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華銀行排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華銀行排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華銀行排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華銀行排名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王大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個趨勢,精準落在我的中美貿易戰預測上: 陸持美債規模 兩年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十大美債海外持有者中,除了中國大陸之外,均於8月增持美債。當月,日本增持439億美元美國國債,創2013年7月以來最大增幅,持有規模增加至1兆1,747億美元,創2015年10月以來新高,同時也蟬聯美國第一大債權國。...

  • 大華銀行排名 在 王大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0-20 17:00:25
    有 411 人按讚

    這個趨勢,精準落在我的中美貿易戰預測上:

    陸持美債規模 兩年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十大美債海外持有者中,除了中國大陸之外,均於8月增持美債。當月,日本增持439億美元美國國債,創2013年7月以來最大增幅,持有規模增加至1兆1,747億美元,創2015年10月以來新高,同時也蟬聯美國第一大債權國。

    濕評:也就是這個戰,是讓老共穩定拋售美債的操作,但同時間,讓其他呆子承接,以致不造成美債券殖利率失控的恐慌。

    你看,日本這傻子不就接過來了嗎?文章還提到除了狡猾的老共,其他國家都在增持,台灣排名第十一,當然也在增持中。事實上,那個拿A的楊金龍,幫我們增持外匯存底至歷史新高了。畢竟,他很怕坐飛機。

    那...都去買美債,股市怎辦?

    不要擔心嗎,人家空姐剛剛從軍公教那邊割了一大串肥肉,就馬上可派上用場囉,妳看....

    退撫基金將釋200億 台股添翼

    法人認為,台股加權指數跨越萬一關卡,退撫基金選擇此一時機釋出新標案,原因有三:一是代操績效好,買進台股大賺錢。二是中美貿易戰,台商靈活應對,不但未兩邊打耳光,大廠反而受惠,從台積電展望及資本支出大幅上修來看,堅實基本面表露無遺。

    濕評:蝦米?人家軍公教的退休金,要在台股破萬點兩年後,而且於貿易戰當下入場?

    廢話?沒貿易戰這幌子,政府那敢用你們的棺材本進場啊!反正以後崩了後,就說:「我也沒辦法耶,『剛好』有貿易戰啊,我也是千百個不願意,好啦,基金池又降低,再來一次年改吧。」

    and it goes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

    喔,突然想到電影《華爾街之狼》中描述投資銀行的功能。他們把客戶困在摩天輪之中,帶著他們轉呀轉、轉呀轉;就當這些傻瓜暈頭轉向、口吐白沫,想要下車時,交易員必須想方設法,將客戶困在這摩天輪中,繼續讓這些傻瓜轉呀轉,銀行則趁機賺呀賺。

    and it goes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and on....

    延伸:

    .....我當時還聽不懂,等到易綱(濕註:大陸央行行長)兄跟我解釋後,喔~我秒懂,原來你們的「匯率穩定基金」(濕註:exchange stability fund,類似台灣國安基金),早在各大華爾街投行跟對沖基金,開了一堆神秘戶頭,只要你加碼發推特搞內線,這些投行跟資產管理公司,就會開始在全世界作空市場,我們買入黃金,海撈一筆,高啊,哈哈。

    你看,才一週而已,我倆就撈了多少?這些錢,再拿去買你的國債,支撐財政。你看,如今那個什麼鬼10年期公債什麼鬼生殖器利率的,不是掉到2.449%了,也根本不需要我老共幫你們買了,而是全球菜籃族與台灣的四大基金幫你們買,畢竟我倆合力養大的阿蔡,剛割完年金羊毛。且人民幣國際化不能再買美債惹。

    號外!習大大不小心CC貿易戰密件給王大師
    https://accrcw75.pixnet.net/blog/post/67989111

  • 大華銀行排名 在 Fintech 金融科技趨勢分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12-05 18:01:00
    有 86 人按讚


    🔹2017 東協金融科技報告 (英文版)

    👉🏻由 #新加坡大華銀行(UOB)與 #安永 合作,於11月16日發布的“東協金融科技”報告,說明東協金融科技產業的概況,並探討該地區金融科存在的機遇和挑戰。

    🔻報告摘要:

    1️⃣ 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行產業吸引超過240億美元的投資,其中亞洲佔60%,其中包括中國的支付寶和陸金所分別為45億美元和12億美元,在東南亞部分,投資資金增長33%,截至2017年9月,投資總額已經超過2016年達到3.38億美元。

    2️⃣ 新加坡擁有東協地區最多的金融科技企業,市占率達39%。新加坡發達的金融基礎設施和支持性的監管政策,讓該國轉型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並足以與其他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如香港和倫敦競爭。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正迅速成為區域的金融科技新創重鎮,這得益於行動應用與互聯網普及率提高、城市化發展及年輕的人口組成。

    3️⃣ 除新加坡外,其他東協國家仍處於數位化的發展階段。互聯網用戶比例各不相同,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滲透率均在50%以上,而印尼僅為25.4%。多數東協國家已認定金融科技是主要經濟增長領域,並創造支持金融科技發展的環境,包括建立支持性監管制度和漸進的政策舉措。

