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8
⠀
▌#新不了情|C'est la vie, mon chéri|1993
⠀
「今夜的你應該明瞭⋯⋯緣難了,情難了。」
⠀
過去因為《新不了情》的音樂錄影帶剪輯得太過悲情,我總不由得要將它與《汪洋中的一條船》聯想在一起。某日隨心翻出這部電影,以為那個晚上要一路愁雲慘霧,卻發現...
2018/03/28
⠀
▌#新不了情|C'est la vie, mon chéri|1993
⠀
「今夜的你應該明瞭⋯⋯緣難了,情難了。」
⠀
過去因為《新不了情》的音樂錄影帶剪輯得太過悲情,我總不由得要將它與《汪洋中的一條船》聯想在一起。某日隨心翻出這部電影,以為那個晚上要一路愁雲慘霧,卻發現除了結局的缺憾,它幾乎是一部爽朗、活力滿點的愛情電影。
⠀
也是,看著 22 歲的袁詠儀在螢幕裡喧嘩、團轉,確實很難忍住嘴角的上揚。一如粉絲給她的暱稱——「靚靚」,二十出頭的袁詠儀簡直像一顆自帶光環的明星,臉上揉合著傻氣與膠原蛋白,恰好與劉青雲的「黑」(膚色與劇中個性都是)兩相碰撞,產生一種既似對比又像調和的曖昧氛圍。
⠀
《新不了情》雖是一部公式化的「傷情」故事,放到現在來看畫面不算美,劇情更稱不上新,即便如此,電影中仍有許多令人驚艷的魔幻時刻。因此也不難想像為何它能在第十三屆香港金像獎上一連提名了十二項,最終抱走了六項大獎,包辦最佳電影、導演、編劇,以及最佳女主角、男女配角;其中由萬芳所演唱的同名主題曲爾後更成為了一種「時代記憶」,自 1993 年開始,一路傳唱至今。
⠀
九〇年代的香港電影,在敘事風格上,仍以「二元對立」為王道,這一點也大量地體現在《新不了情》的角色結構上。天秤的兩頭,一邊是在夢想路上屢戰屢敗的爵士樂手阿傑,即便那份對天職的執拗讓他始終不甘向市場低頭,但經濟與自信嚴重貧乏的處境,終於還是讓他活成了一條心灰意冷的「鹹魚」。(腦洞出自《少林足球》:「做人如果沒有夢想,跟『鹹魚』有甚麼分別?」)
⠀
相反的,另一邊則是出身市井的樂觀少女阿敏,她就像是阿傑人生的對照,哪怕收入不穩定卻從不抱怨生活困難;即使曾受絕症纏身卻也無心掛在嘴邊——對她來說,身體好了,一切就好了——世界上哪有什麼好自卑的呢?彷彿佇立在天秤兩極的兩人,因緣際會在人生的低潮路上相會,放肆地照亮了彼此的人生,因而生成一段比起愛情倒更像是「革命情感」的深厚情誼。
⠀
觀影過程中,阿敏的角色就像是童話卡帶中的旁白,坦率地念叨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你知道這部電影正在「說教」,但敘事的流暢卻大幅減去人們對「忠告」的厭煩,甚至讓人不由自主地為阿敏的樂天紅了眼眶。
⠀
事實上,那首由阿傑為她量身打造「不了情」,最後卻是由劉嘉玲飾演的當紅歌星來演唱。即便遭遇到這樣突來的打擊,她也只是笑著說:「不是所有的人都很幸運可以過上理想中的生活,有房子、有車子,那當然好;沒有,難道要哭啊?所以,我們應該滿足目前所擁有的。」
⠀
這樣無端的正能量也許無害到可以稱作是「傻」,但仔細想想,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面對挫折的態度呢?
