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天然氣和電費哪個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天然氣和電費哪個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天然氣和電費哪個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天然氣和電費哪個貴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6的網紅蔡承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拜託韓粉【一定要看完文章!】 才知道(離岸風電)暗藏巨大弊端! 特偵組要先偵辦(巨額佣金回扣貪瀆)! 🔥無關政黨,我們聽聽專家怎麼說: 台灣的「電」要從哪裡來?⚡️⚡️⚡️⚡️⚡️⚡️⚡️ 聽聽道出真象! 電費:七年後~每家平均增加四萬元』,債留子孫! 「燒...

  • 天然氣和電費哪個貴 在 蔡承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1-01 12:42:27
    有 0 人按讚

    💟拜託韓粉【一定要看完文章!】
    才知道(離岸風電)暗藏巨大弊端!
    特偵組要先偵辦(巨額佣金回扣貪瀆)!

    🔥無關政黨,我們聽聽專家怎麼說:
    台灣的「電」要從哪裡來?⚡️⚡️⚡️⚡️⚡️⚡️⚡️
    聽聽道出真象!

    電費:七年後~每家平均增加四萬元』,債留子孫!

    「燒媒」將造成寶島空汙,而電費又貴成那樣……民不聊生……大家眼睛睜大一點呀~!好好思考!

    陳立誠先生、能源專家,前吉興公司董事長,僅三分鐘,了解真相!

    ●●●●●●
    【不合常理、背棄民意必有弊❗】

    有位我很重視的年輕醫師,傳了一篇為台灣離岸風電目前作法澄清的文章給我。

    文章裡面要澄清的二點是:
    一、政府沒有出半毛錢,興建離岸風力發電機的錢全部是廠商出的,所以就算被颱風吹倒了,地震震垮了,也統統不干政府的事。要大家不要被騙被誤導。說不定就是在說我,哈。

    二、一度5.8489元的躉售電價一點也不貴,因為廠商要在地採購、會增加台灣的就業機會。

    這二點蔡英文總統在她的政見發表會中都有提到。她說【政府發展風電風力發電,不是花2兆蓋電廠,而是帶動了民間上億元的投資。到了2025年帶動1.25兆的國內產值,2萬個就業機會。】可以想見這篇文章的內容,就是蔡英文總統與民進黨對離岸風電政策的論辯主軸。

    民進黨能源政策的最大錯誤不是發展離岸風電,而是背棄公投民意,用黨意凌駕民意廢核。

    蔡總統在政見會中,故意不提光是背棄公投589萬比401萬,2025年續用核能發電的民意,就會造成全民2兆元電費的損失。她甚至還說【如果政府不買風電,難道政府要買更貴的核電,與更多的火力發電嗎?】。

    天啊,這是明明白白的謊言。

    因為現在的平均電費一度2.62元。核電發電成本一度1.12元。所以核能電力每一度電,台電公司都可以賺1.5元。
    如果核一、二、三延役20年、核四廠啟封商轉,前20年每年可以發電600億度電。後20年甚至40年核四每年可以發電220億度。所以前20年600億度*20年*1.5元=1.8兆。之後核四可以再為台灣省下至少8千億甚至1.6兆元。

    在廢核這個民進黨能源政策中最大的錯誤之後,第二個大錯誤,才是用急吼吼地用最貴的價格去買最大量的離岸風電。

    但在討論離岸風電的價格之前,更要了解台灣本身的條件,不能亂學那些歐洲國家。

    在台灣,離岸風電的最大問題是,台灣只有冬天有風,夏天是沒有風的。而且冬天夏天可以差到5倍。
    但是台灣是夏天才缺電,冬天只需要夏天的約六成電力就夠了。這和德國丹麥英國都位於地理上的西風帶,他們冬夏都有風,冬天比夏天只大一倍是完全不同的。

    這一點是這篇文章或是蔡總統的政見中完全不提的。因為這是從一開始的大方向就錯了。

    台灣的電力冬天完全不缺,缺電的是夏天。冬天的用電量只有夏天的六到七成。而且台灣的電力近6成是工業用電,一年只有春節的二個星期工廠休工,所以用電特少。其他的日子全年無休都要開工用電。所以當然也要全年一直供電不能時多時少。

