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考了,但還是有很多求助,想說那加減分享一些建議,給考生也給升高三的同學
若你已經有屬於自己的寫法,就按照自己的寫法來吧,求安全重要
1.你得知道老師要考什麼
這聽起來是廢話,但就教學經驗,實際上多數高中生就是不知道
尤其又以手寫第一大題最為明顯,完全只是在憑直覺回答,起碼佔了總體考生...
明天就要考了,但還是有很多求助,想說那加減分享一些建議,給考生也給升高三的同學
若你已經有屬於自己的寫法,就按照自己的寫法來吧,求安全重要
1.你得知道老師要考什麼
這聽起來是廢話,但就教學經驗,實際上多數高中生就是不知道
尤其又以手寫第一大題最為明顯,完全只是在憑直覺回答,起碼佔了總體考生的80%, 大家都看得懂中文,如果你僅靠直覺來寫,你寫我寫大家寫,思路都差不多,他考這個還有什麼鑑別度可言?當然是有要點的
首先,能讀懂文言文
凡出現文言短文,最優先的肯定是你至少要能讀懂文言文,猜都要猜出個大概
也就是在回答上,第一要務就是要立刻展現給老師看,老師我有讀懂
這絕不是要你傻傻去翻譯,第一時間不夠,第二篇幅有限制,寫不完,也很冗贅易超字數
最好的答法就是換成自己的話重述,有點到即止,展示老師我懂得效果,也因為你重述了,能看見你的文采而生加分之效
其次,是邏輯性,也是最多人缺乏的
同以去年指考國文為例,第一題問甲文為何認為老莊和孟子不夠幽默?多數同學就是乖乖把文中兩個抓出來,然後說甲文就這樣認為,沒了
可若能展現一下邏輯性,開頭先下個大前提=>甲文認為幽默的核心是什麼?不迫的從容達觀,溫厚的自然閒適,如能屈能伸,懂得歪腰懂得體諒,在風雨中也能生存的小草。
這句話沒幾個字,可因為你用了短句,氣勢與文采就有出來,後面還來個比喻更是加分。你以此為大前提,後面再去開展,基於這個前提,所以為什麼老莊和孟子有問題
邏輯性隨之建構出來,立刻和其他傻傻只寫兩個也不比較的多數同學拉出好一段距離
2.排比創氣勢
這樣說吧,有沒有發現天下所有髒話,X你娘、靠北、乾等等,全都是短句
如果你把X你娘改成:我跟你說,你再做出這麼不合情理的事情,我晚上就會去找你母親發生關係喔
還有氣勢嗎??還有效果嗎?? 同理,你得知道老師改一篇作文不過一分鐘左右,第一印象就決勝負了
你要立刻下馬威,展現這是一篇很強的作文,靠的就是在開頭與結尾以短句創出氣勢
隨便找篇大陸高考滿分作文為例
.
『當鵝黃隱約時,當綠芽萌動時,當冰消雪融時,燕子帶著春的訊息傳遍大地。
.
朔風於是收起了凜冽的寒刃,取而代之的是那溫暖柔和的春風,吹過臉頰,拂過發梢,暖上心頭。自然在四季輪回中昭示著:順其自然,三月陌上花自開。』 .
他其實沒表達什麼概念,但看起來就是高質感阿
你說闢啦,明天就要考試了,尼瑪這種句子寫不出來
這有兩種解決方案,第一是直接背個萬用版的,像這個就很萬用阿,修改修改,只要你題目要表達克服困難類的,全部都可以套阿
第二是平鋪直敘抒情化,同樣可以營造出詩意,好比
.
『媽媽,今夜可曾看見月光偷偷溜進我如詩的夢中?爸爸,是你那根笨拙的手指,硌痛了我流淌在歲月中的笑聲?』
.