⠀
當我們正與阿傑一齊變成阿敏的「信徒」,其他要角背後的故事也如剝洋蔥般,一寸寸地深入裏層。這時我們才理解到,樂團管理人——阿敏的母親,年輕時也曾是小有名氣的歌星;看似在街頭上「賣弄風騷」的阿玲,其實身懷唱大戲旦角的本領。
⠀
而在團中負責伴奏的張保仔,更是一位精通中西樂器的爵士樂手。這些人平時在街頭上賣笑,偶爾在熟客的打賞下唱唱過時的粵曲,沒人知道這個不起眼的樂團實際上是個能夠獨挑大戲的戲班。
⠀
在接不到戲活的日子裡,為了供養鍾愛的職志,他們必須彎下腰,靠近地面,也親近生活。「有什麼不一樣?大家都是為了生活。只不過人家吃魚翅,我們吃粉絲。」阿傑親見他們的人生,才終於理解到,生活越是匱乏,越要睜大眼睛看見自己的長才——儘管這離「苦中作樂」並不算太遠。
⠀
過去我們聽過《桃花源記》,漁人在林深之處見過平生不曾見過的醉人風景,返航後欲回頭再尋,卻早已尋不見桃花源的蹤跡。阿敏的出現,就像是一座最適時的燈塔,指引在迷途漁船上囫圇度日的阿傑,照著指著,船不知不覺便揚起了帆,迎風而行,駛上了正軌。正要轉身道聲感謝,卻早已找不著燈塔的經緯。那究竟是一段錯過,又或只是一場大夢?
⠀
女兒笑著離開人世,母親仍還在為生計奔忙,悽苦的二胡聲中,帶著眼淚唱著:「往後的歲月, 苦痛要做人,歡笑也做人。 我必須接受,莫灰心永向前途望。」無需多作說明,僅憑一曲便道出了母親對女兒的疼惜,以及整部電影的核心價值——認命,但並不悲觀。
⠀
電影留下了點到為止的眷戀與不捨。黑幕下來,彷彿贈與觀眾一個擁抱,「如果人生最壞只是死亡,生活中怎會有面對不了的困難?」一如電影的法語片名:C'est la vie, mon chéri(親愛的,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這樣,沒有了燈塔,船仍然在海上——前路漫長,打起精神,還要再次揚帆啟航。
⠀
————
⠀
#新不了情|#爾冬陞|#袁詠儀|#劉青雲|#馮寶寶|#秦沛|#劉嘉玲|#張艾嘉|#電影|#香港
大魚二胡伴奏 在 臺灣國樂團 NC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多樣的戲曲風采中,遇見傳統 ~
NCO《戲采》戲曲音樂會
科技與人文在時序的推移中,總是錯落,時而交互輝映,時而一枝獨秀,在文明的進化,人們在追求創新的同時,總不時地回顧傳統,一如時尚流行,能蔚為一時的,都值得沉澱後在以不同的途徑,再次大放異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台灣的文化由外融合積累,自內化後發揚,故而生在台灣是幸福的,多數廣大地域生活的人,過往因空間地理,在幾十年潛勢中很難有文化流通的深度觸及,即便今日拜科技資訊串流所賜,得以數位傳遞,也得有誘因而去接觸,但是隨著時序已過,本地外在豐富的感官享受衝擊,資訊量膨脹,過往歷史曾經承載的經典戲曲傳統之美,已難以完整體驗如初,即使每每要做到再現復刻,都是一件難事,然而若因此放棄,只會逐漸淡化稀釋,徒餘形式。說時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耗時兩年,跨部門合作,由台灣音樂館與台灣國樂團攜手,委約七位作曲家以七個戲種之美,全新譜曲創作,這2020年的第一份節目企劃,已然是近年來難得的匠心之作。
