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陸國旗符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陸國旗符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陸國旗符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陸國旗符號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李問,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前陣子我以系列英文投書,投稿外媒 #9DASHLINE (九段線),這是一個討論亞洲時事與外交事務的網站。 最新刊出的一篇文章,詳細討論馬祖獨特的文化和地區認同,以及如何以「群島家園」概念,將台澎金馬視為多元文化的共同體,挑戰傳統的單一族群國族主義觀念。 【連假期間來翻譯半學術性質長文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昨天 (1016 )播出的東南衛視《台灣新聞臉》中一段我的發言,正好回應這幾天兩岸網友對我的一些指教。 主要是關於我周日睡前一篇憑弔陽明書屋的散文,這篇文章,引發我臉書、微博兩邊網友不同的反應。臉書支持我的朋友,普遍頗有感觸,感嘆時移世易,惆悵不已。微博則有關注我很久的粉絲,認為我難捨民國情結,充...

  • 大陸國旗符號 在 李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05 20:40:12
    有 1,368 人按讚

    🌏前陣子我以系列英文投書,投稿外媒 #9DASHLINE (九段線),這是一個討論亞洲時事與外交事務的網站。

    最新刊出的一篇文章,詳細討論馬祖獨特的文化和地區認同,以及如何以「群島家園」概念,將台澎金馬視為多元文化的共同體,挑戰傳統的單一族群國族主義觀念。

    【連假期間來翻譯半學術性質長文囉......文長慎入】

    🌊🌊🌊

    🔺《馬祖列島:挑戰「單一族群國族主義」》2021.3.25

    Challenging Ethno-nationalism from the Matsu Islands

    https://tinyurl.com/zfcf9va4

    🖊️中譯全文如下

    馬祖地理位置橫跨台灣和中國之間的政治斷層,長期以來,發展出獨特的在地認同,挑戰傳統的(單一)族群國族主義觀念。

    【註:ethno-nationalism 指傳統的國族主義觀念,主張基於共同的血統與文化,由單一族群建立統一國家。】

    儘管馬祖由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管轄,作為一個離島縣,其「前線」位置距離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到20公里。這也代表,馬祖與福建擁有長期的歷史與文化連結。

    距離戰地政務解除將近29年,今天馬祖的發展案例讓人更了解,台灣和離島之間所共享的民主制度,如何跨越歷史文化差異。

    同時,馬祖愈加成熟的民主與選舉政治,也形同對「中華」文化內涵提出了不同的詮釋,有別於北京當局所採取的觀點。

    然而,馬祖並不是唯一的案例。因為中華民國/台灣本身就存在多元的族群與區域認同。台灣本島與離島澎湖、金門及馬祖之間的歷史軌跡,也大不相同。台灣南部及東部外海的離島,也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甚至是語言。

    就如同世界各地許多國家邊境地區,馬祖列島的案例提醒我們,在複雜的現實世界中,文化與政治邊界往往無法完全吻合。

    這同時也促使台灣持續提出對於國家認同內涵的新觀念:把區域多元性視為優勢,而非劣勢。

    【強烈的中華民國認同】

    馬祖和台灣本島最大的差異,首先在於歷史發展。台灣從1895到1945年是日本殖民地,至於離島金門馬祖則是從中華民國於1911年以來就是其領土。由於日本殖民歷史經驗,往往被視為傳統「台灣認同」重要的元素,而金門、馬祖則是傾向強調「中華民國認同」,以及中華民國所引含的中華文化認同。

    認同議題,其實也反映在過去的政治傾向。民主化以來,馬祖展現對國民黨的高度支持。過去幾次總統大選,馬祖是全國支持國民黨比例最高的選區。馬祖「深藍」的傾向,只有同是離島的金門縣可以媲美。

    另一方面,國民黨主要的政治對手民進黨,持續在金馬地區緩慢但穩定成長。民進黨從1996年以來已有顯著進步,當時的總統候選人彭明敏,在金門馬祖分別獲得1.66%及1.33%選票。相較之下,蔡英文總統在2020大選中,在金門獲得21.77%、馬祖獲得19.81%。

