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天下雜誌wiki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天下雜誌wiki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天下雜誌wiki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天下雜誌wiki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 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空汙對發育中的兒童影響甚鉅,受到髒空氣的傷害會比成人還嚴重。「空污」是當前各國皆須面對的重要議題之一。尤其,與成人相比,孩童的健康受到更大傷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報告,全...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140的網紅寶博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來賓:Justine Lootex 共同創辦人】錄音時間2020.06.18 📍看《一級玩家》搞懂區塊鏈 https://medium.com/p/6c3d028471d 📍Knight Story https://knightstory.io/ 📍《Love Plus Every》手遊宣布倒閉...

  • 天下雜誌wiki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5 07:30:07
    有 41 人按讚

    「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 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空汙對發育中的兒童影響甚鉅,受到髒空氣的傷害會比成人還嚴重。「空污」是當前各國皆須面對的重要議題之一。尤其,與成人相比,孩童的健康受到更大傷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報告,全球有高達93%(約18億)15歲以下的兒童,每天呼吸嚴重威脅健康的髒空氣。
    世衛進一步解釋:
    ▪第一,兒童呼吸速度比成人還快,會吸入更多污染物。
    ▪第二,他們個頭較小,生活空間接近地面,此處污染物濃度卻也最高。
    因此,對於身體、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童來說,他們更容易受到空汙危害[1]。
     
    史丹佛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示,兒童若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當中,成年後罹患心臟病和其他疾病的機率也會跟著上升,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上的這項分析,是首次在人體單細胞中調查空氣污染影響的研究,並同時關注了兒童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而這次的發現可能會改變醫學專家和家長對兒童呼吸空氣的看法,並為那些長期暴露在嚴重空氣污染中的人提供臨床干預措施。
     
    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瑪麗說:「我認為這份研究是可以讓人相信的,且我們有證據表示因空氣污染原因造成的免疫和心血管系統變化,更可怕的是,那些看起來只是短暫的空氣污染暴露,實際上也會改變兒童基因的調控甚至改變血壓,這都會為日後罹患疾病的風險指數奠定基礎。」[2]
     
    ■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空污已被科學家視為沉默的殺手,學術界愈來愈多研究提出空污對健康的危害證據,最新研究發現,童年階段接觸空污,就足以改變基因,影響成年後的健康,且即使低水平污染,也會增加罹患心肺疾病的風險。
     
    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童年時期暴露在骯髒的空氣下可能會改變基因,並可能改變血壓,從而增加成年時罹患心臟病與其他疾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針對居住在加州弗雷斯諾市(Fresno)6~8 歲兒童群體為研究對象,主要是西班牙裔。選擇這個城市原因是這個地方受到工業、農業和野火等原因影響,是加州空氣污染程度最高的城市。
     
    研究人員計算 1 天、1 週和 1、3、6 和 12 個月的平均空氣污染暴露量,結合當地健康和人口統計調查、血壓讀數和血液樣本,並首次使用質譜分析免疫系統細胞,可同時對多達 40 個細胞標記物進行更靈敏的測量,讓研究人員可更深入了解污染暴露的影響。
     
    研究發現長時間暴露於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與甲基化增加有關,甲基化是 DNA 分子改變,可改變 DNA 活性而不改變序列,基因表達這種改變可能會傳給後代。研究人員還發現,空氣污染與單核球[3]的增加有關,這種白血球在動脈斑塊的形成有關鍵作用,並可能使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是首次在單細胞層級研究空氣污染的影響,並同時關注兒童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
     
    ■「空氣污染被視為沉默的殺手」— 是疫情過後人類面臨最迫切的生存危機:美國心臟協會及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聯合發行的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一項新研究分析 2000~2016 年超過 6,300 萬美國醫療保險患者的數據,並研究三種不同類型的污染物,PM2.5、二氧化氮和臭氧對健康的影響,結果發現,即使是長期接觸低於國家標準的空污,也會增加肺炎、心臟病、中風和心律不整的風險。
     
    2019 年 PM2.5 污染最嚴重國家排名,前十名都是中東與亞洲國家,分別是孟加拉、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印度、印尼、巴林、尼泊爾、烏茲別克、伊拉克,中國排第 11,台灣排名第 58。
     
    全球 90% 人口呼吸不安全的空氣,是對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每年導致死亡人數增加近 700 萬人,其中呼吸系統疾是全球第二大最常見的死亡原因。空氣污染被視為沉默的殺手,是疫情過後人類面臨最迫切的生存危機[4]。
     