    4️⃣ 目前東協一半以上的人口仍沒有銀行帳戶,金融科技企業多將重點集中在支付和行動錢包上,這是實現理財或借貸等其他金融業務的第一步。根據Tracxn的數據,東協共有367家支付相關的金融科技公司,新加坡是該地區發展最為成熟的支付市場,有近28%的參與者,多達102家,其次是印尼、馬來西亞及越南。在支付領域中,行動錢包最受投資者支持,其次是匯款相關金融科技和第三方支付。

    5️⃣ 行動用戶數來看,東協在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中國和印度。東協電子商務成長快速,基於便利和安全考量,用戶開始採用數位支付。新加坡數位支付市場最為成熟,每四人即有一人使用行動錢包,69%消費係透過數位方式付款。新加坡在2016年藉由數位支付總額達120億美元,行動支付金額則為4億7,000萬美元。

    6️⃣ 未來東協薪資、政府轉帳、水電費等,皆可能利用數位支付,成長潛能龐大,預計未來五年數位支付將出現雙位數複合年均成長率(CAGR),其中新加坡成長預料為14.3%,交易總額於2021年將達210億美元。新加坡是東協新創業者拓展業務最佳落腳處,每五家新創業者即有兩家選擇新加坡,主要係因新加坡具多元化、監管環境合適等因素。

    7️⃣ 最後,報告指出東協人口較年輕、偏鄉人口尚無銀行帳戶、數位利用者亦未普及,未來仍有發展機會,只要多方合作推動數位創新、栽培人才、銀行與新創公司攜手合作,日後東協可能在世界舞臺扮演重要角色。

    🎈本文翻譯自 #FintechNewsSingapore 及參考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 資料

    ——

    👉🏻如需完整報告,請留言「東協」由系統自動推播給您

  • 大華銀行排名 在 Emmy追劇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11-14 18:49:44
    有 1,260 人按讚

    嗚嗚才喘息苟活兩天,大家就鬼叫鬼叫怎麼拖稿了,做個粉絲頁也不容易啊嗚嗚。這個月 Ingrid 不在家,Emmy 一人看家,就不能體諒一下嗎!

    登愣!今天登場的 friend 很好玩喔,是曾經任職永豐金控總經理、開發金控大華證券董事長的蕭子昂(快!灑花*~~**)。

    Stan是我多年好友,我們是在2003年Morgan Stanley的media tour認識的,當時他是香港摩根士丹利的交易室主管,管整個大摩在亞洲的交易部位(不要問,量很大,很!恐!怖!)。那時候非常神奇,香港四大外資交易室的主管剛好都是台灣人,人稱「四大天王」。

    我都還記得,那天我們一群台灣記者擠在電梯裡,Stan帶我們上去交易室的樓層,大家嘰嘰喳喳東講西講,他突然冒出一句:「我也是台灣人。」大家就咦咦咦的把他包圍了。

    後來他回台灣,我一直覺得他一定會受不了,待不了很久,沒想到一直做到明年要退休了。我知道他心裡是有使命感的,每回我們見面,總要提到很多金融政策問題(你就不能像翁明正只負責傻吃傻玩嗎!),是我非常喜愛的朋友。

    未來Stan會一個月一次,在我們的粉絲頁說一些好玩的事情,他對美國政治、美食餐廳、文學小說也很有看法的,經常看一些文青小說(神奇)。今天他要談談他所經歷過、不同社會的商業文化,很有趣喔。哇還不熱烈鼓掌!

    【台灣有一種商業文化嗎?】

    回台13年,我在金融業,感覺到國內的環境規管比較嚴格,所以連政府現在也不會喊亞洲金融中心了。過去一兩年,跟金融同業、高科技網路產業的年輕一輩接觸,很多人學成後滿腔熱血回到台灣,三五年後就又到國外發展了,理由不外乎這裡對創業限制比較多,對專業相對不尊重。

    我自己是百分之百的重商主義者,我相信追求財富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但是現在國內的年輕人比較不感興趣,比較注重綠色環保、照顧弱勢、原鄉本土、公義平權。

    大眾對商業的感受,跟社會處境、文化傳統可能有很大關係,我曾經在香港工作很長時間,香港開埠以來就是一個自由貿易港口,政府各個單位無不以招商為己任,會積極與業者討論如何在法律制度內興旺商業活動。政府的思維是督導,但是不管理、不介入控制,任憑市場做決定。

    例如我以前在香港摩根士丹利交易室時,當市場出現新商品的時候,香港主管機關(HKMA)一定會找我們討論,討論重點不是如何管控,而是這個商品是否能夠提昇香港在金融業的領導地位。

    2003年台灣的股票市場受到外資的注意,但是台灣市場並沒有放空的工具(台灣期貨市場當年僅允許外資避險,但是不能放空),新加坡當年率先發出了MSCI 台灣指數的期貨,香港政府立即的反應,就是聯合交易所與業者推出應對商品 – FTSE 台灣50指數。

