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天主教主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天主教主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天主教主禱文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BBC中文網】古城耶路撒冷為何如此神聖? 耶路撒冷這個名字,對基督徒、猶太人和穆斯林來說,同樣會引起共鳴,在他們共享和爭議的歷史中迴蕩。 希伯來文稱之為「耶路撒冷」,阿拉伯文叫它做「聖城」。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它曾經一次又一次被征服、拆毀、重建;地面以下每一層泥土都可以揭示一個歷史篇章。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聖神修院Holy Spirit Seminary是香港一座富歷史的神學院,位於香港黃竹坑惠福道6號,原址屬創辦於1931年的華南總修院South China Regional Seminary / Regional Seminary of South China。該院於香港日治時期曾一度停辦,復辦後...
-
天主教主禱文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6-10-14 02:50:31聖神修院Holy Spirit Seminary是香港一座富歷史的神學院,位於香港黃竹坑惠福道6號,原址屬創辦於1931年的華南總修院South China Regional Seminary / Regional Seminary of South China。該院於香港日治時期曾一度停辦,復辦後又因大陸政權更迭,華南地區沒有修士前來而停辦。羅馬教廷傳信部於1964年將華南總修院移交予香港教區管理。同年,原址位於薄扶林太古樓、一塊由巴黎外方傳教會所捐獻的土地的聖神修院遷入華南總修院原址發展。華南總修院三十四年間共有230位畢業生成功晉鐸,第一批晉鐸的神父有馮息堯、劉榮耀和葉蔭雲(於1934年晉鐸)。眾畢業生當中出了一位樞機(前香港教區胡振中樞機)、一位總主教(前古晉教區總主教鍾萬庭總主教)、十五位教區主教或輔理主教。具有主教職務而未曾有主教職份(如監牧、教區長或教區署理)的畢業生則有七人。有不少在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之前晉鐸的中國神父後來回到中國大陸服務,有一些在1949年之後才來修讀的修生也有不少在學成後返回國內。到了1950年代,不少學成後的修生不能返回中國大陸,故留在香港,一部份的神父名義上仍屬原有的教區,工作上則借予香港教區,而他們的生活費則由原本的修會負責。到了1970年,香港教區主教徐誠斌主教宣布歡迎所有居於香港的華南總修院畢業生全部改屬香港教區聖職班,華南總修院畢業生外借予香港教區的情形才告結束。華南總修院的畢業生除了外借予香港教區一途外,亦可選擇轉往其他教區,不過不同於一般的例子,華南總修院的畢業生若要轉往其他教區,除了要有本人、舊教區及新教區的同意外,亦要有教廷傳信部的同意。現時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為一般教友提供神學學士學位課程、哲學學士學位課程及宗教學學士學位課程,課程收費每年為港幣9000元,或以每學分400港元計算。在碩士課程方面,聖神修院亦為所有天主教司鐸、終身執事、修女、會士、修士和教友提供神學碩士學位課程,但申請者必須先擁有「榮譽」(Cum Laude)神學學士學位;而不符合此條件者,將由校長成立之入學委員會決定是否接受其申請。每學分收費為港幣450元,不設旁聽。準備晉鐸,而無意立即繼續神學碩士課程之教區修士和修會修士亦可以考慮報讀牧職年課程。攻讀神學碩士課程的修士須在兩年內,以部份時間形式修讀必修科中之主要科。為了回應教區目前及日後的需要,此課程除了開放予修士外亦開放予牧民小組成員、修女、牧民工作者、傳道員及終身執事等人士。全科生最快可用一年可完成牧職年課程,課程完成後會獲授學院頒授畢業証書。修院在2009年時有修生十五名,但屬天主教香港教區的只有十一名。2010年時有十六位來自香港、澳門、墨西哥和越南的修生。聖神修院現時除了是香港訓練天主教神職人員及供教友靜瞻修鍊的重要地方外,也為教友提供圖書館、靜舍租用等服務以及開放教區文物館予已預約人士。亦有每月一次,名為「聆風樂禱」的讀經及供一般人士參加之祈禱活動。教區文物室設於聖神修院圖書館三樓,於2006年7月9日由湯漢輔理主教主持開幕祝福禮及開放日,並於同年10月正式開放。教區文物室共有兩個展覽室,第一個用作介紹香港的教區歷史,第二個則介紹第二次梵諦岡會議之前所用的彌撒用品。
天主教主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BBC中文網】古城耶路撒冷為何如此神聖?
