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都會客運票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都會客運票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都會客運票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都會客運票價產品中有2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257的網紅幹小事 林柏勛,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市府每年46億不用自償率 有在尊重??????】 每年30億運價票價差額的補助,如果加上其他月票補貼共每年46億公運砸下去,都可以「每年」蓋2座公宅了,請問有在自償率? 1. 集團化經營 沒有更好 反而向下沉淪 ✊✊✊ 台北市公車業者集團化經營,首都、台北、三重、大都會擁有了60%台北市的公...

大都會客運票價 在 Teddy Li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2-04 16:05:04

【集團連連看 市場絕對性壟斷】 市府拿錢手軟根本無法監督 首都客運、三重客運、大都會客運、台北客運、台中客運都是同一個老闆,簡稱首都集團,大到不能倒,這樣的壟斷是台北市公共運輸最核心無法改革的原因。扣掉台中客運,其他四家有在台北市營運的,就佔了60%以上的市場。(17.9+17.8+12.9+12...

  • 大都會客運票價 在 幹小事 林柏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20 20:00:29
    有 33 人按讚

    【市府每年46億不用自償率 有在尊重??????】

    每年30億運價票價差額的補助,如果加上其他月票補貼共每年46億公運砸下去,都可以「每年」蓋2座公宅了,請問有在自償率?

    1. 集團化經營 沒有更好 反而向下沉淪 ✊✊✊

    台北市公車業者集團化經營,首都、台北、三重、大都會擁有了60%台北市的公車市佔率。其中大都會還有台北市政府官股38%的股份,但是並沒有因此更安全。

    😢20200923 內湖毒駕又過勞的司機撞死人,三重客運的。
    😢20210101 萬華現場撞死八旬老婦,大都會客運的。
    😢20200112 萬華西園路闖紅燈撞機車 ,三重客運的。
    😢20210116 新北板橋清晨老翁輾過,台北客運的。

    -
    -

    2. 又是「疑似」過勞 司機又要被當免洗筷了嗎 🤑🤑

    「招牌掉下來,都會砸到博士生」的機率有多高?台北市西門町發生公車追撞,結果都是撞到同一個老闆的公車,機率有多高?這個集團叫做 #台北首都客運集團 ,在台北市的市佔率六成,那這46億砸下去,一半以上的金額各位會覺得跑到哪裡去?補助越來越多,司機持續過勞,這樣的公共運輸環境,為何不講自償率!不講自償率就是不講武德,還撞死這麼多人,跟台北市政府關係太好太麻吉根本都沒有在稽查!官商賺飽飽,所以人民持續受害。

    而且撞死人的業者還可以穩穩拿下公車評鑑最優等獎項!
    對我就是在說大都會!請用文明說服我!

    ☢☢☢
    過去一年我推動了
    A 萬年無改選 市府委員也都不來開會 的 #公車評鑑委員 民間改選
    B 公車評鑑報告 #全部公開 不可以刪附錄
    C 去年才開始對車內跌傷原因做紀錄 #本來都沒有

    我相信制度的力量,拜託進入社團一起討論,一起參加:
    龍貓公車

  • 大都會客運票價 在 蔡適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15 08:35:10
    有 1,187 人按讚

    《行動支付坐客運有折扣!》
    《適應建議交通部擴大辦理》

    交通部選定基隆兩條重要客運路線辦理行動支付搭乘客運制度,試辦上線一週我們收到許多通勤族的反應,希望能夠擴大辦理,適應已將此訊息反應給交通部長 #林佳龍,若試行三個月系統穩定,希望能再擴大辦理,優惠使用大眾運輸工具的朋友

    尤其是兩條基隆的通勤路線1800、2088加入試辦,許多乘客已轉換票證到行動支付,試辦的折扣相當有感,有位每天從信義區通勤台北的李小姐表示,試辦期間通勤費用大幅減少,減輕了不少負擔。

    試辦期間,國光客運的車輛還有未改裝新機部份,我們也請公總與客運業者儘快安裝,公總表示,因國光客運部分車輛是從他線調派支援,預定在一月底前一定會全部安裝新機,讓使用手機行動支付車資的通勤族都能獲得折扣; #優惠內容 「公路客運基本里程免費,搭超過基本里程,大都會客運2088票價32到63元,優惠折25元;國光客運1800票價31到56元,優惠折25元」!

    客運票證改成行動支付是重大改變,交通部應該趁此機會,研擬跨運具的轉乘優惠,例如國道客運、鐵路轉市區公車的優惠,鼓勵使用大眾運輸。

    #行動支付坐客運 #優惠最高折25元
    #立法委員蔡適應
    -
    -
    -
    -
    -
    行動支付基隆2國道客運折扣通勤好評 蔡適應建議擴大辦理 https://udn.com/news/story/7328/5175875

  • 大都會客運票價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19 08:03:49
    有 2,338 人按讚

    謝謝網友 Lynette Chen 拍攝分享她於1992至1993年間就讀臺北商專時所用罄的臺北市公民營公車學生定期票之票根。

    昔日臺北市各家公車業者皆自行發售種類各異、只適用於自家路線的紙票,在實施聯營制度後,為求能夠「一票通用」,因此改由聯管中心統一發行紙票,票種分為普通票、優待票與學生票(須向學校登記,由校方代購);而在冷氣車投入營運行列後,也曾發行專用乘車代幣(過去冷氣車的票價略高於非冷氣車)。

    隨著負責剪票的車掌在精簡人力的需求下逐漸被裁撤,司機必須兼顧駕駛與剪票工作(即所謂的「一人服務車」),導致營運效率下降,剪票制度因此於1994年初廢止,改全面採取上、下車投入現金收費。

