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天地萬物卡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天地萬物卡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天地萬物卡包產品中有4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Blowing in the wind ◎Bob Dylan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路程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才能讓你承認他是個男人?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haun&Ni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達文西鑄造的人造英靈。 總之她很精神!而且很成熟! 她穿著四輪滑冰鞋在戰場上奔馳, 從萬能背包裡展開終極機械臂(Utimo manipulator)戰鬥,是一個純真可憐的混合從者。 “啥,所以說我究竟是誰? 我當然是萬能天才李安納度・達・文西為了第二次Grand Order而預先鑄造好的分身,是支...
天地萬物卡包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15:36:49
【凱鈞話趨勢-生活】居家防疫快悶壞?13種超實用休閒紓壓方案,益智遊戲、烹調手作、盡情追劇、線上運動等多元休閒娛樂,讓宅在家的行程也好豐富! 台灣防疫警戒持續進行,減少出門宅在家的日子裡,很多人都被悶壞了!這次提供13種實用有趣的居家休閒紓壓方案,包含益智類遊戲、烹調手作、追劇平台、線上運動等選擇...
天地萬物卡包 在 陳煩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03 03:31:20
推薦一本我近來讀過最喜歡的書,如果你一個月只有時間看一本書,衷心希望你讀讀這本《沼澤女孩》。 ⠀⠀ ⠀⠀ ▋被神遺忘的孩子 ⠀⠀ 《沼澤女孩》自2018年出版就長踞外國暢銷書榜,中文版在2020年才推出,華文讀者終於可以一覽這本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濕地為背景的奇異小說,到底有怎樣的魔力。 ⠀⠀ 故事以...
天地萬物卡包 在 James Ho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6 23:37:08
我們常常聽見「佛法」二字,究竟什麼是「佛法」? 有了佛,他的教誨就是「法」。 法,就是全體人類的幸福,離苦得樂的道路。但是,佛祖也說過萬事萬物都沒有永恆不滅的,包括他的佛法,也有消滅的一天:「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在涅槃前的三個月,佛祖講了《佛說法滅盡經》,親自講述未來佛法滅盡的因緣。 靜坐入...
-
天地萬物卡包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9-26 12:00:04達文西鑄造的人造英靈。
總之她很精神!而且很成熟!
她穿著四輪滑冰鞋在戰場上奔馳,
從萬能背包裡展開終極機械臂(Utimo manipulator)戰鬥,是一個純真可憐的混合從者。
“啥,所以說我究竟是誰?
我當然是萬能天才李安納度・達・文西為了第二次Grand Order而預先鑄造好的分身,是支援迦勒底御主的地上最棒秘書型美少女——大家的少女達文西醬!”
身高/體重:144cm・36.5kg
出典:史實、Fate/Grand Order
地域:2017年・南極
屬性:秩序・善 性別:少女體
真名是Gran Cavallo。
(出自達文西作品裡未完成的馬雕像“巨大的馬(Gran Cavallo)”)
○黄金律(體):EX
由於小型化而使萬能的幅度縮小了,但換來的是更好的黃金律。
原來跟達文西講性別是沒意思的,現在變成少女體之後,會不會因為更接近宗教意味上的“天使”而得到更好的黃金律呢?
