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老師,現在帶的班上有對小男生、女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們兩個有互相喜歡
但你知道,小學生嘛,喜歡異性還是件有些丟臉的事,所以他們雖然互相喜歡,倒也沒幹嘛(雖然是說他們好像也不能幹嘛XD
前陣子帶他們一群小蘿蔔頭去校外教學,男生帶了很多各式零食,什麼餅乾、糖果、泡芙都有,就很大方地請所有小朋友...
國小老師,現在帶的班上有對小男生、女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們兩個有互相喜歡
但你知道,小學生嘛,喜歡異性還是件有些丟臉的事,所以他們雖然互相喜歡,倒也沒幹嘛(雖然是說他們好像也不能幹嘛XD
前陣子帶他們一群小蘿蔔頭去校外教學,男生帶了很多各式零食,什麼餅乾、糖果、泡芙都有,就很大方地請所有小朋友一起吃
這不打緊,但當小男生除也去問其他女同學要不要吃,還貼心地怕對方沾到手,直接把食物送到對方嘴裡時,女孩就明顯有些吃醋了
.
「哇,真是大方」
.
雖然她說了一連串都貌似是誇獎,但語氣酸溜溜地,滿是哀怨
.
「沒有啊,我沒有生氣,你對誰都一樣好有什麼錯?大家都好同學嘛」
.
男生如何解釋都百口莫辯,女生一副沒打算領情的樣子
.
『我沒有對誰都一樣好』
.
男生忽然正經八百的回話
.
『我食物帶比較多本來就是想分享的,因為大家都是同學,所以誰都可以吃』
.
『但他們每個人最多就是分到一口』
.
『只有妳,我願意讓妳吃完』
.
不誇張,女孩的臉瞬間紅到耳根,支支吾吾地回不出話了
遊覽車回學校路上,他們兩個自己偷偷換了位置坐到一塊,手是牽著的
女孩頭一直看著窗外,底下的手卻仍是抓著男生的手不放
欸,人家才小五,今年十一歲
各位高中、大學的叔叔阿姨們,加油啊。
_
初次約會,超級無敵緊張.
.
看完電影後,他請我去吃商場的Cold Stone
在端著碗,到找到位子坐下來的瞬間,我腦海中電光石火地閃過
.
「要有氣質,要有氣質,要有氣質,別嚇跑人家了」
.
於是我伸手,極有氣質地用湯匙,輕輕剷了一小口冰淇淋
然後拿到嘴邊,吹了一吹
就在我覺得無比尷尬,我到底在幹嘛,好白癡,有夠丟臉時
他見狀,愣了一下,就伸手把我還拿著湯匙的手拉了過去端詳
.
『疑?是冰淇淋會燙嗎?』
.
『沒有啊,我看是冰的』
.
『那燙的應該是手囉?』
.
他一口把冰淇淋吃掉,然後對著我的手輕輕吹了一吹。
_
我有一個比我還像男生的女友
她比我高、比我兇、比我吃得多,甚至比我還會撩
有次吵架到一半,她突然說:「等等」
.
然後從架上拿了幾本書放到地上去
.
「你站到這上面來」
.
『幹嘛?』
.
「頭要一直低,脖子很酸知不知道?」
.
『靠北,妳現在是嫌我..』
.
「而且!!」她沒讓我說完就打斷
.
「你這樣兇起來比較帥」
.
語畢,她就直接吻過來了。
我認真覺得她在男多女少的理工科系待太久了,以至於很多地方都被帶壞
在路上會很興奮地指著漂亮的女生,要我趕快去看那個腿、胸、腰啦、常常邊打遊戲邊聊天,嘴巴上講些寶貝我好想你喔,眼睛卻仍死盯著螢幕啦
甚至會傳A片連結給我,說裡面女優超級正的欸
.
「喔好啦,我知道你討論到這個會尷尬」
.
「不過人家喜歡看你害羞嘛」
.
