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天主教以色列朝聖團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天主教以色列朝聖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天主教以色列朝聖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天主教以色列朝聖團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226的網紅旅行熱炒店Podcas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紐約環遊世界第3、4站地圖與照片來囉!因為兩個地方比較近,就乾脆一起發佈~ ▍No.3 嘻哈文化發源聖地 Bronx (19:25) 🚆 搭乘地鐵2號或5號線到3 Ave - 149 St站 Bronx不只觀光客不會去,事實上連住在紐約多年的人可能都很少踏足——過去幾十年這裡背負著去工業化、環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探訪地點資料: 1.橄欖山Mount of Olives/Mount Olivet是耶路撒冷老城東部的一座山,得名於滿山的油橄欖樹。在山腳有客西馬尼園和萬國教堂,據說耶穌經常和門徒們在此聚會,耶穌最後也在此被羅馬人抓捕,是老城外最著名的教堂之一。聖經上許多重要事件發生在橄欖山。耶穌在人生的最後一...

  • 天主教以色列朝聖團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14 05:33:58
    有 42 人按讚

    紐約環遊世界第3、4站地圖與照片來囉!因為兩個地方比較近,就乾脆一起發佈~

    ▍No.3 嘻哈文化發源聖地 Bronx (19:25)
    🚆 搭乘地鐵2號或5號線到3 Ave - 149 St站

    Bronx不只觀光客不會去,事實上連住在紐約多年的人可能都很少踏足——過去幾十年這裡背負著去工業化、環境破敗、治安不好的觀感,即使近年已經有許多更新重振的計畫,似乎還無法完全洗去這樣的刻板印象。

    不過情況正在轉變中——位在Bronx的洋基球場,2009年重建完工,周遭也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新建案,包括目前正在籌備中、預計2022年開幕的「環球嘻哈博物館」,也許未來會被納入觀光客的必訪景點清單中!

    至於我這次拜訪的是Bronx南側的商業中心「The Hub」,路口四周圍繞著拉丁美洲/加勒比海裔的商家及攤販,它不是景點,真的就只是一般人生活的地方;以一個路人的角度觀察這裡,就是最佳的探索方式。

    ▍No.4 非裔文藝復興重鎮 Harlem (22:19)
    🚆 搭乘地鐵A, B, C, D, 2, 3, 4, 5, 6號線到125 St站

    先來勘誤一下——我在節目裡面講的Harlem發音是錯誤的,正確念法比較接近「哈冷」,特此更正。Harlem有兩條值得一看的街道:

    • 125街,以美國本地以及其他英語系非裔文化為主,是人潮較多的商業區,有一般美國連鎖店但也有非裔人士經營的攤販,很適合來這邊挖寶或跟商家搭話。

    • 116街,比較冷清一些,主要是西非法語系的非裔移民,有人稱之為小塞內加爾。店家不多,但可以看到一些法文以及阿拉伯文的招牌,以及標榜清真的餐廳與店家。

    這兩條街離哥倫比亞大學很近,如果去哥大朝聖的話可以順便路過一下;此外,北側哈德遜河邊還有個有趣的地方——最近很紅的日本樂團Official髭男dism的歌曲「宿命」MV主要拍攝地點,在某條路的高架橋下。

    ❣️ 溫馨提醒:Bronx與Harlem都不算是所謂的景點或觀光區,有心前往的話請多看多觀察,尊重當地人的日常生活節奏,若要拍照請低調。

    * 圖1 地圖
    * 圖2 販售帽子與口罩的攤販,亮點是口罩上的各國國旗圖案!(Bronx)
    * 圖3 天主教堂旁販賣某種小吃(忘記是什麼了)的阿姨(Bronx)
    * 圖4 公車站旁的雜貨小店兼彩券行(Bronx)
    * 圖5 路旁的牆壁彩繪(Harlem)
    * 圖6 116街上小塞內加爾路邊的非裔穆斯林女性(Harlem)
    * 圖7 街上宣傳著「耶穌是黑人、黑人是以色列人後裔」(Harlem)
    * 圖8 一位製作/販賣飾品的牙買加裔小販(Harlem)
    * 圖9 「泛非洲」(Pan-African)三色旗(Harlem)

    【EP17 偽出國正夯,一起在紐約環遊世界吧!】 比搭機環島更便宜、更貼近地表的偽出國旅行,發現你不知道、旅遊書也不會寫的紐約,現在就跟著Jerome一起出發吧! Let's go!!!