戲曲早年因為語言與風格差異,相當倚靠地域性,難以流通,華人區域在種族遷徙並在台灣落地後,生根萌芽,相互衍化,形成一方枝葉,一時茂盛,花團錦簇。在世代新生後,傳承這股經典的力道有式微的現象,筆者曾於2002年宜蘭傳統藝術中心參加一連數天的戲曲大展學術研討會,恭逢盛會,舉凡這次音樂會所引入的歌仔戲、南北管、布袋戲、京劇、客家戲等皆有所涉獵,其他還有如秦腔、錫劇、婺劇、呂劇與紹劇等展演與論述兼行,十分精采。戲曲除演員唱唸作打,文武場的樂隊伴奏與之密不可分,細究來說都是強烈的渲染色彩,扣動人新的要素之一。這場《戲采》戲曲音樂會,其中兩首作品還特別將北管戲與京劇的演員唱段帶入,有別於一般欣賞折子戲(一樣是唱段與音樂伴奏),把樂隊與演唱的平衡重新調適,回歸“聽”音樂本質,算是從作曲者角度所運用的創意了。在說說本場音樂會作品之前,回顧一下近三十年來,國樂作品其實有幾次浪潮,都是將戲曲素材入樂的高峰,例如彭修文的《亂雲飛》(1974年,京劇樣板戲素材); 吳華的《虞美人組曲》(1983年,京劇)、嗩吶協奏曲《包龍圖傳奇》(1990年,豫劇)、笛子協奏曲《牡丹亭組曲》(1995年,昆曲); 劉文金的《墜胡與樂隊-中州韻》(2000年,實驗國樂團委約)、為京胡、女高音與國樂團《戲彩》(2002年,京劇) ; 趙季平的《大宅門寫意·蘆溝曉月》(2002年,京劇)、《長安社火》(1980年,秦腔)。其他國樂合奏如《京調》、《迎親人》、《黃梅情》等,以及不勝枚舉的器樂獨奏作品,戲曲元素得滲入儼然是世界民族音樂中的一份厚重。作曲家透過器樂聲腔化、主題伴奏配樂或動機嫁接等手法,讓傳統之美得以再次以不同樣貌被聽見,擴大受眾範圍。這樣的戲曲音樂衍化本質上的互相借鑒,互相吸收,在純音樂的演繹上也有了一番新意。
這次七首作品分別是周以謙的《都馬調》(歌仔戲)、旅美作曲家陳士惠的《留傘》(南管)、金曲獎「最佳作曲人奬」得主陳中申的《鍾馗嫁妹》(北管戲) 、優良唱片金鼎獎得主盧亮輝的《布袋戲韻》(布袋戲)、文建會作曲大賽首獎與金曲獎「最佳作曲人奬」得主陸橒的《貴妃 · 悒》(京劇)以及顏名秀的《來食茶》(客家戲)與瞿春泉的《少林魔杖》(豫劇),卡司陣容之堅強,在同一場節目製作中實數難得。既然要呈獻戲曲元素的美,在創作與演奏這些作品時的難度必然大大提高,原因在於如何掌握各類戲曲中的韻,尤其有些聲腔上的運用,就不只是記譜上的音符演奏了,從音色、旋律、節奏或行韻等面向,甚至”劇情”的情緒轉化都得斟酌,這相當考驗國樂團與指揮的默契,當然要指揮該類素材的作品,指揮自身修為將影響作品被帶出什麼樣貌,在不同的觀眾群體間,能達到什麼層次,關鍵也將落到指揮身上。
這次的曲目創作創意粗略分為三類:
第一類:深度運用創作,把原本的戲份劇情都用上,有著劇場式音樂作品的樣貌,如《貴妃 · 悒》、《留傘》。
第二類:典型素材取用,直接編配樂團的形式,如《都馬調》、《布袋戲韻》,而《鍾馗嫁妹》雖以宜蘭游源鏗編腔為主幹加以配器後加入劇情演員(聲樂),感受上仍較接近此類,都是很貼近日常生活裡的體驗。
第三類:在第二種的基礎上,強調該元素印記並加入相關的色彩或節奏,《少林魔杖》與《來食茶》屬這類作法,並加入節奏或演奏安排的特色,讓作品更加豐富。