「你害羞的樣子很可愛」
.
我真搞不懂她什麼毛病,反正她對這種事樂此不疲,對話多到我覺得可以出版幹話全集
.
「老公老公,我問你,我是什麼座的?」
.
『獅子啊』
.
「木係」
.
「我是為你量身訂做的」
.
然後自己說完,自己一個勁地傻笑
不過嘛,好處是她也比較少有女生的那種任性,能勉強想起的只有一次吵架
.
『如果是一般男生我不會管,但那個學長喜歡過妳』
.
「那都多久之前了,現在就純朋友啊,人家感謝請吃飯,總不能不去」
.
『事先說一聲很難?』
.
她跟同實驗室的學長出去沒報備,還一副沒什麼,這完全戳到我的點,大吵了一架
最後被氣昏頭,我烙下狠話,說了:妳每次都這種態度,這樣我不知道該怎麼跟妳走下去之類
其實出口就後悔了,但氣頭上,拉不下面子
她愣了愣,靜下來,深呼吸了一大口氣
.
「那那那..你忍一忍嘛,好不好?」
.
「我會改的,保證會,等等我,我們會好起來的嘛」
.
那是交往這麼多年以來,我第一次看她哽咽
她啊,真的是不知道該怎麼講
粗枝大葉、丟三落四,又不懂察言觀色、
就連我求婚的時候,都不知道要給我個面子
誓詞也不讓我說完,就摀著嘴在那邊一直忍俊不禁
.
『妳到底要不要讓我說完啦?』
.
看她笑成那樣,實在講不下去,虧我把念外文系的底子全開,明明寫得很浪漫感人,我事先問身旁女生都說聽了會哭,結果她還是一直在那邊笑
.
「唉呦,忍不住嘛」
.
「就..沒想到你也是挺會的欸,那平常怎麼都不會說」
.
『妳有留機會給我說嗎?幹話嘛都給妳講走了啊』
.
「好像也是齁,哈哈哈哈哈哈」
.
『.....』
.
「好嘛好嘛,不生氣」
.
「那不然換我說好啦」
.
『嗯,妳說』
.
「娶我」
.
她反手把戒指拿走,就單膝跪地對我說
.
『欸,妳起嘛也講長..』
.
「娶不娶!?」
.
她又不讓我說完了
.
『就妳這種人啦..』我嘆了口氣
.
『娶娶娶』
.
於是她自己把戒指戴上,站起來,用身高優勢,將我下巴抬起又吻了過來
.
「啊忘了問,那我現在可以吻新郎了嗎?」
.
她都吻完了,才一臉壞笑地說。
嘛,以上就是有個霸道女友,欸不對,是老婆了的哀傷故事,唉唉。
.
(欸欸,老公你也去把我們的故事投稿好不好嘛?你文筆這麼好,不投太浪費了
記得要把我寫得甜美可愛一點,一定要可愛喔,你如果把我寫很兇我會生氣喔,是真的真的真的會生氣喔)
.
_
樂擎文
#你的故事我幫你寫
更多故事,收於《筆尖上的擺渡人》,訂書、投稿、其餘文字請見 @luke7459
大葉大學會倒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希望國家替香港大換血》
本欄雖然經常天馬行空嬉笑怒罵,但今天這篇長文屬於嚴肅心底話,個人不止說了一次,事到如今,真誠希望國家全面管治香港,不需再倚靠忠誠廢物。
田飛龍提出「忠誠的廢物」,只說對了一半。
如果忠誠的廢物只是一年365日喊喊口號,倒也與人無尤,可惜要香港小市民每年花數以億計的血汗錢在他們身上,絕對是倒錢落海。
所以田飛龍整個形容詞應該是「高價的忠誠廢物」,反正現在國家已離釐定了所有特區政策,何須通過一班 「高價的忠誠廢物」去執行?
