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陸地區人民入出臺灣地區申請書探親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陸地區人民入出臺灣地區申請書探親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陸地區人民入出臺灣地區申請書探親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陸地區人民入出臺灣地區申請書探親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新【政策2天4度轉彎!陸配子女確定不得入境,陳時中:當初選擇國籍就自己承擔】 政策急轉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宣佈,撤回陸委會於昨(11)日公布所有相關陸配子女入境回台措施。意即,目前不具有我國國籍的陸配子女,仍滯留中港澳地區者,不同意入境。但目前已經在台灣者,可以每次申請延長停留15...

「大陸地區人民入出臺灣地區申請書探親」的推薦目錄
  • 大陸地區人民入出臺灣地區申請書探親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2-12 15:44:08
    有 6,492 人按讚

    #最新【政策2天4度轉彎!陸配子女確定不得入境,陳時中:當初選擇國籍就自己承擔】
    政策急轉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宣佈,撤回陸委會於昨(11)日公布所有相關陸配子女入境回台措施。意即,目前不具有我國國籍的陸配子女,仍滯留中港澳地區者,不同意入境。但目前已經在台灣者,可以每次申請延長停留15天。
     
    ■疫情指揮中心:國人優先大於人道考量
     
    關於未取得台灣籍的陸配及子女,究竟能否入境返台?陸委會和行政院態度一直拿捏不定,陸委會昨天和今天凌晨連開2次記者會、發出3次新聞稿,先是昨天下午2點記者會,宣布開放陸配子女持長期居留證、長期探親證入境,結果引發反彈聲浪;晚間7點二度由主委陳明通親自出面說明,符合「未成年子女」「在中國大陸親人無能力照顧」條件的「小明故事」,即可專案申請;今天凌晨12點再發新聞稿說明,入境對象再增加「父母皆在台」等條件。結果12小時後,被行政院的疫情指揮中心全部推翻。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中午記者會表示,可以理解陸委會不斷收到陳情希望回台的壓力,雖然有人道考量,但防疫當前,接下來清明節,也將會有一波入境潮,如果開放不具本國國籍者來台,會擔心台灣的管理檢疫、檢驗疑似個案到醫療的量能不足、負擔太大,必須量力而能,因此與陸委會詳加討論後,決定撤回陸配子女入境規定。
     
    「我們當然有壓力,陸配也要有所承擔,不過一開始國籍是可以選擇的,已經選擇了他的國籍,沒有選擇台灣,現在就要自己去做安排、承擔,」陳時中如此表示。
     
    陳時中指出,目前在中國的陸配及子女有兩種情況:第一,陸配跟陸配子女現在在中國,應該就能就地照顧;另一種是小孩在中國、陸配回到台灣,陸配回來難道小孩就丟在那邊?當然已經做了適當安排,所以其實真正情況下,擔憂情形不存在。
     
    ■台商:政策反覆打擊政府公信、造成人民情感撕裂
     
    《報導者》採訪滯留中國的台商,他們認為,這次的爭議,是陸委會說明不清楚加上與指揮中心沒協調好,導致不必要的口水爭端。

    許多台商認為,在台灣長期居住卻沒有中華民國國籍,反而拿長期居留專案的孩子不常見。未成年人隨父母回大陸探親,就算因為沒有中華民國國籍而回不來,照理說也會由親人照顧。符合「未成年」、「中國親人無能力照顧」、「父母皆在台灣」三要件的「小明」應該不多,但陸委會一日三變,最終被指揮中心撤回的政策打擊台灣政府的公信力,引發不必要的口水。

    一名住在武漢的台商抨擊,台灣政府要探討的是究竟有多少符合「小明故事」的陸配子女,台灣檢疫能量是否可負擔,做出的決策較不會引起大眾疑慮。但陸委會與指揮中心對政策的理解不一致,翻來覆去讓人模糊焦點,導致現在的輿論已搞不清楚究竟是在防疫還是防人,「說得好像陸配都有病一樣」。在野黨在上週的包機事件後也噤聲,未盡到監督之責,讓現在的政府像是隨著輿論風向改政策,且讓陸配身分再度成為攻擊箭靶。疫情會過去,但從包機事件至今種種將矛頭指向「陸配」身分的爭端,造成的情感撕裂恐難在短時間撫平。
     
