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天地無用第六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天地無用第六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天地無用第六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天地無用第六期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0309 黃偉民易經講堂 人人都困! 今日做社會良心固然困,但做忠誠廢物何嘗不困? 這個時候,北京放出「忠誠廢物」這個說法,在香港真是一石捲起千重浪! 香港有民主派、反對黨的時候,忠誠很重要,因為議會要數人頭,過政策,還有同群眾搞統戰;但當民主派已經全在獄中,議會已剩下建制派,政府議...

  • 天地無用第六期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09 17:04:04
    有 125 人按讚

    20210309 黃偉民易經講堂

    人人都困!

    今日做社會良心固然困,但做忠誠廢物何嘗不困?

    這個時候,北京放出「忠誠廢物」這個說法,在香港真是一石捲起千重浪!

    香港有民主派、反對黨的時候,忠誠很重要,因為議會要數人頭,過政策,還有同群眾搞統戰;但當民主派已經全在獄中,議會已剩下建制派,政府議案必然通過,也毋須辯論的時候,單是忠誠已經不值錢,廢物的特質,就彰顯出來。

    忠誠是自己說的,廢物卻由主子判斷。

    不懂廣東話那班紫荊黨,在步步進逼。

    這個時勢,單靠叫幾聲愛國愛黨,呃唔到食了。總要證明下你的存在價值。

    對廢柴而言,這就是困局了。

    看「困」字,一棵樹木,關在四面銅牆鐵壁之內。樹木的天性,本來是伸展枝葉,但困入室內,活力完全被扼殺,伸展不開,也無法從外界攝取資源,成長停滯。

    《周易》第四十七卦,澤水困卦。

    上卦兌為澤,下卦坎為水。澤,代表湖泊沼澤,本應有水,但困卦的卦象,水在澤下,象徵澤中的水,在湖底下流失了。澤中無水,人在湖底,四面峭壁,叫天不應,叫地不聞,成了困局之象。

    困卦,是跟著萃卦和升卦而來的,升到盡頭就是困。

    人生有很多困。

    為勢所困,為錢所困,也有為情所困。

    情,又包括親情、友情、愛情等等。

    《序卦傳》的邏輯是這樣的:
    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井逆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置身困局的人,都想革命,推倒一切,重新來過。但《周易》告訴我們,困卦和革卦之間,有一個井卦,開井,找到新資源,才有機會革,革故鼎新,再造乾坤。

    困乎上者必反下,澤中無水,所有有形無形的資源都枯竭,這個時候,必反下。

    反,即返,回歸基本點。上面受困了,就要思考,是不是還有其他資源在深藏呢?反,也就是地雷復卦的復,找回初心。

    外在的名、利、人際關係,都沒有了,就是困乎上。外面行不通,回過頭來另覓門路,故受之以井,要開發新資源。

    水,不一定來自天雨,地下原來都有水源。

    挖井,就是開發潛在資源。開井成功,接通地下泉脈,資源再現,困局便得以解決,重寫遊戲規則,這就是革故鼎新了。

    人間再造乾坤,其因緣就是困。困,才會思考在地下沉潛的新資源,井卦。

    澤水困卦,水風井卦,兩卦相綜,互為一體。

    困卦是推動革卦的主因,所以,困是創新的先兆。

    上天要造就你,先困住你,你才可能遇到創新的機會。

    《雜卦傳》說:
    井通而困相遇也。

    井挖通了,地下水源源不斷,解決了困卦澤無水的現況。困相遇又是什麼意思?

    《周易》提到的遇,都是天風姤卦的不期而遇。

    不期而遇,不是你可以計劃到的,可預期的。

    天風姤,邂逅,你將會有這個遭遇。喜歡不喜歡,都由不得你。我們只有面對,設法解決。

    危機會造成對現狀的衝擊,破壞你的安全區,但不一定會造成毀滅,我們要思考如何把它化為轉機。

    這就是困、井、革、鼎,四卦卦序的含義。

    困,是革的先兆,革是創造新文明的機緣。機緣,是因為困境而激發。

    《雜卦傳》用另一種角度來看待困卦,將上天的詛咒化為祝福。

    困卦的處境,和姤卦的邂逅一樣,很可能是「天地相遇,品物咸章」的大好時機。逼著你變。變才有通的可能。

    困相遇,人在困境,才會有奇遇。

    孔子對困卦充滿期待,將它列入憂患九卦之中。

    置身衰世,要好好研究這九個卦。

    第一個是天澤履卦,
    第二個是地山謙卦,
    第三個是地雷復卦,
    第四個是雷風恆卦,
    第五個是山澤損卦,
    第六個是風雷益卦,
    第七個是澤水困卦,
    第八個是水風井卦,
    第九個是巽為風卦。

    孔子在《繫傳下傳》說:
    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
    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
    困以寡怨,井以辨義。

    困是德之辨,井是德之地。那它們如何幫助修德呢?

