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大閃胎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閃胎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閃胎壓產品中有3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星期六晚上我們來聊聊台灣車友對於輪胎的第二個奇怪的迷思,那就是 #低胎壓 - 上次我們聊到所謂的輪胎等級劃分,為何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在公路上使用賽道等級的胎。而這次我們來聊一下為何很多人會覺得低胎壓等於抓地力保證。 - 如果車友有關注一些輪胎相關的訊息或社團,一定都會知道最近出現一個忍4奇人,使用米其...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6萬的網紅buycar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15:44 單位勘誤:前窗為0.5cm,後窗為0.4cm 】 電動車已無疑是未來汽車工業發展的趨勢,而在特斯拉之後,許多具有百年歷史的車廠也紛紛跟上電動車的發展腳步。繼上次嘉偉哥在西班牙馬拉加試駕到的e-tron,這次跟Audi Taiwan爭取到Audi e-tron 55 quattro的...
大閃胎壓 在 薇安Vivian|愛跑步那個薇安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03 08:01:33
#初鐵 #challengetaiwan 「vvn!! 你後輪好像沒氣了哦!!!!」最後一次團練時 @uilaynis 從後面大吼提醒著。(然後就刷過去了) 那天很沮喪,但我並沒有因此停下腳步。 出發以後,完全跟不上大家的速度,「比賽至少時速25才不會被關門哦」 @liao_1021 @yih...
大閃胎壓 在 李世烽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9 00:57:20
2020/11/21-22 T2C神乎騎技吃爆團 經典新玉門關公路賽-菁英組 賽後心得❤️ 文長可以不要看🤣 但是記得按讚🤣 賽前一天跟隊友們 去彰化順澤宮祈福求神帽 我只跟「玄天上帝」求兩件事 平安完賽+分組第一🔥 雖然知道有點難度 這兩個月也因為準備半馬 犧牲了不少練車時數 蠻擔心瓦數炸不出來...
大閃胎壓 在 APGO網路商店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8-12 04:04:59
✨APGO鋁圈光亮劑✨ 讓自家愛車四隻大腳閃閃發光, 開起來的感覺很不一樣。 🤩迅速滲透分解, 並去除鋁圈表面多種頑固髒汙, 只需簡單輕鬆噴刷, 即可使鋁圈上的髒汙、 👏👏👏粉塵一掃而空。 ---------------------------------------------- #台灣物聯網網路...
-
大閃胎壓 在 buycartv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7-09 17:59:17【 15:44 單位勘誤:前窗為0.5cm,後窗為0.4cm 】
電動車已無疑是未來汽車工業發展的趨勢,而在特斯拉之後,許多具有百年歷史的車廠也紛紛跟上電動車的發展腳步。繼上次嘉偉哥在西班牙馬拉加試駕到的e-tron,這次跟Audi Taiwan爭取到Audi e-tron 55 quattro的兩個版本,分別為e-tron 55 quattro Advanced以及e-tron 55 quattro Sportback。
Audi e-tron 55 quattro搭載了前、後兩具馬達,電池容量為95kWh。在變速箱換到S檔時,最大綜效馬力可以來到408匹之譜,扭力的表現則為664牛頓米,0~100km/h加速5.7秒,最高續航力也有436公里。另外在充電效率方面,如果利用DC直流充電可以在半小時內就充滿,一般家用插座則是需要4~8小時左右才能充滿。
Audi e-tron 55 quattro全車系標配6具氣囊,在輔助駕駛的部分有完整的Level2半自動輔助駕駛,包含了ACC 主動式定速巡航控制系統、塞車輔助系統、前方預警式安全防護系統、主動式車道維持及偏離警示系統、撞擊閃避輔助系統、左轉預警輔助系統、 盲點警示系統、 後方橫向車流輔助系統、後方預警式安全防護系統、預警式安全防護系統。而本次嘉偉哥試駕到的車款,都搭載了Audi全新的虛擬後視鏡,究竟虛擬後視鏡在辨識度以及方便性的部分是否能完全取代傳統後照鏡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這次嘉偉哥的試駕吧!