中國14億人,必定能找出一百幾十精英,替代目前這一班。
真心,田飛龍坐在行會無論如何不會比葉國謙差,就算付他目前大學月薪雙倍三倍,香港人起碼仍可以節省幾百萬元。
很多市民不知道,那些建制派三料議員,每一屆任期(今屆更長)薪津連辦事處及職員等開支,完成今屆一個人就可領取超過二千萬港元!
值得嗎?
本欄從不無的放矢,現在就引述早前建制派的一項德政「人大葉國謙提出應該讓大灣區香港人投票」去證明他們的虛偽。
當時還未滅亡的泛民立即反對,說什麼大灣區投票只為了控制選舉結果云云(我曾發文批評泛民完全不懂政治,應該大力支持這種「德政」才對),以下是建制派回應泛民的指控。
新民黨葉劉淑儀:全世界很多國家都容許境外投票,一國之下大灣區應該首先實行讓港人投票。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居住在內地的香港人和香港仍有很強的聯繫,不能剝奪他們的投票權,這是整體社會的訴求。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境外投票是社會聲音,正研究可行性,包括電子投票,以確保公平公正。
工聯會吳秋北:收到很多居住在大灣區的香港人反映,希望投票但又不能返回香港 ,要求特區政府盡快實行境外投票。
民建聯譚耀宗:大灣區有接近50萬香港人居住,他們有權對香港政策提出意見,敦促特區政府盡快推行境外投票。
經民聯梁美芬:內地港人絕對有投票權,歡迎盡快實行境外投票。
反正,支持大灣區港人投票的言論五花八門,不能盡錄。
可是,當中國制定了新的必勝選舉法,以上所有建制派「為民請命」的聲音立即消失得無影無蹤。
就是不明白香港記者,為什麼不逐一追問以上人士,「社會的聲音」不需要關注了嗎? 「大灣區港人應有的投票權利」被放棄了嗎?「整體社會訴求」被丟進垃圾桶嗎?
從政者如果不能堅持自己提出的信念,昨天還高調要替大灣區港人爭取投票權,今天卻若無其事將同一批港人棄如敝屣、面不紅耳不赤照樣支取高薪厚祿,難道完全沒有羞恥之心?
愛國者?
自問一定比把兩個兒子分別送去英國美國的梁美芬高十倍!
今天真心希望中國派人直接管治香港,無需再增加席位去養活一群蛀米大蟲。
大葉大學會倒嗎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李怡很難打的 | 盧斯達 on Patreon】
於國外非一流大學任教的哲學教授,終日以陶傑和李怡為寫作題材,最近又說到李怡的文章抄襲某篇網絡文章。因為李怡一星期有幾篇文,我也不是每篇都有讀,但讀了幾年,其中一個觀察是李怡一向勤力在網絡吸收資訊,有時他會引用一些在社會賢達眼中不入流的網民的評論,有時則使用一些社會科學或政論界已視為常識的段子。如果是引用網民,他每次都是連對方的網名一齊引用,所以沒聽過網民控訴李怡盜竊他們的智慧。
至於《順勢而行,還是以理抗勢》一文為何沒有引用,可能有幾種可能:第一是李怡存心抄襲,想令讀者認為是他發明出這些思想;第二是他潛意識認為這些內容十分平常,便沒注明「從某大陸文章中看到」;第三是他有想過引用,但找不到可信的作者來源。不清楚。
跟李怡不算經常通訊,但有兩次在他家食飯,他稀鬆平常就說起一些評論角度,過兩天就看到他在文章中白開水一樣寫出。如果你經常被挑剔,你會知道這些粗支大葉的做法,會落人口實,我相信李怡並非不知道,但他只是太不在乎,他認為有質素的讀者稍為用神,都會知道他自化境中來,把事物混成一套自己的模樣,只是詮釋,而不是自誇發明了某些思想。當然用學術論文的標準去報章短專欄踢館也是可以的,李怡便十分嘲諷地自認抄了六十年的書。