    蔡總統政見會中提到上述二個論點的錯誤是:

    一、政府雖然表面上不必出資。但是政府卻是透過經濟部未經立法院審議就設定了最貴的躉售電價。然後再透過國營的台電,用保證的價格和離岸風電廠商簽約,一次綁約20年。再用全民20年付出的巨額電費來買下全部這些風機發出來的電。

    這種作法其實比政府出資更糟糕。因為如果是政府出資還要由行政院編列預算,再經過立法委員的審議,可想而知,這種要用大筆公務預算來買電的作法根本不可能通過。

    就是因為知道不可能通過,所以改用大家一年出1000億,連續20年這麼巨量的電費來買電的作法。請問這種用大家的這麼大量的電費又綁約20年的作法,有經過你我的同意嗎?有經過立法院的同意嗎?

    廢核本身就讓台電也就是全民損失2兆以上。
    我可以再試算一下用離岸風電來取代核電,又會造成全民多少損失。

    2018年離岸風電的保證躉售電價是每度5.8489元,適用這個電價的上限是一年3600小時。以目前剛剛裝好的海洋竹南風場20座6MW(6MW=6000瓩)總共120MW的風機為例。
    無論是什麼時發出來的電,在一年3600小時的上限之下,20座風機一年發電20*6000*3600=4.32億度電。每度5.8489元,所以一年由政府保證廠商賣電收入25億。20座20年下來保證收入501億。

    2019年經濟部訂定的躉售電價更誇張,表面上是由2018年的一度5.8489元降到一度5.516元。但是經濟部提高了適用這個價格的上限,由3600小時提高到4200小時。

    所以如果同樣是目前完工的那20座6MW的風機,一年可以有20*6000*4200=5.04億度,適用一度5.516元的價格賣給台電。離岸風電商的收入增加為27.8億。20年下來廠商的總收入增加為556億元。

    所以2019年的躉售電價,離岸風電的廠商根本沒少賺,甚至賺更多。

    最糟糕的是,可以適用這個價格的總容量,在2019年初,在經濟部與內政部的大力協助之下,暴增到了2148MW。是2019年十月才剛完工的容量的近20倍。
    20年總發電量將可達到1800億度,20年下來全台灣民眾光是這個部份的電費就要支出9952億元。這些電費如果繼續用核能來發電,一度只要1.12元。20年可以省下7931億元。

    7931億元超過一整年全台灣人的健保費,值得拿這麼多錢只為了去買離岸風電嗎?

    如果將全部550萬瓩離岸風電,包括示範、遴選與競標的所有離岸風電計算,每度電費平均4.6元。20年每年發電220-240億度,所以每一年就要花掉全民1000億元的電費,20年下來要多支出2兆的電費。

    用20年綁約的離岸風電,來取代也明明可以延役20年的核能電力,全民要比續用核電又多支出1.6兆元的電費。這不是謠言,這是鐵錚錚的事實。

    蔡總統說離岸風電會增加1.25兆產值,會增加2萬個工作機會。她沒說的是,這些產值與工作機會,全是用你我被綁約20年的2兆電費去作出來去買來的。

    全民花了2兆元買離岸風電,只帶動1.25兆的國內產值。2萬個就業機會,每一個就業機會一年要花上全民500萬元的電費支出。這是如何荒唐又可怕的數字。

    賺到這麼多錢的國內外廠商,他們會把賺來的錢分享給你我這些出了2兆電費扶植他們的小老百姓嗎?