    🔊 以下各大平台皆可收聽:
    Spotify open.spotify.com/episode/7J0LGznRmJ4Pit89XmQ0uy
    Apple 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id1518914711?i=1000494215439
    Google Podcasts,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所有平台收聽連結請點此 ltsoj.com 或者直接搜尋「旅行熱炒店」
    喜歡旅行、熱愛分享的你歡迎與我們合作!!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newyork #紐約 #移民 #多元文化 #bronx #harlem #非洲 #拉丁美洲 #加勒比海 #Official髭男dism

  • 天主教以色列朝聖團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2-27 07:00:38
    有 42 人按讚


    #社論
    以信徒健康為上,別給媽祖添麻煩

    三月瘋媽祖,動輒數萬信徒、遶經廿一鄉鎮市的大甲媽祖與白沙屯媽祖遶境活動到底要不要照常舉辦,已成疫情攻防大戰。科學理性遇上宗教信仰,最怕的是人的私心作梗;主事者聲言:「媽祖會保佑」、「如果封城就不辦」,難道要把停辦責任丟給媽祖或政府?信仰當然重要,但韓國和香港因宗教活動造成大感染的例子擺在眼前,主事者得想想:如何別找媽祖的麻煩。

    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昨天宣布大甲媽祖遶境將「如期舉行」,但會精簡縮減規模,取消起駕宴、晚會、祝壽大典等活動,並禁止民眾摸轎及鑽轎底。對此,內政部僅虛弱地回應,務必要做好延期舉辦的備案。然而,病毒的擴散並不認宗教門派,無論宣教者或信徒自認多麼虔誠或神功罩體,就醫學而言,人群聚集就有傳染風險,這點不能不防。

    歷史上,十四世紀歐洲爆發的黑死病,造成七千多萬人死亡,曾嚴重動搖了當時支配歐洲的羅馬天主教地位。當時教宗為安撫人心,宣布信徒若到羅馬朝聖,死後可以直接進入天堂,而不須經歷煉獄。成千上萬的教徒熱烈響應,朝聖之路就成為瘟疫之旅,瘟疫隨著朝聖路線一路散播。徒有宗教熱情並無法使人免於瘟疫纏身,那場世紀災難,使許多人對教會產生了懷疑。

    看看最近韓國、香港的例子,殷鑑就在眼前。在南韓,由於「新天地教會」的活動群聚,引起大邱和大南醫院爆發大規模群聚感染;廿四萬名信徒將全面檢測,造成韓國醫療量能的極大消耗。尤其,該教會信徒視身體的疾病為一種「罪過」,因而會刻意隱忍自己的不適,這不僅增加了確認接觸史的難度,更導致醫護人員在不知情下受到病患感染,使疫情雪上加霜。另有一批南韓信徒,不僅在赴以色列朝聖途中交叉感染,更將病毒帶往中東,弄得當地國家風聲鶴唳。

    再看香港的例子。香港北角的「福慧精舍」佛堂已有七人確診,這難道是佛祖不保佑嗎?經防護人員檢驗,該佛堂從佛經表面、到洗手間的水龍頭,都檢測到新冠病毒陽性樣本。該佛堂初一、十五都會派費給信眾,並舉辦上香、祈福等儀式;這顯示,信眾群集時間越長,交互感染的風險也越大。