【留言就送ORO太陽能通用型胎壓偵測器】
只要於『Go車誌官網』本影片下方,留言寫下本次影片心得,就有機會獲得ORO太陽能通用型胎壓偵測器!本次將會抽出一位幸運的車迷朋友喔!
更多影片盡在Go車誌官網:https://www.buycartv.com/
-------------------------------------------------------
音樂來源:
Lost Sky - Lost [NCS Release] -
大閃胎壓 在 謝昌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4-24 16:59:03輪胎關乎於你騎乘出去,到底能不能安全下莊,所以說是很重要的
但是大家往往不知道怎麼選,或者是輪胎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胎壓怎麼打比較好?為什麼輪胎會起胎屑?等等一大堆問題
在這一集裡面,我們透過專業的廠商都得到了解答~
希望這集影片能給各位車友帶來幫助,讓大家都能更開心更正確的玩車~
喜歡我的影片的話,請動動手幫我訂閱,這是對我很大的鼓勵~
有什麼想詢問的,也歡迎在影片下方留言
重點節錄 :
1:01 倍耐力四大類輪胎介紹
2:25 輪胎胎壁的符號代號介紹
4:42 拿重車的前輪,安裝在小車的後輪使用行不行?
6:03 輪胎的胎壓到底打多少? 參照什麼標準?
9:02 通勤的胎壓設定? 跑山路的胎壓設定?
11:37 輪胎跟避震器的關係?
13:21 前輪跟後輪的廠牌不同,是否有影響?
14:50 前90 後130 & 前 110 後140,有什麼差異?
17:10 胎壓&胎溫的話題,不同輪胎有不同的工作溫度。
21:20 CP值高的輪胎推薦?
24:05 推薦給速克達族群的輪胎?
25:30 輪胎的保養&維護
26:53 輪胎胎面的資訊反饋 & 什麼是藍輪胎?
31:52 假日車,輪胎建議多久更換?
----------------------------------------------------------------------------------------
訂閱 【小阿魯日記】 : https://reurl.cc/O1VpvA
FB粉絲團: https://bit.ly/2ZC3o7V
IG追蹤 :https://reurl.cc/lVv9Dl
合作邀約: [email protected]
台灣倍耐力 FB :https://reurl.cc/Mvy4NW
RG 榮記車業FB : https://reurl.cc/X6mVM3
----------------------------------------------------------------------------------------
下面可以看到更多影片
改裝改起來 : https://reurl.cc/ZnYD3V
車主小訪談 : https://reurl.cc/jdbxZ2
騎車出去玩 : https://reurl.cc/4g2EeV
賽道&賽事 : https://reurl.cc/Kk6dgp
#安全下莊知識不能少 #看來胎壓偵測器真的要買起來了
大閃胎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星期六晚上我們來聊聊台灣車友對於輪胎的第二個奇怪的迷思,那就是 #低胎壓
-
上次我們聊到所謂的輪胎等級劃分,為何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在公路上使用賽道等級的胎。而這次我們來聊一下為何很多人會覺得低胎壓等於抓地力保證。
-
如果車友有關注一些輪胎相關的訊息或社團,一定都會知道最近出現一個忍4奇人,使用米其林 POWER RS打一個冷胎壓前23後22的超級低胎壓,然後在台3線騎到失控怪輪胎爛…
-
後續追蹤一下甚至他還是認為一定是因為他沒用到像大閃之類的頂級性能胎才害他失控,還有他的同溫層車友說嘴他的都是鍵盤魔人,他也覺得胎壓打太高台三不好騎,然後英雄總是孤獨的之類的……看到我差點沒被我自己晚上吃的火鍋嗆死…
-
-
好吧,所以我們就來聊一下為何會出現低胎壓的迷信吧。
-
簡單的說,就是因為有很多人覺得『胎壓低輪胎軟自然抓地力好』,這套論點對於現代輪胎科技而言其實是一大污辱…因為當你只重視輪胎變形量與路面接觸面積的多寡時,卻忽略掉了最重要的一項,那就是 #輪胎的支撐性 。
-
當你過彎的時候輪胎若是太軟,支撐性太差反而容易讓你的輪胎負擔過大造成外拋或超過輪胎極限的狀況,而太硬當然沒話說,就是輪胎死硬彈跳接地面積變小容易滑動。
-
這也是為何每條不同的輪胎都會有一個建議的胎壓設定範圍,就是因為當輪胎處於這個胎壓範圍的時候會是性能狀況最好的時候,也能讓車手在這個範圍中調整出適合自己的技術、節奏與車輛懸吊的設定,因此所謂的胎壓調整其實並沒有一個絕對數值。
#但就是不能低過或超過原廠的建議範圍
-
-
而接下來問題又來了,為什麼街道的胎壓設定建議會比賽道的要來的高?如果要發揮一條胎最好的性能不該是把胎壓調整到像賽道上的設定這樣嗎?