    而且興建這些離岸風機的費用,大部份是由這些廠商向金融界借錢,而且只有部份是有擔保的貸款。

    對於離岸風電的財務數字與風險分攤方式,有興趣進一步分析的朋友可以去可以看一下梁敬思先生的文章,或是劉時榮先生或是武仁先生的臉書。

    二、每度5.8元,每度5.5元到底貴不貴。不必爭辯,這的確是2018年與2019年全世界最貴的躉售電價。

    而且蔡英文總統自己在第二次與第三次的政見會上都說了,離岸風電會愈來愈便宜。既然明知會愈來愈便宜,又為什要急著在2019年初全部大量用最貴的一度5.516元及放寬上限到4200小時,花更多的錢來買呢? 為什麼不能晚二年?
    甚至更誇張的是,2020年的躉售費率,光是經濟部自己提出來的躉售電價就已經降到一度5.1元了。只差一年就差了900多億。這些全是你我的電費血汗錢。

    用最急的速度,用最貴的價格去買最大量的離岸風電,這種作法合理嗎?

    如果是你自己的錢,你會這麼去買東西嗎?

    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為什麼要這麼急著作,為什麼會這麼急著用全世界最貴的價格這麼急著作?

    而且在以核養綠的公投589萬人都已經明確表達2025續用核電的民意之後,台灣當然更有時間慢慢地來發展離岸風電。為什麼要這麼急呢?

    民意已經用公投支持續用核電的狀況下,台灣也當然更有本錢可以慢慢和離岸風電廠商砍價,慢慢增加離岸風電的數量,一方面學經驗,一方面整個產業界才有可能真正轉移一些技術,不是嗎?

    一位醫師從醫學院畢業之後,至少也需要六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專科醫師的訓練。台灣的離岸風電產業,所有的技術本土化與海事工程能力,甚至號稱未來要向其他亞洲國家輸出,現在都幾乎等於零,然後六年之後就全部都具備了這些能力,然後就成為第二個海上的台積電,可能嗎?

    我相信大家只要思考一下就會很清楚。會這麼急,會這麼不合常理,當然是因為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原因。至於什麼是不可告人的原因,你懂的。

    民進黨能源政策的第三個錯誤,正是蔡英文總統在第三次的政見會上說的,夏天可以靠太陽能。

    夏天的確可以靠太陽能來增加用電最多的11點到下午二點的尖峰用電。這個部份最多只需要6、7百萬瓩,就已經超過3座核電廠的容量,也完全足夠尖峰用電的那一小段時間所需。

    但是民進黨要作的可不只是這樣。
    民進黨要作的是2000萬瓩,是要用掉28000公頃的良田、埤塘、屋頂、水庫甚至公墓與黑面琵鷺的棲息地,把它們全部鋪上太陽光電板。
    民進黨要作的是把台灣變成全世界太陽光電板密度世界第一的國家,變成全世界唯一一個面積小於20萬平方公里,太陽光電容量卻高居世界第5的國家。
    民進黨要作是在20年後製造出目前不知如何處理,也沒有能力處理的100萬噸重高達6000萬片的太陽光電板。這麼多現在不知如何處理,未來也不知能不能處理的太陽光電板,對於台灣會造成什麼傷害? 有任何一個民進黨政治人物能說明嗎?

    政府是不出錢,但全是你我的電費在出錢。而且他們根本沒問過我們,而且甚至是全民表達反對之後他們繼續硬作硬推。就算有風險也是銀行與保險公司去承擔。

    廢核全民賠2兆。離岸風電又多出1.6兆電費,太陽光電又多出1.6兆電費。還要再加上火力發電一直燒煤、一直燒天然氣,這是因為為了要保障在沒有風、沒有太陽的時候台灣也不會缺電,所以火力發電的機組與發電量只會比現在更多不會更少,然後繼續不斷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傷害地球。

    這麼不合常理,又背棄民意,甚至不惜踐踏自己公投神主牌的作法,難道你還看不出來有什麼問題嗎?

    完整演講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khBZDSENVQ一

  • 天然氣和電費哪個貴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7-13 19:45:46
    有 80 人按讚


    台大王明鉅校友這篇"深澳電廠不能說的祕密"研究的太深入到位了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784051758339429&id=100002038652860

    請經濟部別矇混,直接明白講出不能說的祕密!