    人在困境,才分辨到誰是君子,誰是小人。太平盛世,順順利利的時候,大家都差不多,人人都是忠臣孝子。但當生存出現問題,生死關頭,平常的偽裝便會剝除,真面目才自然流露出來。時窮節乃見,也就是這個意思。

    「窮則變,變則通」是《易經》的信念。困是窮而通,因為沒路了,走不下去,就要尋找新道路。

    井卦是德之地,期望我們在自己最能發揮的地方,深入鑽研,就有機會突破困境,甚至改變世界,因為井卦之後,就是革卦,無論新的科技發明,人文創作,思想突破,都可以改變世界。

    困卦通達,井卦突破。

    改善世界,是遷善,是從井卦的「居其所」而來。

    井,象徵最有價值位置找到了,就在那個崗位上努力。居其而而遷,這種安靜專注的工夫很要,井水是靜的,井的位置是德之地,最佳的修行道場。

    困的運用就是寡怨,人在困境,一天到晚怨天尤人無濟於事,只有運用困卦的智慧,不作抱怨,不在散播失敗主義的情緒。

    井以辨義,運用井卦開井供水,給天下人飲用的精神,明辨大義,為人之所當為。

    困,是德辨,井又以辨義。困井兩卦,都強調一個「辨」字。人生在世,要懂分辨。辨善惡,辨是非,辨成敗。

    困卦卦辭:
    困。亨,貞,大人吉,無咎。
    有言不信。

    卦辭首先強調,亨。

    這就是《周易》的正面積極精神。困而能亨,因為下卦坎,雖身在險境,但上卦是兌。兌為悅,身在險境,仍然要從容對待,為的就是未來的亨。

    有困境的磨練,將來才會亨通,但前提是貞,要正,不能不擇手段。

    很多人因身在困境,為了脫困而不擇手段。那就一世都翻不了身。愈是困境,愈是艱難的時候,愈要堅持正道,這個是《周易》不斷強調的基本原則。

    小人為了生存,守不住貞德。但大人,做大事,領導時代的人物,反而困境是修行的機會。

    小人,君子,大人,這三層結構中,在困境時,對做大事的人,能夠亨,能夠貞,最後突破困境,所以吉。

    吉,是卦的保證,最後還加上無咎,不會有後遺症。

    大人,做大事的人,最後能吉。不過,過程中,有言不信,講什麼都無用,困境中無人會信你。

    困卦《大象傳》:
    澤無水,困。
    君子以致命遂志。

    澤無水,這是困卦的象。
    致,在困局中,將僅存的一切發揮到極致。

    致命,是指人在面對天命的大形勢,在強大壓力下,投入全部身心,絕不畏縮。

    遂志,即使遭遇重大挫折,都沒有放棄原先的抱負。不管環境多惡劣,都堅持信念,不會隨便放棄既定目標。

    致命遂志,是天命跟人志,環境大形勢跟個人奮鬥意志之間的呼應。

    觀察天命時機,立定志向,不要因天命對你不利就放棄志向。

    人在困境中,更可以深刻反省人命、天命跟抱負之間的關係。

    有時候,雖然形勢比人強,仍要努力找出路,這就是致命遂志。

    我們參考《易經》的智慧,應付今日的困局。

    困而能亨,改革先兆!

  • 天地無用第六期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1-26 13:21:38
    有 48 人按讚


    二十多年前,我和沈向洋等人一起從零開始,創辦了微軟亞洲研究院。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已在另一職業領域內深耕十年,而這位老朋友也告別了微軟,迎來了人生的新篇章。他說,在微軟工作的二十三年對他有非凡的意義,給他帶來巨大的成長和寶貴的回憶。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文章整理自沈向洋自述,他思考了多年來的工作經歷,總結了自己在職業生涯中學到的七個經驗教訓。

    職業生涯中的七堂課

    文章來源 | AI科技評論(ID:aitechtalk)