○加速過彎:B
從夏天的女神伊斯塔身上獲啟發的技能。
作為優秀的駕駛員,能在關鍵時刻緊急迴避。
○整備:E
用擬似靈子製作納米機器人,將其散開,讓隊伍全員回到“當初的狀態”。
最高等級的話,不僅能修復破損了的武具和受傷了的靈基,甚至能恢復到戰鬥開始時的NP起始狀態,然而受限於少女的容器,達文西無法發揮全部的力量。
○托夢於星:D
所有作為暫時的生命而製造出來的東西所擁有的希望與結論。
這個李安納度・達・文西失去了“星之開拓者”。
然而,她的靈魂寄宿了知性生命體誕生的理由,
寄宿了所有短命的事物該抵達的真理、該稱為“藝術”的東西。
(達文西這個“人類最高峰的智慧”製造出來的少女達文西繼承了她的智慧,抵達了瑪修和人造人等擁有的真理,獲得了“自己的生命是被製造出來、因而從這短命而得的達觀、客觀性”)
◆
這個行星度過幾億年月,很快將要迎來終結。
僅僅只有數萬年來進化的孩子們啊,
請你把最後的夢,給這將死之星,
給這微小卻耀眼的,幼年期的終結。
“超越界限之人”
等級:B 種類:對界寶具
範圍:無論何地 最大捕捉:無論何人
Beautiful Journey (美麗新旅途)
搭乘虛數潛航艇,無論目標在哪裡,都可以通過虛數空間之海到達,用猛烈的速度突擊,突破暴風到達新天地的“全力☆一往無前攻擊”。
本來是跨越人類與國家、文明與歷史、世界與空間之間的隔閡的移動手段,用來抵達新天地,獲得嶄新的知識。
○性格
與達文西基本相同,只不過少女性較強一點。用詞會較為柔和,有時會混著像女孩子的語尾。
回應別人、話語的根底裡,
不是“作為教師、智者從上而下地教導”,
而是帶有“作為今後想學習世間萬物”的學生感覺。
就像是纏著你要你“給她講故事”的少女。
達文西與其他英靈不同,作為從者她也算得上是探索心、上進心的化身。就算只是一個已死去的人的夢,他也是在現代(現在)活過的人。
小達文西的存在方式也沒有改變。她為了盡自己全力獲得最好的成果而日夜奔波。雖說如此,她對輸出沒以前強大的自己也有不滿和不安。
“我,能做到以前的我那樣子嗎?”
說出來的話就像是這樣子吧。
就算她繼承了以前達文西所有的記憶,那也不是小達文西的親身經驗。
所以她才憧憬
“和迦勒底的人員一起度過了一年”的她。
而且,她也很焦慮。
她抱有一種責任感,迫使她一定要創造出足以與原來的她匹敵的回憶,足以媲美她、讓自己引以為豪的功績。
“為了守望第二部的旅程而製造出來的人理。”
達文西製造出來的人造英靈。
蒙娜=卡德門。(譯注:卡德門出自於卡巴拉教中的亞當=卡德門[Adam Kadmon],意思是原初的人亞當)。
人理燒卻一事之後,達文西當然預想了“2017年之後的隱患”,而把自己拷貝了。
達文西在沒有御主的情況下(製造了自己的人偶,然後將此定義為御主)能在迦勒底一直行動,都是靠迦勒底的供電。
她考慮到如果探索的旅程要到迦勒底之外的話,需要一個能代替自己支援御主的“替身”。
毫無預警地,因為拉斯普京,迦勒底召喚成功第三號例子李安納度・達・文西退去了。
之後,就由這個小達文西繼承了。
小達文西與其說是英靈,不如說像是人造人、魔偶之類的存在。她無需御主,能作為一個人類而行動。然而她的壽命短暫,大約一年後就得迎接所有機能停止的命運。
達文西和小達文西各自從一開始就知道這件事。小達文西對於自己的活動時間沒有任何不滿和懼怕。她只是微笑道“生命便是如此。”
她在故事裡說著“想聽聽新的事物”並不是處於人生的遺憾或不成熟,而是想在留給她僅有的時間裡,知道更多“美麗的事物”,抱著如此的探求心和憧憬。
因為小型化,萬能性減少了,但,
這也只是“孩子的手一般都夠不著架子上面對吧?就是這麼一回事”這種程度的小問題。知識領域的幅度(範疇)沒有變化,只是手夠得著的地方變少了,僅此而已。
如果長時間專注於完成某件事,她也能做到以前達文西做得到的事。
只不過小達文西,沒有“那麼充裕的時間”。
#FGO #達文西
天地萬物卡包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Blowing in the wind ◎Bob Dylan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路程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才能讓你承認他是個男人?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一隻白鴿要飛潛多遠的海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找到一片沙灘安靜沉睡?
