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太陽系的形成星雲說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太陽系的形成星雲說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太陽系的形成星雲說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太陽系的形成星雲說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以臺大地質科學系第一任系主任為名的正式礦物命名】 「馬廷英-雪峰石」 獲國際礦物學會審查通過 一項以臺大地質科學系教授與第一任系主任為名的礦物命名「馬廷英-雪峰石」(Matyhite) (IMA 2015-121),成為正式的礦物名字。 馬廷英教授為遼寧省金縣人,字雪峰,英文名字 Ma...

  • 太陽系的形成星雲說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5-23 13:12:26
    有 37 人按讚


    【以臺大地質科學系第一任系主任為名的正式礦物命名】
    「馬廷英-雪峰石」 獲國際礦物學會審查通過

    一項以臺大地質科學系教授與第一任系主任為名的礦物命名「馬廷英-雪峰石」(Matyhite) (IMA 2015-121),成為正式的礦物名字。

    馬廷英教授為遼寧省金縣人,字雪峰,英文名字 Ma, Ting Ying H.中的H.就是雪峰。1899年出生,為著名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及海洋地質學家。馬教授一生治學嚴謹,他的研究確立了珊瑚生長速率與海水溫度的關係,強力支持「大陸飄移」假說,也成為今日「板塊構造」學說的重要基礎。馬教授於1979年辭世後,1980年2月,總統蔣經國特頒褒揚令表彰馬廷英教授。中華民國地質學會則於1987年7月16日通過設立 「馬廷英青年論文獎」,以紀念這位地質學大師,並表彰馬教授一生奉獻於地質學研究的成就。

    這項由東華大學黃士龍教授、中山大學沈博彥教授、中央地質調查所朱傚祖博士以及中央研究院俞震甫博士組成的研究團隊,於今年4月15日接獲國際礦物學會(International Mineralogical Association, IMA)新礦物命名與分類委員會(Commission on New Minerals Nomenclature and Classification,CNMNC) 的通知,他們於2015年底所申請的新礦物命名“馬廷英-雪峰石”(Matyhite) (IMA 2015-121),已獲委員會的審查通過,成為一正式的礦物名字。這是繼滄波石(紀念顏滄波教授)後,第二個為紀念臺灣知名地質學家馬廷英教授(字雪峰; Ma, Ting Ying H.)所命名的新礦物,意義非凡。

    臺灣研究團隊於2013-2015年期間經由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與電子微探分析的詳細工作,於阿根廷發現的D’Orbigny鈦輝無球粒隕石中鑑定出三種新礦物,並分別通過國際礦物學會的新礦物命名審查:包括Kuratite(IMA 2013-109)、滄波石(IMA 2014-110)與雪峰石(IMA 2015-121);由同ㄧ團隊在單一隕石中發現三種新礦物,這在國際礦物學或隕石學研究領域應是罕見的案例。

    雪峰石屬於尋常發生於隕石中的磷鈣礦 (merrillite, Ca18Na2Mg2(PO4)14) 類礦物,分子式為Ca18(Ca1□1)Fe2(PO4)14。雪峰石是磷鈣礦其中的鎂離子為鐵離子取代,鈉離子為鈣離子共伴晶格空位取代所造成的新礦物,其獨特的成分異於諸多發生於火星與月球隕石中的其他磷鈣礦類礦物,因此符合新礦物命名的標準。雪峰石的化學成分為(Ca17.82Sr0.09REE0.09)Σ18.0(Ca0.90Na0.11K0.01□0.98)Σ2.0(Fe1.90Ti0.02Al0.04Mn0.01Mg0.01Ni0.01Zn0.01W0.02)Σ2.02(P13.55Si0.51)Σ14.06O56,可簡化為Ca18(Ca1□1) Fe2(PO4)14,且具有菱方晶系結晶構造(R3c; a = 10.456(7), c = 37.41(3) Å)。

    根據岩相分析,雪峰石、滄波石與kuratite,這三種新礦物應該是D’Orbigny隕石形成末期的產物。而在D’Orbigny隕石中存在雪峰石與滄波石兩種起源與產狀絕然相異的磷酸鈣化合物,更直指鈦輝無球粒隕石的形成除了尋常認知的單一岩漿分化凝固機制外,更包含氣體、液體、或外來岩漿的侵入;這些複雜的機制尚待進一步的釐清。此外,雪峰石、滄波石與 kuratite這三種新礦物共存於一個隕石標本,不僅透露了宇宙鐵鈦鈣磷酸鹽與矽酸鹽物質的分佈、結晶化學,以及太陽系演化初期的相變化情況,也如同碳、鐵、石質隕石,影響了地球甚至宇宙的生命形式。

    (按:鈦輝無粒隕石是一小群具特別化學成分及礦物組成的無球粒隕石(achondrite),目前的研究認為這類隕石可能源於一約100公里直徑且具金屬核的小行星,這個小行星形成於太陽系初期,年紀較碳質球粒隕石(carbonaceous chondrite)中最早形成的富鈣鋁包裹體年輕約2百萬年。鈦輝無粒隕石的成因目前尚有爭議,可能的成因有:(1)碳質球粒隕石部分熔融;(2)碳質球粒隕石加碳酸鹽類礦物在高壓下熔融;(3)撞擊熔融;以及(4)星雲凝聚沉澱。)

  • 太陽系的形成星雲說 在 昴宿 Pleiade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970-01-01 08:00:01
    有 0 人按讚


    成團一年多來,不少朋友還是聽眾有問到說為什麼要叫昴宿?!什麼是昴宿?!