    ■兒童健康之環境威脅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23%全球疾病負擔和 26%五歲以下兒童死亡可歸因於有調整可能的環境因素。以全球觀點來看,傳染性疾病仍是影響兒童健康極重要的環境因子。
     
    但對已開發或工業化國家來說,導致兒童罹病或致死最主要因素已被慢性疾病取代。氣喘、神經發展性疾病、白血病與腦瘤、兒童肥胖盛行率逐年增加,且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環境暴露為重要致病因子。
     
    人體可經由多種途徑接觸到環境汙染物,吃的食物、飲用的水、呼吸的空氣與家塵、個人用品如乳液的皮膚接觸等都是常見來源。兒童某些特質讓他們特別容易受到環境毒素的危害,例如喜歡把手放到嘴巴的行為,可能增加來自地毯、家塵或土壤中毒物接觸。
     
    以每單位體重與成人相比,孩子喝較多的水、吃較多的食物、呼吸較多的空氣;大多數的汙染物可以通過胎盤或經由母乳傳給幼兒。
     
    兒童的代謝系統發育較不成熟;兒童處於快速生長與發育階段,這些精細的發展進程容易被外來因子干擾、破壞;再者,對於生命早期的環境暴露,兒童比成人有更多時間發展成慢性疾病。
     
    近年來的研究更支持健康與疾病發育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的理論,即早期的生命事件,包括母體內源性因素如基因、營養,和外源性暴露如環境汙染物,都可能影響整個生命歷程的發展與健康。
     
    2002 年世界衛生組織在曼谷舉行「第一屆兒童健康之環境威脅」國際會議,提出幾項措施,包括移除汽油中的鉛、清潔的飲用水、減少汞污染和反吸菸運動等。
     
    而臺灣過去重大環境污染議題,從半世紀前含砷地下水導致的烏腳病流行、米糠油遭多氯聯苯汙染的油症事件、有機化學廢料或重金屬農地污染;到近期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惡意添加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起雲劑遭非法添加的塑化劑事件,這些對健康面向最大的影響往往是孕產婦及幼童;同時,臺灣也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或室外空氣污染威脅。
     
    依據 PM2.5 的來源,東北部因地理位置,大多數汙染來自境外移入如大陸霾害,而其他地方則以本地製造為主,包括交通運輸如道路揚塵、工業汙染、燒稻草或金紙等活動。
     
    還有各種新興關注汙染物(Contaminants of emerging concern),因為人類活動而進入環境生態圈。這些物質可能長期存在環境中,或已在人類或其他生物體被檢測到,卻未納入規律監測或管制,這都是未來訂定管制標準或策略時的挑戰,應特別考量易受傷害族群之兒童健康[5]。
     
    ■污染顆粒會入侵母體,5 歲以下兒童是最大受害者
    兒童尤其是受空氣污染危害的弱勢族群,原因是兒童更接近地面,並且呼吸速度比成人更快,時常用嘴巴呼吸而不是有天然過濾系統的鼻子。兒童在戶外的時間更多,一旦孩子暴露在外,污染物會對他們的身體產生更嚴重的影響,原因是 3 歲以前,童年大腦每秒建立超過一百萬個新神經連接,身體和大腦正在快速成長。
     
    PM 2.5 會經由鼻子和嘴進入兒童的身體,透過呼吸道進入血液,到達身體的每個器官。這些顆粒會破壞這些器官的正常功能,包括破壞腦細胞,並增加兒童在以後生活中發展心臟、大腦、呼吸、免疫和發育狀況的風險。
     
    此外,暴露在污染物中與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子宮內認知發育受損以及自然流產有關,大約 18% 的早產可歸因於子宮內污染顆粒物的暴露。子宮內和兒童接觸空氣污染也與支氣管炎和哮喘、肺功能降低、復發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生長發育受損有關。溫哥華和上海的大規模研究發現,接觸微粒物質、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與自閉症的發病率之間存在關聯。
     