Yes, and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balls fly
噢,會有多少砲彈飛過天空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在他們被永遠禁止之前?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而答案呀,吾友,隨風飄盪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就飄盪在風裡
Yes, and how many years must a mountain exist
噢,一座山要矗立多久年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在它被沖刷成大洋之前?
And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要有多少人誕生與死亡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在他們被允許自由之前?
Yes, and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噢,一個人要轉過幾次頭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才能假裝他從未看見那些苦難?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呀,吾友,隨風飄盪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就飄盪在風裡
Yes, and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噢,一個人要奮力仰望多少次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才能看見他心中的天空?
And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又要擁有多少耳朵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在他聽見人們哭泣之前?
Yes, and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 he knows
噢,究竟還要有多少生命被奪去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他才會知道太多人已經長眠?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呀,吾友,隨風飄盪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就飄盪在風裡
-
◎作者簡介
Bob Dylan,本名Robert Allen Zimmerman,1941年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創作歌手、作家、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狄倫是二十世紀以降西方樂壇最受尊崇、影響力最大的創作歌手,在《滾石雜誌》評選的「史上百大創作歌手」名列第一。他不僅繼承吟唱詩人的民歌傳統,亦能融會古今,緊扣時代意識,翻轉語言質地,徹底改變了民謠的風貌。又與搖滾結合,打破樂種藩籬,成為青年叛逆文化的旗手。同代人風行草偃,觸發了西方流行樂的巨大變革。其後一度回歸鄉村樂與草根歌謠,並漸次鎔鑄各路樂風,賦傳統以新意,亦帶來極深遠的影響。
畢生獲獎無數,包括十一座葛萊美獎(含一座終身成就獎),並曾以電影主題曲獲奧斯卡獎與金球獎,1988年進入搖滾名人堂。2008年以其「歌詞創作飽含特出的詩的力量,對流行音樂和美國文化帶來深遠影響」獲普立茲特別獎。
2016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位獲此獎項的音樂人。瑞典學院表彰他「在偉大的美國歌謠傳統裡創造了全新的詩意表達」。
狄倫迄今出版逾三十張錄音室專輯,並著有小說《狼蛛》(Tarantula)、自傳《搖滾記》(Chronicles: Vol.1,中文版由大塊文化出版)。他也是業餘畫家,曾出版畫冊多種,並有鑄鐵裝置等藝術創作。
