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書]《學會曼陀羅計劃表》:總有人錯把妄想當夢想
那天上匡宇哥的直播,
我們聊起了當作家這件事,
匡宇哥的一段話,
讓我印象深刻。
他為了出第一本書,
不斷投出書企劃到各出版社,
然後獲得:不斷被拒絕的成就。
但在被拒絕的過程,
他也學會跟出版社交涉,
最後順利出了人生第一本書。
他發現...
[#嗑書]《學會曼陀羅計劃表》:總有人錯把妄想當夢想
那天上匡宇哥的直播,
我們聊起了當作家這件事,
匡宇哥的一段話,
讓我印象深刻。
他為了出第一本書,
不斷投出書企劃到各出版社,
然後獲得:不斷被拒絕的成就。
但在被拒絕的過程,
他也學會跟出版社交涉,
最後順利出了人生第一本書。
他發現,想當作家,
第一本書最難,但這關過了,
第二本、第三本⋯⋯
就會成為你的生活日常。
這件事給我很深的啟發,
我發現,那些站在檯面上的,
往往不是最優秀的,
但絕對是對夢想最渴望的。
但只有渴望是不夠的,
因為那些成功者,
還有一個絕活沒透露給你,
那就是:學會設定目標
例如,你想當作家,
目標設定為我要成為作家。
你放心,
這個夢想很快就沈寂了,
跟你以往的那些夢想一塊圓寂。
很多人錯把妄想當夢想。
這兩個的差別在哪呢?
妄想是講爽的,
而夢想是玩真的。
如何讓夢想成真? 《學會曼陀羅計劃表,
絕對實現,你想要的都得到》
(為什麼書名這麼長 XD)
這本書裡,有夢想的答案。
一、未來觀點四象限
有部微電影很有意思,
他訪問了子女的夢想,
他們說的不外乎是:
「我想事業成功」、「我想賺大錢」
可當問到父母時,
他們的夢想竟然是:
「我希望孩子平安健康」、
「我希望孩子過好日子」。 一個為己,一個為人,
你覺得,哪種力量強大?
告訴你,兩個加起來最強大。
請你畫一個十字,
橫軸是他人到自己;
縱軸是無形到有形。
最強大的夢想能量,
是從「他人,無形」到「自己,有形」。 因為,利己是人性,
但以利他為目的的利己,是格局。
舉例來說,
我喜歡為書、桌遊、課程寫推薦,
因為我希望別人的好產品,
別被辜負了。
當我抱著這樣的心去做,開始有
出版社送書給我、講師找我合作,
我發現,最後得到最大好處的,
竟然是我。
二、九宮格夢想計畫表
講到投打二刀流,
你一定會立馬搶答:「大谷翔平!」
沒錯!但他怎麼成為棒球傳奇的?
他在高一時,
就擬定了「九宮格夢想計畫表」。 來,你拿張白紙,
跟著我的步驟做,
步驟一:核心目標
先把紙摺成九宮格,
然後在最中間那格,
寫下你的核心目標。
舉例,
當時大谷翔平寫的是:
「成為各球隊第一指名。」 步驟二:心技體活
這點是我覺得書中的精華。
接著,請你在核心目標為中心,
再畫一個九宮格,
圍繞核心目標的八格,
分別寫出「基礎思考」,
用來支撐核心目標。
而這八點必須包含:
心態(正向思考)
技巧(提升技能)
體格(健康管理)
生活(人際關係)
我們看大谷翔平怎麼列:
心態:心志、運氣
技巧:球質、球速、控球、變化球
體格:鍛鍊身體
生活:品性
步驟三:實際作法
最後,
把這八項再分別變成九宮格,
然後在周圍八格,
擬定實際作法,也就是行動。
比方大谷翔平如何實踐「運氣」?
(因為我也很好奇XD)
他的作法分別是:
打招呼、撿垃圾、打掃房間、
珍惜球具、對裁判有禮、
正向思考、讓人支持、讀書。
說真的,
我看完都跪了。
你跟我說這是他高一訂的,
我要嘛不信、要嘛自慚形穢啊!
原來,對萬事友善的人,
通常運氣都不會太差。
我們在寫作時,
都懂得化「抽象」為「具體」。 不然,
說起「父愛」,
你不會想到「橘子」;
說起「愛情」,
你不會想想到「玫瑰花」。 但是面對夢想,
我們怎麼就忘了化抽象為具體呢?