    ■居家檢疫人數近2萬,疫調人力不堪負荷
     
    陳時中說明,目前自中港澳等國入境台灣者一天將近5,000人,14天就至少有7萬人需要被居家檢疫14天,未來若再擴大檢疫隔離範圍,對疫調人力負擔會更重。莊人祥說明,目前居家隔離409人、居家檢疫1萬8千人,而疫調人員得將其民眾的申請書、基本資料電子化,耗費大量時間,為了減少疫調人員工作負擔,目前正積極加強資訊系統,試圖把文書工作自動化。
     
    檢驗量能部分,目前一天至多可以檢驗1,100人。陳時中說,以昨(11)日為例,送驗了310人,但每人都還需要雙採檢;目前ICU病房的使用約4成,雖然目前都仍算充足,但檢疫、檢驗、醫療三者環環相扣,未來若不幸發生社區感染,也可能隨時有突發、緊急救援的狀況發生,不容許任何量能不足的情況發生。
    除此,陳時中也不斷呼籲民眾,配合隔離檢疫,避免害人害己。莊人祥表示,目前針對不配合的民眾共12名,居家檢疫者9人,共裁罰62萬;居家隔離者3人,總罰鍰26萬。
     
    ■台灣疫情穩定,確診案例維持18例
     
    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表示,台灣目前維持確診個案18例,狀況穩定。台商回台14天隔離的檢疫所人數共242人、醫院5人。除了一位確診治療中外,在院其他4人中,3位2採陰性,今天將轉回檢疫所;另一位一採陰性,尚待二次檢驗。
     
    外交部臺灣日本關係協會秘書長郭仲熙說,在鑽石公主號上確診的台灣人,目前正在醫院接受治療好轉中。台灣駐日代表處、駐橫濱辦事處都透過船公司,已經與台灣乘客取得聯繫,並協助轉送藥品需求。
     
    ■疾病名稱一改再改,WHO二改「COVID-19」,台灣則改回「武漢肺炎」
     
    2019新型冠狀病毒「政治因素」超乎往例。2019年12月從武漢爆發不明原因肺炎以來,各界皆以「武漢肺炎」稱之,2020年1月13日,WHO宣布命名病毒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狀病毒」,有別於過去如2013年MERS-CoV命名為「中東呼吸道症候群」等以地名冠稱,而有「汙名化」之虞。台灣衛福部也立即跟進,當時疾管署由副署長羅一鈞出面解釋,以地名命名除了對地區的汙名化問題,也是避免民眾誤認只有某些地方才會出現這些病毒。
     
    相隔僅僅一個月,昨天於日內瓦登場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中,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於記者會宣布,再將2019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的疾病「武漢肺炎」,更名為「COVID-19」,CO代表冠狀(Corona)、VI為病毒(Virus)、D是疾病(Disease),19為年分。WHO表示,由於許多國家仍以「武漢肺炎」、「Wuhan Coronavirus」稱呼,WHO才決定宣布更改疾病名稱。
     
    疾管署對於疾病命名的態度也「轉彎」,這次不再跟進WHO,署長周志浩表示,法定傳染性疾病名稱「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不變,但由於新名稱「COVID-19」太拗口,為方便與民眾溝通,依舊會使用「武漢肺炎」一詞來發佈疫情資訊。(文/陳潔、林雨佑、曹馥年;圖/中央社/王騰毅)
     
    #延伸閱讀
    【世紀之疫──2019新型冠狀病毒風暴】http://bit.ly/3bhXgrJ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武漢肺炎 #報導者 #2019新型冠狀病毒 #疫情 #wuhanvirus #covid19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