耶路撒冷這個名字,對基督徒、猶太人和穆斯林來說,同樣會引起共鳴,在他們共享和爭議的歷史中迴蕩。
希伯來文稱之為「耶路撒冷」,阿拉伯文叫它做「聖城」。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它曾經一次又一次被征服、拆毀、重建;地面以下每一層泥土都可以揭示一個歷史篇章。
雖然它是不同宗教信眾分裂和衝突的焦點,但是,他們的共通點是對這片聖地的崇敬。
耶路撒冷舊城布滿狹窄小巷和歷史建築的核心地帶,分成基督徒、穆斯林、猶太人和阿美尼亞人四個區。整個舊城區都被堡壘一樣的石牆包圍,裏面有一些被認為世上最神聖的地點。
四個區當中,兩個屬於基督徒區,因為阿美尼亞人都是基督徒,雖然他們的地區是四個地區當中最小,但是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阿美尼亞人中心之一。
這個地區獨特的是地方是,當地人在聖雅各教堂和修道院內保留著獨特的文化與文明。
基督徒的教堂
在基督徒區的聖墓教堂是全世界基督徒心目中的重要焦點。它的所在地是耶穌故事的中心:耶穌的死亡、釘十字架與復活。
根據基督徒的傳統講法,耶穌是在這裏的各各他山被釘十字架的,他的墳墓在現在的聖墓教堂裏,這裏也是他復活的地方。
聖墓教堂由不同的基督教派系聯合管理,主要是希臘正教主首,羅馬天主教的方濟各修士,以及亞美尼亞族長大主教,其他參與共同管理的還有埃塞俄比亞人、科普特人和敘利亞正教會。
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大批朝聖者來到這裏探訪耶穌的空墳墓,並且在這裏祈禱,尋求慰寂和救贖。
穆斯林的清真寺
穆斯林區是四個地區當中面積最大的,在穆斯林稱為「謝里夫聖地」或者「神聖避難所」的巨大平台上有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
阿克薩清真寺是伊斯蘭世界位居第三的最神聖清真寺。穆斯林相信他們的先知穆罕默德曾經從麥加夜遊到這裏,跟所有先知的靈魂一起祈禱。不遠處,圓頂清真寺藏有聖石,穆斯林相信穆罕默德從這裏升天。
全年都有大批穆斯林來到這裏,但是在拉馬丹齋月的每個星期五,都會有數以十萬計的穆斯林來到這個清真寺祈禱。
猶太人的哭牆
猶太人區有一面又稱為「哭牆」的西牆,是猶太人聖殿曾經位處的聖殿山牆體的遺跡。
聖殿內有至聖所,是猶太教最神聖的地點。
猶太人相信這裏是創造世界的基石所在,又是亞伯拉罕獻祭獨生子以撒的地點。很多猶太人相信圓頂清真寺就是至聖所的所在地點。
今天,西牆是猶太人可以在距離至聖所最近處祈禱的地方。
西牆由猶太教拉比管理,每年接待數以百萬計的旅客。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會來到這裏祈禱和憑吊古蹟,特別是在猶太人重大節期的日子。
#歷史 #宗教
天主教主禱文 在 罕病歌手Seven-向麻煩say"YE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真耶穌教會不過聖誕節,在基督教會的教派中是非常少數的。
這緣由探討如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耐心的看看,
何謂聖誕節?聖誔節究竟是哪一天?