    防疫視同作戰,稍有不慎,可能全盤皆輸。民眾的虔誠信仰,當然必須全力支持;但在防疫抗疫的嚴峻時刻,或許就應該選擇聽從專家意見,斷然打破形式成規,這也是禮敬神明、憫恤信徒的重要體現。觀察以往的媽祖遶境、進香活動,許多時間雖在戶外,但其間經常是群眾頻密接觸、共同飲食,且清潔衛生設施不若平日方便,在在提高信徒間的接觸感染風險。一旦不慎,發生大量群聚感染事件,除造成現有醫護防疫人力更加緊繃外,也將加重我們衛生防疫體系的負荷與挑戰。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主辦單位必須審慎三思,政府部門也應該提出具體的規範原則,以便社會各界有所遵循。如果連國際盛事的東京奧運都可能停辦,我們的媽祖進香遶境卻不知趨吉避凶,那就太輕忽了。尤其,歷時九天八夜的共食共宿,要如何確保全體信眾安然,若僅靠宮廟主事者拍胸脯保證說「媽祖會保佑」,似乎不是太有說服力,恐怕媽祖也難以苟同。

    曾經歷抗煞的公衛專家葉金川提出警告說,一百支籤中,有兩籤抽到會死,能不怕嗎?要不要抽?這話不是危言聳聽,媽祖會保佑虔誠敬謹的人,但無法幫輕率粗疏的人阻擋病毒。包括佛光山、慈濟、法鼓山等大型教團,都已宣布大型活動延期。此外,同樣信仰媽祖的松山慈祐宮和汐止濟德宮,都在請示神明之後暫停進香、南巡。這是理性的決定,絕對不是不虔誠;若真的崇敬相信媽祖,就別給媽祖添麻煩了!

  • 天主教以色列朝聖團 在 對倒香港隨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25 22:07:28
    有 10 人按讚


    [隨筆][旅遊][以色列]
    白白犧牲又復活的耶穌 ( 上)

    刻意選擇在聖誕假期到以色列,除了是氣候相對宜人外,更因為希望感覺聖誕節時的宗教聖地,是何等面貌和氣氛。不過先旨聲明,我不是教徒,也沒有甚麼宗教,只是個愛看熱鬧都不太好熱鬧的遊客。

    十二月二十四,這個耶穌出世的日子,特意留在伯利恆。一大清早,怕遇上前往馬槽朝聖的人流,因為聽說動輒要排三個小時,去看去摸耶穌的出生地點SILVER STAR。早上七時,未見人龍,只有零星遊客,和一大團旅遊團。大家在SILVER STAR的入口徘徊,似乎未能進入,我問守在入口的修士,可以進入嗎?他反問我是否拉丁語系人,我搖搖頭,然後他表示我要多等一小時。當下我頭上有十萬個黑人問號:咁即係點?看見有神職人員,在小入口出山入入,似是在佈置甚麼儀式,再等十多分鐘,守門修士示意大家可以進入了,我們也糊里糊塗,跟著小人流,但那一大團旅客卻被拒諸門外。

    穿過窄小樓梯,我們圍著銀星站立,好些虔誠的教徒,則靜靜跪著。地方淺窄,雖然人數不多,二十多人左右,但大家都互相緊貼等著,人人不發一言,我繼續一頭黑人問號,跟著沉默和站立。後來穿著紫袍的主教徐徐出現,原來是除夕夜的早上彌撒,主教以意大利語講道,我不會意大利語,只能單純有限的西班牙語知識,為聽到的某些字詞對號入座,例如星星、道路等等,我唯有自己重組內容,講道內容應該是離不開耶穌出世的經過吧:三位東方修士,看到天上的星星提示,連夜趕路找到耶穌。

    講完耶穌,主教用意大利文唸出相關聖經章節,然後在我身旁的所有信徒,都以意大利語回應,我唯有裝作唸唸有詞。大家祈禱,可憐我中英版本的主禱文都能倒背如流,可是這刻,只能裝模作樣。所有程序,我就只能鸚鵡學舌,幸好我在讀書時代,在天主教學校打滾十三年,然後出來工作,又在基督教公司打滾快要十年,雖然以前堂堂聖經堂發夢兼瞓覺,受了廿年耶穌感召仍冥頑不靈,但至少此刻,能裝裝樣子,真的阿彌陀佛,感謝真主。