《巴布.狄倫歌詩集》收錄了狄倫1961至2012年間創作的386首歌詞,中英文對照,依31張專輯次序整理,其中多首經狄倫親手重新編輯。《紐約時報》謂:「狄倫作為一位歌手而足以躋身文學史,這部書便是最有力的證據。」
(簡介取自大塊文化《巴布.狄倫歌詩集套書》)
-
◎小編淵智賞析
這首〈Blowing in the wind〉想來大家都不陌生,作為Bob Dylan最被人記得的歌之一,從1963年發行以來,深深地影響了全世界整整一世代的人。臺灣自然也不例外,楊弦的〈江湖上〉便是向此歌致敬的衍生之作之一。Bob Dylan的許多歌曲,除了對音樂的實驗,也在其中納入了許多對於人生、社會的深刻思索,這也使得他在2016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也是第一名獲得該獎的歌手,此舉一出無數人驚訝之餘,卻也紛紛表示能理解此一選擇。然而,即使有著這樣的光環,Bob Dylan卻在半年後,才親自領取此一獎章。在許多人譴責他傲慢無禮的同時,卻也得以讓我們看見他如何視這些榮譽如浮雲,也讓我們在他身上,真真正正地體會到了何謂「吟遊詩人」的姿態。正如Bob Dylan曾在1969年的訪談中說過:「我只把歌詞看成用來唱的東西,真正重要的,是字句依附的音樂。我寫歌,是因為我總得有些什麼可唱。這是紙上的字句和歌曲的差別:歌在空中轉瞬即逝,紙頁卻能長留。一位偉大的詩人,比方華萊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 1879-1955)未必能成就偉大的歌者。一位偉大的歌者,像是比莉‧哈樂黛(Billie Holiday, 1915-1959),卻總是能夠成就偉大的詩人。」*
回到歌詞,整首歌分成三段,每段的結構近似,由三個問題開始,並以「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答案呀,吾友,隨風飄盪/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答案就飄盪在風裡」作結,彷彿屈原面對世間種種萬物所賦之《天問》,差別在於Bob Dylan問的問題並不像屈原那樣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一直問到神話傳説乃至聖賢兇頑和治亂興衰等問題。Bob Dylan的問題如此簡單,在三段分別開頭的第一個問題,他只問了白鴿、高山和天空,接著便回過頭來,以此自然現象的推移隱喻接力至人的存在:和平與戰爭、自由與囚禁、死亡與生命,這三件事幾乎便是人類有史以來永恆的命題,然而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我們卻似乎依然陷於這樣的困境,無法脫身。Bob Dylan歌中所建立的世界,便不僅僅只是當代,而是只要人類存在一日,便永遠無法迴避的。也正因如此,他的歌反應的世界觀永遠不會過時,在一個吟遊詩人走在風裡時,他所歌唱的一切,也正隨著風,垂問著一切尚在變動的事物、一切人的行動,而這些問題,也正問著我們:究竟人類能否為人類自身造成的苦難負起責任?
-
參考資料:
馬世芳〈以歌詞躋身當代文學史——談巴布.狄倫的創作歷程〉
--
美編:浩瑋
圖源:浩瑋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當代詞選#西洋詞選#巴布狄倫#隨風飄盪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9/20210916.html
天地萬物卡包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拿出冰箱珍藏一年多捨不得喝、一瓶兩百多的啤酒頭2019年度啤酒:百代摩卡咖啡啤酒。
⠀⠀
與愛莎尼亞超強啤酒廠Põhjala合作,加入福灣巧克力可可碎與SIMPLE KAFFA咖啡,Imperial Baltic Porter酒體,預期中的烘焙堅果香與堅強的紅色果實酸香,木質調與甜香草,厚實深沉。
⠀⠀
還沈醉在14.5%的高酒精......ㄟ馬的是福灣?我一個有女兒的媽媽居然喝了福灣?吳大寶你政治不正確還讓它融入你的血液?ㄟ可是啤酒頭跟SIMPLE KAFFA釀的還真好喝,乾淨利落卻又充滿聖母溫暖懷抱。右手繼續拿酒杯往嘴邊送,左腦批判往日福灣幹了哪些壞事。
⠀⠀