    在台灣全國政治的層次,過去以「中華認同」或「台灣認同」的國家認同議題,作為傳統的政黨政治分歧。許多人認為,這是離島政治立場傾向泛藍的原因。其他原因包括,「前線」的島嶼因為害怕戰爭排斥台灣獨立;甚或有些人,抱持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台灣獨立支持者對於未來國家領土的想像,不包括金馬。

    以馬祖來說,獨特的區域文化認同也跟語言有關,因為馬祖列島講福州話(在馬祖又稱馬祖話)。這表示馬祖當地語言,與台灣多數族群所講的母語無法相通。台灣話相近於閩南語言,而福州話則屬於閩東語。這讓馬祖在全國具有獨特性,因為台灣閩南語是台灣本島最大族群福佬人的母語(佔人口約70%),其他兩個離島縣澎湖和金門也講閩南語––儘管彼此間也有區域差異。

    馬祖在語言上的獨特性,也有獲得對岸民眾的關注。網路上,縣議會用福州話進行辯論答詢的影片下方,即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網友大量留言。

    有一個極具代表性的留言寫道:「我是福建人,第一次觉得民主离我好近」。

    【民主價值與民進黨在馬祖的成長】

    蔡英文總統和民進黨在馬祖的選票成長,具有重大的象徵意涵,代表民進黨在傳統支持者之外,獲得成長。以我個人而言,決定在2020年參選馬祖立委,即是深信必須跨越歷史藩籬,不分族群地域,讓更多人支持守護主權及民主價值的理念。

    雖然我們在這場被稱為「不可能的選戰」中,未能取得勝利,但是民進黨達成顯著的成長。距離上次提名立委候選人,已經超過十年前。這鼓勵我們的團隊,在2020年七月設立馬祖黨部,讓馬祖成為民進黨最後一個設立地方黨部的縣市,也成為民進黨全國觸及率的「最後一塊拼圖」。

    以前,捍衛台灣主權的傳統論點,往往強調台灣與中國之間的文化差異。但是在馬祖,我們可以採取不同的論述,捍衛主權並非因為台澎金馬擁有共同的文化,而是因為台灣與離島享有共同價值理念,包括共同支持民主、反對威權。

    如此,便能建立一個寬廣的聯合陣線,結合了傳統的台灣獨立支持者,並團結聯合泛華人世界中,因民主理念反對中共併吞的民眾(反共的中華文化認同者)。

    除了在馬祖,後者包括許多台灣本島及其他離島的民眾,這些民眾或許喜愛「中華」文化或文明,但又同時堅定反對共產主義。從這種「挺民主」的立場出發,也能夠與更多海外使用中文的族群進行對話。

    或許,有些人先入為主認為,由於離島在文化與歷史上與福建相近,代表當地民眾就一定不會批判中國共產黨,因為共產黨現在號稱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事實上,這種觀點過於簡化,混淆了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中國共產黨想要告訴全世界,如果一個人認同中華文化,就必須支持中共,把兩者綁在一起。然而我們現在在馬祖看到的,特別是在年輕世代,一個人可以同時對中華文化(或閩東文化)感到自豪,同時也反對威權專制。

    「中華民國認同」隨著時間演進,一方面對傳統中華文化保有好感,卻又在台澎金馬持續在地化。於是,「中華民國認同」成為台灣國家認同的其中一種版本,這種觀點與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認同」不同,卻並不排斥傳統中華文化或歷史傳承等遺產,包括不排斥既有的國旗、國歌等其他符號。

    【尊重區域認同:群島家園】

    對台灣來說,尊重文化與區域多元性至關重要,特別是當台灣希望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治理模式上,有所區別。相較於中共威權主義企圖打造同質性的國家認同,台灣可以擁抱更具細緻的國家團結觀念,避免忽視國內少數族群的文化。

