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天安門廣場門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天安門廣場門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天安門廣場門票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李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世道人生:5月35日 - 李怡 2019-06-04 論壇 5月35日,幾乎沒甚麼人不知道就是今天。但這麼說的意義又跟直接講6月4日不一樣。比如你同朋友約了今天見面,你說6月4號,那就只是一個日子;你說是5月35日,那很明顯就是指六四。30年來,在大陸,六四成了敏感詞,網民就改稱「5月35...
天安門廣場門票 在 林舒嬅 ㄕㄨ ㄏㄨㄚˋ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9 00:35:06
《 北京 x 景點 》 📣 有 事 上 奏 📣 故宮、紫禁城、天安門廣場 已經是北京必朝聖景點! 我們在大年初一來這些地方 相對其他放假日來說 遊客人數已經算比較少的咯 ( 雖然說是比~較~少,但還是很多人呀!) 因為過年返鄉潮 路上不像大家對北京的印象很擁擠👏🏻 . 有在看宮廷劇的話 對紫禁城的建...
天安門廣場門票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世道人生:5月35日 - 李怡
2019-06-04
論壇
5月35日,幾乎沒甚麼人不知道就是今天。但這麼說的意義又跟直接講6月4日不一樣。比如你同朋友約了今天見面,你說6月4號,那就只是一個日子;你說是5月35日,那很明顯就是指六四。30年來,在大陸,六四成了敏感詞,網民就改稱「5月35日」、「8的平方」或羅馬數字「VIIV 」。「5月35日」這種表述,盡顯30年來一個禁制言論、禁制人民記憶的政權的荒謬。
由莊梅岩編劇、李鎮洲導演的舞台劇《5月35日》過去幾天上演了五場。製作者是2009年成立、只有小眾關注的「六四舞台」,在藝術中心一個小劇場演出,公開售票三小時,門票即售罄。相信頗令製作者感意外。現訂在7月再加演五場。
舞台劇講北京一對困病的老夫妻,在5月35日想去天安門廣場點一根蠟燭悼念在六四中被殺害的兒子,而受到阻攔的故事。兒子死於非自然,想問個明白,想去拜祭,在正常社會這都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但在不正常國家做正常的事竟然是被強力部門壓制。結果老妻留在家中,老夫一人爬窗獨去。臨行前老妻問他:你想在被人按住的時候叫甚麼?不要叫「平反六四」那些呀,「專制政權沒有資格平反我捷捷呀!」老夫說他會叫:「我愛小林(妻名),我愛捷捷!」
沒有「愛國」,也沒有「平反六四」,愛的是妻子、兒子。
我想起美籍猶太裔學者漢娜.鄂蘭回答友人的一段話:「我這一生中從來沒有愛過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集體——不愛德意志,不愛法蘭西,不愛美利堅,不愛工人階級,不愛這一切。我『只』愛我的親友。」
早前六四遊行,參加者比去年多了一倍,而且許多往年已經消失身影的年輕人又出現。今晚六四集會相信也會如此。支聯會秘書李卓人日前在電台說,明白近年本土思潮令年輕人與六四「切割」,但呼籲出席集會者不應糾結於「愛國」與否。他多慮了。今年已經不同往日,年輕人已經不會再介意你們喊甚麼「愛國」、「平反六四」、「建設民主中國」,因為他們已經超離了對這些口號認同與否,變成沒有感覺了。
或許正如莊梅岩在一個訪問中說:「有時,我們被代表那件事的人,影響了對事情本質的追求。我從來不跟派別,不跟人名做事。不是因為誰支持我就支持,誰支持我就反對。我覺得件事本質才最重要。」
甚麼是件事本質?本質就是血腥鎮壓,就是連六四這兩個數字都不能提,要用5月35日代替、甚而連代替都列為禁忌的荒謬政權。而誠如莊梅岩說:「我們處身於同一個政權之下,我們不理,到最後這些待遇會落到我們身上,為何我們可以不理?」
修訂《逃犯條例》提出,香港市民已接近「最後這些待遇」了。
因此,你要愛國就「愛飽佢」啦,你要繼續乞求專制政權開恩「平反」就「平到夠」啦,反正這些口號跟我們無關,它們早就在許多香港人的意識之外了。
我們不應再介意「誰代表那件事」,我們找到的共同點就是為了反對暴政君臨而抗爭,如同話劇《5月35日》結束時一大群亡魂的吶喊抗爭一樣。亡魂體現的是一個個在親人心中不會消失的個人,亡魂呼喚的是人性,是要延續維護人的自然權利的抗爭。
天安門廣場門票 在 Chez la Vi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晚有幸睇了一票難求的《5月35日》總採排
鑽石級陣容 《短暫的婚姻》金牌編劇 #莊梅岩 拍伙話劇界一級導演 #李鎮洲 已經係出品保証🎖
我每次睇完莊梅岩嘅劇都會念念不忘、久久未能平伏心情,因為她的劇本、她的對白甚具感染力,總令人有所反思!!