還記得福灣事件後,福灣第一篇貼文主題是屏東可可農的辛苦結晶;李蒨蓉阿帕契打卡事件關粉絲團後,第一篇貼文是耶誕節的佈置照片。
⠀⠀
可可農沒錯,而且也需要靠跟買家契約協定來穩定收入,沒了福灣的收購,那屏東可可農也不好過;耶誕節可是全家和樂團聚的日子,連酸民都喚起良知不忍按怒。
⠀⠀
吳寶春在五百年前中國道歉文後,近期線上課程推廣貼文與腹肌麵包包裝設計抄襲道歉文底下還是各種滾回中國的留言。
⠀⠀
吳寶春現在在台灣有八家店,海外不知道,不過既然你選擇了中國,那就選擇了承擔背棄台灣,欸嗚欸嗚欸欸嗚嗚嗚喔喔沒有人會同情。
⠀⠀
如果我能在事前知道手搖飲料店用的是林鳳營,那我就會跳過。但我還是因為方便省事去了小七,去了家樂福。
⠀⠀
人生好難,如果能簡單點,如果什麼事情都能用好吃跟不好吃、好喝或不好喝來解決一切,那我也不會活到43歲還在苦惱要怎麼教小孩。
⠀⠀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爲歡幾何?希望一切不是我的婦人之仁與過度的鄉愿。
⠀⠀
ㄟ,沒有煙燻味的摩卡咖啡斯陶特還真好喝。
天地萬物卡包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怕死、怕失去自由、怕害到別人的人文詮釋》 /曾昭旭
曾昭旭老師是我高一的國文老師,當時對老師的崇拜,幾乎讓我在高三分組的時候,認真考慮要報考師大國文系為第一志願。
雖然最終仍然跟著大潮流走,念了理工,但是影響所及,我在大學一年級的中文課,只會用文言文作文,我的大學同學們應該都還記得。
感謝社群軟體平台的幫助,在我退休之後,加入了高一同學會的Line群組,又與曾老師聯繫上,得以經常閱讀到老師所寫的文章,私下也會向老師請教,得到老師的指點。(如果想要了解曾老師的話,歡迎自行Google上網搜索。)
我今天看到老師的一篇文章,談到中西文化對此次疫情的影響,在美國和台灣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做法。老師從文化的角度,來分析兩者的缺失,並提出撥亂反正的辦法。
徵得老師的同意,與我的臉書朋友們分享。大師之作,切勿錯過。
《怕死、怕失去自由、怕害到別人的人文詮釋》 /曾昭旭
1.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怕
回顧疫情,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中西差異:
首先,關於戴口罩,台灣可能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地方。加上勤洗手、少出門、與人保持安全距離,合稱防疫新生活。這種軟封城可說是繼上階段的成功加零之後,今年五月以來僅花70天就能把這波疫情壓下來的主要因素。令國外輿論在譏諷台灣過於自滿之後,不得不再度稱讚台灣的防疫能力。而反觀西方人則是對戴口罩非常反感,視為妨礙自由與人權。即使疫情高張,病亡甚眾,仍然要走上街頭遊行抗議,或者不戴口罩群聚飲酒(許多西方人視上酒館為生活必備)。頗令台灣人感到不可思議。
其次關於打疫苗,台灣人多半非常緊張怕打不到,以致連少量殘劑都爭先恐後搶打,天天質問政府為什麼不早買夠疫苗?反觀西方人(如美國)卻疫苗過剩,要用種種方便服務、實質獎勵吸引人民來打;卻還是有一半的人質疑疫苗,選擇不打。以致美國至今完成兩劑疫苗的覆蓋率才50%左右,難以達成群體免疫。也讓台灣人感到匪夷所思。
試問隔一個太平洋,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雖然因素甚多,但主要的恐怕還是文化差異,才使得台灣人(代表中華文化)和美國人(代表西方文化)普遍所怕不同,所以面對疫情,也才有這麼不同的反應。
這文化差異我們很容易想到的就是中國人包括台灣人比較戀生怕死。這看法雖然似嫌粗糙,卻並非沒有道理。中國人常諱言死(連醫院大樓都沒有四樓),俗語更是直說「好死不如賴活」。真的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會賴活的人,無論環境多麼惡劣都能堅靭地活下去,人還愈活愈多。即使病痛纏身,常跑醫院,每天吃一大堆藥,還是要活。就更不用說病危之時,家屬幾乎無例外地要求醫生用盡一切手段去急救挽回了(而不管是否徒增病人的苦痛)。所以在台灣,洗腎、葉克膜、達文西手臂、鼻胃管灌食、插管、CPR急救等等都有濫用之嫌。遂產生醫藥愈發達,不健康餘命愈長且愈苦痛的荒謬現象。真是執著於賴活到完全沒道理的地步了!那麼,過度緊張於執行防疫新生活是否也是其中一環呢?