    講完道唸完經,終於到了領聖領一領。葡萄酒與麵餅,代表耶穌犧牲(或白流)的血和肉。記得以前讀書時,往往看見教徒同學,似是有特權的給召喚出去,排成長長的隊伍,等待拿聖餐。當時我總是很羨慕這些同學,看似高人一等之餘,也可以嘗嘗血肉的滋味。當然現在沒所謂了,正當我打準備捧起掬著的雙手,接過沾了酒的無酵餅,當作是一圓以前的遐想,主教卻直接將餅放進我的口裡,然後人人上前到耶穌馬槽的銀星,拜下合十。

    雖說我在宣傳耶穌的地方打滾了大半生,但坦白說,我對耶穌真的沒有甚麼感覺。

    待續

  • 天主教以色列朝聖團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9-11 08:00:00

    本集探訪地點資料:
    1.橄欖山Mount of Olives/Mount Olivet是耶路撒冷老城東部的一座山,得名於滿山的油橄欖樹。在山腳有客西馬尼園和萬國教堂,據說耶穌經常和門徒們在此聚會,耶穌最後也在此被羅馬人抓捕,是老城外最著名的教堂之一。聖經上許多重要事件發生在橄欖山。耶穌在人生的最後一周來到耶路撒冷,每天翻越橄欖山進入聖殿教導人,聖經記載了許多耶穌在橄欖山的事跡和言論。橄欖山在西元四世紀起就有許多修道院和教堂,許多基督徒朝聖者來此訪問。西元70年,羅馬軍隊第十軍團在橄欖山紮營,圍攻耶路撒冷,摧毀了聖殿和耶路撒冷。在撒迦利亞書中,說到橄欖山將是c。因此,猶太人總是希望埋葬在橄欖山,從聖經時代直到今天,橄欖山一直是耶路撒冷猶太人的墓地。山上估計有15萬個墓穴,其中包括包括撒迦利亞(在此說預言的先知)、押沙龍、和從15世紀到20世紀的許多猶太教拉比。從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到1967年六日戰爭,橄欖山被約旦國占領,橄欖山猶太墓地受到嚴重破壞,約旦人墓碑修築道路和軍用廁所,其中有不少墓碑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六日戰爭後,以色列人盡最大努力修復猶太墓地。山頂上有一個阿拉伯人社區At-Tur。《聖經》中首次提到橄欖山,是押沙龍叛亂時,大衛王從耶路撒冷逃出,蒙頭赤腳上了橄欖山。在《舊約聖經》中另外只有一處提到橄欖山,就是在《撒迦利亞書》14章4節。不過,《列王紀上》11:7、《列王紀下》 23:13 、《尼希米記》 8:15 、《以西結書》 11:23 也都隱晦地提到了橄欖山。《新約聖經》頻繁地提到橄欖山:《馬太福音》21:1、 26:30 等。在聖經時代,從耶路撒冷到伯大尼的道路經過該山,耶穌曾站在橄欖山上為耶路撒冷悲嘆。耶穌在橄欖山上度過了很多時間,教導他的門徒並且說預言,每天晚上回到橄欖山住宿,在他被出賣的那一夜也是如此。
    2.耶穌升天小堂(Chapel of the Ascension)位於耶路撒冷舊城以東的橄欖山山頂,基督徒和穆斯林都相信基督在此升天。升天小堂為八角形建築,中間為升天石,據說上面有耶穌升天時留下的右腳腳印,基督徒將其作為耶穌留在地上最後的痕跡加以崇拜。升天小堂最早建於約AD390年,614年被波斯薩珊王朝的軍隊摧毀。1152年左右,十字軍重建了露天的八角形升天小堂。1187年,薩拉丁征服耶路撒冷,將這座建築改為清真寺,並給它增加了一個穹頂。由於來訪者絕大多數為基督徒,作為妥協和善意的姿態,2年後薩拉丁在旁邊另建一座清真寺供穆斯林使用。現在,小堂仍由穆斯林控制,但是允許基督徒可以在每年的耶穌升天節來小堂慶祝,但是需要象徵性的收費。天主教會可以在小堂內慶祝,而東方教會只能在庭院內慶祝。俄羅斯東正教會在橄欖山頂也有一個升天修道院。