而導演的舞台魅力也太迫人,最後一幕的演繹震撼力强,毛骨悚然!我心悲慟了💔
有些歷史,真的不可以忘記
有一些演出,也真的不能令人忘記
明天開始的首五場演出已經秒速售罄
7月加開尚餘少量門票🎫
大家要珍惜機會!
26-28/7/2019 8pm
27-28/7/2019 3pm
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340, $260, $200
立即購票:www.urbtix.hk
官方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1580927708789988/posts/2292853000930785?s=603471848&sfns=mo
#支持本地創作
#祝演出成功
今期U Magazine,導演李鎮洲跟編劇莊梅岩介紹劇場新曆法 -《5月35日》
其實,五月卅五日這日子,並不新。只是在香港劇壇成為劇名,該是首次。藝術界朋友有高興也有感慨,不約而同說:《5月35日》,是六四舞台最賣座的作品,已加場至七月。預售幾小時內便售罄,公開發售也是秒速賣完。鑽石級組合,莊梅岩編劇、李鎮洲導演,對上一次合作已是十年前的《聖荷西謀殺案》,今次聯手做六四題材,找來郭翠怡、邱頌偉做主角,看牌面絕對是今年必看劇目。
兩年前,六四舞台已邀約莊梅岩(Cancer)創作,終於在今年完稿並上演。找李鎮洲(CC)導演是莊梅岩的主意,她笑說她需要一個非常值得信任的導演,CC是不二之選。
導演唔難做?
六四今年已是三十周年,這個時候我們還能透過戲劇經歷甚麼或者思考甚麼,莊梅岩坦言:「係好難搞。資料好廣闊,好多東西可以寫。但當我做了媽媽,會較想從一個生活化的角度入手,而我亦更能代入天安門母親的感受,因緣際會就寫成這個由家庭出發,以小見大的作品。」
這可算是首個直接講六四的劇作,問剛為《九江》披荊斬棘的李鎮洲要怎樣處理,他說:「跟住劇本做,易過借火。」冷不防,眾人被他弄得哄堂大笑。
莊梅岩說:「找CC導我的戲,我很多時覺得是浪費了他。但今次唔得,我真係要佢幫手。呢個戲需要有一定經歷,才能了解那些人物,當然也要對事件本身有感覺。你問我,呢件事本身係好universal,唔係只關乎邊個政權。你要明白呢種悲劇係唔應該發生。」
李鎮洲仍說導演唔難做,「演員反而比較難做。因為我們今次起用三十多歲的演員,他們怎樣去理解七、八十歲老夫婦的傷痛、他們的人生經歷,甚至乎六四的震撼?演員都很坦白:係好難。他們做了大量research,困難是做完research也不一定知道怎樣做,如果他們能潛進角色的生命裏頭,總會有收穫,這很靠天份和對人性的了解。」
三十幾,演七八十歲
Cancer這時劇透了一下《5月35日》,「一對夫婦多年前在一場運動中失去了獨子,但二人沒有加入任何抗爭組織,默默承受了整件事。他們後來亦沒有再生小朋友,其實這件事在二人特別是太太的心目中非常重要。太太一直想在丈夫過世之後加入抗爭,好不幸她確診身患重病,應該會先行一步。所以,她想無論如何都要做一啲嘢,其實都係好簡單的事,例如去廣場拜祭兒子。你可能覺得係一件好普通的事,但對他們而言是要了結的遺願。」
夫婦角色由邱頌偉、郭翠怡飾演,二人除了是演員,也做過編劇和導演的崗位,李鎮洲說兩位演員表現不錯,「早期排練是有細路扮大人的感覺,但當他們掌握了,你就會忘記了他們的外貌。」
對於三十來歲的演員,六四只不過是個殘影。不起用年齡和角色更相近的資深演員,Cancer說是出於直覺,「角色好heavy、經歷好heavy,但我不想好heavy,對白上都有一些humour,所以想到找年輕演員,觀眾不會focus在heavy之上。」
唔heavy又要觀眾有感受,CC依然覺得難度位不在他身上,「一對夫婦,無緣無故便失去了獨子,那種傷痛你可以想像,但也是不能想像的。他們的傷口永遠無法癒合,直至死到臨頭。(作為導演)還需要加添甚麼,我覺得都不需要。只需要好honest地呈現。」
首5場將於5月31至6月1日公演
7月加開7月26至28日,最後5場,尚餘少量門票,即上城市電影售票網訂購
26-28.7. 2019 (星期五至日 Fri-Sun) 8pm
27-28.7.2019 (星期六至日 Sat-Sun) 3pm