當然,這種戀生怕死的所謂文化影響,早已不是中華文化的本來精神。相對的,西方人愛自由而不在乎染疫死亡(所謂不自由 毋寧死),延伸到也不在乎傳染給別人害別人死亡,其實也已經是西方文化精神的墮落;變質為寡頭的個人主義,也並沒有比中國人的戀生怕死好到那裡去。總之,只要是從怕出發,不管是怕死還是怕失去自由,都一樣是文化的變質墮落;只是因文化性格不同,所以墮落也有不同形態罷了!
2.文化精神異化變質衍生種種心理恐懼病痛
原來中國人容易戀生怕死,是因中華文化根本就是一種生命精神,引申之也包括道德精神。狹義的生命精神是指一種肯定生命的存在與求生存的靭性彈性、適應力包容力;用一句白話表示,就是「無論如何都要活下去」。但廣義的生命精神則要進一步問活下去所為何來?答案就是去創造生命存在的意義價值,或說去立人達人愛人,亦即充分地自我實現。此即名曰道德性或理想性。用一句白話表示,就是「一旦活得下去,立刻就要求要活得優美」。亦即:生命主體性一定要自覺地發展出道德性來,才是真正的主體性(真我);否則,停留在努力求生存而忘了善用生命以創造意義與愛,生命精神就會失落,退墮到以維持形軀肉身的生存為唯一目的,遂衍為荒謬的戀生怕死心態。其所以荒謬,即在長生永不可得,戀生終必無望,所執只是假我。於是怕死之情也就永不能解除;人生將永只有苦而無樂,反成生命的實質否定。以否定生命(放棄意義之創造)來貪愛生命,此所以為矛盾荒謬也!
至於西方人之愛自由,首當釐清此所謂自由到底是指什麼?原來和莊子所謂逍遙、佛家所謂自在大大不同,而實指一種生存權或基本人權。如羅斯福總統許諾美國人四大自由,總言之實即生存權也。又如西方許多國家的國歌,歌詞大都提到與敵人鬥爭以爭取自由,甚至充斥血腥殺戮(法國國歌足為代表),主題實即國家民族之生存也。但此所謂生存,意思卻和中華文化脈絡下的生存不同:中國人是指素樸的形軀生存,意義是好活用此身以進行道德創造。但在西方文化(姑以基督教文明為例)的脈絡下,人身並無主體的身分(上帝是唯一的主),而只是上帝的工具。上帝頒布律法與上帝之國的藍圖,人則納入此律法結構中享生存生活之權利以盡為上帝服務以依上帝藍圖建構地上之國的義務。換言之,人的自由只是上帝誡命與法律規定下的行動自由(可稱為廣度的自由,與中華文化脈絡下之心靈主體自由或深度的自由不同),目的是藉此善盡待奉上帝的義務。因此,若忘記善盡作上帝博愛工具的責任,自由便會退墮為自我中心、自私任性,到玩法弄權,背叛上帝律法的地步。這當然是西方文化精神的變質異化,於是神化為魔,假冒上帝之名而實行魔鬼之事。西方近代的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掠奪世界資源以自利,皆其流也。
3.文化退墮之病仍當用文化療癒
以上分析中西文化異化退墮的不同脈絡,而同歸於有所怕的虛弱心理。而不管怕什麼,都可總說為怕死(請參考前著《論生與死的詭譎相即》一文),亦即怕我之不存在;只是西方人的存在觀是「我自由故我在」(自由本質即生存權),中國人的存在觀則是「我活著故我在」(活著即一切可能之基礎)罷了!