    隨著對化石燃料繼續毒害空氣、食物和水,城市變得愈來愈不適合居住,且只有少數人能夠逃脫,扭轉空污問題需要政府和企業採取勇敢和激進的行動,如果這些努力沒有實現,兒童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商業周刊「小孩玩得越開心,空氣就越乾淨!這座遊樂場如何在空汙城市辦到」: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07345
    [2](明日科學)「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https://tomorrowsci.com/healthy/%E9%95%B7%E6%9C%9F%E6%8E%A5%E8%A7%B8%E7%A9%BA%E6%B0%A3%E6%B1%A1%E6%9F%93%E7%9A%84%E5%85%92%E7%AB%A5%EF%BC%8C%E6%88%90%E5%B9%B4%E5%BE%8C%E7%BD%B9%E6%82%A3%E5%BF%83%E8%87%9F%E7%97%85%E7%9A%84%E9%A2%A8/
    [3](維基百科)「單核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95%E6%A0%B8%E7%BB%86%E8%83%9E
    單核球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一種白血球,單核球產生於骨髓,在血管內為單核球,血管外就變成巨噬細胞。其在人體免疫系統內有兩種作用:一,補充正常狀態下的巨噬細胞和樹狀細胞;二,在有炎症信號下,單核球會在8到12小時快速聚集到感染組織,並分化出巨噬細胞和樹狀細胞產生免疫反應。在白血球中的數量約佔2%~10%。
    [4](Technews 科技新報)「沉默的殺手,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https://technews.tw/2021/02/26/air-pollution-can-change-dna/
    [5](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環境健康」:https://chrc.nhri.org.tw/professionals/files/chapters/11_5_%E7%92%B0%E5%A2%83%E5%81%A5%E5%BA%B7.pdf
    [6](Technews 科技新報)「污染顆粒會入侵母體,5 歲以下兒童是最大受害者」:https://technews.tw/2019/03/11/child-is-the-biggest-suffer-from-air-pollution/
     
    ➤➤照片
    (天下雜誌)「全球3億兒童吸有毒空氣 傷身又傷腦」:https://www.cw.com.tw/article/5079099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環保署 #環境健康危害 #氣候變遷與健康 #空汙 #兒童 #空氣污染 #沉默的殺手
     
    國民健康署 / 環境保護署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186593071836:274:商業周刊(http://xn--zsrzt.com/)]
    明日科學
    維基百科
    Wikipedia
    Technews 科技新報
    天下雜誌
    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

  • 天下雜誌wiki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07 12:05:47
    有 92 人按讚

    #寂寞 #孤獨 #孤獨小書展
    #墮落天使 #王家衛 CATCHPLAY
     
     大家看過王家衛導演的電影嗎?這部上映於1995的《墮落天使》,近期有了4K修復版。不過上映的場次好少!有興趣的夥伴要把握時間~
     
     「王家衛的電影作品通常在處理私密、孤獨與困惑的感情問題,他的電影作品也傾向通過光影與語言寓意表現而非明顯對抗化。」——wiki
     
     那些小時後有看沒有懂的什麼,在長大一點之後,好像慢慢能夠接上線了。在墮落天使裡,不同人物(天使)有著各自的背景與故事。某些怪異,也許都其來有自,只是旁人有沒有機會看見過往的那段故事。
     
     甫看或許未必能直接理解背後的某些細微因果脈絡,但你絕對能跟著電影的鋪陳,「感受」到不同人物身上,某些與你我共通的情感經驗。
     
     也許是在繁華的夜都市,即便燈光閃閃熾,內心的孤寂感卻揮之不去。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希望有個人能透過我們有意無意留下的線索,稍微與我們靠近,理解我們的感受⋯⋯
     
    ______________
    🔭這是一個關於寂寞的小書展
    🕳這是掉進去很孤寂的小黑洞
     ̄ ̄ ̄ ̄ ̄ ̄ ̄ ̄ ̄ ̄ ̄ ̄ ̄ ̄
     
    《單車失竊記》 麥田出版
    電子書 http://moo.im/a/cvyJOP
    紙本書 https://tinyurl.com/spk8ay6u

    《貝加爾湖隱居札記》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電子書 http://moo.im/a/vBFGQV
    紙本書 https://tinyurl.com/u3u33byw

    《孤獨,是一種能力》 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
    電子書 http://moo.im/a/kqDIOV
    紙本書 https://tinyurl.com/ekf558xm

    《當我們一起》 天下雜誌出版
    電子書 http://moo.im/a/24pLTU
    紙本書 https://tinyurl.com/36edycfu

  • 天下雜誌wiki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3-27 17:33:44
    有 2,658 人按讚

    我的同溫層,都不太喜歡台北市政府副發言人「學姊」 黃瀞瑩 (Huang Ching Yin) 在《年代向錢看》節目中的言論。

    https://youtu.be/lfTJcxJOdIQ?t=2490

    她說:

    「先說一下,作為一個有投票權的台北市市民好了,其實我們剛剛討論了這麼久下來,我實在是不知道統一跟獨立每兩年都在台灣會出現一次,到底在吵什麼? 」

    「#因為統獨就是一個假議題,我不會因為今天投票而決定了我接下來馬上台灣會獨立,還是馬上台灣會被統一。」

    部分逐字稿(建議看影片比較有脈絡):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53621573.A.BF4.html

    接著她則是試著強調「民生經濟」議題才是市民比較關注的,像是想要結婚、買車、買房等等...以她自己為例。

    有人截了 Youtube 的圖加以傳播,引發了同溫層中更多人的反應,例如:

    蒂瑪小姐咖啡館 用故事的方式,提供了兩種視角的故事:

    https://www.facebook.com/DemocracydeCafe/photos/a.855887777778842/2446011382099799/?type=3&theater

    沃草 Watchout 用漫畫,透過「雞排」與「胖瘦」的比喻來反對「統獨是假議題」的說法,認為「統獨可能是台灣最重要的議題了」: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out.tw/photos/a.281626061995614/1220267524798125/?type=3&permPage=1

    太陽花運動的領袖 林飛帆 則提出他認為更該問的問題:「台灣作為一個獨立的民主國家是否正在面對中國的併吞(統一)威脅?」

    https://www.facebook.com/linfeifan.tw/posts/10214391380087289

    其他我看到的意見,我覺得差異不大,大家有興趣就自己搜尋吧。

    黃副發言人剛剛也在自己的臉書上,解釋了節目中的發言,不過差異很小: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2651762038172733&set=a.188222197860075&type=3&theater

    嗯,其實可以談的很多,包括為什麼黃副發言人會上這個節目,柯文哲市長打算在總統選舉中扮演什麼角色...但我想那都不是我目前能夠討論的。

    所以就來 #聊統獨吧!XD

    我從小在眷村的深藍家庭長大,第一場上街頭遊行就是被老爸帶去台北參加新黨辦的「我是中國人」大遊行,小時候的我聽多了「台獨比梅毒更可怕」這種說法。

    長大之後,「民智漸開」,接觸到了更多立場,並且很幸運地也能理解這些立場形成的根源,自己對於統獨議題的思考層次也豐富了許多。

    除了我的家人、一些親戚以外,我大學之後認識的朋友,應該九成以上都在獨派光譜上的某一點。

    在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時期,我都參與了很多抗議活動,也都曾有機會幫政府部門做事、在兩方的高層面前演講。

    然而可能更重要的是,我超愛看漫畫的。我總是會情不自禁地在漫畫中找到類似台灣人處境的故事。例如《七龍珠》、《潮與虎》、《沈默的艦隊》、《魔奇少年》、《進擊的巨人》等等。

    因為這樣的背景,現在的我認為,「統獨」對台灣人來說 #不是假議題,而是一個層次繁複的 #厚議題,乘載很多不同的 #歷史記憶、#文化認同、#經濟需求、#政治利益、#國際現實......而且每個人對這些層次的排序、要求都不一樣。

    就像 二師兄 架構出的宇宙中,連肉圓是大是小、該用蒸的還是炸的,都可以戰了。真實世界中,要有共識也是何嘗容易。

    https://www.facebook.com/TigerblueStory/posts/410641089509625

    我認為,台灣是有厚度的。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情感、我們的政治、我們的國際關係......都是有厚度的。而統獨則是這許許多多的集合體,厚到一個不行。

    所以我猜,我那許多覺得「統獨是假議題」的朋友,其實真的想表達的是:「統獨本是一個 #厚議題,但卻被操作成一個 #薄議題」。

    意思就是,層次那麼多、那麼厚的議題,為什麼每次 #到了選舉,討論熱度一高、各方來的緊張感一提升,就被壓得薄薄的呢?為什麼該細嚼慢嚥的,卻得狼吞虎嚥?

    所以我認為更該問的問題是:

    為何我們不正視「統獨是個厚議題」?

    關於「統獨」的討論為什麼品質那麼低?那麼淺薄?

    為什麼都是政治人物跟媒體在主導、壓扁議題,而不是多元的公民?

    為什麼其實我們真正想說的是「統獨是個厚議題」,但卻只能說出「統獨是個假議題」這種比較容易引起衝突的話?