這開頭很平凡吧,但就因為稍稍加了比喻及擬人,還是有很不錯的加乘效果
3.結構
這能談的多了,不過現在教了用不上場也沒用,談最基本的就好
破題:不管怎樣,直接選定一個立場,告訴老師你要表達的重點
這個題目之於你的意義是什麼,好比愛,你要先限縮到一個範圍,如母親的愛
並用短句營造氣氛,不可超過兩百字
這至少有幾個好處
a.好掌握,你不會想很久下不了筆
b.不離題,你開頭就寫重點了,不易離題
c.限定範圍,反正就依照著邏輯開展下去,比較不會開花
論:把不同論點分項呈述,或者就繼續延續破題的理由與想法
你說愛是指母親,為什麼?道理在哪?故事是什麼?要如何能達到你說的理想境界?反正在心裡自問自答,直接寫上考卷
結:扣回開頭再論之,頭尾呼應一下
結構分數就拿到了,以上這些全能掌握,絕對中上分數以上
4.用詞替換
以看這個動詞來說
看、瞧、盼、望、目睹、目擊、親睹、注視、注目、矚目、凝視、凝眸、盯、定睛、目送、打量、睽睽、端詳
去翻翻金庸就會懂,金庸厲害的地方正是大量使用不同詞彙,來描述其實同一的動作
如果你有追我之前的文,學了模板法,現在就可以用這招去改進你本來的模板
5.高級詞彙
氤氳、繾綣、凋零、旖旎、瀰漫、微醺、空濛、嬗變、煢煢、流淌等等詞彙,太多了
瞬間就能讓你的句子看起來比較厲害,如同一根有PRADA牌子的迴紋針要價五千六,還是賣到缺貨阿
但要注意的是,因為明天就上戰場了,沒空驗證洽當與否,這招請節制使用,有珍珠的奶茶很好喝,都是珍珠就會變得很噁,隨便記幾個活用就好
6.移覺
簡單說,用不同觀感描述不同觀感
這是我隨便寫的一段示範 『才剛喝第一口,咖啡的柔順的香氣,瞬間在舌尖上化了開來,所有澀感都消失了,和牛奶結合後,原本應是苦澀的咖啡,竟變得無比柔順
仿若萬團錦簇的花海,奼紫嫣紅似得一朵又一朵綻放在我的口中 』
.
你說什麼叫做綻放在口中的味道?
我是作者也不知道阿,可管他的,我不知道,老師也不會知道,就是不知道的才稀奇,才更覺得特別阿,懂?
__
喔好啦,教在多明天用不上也沒用,這些應該夠應應急了
真需特別求助再來找我,先預祝明天考試順利啦
__
樂擎文
#順帶一問
#如暑假來為107學測生特別開一個國文班
#全部採線上教學線上批改
#預計十堂速成解決
#會想參加的可以留言個+1嗎
#因為手上同時還有碩班要教
#在掙扎今年還要不要開學測班
投稿、聊聊、求助可見@luke7459
大陸高考分數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的下一代和美國pk科技,能贏在起跑線上嗎?
分享一篇我的好朋友談教育的文章,作者郝景芳是大陸知名新銳科幻作家、教育企業「童行學院」的聯合創始人,比較東西方在兒童基礎教育思維上的差異,探討我們的下一代需要什麼、而我們能為他們做什麼?
文章轉載自郝景芳的微信公眾號:晴媽說(id:qingmashuo),已獲作者轉載授權。
前一段時間,有一所學校招生的新聞悄無聲息佔據了很多關注教育的人目光C位,紛紛議論:如果是你,會送孩子去這所驚世駭俗的學校嗎?
▎從一所學校引發的討論
這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呢?原來是矽谷鋼鐵俠 Elon Musk 埃隆.馬斯克給自己孩子建立的私人小學,現在對外公開招生了。
消息一經發出,瞬間擠破頭。加州有1000個以上家庭遞交了申請。 (注意!這只是本校Ad Astra的分校Astra Nova,雖然課程和模式照搬了本校,但畢竟只是子品牌,就已經如此轟動了。)為什麼?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所學校入學考什麼:
試題一:首次殖民火星任務需要一位隊長。以下為六位候選人自評及他評的創造力、合作力、尋找資源力、定力、學習力、體力、意志力,七個方面的數值。
1.1 請問哪位候選人最適合擔任隊長來完成以下任務:
“存活並在火星建立基地,在兩年後返回地球。”
1.2 如果任務變成以下,誰又更適合:
“存活並在火星建立基地,使用火星的資源建立能源工廠。永久待在火星並等待三年後第二批殖民者。”
1.3 我們是否應該派人去殖民火星?為什麼?