⛪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340, $260, $200
天安門廣場門票 在 王丹网站 Wang Dan's Pag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個在我生命中很重要的陌生人(自由時報副刊專欄)
王丹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一定會有很多回憶,其中如果有一些是如此的美好,讓人每每想起就有無限的悵惘,會感到幸福而又憂傷,這樣的一生才不是白過。我覺得我是幸運的,因為總有一些情景已經過去了很多很多年,但是現在想起來,還是那麼的美好。例如我在洛杉磯寫博士畢業論文的那幾年。
那時我一個人租住在一個高層的公寓樓的16樓的一個套間裡,臥室不大,洗手間更是小到不堪回首,但是那是我至今多年漂泊,曾經住過的最滿意的地方。因為我有一個相當大的客廳,更重要的是,客廳的一面是長長的落地玻璃窗。我住的Westwood市本來就地形比較高,再加上高樓層和落地玻璃,晚上把客廳的燈關掉,就可以看到幾乎半個洛杉磯的燈火,密集在城市的和散佈在山坡上的燈火。
白天泡了一天圖書館和咖啡館寫那似乎永遠也寫不完的論文,回來後什麼也不想做了。我就常常癱在椅子上,把雙腳翹在桌子上,室內一片黑暗,但腳下的窗外,一片閃閃爍爍,撲梭迷離地把世界延伸得想像一般的長。我可以俯瞰車水馬龍,但聽不到都市的噪音。而這一切還不是最美好的,最美好的是音樂,是我幾乎每天都會在這樣的時刻聽的音樂──Leonard Cohen的專輯。足足有兩年的時間,幾乎每天都在舒適的恍惚中,啜飲著紅酒去聽的那個充滿滄桑的老男人,用他低沈的男中音吟誦的由旋律組成的詩,這個情景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之一,而Leonard Cohen,就這樣成了我生命中很重要的陌生人。
就這樣在Leonard Cohen的歌聲的幫助下,我終於完成了論文,拿到了文憑。我決定給自己半年的時間做一件最任性的事情,那就是搬到倫敦去住,而且什麼也不做,就是在那個城市裡閑晃。彷彿生命中真的有什麼連結,我到倫敦的第二天,就正好是Leonard Cohen全球巡迴演出的倫敦場次。在報紙上看到這個消息,我非常的絕望,因為一點也不奇怪地,門票早在半年前就賣光了。我曾經有衝動要到現場去等黃牛票,但是後來還是放棄了,畢竟我也不是那麼熱血的年齡了,而且,對我來說,聽現場固然滿足偶像崇拜的心理狀態,但是回到家中,自己一個人靜靜地配著紅酒聽他的歌,對我來說,更加美好。
一轉眼,他去世已經快半年了,我才想為他寫點懷念的文字。半年前他去世的消息傳來,我其實並沒有特別地悲傷,一方面是因為人總有離開的時候,而他已經是八十多歲的老人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的歌還在,我就總覺得他的人也還在。其實,我對他本人並沒有什麼了解,我只是喜歡他的歌,喜歡到可以好幾年每天都聽的地步。如此,他的人還在不在,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幾年來我也沒有那麼瘋狂地每天聽Leonard Cohen了,但是偶爾點開YouTube上我的清單,聽到他的“Suzanne ”,”Hallelujah”, 聽到“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 “Everybody Knows”, 終於就還是有點感傷。覺得一個很親近的人,就這麼不在了,心裡難免有點失落,儘管,其實他完全是一個陌生人。
Leonard Cohen跟所有的歌手都不一樣。他本質上是一個詩人,一個哲學家,一個神秘主義者。他修習禪宗,但是並不厭世;他看破紅塵,但是又有強烈的社會關懷(他有一首歌是歌詠民主的,其中還提到“天安門廣場”)。他的嗓音性感中帶有憂鬱,但是並不會令人絕望。他氣質高雅,紳士派頭十足,但是絕不會讓人感到距離。在我心中,他是完美的,一點缺點也沒有。
能夠有幸愛上這樣的歌手,是我生命中一件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