為什麼真耶穌教會主張不過聖誕節呢?
************************
聖誕節的源流探討 ◎撰文/傳道進修班教理神學組 ◎期數:303期 ◎2002.12號
日夜更迭如梭,歲月逝去如流,世人所期盼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又將在眾人凝眸渴望下幡然降臨;在基督教的社會裏,對這日的來臨,更是人人引頸企望,無不懷著狂熱的情緒,歡愉的神態,來慶祝這一日。關於耶穌基督降生的事實,新約聖經有詳細記載,我們對這則關乎萬民的喜信當然深信不疑:大約二千年前,主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降生在猶大地的伯利恆,有關這項大喜的信息,聖經的記載與歷史的報導都給我們鐵一般的明證(參:太二章;路二章)。可是聖經只告訴我們救主耶穌降生的史蹟,對於主耶穌降生的日子,卻無留下隻字片語。由於聖經和歷史都沒有記載,所以我們對祂降生的日子亦難加以考證。現今世人所謂的「聖誕節」,其來源亦是眾說紛云,莫衷一是,救主的降生究竟是在何月何日?是經由西方「大公教會」(Catholic Church)所遺傳下來的12月25日?或是東方大公教會所堅持的1月6日?真讓人有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的困惑。事實上,以羅馬天主教為首,後來各新教繼續跟進的12月25日,已成為大多數基督徒的聖誕節傳統, 在舉世熱熱騰騰地慶祝聖誕節的當兒,身為萬國更正教「真耶穌教會」的信徒,竟然力排眾議,以不卑不亢的精神,奮勇地衛道,在聖靈帶領下歸回聖經真義,勇敢地對人云亦云的「聖誕節」說「不」。
在此,我們茲將以教會歷史的角度來探討聖誕節的源流,俟探出其真象之後;我們將以聖靈在真耶穌教會中所給予的啟示及聖經明確的教導為基礎,針對這個積非成是的「聖誕節」作出正確的答辯與面對。在答辯之前,我們要特特地楬櫫年老的使徒彼得對我們的訓誨:「只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5),作為答辯的立論根基(弗二20),更祈聖靈帶領進入真理(約十六12、13)。
聖誕節的源流探討
英文的「Christmas」這個字是在基督(Christ)的後面加上彌撒(Mass)而成的,公元1568年首次出現在基督教文獻中,並且繼續沿用至今,其意為Mass of Christ(基督的彌撒)。德文的聖誕節是用(Weihnachten),這個字源於異教的節慶名稱,它指著冬天日照漸漸轉長的諸夜,也就是從12月24日到1月6日這段時日。
聖誕節原不是基督教的節日,更不是耶穌降生的日子,不但在新約聖經中找不到半點蛛絲馬跡,就是初代教父的教會中亦完全找不到有慶祝耶穌降生的影兒。從文獻資料得知(註一),最先人們在五月間記念主耶穌的降世,把鳥語花香的五月充作救主降生的季節,應是當世基督徒的一片美意,但這種無稽的隨興臆測,不久之後就雲消霧散,蹤影無處覓了。到了第四世紀初葉,在東方的「大公教會」(Catholic Church)竟以1月6日為耶穌的生日,而在西方的大公教會也不甘示弱地推論出12月25日作為主耶穌的聖誕日。如此紛紜的聖誕節起源,究竟是怎麼緣起的呢?我們要來探討「聖誕節」的源流,並將分兩大方向來研討;一為主耶穌降生的年日;一為慶祝聖誕節的源流。
一、耶穌降生日子的推算過程
1、亞力山太的革利免竟也不知有12月25日
基督教會歷史中,第二世紀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215)是當世新興神學「基督教諾斯底主義」(Christiam Gnosticism)的中心人物(註二),他是基督教全國第二大重鎮亞力山太的長老,也是當世聲名斐然、彥俊麇集「聖道學校」的主持人,他被喻為教會與學術之間的臍帶人物,在他的著作中(註三),曾經提到各種不同有關主耶穌基督降生的推算結果,但他還不知道12月25日是聖誕節這回事,這項史料告訴我們,把12月25日訂定為主耶穌降生的日子,應該是在公元215年之後的事了。
2、12月25日是如何推算出來的?