    當台灣逐漸凝聚自身獨特的國家認同,我們所提出的國族論述,是否能避免抹滅離島獨特的認同?目前,中共試圖在國家邊疆,大動作剷除區域文化認同,包括香港、西藏、東突(新疆)等地。

    相較之下,台灣對於少數族群或具有歷史特殊性的地區提出政策時,必須採取不同的治理模式。畢竟,如果台灣無法正視自己國內的文化與區域多元性,我們便犯了跟中共一樣的錯誤。

    從金門與馬祖獨特的案例來看,如果以文化同質性高的傳統「族群國族主義」觀念,將無法建立完整的共同體論述。歸根究柢,關鍵取決於台灣是否能提出較接近「公民國族主義」的願景,讓國家的想像,涵蓋各種擁有不同文化與區域認同的群體。

    一般來說,東亞國家諸如中國、日本與南韓,並不見長於營造多元族群的環境。但是台灣可以參考歐洲或東南亞的案例,思考鼓勵多元區域認同的可行路徑。

    儘管很難有完美的案例,其他國家的做法或許值得讓台灣借鏡,讓台灣更能夠擁抱自身的文化與區域多元性。舉例來說,強烈的巴伐利亞區域認同,不必然與德國國家認同衝突。而馬來西亞的多重族群社會,也在馬來西亞的國族敘事中,也有一定的空間讓馬來人、華人與印度人發展各自的文化主體性。

    去年,民進黨新成立的馬祖黨部推出一張地圖,圖中除了台灣本島,也把離島放大,包括澎金馬三離島縣,以及三離島鄉:蘭嶼、綠島、小琉球。

    這張地圖稱為「群島家園」,從海洋觀點出發,並將台灣視為西太平洋上多重島嶼組成的國家:文化多元歧異,卻因民主價值團結在一起。

    🔺【延伸閱讀】

    另一篇英文投書討論金馬所面臨的「非軍事」威脅,包括海洋環境等:

    《民主的邊緣:中國對台灣「前線」島嶼的影響措施》2021.1.25
    Edge of Democracy: China’s Influence on Taiwan’s ‘Frontline’ Islands
    https://tinyurl.com/26uw8dfu

  • 大陸國旗符號 在 張珮歆Carey Ch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03 07:13:05
    有 29 人按讚

    【社會運動/變遷 與 emoji的關係】🤓

    ▍前言

    作為文字偏執狂的我,以前認為emoji只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庶民文化,開始重視並改觀,還是從在數位廣告公司工作後開始
    當時開始要學習在文案中,emoji可以在哪呈現畫龍點睛的作用、人們的眼球如何被符號吸引
    進而觀察一場突然的社會運動和長期推動的社會變遷中,這些emoji在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emoji作為這十多年來,通訊方式改變後的全球人類通用語言,尤其近年不同平台、不同系統也被整合,符號的傳遞更沒有阻礙

    (Tyler Schnoebelen 表示,emoji是種民主及前衛的溝通方式,跨階級、文化及地理)

    觀察這些符號不停的被人類賦予意義、並快速傳播、引起行動的過程

    ✊🏽BLM

    emojiall.com這個網站(非官方)裡,有每個符號的辭典解釋、使用情境、使用頻率,以及不同「專題」
    比如「季節」「數字」「節慶」「covid-19」

    當中有一個專題,就叫做「BLM 黑人的命也是命」正是美國black lives matter擴及全球的社會運動

    在這專題裡,收錄了跟黑人民權運動有關的文章當中常提及的emoji
    包括黝黑皮膚的拳頭手勢、勝利手勢、愛你手勢

    生理男女的黑人警察、警車
    代表街頭運動的大聲公、告示牌標語

    這是所有「被認證合格」的專題裡,唯一和完整的社會運動
    一個符號的使用,「直接」代表了整個社會運動的參與與支持
    是很特殊的一個現象

    🇭🇰反送中

    在2019年下半至今,在許多香港人的文章、ig主頁,和交友軟體都會出現:

    用來代表「黃絲」的🎗️
    這是從傘運後出現的政治傾向標誌,在反送中期間意義被固化

    以及代表「五大訴求 缺一不可」的✋☝️
    這是從警暴事件以來開始有的口號和手勢

    這兩者使用量是非常非常高的,且只要一搜尋就全是反送中相關文章
    在抗爭白熱化,到國安法之前,使用次數明顯暴增

    不只香港語境中,包括國際戰線、以及支持香港抗爭的外國議員也曾多次使用
    不是只有在華人世界中具有標誌性,在全球的抗中浪潮中更是倍受關注的焦點

    我個人認為這些emoji的形成機制和意義,幾乎可以拼比BLM了

    但在emoji詞典中,黃絲帶提及了二戰和俄國十月革命
    還沒對突然不正常暴增的使用量作出解釋

    不曉得是有被刻意壓制,還是還沒有人註冊?

    ps.在這個網站的討論里,曾出現以下這段話:

    「要辦理中國大陸的網站備案時發現需要域名註冊實名認證,能做域名註冊實名認證的機構只有中國國內認證的域名註冊商,godaddy是被排除在外的。
    須先辦理域名轉移手續,將註冊商從godaddy改為中國國內的某一家(例如阿裏雲),再進行備案工作。」

    🇦🇺澳洲原住名

    這個故事我會在下一篇「澳洲更改國歌歌詞」講得更詳細!

    一個簡單的符號,是澳洲原住名耗費多少心力的平權追求

    現在只要在store下載indigemoji,就可以看到許多和澳洲原住名相關的符號
    包括他們的旗幟、回力鏢、圖騰、手勢、和圖像文字、和臉譜!

    這對失傳文化的保留和傳播是多麽大的進步!
    我想,這可以作為許多弱勢文化的典範了。

    🏳️‍🌈性別平等

    2020年新釋出的一批Emoji中,出現了「聖誕老婆婆」「用奶瓶餵嬰兒的男生」、「穿燕尾服的女生」、「穿婚紗的男生」,都各自打破原先性別刻板印象!

    除了原本LGBTQ的彩虹旗,也出現了跨性別的旗幟!

    👁‍🗨反霸凌emoji

    Eye in Speech Bubble,代表我正在看你所說的東西。

    因為美國社會的青少年霸凌問題十分嚴重,於是 Ad Council 呼籲青少年遇見欺凌事件時應勇敢地站出來,舉辦了「 I am a Witness 」的反霸凌運動

    ▍符號學小科普

    「探討人們如何賦予意義、產製符號、並怎麼在解讀時將這個意義提取出來」

    (我自己下的註解,我覺得比較白話一點)

    ►可以用三個角度去看:

    符號本身|系統|它所依存的文化

    ►三種符號:

    肖像|指標|象徵

    肖像符號—不需要特定區域文化所支撐,看見什麼型態就長什麼樣子(ex廁所標示
    指標符號—是有邏輯性的推理 (ex看到煙想到火、聽到鐘聲想到學校
    象徵符號—需要特定文化支持,比如在華文語境中,「四」諧音「死」代表不吉利

    符號學高度應用在設計、廣告行銷、藝術、攝影....太多。
    我不懂設計,但攝影裡的符號學可以再寫另一篇文

    ▍鑑往知來

    目前已有許多關於「表情符號如何改變網絡交流」、「性別和政治聯繫如何透過表情符號再現」、「電腦表情符號對日常語言處理的挑戰」的研究,也有在危機發生期間團結的標誌:「Je suis Paris🙏🇫🇷」

    BLM作為完整的社運符號專題的篇幅仍然不多,但如何就是找不到關於香港/反送中與符號的關聯,我個人覺得很可惜的

    ▍意識形態標記/區別

    符號作為一種「身份標示」,最常見的是國旗
    而在香港的社群生態裡、或交友軟體中,出現一種特別的現象:

    自介處可以顯示一兩行最重要的資訊,一般會是講自己的title、喜好
    而自2019下半以來,「政治傾向」成了「身份認同」和「擇偶標準」

    社會極化隨著壓迫加劇而嚴重到幾乎不可復返,這個符號的層次已經拉升到「自我認同」的程度,而不只是「立場與否」

    ▍做為輿情分析的功能

    最後想提一下,符號的高度流通不只是個可觀察的社會現象,更是有「功能性」的

    在社群行銷、輿情分析的領域裡,會列為「變數觀察」的項目
    包括「流量」「詞彙標籤」「情緒」

    數據分析的工作,就是從一堆亂七八糟的數字堆裡,理出有用資訊
    可作為商業應用、和新聞觀察、政治輿情分析

    看一件事件、一個新聞,是怎麼在網路上發酵、正反方聲量、輿論怎麼倒向
    文章怎麼流傳的、這個過程中的情緒是不是有疊加
    大眾的呼聲/民怨到了什麼程度,政府或公司應該要做出怎樣的公關方法

    就是利用「標籤詞彙」和「解讀emoji」做到的
    這個emoji除了文章內容本身的、還有轉發的註解、以及FB的表情功能,都會被後台判讀到

    \\
    這篇文有關 #社會學 #符號互動論 #行銷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可以搭配著跟你有關的領域用關鍵字搜尋,
    會發現更多「一個社會現象」與你的關係喔!

  • 大陸國旗符號 在 李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09 17:41:17
    有 2,777 人按讚

    【專訪李問:認同中華文化,不代表要支持國民黨,也不代表要支持共產黨。這就是所謂的「#反共不反華」🇹🇼🇹🇼🇹🇼】

    感謝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何欣潔撰寫的專訪。
    🔺付費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1009-taiwan-matsu-wen-li/
    🔺完整內文以後有機會再分享,先搶先看部分內容:
     
    🌊🌊🌊
     
    端:這些李宗仁與內戰的故事,是外公外婆講給你聽、還是媽媽告訴你的?
     
    李問:我媽媽告訴我的。這些故事帶給我的第一個啟發是:中華民國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不能再去跟中共和談,這是牽涉到我們 #國家生存的問題。
     
    也因為這樣的背景,我不會像一些傳統獨派去排斥中華民國的符號。#保護台灣跟捍衛中華民國,這兩個概念,當你把時間拉長、格局拉大來看之後,#其實是一樣的事情。所以我不排斥中華民國的符號或中華文化的符號,但是同時,我也覺得應該堅持反共的理念,而且我並不認同威權政府的作法。#認同中華文化,#不代表要支持國民黨,#也不代表要支持共產黨。這就是所謂的「反共不反華」。
     
    因為這樣,我也可以理解,很多人可能有中華文化認同、不排斥有關中華文化的東西,但其實他們並不喜歡蔣家、也不喜歡國民黨威權的作法,當然也不喜歡共產黨。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再回推,我覺得對民進黨而言,當我們想要爭取更多民眾支持的時候,不需要一開始就把這些潛在的支持者排斥出去。
     
    其實,以台灣的歷史來說,過去國、民兩黨都反共,但只是其中一個是比較偏中華文化,一個是比較偏台灣文化認同,這就是以前傳統「統獨兩派」的對立。
     
    到了後來,才產生的一個 #政治光譜的位移,因為國民黨特定高層在兩岸之間成為一個 #買辦關係,就是變成說他也 #不反共,甚至慢慢在經濟上,國民黨高層也開始依賴大陸,所以國民黨的光譜就開始位移,變得不大反共。甚至還有點偏「紅」,對於中共打壓台灣、打壓中華民國,國民黨很多時候已經不出聲了。#國民黨開始把兩岸之間的文化聯繫,#看得比民主自由更重要、#看得比反共更重要。
     