所幸,
讀到這篇文章的你,還有機會。
要嘛試試看、要嘛買書讀讀看,
但千萬不要用妄想賭賭看。
但願我們的夢想,
都能如願以償。
大谷翔平人生計畫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書推薦《#原子時間》部落格文末抽書 2本
你曾經萌生這個想法嗎:「在平日一到五的工作下班之後,明明還有晚上四小時,你的心裡卻只期待週末趕緊到來。」如果你一心只期待週末要徹底放鬆和耍廢,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恐怕不適合你。如果你曾經想趁周末打造「斜槓副業」,卻又遲遲沒有時間動手,那麼這今天這本書或許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atomic-time/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原子時間》這本書的作者是韓國時間管理達人柳韓彬,她從本業是獸醫開始,利用平日晚上下班的時間,擔任話劇與電影演員、成為 YouTuber、設計獨家的筆記商品,她透過行動證明了「週一到週五就能達成目標,不必一定得等到周末才開始。」這個理念。
她自己身體力行做到了上班的時候全心全意,下班的時候專注投入自己的「第二人生」。她發現,當人們對平日的全職工作感到倦怠時,有另一個精神寄託可以讓自己注入心力,反而能讓日子更加飽滿充實。這本書,就是她在正職時間之餘,運用平日晚間四小時打造出自己斜槓事業的旅程,以及一路上走來的時間管理祕訣分享。
她認為,即使自己不一定能成為最菁英的上班族,也要成為下班後充滿活力去做各種有趣事情的人。這本書就是她的人生實踐。除了個人故事之外,她分享了制定目標的方法、晚間計畫的安排、養成習慣的訣竅。從她平易近人的親身經歷當中,我們會找到感同身受,並且可以用來付諸行動的四種小技巧。
.
【1.如何找出下班後能做的事?】
作者透過自己的實際經驗,展示了如果你把「每天下班後的四小時」善加利用,長期累積起來的效果是非常驚人的。她不希望「等到退休」才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她也不希望只能「等到周末」才能做自己有興趣的副業。她把握了每天下班後的所有時間,全心投入自己充滿熱情的事情。她給出了三個下班後的建議:
#讓你有一點忙但壓力小的事
一開始,要充分利用晚上時間並不容易,畢竟下班後容易因為精疲力竭,缺少了行動的力量。選擇在下班後從事的斜槓,一定不能讓自己感覺跟上班的工作內容一樣累,否則一定會提早耗盡自己的精力。必須選擇是自己真的喜歡,感興趣的事,例如看個電影但記錄心得、享受音樂但記錄感想。
#要計算時間和金錢成本
作者曾經在一開始太過衝動,太快就投入了大筆資金開發 App,後來發現經營的時間和成本不堪負荷,最後不得不中止了計畫。這個教訓告訴她不要選擇自己負擔不來的斜槓,尤其是投入金錢的選項,都必須精打細算後才做出決定。
#要有放棄的勇氣
回顧過去,她遭遇失敗和放棄的例子更多。例如她想拍美照當 IG 網紅,放棄。想挑戰音樂劇演員但歌唱不夠好,放棄。想學繪畫和影像軟體但太粗線條,放棄。想經營流量型部落格但失去興趣,放棄。前面提到開發 App 成本太高,放棄。這些快速的失敗和放棄,讓她更快速地找到了她真正熱衷的斜槓副業:經營 YouTube 平台和開發紙本筆記本產品。
.
【2.制定目標的方法】
.
#設定目標四步驟
作者給自己設定目標的方法有這四個步驟,分別是「長期」的大目標和尋找意義,以及「短期」的釐清方向和行動方案。透過四個步驟的思考,就可以把目標逐漸拆解成計畫,將計畫拆解成行動。
1. 大目標:非常想要達到的長期目標。
2. 尋找意義: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有什麼意義?
3. 釐清方向:現在我在哪裡?該完成的事情和任務?
4. 行動方案:為了持續朝方向前進而採取的小行動。
#曼陀羅思考法
日本棒球巨星大谷翔平從高中的時候就用「曼陀羅思考法」來確立自己的長期目標。這是一個總共有81個格子的計畫表。正中央的九宮格裡面,正中心的那一個空格是「核心目標」,圍繞在旁邊的八個就是「次要目標」。在這個九宮格四周,又有八個九宮格,分別是依據八個次要目標所衍伸出來的「行動步驟」。這些行動步驟盡量是可以量化、可以達成、有期限的。
.
【3.晚間計畫的安排】
.