主耶穌何日降生這個問題,聖經中並無記載,原始教會的文獻中亦無稽可考,不甘面對神在祂救贖經綸藍圖中特意設下的這處「留白」,神學家們竟然用「理性推論」配合「玄思臆測」來取得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他們的推測過程如下(註四):首先,他們臆測3月25日是神創世的第一天,因為這一天是春天的開始(Fruehlingsaequinoktium),凜冽死沉的冬日漸逝遠去,萬物欣欣向榮,呈現一片新生契機,是為「春分」。「春分」這一天,不但帶來自然界萬物的新生,也應該帶來靈界萬物的復興(太十九28)。神屬靈國度的具體呈現,是藉著神「道成肉身」,因此「春分」理應是主耶穌神道成肉身的那一天,也就是馬利亞從聖靈得孕的那一天。從此,3月25日就被視為「道成肉身日」,從這日算起,經過九個月正常的懷胎時期,十二月二十五日順理成章地成為主耶穌降生之日,也就是「聖誕日」了。
3、奧古斯丁以「信心」領受的「傳統」及對此傳統的「詮釋」
這個用人智推理而出的「聖誕日」,在當時西方教會內以訛傳訛地傳播開來,到了公元第四世紀,在奧古斯丁的時候,把12月25日充作主耶穌降生的日子,已成為西方教會內的傳統(tradition),奧氏在他的著作《De Trinitate,BKⅣ,Ch.5》(註五)寫道:「He was born according to tradition upon December the 25th。」(按照傳統祂降生於12月25日),這位後世神學界所景仰的拉丁教父竟然昧於事理地傾心維護這項憑空而起的人為「傳統」,並且為了鞏固這項既成事實的傳統,他嘗試運用「理性」推理的結果,再套回聖經中,並且在聖經的經文上掄揮起他慣用的「靈意解經法」大刀,作肆無忌憚的宰割詮釋;他引用「聖殿是46年建成的」(約二20)這段經文來作「靈意解」,這「殿」被喻為是「耶穌的身體」,他把聖殿被建的年日與主耶穌身體的形成這兩件事連結起來,現在他取出聖殿被建的年日中的數字「46」,配以神用「六天」創造萬物過程中的「6」,接著是把這兩個數字倍數地結合起來:46乘以6(46€*6=276),其結果是276天。3月25日是神創造天地的始點,是新生的「春分」。亦是馬利亞受孕的日子,經過276天的妊期就是耶穌降生的日子,算一算,正是12月25日。如此的「靈意解」,真讓一般不明究理的大眾嘖嘖稱奇、嘆為觀止,但那些堅守正意的真信徒目睹這般的「靈意解」不禁黯然神傷、指髮扼腕,只能祈求恩主導正。
二、慶祝聖誕節源流
12月25日雖然經由人為的推測被定為耶穌降生的日子,但這個「聖誕日」並沒有馬上被當成節日來慶祝,非洲人游留 (Julius Africanus,c.160-c.240) 在他於221所著的《Chronography》(註六);以及教父希坡律陀(Hippolytus,170-235)在他的《但以理釋義》(Daniel Kommentar)(註七)中已經以12月25日為「聖誕日」,但在教會中尚未被接納為宗教節慶。但在世俗風潮的鼓動下,「慶祝聖誕」的呼聲不時地叩響當世基督教界的門板。在應許的聖靈離開之後的「大公教會」中,雖然不斷地出現有心歸回聖道的「衛道士」,但慶祝「聖誕節」的潮流竟蠶食鯨吞了早期的基督教:
1、把主耶穌與太陽神並排類比