    經由十年前作的環評,以及這一次的由縮少發電規模的環差分析。深澳要興建120萬瓩的燃煤發電廠。
    消息一出各界譁然。新北、台北、基隆都可能會受到燃煤空污染影響。預估空污最嚴重的宜蘭更是不平。

    於是經濟部長與台電董事長等長官,在今年四月23日召開了記者會。說明為什麼一定要在深澳興建電廠,而且一定建燃煤電廠的原因。
    一定要興建燃煤電廠的原因是,燃天然氣因為土地太小,沒辦法建儲氣槽,技術上不可行。如果拉海底天然氣管會破壞生態。

    經濟部認為深澳電廠一定要建的理由是「北部缺電」。
    在經濟部的新聞稿中提到,北部地區包括了「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宜蘭縣以及新竹縣市」。這些地方平均用電889億度,但是供電量只有755億度,所以電力還有134億度的缺口。

    所以興建深澳電廠勢在必行。

    真是這樣嗎? 真是這樣嗎? 真是這樣嗎?

    這種把新竹市計算進「北部地區」用電需求的方式,是刻意的混淆。

    因為台電自己在計算各個區域供電能力的時候,在台電官網上的「北部地區」,是以新竹縣鳳山溪以北作為北部與中部地區的分界。也就是圖1裏的灰色區域。

    在這樣的畫分之下,新竹市與大部份的新竹縣其實都屬於中部地區。

    那為什麼經濟部與台電公司,明知道新竹縣市絕大部份應該屬於中部地區供應電力,那又為什麼硬是要放在北部地區去計算缺了134億度電呢?

    你知道新竹縣市的用電量,比台北市加上宜蘭縣還要多嗎?
    你不知道吧!

    台北市每年的用電量近6年來的平均值是155億度,97%全是非工業用電。新北市197億度(工業26%),桃園市270億度(工業70%),基隆市14億度,宜蘭縣31億度。

    而新竹縣市呢? 近6年的平均用電量是187億度,工業用電占率高達79%。光是新竹市這個照台電自己的分區標準,100%屬於中部地區的用電量,每年就高達102億度,新竹縣也高達84億度。(請見圖2及表1)

    如果把新竹縣市的用電量80%從北部地區的用電需求移開的話,北部地區還會每年缺電134億度嗎?

    當然不會。經濟部的長官,很明顯是故意把新竹縣市計算進北部地區的用電需求中。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製造出北部地區每年134億度的缺電假象。

    才能為興建深澳電廠找到合理化的理由。

    看到了經濟部與台電,在需求端的刻意混淆之後,我再仔細去了解了北部與中部地區的發電廠狀況。

    新竹市與大部份的新竹縣都在圖1中的綠色中部地區裏面。

    在北部地區最新的發電廠裝置容量在運作中的共有核二廠197萬瓩、林口燃煤160萬瓩、協和燃油200萬瓩(今天只有約43萬瓩運作)、和平燃煤130萬瓩、海湖燃氣90萬瓩、國光燃氣48萬瓩、大潭燃氣496萬瓩(今天300萬瓩)、新桃燃氣60萬瓩。而且全部是核電、燃煤燃氣,如果真的缺電要不計成本的發電時,至少有1230萬瓩到1381萬瓩的發電能力。

    在中部地區的發電廠裝置容量呢?如果不計入那些不穩定的水力發電廠的話,台中燃煤550萬瓩燃油28萬瓩、通霄燃氣197萬瓩、星彰49萬瓩、星元49萬瓩,一共872萬瓩。

    新竹縣市會有全台灣最多高達8成的工業用電比例,很明顯當然和新竹科學園區有許多高耗能產業與公司密切相關。

    可是如果仔細看圖1的電廠分佈圖,你會突然發現,耗電量高居全國第6名,比六都中的台北市還多上許多的新竹縣市竟然沒有發電廠。從苗栗通霄經過新竹縣市直到桃園大潭,直線距離就超過80公里的一大片地方,完全沒有大型發電廠。

    我還注意到了一個新聞,就在今年的6月5日,就位於新竹科學園區內的34.5萬伏特竹園超高壓變電所,歷經12年的工程與波折,終於落成啟用。

    這等於是開了一條最大的電力運送高速公路直通新竹科學園區,讓全國各個電廠從南到北的電力,全部都可以直達需要大量電力的竹科。

    有了輸送電力的高速公路當然很好,只是電要從哪裏來呢?
    新竹地區本身沒有發電廠啊?