試題二是一款自創的策略桌遊,讓孩子跟對手對戰二十次,摸清桌遊規律,並尋找出最佳策略。
哇哦,這樣的入學測試題,是不是耳目一新呢?你家小朋友會如何回答呢?
馬斯克原本建立的Ad Astra學校,只是給他的SpaceX員工家的少量小朋友辦的”子弟校“,也算是承襲了我們社會主義祖國”企業辦校“的優良傳統,有著濃濃的SpaceX企業風。那麼這所學校日常如何教學呢?
Ad Astra的學生:
- 不分年級:8-14歲的孩子一起上課
- 側重科技:學習的科目主要是編程、AI、倫理和工程
- 練習創業:每人都會建一家虛擬公司,使用學校的虛擬貨幣進行創業和交易
- 接受複雜性挑戰:模擬、案例研究、製造和設計項目、Astra Nova開發的實驗室和企業合作夥伴;學生被複雜性和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所吸引。
- 每年更新:每年根據學生和每個項目、實驗室、討論或戰略計劃的經驗教訓來重新設計。
- 讓孩子們喜歡上學:如果學生被認真對待,他們的時間被充分利用,會怎麼樣呢?
哈哈,就是赤裸裸地培養科技創業企業家啊!說不准其中就有SpaceX的繼承人,或是下一代矽谷獨角獸公司創始人。
很想了解一下,這樣直奔主題、前沿酷炫、自由創新、前途未卜、不走尋常路、偏科嚴重的學校,如果是你,會給孩子報名嗎?
▎從科技之爭引發的思考
Ad Astra對科技的重視,讓我們想到近期另一個持續火爆的話題:中國大陸的科技和西方發達國家之間到底有多大差距?
我們都知道,自從去年華為被美國針對性封鎖以來,中國科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敵人像窮凶極惡的野狼一樣圍追堵截,而我們在關鍵性技術——尤其是芯片上——受到了極大掣肘。美國進入了麥卡錫主義,對所有與科研有關的華人採取排擠和封鎖政策。這讓人議論紛紛、憂心忡忡、怒氣沖衝。
這引發了很多討論:大陸和發達國家的科技差距,最主要的來源是什麼?
對這個問題,我曾經寫過兩篇文章,從資金投入、資金結構、產業結構角度進行了分析:《創新中國仍然缺失的必要環節》和《特朗普貿易戰,為什麼是個教育問題》,在此不多展開。
在此只想分析一種說法:“中國科研起步晚、投入少,暫時落後很正常,只要持續花錢投入,假以時日,一定能全方位超越歐美髮達國家。”
這種說法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深入分析就會發現問題:如果認為中國20年後科研水平將全方位超越歐美發達國家,那就意味著,20年後,中國的科研主力軍實力水平要全面超越於歐美髮達國家科研主力軍之上,進一步推論,這就意味著,今天10歲的中國孩子,未來的科研能力要全面超越於今天10歲的歐美孩子。
是這樣嗎?我們的少年真能贏在科研的起跑線上嗎?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書:《Cycles of Invention and Discovery——Rethinking the Endless Frontier》,是一本深入回顧科學和科技創新的研究,有不少紮實的工作和洞見(尤其推薦其中講貝爾實驗室的部分)。
這本書裡詳細回顧了現代半導體和通信工業的發展歷程,其中重大的成果節點包括:
- 1956年諾貝爾獎(1947/48年成果):晶體管的發現/發明;
- 1964年諾貝爾獎(1954/58年成果):量子電子學的發展引發激光的發現/發明;
- 1985年諾貝爾獎(1980年成果):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
- 1998年諾貝爾獎(1982年成果):帶有分數電荷的新型量子流體的發現;