多神崇拜的羅馬人,在自然崇拜與神話傳統的融合下,把12月25日定為太陽神日,並以宗教禮儀來慶祝這「常勝太陽日」(Dies nvicti soli),這一日是黑暗漸逝,光明得勝之日;白晝漸長,暗夜漸短,光明正義的日神勝過了幽暗陰霾的黑暗勢力。
從外邦歸入基督教的信徒,他們棄絕了往日偶像崇拜的習俗,接受主耶穌為他們 生命的救主,從前深植內心的敬神情愫仍然盎然煥發,覺悟昨非而今是的當兒,在移情作用的情懷裏,把「常勝太陽神」的封號順道地冠於主耶穌的身上。 第四世紀初,基督徒為逃避逼迫所躲藏的瑩窟(catacomb),至今尚可發現他們在瑩窟牆上所畫的耶穌像,竟然手馭古羅馬的二輪戰車(chariat),頭頂著光明太陽的光輪 (nimbus),主耶穌的地位代替了往日眾神之尊的太陽神,主耶穌也被打扮成太陽神的模樣,在這種瀰漫著外邦宗教情愫的氛圍之下,把太陽神阿波羅(Apolo)的生日轉化成主耶穌的生日,似乎是應乎潮流的順理之事。
2、濁世中反對「慶祝聖誕節」的涓涓清流
眼看著離聖道漸行漸遠的「大公教會」,在基督徒中亦有些教父奮起衛道,在「慶祝聖誕節」的微波冉冉盪漾之時,極力反對這股惡流的教父們亦如清流涓涓溢出,如亞利山太的革利免 (Clement of Alexandria,c.150-c.215),俄利根 (Origenes of Alexandria,c.185-c.254),亞諾比烏斯 (Arnobius,?-
c.330),伊皮發尼烏斯 (Epiphanius,c.315-c.403)(註八)。他們一致認為:基督教慶祝主耶穌的誕生是仿傚外邦世界為他們的神明、為他們的國王慶生,此等惡俗應該防犯杜絕。
3、反「亞流異端」而帶進「慶祝聖誕節異端」
雖然第二世紀到第四世紀,在基督教會裏反對「慶祝聖誕節」的「曠野式」吶喊處處可聞,但這些零星的曠野呼聲終究沒抵得住在當世「主流的大公教會」蔭庇下排空而至的世俗洪濤。尤其在對亞流主義不承認主耶穌係道成肉身的抗辯中,成為主流正統的「洛各思基督論」派 (Logos Christology)竟高舉「慶祝聖誕節」的旗幟,用以展示他們所信奉神「道成肉身」的教義。從此之後,在西方教會中,12月25日被正式定為耶穌降生的日子,並且迅速地在各處教會中普遍展開 「慶祝聖誕節」的活動。
4、君士坦丁大帝所定的「太陽日」(Sunday)導致羅馬主教攀夤附會地頒布「慶祝聖誕節」
生平以基督徒自居,但在死前才受洗的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274/288-337)覺得偌大的羅馬帝國要完全統一,必須依賴基督教,因此他極盡心力地推廣基督教,從此之後,基督教幾乎傳遍羅馬帝國的每一個角落,成為名符其實的「國教」。主耶穌被喻為真太陽,這位屬靈的「公義太陽」(瑪四),竟被他們搬請去替代羅馬神話中的阿波羅「太陽神」,原本敬拜太陽神的「太陽一日,Sun-Day」在主後321年被君士坦丁大帝頒定為「主日」(Lords Day)(註九),在這一日,嚴禁城市居民工作。既然祭祀阿波羅專用的太陽日竟能轉變成敬拜主耶穌的「主日」,那麼順理成章地,太陽神阿波羅的生日12月25日就毫無疑問地轉化成新任「太陽神」耶穌的生日。於西元354年羅馬的教皇里貝瑞烏斯 (Pope Liberius,352-366在位),公然頒佈教令:12月25日為「聖誕節」並加以「慶祝」(註十)。從此之後,12月25日成為西方基督教會正式的宗教節慶 ,每年一度的「聖誕節」慶祝活動也明正言順地正式開鑼。