    在經濟部與台電的那場記者會中,台電公司也計算了2025年在執行非核家園,核二廠除役,核四不啟封,再加上協和電廠200萬瓩除役之後,一定要興建深澳電廠,否則電力缺口會更大。

    這一切的說法,全是源自於新竹縣市每年高達187億度的用電量,全部由所謂的「北部地區」來供應電力。

    更直白的說,經濟部在記者會沒說出來的祕密,全國民眾也不知道的是,深澳燃煤電廠120萬瓩,是為了讓新竹縣市的工業不缺電,所以必須興建。
    事實上新竹科學園區每年所需要的用電負載量,就是120萬-150萬瓩。

    因為經濟部的長官知道,如果真的這麼說,那麼社會各界與深澳附近居民,反對興建深澳燃煤電廠的抗議聲浪一定更大更可怕。

    如果核四啟用呢? 135萬瓩的穩定電力,2年內就能併聯發電。2025之前就有270萬瓩的電力可以用。

    好吧,就算真的一定要非核家園,一定非要把所有的核能發電全部都趕走不可。

    就算真的還是要蓋一座電廠的話。
    這部電廠不應該蓋在深澳,應該蓋在最需要電的新竹縣市。

    把電廠蓋在最需要用電的科學園區,才是最合理的作法,不是嗎? 怎麼會最需要電,卻不蓋電廠卻只蓋運送電力的高速公路,等著全國的電送到竹科去呢?

    有台電的朋友告訴我,別傻了。台電想要蓋新電廠難如登天。他告訴我,不蓋在新竹縣市甚至科學園區附近,除了新竹地區海邊是沙岸並不適合蓋電廠之外,最重要的理由是只要一有興建電廠的風聲,附近的居民立刻天天抗議。

    為什麼會選在深澳,而不是選在新竹?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深澳電廠十年前就作完環評了。

    現在只要環保署副署長,在比環評簡單許多的環境差異分析的會議上,自己投下一票,就可以把120萬瓩的燃煤電廠搞定。那些告訴全國民眾為什麼十年前通過的環評,為什麼十年來都不蓋電廠,突然就要蓋了,那些還要與附近居民溝通再溝通,謙卑再謙卑的過程全部都可以省下來了。

    要達成2025非核家園,這是最省事最簡單,而且不但能達到經濟部長官與長官的長官們「非核」的要求,又可以讓擔心會沒電可以用的科技大老闆們安心的最好作法。

    只要電廠不要蓋在新竹。

    雖然蓋在用電這麼兇的新竹縣市是最合理的作法。但是光是一個為了科學園區自己用電穩定而為竹科興建的電力運送高速公路,竹園345KV超高壓變電所,就要花了12年。(如果照原能會謝曉星主委認為核四蓋了20年安全一定有很大疑慮的說法,這個變電所也會有很大安全疑慮)

    想要在新竹縣市蓋電廠? 尤其是明明白白就有空污問題的燃煤電廠。新竹縣市那兒還住了一大堆科技新貴與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小老、大老,台電的朋友問我說,可能嗎?

    可憐的深澳電廠,其實並不是一定非要蓋不可,更不是一定要蓋在深澳,於是只能燃燒煤不能燒天然氣。

    要蓋在深澳的這個燃煤電廠就算要蓋,也最應該蓋在新竹縣市。

    為什麼一定蓋在深澳,因為…因為…這一切全是不能說的祕密。

    只是,如果啟用了早在20年前,就已經預作規劃,也花了至少3000億的核四龍門電廠,2年內就會有一年365天只有大修才休息一個月,其他日天天都在穩定發電270萬瓩的核四龍門電廠,這一切不就至少可以解決絕大部份的問題了嗎?

    最需要用電,工業用電比例最高,用了電之後還可以賺大錢的科學園區的小老闆與大老闆們。

    你們賺大錢,雖然也繳了很多的稅,但是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刻,難道你們不該站出來,為替你們拚命發電的所有中部與北部的火力發電廠,即將被2025給非核掉的核能發電廠說幾句公道話嗎?

