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陸薪資台灣報稅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陸薪資台灣報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陸薪資台灣報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陸薪資台灣報稅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478的網紅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但在大陸要報稅,在台灣也一樣要報稅,只是「有可能不用再繳錢」而已~~~ https://udn.com/news/story/7243/4301689?from=udn-catelistnews_ch2...

  • 大陸薪資台灣報稅 在 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1-22 08:47:44
    有 22 人按讚

    不但在大陸要報稅,在台灣也一樣要報稅,只是「有可能不用再繳錢」而已~~~

    https://udn.com/news/story/7243/4301689?from=udn-catelistnews_ch2

  • 大陸薪資台灣報稅 在 基金教母-蕭碧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2-01 11:59:00
    有 365 人按讚


    境外基金所得要報稅嗎?

    最近大家陸續會收到扣繳憑單,尤其有投資境外基金的人,若2018年有贖回獲利者,應該也會收到扣繳憑單,這個所得到底要不要繳稅,每每有人會有疑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吧!

    台灣的個人綜合所得稅採「屬地主義」,除下列例外,只對個人的台灣來源所得,課徵個人所得稅。
    1.台灣公民如有中國大陸來源所得(例如:大陸工作之薪資),應繳納台灣所得稅,但在大陸已納之所得稅得依法抵扣。
    2.台灣居住者之海外所得,須依最低稅負制,計算所得基本稅額。

    每年5月大家申報的綜所稅,你應該不陌生,把納入所得的金額扣除可以抵扣的扣除額後,依級距稅率繳稅,這部分就不再贅述了。

    有投資境外基金的人,其所的就是符合上述的2.【台灣居住者之海外所得,須依最低稅負制,計算所得基本稅額】。但大家也還不用緊張,最低稅負制的目的是要讓所得很高,但因享受各項租稅減免,而完全免稅或稅負非常低的人,對國家財政有基本的貢獻。所以大多數已納稅且沒有享受租稅減免的納稅義務人,不會適用最低稅負。

    一、依規定,應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的項目有:
    1.個人綜合所得稅的「綜合所得淨額」。
    2.海外所得:指未計入綜合所得總額之非中華民國來源所得及香港澳門地區來源所得。一申報戶全年合計數未達新臺幣100萬元者,免予計入;在新臺幣100萬元以上者,應全數計入。(海外所得自99年度起計入基本所得額。)
    3.特定保險給付:受益人與要保人非屬同一人之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給付,但死亡給付每一申報戶全年合計數在3,330萬元以下部分免予計入。超過3,330萬元者,扣除3,330萬元後之餘額應全數計入。
    4.私募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的受益憑證交易所得。
    5.申報綜合所得稅時採列舉扣除額之「非現金捐贈金額」(如:土地、納骨塔、股票等)。

    二、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申報戶,不必申報最低稅負:
    1.申報綜合所得稅時,未適用投資抵減獎勵,且無海外所得、特定保險給付、私募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的受益憑證交易所得、非現金捐贈扣除額及其他經財政部公告應計入基本所得額之項目者。
    2.雖有應計入基本所得額之項目,但基本所得額在新臺幣670萬元以下者。
    3.符合所得稅法第73條第1項規定,免辦結算申報之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
    由上面的規定應該可以略知一、二,你的境外基金所得超過100萬以上才須納入最低稅負制的稅基,且所有該納入的項目總額超過670萬以上,你才會與最低稅負制沾上邊,縱使沾上邊也未必是繳了最低稅負制的稅了,因為最終繳稅額是這樣算的:你原先每年申報的綜合所得稅依級距算出了需繳的稅額是A元,而依最低稅負制的規定(稅率一律20%)算出需繳的稅額是B元,最終你須繳的稅是A與B中擇較大的數額繳稅。

    所以大部分的人只要是每年正常繳所得稅的人,最低稅負制都與你無關,若想了解細節問題,可以上財政部稅務入口網站查詢。

  • 大陸薪資台灣報稅 在 陳霆 Pharmacy 2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10-12 17:12:17
    有 106 人按讚


    坦白說,自己已經有好幾年不看電視了,唉…

    看完這篇文章,必須分享。可惜文章𥚃指出了許多現象級的問題,感嘆之餘,卻沒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不怪作者。台灣的有線電視產業已經病入膏肓,藥石罔效。病根是歷朝歷代自己拉K打鹽種下的,心梗中風只是遲早的事。

    20多年前,有個當過主播的女立委,為了將非法第四台合法化,在立法院拉幫結黨又吵又閙的胡搞了一陣,通過了現行的有缐電視法。這法案的內容呢,其實沒多大的學問,不過是把美國的有缐電視法規搬出來翻譯,再粗心大意的塗塗改改,就硬性移植進入我們的社會體制內。

    小國寡民用大國經驗,就有如一隻小鷄,用手術移植了一顆牛的心臟,心臟一啟動,小鷄當然就毫無疑問的炸成碎片啦。更何況一時之間,第四台就地合法,台灣一個蕞薾小島,人口還沒有大陸一個城市多,卻一口氣出現上百個電視頻道。頻道一多,人才節目都不足,過去匯聚電視人才的無線三台,幕前幕後都成為挖角的目標。