分享幾首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首先是陳士惠以南管戲「陳三五娘」(出自四本荔鏡記)之「益春留傘」作為素材,在原先既有的劇本架構下,以音樂意象氛圍呈現三幕連續故事,先是快慢交錯渲染氛圍,帶有焦慮與緊張感,而後緩慢深情的慢板,表達了陳三以為得不到五娘青睞,滿是遺憾失落欲離開的心緒,第三段則是丫鬟益春得知陳三要離開後追出挽留,所謂留傘,就是陳三收拾行囊拿起雨傘將離開,益春抓著雨傘挽留陳三,音樂呈現一種快速緊密音符的流動,與兩人間抓扭雨傘的情景,作曲家濃縮音樂語彙,試圖呈現劇場第三人稱觀賞者當下看戲的情緒轉換,很有意思。這首《留傘》據作曲家表示,算是她第二次為國樂團創作,第一次寫的是古箏協奏曲《廣陵散的迴響》。作曲家在聲音設計與音色鋪陳手法很有意思,配器也相對洗鍊與精彩,聲響很乾淨,但有賴指揮調配才能相得益彰。近年國樂作品在配樂式(電玩、電影)作品的主流下,難得有些有巧思的作品,其實這樣的作曲手法早在1960年代就有,而樂團演奏技術增進,作曲家及便是西樂背景下,也似乎在創作該曲時對國樂器配器聲音下過一番功夫,相當難得,值得多加打磨,深掘作品潛力。演出時三段指揮都停了下來,當晚的觀眾也沒因此鼓掌,真的是長期養成的好習慣,但第2、3段是應該不間斷連奏,比較能串連情緒。音樂會作品本應海納百川,多樣搭配,這首《留傘》觸動了不同的感官體驗。
同樣與《留傘》都比較有劇場分鏡感,不完全單單的音樂作品,有著訴說故事的形態,陸橒的《貴妃 · 悒》取材自經典折子戲《貴妃醉酒》,在梅蘭芳大師的藝術加工融合青衣與花旦特點,所獨創的花衫行當(花衫戲),兼具演、唱、身形、步法等,選擇這近趨完美的經典去創作,是相當膽識,容易淪為破壞傳統經典的兩面不討好。所幸,作曲家從第一人稱的劇場心境切入,一樣濃縮完整的戲份,將絕美的楊貴妃頭戴鳳冠身著鳳衣,雍容端莊且華麗地直接搬上舞台(這在音樂會場合並不常見)。她手執花扇輕盈飄逸,在扇舞的托、轉、開、闔中邊唱邊舞,並擷取京劇身段精采之處(嗅花時的「臥魚」、銜杯時的「鷂子翻身」與「下腰」等高難度動作),令人驚艷。但這次作曲以「悒」入題,試圖表現貴妃內心擔憂受寵卻即將失寵的不安,從起唱(四平調)海島冰輪初轉…開始,過門接轉柳搖金,以京胡獨奏反覆,除了文場(月琴、京胡、京二胡、板鼓、小鑼)與貴妃演唱的主軸,樂團採取音樂旋律設計的方式,以散板形式遊走在主軸間呈現這股揣揣不安的情緒,猶如看劇場演出時的背景配樂,當下聆聽覺得這真是險招,因為散板的處理會影響主軸聽覺體驗,過程中不時的有打擊樂器或以琵琶段落表現來強化當下的色彩,拿捏得宜。唯後半散板與京胡演奏間(此間貴妃演出身段),彼此相當謹慎,少了點劇場情緒的點綴與渲染,可以想像一個是高音頻率很快的「做工配樂」襯著清淡優雅的樂團音色旋律,不是工整的合奏型態,使得過程節奏稍有搖晃,京胡有刻意壓制音量,以致拉弓換音略有模糊,以大表演廳場地狀況來說,單單京胡就有穿透抗衡樂團的力道,或許下次可以考慮在文場(有武場亦然)以透明擋板牆區隔,使聲音往上走,緩衝高頻直接干擾,讓高頻上揚的立體感得到間接融合於這樣的作品,這樣在兩者(樂團、文場)間,只要指揮抓緊與鬆手的分際掌握確實,總體效果應該會更好。創意的融合不易,縱觀這首作品想呈現貴妃聽到唐玄宗爽約後內心鬱結空虛、寂寞狀態,之後借酒澆愁後,從微醺、酣醉到渙散都需有眼神與身形的神韻加持,讓觀賞的體驗在視覺與聽覺平衡間起了微妙的變化。轉折交疊揣揣不安的心情,如同「悒」這個字已昭然若示,觀者,已經入戲,這是一次成功的創作,值得多加打磨,作品將會更加璀璨。