    我知道他們當然不會,也不敢出來說公道話。

    為了2025非核家園這個政黨的夢想,我們要付出3兆元的電費,要用掉2萬5千公頃的土地。未來的電力調度,還要有能力像操作比特幣一樣,可以處理與調度忽高忽低,昨天和今天可以相差15倍,夏天缺電卻只能有14%發電,冬天不缺電,但是發電容量因素卻可以高達70%的離岸風力發電。

    甚至如果突然風力發電太多,也不是好事。因為還不知道臺灣要用什麼辦法,才能把多出來的電像德國一樣,不但免費甚至還要貼錢才能送給鄰近國家。因為台灣四周環海,風力發電太多還送不出去呢。

    操作全國電力,天天都像在「玩」比特幣。這不是讓全國的電力調度,天天都陷入擔心害怕的不穩定狀態嗎?

    而且還要再加上犧牲了大潭的天然藻礁,犧牲了深澳的海岸與海底美景,犧牲了大台北加上宜蘭的空氣品質,甚至犧牲了全台灣各地的空氣品質與農地。

    這一切的犧牲,全都是為了2025非核家園這個夢想。這一切的犧牲真的值得嗎?

    拋棄躁進的2025,改成更有機會成功的2035甚至2045,就能避免這一切的犧牲,難道真的完全不值得嗎?

    請大家平心靜氣地想一想,如果真的愛台灣,真的希望台灣的經濟好,真的又希望科技業大賺錢,也不會傷害民眾健康,甚至台灣的天空、海洋、陸地,都不會因為這樣而變調走樣,這一切的一切,在2025非核家園這個政黨的夢想之前,難道真的全部都不值得嗎?

  • 天然氣和電費哪個貴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7-06 07:00:01
    有 1,010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

    2014年當烏克蘭危機爆發時,美國決定制裁俄羅斯,歐洲國家也跟進制,但是隨著美國和歐盟國家的分裂,尤其是和德國之間的衝突,加上德國面臨的能源困境:這裡頭很大的能源困境是311日本東北大海嘯之後德國全面反核,但卻同開了八座超限煤炭火力發電廠,引起民。

    如今德國決定走自己的外交戰略,不要理睬美國,向俄羅斯直接的買天然氣。過去俄羅斯的天然氣一定要經過烏克蘭,而德國和俄羅斯之間現在決定興建一條繞過烏克蘭的天然氣。

    這是德國,不只是能源政策,更是德國外交政策的重大轉向,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歷史性畫面:普丁向梅克爾總理獻花。
    ============
    你沒有看錯,拿著一束鮮花的的確是普丁,接受鮮花的是梅克爾,這是今年5月18日。
    這是一年前5月份同一個地點的拜訪,2017年沒有鮮花,因為一年前,還是我說了算的歐洲女王梅克爾,還沒有正式點頭

    新聞片段(2018.3.28)
    柏林終於點頭同意興建Nord Stream 2,這段長達30公里的天然氣管,需要通過屬於德國的經濟海域,這條天然氣管的目標是在2019年之前,加倍Nord Stream 1的載量,把天然氣直接運送到德國

    而這條天然氣管,對於普丁來說簡直是一石二鳥,一來是俄羅斯的天然氣得以直達西歐市場,二來是可以完全繞過烏克蘭

    (新聞片段)
    終於擺脫了和它的近鄰烏克蘭的糾紛,普丁的開心溢於言表,罕見的和Nord Stream集團總裁施洛德相擁互賀

    施洛德正是2005年,被迫把總理大位讓給基民黨梅克爾的社民黨前任總理,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初推翻施洛德制定的廢核政策的梅克爾,繞了一大圈,接受了曾經因為烏克蘭,而成為拒絕往來戶普丁的鮮花,然後為了德國的天然氣,與過去的政敵首度合作。拿得起當然放得下,這是梅克爾能源政策的U turn