5、西風東漸,皇帝頒令全國奉行
自從當世「大公教會」的龍頭羅馬主教頒令慶祝12月25日為「聖誕節」之後,這項慶祝活動亦漸漸向東方的教會擴散蔓衍,根據那先素的貴格利 (Gregory of Nazianzus,329-389)報導,于AD379年,君士坦丁堡 (Constantinopel)地區通過慶祝聖誕節的教令;尼撒的貴格利 (Gregory of Nyssa,c.330-c.395)報導,於382年加帕多加(Cappadozian)教區亦通過同等教令,屈梭多模(John C
hrysostomus,c.347-c.407)亦報導於AD388年,昔日保羅受差的始點教會安提阿 (Antioch)亦頒布守聖誕節教會。
東羅馬帝國的皇帝游斯丁二世 (Justin Ⅱ,565-578)在位之時,明文詔諭全國慶祝12月25日為「聖誕節」,從此慶祝聖誕節成為教會與政府共同關懷的大事。
6、一月六日--另類的「聖誕節」
當世界上大部份的基督徒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的當兒,在亞美尼亞 (Armenier)的基督徒及東正教 (Eastern Orthodox)的教會至今仍然堅守他們1月6日的「聖誕節」,這個日子是由當時與西方「大公教會」抗衡的東方教會所頒定的,它源於亞力山太(Alexandria)異教節慶中「冬至日」的「水節」,猶如西方教會擷取羅馬神話中太陽神的生日為聖誕節,東方教會則攀附東方異教節慶中的「水節」,在這日慶祝耶穌降生,並舉行水的祝福與洗禮(註11)。甚至他們認為主耶穌就是在這一天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藉著這次的洗禮,耶穌神聖的生命從此誕生,因此,對東方教會而言,1月6日是耶穌肉身的生日,亦是屬靈生命的生日,大肆慶祝,理所當然。
末世真教會的子民對「慶祝聖誕節」的答辯與面對
是故,真信徒於每年此日,不與世俗同流,而只照經訓寂然度過。為此,或將令人感覺奇異而莫名其故,是以將慶祝聖誕節乃違背聖經真理之由答辯於下,以資願遵主旨意之真信徒有所遵循:
1、從真理而言
在福音書裏有關基督之降生,只記在《馬太福音》一章18至25節;二章1至2節;《路加福音》2章1至20節;及舊約聖經裏的《以賽亞書》九章6節;七章14節有預 言之外,並無有關日期的經文。因為主耶穌是:在肉身顯現的神(提前三16;約一14),在太初造萬物之先已存在(箴八22、30;彌五2),是無生之始無命之終(來七3;啟二十二13),乃超越物質世界的真神(約八23)。因此聖經裏只記著:當紀念為要完成十字架之救恩而死的主以外,卻沒有吩咐紀念祂的降生。
2、從敬虔而言
謂救主之生,天使天軍讚美真神說:「在天上榮耀歸於神,在地上平安歸於祂所喜悅的人」,人蒙恩澤,是因救主使我們免沉淪而得永生,聖經雖無記載,係何月何日,教會認定一日以紀念其生日以表敬虔,有何不可?其實論真神之悅納與否,非只憑一天的敬虔,乃在人之遵命與違命而已(撒上十五22)。況且今日有些教會於此日以講台為戲台,以會堂為舞場而舉行慶祝節目,豈非俗化敗壞之極!非信徒之商人,亦為撈一筆聖誕財而於酒家、舞廳等娛樂場所,大加鋪張裝飾,何有屬靈敬虔之意義?