最後的是瞿春泉充滿河南豫劇風格的《少林魔杖》,一開始即以鏗鏘有力的節奏模進,以擊樂輪鼓,加上人聲呼喊頓錯,直接將觀眾帶入練武僧人嵩山少林情境。明亮飛揚的小軍鼓恣意暢遊拉動長線條的旋律展現一股豐沛的精氣神,過程中借用了豫劇「包龍圖」其中一段素材(常出現在豫劇中,但暫時想不起曲牌名了),之後慢板在特色樂器墜胡的加入下,伴以「連廂」模仿竹板快書的伴奏樂器「七塊板」節奏,自此輕柔的歌謠「茉莉花」旋律隱隱綻放,輕快自在而活靈活現,令人心暢神怡,富有正面積極的力量。其中豫劇伴奏音樂風格的弦樂大滑奏,或模仿唱腔人聲,或模仿墜胡演奏手法,使得作品古意中充滿新韻,濃郁的渲染力應該有機會大受歡迎。其他曲目各自具有特色,真的繁不及備載,有機會再來筆記一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臺灣音樂館與臺灣國樂團此次秉持人文為本,力求雅俗共賞的理念,活化文化資產與傳統素材,借用多樣貌的形式同時推廣了傳統戲曲與國樂,讓有幸與會的聽眾十分滿足,期待這樣的製作未來能多多益善。
註:本文指的「傳統」概一種時間上相對的論述。而七首分類僅試圖以創意角度分類。
#戲曲 #京劇 #梅蘭芳 #貴妃醉酒 #豫劇 #南管 #北管 #採茶戲 #布袋戲 #歌仔戲
臺灣音樂館 臺灣國樂團 NCO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大魚二胡伴奏 在 抹茶嵐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很開心跟一語合作
希望大家會喜歡!
【一語寄雪】隔世信By.獨飲回憶、嵐提(原創PV付)
這次的合作可以說是非常喜歡了💕
獨飲和嵐提可是大家公認非常優質的男神女神音,這次可以和他們一起合作真的很開心!!
另外謝謝千年麟草帶著仙氣的曲繪以及雪璃貓美美的PV,曲繪跟PV相輔相成,絕對讓大家有更好的視覺享受!!
也感謝混音小閃願意給我們許多錄音混音及各方面的建議!非常謝謝她(˶‾᷄ ⁻̫ ‾᷅˵)
接下來讓我們欣賞由獨飲回憶以及嵐提帶來的這首《隔世信》希望大家會喜歡!
❖
作詞:陸菱紗
作曲:蓮琊
編曲:Cat_阿柯
原唱:小愛的媽、五色石南葉
和聲:HITA
笛子:小駿巨蟹
古箏:蓮琊
二胡:永安二胡
伴奏混音:bear_李建衡
翻唱:獨飲回憶【一語寄雪】、嵐提【沉魚初聽】
曲繪:千年麟草
混音:小閃
PV:雪璃貓【一語寄雪】
出品:一語寄雪工作室
❖
嵐提【沉魚初聽】▸
https://www.facebook.com/rainteaa/
千年麟草▸
https://www.facebook.com/lie.lengrass
小閃▸
https://www.youtube.com/user/asd86612/about
雪璃貓【一語寄雪】▸
https://www.facebook.com/shrem.love.cat/
Youyube:https://youtu.be/5Ci9TWtqg9I
B站: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7923794/…
M站:https://www.missevan.com/sound/1043410
❖
|一語寄雪工作室持續徵人中|:https://goo.gl/yiZ77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