    Nord Stream 2是梅克爾廢核之後,扭轉德國被指責淪為歐洲最大烏賊的形象,一舉把德國能源轉型的失敗,成為地緣政治逆轉勝的一張牌

    (新聞片段)
    德國認為自己是捍衛全球氣候變遷的領導者,但是事實是令人失望的,德國還在繼續燃燒大量的煤炭,製造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萊因區蘊藏了歐洲最大的化石能源儲量,這也是為什麼捍衛氣候變遷的運動人士,選擇到這裡來抗議煤礦的開採

    早在廢核之前,德國就致力開發再生能源,太陽能產量已經是全球第二,風電廠量全球第三

    (新聞片段)
    德國訂下了要在2050年,讓再生能源達到80%的比例,而且可以滿足50%的用電量

    梅克爾更雄心勃勃地向氣候暖化宣戰,自許工業強國應該以身作則,在生產上全力開發「去碳」的技術

    德國總理梅克爾(2015.12.1)
    尤其是已開發的工業國家,應該視「去碳技術」為第一要務

    廢核 綠能 減碳,這個環保金三角讓梅克爾看起來完全是2015年COP 21的資優生

    (波昂全球氣候變遷暖化座談會)
    但是兩年之後在波昂舉行的COP 23,主辦國德國卻徹底失去了環保模範生的光環
    剛剛才辛苦贏得大選,正在為組閣失敗焦頭爛額的梅克爾,還得硬著頭皮上台

    德國總理梅克爾(2017)
    歐洲的目標是在2030年達到少於1990年排碳量的40%

    梅克爾無法履行自己在COP21,信誓旦旦2020減碳要達到40%的承諾

    德國總理梅克爾(2017)
    我想在這裡公開說明,德國雖然沒有達成2020的目標,我們還有2030和2050的目標

    宣告退出巴黎協議之後,川普的缺席完全轉移了梅克爾,沒有達到減碳預期目標的尷尬

    (美國總統川普)
    讚!讚 !我把它戴上

    但是相較於川普公開否認氣候暖化,決定大肆重啟美國鐵鏽區的煤礦開採,京都議定書和巴黎氣候協議都沒有缺席的德國,卻靜悄悄地繼續擴大最為污染的褐煤開採

    德國雖然成功地推動了高比例的再生能源,但是消費者要支付全歐洲最貴的家用及工業電費,而且德國仍然是全歐洲污染最嚴重的國家,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德國工程聯盟協會VMAD理事長Reinhold Festge)
    太陽能技術,風力技術 我們都能掌握,我們也已經掌握了輸送的技術,但是我們還無法解決電力儲存的問題

    但是再生能源屬於間歇性能源,仍然要以核能或是採購天然氣來穩固基載電力,必須依賴核電和天然氣,來確保不斷電的安全,廢核之後核電產量降為13%,由於天然氣的國際價格持續走高,因此高比例的再生能源,並沒有緩衝電力成本
    (德國聯邦電網總裁 Jochen Homann)
    德國北部所生產的風電,並沒有透過我們自己的系統,傳送到需要用電的南部地區
    這代表這些電力必須要經過波蘭和捷克,就是說要繞過德國,在回到德國南部,這是一個我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德國普遍反核的民意,也排斥讓數千公里的高壓線經過,被迫繞道而行的輸電成本當然居高不下,2016年德國的民用電費超過台灣的4倍,工業電費接近台灣的兩倍
    十年來漲幅高達39%,因為國際市場的電價持續走低,消費者對於昂貴的電價越來越無法理解,就再生能源而言,貧困家庭的電費負擔與富人相當,相較於工業大戶
    得以在歐洲市場上購買廉價的電,真正替德國能源轉型買單的是全國老百姓

    德國總理梅克爾(2017)
    我們承認德國仍然是一個,在很大程度上使用煤炭的國家,當然煤炭有很大的影響 尤其是褐煤,我們將要為此努力

    一下子關掉8座核電廠之後,兩年內德國卻啟動了8座煤炭的火力發電廠,排碳指數不減反增加了2%,褐煤造成了更大的污染,本身是物理學博士的梅克爾,能源政策的髮夾彎也好,U turn也罷,起碼願意承認政策失敗,和德國短期內無法擺脫煤炭的事實