我一直看到李怡處於另一個維度。有時我跟他談到政治圈或網絡上的碰瓷黨,在他看來都是小事,他從左派到民主派,再到今天,遇過的碰瓷黨一定更多,不管是組織性的群象,還是自己碰瓷求關注。然而李怡很難打的,問題是他儲下的關注,並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幾十年。他的讀者不一定需要把他看成言必準確的神人,他也經常「自刮」的,承認自己是行動上的侏儒 (青政一役)、承認判斷會失準、承認意識形態可能保守,這大概並非他自嫌,而是繼承了魯迅自我鞭韃的傳統。
沒有下注釋,他就乾脆承認抄襲任人說。
等於以前也有人寫一本專書「修理陶傑」,但陶傑是很難倒台的。因為小節出問題,破不了他們的主旨;李怡的主旨其實只是思想自由、我手寫我心,只要讀者對此還賣帳,就是破不了的主旨。就算破了,我有時從李怡的眉梢眼角看到的,都是不在乎。八十幾歲了,他要是太過在乎外界的毀譽,早就從這長跑退出,專心享受黃金時代儲下的盛讚和江湖地位,但他不知為何仍在執意衝刺和受辱,像我們一樣。是為了錢嗎?是為了名嗎?這兩件事我相信他早就有了的。
然而正因為李怡難打,更要刀刀見骨。要打人,就找其痛處。如果是打工仔,就搞到你無工做;要是你有家人,就威脅家人;要是文人,就自然攻其無行盜竊,這是最有效打擊文人的,文人的資本就是信譽和往績。說到底李怡是否抄襲,並非於國外非一流大學任教的哲學教授最在乎的,李怡的問題是他坐擁一大票粉絲,卻堅持否定拜登、支持特朗普的外交/中國政策。事情看似是公事公非 (抄襲與否),但觸發點一定是政見恩怨。網絡上的左傾朋友見狼狗咬了一口,也紛紛一言兩語抽水,並不是追求甚麼正義,而是抒發對「侵粉頭頭」的怨念、不忿他們有一個平台天天唱反調,毒害黃絲大眾。擒賊先擒王,看到李怡被咬,其他人當然也感受到一樣的寒氣,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被歸類為賊黨和黑五類,對很多年輕一代來說都不是第一次,對李怡就更不是第一次。
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曾經和現在也被某些歷史學人認為不入流) 裡面是這樣描述張居正死後,朝廷是如何起先靜默、然後一湧而上發起清算:
//「這種攻擊是經過深思熟慮,按照預定步驟進行的。整個方式可以稱為「去皮見骨」。攻擊者常常從一些小事開始,諸如一句經書的解釋,一種諧音的諷刺,一張不署名傳單的內容,一個考題的不當等等,有時也可以在奏章上提出一個冤案,參劾一個不知名小官的家庭瑣事,或者以論水利和研究馬尾巴發難引出本題。利用這些小事可以促使公眾注意,引起文官參加,假以時日,使小事積累而成大事,細微末節的局部問題轉化而成為整個道德問題。
在程序上講,發展中的步伐則須前後銜接,第一步沒有收到效果之前決不輕率採取第二步。而且出場交鋒的人物起先總是無名小卒,直到時機成熟才有大將出馬。這種方式,大凡久在政治圈子裏的人物,都已看透,他們可以從青萍之末,預測大風暴的來臨。」//