而不論中西,其生命的存在都是要指向意義價值之實現的,差別只在實現的形態不同;在中華文化是善用形軀以作道德創造,在西方文化則是享自由人權以盡為上帝愛人工具之義務。所以,當其退墮為執小我自私的時候,都同樣會有假上帝或道德之名以自我文飾的虛偽。在中華文化脈絡是假借仁義之名而實則忘義逐利(孔子云:「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在生活中,無論親子友朋乃至政府人民,口口聲聲為你好而實則以威權干涉宰制,不知尊重人權者多矣。在西方文化脈絡,則是假冒上帝之名而實則叛神歸魔(如浮士德出賣靈魂與魔鬼交易);在社會與國際,自以為秉上帝旨意而對異國異族異教徒橫施歧視侵畧迫害滅族之暴行,不知衆生平等,皆當為上帝之博愛所蔭庇者亦多矣!於是落到疫情的面對,在西方美國,遂有將自我自由無限上綱而敵視戴口罩者、排斥亞洲裔(誣之為病毒源頭)之表現。在台灣,則有將戴口罩以免害別人被傳染之道德立場無限上綱,自居於道德優位而對不戴口罩者輕予指責,橫加干涉,教訓之餘,甚至還施予霸凌懲罰。這些實都是假自由假關懷、假正義假道德的表現,雖中西形態有異,其屬假冒為善則一也。
那麼,對這些因文化精神泯失扭曲變質而形成的病痛(其病徵則可總結為怕之一字,即《大學》所謂:「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也),要如何才能得到療癒呢?而答案無他,就是回到文化發展的堵塞處重新求其通罷了!在此要點有二:一是問你的文化發展是因何堵塞的?二是那要如何才能彌補前愆重新走通?
先說中國文化這一面,問題乃出在由內聖(個人心性修養以成為仁者愛人的君子)跨到外王(事實上能普遍且有效地愛到眾生)時被卡住了,使得愛傳不過去,或在傳過去時愛變質為非愛。為什麼會如此?則因太容易用愛籠罩一切(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而忘了現實上人我有別,當尊重對方的人權或自由意志。遂導致以道德、以義理、以愛傷人,而受傷者還得因感情故委屈忍受。子女忍受父母,父母也得忍受子女,愛之互動竟成互相折磨,遂成中華文化體中的普遍陰暗。那麼當如何彌補此文化體的漏洞呢?簡言之就是當從西方文化得到尊重人權(西方文化脈絡下之廣度自由)的啟發與覺悟、肯認與實踐。由家庭以至於社會、國家,次第皆然;然後從修身開始推擴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外王事業才能走通;這當然進一步包涵現代社會、政治體制的合理運作,即所謂民主也。
再說西方文化一面,問題乃出在人僅自居為上帝的工具與僕人,生活在依法行政的體制運作中,只與認知理性相關,卻把價值問題丟給宗教,感情問題丟給文學藝術,自己只屬宗教文學藝術的受蔭庇者或受益人(西方人普遍有對教士與文學藝術家的崇拜情結),而不知自己也可以是生命感情與道德價值的主體(這當然須經一番自覺的工夫修行)。於是生命主體沈隱成為佛洛伊德心理學中的黑暗本我,當宗教法律與文學藝術的帶領薫陶力衰退,便會冒上來成為自利相爭的亂源。何止遺忘上帝的仁慈(仁慈更高於正義),更且將自私自利合理化為生存競爭的正義(達爾文的進化論、美國理直氣壯的所謂國家利益、美國優先)。遂致擾亂世界,各奉自己的上帝伸展自己的權利,而難以分辨誰屬上帝誰屬魔鬼了。那麼當如何彌補此文化體中的漏洞呢?簡言之就是當從中華文化得到主體自覺(中華文化脈絡下之自由,即道家禪宗之深度自由也)的啟發與覺悟、肯認與修行。啟動仁心的自覺,以培養根本自信,拓展宇宙心胸,超越一己一族一國一教的局限而直通上帝博愛的本懷,以天下為己任,為萬世開太平。這樣才能真走通依上帝心中的藍圖(大同世界?)以建設地上之國的康莊大路。
當然,以上提示的彌補療癒之道,實質上就是中西文化兼取其長的會通之路。這激盪會通事實從馬哥孛羅、利瑪竇東來就開始了,其間迂迴曲折、辯證跌宕,至今未已,也許才是又一波的方興未艾,而必蔚為未來世界文化發展的主旋律,吾人且拭目以觀,靜心以待。
2021-8-22 4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