    1.你不能什麼都做(要專注)
    2.要拓寬,先深入
    3.會講故事很重要,對工程師亦然
    4.定位是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5.把握可控的,留心可見的
    6.專注於項目,而不是名頭
    7.走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在我剛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機器人學博士學位時,我的職業目標是成為一名電腦科學教授。我將説明年輕人學習電腦知識,並為這個領域貢獻世界級的研究成果。

    我渴望成為和我的導師 Raj Reddy 一樣的人,他教給了我一些人生中最重要的知識。當時一切準備就緒,我想我會在大約十年內成為終身教授。

    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後來做的一系列選擇讓我離這個目標越來越遠。作為事後諸葛亮,我發現我一直被另一種力量驅使著做出了這些選擇。

    幾年前,數學家 Richard Hamming 發表了一次主題為 You and Your Research的演講,這次演講觸動了我。他問道:“你所在的領域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如果你所做的並不重要,如果你認為它不會產生重要的成果,那為什麼還要做這件事呢?”

    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會樹立一個特定的職業目標:成為一名經理,成為一名副總裁,並且不斷朝著目標前進。相比於“我想要什麼?”也許我們應該問自己,“我的領域需要什麼?”

    如果我們這樣做,Hamming 提出的追隨最重要問題的建議可能會把我們帶到我們應該去的地方。

    以下是我在追求這一哲學過程中學到的七個經驗教訓。

    ┃第一課:你不能什麼都做

    剛從學校畢業時,我就決定在一家致力於虛擬實境(VR)的初創企業工作,在當時,VR 是一項遠遠領先於時代的技術。

    在初創企業,所有的事情都必須你自己做,甚至這樣都遠遠不夠。在那個時候,我有了一個孩子。我很快意識到照顧孩子和創業這兩件事是不能同時兼顧的。我選擇了照顧孩子!

    我第一次意識到,我的時間和精力並不是無窮無盡的。你不能一次做所有的事情。

    ┃第二課:要拓寬,先深入
    在微軟研究院(MSR)成立之初,我就加入了它。不知何故,我覺得這將是一個可以開拓新天地的地方。

    我遇到了很多像 Rick Szeliski 這樣的非凡人物,是他們教會了我在電腦視覺中深入研究運動估計等基本問題的重要性。我學到了當你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理解它,以一種令人信服的方式來書寫它,並且真正把它做好,這將會給你帶來巨大的進步。

    我和 Rick 一起寫了很多文章,這裡面有一篇文章名為Creating Full View Panoramic Image Mosaics and Environment Maps,發表於 1997 年。今天,當你用手機拍攝全景照片時,你可能正在使用我們的演算法!

    尋求重要的問題、解決棘手的挑戰,這就是通往領導的道路。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並讓這成為自己的個人標籤,然後再擴展知識的廣度。

    ┃第三課:會講故事很重要

    在科研、商業和生活中,你交流你的想法的方式可能比工作本身更重要。

    我從電腦圖形學和交互技術領域的 TED——SIGGRAPH 中學到了這一點。十多年來,SIGGRAPH 教會了我才能的新標準。

    即使作為工程師,在做技術演示的時候,你也需要通過講故事來向同事解釋你的想法,激勵人們去推進你的工作。如果沒有人相信,即使你做的工作再好也是無用功。

    ┃第四課:定位是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我決定在北京擔任新的 MSR 實驗室主任,在四年多的時間裡,我真正瞭解了成為一名負責人意味著什麼。

    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實驗室應該做到怎樣才算成功。我們是第一個在中國成立實驗室的跨國公司!我們制定了三個目標:(1)推進電腦科學領域的發展;(2)為微軟的產品貢獻技術;(3)造福中國學術界和本土產業。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我們不懈地努力。在早期,我們定義的成功標準是使實驗室處於領先地位。我在中國的同事們將把 MSR Asia 變成世界領先的實驗室之一。所以,明智地定位你的目標。

    ┃第五課:把握可控的,留心可見的

    我被要求回到美國並加入 Bing 專案,擔任產品開發副總裁,儘管我在專案管理、測試和開發方面幾乎沒有工程經驗。對當時的微軟來說,Bing 是一項新的工作。我必須重新學習最基礎的知識:項目如何活下來、如何快速學習和增值。

    我發現解決 Bing 專案中最重要的問題需要深入的研究知識:搜索品質機器學習和分散式系統,而我們只有 2 個相關研究人員。因此,我回到 MSR 並招聘了 50 多個人。