- 2000年諾貝爾獎(1957/63/70年成果):半導體異質結構的發明;
- 2009年諾貝爾獎(1966年成果):光纖波導的發明;
可以看得出來,這裡面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現象:
1)發達的信息工業背後,是強大的基礎研究作為水下冰山;
2)發現和發明往往先於工業應用很多年。
晶體管的發現/發明(1948年)先於英特爾公司成立20年(1968年),更早於286芯片上市(80年代)。再往前追溯,晶體管的前身電子管,是1884年的想法,1904年的專利。是100多年持續不間斷的強大的基礎研究才導向今天發達的工業應用。那是什麼力量帶來了這樣強大的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不同於應用研究。應用研究通常是把所有能獲取的科學成果整合在一起。結果是可控的、時間是可控的、成本是可控的、方向是可控的。但是基礎研究不是這樣。基礎研究方向是完全不確定的,它的目標就是發現和理解,是向未知前行。站在歷史節點上,我們會發現:
半導體的發現不是為了電腦,是法拉第發現了異常電阻現象;電磁波的發現不是為了手機,是麥克斯韋從數學上整合電現象和磁現象;流體力學方程不是為了飛機,是伯努利為了解釋水流速不同的現象;激光的預言不是為了光纖和武器,是愛因斯坦發現的光電效應和量子力學能級理論的推演。
所有這些帶來劃時代改變的重大發現,都是為了解釋自然現象、探索基本規律,背後是抽象思想帶來的快感,是科學家對自然不斷追問的樂趣。
▎教育系統需要作出的改革和困難
從前面的梳理我們可以看到,真正劃時代的重大發現,都是去解決未知問題。但是我們目前的教育,讓學生練習的都是“解決已知答案的問題”,而不是“解決未知答案的問題”。我們練就了孩子們猜測出題人心思的能力,但是真正面對複雜未知的自然,該如何思考和探索,孩子們是毫無概念的。
真正好的基礎教育,是讓孩子學習探索未知問題。這種教育需要教孩子的是探索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直接記住答案。
馬斯克在接受采訪時說過,如果你想教別人如何使用引擎,你應該把引擎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動手拆卸,而不是簡單地在教科書上閱讀螺絲刀和汽車的知識。如果一個孩子把引擎拆開,他們會明白所有的部分是如何一起工作的,他們會明白整體,而不是部分。
我們的傳統教育是告訴孩子電磁感應定律是什麼,然後讓孩子通過左右手定則做練習題,而真正培養創新者的教育,應該反過來:讓孩子理解法拉第到底在探索什麼問題,他觀察到什麼,他是怎樣想問題的,是怎樣提出理論猜想,怎樣做實驗驗證,遇到什麼挫折,又是怎樣找到答案,最後得出電磁感應定律。
也就是說,傳統教育是從知識出發,培養創新者的教育是從探索出發,讓知識作為結果。
我們有多少課堂帶孩子了解過科學定律的發現過程?我們有多少學生知道,胡克是為什麼研究彈簧?伽利略是為什麼研究慣性?如果不知道科學探索背後的思維邏輯,就很難做出未來的創新。可是引領孩子探索知識的發現過程太花時間了,沒有哪個課堂有這樣的耐心。
對比中美教育創新,會發現,我們的基礎教育改革實在是太慢了、太難了,不要說一所像Ad Astra這樣顛覆式創新的學校,就連做一些教材和教學法方面的改革,都舉步維艱。
制度政策先不說,人才培養方面,能夠做“以問題為引導”“探究式教學”設計的老師就十分稀缺;考核方式方面,目前之所以只強調應試,是因為其他教學方式缺乏統一評價標準,給舞弊開了口子;教育出路方面,現在仍然只有高考一條路能導向好的職場發展,缺乏和新興職場發展的鏈接;社會環境方面,現在整個大環境都急功近利,讓父母也充滿焦慮。這些方面都讓真正開創性的教育探索困難重重。