不想把事情視為「文人相輕」,因為李怡一方一向沒有輕其他人,不過單方面的文人相輕總是不能避免的。文人是道德性最低的其中一個人類物種,比較好的就專心寫自己的東西,批評也盡量停留在議程本身,而不會借著看似公共的議題挖人祖墳山地;如果窮極無聊又不願耕作,就會不斷 name calling 名人來引戰,將自己在某些領域的失意,歸咎於他人,追逐著別人的幻影。好吧我承認自己十幾歲的時候也免不了如此,但人會長大轉變成熟的,曾經激烈的性格也會變得 mellow,想不到幾十歲人都搞這些青年玩意。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於國外非一流大學任教的哲學教授大概是第三個階段,他看到李怡那篇文章,在大西洋的另一邊暗竊喜,大喊「噫!好!我中了!」然後又像孔乙己一般教周圍的人「回字有四個寫法」,他輕易就覺得自己贏了李怡,然後滿足了一秒,又見粉絲們護航,又更怒不可遏,繼續憤憤不平。
其中一個大師傅教我,遇上碰瓷黨的時候,你要想想自己是否願意跟他交換——換成跟他一樣的地位、狀態和身份,你就不會被碰瓷了,你想要嗎?肯定是不想的,然後又過幾年,你看著那些當初在路上一直吠你的人逐漸變得形鎖骨立、甩皮甩骨,也是不明白誰勝誰負的。最後你會感到僥倖,感恩自己雖然被吠,但還是人模人樣的。被怎樣吠的都是人,蒼蠅怎樣用力都是蒼蠅,「文壇」實在是非常的殘酷。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大葉大學會倒嗎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李怡很難打的 | 盧斯達 on Patreon】
於國外非一流大學任教的哲學教授,終日以陶傑和李怡為寫作題材,最近又說到李怡的文章抄襲某篇網絡文章。因為李怡一星期有幾篇文,我也不是每篇都有讀,但讀了幾年,其中一個觀察是李怡一向勤力在網絡吸收資訊,有時他會引用一些在社會賢達眼中不入流的網民的評論,有時則使用一些社會科學或政論界已視為常識的段子。如果是引用網民,他每次都是連對方的網名一齊引用,所以沒聽過網民控訴李怡盜竊他們的智慧。
至於《順勢而行,還是以理抗勢》一文為何沒有引用,可能有幾種可能:第一是李怡存心抄襲,想令讀者認為是他發明出這些思想;第二是他潛意識認為這些內容十分平常,便沒注明「從某大陸文章中看到」;第三是他有想過引用,但找不到可信的作者來源。不清楚。
跟李怡不算經常通訊,但有兩次在他家食飯,他稀鬆平常就說起一些評論角度,過兩天就看到他在文章中白開水一樣寫出。如果你經常被挑剔,你會知道這些粗支大葉的做法,會落人口實,我相信李怡並非不知道,但他只是太不在乎,他認為有質素的讀者稍為用神,都會知道他自化境中來,把事物混成一套自己的模樣,只是詮釋,而不是自誇發明了某些思想。當然用學術論文的標準去報章短專欄踢館也是可以的,李怡便十分嘲諷地自認抄了六十年的書。
我一直看到李怡處於另一個維度。有時我跟他談到政治圈或網絡上的碰瓷黨,在他看來都是小事,他從左派到民主派,再到今天,遇過的碰瓷黨一定更多,不管是組織性的群象,還是自己碰瓷求關注。然而李怡很難打的,問題是他儲下的關注,並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幾十年。他的讀者不一定需要把他看成言必準確的神人,他也經常「自刮」的,承認自己是行動上的侏儒 (青政一役)、承認判斷會失準、承認意識形態可能保守,這大概並非他自嫌,而是繼承了魯迅自我鞭韃的傳統。
沒有下注釋,他就乾脆承認抄襲任人說。
等於以前也有人寫一本專書「修理陶傑」,但陶傑是很難倒台的。因為小節出問題,破不了他們的主旨;李怡的主旨其實只是思想自由、我手寫我心,只要讀者對此還賣帳,就是破不了的主旨。就算破了,我有時從李怡的眉梢眼角看到的,都是不在乎。八十幾歲了,他要是太過在乎外界的毀譽,早就從這長跑退出,專心享受黃金時代儲下的盛讚和江湖地位,但他不知為何仍在執意衝刺和受辱,像我們一樣。是為了錢嗎?是為了名嗎?這兩件事我相信他早就有了的。