    面對競爭對手 google,我們經驗匱乏的團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我們堅持不懈地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在研究過程中,團隊成員經常產生分歧。在這段時間,我總結出一句話:“把握可控的,留心可見的,不管其他。”人們很容易被沒有意義的事情所激怒,也經常會把自己困在那些不能解決的問題上。你必須先看看你的身邊在發生什麼。如果你不能後退一步觀察全域,那你什麼也不能做。

    ┃第六課:專注於項目,而不是名頭

    在 MSR,我遇到了圖靈獎獲得者、偉大的技術領袖 Jim Gray。

    我曾經問過 Jim:“你在 MSR 和 SQL 都工作過,你似乎從不擔心自己是在產品團隊還是研究團隊”

    Jim 的回答是,你不應該以你的頭銜來定義你的職業生涯。他說:“我跟進的是能產生影響的專案。”他並不關心自己在產品團隊還是研究團隊。

    相反,他會思考有什麼有趣的項目可以做,以及有什麼團隊可以一起解決重大難題。不要陷入頭銜的泥潭,相反,潛心沉入研究吧。

    ┃第七課:走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無論在職業道路的哪個階段,你都會做很多事情,你會做決定,你會編碼,你會創造,你會實現。但比這些更重要的是,你會是誰?你會因為你是誰而為人所知?

    很久以前,當我還是一個年輕的中國學生的時候,我接觸到了孔子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字面意思是走在路中間,保持你的方向。

    對我來說,孔子所教東西的本質是要在各方之間保持平衡,傾聽、體貼和尊重。人們可能是極端的,並且不知道他們的極端立場是否正確。

    不要過河拆橋。你永遠不知道哪位同事會成為你的下一任老闆,哪位實習生會繼續創造下一個獨角獸。

    寬宏大量,敞開心扉,友善仁慈。

    你永遠不知道前方等待你的是什麼。也許有一天,我會成為一名更好的教授。

  • 天地無用第六期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1-26 13:09:00
    有 2,668 人按讚


    二十多年前,我和沈向洋等人一起從零開始,創辦了微軟亞洲研究院。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已在另一職業領域內深耕十年,而這位老朋友也告別了微軟,迎來了人生的新篇章。他說,在微軟工作的二十三年對他有非凡的意義,給他帶來巨大的成長和寶貴的回憶。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文章整理自沈向洋自述,他思考了多年來的工作經歷,總結了自己在職業生涯中學到的七個經驗教訓。

    職業生涯中的七堂課

    文章來源 | AI科技評論(ID:aitechtalk)

    1.你不能什麼都做(要專注)
    2.要拓寬,先深入
    3.會講故事很重要,對工程師亦然
    4.定位是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5.把握可控的,留心可見的
    6.專注於項目,而不是名頭
    7.走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在我剛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機器人學博士學位時,我的職業目標是成為一名電腦科學教授。我將説明年輕人學習電腦知識,並為這個領域貢獻世界級的研究成果。

    我渴望成為和我的導師 Raj Reddy 一樣的人,他教給了我一些人生中最重要的知識。當時一切準備就緒,我想我會在大約十年內成為終身教授。

    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後來做的一系列選擇讓我離這個目標越來越遠。作為事後諸葛亮,我發現我一直被另一種力量驅使著做出了這些選擇。

    幾年前,數學家 Richard Hamming 發表了一次主題為 You and Your Research的演講,這次演講觸動了我。他問道:“你所在的領域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如果你所做的並不重要,如果你認為它不會產生重要的成果,那為什麼還要做這件事呢?”

    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會樹立一個特定的職業目標:成為一名經理,成為一名副總裁,並且不斷朝著目標前進。相比於“我想要什麼?”也許我們應該問自己,“我的領域需要什麼?”

    如果我們這樣做,Hamming 提出的追隨最重要問題的建議可能會把我們帶到我們應該去的地方。

    以下是我在追求這一哲學過程中學到的七個經驗教訓。

    ┃第一課:你不能什麼都做

    剛從學校畢業時,我就決定在一家致力於虛擬實境(VR)的初創企業工作,在當時,VR 是一項遠遠領先於時代的技術。

    在初創企業,所有的事情都必須你自己做,甚至這樣都遠遠不夠。在那個時候,我有了一個孩子。我很快意識到照顧孩子和創業這兩件事是不能同時兼顧的。我選擇了照顧孩子!