-
舉例來說,我車上用的米其林POWER CUP2,賽道冷胎壓就建議設定在前30.5,後22,熱胎壓則是建議前34.8,後24.6(上述單位皆為psi),如果說這種設定是最適合賽道同時抓地力最好,那為什麼在街道不能用這個設定呢?
-
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在街道、山道你是無法達到與在賽道相同的速度與過彎、減速G值,因此根本不需要將輪胎胎壓調整到最佳抓地力的範圍,反而更該重視的是輪胎本身的支撐性與磨秏性。
(但換句話說你如果不care磨秏與換輪胎的錢就是開心就好啦)
-
這也是為何街道/山道騎乘時,你其實並不用把胎壓打的這麼低的原因,因為你的使用環境根本用不到這條胎的最大抓地力,同時還會因為過低的胎壓讓你的輪胎磨秏變的更加嚴重。
-
而且有很多人會迷信胎壓20初頭才能有最佳的抓地力,像很多人應該看到上面寫的:後輪冷胎壓22psi應該就高潮的覺得『你看米其林原廠也建議後輪胎壓22是對的』,可是你知道之前最多人信仰與迷信的大閃,在賽道上有些技師甚至都建議後輪胎壓調整在28-30之間嗎?
-
而且更要命的是,有人甚至覺得前輪胎壓一樣要設定低胎壓才有好的抓地力,完全忽略掉過軟的胎皮與太差的支撐性,會更容易導致你的前輪路感喪失與抓地力衰退。
-
所以所謂的胎壓設定並不是每一條輪胎、每個品牌都一樣,而胎壓的設定值也不是每個人、每台車都一樣,你真的想要騎的好,除了靠自己的感覺外,其實也是必須透過科學儀器的輔助 (如RES)來達到最佳的設定。
-
但這類科學儀器最好還是在賽道這種沒有太多突發狀況,騎乘環境單純的地方進行設定,如果你只是山道或街道小霸王,建議可以上上賽道體驗一下真正讓車騎到極限,而不是在山路上搏命賭運氣的感覺,這不是賽道嘴臉,而是良心的建議。
-
迷信低胎壓真的是一個錯誤的觀念,目前看下來過低的胎壓最大的好處就是你的輪胎會被操的很慘,然後可以上FB po網說啊我今天rv騎輪胎怎麼變成這樣呢~一定是我不會騎車之類的文。
(然後其實心中是期待有鄉民回覆說哇滿胎耶殺手之類的)
-
你如果看過一些胎壓設定正常外加騎乘技術高超的神人騎大麗寶23彎跑1"50左右成績的車手的輪胎,你可能就會對於"把輪胎操爛=很會騎車"的觀念改觀了。
-
老話一句,賽車手都在想辦法保護輪胎,真的只有傻子才會想辦法把輪胎操的很慘並炫耀的…
-
簡單和大家聊一下教士對於迷信低胎壓的看法,同時也感謝RES調校達人淳哥的一些指點與說明。也希望對車友有幫助
大閃胎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車友聊天聊到輪胎,真心覺得台灣很多車友,無論是老鳥或菜鳥都會迷信一些很偏差的輪胎觀念。
-
-