    《認識臺北市公車歷史》

    清光緒13年(1887年),臺北府城設立之初,劉銘傳從上海購進人力車150輛,行駛於城內、艋舺和大稻埕之間,於是臺北有了第一批「準公共運輸」系統。

    日治時期,1922年,日本人創設「臺灣自動車株式會社」,為臺北公共運輸之濫觴;初期僅有一條萬華至臺北橋的路線,後來因為經營不善,於1925年由本省人出資接辦,更名為「臺北汽車公司」。

    1930年,臺北市役所(市政府)收購「臺北汽車公司」,成立「臺北市營公車」,並於市役所下設「自動車課」來管理;當時公車路線以台北車站為中心呈輻射狀,服務範圍不大,平均每日載運乘客約一萬人,大部分的市民往來市區除了步行、騎腳踏車,就是搭乘人力車。

    那時候,公車總站設在臺北駅(臺北車站),另外在臺北橋、万華駅(萬華車站)、西門市場、円山動物園(圓山動物園)、東門詰所(東門肥料檢查所)、軍官邸前(今南昌路的陸軍聯誼招待所前)均設有調度站,可見當時臺北市營公車主要是跑城內到週邊的各個據點。

    由於經營良好,使其於1937年時遽增到120輛車 、14條路線, 是日治時代臺北市公車業務之巔峰時期。可惜後來中日開戰而資源匱乏,公車運輸也隨之陷入半停頓狀態。

    二戰結束後,百廢待舉,原有的公車由新市府公共汽車管理處接管,1946年時,堪用的公車僅剩下18輛,服務的路線縮減為8條;反倒是隨著國民政府遷台,上海的三輪車大量湧入,憑著機械化「跑得快」的優勢,迫使人力車數量銳減而終致消失,三輪車一下子躍為最重要的營業運輸工具。

    戰後,臺北市政府將自來水、瓦斯、公車三種公共事業合併管理,於1946年4月1日正式成立「臺北市公用事業管理處」。他們接收了56部老舊車輛,然而其中卻只有4部可用, 僅能供兩條路線行駛。

    初期,臺北市政府無力投資公共汽車業務,但在員工積極的整修下,至1946年10月,共有28輛公車恢復了以往的榮景,馳騁於市區8條路線,使當時財經狀況岌岌可危的臺北公車業務得以維持。

    1949年,臺北市已有5,847輛三輪車在街上載客,數量約為1946年統計數量的100倍。於是,臺北的公共運輸正式進入機動車的時代。
     
    1952年,臺北市政府將公共汽車自「公共事業管理處」分出,成立「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此時,臺北市市區公車由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獨家經營,僅有51條路線,營運車輛651輛。

    1967年7月1日,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後,行政區域擴大,人口大幅增加。為適應市民交通上之需求,自1969年起局部開放民營,欣欣、大有、大南、光華等4家民營業者陸續加入營運,路線增為90條,營運車輛增為847輛,當年的總搭乘人次約有3.9億,1975年更達到9億人次的高峰!但由於各業者獨自發售的票證種類複雜、票價不一且無法通用,公車路線亦缺乏整體規劃,出現許多個別區域服務上重疊或不足的情形。

    之後,公共運輸運量開始下降,即使公營公車業者在1976年底進行整合聯營,但頹勢已現,往日雄風難振。

    為了提升營運效率,「臺北市公民營公車聯營籌備委員會」於1976年成立,針對公車路線與號碼、票證與票價進行整合,並設置管理聯營事務的統一組織,自1977年4月30日起實施聯營,中興、指南、台北、三重、三重市公車(今首都客運)等5家民營業者加入經營,當時分配路線149條,計畫參加聯營車輛2325輛,實際行駛1984輛。

    臺北市由公共運輸所承擔的交通運量在1975年還有超過50%,但到了1981年,公共運輸就只承擔42%左右的運量,到了1991年,公共運輸承擔的運量遽降至27%。到了1996年臺北捷運通車後,臺北市的公共運輸僅占24%的運量,已不到總交通運量的四分之一。

    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許多原由臺灣省公路局(今交通部公路總局)管轄之公路客運路線,以重新編碼或區段聯營方式納歸聯營路線,相關業者亦隨之加入聯營體系,此後,聯營公車路線於新北市境內的涵蓋範圍逐漸擴展。

    為提升臺北公車的服務品質,1992年開辦「聯營公車營運服務指標評鑑」,在臺北市政府的獎勵、監督與業者努力 地爭取榮耀下,臺北各公車業者的服務品質已大幅進步。

    1996年3月,臺北第一條捷運─木柵線正式通車,捷運在此後便迅速擴展。公車企業為尋求新商機,於1999年10月開辦捷運接駁公車, 使捷運與公車能相輔相成。

    隨著臺北捷運路網的初步完成,為鼓勵市民使用大眾運輸,臺北市政府於2003年11月實施捷運與公車雙向轉乘優惠措施,至今,許多臺北市民的生活已與大眾運輸密不可分。

    自新北市政府交通局於2010年成立後,為利權責劃分更為審慎考量當地運輸需求與特性,針對市境內里程佔多數的新設路線即由該局管轄,一般稱為新北市轄公車路線。

    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自2004年1月1日起轉型民營化公司組織並改名為大都會汽車客運公司,自此,臺北市市區公車均由民營業者擔負運輸服務角色。

    臺北市聯營公車路線數約280餘條,共由14家業者提供運輸服務,路線類別包含一般路線、幹道公車、捷運接駁公車、山區公車、休閒公車及市民小巴等,車輛數約3600輛,將繼續提供臺北市民更為便捷、安全及優質之運輸服務。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