▎致力培養下個時代的革新者
我之所以創辦童行學院,就是希望在中國也能做一些面向下個時代培養創新者的事情。辦學校不容易,我們就辦課外學校。
童行學院採取線上課的方式,給孩子項目制的實踐機會,培養孩子知識、視野、思維,並讓孩子感受並學習科學、人文、藝術背後的思維方法。童行學院的所有課程和引導理念,都是以問題為出發,問題驅動的學習。我們在時空之旅課程裡,帶孩子探訪科學家,回到科學發現的現場,跟科學家一起發現知識。這種“問題驅動——激發好奇——引導思考——培養思維——學習知識”的教學思路,是一種從根本出發的教學方式。
在童行學院的“火星探索”項目制學習營中,有一個環節是讓孩子探索“如何讓火星車減速,安全抵達火星”。我們讓孩子準備一個煮雞蛋,用生活中各種能想到的材料,想辦法讓煮雞蛋從高空中落下而不摔碎。孩子通過動手,再和老師討論,會真正理解火星探索過程中的挑戰,也會對重力/空氣阻力/緩衝等等物理概念充滿好奇,熱情發問。
我們希望有更多同路人參與,我們會積極尋找志同道合的合作者,也希望更多家庭和孩子加入我們。
大陸高考分數線 在 白白 白汶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作文有標準答案?」這是今天令我驚訝的一件事。
記得以前學測考作文時,老師總說運氣很重要,如果改你稿子的老師正好喜歡你這個風格的文字,就會拿下高分,因為作文考試沒有「正確答案」,所以「評分標準」也很模糊。
直到今天看了大陸高考的作文題目,和當地朋友有了一番討論。
先來看看引發熱搜的全國卷I的作文考題: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鈎,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
這樣的考題我當下一看就矇了,反覆看兩遍看懂了,第一反應是「天啊好難」,第二反應是「天啊對岸競爭真的好強」,第三反應是「嗯難怪大陸人的文筆很好」。(詳參近期被瘋狂轉發的一篇微信文:一个90后周杰伦粉丝的死心史。雖然各種帶入感太強,但不可否認寫得很好也引起巨大共鳴)
我好奇的問大陸朋友「你們高考作文都這麼難的嗎」,她回我「這有什麼難的,其實只要寫中了出題老師想要你寫的東西,拿分並不難。」
我驚訝的問「作文有答案?作文不就是個人發揮的部分嗎?怎麼會有標準答案?」
她又說了「這道題,你得先分析出這三個人的處事風格,他們分別有什麼性格,你在開頭選一個人物的時候,就要寫出來。這三人在歷史上的評價就是這題的基礎答案,如果這塊分析對了,分數就拿到了,後續會根據你的文采、段落、邏輯再去給分。」
這份是全國卷中的卷一考題,還有卷二、卷三,不只全國卷也有各地的北京卷、上海卷、浙江卷...... 各地試卷有不同風格,所謂全國卷是給某些省份他們沒有足夠的師資去出考題時統一用的試卷。
「如果沒有統一能出試卷的師資,就代表缺乏教育資源不是嗎?為什麼給這些地方的學生考題反而更難?」我又問。
以下來自大陸朋友的講述。
「對很多三四線城市的人而言,高考是他們人生中唯一的機會,想要來大城市唸書、就業,唯一能靠的就是高考,所以試卷題目一定得具有難度,才能夠真的篩選出足夠優秀的人,如果試卷簡單,這個人寫得好、那個人寫得也可以,每個人都是75分上下,很難拉出差距。
如果你在作文上想要發揮文采,可以等考上了再發揮,不一定要逞這口氣,應試教育確實引來很多批評,但不可否認是一項評斷的標準,同時也要引導你往正面的、積極的思路上走,如果你走的不對,就會被拉回來,我們的教育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所以即便是作文題也是有標準答案。」