    我第一次意識到,我的時間和精力並不是無窮無盡的。你不能一次做所有的事情。

    ┃第二課:要拓寬,先深入
    在微軟研究院(MSR)成立之初,我就加入了它。不知何故,我覺得這將是一個可以開拓新天地的地方。

    我遇到了很多像 Rick Szeliski 這樣的非凡人物,是他們教會了我在電腦視覺中深入研究運動估計等基本問題的重要性。我學到了當你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理解它,以一種令人信服的方式來書寫它,並且真正把它做好,這將會給你帶來巨大的進步。

    我和 Rick 一起寫了很多文章,這裡面有一篇文章名為Creating Full View Panoramic Image Mosaics and Environment Maps,發表於 1997 年。今天,當你用手機拍攝全景照片時,你可能正在使用我們的演算法!

    尋求重要的問題、解決棘手的挑戰,這就是通往領導的道路。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並讓這成為自己的個人標籤,然後再擴展知識的廣度。

    ┃第三課:會講故事很重要

    在科研、商業和生活中,你交流你的想法的方式可能比工作本身更重要。

    我從電腦圖形學和交互技術領域的 TED——SIGGRAPH 中學到了這一點。十多年來,SIGGRAPH 教會了我才能的新標準。

    即使作為工程師,在做技術演示的時候,你也需要通過講故事來向同事解釋你的想法,激勵人們去推進你的工作。如果沒有人相信,即使你做的工作再好也是無用功。

    ┃第四課:定位是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我決定在北京擔任新的 MSR 實驗室主任,在四年多的時間裡,我真正瞭解了成為一名負責人意味著什麼。

    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實驗室應該做到怎樣才算成功。我們是第一個在中國成立實驗室的跨國公司!我們制定了三個目標:(1)推進電腦科學領域的發展;(2)為微軟的產品貢獻技術;(3)造福中國學術界和本土產業。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我們不懈地努力。在早期,我們定義的成功標準是使實驗室處於領先地位。我在中國的同事們將把 MSR Asia 變成世界領先的實驗室之一。所以,明智地定位你的目標。

    ┃第五課:把握可控的,留心可見的

    我被要求回到美國並加入 Bing 專案,擔任產品開發副總裁,儘管我在專案管理、測試和開發方面幾乎沒有工程經驗。對當時的微軟來說,Bing 是一項新的工作。我必須重新學習最基礎的知識:項目如何活下來、如何快速學習和增值。

    我發現解決 Bing 專案中最重要的問題需要深入的研究知識:搜索品質機器學習和分散式系統,而我們只有 2 個相關研究人員。因此,我回到 MSR 並招聘了 50 多個人。

    面對競爭對手 google,我們經驗匱乏的團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我們堅持不懈地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在研究過程中,團隊成員經常產生分歧。在這段時間,我總結出一句話:“把握可控的,留心可見的,不管其他。”人們很容易被沒有意義的事情所激怒,也經常會把自己困在那些不能解決的問題上。你必須先看看你的身邊在發生什麼。如果你不能後退一步觀察全域,那你什麼也不能做。

    ┃第六課:專注於項目,而不是名頭

    在 MSR,我遇到了圖靈獎獲得者、偉大的技術領袖 Jim Gray。

    我曾經問過 Jim:“你在 MSR 和 SQL 都工作過,你似乎從不擔心自己是在產品團隊還是研究團隊”

    Jim 的回答是,你不應該以你的頭銜來定義你的職業生涯。他說:“我跟進的是能產生影響的專案。”他並不關心自己在產品團隊還是研究團隊。

    相反,他會思考有什麼有趣的項目可以做,以及有什麼團隊可以一起解決重大難題。不要陷入頭銜的泥潭,相反,潛心沉入研究吧。

    ┃第七課:走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無論在職業道路的哪個階段,你都會做很多事情,你會做決定,你會編碼,你會創造,你會實現。但比這些更重要的是,你會是誰?你會因為你是誰而為人所知?

    很久以前,當我還是一個年輕的中國學生的時候,我接觸到了孔子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字面意思是走在路中間,保持你的方向。

    對我來說,孔子所教東西的本質是要在各方之間保持平衡,傾聽、體貼和尊重。人們可能是極端的,並且不知道他們的極端立場是否正確。

    不要過河拆橋。你永遠不知道哪位同事會成為你的下一任老闆,哪位實習生會繼續創造下一個獨角獸。

    寬宏大量,敞開心扉,友善仁慈。

    你永遠不知道前方等待你的是什麼。也許有一天,我會成為一名更好的教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