然而正因為李怡難打,更要刀刀見骨。要打人,就找其痛處。如果是打工仔,就搞到你無工做;要是你有家人,就威脅家人;要是文人,就自然攻其無行盜竊,這是最有效打擊文人的,文人的資本就是信譽和往績。說到底李怡是否抄襲,並非於國外非一流大學任教的哲學教授最在乎的,李怡的問題是他坐擁一大票粉絲,卻堅持否定拜登、支持特朗普的外交/中國政策。事情看似是公事公非 (抄襲與否),但觸發點一定是政見恩怨。網絡上的左傾朋友見狼狗咬了一口,也紛紛一言兩語抽水,並不是追求甚麼正義,而是抒發對「侵粉頭頭」的怨念、不忿他們有一個平台天天唱反調,毒害黃絲大眾。擒賊先擒王,看到李怡被咬,其他人當然也感受到一樣的寒氣,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被歸類為賊黨和黑五類,對很多年輕一代來說都不是第一次,對李怡就更不是第一次。
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曾經和現在也被某些歷史學人認為不入流) 裡面是這樣描述張居正死後,朝廷是如何起先靜默、然後一湧而上發起清算:
//「這種攻擊是經過深思熟慮,按照預定步驟進行的。整個方式可以稱為「去皮見骨」。攻擊者常常從一些小事開始,諸如一句經書的解釋,一種諧音的諷刺,一張不署名傳單的內容,一個考題的不當等等,有時也可以在奏章上提出一個冤案,參劾一個不知名小官的家庭瑣事,或者以論水利和研究馬尾巴發難引出本題。利用這些小事可以促使公眾注意,引起文官參加,假以時日,使小事積累而成大事,細微末節的局部問題轉化而成為整個道德問題。
在程序上講,發展中的步伐則須前後銜接,第一步沒有收到效果之前決不輕率採取第二步。而且出場交鋒的人物起先總是無名小卒,直到時機成熟才有大將出馬。這種方式,大凡久在政治圈子裏的人物,都已看透,他們可以從青萍之末,預測大風暴的來臨。」//
不想把事情視為「文人相輕」,因為李怡一方一向沒有輕其他人,不過單方面的文人相輕總是不能避免的。文人是道德性最低的其中一個人類物種,比較好的就專心寫自己的東西,批評也盡量停留在議程本身,而不會借著看似公共的議題挖人祖墳山地;如果窮極無聊又不願耕作,就會不斷 name calling 名人來引戰,將自己在某些領域的失意,歸咎於他人,追逐著別人的幻影。好吧我承認自己十幾歲的時候也免不了如此,但人會長大轉變成熟的,曾經激烈的性格也會變得 mellow,想不到幾十歲人都搞這些青年玩意。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於國外非一流大學任教的哲學教授大概是第三個階段,他看到李怡那篇文章,在大西洋的另一邊暗竊喜,大喊「噫!好!我中了!」然後又像孔乙己一般教周圍的人「回字有四個寫法」,他輕易就覺得自己贏了李怡,然後滿足了一秒,又見粉絲們護航,又更怒不可遏,繼續憤憤不平。
其中一個大師傅教我,遇上碰瓷黨的時候,你要想想自己是否願意跟他交換——換成跟他一樣的地位、狀態和身份,你就不會被碰瓷了,你想要嗎?肯定是不想的,然後又過幾年,你看著那些當初在路上一直吠你的人逐漸變得形鎖骨立、甩皮甩骨,也是不明白誰勝誰負的。最後你會感到僥倖,感恩自己雖然被吠,但還是人模人樣的。被怎樣吠的都是人,蒼蠅怎樣用力都是蒼蠅,「文壇」實在是非常的殘酷。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