    那麼,當國民黨的立場開始位移的時候,就會留下一個 #政治真空。有一群選民,他認同中華文化,但又不喜歡國民黨高層與中共的買辦關係,他會有點不知道要往哪裡去。這些人很有可能是來自泛藍家庭背景的年輕人,他生活在台灣,他有民主、自由的理念,但又因為家庭背景關係,他也覺得我們也是中華民族、喜歡中華傳統文化,喜歡書法、太極拳、唱京劇,是不是因為這樣子民進黨就不接受我?民進黨是不是想要去中國化,把這些都取消掉?換句話說,他可能不信任傳統的民進黨,那也不喜歡國民黨今天的樣子。
     
    所以,在這個狀況下,我覺得蔡英文總統講「#團結中華民國派跟台灣派」就變得很重要,總統所提倡的這個想法,就是把民進黨這個格局拉大,跟中華民國派的這些中間選民說:只要你反對一國兩制,只要你反對國民黨這種買辦的行為,我們就是團結在一起的。過去好像覺得,那些會揮中華民國旗的人,不會是民進黨傳統支持者,但是我們現在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同盟。
     
    我覺得這是在這 #政治光譜位移的新時代,民進黨應該進可攻、退可守,去納入中間選民的想法。這不代表我們會放棄傳統選民,而是我們找到一個共同點,就是我們是「#民主自由同盟」,我們的範圍是台、澎、金、馬。
     
    金門跟馬祖在文化跟歷史上,確實跟台灣本島很不一樣,無論是殖民經驗、傳統文化都非常不一樣,所以,當我們要邀請台澎金馬共同體一起捍衛國家的時候,我們不能用只用「共同文化」的論述來當作出發點,但我可以用民主、自由這些價值來團結彼此。我覺得民進黨裡面必須要有一套論述,在我們國民之中,有一些人也是從中華文化出身、或對中華文化有一些好感的群體,我們不需要立刻就排斥他們。
     
    我個人會覺得,當你用族群或語言,來當作反對(兩岸)統一的標準的時候,這會變得 #很危險。因為台灣跟中國之間的關係,確實很多地方是交纏在一起的,所以你每當要舉出台灣跟中國文化不一樣的地方(來當做獨立的理由),對方也可以舉出很多一樣的地方,這樣根本說不完。那你不如承認說,有些地方確實一樣,兩岸有許多地方確實在歷史上是有關係的,但我們重點是在於,#台澎金馬擁有共同的政治制度和信仰。金門跟馬祖的許多居民,他在文化上跟福建沿海確實比較像,但是因為信仰民主、自由、不認同共產黨,那所以台澎金馬要團結在一起。
     
    🔺以後有機會再分享全文
    🔺團結所有支持自由民主反威權的力量

  • 大陸國旗符號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10-17 17:29:24

    昨天 (1016 )播出的東南衛視《台灣新聞臉》中一段我的發言,正好回應這幾天兩岸網友對我的一些指教。

    主要是關於我周日睡前一篇憑弔陽明書屋的散文,這篇文章,引發我臉書、微博兩邊網友不同的反應。臉書支持我的朋友,普遍頗有感觸,感嘆時移世易,惆悵不已。微博則有關注我很久的粉絲,認為我難捨民國情結,充滿孤臣孽子之情,對我有些失望。

    不可否認,我對「中華民國」當然有感情,她也曾是台灣島上、乃至海內外不少中華兒女的精神依歸。國中的我,在學校門口看到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被吹倒,會急忙上前將國旗扶正,深怕這面旗幟遭受一絲塵土或摧折。年少的時光裡,每年十月一到,便會引頸期盼雙十節到來,還記得有回眼鏡斷了,深怕來不及在十月十日前修好,錯過總統府前的國慶轉播,心急如焚!