與此同時,我想起了自己學測那年的作文題目《如果當年》,這道題很廣、能寫的東西很多,沒有標準答案,想怎麼發揮就怎麼發揮。我已經記不得當年自己寫了什麼了,對一個高中生而言,能有什麼後悔的事呢?我只記得當年國文分數拿到頂標。
從小被框架套牢,長大後真的能走出框架嗎?更大的發揮空間可能只是一個更大的框架吧,至於走出去嘛,或許是知道的方法的,只是多數人不會去走。
#高考作文 #學測作文 #升學
大陸高考分數線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被頂替的人生
最近在中國大陸發生一件巨大的冒名大學入學頂替案,正在中國教育圈發酵,幾位在大陸的好友老師並不覺得不可思議,他們說應該是常有的事情,在中國容易集體舞弊,而且事後可以塗銷所有的軌跡資料的。
故事是這樣,1997年在中國山東省濟寧市,苟晶就讀濟寧市實驗中學,依大陸當地人的說法這是全市排名第二的高中,她的在校成績算是不錯。1997年,她參加了第一次大學聯招(高考),她回學校拿高考成績時,竟然是很低的分數,距離三本錄取線(註解:大陸大學志願序的分別,第一批本科線大約是985和211的重點大學,二本就是本科大學,三本則以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為主比較重應用性而不是理論)都很遠。
苟晶雖然驚訝還是選擇了重讀,第二年很努力,在考前的摸底考試(就是模擬考)在該區數萬考生排名第四,1998年參加了第二次高考,高考後,她去學校查成績時,又是一個很低的分數。這次考試徹底擊垮了苟晶,也讓她無法面對農民工的父母,據說,2018年她父親去世前,還對此事牽掛著。
2002年,在北京讀書的同鄉朋友發現北京另一所高校有一個來自濟寧的「苟晶」,該朋友的父親告訴苟父「苟晶的高考成績可能被人冒名頂替了」。
2003年苟晶接到一封道歉信,是她高中的班主任(就是導師)寫給她的,信的大致內容是:
「我的女兒沒有像你這樣聰慧,智商有點欠缺,她不爭氣。
我作為一個父親,非常不容易。1997年,我在很無奈的情況之下,才讓她頂替了你的成績去上大學。作為一個老師,我這樣做,的確有違師德,請你原諒我。」
讀這封信,可以想像苟晶有多麼生氣,但你可以理解嗎?苟晶在中國這樣的社會制度下,過了幾天她就決定算了!!!!!
該是多麼絕望,才會決定這一切都算了................
在2020年6月22日這天,苟晶在微博上揭露這件事情,因為最近曝光的山東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僅2018、2019這兩年,大約有242人被人冒名頂替上了大學,她聯想到自己悲慘的遭遇,覺得受害者一定還不少。
苟晶說:「我的第一次高考被班主任的女兒頂替了,那第二次高考又是被誰頂替了?」
這種事件應該不是山東獨有,中國其他各地一定也存在,而且只有高考嗎?其他各種透過特權身分、地位,偽造資格的有多少呢?苟晶決定舉報這件事情。
苟晶22日在網上山東省教育廳實名舉報,苟晶披露,自己正在承受著各方面的壓力,陸陸續續有電話打到家中要她刪帖,認為她在全國網友面前破壞了濟寧的正面形象。甚至還有人去她的老家,聯繫她的親戚朋友勸她把帖子刪掉。
後記(以下資料來自大紀元網站):
當時,苟晶高三同班56名同學,除了成績最差的一位同學上了大專,其他同學都上了大學。只有苟晶,連大專也沒考上。
多年後,當年班上的同學多數都當了中學老師,還有一部分在統計、環保等各個事業單位,過上了穩定和體面的生活。還有8位同學獲得博士學位,當了教授。
苟晶1998年高考後到了湖北黃岡一個只有一小棟辦公樓的野雞學校,一年後什麼也沒學到。畢業後到浙江溫州一個工廠打工。從此,她在浙江生活了二十多年,吃了很多的苦,如今在為電商公司做運營。2012年以後,全家的生活逐漸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