#每日記錄和回饋
作者很擅長使用「功能性筆記」這種手寫筆記的方式,記錄每一天生活做過的事情。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找出時間溜走的空隙」。只有當我們把事情記錄下來,才有足夠的線索讓自己回顧,去找出到底在哪先事情上面浪費時間、在哪些事情上面做得很好該持續下去。腦袋很不靠譜,無論手寫或數位方式至少挑一種開始記錄。
#時間軸計畫表
作者會把每天晚上想要做的事情,都透過手寫計畫表的方式寫下來,等於是用一種「有意識」的方法在運用每天下班的時間。不過她也提醒了:「計畫是為了幫助我們而存在,並不是為了監視和囚禁自己而制定的。」如果當天自己的身體和心理狀況真的太過疲累,也不一定要強迫自己完全照計畫走,偶爾知道該如何變通才是長久之策(同樣的觀念在《彈性習慣》這本書有更多著墨)。
#如何避免浪費時間
明明規劃好時間,卻不知不覺就在荒廢中度過,恐怕是許多人遇過的問題。作者認為適當的休息是必要的,但是問題不在追劇,而在於你有沒有真的充電。只要有充電的感覺,就是好的休息;如果休息過後覺得心情很差,就是在浪費時間。她認為,時間管理最大的敵人並不是休息,而是既無法好好休息,也無法好好工作。所以,在規劃晚間計畫的時候,記得把休息充電的時間放進去,讓自己「有計畫性的充電」。
.
【4.養成規律習慣】
.
#思考像大人行動像小孩
如果你想建立的習慣,太過於僵化和淪為常規,反而會讓自己有在「吃苦」跟「受鞭策」的感覺,這往往不利於採取行動。作者認為重點是「無論如何都要有趣」,例如她的朋友想建立居家健身的習慣,就買了顆亮晶晶的鏡球放在房裡,打開五光十射的燈光,營造一種嗨翻天的感覺。讓習慣本身充滿樂趣,才會樂此不疲。
#社群的力量
書中有一段讓我獲得啟發的部分,是作者她創立了一個「社群」。這讓她的觀眾可以加入社群,彼此之間可以互相監督,增加動力,也能讓人更有續航力。她的實際經驗告訴我們,當一個人在社群內看到其他人長期寫紀錄之後所產生的變化,或多或少都能獲得信心。同儕的力量是我之前一直忽略的元素,透過這本書的實際案例也讓我產生了其他靈感。
#不求做得好但求做得久
作者引用了一些培養習慣的經典《原子習慣》書中精華,,她認為:「長期的可持續性,會比當下完成的品質還重要。」即使是別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持續去做,最終會累積出人人稱羨的成就;至少,也能成為令自己生命更滿足的能量。不一定要事事求完美,而是要讓採取的行動可以持續下去。
.
【後記:社畜也能變老虎】
.
我很喜歡作者在《原子時間》結尾說的一句話:「喜歡的事認真去做,討厭的事情讓它變得簡單。」的確,有趣的事情再怎麼做也不容易厭倦;而把討厭的事情簡化跟效率化之後,有時候會獲得一種另類的成就感。這本書強調的是下班後「傍晚時間」的應用,我認為同樣值得培養的是每天的「晨間習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小時的力量》和《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兩本書。
另外,作者追求樂趣的同時,還能幫助其他曾深陷同樣問題的人,正是因為她懂得善用如「原子」一般細微的所有微小時間,該投入就投入,該休息就休息,最後終於從原本「隨波逐流」的社畜搖身一變成為擁有「自我主導權」的老虎。樂趣和成就,其實是可以相輔相成的。
最近我聽到一句很棒的話跟你分享,矽谷知名的天使投資人納瓦爾.拉維坎特(Naval Ravikant)曾經說過:「對行動要感到迫切,對結果要充滿耐心。」對於下班後的時間該怎麼應用?要有迫切的感覺,先開始嘗試看看再說。這麼做會有什麼結果嗎?要保持耐心,事情不會一夕之間改變,長期、持續、習慣和時間是你最好的朋友。
最後,你想要花很多力氣開始新生活卻輕易放棄?還是輕鬆地從小事做起然後能持續下去?端看你怎麼應用每天下班之後,每一段像原子一般微小的零碎時間。
.
Kobo 購書連結:https://www.kobo.com/tw/zh/ebook/0XHgORL-4jqLfjqcOQbKkQ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TIME
使用期限:8/8~8/14
.
感謝 寫樂文化 提供抽獎贈書
大谷翔平人生計畫表 在 經理人月刊MANAGERtoda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日在春訓熱身賽敲出一支「特大號全壘打」的日籍棒球球星 #大谷翔平,也愛用「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實現目標!
一起看看這個九宮格有何特別之處?
+ 經理人 LINE@ 搶先讀好文 goo.gl/wacmt1
+ 用影音、音頻吸收好書!加入無限看 bit.ly/3oYyz9b
大谷翔平人生計畫表 在 經理人月刊MANAGERtoda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籍球星大谷翔平也在用的目標達成法!
這個叫做「曼陀羅九宮格」的思考法,你可以怎麼用?一起來學習:
+ 經理人 LINE@ 搶先讀好文 goo.gl/wacmt1
+ 給自己一份禮物!訂影音說書,送知識年曆 bit.ly/2K4SW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