    在這邊跟大家基本介紹一下『昴宿』是什麼。
    其實當初創團時一直在猶豫是否取這個名子,因為這個名子深具文化的浪漫,宇宙的浩瀚,生命哲學的深層意涵。
    怕取了會太邱導致無法詮釋而破壞了他的美譽跟內容,但最後還是在緣分上使用了這個名子。

    在現今科學的觀測上:

    昴宿星團,簡稱昴星團,又稱七姊妹星團,梅西爾星雲星團表編號M45,是一個大而明亮的疏散星團,位於金牛座,裸眼就可以輕易的看見,肉眼通常見到有六顆亮星。昴星團的視直徑約2°,形成斗狀。成員星數在200個以上,是一個很年輕的星團。昴星團也是一個移動星團。
    昴宿星團的雲氣是最接近地球的星雲之一,並且可能是最著名的。它有時被稱為瑪亞女神的星雲,這種錯誤或許是因為反射星光的雲氣本質上是環繞在邁亞的四周所造成的。
    這群以藍色高溫恆星為主的星團是在最近的一億年形成的,由微量的灰塵形成的反射星雲圍繞在最亮星的附近,起初被認為是星團形成時留下的,但是現在知道只是目前正在經過,與星團無關的塵埃雲。天文學家估計這個星團大約可以再存在二億五千萬年,之後就會被銀河系的引力扯碎,散佈在鄰近的星空之中。

    而在中國古代,昴宿為二十八宿之一,這些恆星則稱昴宿七(Atlas)、昴宿增十二(Pleione)、昴宿四(Maia)、昴宿一(Electra)、昴宿增九(Celaeno)、昴宿二(Taygeta)、昴宿五(Merope)、昴宿六(Alcyone)和昴宿三(Sterope)。

    昴宿星團中最明亮的七顆星在希臘神話中稱為普勒阿得斯七姐妹,分別為邁亞、塔宇革忒、厄勒克特拉、阿爾庫俄涅、斯忒洛珀、刻萊諾和墨洛珀。還有他們的父親擎天神阿特拉斯和母親普勒俄涅。做為擎天神的女兒,畢宿也是昴宿的姐妹們,稱為許阿得斯。

    (BY維基百科)

    其中最吸引我的原因是關於外星人的傳說以及現實資訊:

    Pleiadeans(昴宿星人)(又稱七姐妹星人),他們不論精神方面及科技方面都比我們地球人還要更高。跟我們地球人一樣,他們也屬於人型外星人,也有男女之分。他們壽命比我們人類還長,據說他們可以活到一千年(這是換成我們地球的時間)。他們住在Taygeta(泰萊塔恆星)的Erra(依柔行星)星,所以也有資料稱他們為TAYGETEAN(泰萊塔人)。他們跟我們有相同的祖先-\-\-天琴星人。
    跟昴宿星人接觸最多的是瑞士獨臂農夫Billy Meier,Billy Meier先後跟昴宿星人Sfath(1942-1953),Asket (1953-1964)(她是來自另一平行宇宙:DAL宇宙),Samjase (1975-1984),Quetzal (1975-1986)接觸。
    他們談話內容很廣,人類的來源,太陽系成員,還有宗教(昴宿星人他們沒有宗教,宇宙中沒有我們所信仰的神存在,我們(不包括我)所信仰的神耶和華是另外一種外星人),核能對人類而言弊多於利,地球人口太多.... 等。

    在昴宿星人的思想和種族社會以及宇宙世界觀上,讓我無比的感動跟震撼,重新開啟我們對世事的許多看法。
    很多事情本來就不是真實或虛構就代表他的意義是否存廢,
    對於一件事情的觀點和角度,我們應採取思考跟觀察而取正面的結論出來。

    舉最簡單的例子,當我們再看一件令我們不可思議的事情時,往往人們只會去思考是否真假對錯,而完全忽略了這件事情或這張照片影片裡的人在說什麼,跟表達什麼。

    對於廣闊無邊的宇宙,我們體悟了自己的渺小跟珍貴。
    昴宿星團離我們440光年左右的距離,這對我們來講是非常非常遙遠的距離,但在宇宙上也只是個後院而已。
    但最遠的距離不是真正的物理單位,而是我們的身心是否自行遠離了世界跟你我。

    小知識:

    光年 Light-year
    是長度單位之一,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時間內傳播的距離
    大概是九千四百六十兆公里

    光年一般用於天文學中,用來量度很大的距離,如太陽系跟另一恆星的距離。光年不是時間的單位。 秒差距是天文學中另一個常用的單位,1秒差距等於3.26光年。

    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飛機是每小時1萬1260公里的時速
    但要飛越一光年大約要9萬5848年才會飛越過。

    ㄧ般客機大約是885公里/小時,這樣飛行1光年則需要122萬0330年。

    目前人造的最快物體是1970年代的德國和美國NASA聯合建造並發射的Helio 2衛星,最高速度為70.22公里/秒(即25萬2792公里/小時),這樣的速度飛越1光年的距離約需要4000年的時間。

    在怎麼樣講,一光年對人類來講,是一個文明發展歷程也無法可及的。

    而令人感到更震撼的,是我們抬頭仰望星空時,那些星光閃爍的星球們,都是他們的舊照片,如昴宿星團離地球440光年遠,現在看到的就大約是他440年前的形象,即便他現在瞬間爆炸,我們在地球也是440年後才會看見他爆炸,因為形象要靠光來傳遞形體,而光年及光速傳播的距離跟時間。

    在宇宙上地球就算消失了,也不會有人知道你,即便有被發現跟注意,那也是百年後才知道我們消失了。

    在廣闊無邊的宇宙上,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活在當下,認識自己的生命價值,我們在宇宙雖然渺小,但也獨一無二。

    林轉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