3、從日期而言
12月25日之聖誕節,顯然是羅馬教皇Liberius於A.D354年所定者;然而亞美尼亞 (Armenier)及東正教 (Eastern Orthodox)即以1月6日為聖誕節,兩者之日期皆屬冬天,而巴勒斯坦的冬天,也正是雨季,在這寒冷多雨的季節,夜晚絕無在野地裏放牧羊群的可能。但就在耶穌降生的那一夜,在伯利恆之野地裏有牧羊人夜裏按更次看守羊群(路二8-14 )。可見12月25日或1月6日並非是主降生的日子,而是有人主張:既然基督的救贖,是由主耶穌的死來完成,就當追本溯源;因祂的降生乃是救贖的開始。而採自異教的節日,世俗之人,有慶生日之禮,且世俗事神明,凡神明皆有生日,皆有慶典,教會對於事奉救主,而效法世俗事神明之所為,豈非從魔鬼之道而來。若果真要慶祝主的降生,如是由人任意定一 日為聖誕,豈非大大之褻瀆!
4、從平安的福氣而言
經上說:「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神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路二13-14)。因此有許多基督徒在12月24日晚上,向信徒家庭報佳音,詩班穿白色衣服,有如發光的天使,帶給人們平安夜。但人們為趕回是晚團圓的「聖誕大餐」,遭交通意外災禍喪命的有之。世人常藉慶祝之名,趁機放縱情慾,過量飲酒而滋事,造成死亡無數,又通宵玩樂、跳舞淫亂等等(加五13)。非但無平安的福氣可言,反而害人害己,更製造出社會污染的事件。這怎是主耶穌所樂見呢?
願忠誠之真信徒,能認識此虛妄節期之錯誤慶祝方式,以遵行屬靈真理而蒙主賜福為禱!
附註
(註一)Williston Walker,《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謝受靈、
趙毅之譯,基督教文藝,香港九龍,1998,P.271。
(註二)Williston Walker,ib. P.126。
(註三)Clement of Alexandua,《The Stromata,or Miscellanies》,in:T
he Ante-Nicene Fathers,VolumeⅡ,ed James Donaldson,Eerdmans,Michig
an,1989,Stromata,BookⅠ,Chap2,P.303-304。
(註四)《Weihnachten》,in:RGG3,Die Religion in Geschichte Und Gego
nwart。
(註五)Augustinus of Hippo,《De Trini tate BookⅣ,Chap.5》,in:The
Nicene and Post-Nicene Fathers of the Christian Church,ed. Philip Sc
haff,VelⅢ,Grand Rapids,Michigan,1993,P.74。
(註六)Julius Africanus,《Chronography》,in:The Ante-Nicene Father
s,ed. James Donaldson,Volume Ⅵ,Grand Rapids,Michigan 1993,P.130-
138。
(註七)Hippolutus,《The Extant Works and Fragments of Hippolytus》,
in:The Ante-Nicene Fathers,ed. James Donaldson,VolumeⅤ,Grand Rapi
ds,Michigan,1990,P.163-203。
(註八)RGG3,ib.。
(註九)Williston Walker,ib. P.183-272。
(註十)依據L. Duchesne 的研究結果,聖誕節的慶祝始於AD.335,但依據H. U
sener的報導,則始於AD.354。
(註十一)Williston Walter,ib. P.271-272。
http://www.joy.org.tw/holyspirit.asp?num=821
天主教主禱文 在 On8 Channel - 岸仔 頻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簡明關係圖 -->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即指基督新教)的主要聯繫和區別