迷信1: #沒用頂級性能胎就是不要命
我們都知道輪胎有很多種不同等級的胎,不過一直以來車友圈都會流傳著一種『要命就不要省錢』的奇妙觀念,甚至誇張到你的胎沒用到最一線的大閃或Power Cup之類的就會被人說你不要命…
-
好吧這個觀念真的很奇妙,以一般輪胎品牌針對市售道路用胎來說,偏性能的胎大致都會被拆分三個種類,分別是賽道、性能、運動這個種類。
-
以米其林為例子∶
賽道→Power Cup2
性能→Power GP
運動→Power 5
倍耐力的話就是
賽道→Super Corsa
性能→Rosso Corsa
運動→Rosso
-
之所以會這樣區分的原因,是在於可以對應不同使用族群與使用需求來選擇。撇除多功能或休旅胎,一般仿賽、街跑其實都適用於這個範圍。
-
這類胎最大的特性就是靈活性會是運動<性能<賽道,而抓地力的話,當然絕對是賽道>性能>運動。
-
可是有一個最大的盲點就是,賽道胎雖然擁有最高的抓地性能與靈活性,可是卻是要建立在良好的工作溫度上才能完整的發揮。而且以山道這種中低速範圍的使用需求,其實這三者的抓地力都已經有點"過剩"。
-
剩下差異最大的其實就是在極限狀態下的反應能力,不過這個其實要上到賽道才能完整的感受。
-
單就以賽道日來講,運動胎上去,你可以跑的很開心,但要刷秒會有點力不從心;性能胎上去,你可以刷秒,但你無法再做出更激進的動作(例如高速彎裡改變路線或更極限的晚煞車);賽道胎就是你能刷秒,也能有一定攻防能力。想要更強的範圍就是必須再往上用到賽道專用的競技胎才行。
-
而且性能越強的胎,通常就越會犧牲掉日常生活用車的需求,例如Power Cup2超強,可是遇到下雨一樣眼睜睜的看著Power5騎走,同時在磨秏性也會比起Power 5還差。
-
依照你的用車環境與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胎,然後保持良好的騎車觀念才是保命的原則,和你用的胎是不是頂級並沒有關聯。
-
況且,你用到頂級性能胎,通常磨秏速度也十分的恐怖,Power Cup2以我的使用狀況下,下了三次賽道跑了5000公里,以現在殘存的胎肉應該跑到6、7000沒問題,但你如果是像大閃的可能3~4000就沒了。
-
嘴巴上說頂級性能胎抓地好才安全,但如果今天你突然想環個島結果你的頂級性能胎在路上就把胎給磨完了,這樣真的有比較安全嗎?
-
而且如果你是個RV騎士,騎的方式不算激烈,通常是很難讓賽道胎達到抓地力最好的狀態,早期大閃V2最刺激的就是冷/熱胎溫狀態抓地力是用斷層式的方式在轉變,熱起來讓你爽的亂七八糟,但如果天氣冷你又沒摧的很用力,反而會突然讓你失去抓地力摔的莫名奇妙。(現在新版好像就有改善這個問題)
-
這樣你真的還會覺得頂級性能胎就是保命的象徵嗎?