    先擱置一下有缐話題,聊聊老三台。

    老三台過去是一黨專政下的國營企業,獨佔市場的優勢下,自然成長為一個有關係就沒關係的官僚體制。台視的老大來自省政府的安排,中視的總經理曾經是總統的侍衛。華視的老闆必由國軍中將(退役的總政戰部主任)擔任。黨、政、軍,各佔一席之地。

    雖說領導都是大外行,但頻道少,製作人才又是捱過重重考驗的菁英,觀眾目光集中,收視率動不動就10起跳,廣告獲利自然龐大無比。

    身懷鉅款,底氣十足的老三台為了爭奪霸主大位,創新題材、培植藝人、引進技術的動作還真的做了不少,戲劇型態不論是時裝、古裝、武俠、歷史、民初,都有大型規劃。八點黃金時間佳作不斷,歌唱綜藝節目的規格更是野蠻成長。預算金額和節目品質成了大家較量實力的指標。
    當時韓國、香港指派團隊到台灣學習電視製作流程。將台灣媒體發展方向和節目內容當做模板,返國立馬複製。

    那時候的三台獲利到底有多高呢?看看員工薪資就可以理解了。

    單月發單餉,雙月發雙餉,逢四月加發報稅獎金,春節年終獎金8~10個月之後,再上繳國庫近40億。

    請先擦乾口水,收起下巴。身處這麼美好又華麗的全盛年代,台灣媒體人當時有多高傲,可想而知。現在許多人都不理解,華視那怪異的三角型大樓屋頂平台到底是幹嘛用的?⋯那是因為台裡實在太有錢了,先蓋個停機坪,準備買架直升飛機,來搞搞美式的空中新聞現場直播。夠牛逼了吧?

    有缐電視法稀里糊嚕的通過了,電視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得意洋洋的三台,兵多將廣,滿倉糧餉,根本沒有意識到什麼叫烏雲罩頂,大難臨頭還是朝南而坐,傲慢地等看沒有內容實力的有缐電視,自行被市場蒸發。

    但有缐電視挖角動作有如熱帶風暴,撲天蓋地而來,藝人、製作團隊、新聞主播、專業人員紛紛跳槽。不到三年,無缐頻道的陣容有如摧枯拉朽,原來獨佔的市場不論是新聞、綜藝、戲劇,可說是全盤皆墨,加上民視專攻本土市場,分走海量的台語族群(這部份未來再和大家好好聊聊),爽慣了的三台,瞬間被市場淘汰。年輕專業人才大批出走,內行跑光光,留下的只剩會議桌上撿人戰功聊當年勇的老派國企官僚,自然演化成為所謂「老」三台。

    不久之後,台灣有缐電視裝機率達到90%,加上題材創新、話題尖銳、藝人冒出一大批新生面貌,正式進入有缐電視的黃金時代,換了一批人分食獲利大餅,三台開始優退、裁員,斷臂求生。

    可能是因為有缐電視的幕後老闆們在自家的新聞頻道上大表忠誠,阿扁(靠賤招)當選總統上台之後,給了三台致命的一刀,叫做「黨政軍退出三台」。政府不能再干涉媒體,釋放完全的言論自由。

    看似公平正義的政策,真象卻並非如此。事實是國民黨時期的黨政軍被掃地出門,換了一批民進黨的黨政軍、甚至國小畢業的親信家屬來搞綠化工程,一邊奪走國家的宣傳機器,一邊全面扶持有缐新聞和政論節目,本土化、去中國化,只要對著鏡頭説台語,就算政治正確。

    而有線電視成為文創產業主流之後,培植藝人、開創新的表演方式、提升節目品質、工程技術方面也有相當程度的投資與貢獻。甚至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大陸的娛樂市場方方面面都由台灣主導。

    但是觀眾沒有頻道多,整體經濟環境又一再下滑,大陸媒體成為新的人才市場,台灣藝人、製作人才因為收益不在同一個台階上,也有如三台當年陣容瓦解的情況一般,前撲後繼,大舉出走,帶走創意、團隊、資金以及技術。大陸節目今天能發展到這麼驚人的格局,始於台灣。

    奇怪的是,有缐電視的經營者,完全忘了三台是怎麼被一刀刀切成十八塊的,也不面對吸引觀眾的內容是人做出來的。強敵環伺,不知道珍惜手上的人才資源,封鎖成本上限,壓低員工薪資,只顧著保持短缐獲利。而為了留住觀眾,穩定收視率和一時的收益,嘩眾取寵也演變成為固定思維。更要命的是用人唯親,回到老三台「有關係就沒關係」的官僚主義作風上,國家機器又沒能力管控(其實政府根本不懂什麼是娛樂業),節目當然沒有文化情懷,只有獲利機制了。罐頭工廠生產指標的KPI也成了自嗨仙丹,一切播出內容,重複、重播、抄襲、藍綠、本土、幼稚化,製作成本,壓低、壓低、壓低、再壓低⋯⋯

    觀眾受夠了付錢買垃圾,收視率暴跌是必然的結果。但走到拔缐絕交這一步,絕對不只是什麼新媒體競爭的問題而已。

    答案很簡單,就是有缐電視好難看。

    拔掉有缐電視,即將演變成為全民運動了。我是一個依靠電視養大的小孩,對電視這行業的感覺,不只是用來謀生掙錢,更是帶著深厚的感恩和親情的。轉眼之間,我已經從業30餘年,算是資深媒體人了,但我還是狠下心來,拔斷了那條線。

    其實我心裡是很難受的。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