    3.主禱文教堂,天主教又譯天主經堂Church of the Pater Noster是位於耶路撒冷橄欖山的一座法國天主教教堂,傳統認為這是耶穌教導《主禱文(天主經)》的地點。目前的教堂興建在4世紀康斯坦丁一世所建的紀念耶穌升天的教堂的原址。他的母親海倫納太后將其命名為門徒教堂。2世紀的約翰行傳提到橄欖山的一個洞穴與耶穌的教導有關,但並非只與主禱文有關。614年,波斯人摧毀了這座教堂。1106年,十字軍在其廢墟上建造了一座小堂,1152年丹麥主教捐款建成了一座正式教堂,他本人也安葬在教堂內。這時教堂已經完全完全與教導天主經有關。十字軍時期的教堂在1187年耶路撒冷圍城戰期間嚴重受損,到1345年被拋棄,成為廢墟。1851年,4世紀教堂剩下的石塊出售,用作約沙法谷的墓碑。19世紀後期,法國圖爾韋涅公主買下這地段,尋找早期朝聖者提到的洞穴。1868年,她模仿義大利比薩的原型建造修道院,1872年成立了加爾默羅會修道院。1910年在修道院下面發現洞穴,於是修道院遷到附近,1915年開始重建拜占庭式教堂。這座教堂仍未完成。仿造4世紀的拜占庭教堂已經部分重建,尺寸與原作相同。教堂是無頂的,有台階通往洞穴,那裡是一些基督徒相信耶穌向他的門徒預言耶路撒冷被毀和耶穌再臨的地點。不幸的是,1910年發現洞穴時,它已經部分倒塌。教堂的南門左側是鑲嵌馬賽克的洗禮池。該修道院是歐洲風格,刻有100多種不同語言的主禱文。修道院右邊的路通往俄國升天教堂和拜占庭墓地教堂,一些亞美尼亞馬賽克保存在一個小型博物館內。
    4.馬可樓,又名晚餐樓Cenacle/Upper Room是新約中許多事件的發生地點:
    • 最後的晚餐;
    • 耶穌為門徒洗腳
    • 耶穌復活後顯現
    • 耶穌升天後,門徒在此聚集禱告
    • 選出馬提亞為使徒
    • 在五旬節,聖靈澆灌在門徒身上
    根據天主教百科全書 "第一座基督教堂。” Catholic Encyclopedia: Jerusalem (A.D. 71-1099): "During the first Christian centuries the church at this place was the centre of Christianity in Jerusalem, "Holy and glorious Sion, mother of all churches" (Intercession in "St. James' Liturgy", ed. Brightman, p. 54). Certainly no spot in Christendom can be more venerable than the place of the Last Supper, which became the first Christian church."
    5.主泣教堂Dominus Flevit又譯為主哭耶京泣堂,是一個天主教教堂,位於橄欖山,正對著耶路撒冷老城。Dominus Flevit從拉丁語翻譯意為「上帝哭了」,教堂形狀似一顆淚珠象徵耶穌的眼淚。根據《路加福音》第19章,耶穌走向耶路撒冷的時候,震驚於第二聖殿的美麗,並預測其將來的毀滅和猶太人的離散,當眾哀哭。主泣教堂是耶路撒冷最新的教會之一,位於一個古老的遺蹟之上。在施工期間,聖殿考古學家發掘出的文物可以追溯到迦南時期,並發現第二聖殿和拜占庭時代的古墓。直到十字軍東征時代之前,耶穌哭泣的位置沒有記號。1953年,在圍牆的修建過程中,工人發掘出古墓。因此該地點被深入挖掘,被發掘出的古墓從晚青銅時代到迦南期間,並發現公元前136年到公元300年的一座公墓。公墓跨越兩個不同的時期,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陵墓風格。現在的教堂建於1953年至1955年。設計師為安東尼•巴盧奇。巴盧奇在20世紀上半世紀設計了一些神龕和教堂,在耶路撒冷有很多他的其他作品,如萬國教堂、荊冕堂等。