    我認為身為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柯文哲)的副發言人,直接說「統獨是假議題」的確不太好,但真正可惜的是,為了創造差異、以及趕緊轉移話題到訪美心得,錯失了機會,沒能把「統獨是個厚議題,不該在政論節目上廉價地、速食化的討論」這件事說清楚。當然,前提是如果黃副發言人是這樣想的。

    如果我們正視統獨是個厚議題,我建議還是避免把這個問題當成「你喜歡吃荷包蛋還是水煮蛋」這樣低層次的問題來對待,就算看到自己不認同的表態,也可以想想自己是不是還沒看到其他層次。

    當然,我有很多朋友認為,民眾可以有多元意見,可以改來改去,但政治人物、特別是要領導台灣的政治人物,怎麼能夠語焉不詳、打馬虎眼?例如我不認識但時常拜讀高見的 石明謹 這篇:

    https://www.facebook.com/tpcmax/posts/10156957251353260

    我也同意這樣的看法。但我認為,這樣還是太薄太薄了。如果需要政治人物表態,我希望能夠以很多面向、很厚的方式來呈現。這或許得還是靠願意把議題做好做厚的媒體朋友,像是 報導者 The Reporter 、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與 天下雜誌 等來協助了。

    ---------

    我想統獨(不管是結果還是過程),都會對民生經濟有很大的影響。反過來,民生經濟也會深刻影響人民統獨立場跟未來的想像。

    我其實可以理解台灣絕大多數人(從上次的投票結果來看),想要政府跟政治人物好好「拼經濟」,讓人民賺大錢的想望。我稱之為「過冬思維」。

    就像是 1993 年的電影《我們要活著回去》。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3%8F%E6%8B%89%E5%9C%AD%E7%A9%BA%E8%BB%8D571%E8%99%9F%E7%8F%AD%E6%A9%9F%E7%A9%BA%E9%9B%A3

    講白一點,很多台灣人覺得「我們在挨寒受凍,任何人都不准浪費糧食,有什麼的就吃什麼,馬上就吃!違反者就要被丟出去,不然就讓某些人早點死,分了他的肉」。

    這或許有點極端,但這樣的「過冬思維」的確是將近 20 年來,大多數台灣人漸漸養成的,如今已成為預設狀態。

    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有人認為台灣對美軍購跟國防預算是當凱子買扁鑽,以及認為離岸風電是賠錢貨、而阻擋離岸風電廠商會幫人民省錢。或是包括我在內的部分人曾經批評過前瞻計畫跟「亞洲矽谷」政策。

    當過冬思維成為預設,我們就會認為台灣政府該把錢省著用、用在刀口上,不要做我們看不懂或不習慣的事情。不要浪費時間討論一些形而上的議題。(例如有人刻意把統獨這個厚議題薄化,認為是形而上的議題)

    在過冬思維的影響下,如果我們對議題了解不夠深(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這樣),我們就會找個看起來好像講得有道理的人去依附、或是某個很有自信找到跟提供食物來源的領導者去信仰,然後感覺自己也懂了,領袖會帶著我們過冬。

    我不是要藐視這種思維,我認為這是很本能直覺的反應,我自己也有這種思維,也得時常自我警惕。

    每個人的「經濟體感溫度」不同,就像有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但還有一種冷叫做「台灣景氣不好」或「台灣沒那個條件」。這些或許都很主觀的,但也都呈現一部分事實。

    我覺得,我,以及我的同溫層,最好別再貶低人民對經濟民生的想望跟在意了、也不要忍不住貶低一直喊著「經濟100分、政治0分」或是「統獨只是假議題」的政治人物(我承認我也常常忍不住)。

    或許他們忽視了統獨的重大影響,但把統獨厚議題薄型化,大家都有份。就一起承擔吧。

    不管什麼議題,在訊息爆炸、認知負荷越來越重的情況下,為了能夠佔據心智,都會傾向於簡單粗暴、二元對立化,政治人物也時常為了各種目的,加劇這樣的情形。就像我上一則文章,其實只是要指出媒體在查證跟引用資訊上該更嚴謹,還是會有人以為我是要說生育率/出生率低是假的,不重要(不,很重要)。我想這的確是難以跳脫的思考陷阱。

    最後的最後,我想黃副發言人說的也沒錯,因為兩年一次的選舉,統獨已經是一個工具性議題,包括我在內的一些選民來說,很難不覺得被「情緒勒索」。

    如果統獨表態對選舉來說那麼重要,我想我會把我的一票投給願意正視「統獨是個厚議題」,並且認真把自己對於這個議題的方方面面想法都表述出來,接受挑戰,願意修改立場的政治人物/候選人。

    有明確的立場,還是比較帥氣啊。

    -----
    自我揭露:我的統獨觀

    https://www.facebook.com/noodleswithturtle/posts/552072198621484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