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鼯鼠 Petaurista alborufus lena
科名:松鼠科
保育等級:臺灣特有亞種
形態特徵:
身長35~43公分,尾長44~48公分。背部為棕褐色,頭與體背面暗赤褐色,頭部的前半臉部及掌部與腹部呈白色,頭大,臉圓,眼睛也大。有些個體尾巴末端是白色,有的是黑色,但此差異與性別無關。飛...
白面鼯鼠 Petaurista alborufus lena
科名:松鼠科
保育等級:臺灣特有亞種
形態特徵:
身長35~43公分,尾長44~48公分。背部為棕褐色,頭與體背面暗赤褐色,頭部的前半臉部及掌部與腹部呈白色,頭大,臉圓,眼睛也大。有些個體尾巴末端是白色,有的是黑色,但此差異與性別無關。飛膜由前肢延伸至後肢踝關節處。白面鼯鼠尾巴比身體長,吻部突出。
生物習性:
為夜行性動物,白天於樹洞中休息。通常單獨覓食嫩葉、芽、果實等等,也吃小昆蟲。只有在哺育幼鼠時,母鼠才帶著幼鼠覓食,否則通常為個體單獨行動。白面鼯鼠其實不會飛,牠主要是靠著飛膜藉由氣流滑行。在距離較短時,則以跳躍的方式來移動。
棲地分布:
臺灣特有亞種,分布於1,000至3,000尺的低、中及高海拔針、闊葉林,但以中高海拔較常見。雪霸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以及玉山國家公園皆有其分布。
保育現況:
白面鼯鼠因為身體暗赤褐色,尾巴黑褐色而面白,兩顆眼睛又圓滾滾水汪汪,相當討人喜愛,也常常成為狩獵時最主要的獵物之一。目前牠雖然未列入保育類動物的名單之中,但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0條及第50條罰則規定:獵捕、宰殺一般類野生動物者,將處新臺幣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罰鍰,而騷擾、虐待一般類野生動物者,將處新幣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鍰。
大赤鼯鼠保育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台灣生物光牆展示區
本次將再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出錄音室、第六次走入國立台灣博物館,由館方典藏管理組助理研究員 #林俊聰,帶著大家聽此次的常設展。
此光牆展示區位於台博館的土銀園區,在「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展場位置,一樓是從化石的紀錄,揭開地球生命演化的奧秘,在一樓往二樓的通道中,設計一個時光長廊,快速的將遊客的視覺,從幾十億年前拉回現代,在長廊的下方設有「貝殼步道」、而牆面就是「台灣生物光牆展示區」。
此展示區共有台灣常見的65種生物標本,有許多保育類、台灣特有種及台灣特有亞種。像台灣長鬃山羊、大赤鼯鼠、台灣小鼯鼠 、白面鼯鼠、穿山甲、白鼻心、麝香貓、台灣黑熊、鼬獾、環頸雉、大冠鷲、石虎、山羌…
有研究指出台灣雲豹應該是滅絕了,山區唯一的貓科動物只剩石虎,那石虎現在的困境是什麼?會不會一樣走入滅絕?
麝香貓不是貓科,那又是什麼科?又為什麼叫麝香貓?
最小的貓頭鷹又是那一種?
貓頭鷹的兩個耳朵不僅形狀大小不同,連高度也各不相同,這又是為什麼?
還有留鳥、候鳥、過境鳥、迷鳥又有什麼差別?
有一種鳥叫佛法僧,為什麼會取這麼有意境的名字?
人們常說:只鴛鴦不羨仙,但其實牠們只是一個繁殖季才在一起,到了下一個繁殖季彼此又會再找新對象,所以什麼鳥才是真正終身守候在一起的?
以上一切的一切疑問?都在節目中,由林俊聰博士為各位聽眾朋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