    (新聞片段)
    煤炭火力發電佔了德國電力總量的45%,而來自再生能源的電力只有25%,德國境內有超過500個煤炭發電廠,每座發電廠平均排放100萬-700萬的二氧化碳,造成每年排碳總量為3億4000噸的二氧化碳

    這是歐洲污染最為嚴重的30個火力發電廠,自許為環保先驅的德國名列前茅的包下了第二三四五名,前10名裡佔了6個名額,尤其是德國打亮開採的是公認污染最嚴重的褐煤,這是北萊茵威斯特伐利亞州的褐煤礦區,是德國最大的褐煤露天礦區

    (新聞片段)
    這就是埃爾德根,這個謎樣的名字後面是一個,號稱全世界效率最高的煤炭發電廠
    一個每天可以吞下6000噸燃料的大怪獸,但是請注意 只是煤炭而已

    這是被稱為「超臨界發電廠」的新一代火力發電廠

    (新聞片段)
    這個發電廠的產量高達46%,遠超過老式煤炭發電廠的30%,

    但是這樣高的產量是要付出代價的

    (新聞片段)
    發電廠一開始很不順利,技術上並沒有到位,為了一個終將要被淘汰的煤炭能源
    砸下了超過十億歐元的投資,到底值不值得,發電廠的廠長有些尷尬

    (超臨界發電廠廠長Juergen Szabadi)
    嗯 我們官方的說法是什麼,好 我們可以說這筆投資是值得的

    這位廠長顯然不是一個超級銷售員,他不但說不出「乾淨的煤」,也誠實的承認這個「超臨界發電廠」,是廢核之後填補能源缺口必須的過程,但絕不是最終的目的
    德國已經決定在2045年達到全面無煤

    德國總理梅克爾(2017)
    正如同OECD(世界經合組織)已經明確表示,只有在改善氣候變遷上做到廣泛的投資
    才能確保未來經濟的繁榮,我們的信念是氣候政策要關注經濟政策

    這是川普張牙舞爪聲言煤炭開採,是必要性的含蓄版,德國是全世界最大褐煤出產國,也是歐洲最大的煤電出口國,褐煤外銷更在2013年,創下230億歐元外匯的的歷史新高,更不用說煤礦工會是德國最強大的工會,製造污染的煤礦不只是是德國的鈔票,也是梅克爾的選票

    (新聞片段)
    歐盟40%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擁有世界第一大天然氣儲量的俄羅斯,佔了絕對的關鍵地位,這就不能不提到Gazprom,它掌控了俄羅斯天然氣的生產和運輸,是全世界第三大的上市公司,雇用了30萬名員工,它單獨的盈利就佔了俄羅斯全年預算的25%,Gazprom當然是一個國營的公司和莫斯科有著緊密的關係,不消說是由一個普丁總統的親信來經營

    今年世足盃開打,除了球場上的明星,真正的幕後大戶,是FIFA的首要合作廠商
    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俄羅斯天然氣公司不是可口可樂,沒有觀眾是他們的直接消費者,這是一場安靜卻鋪天蓋地的形象推銷,不聲不響地讓俄羅斯是歐洲球友的印象,在烏克蘭危機之後,重新回到每個歐洲觀眾的意識裡

    (新聞片段)
    德國總理梅克爾認為Nord Stream 2不會帶來任何危險,而且可以協助能源採購的多元化

    看來這條天然氣管,不只是普丁的一石二鳥,同樣讓梅克爾,為德國能源轉型的瓶頸找到出口,德國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天然氣進口國,但是Nord Stream 2就是莫斯科和柏林的Happy ending嗎?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Heather Nauert)
    眾所周知,我們反對Nord Stream 2,美國政府認為Nord Stream 2項目,將破壞歐洲的整體能源安全和穩定,提供了一個俄羅斯對歐洲施壓的工具
    邱吉爾曾說,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德國的能源轉型教會我們一件事,廢核 綠能 減碳都只是能源政策,不是意識形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