    然而,當我看見陳水扁主持下的國慶大會,沒有「中華」,沒有那些緬懷先烈的愛國歌曲,取而代之的是「愛台灣」、「台灣加入聯合國」等口號,我知道這已不再是我熱愛的「中華民國」。馬英九代表國民黨重返執政後,任內遇上2011年中華民國百年國慶,但相關的慶典、晚會、影片及文告,卻都避談中華民國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及擔當。那年以後,我就已經看清,中華民國國魂離散,名存實亡;就算魂歸來兮,這具軀殼也已經腐爛,惟有投胎轉世,「中華民國」或可另獲新生。

    對我而言,中華民國代表的是百年前先烈先賢對「新中國」的期望,是鴉片戰爭以來仁人志士振興中華的理想,其實也就是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在我心裡,中華民國從來不等於國民黨。至少從我懂事以來的國民黨,就從來不曾喚起我的熱情,更沒有資格代表中華民國。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參政以後,我開始理解很多人仍然非常看重國民黨,或對仍具龐大組織的國民黨懷抱幻想,或依戀國民黨表面的圖騰,乃至不談實質的路線,只沉迷於「黨國」的符號。

    對新黨郁慕明主席和國民黨洪秀柱前主席而言,他們代表了至今仍堅持原來國民黨精神的前輩,期盼中華民國肩負起振興中華的責任。但時不我與,一個不談辛亥、不談抗戰的「中華民國」,實際上只是一個割據台灣的小朝廷,甚至幫助美日阻礙中華民族的崛起,徹底淪為台獨「借殼」的遮羞布。郁主席因此感嘆:「中華民國亡國了!」許多老一輩的深藍同志聽了,哭著說難以接受,郁主席安慰他們:「那就讓我們我們努力接回蔣經國留下的中華民國,走完蔣經國開放大陸探親後未竟的志業,和大陸和平談判,共謀統一。」

    坦率地說,在我出生四個月後,經國先生便撒手人寰。我對蔣經國時代的「中華民國」沒有半點印象,卻見證了兩岸交流三十年的成果,而我也同時滿三十歲。相反地,洪秀柱出生的1948年,則是國共內戰、兩岸分治的開始。我至今仍記得,她在今年海峽論壇上,想起自己為黨國奉獻大半生,為了幫台灣謀出路而提出「一中同表」,卻受盡黨內同志嘲諷,乃引用「寧為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的南宋詩句自況。對我而言,我沒有黨國情結,甚至也已放下「中華民國」情結,因為我們是兩岸交流的新世代,我們不必為黨國「抱香死」,我們該擁抱的是美好的未來。

    重遊陽明書屋,回憶九年前初遊時的情景,當時馬英九當選後的蓬勃氣象,原來只是迴光返照。追憶「故國」,同時也坦然面對那已成過去,因為朝代興替只是過客,人民才是歷史的主人。天下大勢分久必合,誰也擋不住時代的潮流,但願有識之士鑑往知來,莫再重蹈黨國墮落的覆轍!

    我仍尊重那些對故國難捨情懷的老同志,更要向那些放不下故國的年輕同志喊話,與你們互勉!大家稱自己是孤臣孽子,孟子則以「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來形容孤臣孽子的特質。我們身在此一時代的台灣,難免有孤臣孽子的憂患之情,但一旦通達事理,必能再上一層,超脫中華民國的孤臣孽子,成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忠臣。今天我們身處台島,正如「冬來嶺上一枝梅」,葉落枯枝,孤獨地吐露幽香,卻始終傲立風雪,一旦陽春消息近,猶然還我作花魁!

    ===========
    (分享一段臉書網友楊雅晴的留言,講得很好!)
    逝者已矣,朝代的興亡本是常態,在歲月的河流理更是微不足道。只是活在當下的我們,不免有惘然的感觸。
    期許「中華民族」派越來越多……

    ●2017/10/16東南衛視《台灣新聞臉》全集─新黨青年軍的故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p9XGJvRpWY

    ●雙十前夕重訪陽明書屋 憑弔故國、故人、故事: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posts/1948469638710250
    ===========

    王炳忠認證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微博:http://weibo.com/16118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