所以不要聽信什麼性能=安全的鬼扯,按照自己的騎乘風格選擇適合自己的胎才是真正重視安全的做法。
-
-
另外一個奇怪的迷信就是低胎壓,這個我們下次再來聊一下。
大閃胎壓 在 狂人日誌:MadVn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狂人新聞台] KIA 時尚安全掀背All-new Picanto 54.9萬起
#小編:輕鬆入主,坐擁人生第一部進口車~
全新上市的KIA時尚安全掀背All-new Picanto,在外型上進化得更加吸;依循著KIA家族設計識別「Tiger Nose」的基礎,All-new Picanto以全新的立體紋路鍍鉻飾條,與頭燈的燈眉飾條連為一線,打造全新的「Tiger Eye Line」虎式造型水箱護罩,搭配前衛造型的全新投射式頭燈與四點式LED日行燈,展現All-new Picanto的時尚風格。
為符合年輕族群追求獨特且個性化的特質,All-new Picanto的X-LINE及GT-LINE車型,各自擁有風格獨到的外型特色:X-LINE以大型的霧銀色烤漆前氣壩,讓整體視覺變得更為動感奔放,輔以張力十足的車側防刮飾條與防刮輪拱,以及車尾霸氣的雙出方形尾飾管,嶄露X-LINE跨界的運動特質;GT-LINE的車頭前氣壩則以中央的大型進氣口,與兩側的空力導流孔為視覺焦點,搭配兩側的空力導流側裙,與車尾的雙出方形尾飾管,打造出GT-LINE專屬的鋼砲風格。不論是X-LINE或GT-LINE,都為All-new Picanto的都會摩登風格,更增添動靜皆宜的運動本色。此外,All-new Picanto更可依照個人喜愛,選擇包含星鑽白、星宇灰、閃耀紅、愛麗斯藍、萊姆綠及蜂蜜黃等6種車色,搭配3種外觀造型與4種內裝風格,組合成多樣的選擇,滿足年輕族群追求風格多元且與眾不同的需求。
All-new Picanto不僅外型進化更吸睛,內裝設計與配備,也同樣傲視同級車款。All-new Picanto的內裝設計透過多層次的線條勾勒搭配多樣化材質,以出色的質感氛圍,顛覆過往入門小車就是陽春的刻板印象。X-LINE及GT-LINE更採用與KIA旗艦轎跑Stinger同血緣的D-Cut跑格化方向盤,搭配全新升級的皮質排檔桿,與鋁合金油門/煞車踏板,讓運動基因內外相互呼應。在車室內裝部分,X-LINE及GT-LINE亦個別採用不同的設計:X-LINE採用綠色幾何線條搭配灰色烤漆門飾板,皮椅則採用黑灰雙色皮革搭配綠色縫線;GT-LINE則是在黑色門飾板以紅色線條妝點,並搭配黑紅雙色皮椅與紅色縫線,營造其專屬跑格。
All-new Picanto全車系升級標配4.2 吋全彩整合智慧型旅程電腦,不僅更增添科技氛圍,更提供豐富多元的行車資訊,包含油量、胎壓警示與行駛里程等,所有資訊一目了然,讓新手上路也不慌張。All-new Picanto另配備懸浮式8吋多媒體影音觸控系統,同時內建同級唯一的無線連結Apple CarplayTM / Android Auto(註1),讓旅程的每一刻隨時掌握各項資訊、歡樂不斷線。除此之外,All-new Picanto亦配備自動恆溫空調系統、光感應自動啟閉頭燈、Smart Key智慧感應式遙控鑰匙等科技便利配備。
All-new Picanto搭載KIA全新節能動力系統,以New 1.2 MPI引擎,擁有84 ps的最大馬力與12.0 kg-m的最大扭力,搭配電子序列式變速系統(5速自手排),打造節能且經濟並存的動力組合。All-new Picanto所搭載的電子序列式變速系統(5速自手排),擁有傳輸效率優異、換檔直接迅速、品質耐用等優勢,並提供駕駛更直覺的駕馭樂趣;而All-new Picanto所搭載的New 1.2 MPI引擎,其1,197c.c.的排氣量,正適用於1,200c.c.以下的稅制,不僅享有稅金上的經濟優勢之外,平均油耗達18.4 km/l的優異節能表現,更為車主守住荷包,讓車主享受更自由無負擔的樂趣生活。
車身長度不到3.6米的All-new Picanto,最小的迴轉半徑僅4.7米,讓都會區的巷弄穿梭更加順心就手。雖然車身尺碼小巧,但All-new Picanto的空間運用卻不可小覷,透過設計巧思,All-new Picanto不僅擁有同級少見的中央扶手,更擁有多處貼心的置物空間設計,搭配採6/4分離設計的後座椅,可依乘坐與載物需求彈性運用,擁有255公升至最大1,010公升(傾倒第二排座椅)的置物空間,讓車主愜意應付多變的都會生活。
#KIA #Picanto #TigerNose #TigerEy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