    香港政府在乎的是維持香港亞洲金融中心的領導地位與金融就業人員的專業水平,政府只有在違規違法時出重手,例如譴責某某人或某某公司,禁止他們未來在香港從事任何商業活動。這樣的態度使香港的金融業長盛不衰。

    我在國中畢業後移居美國,這又是另外一種商業文化。美國是傳統西方霸權,重視自由貿易,政府雖然規管各個產業,但是與企業之間的關係比較像是合作夥伴。只要看各屆美國政府內閣成員就知道了,無論民主黨或是共和黨,一定包含許多企業家與銀行家。

    美國是重視共識的社會,即使是小城鎮,在做任何決策前,例如在街口開一家加油站,也一定會召開一個 Town Hall Meeting,聽取各方不同意見。同樣的概念,任何聯邦政府大小經貿政策、產業決策,也一定會給業者溝通的機會。

    政府部門本來就有各方專業人士,與業者溝通也相對順暢。另外美國國會還有專業的說客,也是企業對政府溝通的另外一個管道。總而言之,維持美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是主導產業政策的最高原則;美國政府繼承了早期西方國家崇武重商的思維,維持商業競爭優勢才能富國強軍。

    在美國文化裡,崇尚武力至今依然是主流思想。大部分家長從小鼓勵小孩自發性參加體育活動,美國小朋友在課堂上很自由,老師很少體罰;但是進了運動場就不一樣了,服從教練的指揮是從小訓練出來的,運動不達標被教練懲罰是家常便飯,跑操場、青蛙跳、伏地挺身,可是鮮少聽到家長學生抱怨。

    最能夠代表美國這種尚武精神的運動是美式足球 (東岸人也許會說是棒球)。美式足球是與軍事布陣高度關聯的運動,球員如同戰場上的士兵,一舉一動往往是場外教練指揮。小學生就開始訓練,到了高中更是競爭激烈,在小城鎮、鄉下地方,秋季週五傍晚的球賽,往往是全鎮的人都跑去球場支持,打得好的球隊隊長是全鎮的英雄,有全國排名的球員,更有知名大學以全額獎學金搶他們去就學。

    由於美式足球是允許全面身體接觸的運動,訓練衝撞激烈,斷手斷腳是常事,每年總有幾個初中、高中學生在操練中死亡。但是社會沒有太多批判譴責。也就是說,既然你自由選擇這些活動,風險也就要自己承擔。

    所以美國雖然自由,思想可以天馬行空,但是遵守規則,服從公權力是從小就被訓練。自己做出選擇,自己承擔風險。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這種相對講究公平的美式思想成為全球經濟主流,雖然所謂的「自由貿易」遊戲規則是為美國量身訂做,但是其他國家被允許參加,商業冒險家穿上西裝,成為跨國企業家出現在我們面前。

    1980年代之前,主要參加國際貿易的,依然是殖民時代舊強權;亞洲四小龍是靠自己的努力,最早突圍而出的國家,台灣可說是第一批取得國際貿易會員資格的局外人,至今依然受用於當時累積的財富。

    然而努力累積的財富能否持續,台灣能不能建立起一套商業文明會是關鍵。台灣至今仍然無法擺脫「輕武鄙商」的傳統中華文化偏見,對最需要公平規則的武術、武家視為莽夫,嘴砲猛烈的人竟然更受尊重;把政府當作父母官,大事小事都要政府管;對商人視為貪財、不高尚,對商業活動保持懷疑態度,常常會見到批判對立的狀況。而既得利益者,也的確沒有與社會共享財富,使大眾灰心。

    近年來因為民主台灣時常政黨輪替,政府的決策往往政治考量過多,導致經濟產業決策搖擺不一致。為了選舉,又太在乎特定利益族群的意見,往往怕得罪一小撮聲音大的團體,而不敢做出對社會大眾有利的決定。最終今日的台灣相對是商業環境惡劣,有商人,沒有商業文化,越來越不適合專業工作與創業。

    我在許多國家都有工作經驗,看過很多地方,深覺台灣的「人力資源」絕對是我們的優勢,然而依賴政府、依賴父母官的心態太重,性格相對不aggressive。我永遠鼓勵台灣年輕人勇敢走出去跟他人競爭,因為台灣人的素質真的很好,台灣人在國際上成功的也很多。

    我是樂意見到類似「太陽花學運」在台灣繼續發生。台灣需要在內部文化與政治制度上做許多的改革,而改革是需要年輕一代去推動。我們這一群所謂的「既得利益者」包袱太多,知道問題所在卻也無法改革。

    然而「太陽花學運」發生至今,僅成為一個反服貿運動,它應該要繼續成為推動文化體制的改革動力。就像所有的公司治理一樣,個案容易解決,建立制度稍難,但最難改變的永遠是文化。如果我們希望台灣有好的商業,那麼建立一個真正夠格的商業文化,才是重要的事。

    #好了現在可以開始大力轉發了XD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