來源:微信
聯繫:
1.基督教是一個總稱,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是三大分支,在我國習慣上稱基督新教為基督教。
2.三者都相信耶和華是唯一真神、耶穌基督是救世主。
3.三者都相信原罪,相信基督的死為世人贖了罪。
4.三者都相信世界將有末日,屆時所有人將復活,接受神(天主、上帝)的審判。
5.三者都以《聖經》即新約舊約為經典。
區別:
1.歷史不同。最初基督教只有一個教會,1054年西部、東部教會分裂,以羅馬為中心的西部教會自稱“公教”即天主教,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部教會稱“正教”即東正教。 16世紀,西歐和北歐發生宗教改革運動,從天主教中分離出革新教會,統稱基督新教。
2.教會形式不同。天主教至今仍保留統一的教會,自稱“至聖、至公、至一,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羅馬教廷為世界天主教中心。東正教原有以居士坦丁為中心的統一教會,隨著東羅馬帝國的滅亡,各國教會不相統屬,但駐在今天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君士坦丁牧首保留“普世牧首”的稱號。新教從產生即無統一教會,主要的新教派別有加爾文宗、路德宗、英國國教(聖公會)等。
3.宗教語言不同。天主教以拉丁語為宗教語言,但現在也允許各地以民族語言祈禱。東正教最初以希臘語為宗教語言,但因為現在已不存在統一的東正教會,所以一般用各民族語言。新教從產生之日即主張用各民族語言為宗教語言。
4.對教會與神職的認識不同。天主教、東正教認為,人必須通過教會並由神職人員才可以與神溝通,故教會與神職具有神聖性。新教則認為,人可以憑藉信仰與神溝通,不必通過教會與神職人員,教會只是教徒的團體,神職只是承擔教會工作的教徒。
5.對神職的要求不同。天主教的神職人員不可以結婚。東正教原也如此,但現在已不嚴格。新教的神職完全可以結婚。天主教、東正教神職須為男性,女性只可為修女。新教女性也可以為神職。
6.神職的稱謂不同。天主教為教宗(教皇)、樞機主教(紅衣主教)、主教、神父。東正教為牧首、神父。新教稱牧師、長老(加爾文宗)、主教。關注微信“環太諮詢-大海 旅遊 人”
7.對聖母、聖徒的認識不同。天主教、東正教崇拜聖母瑪利亞和聖徒,教堂設聖母、聖徒像。新教認為聖母、聖徒都是人,不能崇拜,設置聖像是偶像崇拜,有悖《聖經》。
8.聖事不同。東正教、天主教有7件聖事,即聖洗、堅振、聖體、告解、神品、終傅、婚配。新教只保留了兩件聖事:聖洗、聖餐(聖體)。
9.儀式不同。天主教舉行洗禮時採取注水式(往頭上倒水),舉行彌撒成聖體時用無酵餅,神職人員領聖體、聖血,信徒一般只領聖體,祈禱時劃聖號以整個手掌在胸前自上而下、自左向右劃十字。東正教舉行洗禮時採取浸水式,舉行彌撒成聖體時用發酵餅,神職人員和信徒領聖體、聖血,祈禱時劃聖號以3個手指(拇指、食指、中指)在胸前自上而下、從右向左劃十字。新教的洗禮一般是注水式,有時也採取浸水式,聖餐是紀念式的,不像東正教、天主教那樣認為基督體血的真實臨在,祈禱時不划聖號。
10.節日不同。東正教的一些節日與天主教節日大體相同,只是稱呼上有區別。天主教的節日分為四大節日(也稱四大瞻禮,即復活節、聖誕節、聖神降臨節、聖母升天節)、一般節日(如耶穌升天節、主顯節、天主聖三節、預報救主降生節、耶穌聖體聖血節、耶穌聖心節、普世君王節、聖母無染原罪節、天主之母節等等)、聖徒們的紀念日等,最大最重要的節日也是複活節。新教只有復活節和聖誕節。
11.曆法不同。天主教、基督新教用公曆。東正教用儒略歷。
12.《聖經》的版本不同。東正教和基督新教對於舊約中的《多俾亞傳》、《友弟德傳》、《瑪加伯傳》(上、下)、《智慧書》、《德訓篇》、《巴路克》認為是次經,不予收錄。天主教則完全採用。故天主教版《聖經》比東正教、基督新教的《聖經》多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