    6.客西馬尼園意為「榨油機」,是耶路撒冷的一個果園, 可能是由於當時此處種植了許多橄欖樹。根據新約聖經和基督教傳統,耶穌在上十字架的前夜,和他的門徒在最後的晚餐之後前往此處禱告。根據路加福音 22:43 –44的記載,耶穌在客西馬尼園極其憂傷,「汗珠如大血點滴落在地上」。客西馬尼園也是耶穌被他的門徒加略人猶大出賣的地方。此外,東正教傳統上認為,客西馬尼園是使徒安葬馬利亞 (耶穌的母親)的地方。客西馬尼園位於橄欖山山下汲淪谷,今天位於耶路撒冷市內。客西馬尼園是早期基督徒朝聖的焦點。333年,匿名的「波爾多朝聖者」前來拜訪,他的Itinerarium 是基督徒前往聖地朝聖留下的最早記載。在他的Onomasticon,,Eusebius of Caesarea記載客西馬尼園位於「橄欖山腳下」,又說「信徒習慣於前往此處禱告」。
    7.萬國教堂就位於客西馬尼園。614年,古教堂被薩珊王朝摧毀,十字軍重建了教堂,大約在1219年再度被毀。在橄欖山上是俄羅斯東正教會的Maria Magdalene教堂 with 獨特的金色洋蔥形屋頂(拜占庭/俄羅斯風格),是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為紀念他的母親而興建。馬可福音( 14:32 )稱為「一個地方」;約翰福音 (18:1)稱為「一個園子」。
    8.雞鳴堂Church of Saint Peter in Gallicantu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堂,位於耶路撒冷城外錫安山的東坡。這座教堂是紀念彼得在雞叫兩次以前三次否認耶穌。據信此處是大祭司該亞法的府邸,彼得否認耶穌事件的發生地點。457年此處建起了一座拜占庭小堂,但是在1010年被穆斯林入侵者所毀。1102年十字軍重建小堂,並使用今天名稱。耶路撒冷陷落以後它再度淪為廢墟,直到1931年才重建。屋頂塑有金色公雞。教堂入口處的停車場高於教堂地面。在院子裡是一個描繪否認事件的雕像,描繪了公雞、婦女和羅馬士兵。碑文是聖經經節:「彼得卻不承認,說:女子,我不認得他」。入口兩側的鍛鐵門刻有聖經題材的浮雕。巨大的五彩色鑲嵌畫描繪新約人物。面對入口是耶穌被綁,在該亞法府邸受審,右側是耶穌和十二使徒共進最後的晚餐,左側是彼得,穿著教宗的衣服。天花板有一個巨大的十字型視窗,五彩斑斕。苦路十四站列在牆上,有簡單的十字架標記。
    8.耶路撒冷(Jerusalem)位於猶太山區(Judean Mountains),海拔700-800米,東臨汲淪谷(Kidron Valley),南面和西面被欣嫩谷(Hinnom Valley)環抱。這裡是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共38億人(2013年資料)仰慕的聖城,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神聖的城市。對基督徒來說,這裡是耶穌受死、埋葬和復活的地方,基督教會的發祥地,被聖經提到過653次。對猶太人來說,這裡是神所賜應許之地的心臟,聖王大衛的首都,曾是聖殿與約櫃的所在。穆斯林則相信這裡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登霄的地點。近年來的人口增長將耶路撒冷的邊界遠遠地推移到了城牆之外。截至2011年,耶路撒冷總人口80萬1千,其中猶太人占62%,穆斯林35%,基督徒2%,1%為其它宗教或無信仰。然而令幾十億人魂牽夢繞的,卻仍只是在城牆之內面積0.9平方公里的老城。耶路撒冷是世界上最古老並持續有人居住的城市之一,比中國最古老的城市洛陽(建于夏朝,西元前2070年)還早700多年,於1981年被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耶路撒冷老城及周邊。老城根據居民組成分為四個城區:基督徒區、穆斯林區、猶太區和亞美尼亞區。粗黃線為城牆的位置。根據猶太傳統,耶路撒冷原名撒冷(Salem),意為和平、平安,但在過去的五千年中,和平在這聖城中卻常常是短暫的。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